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
#31
台外長:美國若放棄烏克蘭 將壯大北京攻台野心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5686

台灣外長吳釗燮近日接受外媒專訪,席間列舉一些基於反威權而尋求夥伴的中東歐國家,在俄烏戰爭期間加強與台關係,烏克蘭與台灣安全息息相關,警示如果美國放棄烏克蘭,可能壯大北京攻台野心。

台外交部30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台外長吳釗燮日前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訪,該報以「台灣外長表示美國援助烏克蘭對嚇阻中國至關重要」(Taiwan’s Top Diplomat Says U.S. Aid to Ukraine Is Critical for Deterring China)為題刊出訪談部分內容。

吳釗燮受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佔領更多烏克蘭土地,世人將認為是威權國家獲得勝利,當前俄羅斯、中國、朝鮮及伊朗等威權國家沆瀣一氣,因此美國支持遭受威權獨裁國家侵略的國家非常重要。

吳釗燮強調,台灣安全與烏克蘭安全息息相關。美國如果停止提供烏克蘭軍備,將給予北京政治宣傳的素材,藉以擴大散播美國並非可靠夥伴的假訊息。「如果烏克蘭戰敗,中國將看出美國弱點,並解讀為如果北京對台行動持續,最終美國及其盟友都會收手,所以俄羅斯行、中國也行,可能將壯大中國對台動武的野心。」

「一些基於反威權而尋求夥伴的中東歐國家,在俄烏戰爭期間更加強了與台灣的關係。」吳釗燮指出,這些國家除了歷史上受前蘇聯共產統治的影響因此支持民主台灣,「最重要的因素是俄烏戰爭,北京支持發動侵略的俄羅斯,而台灣協助烏克蘭,使這些國家感受到必須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台灣與中東歐國家基於這些連結,自然使彼此關係提升」。

吳釗燮強調,美國支持台灣的必要性,與其他台灣官員看法一致。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在2023年5月擔任駐美代表時接受媒體採訪,也提出相似的觀點。

美媒:美台啟動重大軍事合作  陸軍特種部隊長駐並向外島派顧問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0248

路透社指台灣海軍司令下週訪美國 北京:堅決反對美台軍事勾連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5440

美國近10年台海衝突兵棋推演盤點 美台獲勝可能明顯倒退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1827

台灣海軍司令下周訪美 屬「聯合島嶼防衛概念」行動一部份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t...50139.html

台灣海軍司令唐華據報下周將到訪美國夏威夷和華盛頓,討論如何在中國升高對台威脅之際促進雙邊海軍合作,期間並會出席太平洋艦隊的指揮權移交儀式。

《路透社》引述6名知情人士報道,唐華此行屬非官方行程,他會先造訪美國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所在地夏威夷,出席太平洋艦隊指揮官交接典禮,然後參加4月8日到10日在華盛頓近郊舉行的「海、空暨太空研討會」(Sea-Air-Space conference),屆時或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弗蘭凱蒂(Lisa Franchetti)會面,台美雙方仍在安排中。

台灣海軍和美國五角大樓對報道都不予置評。消息人士稱,唐華訪美是美方「聯合島嶼防衛概念」(Joint Island Defence Concept)行動的一部分,旨在與台、日等地協調,在「第一島鏈」內對抗中國軍隊。

兒子捲性交易醜聞 台防長請辭獲挽留

另外,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因應兒子捲入性交易醜聞而為政府團隊帶來困擾,向總統蔡英文口頭請辭,但獲蔡英文挽留。國防部表示,因現時正值政府團隊交接期間,蔡總統要求邱國正應坐鎮崗位,確保各項重要國防事務穩健周全,邱國正將遵指示,於交接期間,恪盡建軍備戰職守;另家人所涉事宜,已由所屬機關查察,將全力配合,依法辦理。

有網上媒體報道,邱國正在國安局任職的兒子懷疑涉及性交易,更聲稱有性私密影像,但報道並未刊出。安全局表示,已立案調查,會以勿枉勿縱原則,釐清案情,如涉及違法會依法究辦。

美議員訪台重申習近平侵台必敗 分析:了解新政府怎應對兩岸變局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t...42857.html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率團訪台,周四(22日)先後拜會總統蔡英文和候任總統賴清德。蔡英文感謝委員會重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而賴清德則重申,上任後將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4個原則處理兩岸關係。學者分析指,加拉格爾此行目的,是要了解新政府以及國民黨為首的立法院,未來如何合作處理兩岸問題。

首個公開行程是拜會總統蔡英文

周二(22日)早上5點半才抵達台灣的加拉格爾,第一個公開行程就是拜會總統蔡英文。蔡英文表示,感謝美國政府及國會,持續透過「國防授權法」等方式,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捍衛民主自由、守護區域和平。

蔡英文說:「現在的台灣,是全球民主和平重要關鍵角色,我們會持續提升和各國夥伴關係,積極走向世界。新的一年,希望台美之間在各項議題都有更密切的交流,也和更多理念相近國家,共同強化全球民主供應鏈韌性,創造全球繁榮發展。」

加拉格爾一行隨後拜會候任總統賴清德,賴清德提到,目前世界地緣政治正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中國在外交、國防、政治、經濟等面向,都展現對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

賴清德說:「台灣面臨這些挑戰,除了堅定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等4個原則,處理兩岸關係,也會強化國防、國安力量,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守護國家的決心。」

賴清德強調,未來面對來自極權或世界的各項挑戰,他將與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在5月20日上任後團結合作,也會堅定地跟台灣人民一起努力,希望與美國為首的民主世界團結一起,讓世界更繁榮、更穩定、更和平。

加拉格爾:習近平侵略台灣一定失敗

加拉格爾回應表示,上次他來訪時與賴清德談論到,中國對台灣帶來的挑戰及威脅,賴清德以籃球比賽作為比喻。如果這是場一對一的鬥牛的話,中國可能會贏,但如果是一個團體賽的話,台灣絕對不會輸。他指,非常同意賴清德這個比喻。

加拉格爾說:「此次美國眾議院中國特別委員會跨黨派來訪,就是想傳達,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做出侵略台灣的決定,一定會失敗。而且在你就任之後,美國也會持續堅與台灣站在一起。」

分析:了解新政府未來如何處理兩岸問題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院李正修向本台表示,加拉格爾向賴清德提到,他上任之後,將面臨分裂政府的挑戰。從這段講話可以看出,訪問團來台是希望了解新政府和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未來如何合作處理兩岸問題。

李正修說:「當然就希望了解一下,台灣兩大黨之後如何去應對日益變化的兩岸關係。第一個,賴清德畢竟是候任總統,當然首要的目標想要了解賴清德,他未來上任之後要怎樣來處理、怎樣應對。賴清德自己也講,他依循四個原則和蔡英文的既定路線。」

他表示,中國對賴清德的兩岸路線已經定調,沒有所謂「蜜月期」,所以從他當選後兩岸關係愈來愈緊張,相信這也是加拉格爾一行要了解,美國兩大黨如何防止兩岸緊張關係升級。
7days
Reply
#32
雷蒙多:中國若奪取台積電 美國經濟將面臨毀滅性打擊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7807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5月8日表示,北京若入侵台灣並奪取半導體晶片生產商台積電,則將對美國經濟造成「絕對的破壞」。

雷蒙多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說:「美國 92% 的尖端晶片都是從台灣台積電購買。」,並續指台積電已經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製造更先進的晶片。

据一份美國政府2023年的文件稱,若台灣的製造業出現重大中斷,美國國內下游生產商必須支付的晶片價格可能會上漲59%。

美國商務部在4月宣布將對台積電在美子公司提供66憶美元(約515億港元)的補貼,用於建設其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的新半導體工厰,並預計在2028年於該工廠使用更爲先進的2奈米技術進行生產。

外媒:2台灣電子大廠尋求海外設第二總部 避險台海開戰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8847

全球TOP 25半導體商銷售榜單:台積電奪冠 兩岸共4家供應商入榜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1029

在最新發表全球前25名半導體供應商名單中,台積電位居第1,兩岸半導體供應商還有台灣的聯發科、聯電與中芯國際入榜。

半導體市場研究機構TechInsights近日發布2023年全球前25名半導體供應商名單,其中台積電位居第1,其中因人工智能GPU晶片而暴紅的英偉達供應量暴漲102%躍居第4,與英特爾、三星、高通分居前5名。

[Image: r3sQknyFooLMqnomBoOKsaIspBAdA0fFv2aaqL9mmqg?v=w1920]

Top 25廠商銷售額要59億美元以上才能擠入榜單,其中13家供應商的總部設在美國,歐洲、台灣和日本各有3家,韓國有2家,中國大陸有1家。(芯智訊)

數據顯示,半導體企業銷售額需要達到59億美元左右才能躋身這份榜單,若以產地區分,Top25當中美國佔13家最多,其次為歐洲、日本與台灣皆為3家,另外韓國有2家、中國大陸1家。

據內媒《芯智訊》報道,半導體調研機構TechInsights的報告指出,去年排名第1的台積電營收同比下滑9%至692.76億美元,但排名第2的英特爾大幅下滑了14%至515.05億美元,使得台積電超越英特爾。排名第3的三星由於存儲晶片業務的影響,其營收同比大跌34%至483.63億美元。

相比之下,排名第4的英偉達則是2023年營收增長最快的半導體廠商,其營收同比飆升102%,達到496億美元,也帶動了其排名由2022年的第8升至2023年的第4,其營收的暴漲主要得益於面向數據中心伺服器AI GPU需求的巨大增長。

排名第5的高通,其2023年營收同比下滑了16%至309.13億美元,這主要是受到了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下滑的影響。

報道指出,縱觀去年全球Top 25半導體供應商榜單,可以看到,受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Top 25廠商當中,僅有英偉達、英飛淩、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索尼、Microchip等少數廠商實現了營收的同比增長。這些廠商主要受益來自於汽車晶片市場的旺盛需求,索尼則部分受益於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的增長。

從Top 25廠商的總部所在地來看,其中有13家供應商的總部設在美國;歐洲、台灣和日本各有3家;韓國有2家;中國大陸有1家中芯國際入榜。值得注意的是,Top 25的名單包括代工廠,因為用於比較的是半導體企業的年銷售額,而非市佔率排名。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華為晶片技術落後美國數年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2588

阿里主席蔡崇信:中國 AI 技術落後兩年 晶片禁令礙阿里雲業務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7526
7days
Reply
#33
路透社:特朗普任內命CIA設秘密小組 在中國社交媒體煽動公眾輿論反政府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F%E5%BA%9C

路透社引述美國3位前官員報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經授權中情局(CIA),秘密對中國的社交媒體發動認知作戰,以改變中國內部對特朗普政府的輿論。

路透社14日發表獨家報道,引述3名前官員指,CIA創設1支特務小組,在網絡上利用假身分,散布有關習近平政府的負面論述,並向海外新聞媒體透露誹謗或貶低中國政府的情資。CIA相關行動始於2019年,過去從未被披露。

這些前美國官員說、該小組散播針對中共高幹在海外隱匿非法所得的指控,還痛批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既貪腐又浪費。這些前官員不願提供這些任務的具體細節,但他們聲稱,儘管是由情報員以假身份祕密散布,但相關論述「基於事實」。

圖逼北京耗力找「幽靈」
其中兩位前官員還說,這些行動旨煽動中共領導高層們對北京的疑心,迫使中國政府花費資源追查外力對其網絡及社群媒體的入侵,「我們當時是想要他們追逐(難以捉摸的)幽靈」。

這些前官員聲稱,該CIA行動是針對北京多年欲擴大其全球影響力舉動的回應。特朗普2017年1月就任後,對北京採取比歷任美國總統更強硬的做法。

CIA發言人羅賓森拒絕就有否上述的認知作戰計劃、其目的或效果置評。路透則引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報道,此事凸顯美國政府以輿論空間和媒體平台為武器,擴散假資訊和操縱國際輿論。白宮國安會發言人華特斯亦拒絕就報道置評。

特朗普狂言嚇壞金主:若大陸犯台 就轟炸北京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7%E4%BA%AC

美國傳媒報道,前總統特朗普曾在與金主的籌款活動上暗示,如果在他任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或中國大陸犯台,他就會「轟炸」莫斯科及北京,這番話嚇壞在場部分金主。

根據《華盛頓郵報》本周二報道,特朗普在全國籌款巡迴活動中的某次發言中,作出這番爆炸性言論。特朗普的發言經常涉及外交政策以及他在集會上討論的其他議題,如通脹和移民問題。而今次驚人的言論反映了他一貫的激進風格和強硬立場,令部份金主感到震驚。

報道說:「在該次籌款活動中,特朗普提到如果在任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或中國大陸犯台,他就會轟炸莫斯科和北京。這席話讓部分在場金主驚訝不已。」

曾獲特朗普派任駐歐洲安全及合作組織(OSCE)大使的吉爾摩(James Gilmore)本月較早前在台灣對記者表示,特朗普不是孤立主義者,他只是試圖讓盟友更加重視自己的防禦。

路透社報道,吉爾摩當時表示:「我相信特朗普就任總統後,會支持台灣。」

而特朗普時代的白宮透過軍售方式支持台灣,拜登政府也延續這項政策。

另外,特朗普近月很少提及烏克蘭,去年9月他曾聲稱,如果是他當總統,24小時內就可以「平息」俄烏戰爭。

在今年2月,特朗普曾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在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也被問到,是否打算擴大在第一任期內發起與中國的貿易戰。特朗普當時雖表示不打算重啟貿易戰,但他也說,會考慮徵收超過60%的關稅。

《華盛頓郵報》上述報道主要聚焦特朗普近期對金主獅子大開口,要求金主們對他的競選活動捐更多錢,同時也對金主們承諾日後將減稅,以及作出其他政策承諾。

報道引述部分金主指出,本月初特朗普在紐約一場閉門募款活動上對金主們表示,一名企業家捐款100萬美元並要求共進午餐,遭到特朗普拒絕。特朗普回應,必須捐款2500萬美元才有共進午餐的機會。另一名企業家對共和黨捐款300萬美元,特朗普回應他要2500萬或5000萬美元,不然他「不會非常開心」。



美智庫報告:北京將在4年內迫使台灣簽署和平協議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3843

解放軍東部戰區本月23日展開為期兩天「聯合利劍-2024A」圍台軍演,明白宣示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有力懲戒,以及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的嚴重警告。美國智庫分析,解放軍距離完成武裝攻擊台灣的準備還很遙遠,最可能改採施壓的方式,試圖迫使賴清德政府在2028年前與北京簽署和平協議。

《歐亞時報》(Eurasian Times)報道指出,美國各智庫普遍認為,解放軍雖然確實有能力入侵台灣,但對於最近經歷經濟衰退的中國來說,這將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同時「解放軍距離完成武裝攻擊的準備還非常遙遠,目前還在等待時機」。

報道援引檀香山東西方中心資深研究員羅伊(Denny Roy)近日說法,認為即使中國擁有龐大的現代軍艦、戰鬥機和導彈武庫,但面對美國和日本軍事抵抗的可能性,北京仍遠未達到保證成功入侵的優勢水平。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近日發表的報告也指出,解放軍想要運送數十萬名士兵穿越台灣海峽需要數千艘船隻和數周時間。台灣可以瞄準這些船隻,將士兵集中在可能的登陸地點,並設置障礙。「中國需要將軍事資產轉移到其東海岸,並為入侵做好其他明顯的準備,非常可能被台灣和美國察覺。」

報道分析,解放軍短期內不會攻擊台灣,但北京官方將透過持續的侵略和恐嚇來消耗台灣軍隊。根據戰爭研究所(ISW)和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在本月1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中國將在賴清德的第一個任期內實施四項「脈衝」,這將涉及「空中、海上、信息、網絡、經濟、認知和其他領域的協調行動」;到2028年,北京將試圖迫使賴清德簽署和平協議,「每一個行動都是要讓台灣接受併吞」。

圍台軍演劍指三方 反映未來北京對台作戰樣式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2080
[Image: 4XKpEFWwwGvr_CkTrNb-TivPVLsQCg7Ys9NfmLPT...w1920r16_9]
[Image: XcoJxMpcJUVVcYyIVy-MtqjYv2sijWVQXS5IoV0uSKE?v=w960]
[Image: 0XPfI5uAGEu0WsmHobODFxq3HIuq3rL3NguBbDYLgWw?v=w960]

《星期專訪》陳明通:簽和平協議 台灣將面臨8大危機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537353

馬總統宣示未來十年將與中國洽簽「和平協議」,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受訪指出,在所謂「九二共識」下簽署「和平協議」,將衍生至少八大風險,馬總統並無力化解與處理這些問題,這是「和平協議」最大的危機所在。

北京基調 只有統一才有和平

問:兩岸協商並簽署「和平協議」,到底會有什麼風險?

陳明通: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會有什麼危機、代價或損失?從北京不斷地公開強調「和平統一」的語彙看來,只有「統一」,才有「和平」。因此,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台灣要面對的是被統一的風險。

北京真正的企圖,是想透過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迫使台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因為只有「一個國家」內部的戰爭才叫「內戰」,承認「內戰」沒有結束,就是以承認「一個中國」做為前提。一九九五年的「江八點」講得更明白,「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要「逐步實現和平統一」。

胡錦濤自知其任期有限,也瞭解在其任期內無法「實現國家完全統一」,因此在「胡六點」中將「和平協議」定位為「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因為承認「國家尚未統一」就是以「最終要統一」做為前提。換言之,也就是要藉此讓台灣承認「統一」是雙方未來唯一的選項,至於兩岸真正的「完全統一在北京中央政府」底下,北京則有的是時間可以等待,其實也不會等太久,不消十幾年就可以達成。

一九八四年,柴契爾與鄧小平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承諾九七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香港社會自知大勢已去,自此,北京已成為香港人的「新中央」,前往北京「望中央」的香港各種社會勢力,從此絡繹不絕,未到九七,香港已完全在北京的控制之下。因此,兩岸一旦簽署統一前提的「和平協議」,北京「新中央」就出現了,接下來的劇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問:在實際操作上,中國又將如何透過和平協議的內容來落實「統一」?

陳:以個人的專業判斷,可能涉及的八個層面:

一、與「結束敵對狀態」掛勾。中國是以結束「內戰狀態」為前提基礎訂定兩岸「和平協議」,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協議是一種「國內約定」,不是國際法所規範的對象。北京一直很審慎地使用「和平協議」這個詞彙,該詞彙英文是peace accords或peace agreements,而不是peace treaty(和平條約),所欲彰顯的正是「和平協議」是一個國家內部的約定,台灣因此有以下幾項風險:

定義內戰 企圖消滅台灣國格

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問題是這個「中國」在國際社會所承認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華民國」。台灣承認「一個中國」,就等於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投降。

承認自己是「內戰」中失敗的一方,談判地位極為不平等。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不認為國共內戰與其有關,北京很難用此套住台灣。但現在國民黨再度執政,胡錦濤讚嘆為「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台灣若因此而坐上談判桌,屆時只能在北京所設定的「祖國統一」框架下,討價還價而已,無法改變被統一的事實。

我國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二九號,亦說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訂定之協議,非本解釋所稱之國際書面協定。」兩岸間所簽署的協議則不屬於國際書面協定,甚至是否應送請立法院審議,該釋文則以「不在本件解釋之範圍」加以迴避,不敢作出正面的解釋。可見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既無國際條約的保障,亦無人民的監督,風險巨大。

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後,台灣與中國未來如發生武力衝突,將被定位為內戰的延續,屬於中國內部事務,外人無權加以干涉。

面對在中國內戰中獲勝,且已在國際社會取得正統性與正當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台灣如繼續保有軍隊,勢將被定位為中國境內的「武裝叛亂團體」。

二、北京認為,只有「統一」才能避免戰爭,才有「和平」。因此未來兩岸在協商「和平協議」時,北京一定會堅持要將「統一」寫入,如此,「統一」變成台灣未來前途的唯一選項。打破了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所建立,只要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同意,「統」、「獨」都是選項的台灣社會普遍共識。同時,承諾反對「台獨」以及任何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方式與行為。北京簽署「和平協議」不僅要「促統」,更要「反獨」;如此一來,未來台灣即使由獨派政黨執政,也不敢輕易打破此一協議所設定的框架,否則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屆時北京對台出兵將更「師出有名」。

三、規範統一前的兩岸政治關係。這包括︰(一)明訂「統一前的兩岸政治關係」是達成統一前的「暫時政治關係」。如此台灣被統一,成為終會發生的既定事實。對於不欲被中國統一的台灣民眾而言,這樣的風險不謂不大。(二)承諾就統一步驟和安排等議題進行程序性協商。也就是透過「議程設定」的方式,掌握統一的進程,避免台灣以「暫時政治關係」做為推託的藉口,使統一的時日因此而變得遙遙無期。

四、規範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台灣將面臨兩項風險:(一)馬總統曾提出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概念,但以目前國際社會所認知的「一個中國」,是中央政府在「大陸地區」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此「台灣地區」仍有被視為「中國」的一個地方,台灣的統治機關仍有被視為「中國」的地方政府的風險。(二)基於前述的邏輯,台灣的領導人則有被視為「中國」地方領導人的風險。

違反一中 中國即取得懲罰權

五、規範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反分裂國家法」說得很明白,台灣是「地區」,「地區」不是國家,所以沒有國際身分。因此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台灣在國際空間上,將有幾項被限縮的風險:

(一)馬政府所片面提出的「外交休兵」政策,可以說實質上自我凍結我國與外國的建交權,未來的「和平協議」極有可能進一步解除我方的建交權,不再擁有國際法上的國家資格,將使台灣徹底成為「中國」轄下的一個地區。

(二)北京為了完全去除我方的國際人格,對於我方與外國開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極可能必須徵得北京的同意,現有的也可能重新被檢討。

(三)參與國際組織活動要與北京協商。以WHA為例,就可看出這樣的遊戲規則已逐漸成形。

(四)不能加入聯合國及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此點一向是北京所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因為必須如此才能完全去除台灣的國際人格,摘除台灣的國家資格。

(五)在國際社會上更要體現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任何給予外界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印象,都被嚴格禁止。這會是個概括性規定,解釋權則操在北京之手;更重要的,如果兩岸已簽署「和平協議」,北京勢必指控我方破壞「和平協議」,進而取得對我方的懲罰權。

六、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這是一個國家內部的機制,台灣的重大風險為:(一)承諾逐步減少軍購。(二)承諾開放海峽中線非軍事用途。

七、談判身分與協議簽署身分。(一)談判身分將被界定為「中國」內部的一個地區。全世界都很清楚,北京所界定的「一中原則」內涵,再加上和平協議是以結束內戰為前提,國際社會自然會解讀為內戰失敗的一方,也就是中國「叛逃的一省」回來與北京中央政府談判。其實在「一中」的框架下,台灣即使能以「中華民國」的身分來談,還是有很大的風險。因為這個「中華民國」已失去絕大部分原有的邦交國,除非能像現在的南韓或統一前的西德一樣,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擁有相當數量的邦交國,才能平起平坐來談,否則,也不過如一位中國學者所戲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地區中華民國政府」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政府在談。(二)協議簽署身分被矮化成「中國」內部的一個地區領導人。

缺乏監督 台灣陷不確定狀態

八、缺乏國際組織或第三國的見證與監督。若此,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內容與事實,將處於一種不確定與不穩定的狀態,北京很容易利用其大國優勢,推翻此一協議的存在,甚至很容易重新詮釋其意義,例如將和平協議解釋為統一協議的一部分。同時,北京可輕易地僅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協議內容來執行,另一方面卻消極抵制、冷處理對台灣有利卻有賴北京的讓步或付出者。

問:經此,許多人認定馬若連任必簽和平協議,你的看法如何?

陳:中共對台智庫學者辛旗曾為文表示,要爭取在二○一五年前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一旦達成共識、簽署協議,雙方都要認真遵守,不折不扣落實。特別是不能以內部政治因素為由消極對待,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不承認,推倒重來。此正意味著,北京要在馬還執政時,透過「和平協議」框住台灣,迫使台灣走向被統一的未來,特別是不能讓獨派政黨那一天回來執政拒不承認「和平協議」。辛旗出身於中共總政治作戰部,屬將級軍官,此番論點,完全符合我對北京版「和平協議」的內容想定,台灣絕不可掉以輕心。

自由開講》美智庫揭中共周密計畫:不戰而拿下台灣(上)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78205
自由開講》美智庫揭中共周密計畫:不戰而拿下台灣(下)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79266
7days
Reply
#34
特朗普稱大陸若犯台「將轟炸北京」 陸國防部怒批:非常喪心病狂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4387

美媒《華盛頓郵報》日前報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在美國總統競選募款活動上稱,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或中國大陸入侵台灣,他將分別轟炸莫斯科和北京。

對此,大陸國防部今日(30日)回應稱,若報道屬實,上述言論非常「喪心病狂」。

台媒中央社報道,今天大陸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被問及這一問題時回應,「如果這一報道是屬實的話,上述言論是非常喪心病狂的」。

吳謙又說,解放軍有「三個不相信」,即「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另外,吳謙又稱,解放軍東部戰區的聯合演習實現了預期目的,即「打擊了台獨的囂張氣焰,震懾了外部勢力干涉介入」。

吳謙表示,台獨勢力挑釁一次,解放軍的反制就會推進一步,直至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

奧斯汀︰印太仍是美國優先戰區 亞洲安全美國才安全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4864

美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6月1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言時提及5月31日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會面。他表示,兩人已進行坦誠的討論。

奧斯汀稱,他希望確保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儘管在歐洲和中東要面對烏克蘭和加沙戰事,但印太地區仍然是美國的優先戰區。

他不點名指中國在南海作出脅迫行為,指美國的盟友之一菲律賓受到危險的脅迫,重申華府對菲律賓的安全承諾堅定。

奧斯汀強調,維護本區域的安全與繁榮,繼續是美國國家安全政策的核心運行原則,「只有亞洲安全,美國才會安全」。

美防長稱與中國的戰爭並非不可避免

奧斯汀承認,與董軍的會談並不能令他感到高興。奧斯汀是在中美兩國防長會談後不久說出這番話的。

他在五角大樓轉播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峰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每次討論都不會是愉快的討論,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繼續相互交談。」

他指出,華盛頓和北京需要繼續共同努力,以降低「誤判和誤解」的風險,「在我看來,與中國的戰爭或戰鬥既不是即將來臨的,也不是不可避免的。」

美防長強調中美兩軍之間開放溝通渠道的重要性

美國防部網站5月31日發布的新聞稿稱,奧斯汀在與董軍的首次會晤中強調在美中兩國之間保持多層次軍事交流的重要性。

奧斯汀對中國軍隊最近在台灣海峽附近的挑釁活動表示關切。他重申,「中國不應利用台灣的政治過渡作為採取強制措施的藉口。台灣的政治過渡是正常的、例行的民主進程的一部分」。

他表示,美國仍然致力於長期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以《與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對台六項保證」為指導。

美防長還重申了台灣海峽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奧斯汀強調了尊重國際法所保障的公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南海。

他說:「美國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安全、負責地飛行、航行和行動。」

奧斯汀拒絕承認北約對挑起烏克蘭衝突的責任

奧斯汀拒絕承認北約及其擴張企圖對於挑起烏克蘭衝突的責任。

他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對記者說:「我不同意您關於北約擴張引發烏克蘭危機的立場。」

奧斯汀說,他認為當前局勢的責任在於俄羅斯,而不是北約尋求擴張。


美防長指將續於印太地區保持威懾力 中方批美國印太戰略注定沒前途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65...D%E9%80%94

美國防長奧斯汀在香格里拉對話會致辭,指美方會繼續在印太地區保持威懾力,又重申繼續支持台海維持現狀。中方批評美國印太戰略注定沒有前途,又警告台獨等於戰爭。

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的美國防長奧斯汀發表演說,強調美國在支援烏克蘭及以色列的同時,仍會在印太地區保持威懾力。

美國防長奧斯汀說:「儘管歐洲及中東發生前所未見的衝突,印太地區仍是我們優先戰區。只有亞洲安全,美國才會安全,因此美國長期存在於該地區。我們支持台灣海峽維持現狀,我們支持在南海維持法治。」

奧斯汀亦提及周五與國防部長董軍首度面對面會談,他形容是坦誠友好討論,國防高層官員直接對話不可替代,維持開放的溝通管道對減少誤解及誤判很重要。

中國國防部代表團批評奧斯汀在演說鼓吹所謂印太戰略抱著冷戰思維,目的是搞亞太版北約的大圈子,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景建峰說:「美國鼓吹的所謂夥伴關係,實際上搞的是團團夥夥的小圈子,這些小圈子均以美國利益為先。美方一貫搞美國優先,嘴上說支持東盟中心地位,行動上卻在製造分裂,通過構建各種三邊、四邊的小集團,強化美國主導的地區格局,弱化以東盟為中心的合作架構。」

景建峰稱,美國迫使他國選邊站隊,不斷輸出危機禍亂,成為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風險源和破壞者,印太戰略注定沒有前途。

景建峰又指,解放軍決不允許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台獨等於戰爭,解放軍練兵不會停歇,打獨促統決不停步,挫敗外來干涉決不手軟,堅決完成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使命任務。

中方批美迫使別國選邊站隊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印太戰略注定無前途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65...D%E9%80%94

美國防長奧斯汀在香格里拉對話會致辭,指美方會繼續在印太地區保持威懾力,又重申繼續支持台海維持現狀。中方批評美國印太戰略注定沒有前途,又警告台獨等於戰爭。

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的美國防長奧斯汀發表演說,強調美國在支援烏克蘭及以色列的同時,仍會在印太地區保持威懾力。

美國防長奧斯汀說:「儘管歐洲及中東發生前所未見的衝突,印太地區仍是我們優先戰區。只有亞洲安全,美國才會安全,因此美國長期存在於該地區。我們支持台灣海峽維持現狀,我們支持在南海維持法治。」

奧斯汀亦提及周五與國防部長董軍首度面對面會談,他形容是坦誠友好討論,國防高層官員直接對話不可替代,維持開放的溝通管道對減少誤解及誤判很重要。

中國國防部代表團批評奧斯汀在演說鼓吹所謂印太戰略抱著冷戰思維,目的是搞亞太版北約的大圈子,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景建峰說:「美國鼓吹的所謂夥伴關係,實際上搞的是團團夥夥的小圈子,這些小圈子均以美國利益為先。美方一貫搞美國優先,嘴上說支持東盟中心地位,行動上卻在製造分裂,通過構建各種三邊、四邊的小集團,強化美國主導的地區格局,弱化以東盟為中心的合作架構。」

景建峰稱,美國迫使他國選邊站隊,不斷輸出危機禍亂,成為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風險源和破壞者,印太戰略注定沒有前途。

景建峰又指,解放軍決不允許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台獨等於戰爭,解放軍練兵不會停歇,打獨促統決不停步,挫敗外來干涉決不手軟,堅決完成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使命任務。

美防長重申續支持台海維持現狀 北京指解放軍挫敗外來干涉決不手軟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65...B%E8%BB%9F

中方回應奧斯汀言論 解放軍決不允許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40601.htm

中美防長會晤|談話內容+新聞稿顯見「根本性分歧」難彼此說服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4969

國防部:台灣問題不容美方指手畫腳 堅決反對在菲國部署中導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D%E5%B0%8E

小馬可斯:如死1名菲律賓人 中菲衝突將非常非常接近戰爭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4854

針對南海愈演愈烈的海上摩擦與糾紛,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指責,「個別國家在領土和管轄範圍外執行國內法例」,這違反國際法,加劇緊張局勢,也破壞區域和平與安全。

小馬可斯談到,如果有一個菲律賓人被故意行為所殺害,這將 提高菲律賓的反應級別,會「非常非常接近我們所定義的戰爭行為」。

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簡稱香會)星期五(5月31日)晚上掀開序幕,受邀發表主旨演講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斯以大量篇幅談到南海相關的主權糾紛。他並強調,任何海事糾紛都必須在國際法,尤其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方的合法利益,並尊重他們通過法律途徑獲得的權益」。

小馬可斯也說,南海應該是和平之海、穩定之海、繁榮之海。「不幸的是,目前看來這個願景還是遙不可及。非法、脅迫、侵略和欺騙行為繼續侵犯我們的主權、主權權益和管轄權。」

南海局勢近來升溫,中菲船隻頻頻發生摩擦。中國海警局日前宣布,從6月15日開始實施新條例,允許中國海警在包括菲專屬經濟區在內的爭議水域,未經審判地拘留涉嫌非法越境的外國人最多60天。

這是香會第一次邀請菲律賓總統發表主旨演講,為三天的一連串區域安全課題討論定調。小馬可斯利用這次機會強調國際法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重要性,雖然沒有點名中國,卻無處不劍指南海糾紛。

中菲兩國在南海主權聲索的範圍互有重疊,這是矛盾的根源,菲律賓指「個別國家在領土和管轄範圍外執行國內法例」,清楚反映出彼此對「領土和管轄範圍」認知的重疊與激烈衝突。

在25分鐘的演講中,小馬可斯不只一次提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2016年國際仲裁庭的裁決,指這兩份文件為和平解決糾紛提供牢固基礎,也是菲律賓南海政策的試金石。

「我們按國際社會負責任和奉公守法的成員應有的方式,劃定我們的領土和海域……我們所劃的領海界限並不是憑空想像而來,而是基於國際法的。」

小馬可斯還語帶激昂地宣稱「將不惜一切維護最後一寸、最後一毫米的領土」,還說「我不打算屈服,菲律賓人從不屈服」。

談到當前的區域形勢時,小馬可斯總結出七大現實,包括現行國際規範遭遇挑戰、中美戰略競爭引發新的安全困境、東盟的團結和核心地位受到挑戰、多邊問題中「搭橋人」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公域的使用、氣候變化和科技的顛覆性影響等。

他提出,目前的形勢需要的不是對區域秩序的修正,而是回歸1945年《聯合國憲章》、1967年《曼谷宣言》和1982年《馬尼拉宣言》的初衷,並堅守幾個定律,包括確認各國主權平等為神聖不可侵犯,東盟和東盟主導的進程須佔據核心地位,以及推崇法治和多邊主義精神。

小馬可斯說,本區域的穩定,須靠中美以負責任的方式處理競爭關係才可維持。在台海問題上,他呼籲各方保持克制。

學者:小馬可斯強調應尊重東盟核心地位

出席晚宴的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院長古瑪(Kumar Ramakrishna)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小馬可斯顯然是要釋放菲律賓不會向較大國家的不公施壓屈服的信號,也有意強調東盟核心地位應被尊重。

「雖然他明確闡明觀點,也為對話定調,但區域安全形勢仍會按目前的樣子發展。關鍵在於中美防務高官是不是能維持定期溝通,爭取有朝一日,在台灣海峽、朝鮮半島、南海等一系列課題上對平衡競爭與合作關係達成某種共識。」

新加坡國際事務學會高級研究員胡逸山指出,中菲近年來處於對峙狀態,加上菲律賓有美國撐腰,因此小馬可斯在演講中措辭強硬並不出奇。

但胡逸山也認為,南海的局勢還不至於演變到全面衝突,「因為菲律賓和美國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全面衝突的話,美國就得介入。那就取決於中美是不是準備真正打起來,但這點是中美都不想看到的。」

馬朝旭促請美國不要抹黑中國 停止對華企業濫施單邊制裁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40601.htm
7days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