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製造 MIC Made in China 2025 / 中國標準 2035
#31
紅芯瀏覽器致歉:宣傳存在誇大 不應特別強調國產自主
https://www.sina.com.hk/news/article/201...html?cf=hp

[Image: df32dabbce7524fc99a195953e1203e9.jpg]
[Image: fcf0f11ba7aa11d1add90bc3b316b924.jpg]

相關專題:紅芯瀏覽器致歉:不應特別強調國產自主
相關新聞:深擊|專訪紅芯陳本峰:不爽被"套殼" 所做產品有價值

新浪科技訊 8月17日上午消息,紅芯瀏覽器所屬公司微信公眾號發佈《紅芯致歉信》稱,紅芯在近期的融資宣傳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誇大,給公眾帶來了誤導,“這一點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確實做錯了,在此鄭重地向大家道歉。”

  “公司在宣傳過程中應該更強調具體功能和客戶價值,而不應特別強調國產自主。”紅芯的致歉信中,依然強調,該公司是服務於大中型企業市場的技術公司。

  致歉信稱,紅芯瀏覽器內核Redcore是基於國際通用的開源Chromium內核架構進行的改造和創新,這一點紅芯前期宣傳中沒有明確提及,誤導部分讀者認為其從零開始研發了瀏覽器內核。

  紅芯強調,其本質不只是一個瀏覽器,它是結合紅芯安全管控後台以及紅芯安全應用網關形成的一個跨設備安全辦公整體解決方案,解決中大型企業IT在往移動化、上雲攖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企業員工隨時隨地在不同終端設備上安全高效辦公。

  16日,紅芯CEO陳本峰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表示,從來不避諱Google內核的事,但紅芯在此基礎上有三個創新,這就是自主創新,“我理解的原創,就是別人沒有我有”,但是自主研發的區別很大,相當於每行代碼需要自己寫,“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在他看來,用戶認為產品有價值,這些跟國產和愛國等沒有任何關係。

  對於瀏覽器在官網的下架,陳本峰解釋說,本想大事化小,但事件發酵的太快了,“我們隨時會將產品上架,而且不會改任何東西”。他強調,紅芯是一家技術公司,“如果我想去隱瞞,去修改文件名,是分分鍾的事兒,但我們從來不想這麼幹,因為這樣做了就會心虛”。

  8月15日,紅芯宣佈完成2.5億元C輪系列戰略融資。紅芯官方稱,這輪融資投資方主要來源於紅芯的客戶――大型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同時,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繼續跟進投資。

  8月16日,有網友在對紅芯瀏覽器安裝包解壓後發現,最終得到一個版本號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這也是Google瀏覽器Chrome最後一個支援Windows XP系統的版本。部分網友把紅芯瀏覽器形容為“只是Google瀏覽器換了層皮”,質疑其“自主創新”,甚至將其與漢芯事件相提並論。

  8月16日晚間,紅芯瀏覽器在官網發佈聲明稱:紅芯瀏覽器內核是基於通用的瀏覽器內核架構(即Chromium開源項目,但不是Chrome瀏覽器)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的;區別於傳統的瀏覽器,紅芯瀏覽器是專門針對企業辦公場景設計的。

  聲明稱,國際上瀏覽器內核技術是不斷迭代更新的,紅芯瀏覽器內核 Redcore是基於 Chromium/Blink。 Redcore內核的技術創新體現在三方面:第一,紅芯隱盾該功能主要是讓企業的應用系統隱身,只對特定身份和設備可見,從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擊;第二,紅芯雲適配,主要是將企業PC端系統適配至移動端,從而幫助企業快速實現移動辦公;第三,安全可控瀏覽器,通過私有DNS、加密緩存國密算法支援等功能,幫助企業迸行數據保護和隱私保護這些功能都源自於企業客戶的需求。

  以下為致歉信全文:

  關注紅芯的朋友們,大家好!

  紅芯在近期的融資宣傳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誇大,給公眾帶來了誤導,這一點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確實做錯了,在此鄭重地向大家道歉!

  紅芯瀏覽器內孩Redcore是基於國際通用的開源Chromium內核架構進行的改造和創新,這―點我們在前期宣傳過程中沒有明確提及,誤導部分讀者認為我們從零開始x發了瀏覽器內核。

  今後,我們會在產品的顯著位置上標註紅芯內核基於Google的Chromium開源項目,並且會把工作重心放在功能需求和客戶價值上。

  紅芯本質不只是一個瀏覽器,它是結合紅芯安全管控後台以及紅芯安全應用網關形成的一個跨設備安全辦公整體解決方案,解決中大型企業IT在往移動化、上雲遷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企業員工隨時隨地在不同終端設備上安全高效辦公。

  公司在宣傳過程中應該更強調具體功能和客戶價值,而不應特e強調國產自主。作為服務於大中型企業市場的技術公司,我們更應該嚴謹務實,而不應該是誇大其詞。

  通過此次事件,公司充分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並且已經在在內部展開深刻檢討。我們對於此次事件給大家帶來的困擾而深感自責,也希望社會各界對我們持續的鞭策。紅芯是一家初創型公司,各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完善和改進,希望大家繼續監督我們!

  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7日
Reply
#32
【中興後遺症】美國施壓? 荷蘭芯片生產商拒聘中國人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5/58605882

中興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投入大量金錢,希望可減少對美國高端芯片的依賴,另一個方法則是獲取歐洲的技術,但這個如意算盤也可能打不響了。因為近日有傳產量約佔全球市場8成的荷蘭晶片生產龍頭大佬ASML,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再招聘中國籍員工,防止中國掌握高端芯片科技。有關企業否認傳聞,但承認中國人從事部分工種存在困難。

近日有傳身在荷蘭求學的中國人,畢業後有意向ASML提交履歷,其後收到通知指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ASML不會再聘請中國人。

在ASML眼中,中國大陸無疑是龐大市場。今年首季約有2成光刻機是出口到中國,與美國市場相似。去年6月,ASML更與上海的集成電路研究開發中心達成合作協議,在當地設立培訓中心,幫助中方培訓人才。作為全球最重要光刻機廠商,ASML在技術上並非100%自給自足,個別核心部件仍要依賴美國廠商供應,令外界關注,突然傳出拒絕聘請中國籍人士,會否與美國施壓有關。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認為,事件反映中美競爭已白熱化。他指,美國為了在中美貿易戰中獲勝,當然會要求其他國家,特別是盟國和她採取同一步調。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資金及技術依靠西方,不管這消息是真是假,都對中國高科技領域有影響。他認為,即使有商業利益考慮,西方國家還是傾向支持美國。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表示,近年中國高姿態崛起,令越來越多國家不安。

荷蘭ASML昨日發出聲明,強調沒有就聘請工程人員設定國籍限制,無論現在和將來都會聘用符合要求的中國籍人士。不過聲明提到,ASML一直規定,包括中國籍在內約20個國家人士,從事涉及美國原創技術工種時,必須先取得美國發出的許可證明。而在美國現政府下,要取得相關許可比以前困難,及花較多的時間。

打擊中國新招 特朗普擬取消華商品郵費優惠
http://hk.on.cc/hk/bkn/cnt/amenews/20180...2_001.html


美最快9月對中課徵2000億商品關稅 外資企業加速撤離中國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6911
中美本周第四輪貿易談判沒談出結果、雙方毫無共識,擴大美國9月將實施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5%懲罰性關稅的可能性。《自由亞洲電台》23日報導,當前金融市場、各國最關注的是,若中美仍在貿易問題僵持不下,接下來的貿易戰可能將直接損害中國製造業,許多台灣、香港等外資企業將會自中國撤離。

廣東珠三角地區設廠的香港商人傑斯表示,「美國前兩輪課徵懲罰性關稅對中國國企影響較大,對台商和港商構成實質影響的將是下一輪徵稅。所有出口到美國的消費品都會包括在內。譬如吃的東西,還有塑料,包括玩具,還有服裝,自行車等。」

廣東省有半數工廠將倒閉

傑斯更進一步表示,若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會導至更多廠商撤離,保守估計,「廣東省至少有半數工廠會倒閉」。而在中國的外國企業也準備撤離中國或降低對中國的投資等。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1日已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召開聽證會,最快將在9月開始實施相關措施。

聽證會召開期間,也是中國、美國進行第四輪貿易談判之時,雙商各派出副部長級官員,然而雙方經過兩天會談仍舊無共識。這次美國、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屬於副部長層級。中國代表團負責人是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美國代表團負責人是美國財政部次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

和碩增加台灣、捷克廠產能因應

根據彭博(Bloomberg)23日報導,7月美國針對中國實施的340億美元商品關稅,至目前總計已經針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稅,而中國也採取對等反擊。有鑑於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台灣科技產業公司包括鴻海、仁寶、英業達等全世界許多電子產品製造大廠正準備將生產線撤出中國,轉向移入東歐、墨西哥與東南亞等地區。

據報導,包括和碩、英業達執行長等企業人士在8月初法人說明會上宣稱已找到減緩中美貿易戰衝擊的方法。縱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尚未針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給予衝擊,卻讓人不免憂心電子產品將列在下一波課徵關稅的2000億美元中國製產品中。

和碩執行長廖賜政表示,已經啟動因應機制,希望藉此減少貿易糾紛的風險。財務長林秋炭則提到和碩在短期內預計增加捷克、墨西哥與台灣廠的產能,就長期而言,可能會在印度、東南亞設廠。

駐中美商轉向東南亞、印度等地投資

根據《路透》19日報導,數家設廠中國的美商表示,一旦2000億美元的關稅祭出,便會考慮撤出中國市場或降低在中國的投資。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凱普斯通(Capstone Companies)位於香港分公司的總裁斯洛文表示,他們正盡速減少對中國的投資,並將資金轉移到其它發展多樣化製造業如泰國等中心地區。

醫療產品製造商Premier Guard歐洲部門主管亨波斯(Charles M. Hu.forum4hk.com)則表示,由於中國工資上漲,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等持續飆升,因此希望「在關稅升級前將約30%的產品(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若新的關稅生效,便可能會「將約60%的中國製造業轉移到美國」。

日韓電子業者加速關閉中國廠 

電子產業公司包括松下(Panasonic)、夏普、東芝(Toshiba)、飛利普、索尼、蘋果、希捷(Seagate)和漢威聯合(Honeywell)公司都已在上半年加速撤離中國的腳步,日資世界兩大巨擘日東電工(Nitto)和尼康(Nikon)也相繼撤離蘇州。製造電子產品與醫療設備的日本公司奧林巴斯(Olympus)5月關閉深圳工廠。荷蘭飛利浦照明5月底關閉深圳工廠。三星電子6月全面關閉深圳工廠。日本電子設備製造商歐姆龍(Omron)7月16日宣布蘇州工廠永久停工停產。

如今台灣寶成鞋類代工公司、韓國三星電子、樂金電子(LG),日商尼康、東芝、索尼等,已經或是正準備將生產線撤出工資上漲的中國,轉移至工資相對低廉的東南亞、印度、巴西等地,或直接在主要市場美國、歐盟等地建廠生產。於此同時,中國採購商品的國際企業也紛紛將工廠和採購地點轉移至中國以外的國家。

據《彭博》17日報導,世界最大零售商美國沃爾瑪(Walmart)公司有鑒於中國生產的大量化妝品類別已名列美國對中國商品徵稅清單,便在7日要求其化妝品供應商考慮在中國以外的國家採購商品。
Reply
#33
日俄傳封殺中興華為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0_009.html

繼美國和澳洲之後,日俄也傳出要封殺中國電訊產品公司。日媒周日(26日)報道指,日本政府考慮到安全保障,打算在政府機關採購電訊設備的招標案,排除中興通訊與華為的產品。俄媒亦指,業界建議政府就該兩家華企的通訊設備進口設下嚴格的規定。在貿易戰火延燒全球之際,法國呼籲中歐美日在巴黎展開四方會談。

美國政府早前禁止政府機關使用中興與華為的產品,澳洲政府則禁止該兩家華企的產品參與5G網絡建設的投標。《產經新聞》引述消息指,日本政府打算跟隨並開始檢討具體對策,擬對參與相關投標的資格設下嚴格標準,不符資格的企業不得參與,此方針日後或為民間提供參考。惟報道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擬於十月訪華,外界擔憂限制華為和中興投標會給改善中日關係帶來負面影響。中國專家陳言周日受訪時則指報道不實,認為日方這樣做不合常理。

另有俄媒上周一報道,俄羅斯多家電子設備生產商和行業協會向政府提議,嚴格限制華為和中興的設備進口。俄國本土企業行會指,這些華企長期逃避關稅和增值稅,使當地企業面對不公平競爭。生產商要求,確保行會能查詢相關設備的海關進口數據;若發現可疑行為,可與警方和稅務部門調查。據報總理梅德韋傑夫已將建議轉發給相關部門審議並匯報結果。

法籲中歐美日展貿易磋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一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一貫鼓勵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基礎上,展開互利共贏的對外經濟合作。中方對有關報道表示關切,將了解核實有關情況,希望日方為兩國企業合作提供公平和透明的環境,而不是相反。

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一向該國大使演說時,指世界貿易規則目前行不通,但邊單主義及打貿易戰是最糟糕的回應。他已邀請多國領袖出席十一月十一日舉行的一戰停戰紀念日活動,希望屆時中國、歐洲、美國及日本舉行貿易磋商,建立更公平有效的系統。
Reply
#34
北戴河3信號 「中國製造2025」不讓步 中拒絕叫停
https://www.worldjournal.com/5817362/art...%E5%81%9C/

为什么德国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制造业却无人能敌!
https://wemedia.ifeng.com/75355343/wemedia.shtml
[Image: 865D937F6E38647AD3B48653F5BD2D56472C57DF..._h358.jpeg]
[Image: 3C79071A6FAD561C8A8BFA96953221E49C951BBC..._h374.jpeg]

[ 本帖最後由 KT120 於 2018-9-2 01:30 編輯 ]
Reply
#35
中興華為到大疆 貿易戰變科技戰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153931/%...?mtc=30010

隨着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溫,內地高科技公司也逐一出事,繼中興、華為之後,大疆亦被美國同業指控侵犯其專利。

中美貿易戰今年7月開打,但這不僅是貿易戰,還是科技戰,打的是「中國製造2025」。美國一直指控中國剽竊美國的知識產權,強迫美國企業向中國轉讓知識產權和技術。在今年的中美貿易談判中,要求中國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談判重點之一。

這次美國企業的申訴,就是指控大疆的無人機及其組件侵犯其專利。

美劍指中國製造2025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去年按照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發起「301調查」,調查重點就是針對中國企業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作技術轉讓,特別是美國企業被迫與中方合作夥伴分享先進技術。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於今年4月發布依據301條例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的清單建議,其中就提到,「中國政府強制美國公司將技術和知識產權轉讓給中國企業。中國政府採取這些政策是為了其一些工業計劃在先進的科技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例如中國製造2025。」

基於301調查結果,今年7月6日起,先後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產品涉及航空、資訊和通訊、機械人等行業。此外,美國最快在本周宣布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微關稅。

[ 本帖最後由 KT120 於 2018-9-4 21:20 編輯 ]
Reply
#36
FBI緊盯中共延攬計劃 美企「照單炒人」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0/20496144

中美貿易角力升級之際,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加強對中國科技滲透的防範。除多名美籍華人學者、工程師被以間諜罪名拘查或拒發簽證,FBI還針對中方引進海外人才的「千人計劃」採取行動,照名單嚴查華裔學者,令千人計劃隨時變「入獄計劃」。

美國華人社交網消息指,休斯頓醫學中心近日來了FBI人員,不知打了甚麼招呼,結果幾位名列中國千人計劃的教授或研究人員被炒。這些人都是行業佼佼者,一旦被解僱還背上間諜嫌疑,在西方難找同樣工作。消息指FBI「照着千人名單調查,一個不漏」。

美拘捕多名華裔科學家
此前美方曾以「間諜」罪名拘捕多名華裔科學家,包括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主任工程師鄭小清、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教授張以恆、美國氣象專家王春等;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長饒毅赴美開會被美方拒簽證。這些知名學者都是名列中共千人計劃名單中。

所謂千人計劃,是2008年起由中共中組部牽頭,統戰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發起的招攬海外人才計劃,目標是一千名國外著名大學、科研機構任職的專家學者,國際知名企業專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等。他們獲聘回中國從事全職或短期工作,中方付厚酬。

這項計劃實施十年來一直備受質疑和詬病。美國參議院小組委員會今年6月曾舉行聽證會,題為「千人計劃:中共滲透和利用美國學術界的運動」,披露其背後諜戰疑雲。

50州都有強國間諜 FBI局長:中國無所不偷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1/1395659/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周三(18日)在科羅拉多州的「亞斯本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被問到:「是否把中國視為對手,如果是,又是什麼樣的級別?」瑞伊表示,從反間諜的角度來說,毫無疑問,中國是美國所面臨的「最廣泛、最具挑戰性,及最嚴重的威脅」,他強調,中國幾乎什麼都偷,連玉米種子也偷,美國已經開始在各州,調查中國產業間諜活動情況。

瑞伊直言,中國從玉米種子到風力發電機,無所不偷,除用駭客攻擊,還會直接用人來竊取資訊。他說:「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傾舉國之力,不僅派出傳統間諜,還派出商業間諜,通過人力和網路等等方式,收集美國的各種傳統和非傳統情報。」

瑞伊又指:「我們(FBI)在美國每一個州,都有可追溯到中國的經濟、商業間諜案,從愛荷華州的玉米種子,到麻州的風力發電機,50個州都有,所以我認為,不能低估中國間諜案的數量、普遍性及意義。」他警告,美國需要「積極」處理俄羅斯的干預,但更應重視,中國正透過各種手段,努力想成為「主導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FBI局長警告 中國借學術界影響美國
https://tw.appledaily.com/realtimenews/a...6/1299456/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瑞伊(Christopher Wray)13日至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出席聽證會時,警告中國正試圖透過非傳統手段成為全球超級大國,他認為這是對美國政府和社會的威脅。

瑞伊表示,為了破壞美國在全球軍事、經濟、文化、情報的權力,中國正在使用的不只是依賴國家機器的方法,「我們正在試的是,將中國威脅視為不僅是對政府的整體威脅,而是對整個社會層面的威脅。我認為我們應該給予整個社會層面的回應。」

國家情報總監科茨(Dan Coats)在回應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的問題時,也附和瑞伊的說法,「毫無疑問的,中國計畫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強權是現在進行式。他們用非常聰明、非常有效的方法進行,他們不只是著眼於自己所在的地區。」科茨說,多個機構正在深入研究,以了解中國滲透全球的方法。

瑞伊指出,其中一個手法就是利用學術界。他說,「蒐集者」(collectors)-情報界用來稱呼代表機構或政府蒐集情報的人,已經滲透進美國的大學。「在這種情況下,我只想說,利用非傳統蒐集者,無論是教授、科學家或學生,我們幾乎在全國各地的每個FBI外勤辦公室都能看到。」

他續指,「他們正在利用我們非常開放研究與開發環境,我們對此感到尊敬,但他們正在利用它。」他也說,有些學者對於大學中的外國人能對國安造成威脅的看法非常天真。

其中一個管道,就是中國政府在世界各地廣設的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s),它並不是獨立機構,而是隸屬於中國教育部。去年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報導,雖然孔子學院的使命是宣揚文化外交,但他們卻宣傳中國的政策,還限制教授的教學內容。

當天發表的美國情報界全球威脅評估報告也指出,美國正遭受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根據這份報告,大多數針對美國私部門的中國網路行動,都是鎖定國防承包商,或為全球私部門與政府提供產品及服務的網路和通訊公司。

瑞伊說:「美國社會的諸多方面受到威脅,不僅僅是情報機構與中國做鬥爭,這也提高了我們學術界和私部門的意識,要成為防範的一環。」(盧宥竹/綜合外電報導)

[ 本帖最後由 KT120 於 2018-9-10 00:10 編輯 ]
Reply
#37
談北京野心 專家:連美國阿嬤都知中國製造2025
https://news.tvbs.com.tw/world/988526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事務專家甘思德日前在香港表示,中國近年顯示出進軍全球科技霸主的野心,現在連美國的老婦人都知道「中國製造2025」計畫。

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報導,中美貿易戰方酣之際,甘思德(Scott Kennedy)6日在香港大學演講「中國科技崛起的全球影響」。

他認為,中國科技創新雖然大有進步,但不少產業受政府主導大而無當,對全球市場形成負面影響。美國鷹派因此要求中國展開結構性改革,但北京當局恐怕只會「禮節性回應」。

甘思德說,近年來走訪了數十個中國城市的企業、商會,以評估中國整體科創能力。

他說,中國近年顯示出進軍全球科技霸主的野心,「現在連美國聖地亞哥的老婦人都知道『中國製造2025』了」。但中國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高,習慣在已知的技術上擴大生產,但不是革命性創新。

他認為,中國自主研製的大飛機C919以及支線飛機ARJ21「是個徹底的失敗」。

甘思德還表示,就算中國商飛對於世界航空業影響很小,但少有中國官員意識到中國的某些產業政策對世界來說不是雙贏,大而無當的規劃會造成全球負面影響。

他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指出,過去9年中國對這項產業的補貼高達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兆3674億元),「即使地球上現在沒有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賺錢,但中國依然有數十、上百家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合資企業為獲取補貼而擴大生產」。

對於港媒提出「川普政府中,鷹派要求的中國經濟採取結構性改革是否可能」的貿易戰相關問題,甘思德說「中國有沒有美國的壓力都會補貼」。

他說,「只要習主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權,我相信中國只會對鷹派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改革採取一個禮節性的回應,這也是讓川普一直感覺受挫的原因。」(中央社)
Reply
#38
9"30 CFDA
GSK 因揭發造假,關閉上海科研部門 | 細說中南海 (第三節) 8月19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3JInU5mVnI
[youtube]O3JInU5mVnI[/youtube]
Reply
#39
「漢芯一號」造假中國科技最大醜聞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427/20374354?_ga=2.254030282.337993625.1524824178-1860100900.1524824178

內地芯片九成進口去年涉兩萬億元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80427/20374345?_ga=2.254030282.337993625.1524824178-1860100900.1524824178

芯片被內地媒體稱為「國之重器」,是現代工業最重要部件,但目前中國使用芯片九成需要進口,國產率在高端芯片方面更幾乎空白。去年中國進口芯片3,770億塊,金額達2,601億美元(約2.03萬億港元),是最大宗進口商品。

專家:20年內無法追美
根據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長魏少軍的《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分析》報告,中國在多個電子行業的核心部件,芯片國產率均為零,包括伺服器、記憶體DRAM、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數字信號處理器、手機的嵌入式處理器、用於通訊網絡管理的FPGA等。
芯片是人類最複雜的工業產品,涉及約5,000道工序。中國並非無法製造芯片,而是產品競爭力無法與歐美匹敵,背後是整個科技和工業體制的較量。芯片功能由積體電路的導線寬度決定,線越窄電阻越低,速度就越快。目前中國芯片製造最先進為中芯國際(981),其線寬為28納米,較三星10納米相差兩個世代。
除生產工藝落後他人外,芯片設計須使用一種名為EDA的軟件,該範疇目前為美國Synopsys、Cadence壟斷,中國至今無法踏足該行業。在中興通訊被頒禁令後,該些美國公司已立即中斷服務,無法使用設計軟件。另外,芯片必須使用固定的制式架構,否則無法互相兼容,該範疇為美國Intel、英國ARM壟斷,中國必須支付版權,並在自行研發時面臨重多專利障礙。
芯片生產必須使用高端光刻機,全球只有荷蘭ASML公司可提供。ASML優先向其股東三星、台積電、Intel供貨,並可隨時禁運。內地業界反映,中國定貨至少要較上述公司遲3年。
近年中國在芯片行業謀求破局,包括成立自己的芯片設計體系,成立過千億元的產業基金,但成效甚微;在海外收購多家芯片設計公司則被美國否決。中環資產投資總監譚新強認為,中國芯片在20年內無法追上美國,而美國近期動作是策略性部署,意圖壓制中國科技行業發展,已經超出貿易戰範疇。

[Image: a0703b.gif]
Reply
#40
日官員稱「中國製造2025」非常危險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148129/

日韓巨企撤 世界工廠不保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5/20507508

貿易戰持續延燒,掀起亞洲晶片、機械製造商撤廠潮,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恐不保。路透社周日報道,南韓SK海力士及日本三菱電氣、東芝等公司,早在7月已籌謀從中國撤廠;台灣電腦製造商仁寶電腦及南韓LG已經制訂應急措施,防止貿易戰隨時燒到埋身。台灣、泰國政府更積極鼓勵企業將工廠撤離中國。

台泰政府鼓勵企業撤華
日媒報道,已有六成日本企業從中國轉往其他國家或正撤離中,剩下四成則正部署如何撤資。東芝機械公司表示,因關稅影響很大,計劃10月將廠商從中國轉移到日本或泰國,涉及的產品包括汽車防撞欄。南韓SK海力士則將中國工廠搬返南韓,據悉,海力士的晶片大多在中國以外地區生產,但部份晶片運往中國封裝測試。

在台灣,仁寶電腦高層透露在研究其他方案,包括使用越南、墨西哥與巴西的設備替代,但他承認這不容易。不但大企業,一些小型公司亦有撤離打算。南韓醫療設備製造商IM Healthcare正研究一旦貿戰惡化,或會將工廠搬至越南或南韓。

另外,中美貿易戰亦成為亞洲一些國家政府推動經濟戰略的良機,例如台灣政府積極鼓勵企業從大陸撤廠,上個月又承諾加快南向政策,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有經濟部官員指出,這次台企將生產線搬返台灣,亦有助增加本地就業。

[ 本帖最後由 路過 於 2018-9-24 17:06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