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1967年香港暴動 1967 HK leftist riots
#11
親歷沙頭角槍戰警察左墀﹕殉職同袍血流乾,抱起很輕
http://indepth.mingpao.com/php/passage.p...3920780799

六七暴動期間,香港社會秩序受到嚴重衝擊,負責遏止騷亂的警隊更面臨嚴峻考驗。本報訪問了兩名經歷風聲鶴唳年代的警務人員。左墀(音辭)(Gilberto Jorge)1964年獲聘為警隊見習督察,兩年後調往警察訓練分遣隊(Police Training Contingent,簡稱PTC,1968年易名為警察機動部隊),六七暴動期間,時年21歲的左墀出任Staff Inspector(training),因緣際會捲入7月8日震驚中外的沙頭角事件,目擊從華界一方射出的子彈打中同袍,其後在清理現場時抱起血已流乾的下屬。

時為灣仔軍裝巡警的昌哥,獲選入警區的防暴隊,面對不時傳出暴動者殺警的消息,昌哥休班時外出,必與同袍結伴而行,「每人都買把童軍刀,放入襪底」,執勤時更曾遇到滋事者投擲真炸彈。

明報記者 張家偉 曾錦雯

左墀憶述,當年所有職級的警察都要到粉嶺訓練分遣隊基地,接受為期10星期的「暴動操」訓練。當時駐紮粉嶺的分遣隊編制為4支大隊,每個大隊分為3支小隊,每支小隊人數為40。分遣隊教官的職責,是教導受訓警員如何應付不同騷亂場面,如何使用槍械、設置路障等技巧。左墀原擔任Staff Inspector(administration),負責分遣隊在粉嶺訓練基地的裝備和人事編配,後來調任Staff Inspector(training)。

早上警崗遭包圍 放催淚彈遇槍擊

1967年7月8日上午9時,左墀如常到粉嶺上班,PTC校長總警司葛柏(註)告訴他和其他同僚,表示收到消息指有人在沙頭角鄉事委員會附近搞事,指示他與大隊長Ken Welburn帶領3支小隊分遣隊共120人到沙頭角中英街附近的警崗增援。

當日10時許,左墀等趕往警崗附近,發現警崗已被包圍,隨即向上峰報告,接到指示要驅散包圍警崗的示威者。Welburn率領一小隊共40人上前,要求人群迅速散去。左墀表示:「我作為副手,需要做紀錄,因此沒有隨隊前進,坐在停泊沙頭角鄉事會外的警方吉普車。」

激戰5小時 對方用狙擊槍機關槍
他憶述說:「在場示威者沒有理會Welburn所帶領的小隊勸告,小隊遂施放催淚彈示警。未幾華界傳來連珠炮發的槍聲,劈里啪啦,有如燒爆竹,槍聲相當密集。經過兩輪槍聲後,我在吉普車上目睹在場警員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有兩名警員中槍倒地。我所坐吉普車尾部也被子彈擊中。我立即通過無線電,向總部報告現場情况。」

他清楚記得,來自華界的槍聲自上午11時15分傳出,槍聲斷斷續續至接近下午4時才停止,「對方使用的槍械是狙擊步槍和機關槍,中槍警員相信是被機關槍擊中」。左墀說,當時他手中只有左輪手槍,面對強敵毫無還擊之力。

根據港英當局的敘述,7日8日上午9時半,數百示威者開始在沙頭角集結, 一挺機關槍在沙頭角中英街中方境內一家商舖屋頂上架起。時任署理港督祁濟時(Michael Gass)在一份呈交英國聯邦事務部的沙頭角事件報告中寫道:「大約上午11時,人群在距離邊界50碼的英方境內的沙頭角警崗集合,三四百人包圍警崗並向圍欄拋擲土製炸彈。當警員發射木彈及催淚彈驅散人群,警崗遭到槍擊。此時一隊趕往增援的防暴隊,被來福槍和機關槍射擊。」

准用大炮時 華界槍火已停止
衝突爆發後,一營駐港啹喀兵來福槍兵團奉命趕往邊境增援,並獲准動用大炮。左墀表示:「啹喀兵的大炮還未運往現場,華界已停止開槍。中方也明白,如果華界民兵與啹喀兵開火,就會升級為邊境衝突,所以下令適可而止。」

這是香港自1842年割讓給英國後,中港邊境首次爆發武裝衝突,不少市民擔心北京可能會對香港動武。

事件後不少警員離職
5名警察在沙頭角事件中身亡,包括兩名巴基斯坦裔警員及3名華裔警員,另有11名警員受傷。左墀表示,其中警察編號4009的Corporal(當時俗稱「兩柴」)馮燕平在第一輪槍聲中中槍,倒臥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對開馬路。左墀說:「我們清理現場時,我試圖抬起那名Corporal,但他的身體出奇地輕,相信他中槍後在馬路上躺臥了五六個小時,血早已流乾。」

左墀表示,當年120名同期在粉嶺接受特遣隊訓練的警員中,部分事發後相繼離職,「沙頭角事件後,母親曾勸我離職。但我堅持留在警隊,我的信念是忠於職守及要守衛香港」。

註﹕葛柏平息六七暴動立功,但因在職期間收受賄賂逾430萬元,1975年被判入獄4年。葛柏貪污案引起公眾強烈反彈,促使港府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
(六七暴動50年 系列四)
Reply
#12
中共策劃的六七暴動:
沙頭角中英街示威引發內地民兵與港警槍戰, 5名港警殉職
市面出現土製炸彈及燃燒彈, 有市民在街頭被炸彈炸死
商台播音員林彬連番譴責左派惡行,被兇徒燒死
六七暴動死傷人數:52人死亡包括11名警員、1名駐港英軍拆彈專家、1名消防員、8名市民和數十名工人;802人受傷

[ 本帖最後由 12AX7.ECC83 於 2019-6-24 08:49 編輯 ]
Reply
#13
《視點31》六七暴動五十年(上)──反思.教訓(RTHK31: 25/4/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40vl4nH0XM
[youtube]V40vl4nH0XM[/youtube]

《視點31》六七暴動五十年(下)──記憶.遺忘(RTHK31: 2/5/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c_nEPA4XM
[youtube]eRc_nEPA4XM[/youtube]
Reply
#14
《視點31》六七暴動五十年(上)──反思.教訓(RTHK31: 25/4/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40vl4nH0XM
[youtube]V40vl4nH0XM[/youtube]

《視點31》六七暴動五十年(下)──記憶.遺忘(RTHK31: 2/5/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c_nEPA4XM
[youtube]eRc_nEPA4XM[/youtube]
Reply
#15
1967年香港六七暴動是有政治目的, 有組織集體暴動, 不只針對政府人員(警察), 也針對一般民眾, 肯定是恐怖活動. 六七暴動恐怖分子是違法的, 香港人和香港特區政府也要譴責恐怖分子. 為甚麽香港特區政府頒大紫荊勳章給暴動主腦恐怖分子? 成班建制派人士包括梁振英、林鄭加入治喪委員會, 這樣做是否宣傳、辯護或頌揚恐怖分子? 香港政府這樣做是否寬恕恐怖主義?

【楊光病逝】六七暴動主腦獲頒大紫荊 惹極大爭議 (15:15)
https://m.mingpao.com/ins/%e6%b8%af%e8%8...d%e8%ad%b0
[Image: 1431763360852SL4_AD7295C66A4696B6696EAF4FB95E5A0E.jpg]

凌晨病逝的工聯會前理事長楊光,曾於六七暴動期間擔任左派陣線「香港各界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主任,回歸後在2001年獲特首董建華頒發特區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當時引起社會爭議。

1926年出生的楊光,1957年至1986年歷任工聯會理事長及會長職務,70年代起獲委多屆港區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

1967年左派暴動期間,楊光擔任鬥委會主任,曾在大會上多次指摘港英政府對工人「民族壓逼」,並親自率領工人前往港督府抗議。

作為香港左派核心人物,楊光當時在左派內部集會上的講話,往往被視為整個「反英抗暴」運動的方向。

為期近7個月的六七暴動,全港多處騷亂,滿地「菠蘿(炸彈)」,共51人死亡,逾800人傷,近200人被拘捕或檢控,被捕者包括現任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暴動在周恩來總理下令停止後結束後,楊光和一批「鬥委」退下火線,從此罕有公開露面,只在工聯會大型紀念活動時才現身。

到了34年後的2001年,楊光獲時任特首董建華頒授「大紫荊勳章」。楊光強調,獲授勳並非個人榮耀,而是整個工聯會,又說他們工作是「愛國愛港」工作,「今天香港回歸了,特區政府肯定我們的工作,我感到很高興」。

不過,身為六七暴動領袖之一的楊光獲頒勳章,引起社會極大爭議。有議員質疑港府此做法是鼓吹「暴力」,罔顧社會民情,對當年因暴動而死傷市民是莫大侮辱;亦有市民示威高叫「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等口號以示不滿;甚至有港府高層對這個一度是港英政府最主要敵人的前工運老將獲獎「甚感震撼」。

當時的中大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劉兆佳亦分析,楊光獲授勳具多重意義,包括董建華希望爭取左派政治支持,以協助他爭取連任。

面對質疑的董建華則高度讚揚楊光數十年來對工人的貢獻,沒有提到備受爭議的六七暴動角色部分。

2013年,工聯會推出《工聯會與您同行——65周年歷史文集》,當中一章節講述六七暴動,主要談及港英政府鎮壓和工會死傷人數,但未有提及當年有示威者擲汽油彈和放置「土製菠蘿」情景。楊光則在書內承認,工會於1960年代後期受文革思想影響,不少做法從內地「照樣搬過來」,但稱後來有檢討和撥亂反正。

六七暴動旗手楊光病逝
工聯會前領袖 獲頒大紫荊惹爭議
http://www.mingpaocanada.com/tor/htm/New...gna1_r.htm

六七暴動期間的工聯會理事長楊光,昨日凌晨2時40分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病逝,享年89歲,特區政府及工聯會均表示哀悼。楊光被指是六七暴動的總指揮,他擔任主任的「香港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簡稱鬥委會),曾呼籲左派群眾「武裝起來」。2001年楊光獲頒授大紫荊勳章,時任特首董建華讚揚他是工運先驅,惹來爭議。

林鄭讚勞工福利有突出建樹

署理特首林鄭月娥昨發聲明,對楊光逝世表示哀悼,指他多年來積極參與香港工運,對勞工福利有突出建樹,長期為廣大基層服務,貢獻良多,特區政府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說,自己出任勞工處長時已認識楊光,形容他致力維護和促進勞工及基層權益。

工聯會昨日發出訃告,讚揚楊光一生愛國愛港,大半生獻給工會和愛國工運事業,使工聯會不斷壯大發展,對其離世感哀痛,形容是香港愛國工人運動的重大損失。工聯會將成立治喪委員會,稍後公布公祭詳情。

工聯會將成立治喪委員會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說會派人探望楊光的家人,並協助辦理後事,一切安排會尊重家人意願。 黃稱,楊光年事已高,身體不太好,常出入醫院,數月前曾接受心臟搭橋手術。黃國健約兩個月前探望過楊光,他形容楊當時精神還可以,可與人交談。

楊光生於1926年,由電車工人做起,1940年代投身工運。1954年,他擔任電車工會副主席時曾領導罷工,以阻止公司無理解僱員工,工潮歷時8個月。1959年,楊光開始領導工聯會,歷任副理事長、理事長及會長,至逝世前仍是會務顧問。

2001年楊光獲頒大紫荊勳章,時任特首董建華讚揚他是工運先驅,但事件引起極大爭議。坊間質疑楊在六七暴動的角色,因楊光當時擔任鬥委會主任,該會是策動各項反英行動的核心組織,曾呼籲左派群眾「武裝起來」、「懲罰港英」。六七暴動期間,有人四處擺放土製炸彈,並發生連串暗殺事件

暴動期任鬥委會主任 籲「武裝起來」

時任職工盟主席的立法會議員劉千石批評,六七暴動釀成數十人死亡,楊光作為左派領袖,責無旁貸,政府應考慮死者家屬及受害者感受。前《新晚報》總編輯羅孚亦指授勳做法「講不通」,稱港府不應顛倒是非,對暴動持肯定態度,又指「鬥委會(對暴動)有責任,工聯會也是鬥委會的一部分」。

楊光當年說獲授勳「並非個人的榮耀,而是整個工聯會,尤其老一輩的工運分子也一同分享」。他說,「我們的工作是愛國愛港的工作,今天香港回歸了,特區政府肯定我們的工作,我感到很高興」。對於社會輿論批評他曾領導暴動,楊光在受勳前向傳媒表示,由於運動規模很大,因此出現死傷委實「在所難免」,沒有就此向死傷者道歉。

楊光形容六七暴動的性質是一場「大規模愛國、反對殖民主義的民族抗爭」,是緣起於當年港英政府以高壓手段鎮壓工人運動,「官逼民反」,才會令工潮擴大。


六七暴動頭頭楊光設靈官紳致祭市民抗議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7%E8%AD%B0
[Image: hk1hk14.6%20%E5%B8%82%E6%B0%91%E6%8A%97%...98%BF.webp]
14.6市民抗議市府為楊光公祭 香港 2015年6月4日 圖片 網絡(RFI麥燕庭提供)

六七暴動時擔任「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鬥委會)主任的已故大紫荊勳章得主楊光今(早) 大殮及公祭,與昨晚的設靈儀式一樣,靈堂內,香港和內地駐港高官致祭,備極哀榮;場外則有約一百名市民抗議,譴責政府及親建制的工聯會拜祭殺人犯。

享年89歲的楊光,是1967年「六七暴動」期間的左派機構香港工會聯合會的理事長,以鬥委會主任身分領導當時的「反英抗暴」活動,暴動這成51人死、802人傷,當中,7名市民被人用「土製菠蘿」(自製炸彈的別稱)炸死,包括批評暴動的電台節目主持人林彬和無辜小孩。故此,當楊光在2001年獲特區政府頒發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時,已引起巨大爭議。當他5月中因病去世時,港府高度讚揚他,商台相關節目主持人批評政府是在因暴動死者傷口上灑鹽,但批評聲音顯然零落。及至今天大殮,抗議聲音轉強。

今早的大殮儀式,行政長官梁振英和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均有親臨弔唁,二人及國務院港澳辦、中共中央統戰部、多名官員、政府部門和工會的花圈早於昨晚設靈時送達,其中,張曉明推崇他為「工運典範」。大堂中央掛上寫着「永遠懷念」的牌扁。在一眾官紳和老工人致祭後,香港人大常委範徐麗泰、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工聯會榮譽會長鄭耀棠等人為楊光扶靈,其頻體隨即移送火葬場火化。

殯儀館外,示威者發起「平反楊光」活動,要求「還原六七暴動真相,譴責特區政府及工聯會拜祭殺人犯」,示威區內,約有一百人抗議,當中,有人手持象徵當時左派製作的土製炸彈的菠蘿,昭示左派當年惡行,亦有人手持標語,上書楊光是「殺人放火金腰帶」、「死有餘辜」、「熱列慶祝楊光逝世」。而在昨晚的設靈儀式上,有本土派人士在殯儀館外放下寫有「大紫荊殺人魔頭楊光港英餘孽陳梓進賀」及「菠蘿狂徒殺人犯楊光紅磡人紅磡事全體仝人贈」的花圈,隨即被現場的工作人員撕掉字條後棄置。

六七暴動發生於1967年5月至12月,受到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影響和香港工人受打壓刺激,香港左派由罷工及示威開始,展開一場對抗港英政府的運動,中國及運動參與者及支持者稱為「反英抗暴」。期間,運動群眾自1167個炸彈,官民雙方均有死傷,51名死者中,約一半是鎮壓致死的反英群眾,7名是無辜市民。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的雙十暴動。

工聯會前會長楊光逝世 六七暴動角色受質疑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A%E7%96%91

【楊光周日出殯】訃告讚高風亮節、深受社會愛戴 梁振英、林鄭加入治喪委員會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1%E6%9C%83
[Image: IMG_0473_Q1dnQ.png]

領導1967年反英暴動的工聯會前會長楊光,將於本周日出殯。據今天在報章刊出的訃告,治喪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共在港負責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以及香港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兩人任名譽主任委員。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與曾憲梓、梁愛詩、范徐麗泰、譚惠珠等多名建制派人士,擔任副主任委員。

訃告稱楊光致力於愛國工人運動,為爭取及維護工人權益、發展工人褔利事業付出畢生精力;為香港順利回歸、平穩過渡作出重大貢獻。

訃告讚揚楊光「高風亮節,清廉正直,為人真誠,平易近人」,形容楊光一生奉獻香港和愛國工運事業,「深受社會各界和廣大工人群眾的愛戴」。

楊光在六七暴動期間的角色,一直備受爭議,當時在港的親共組織宣布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簡稱「各界鬥委會」),就是由時任工聯會理事長的楊光出任主任。左派當年在香港策劃連串暗殺和放置炸彈行動,包括燒死商台節目主持林彬及其堂弟。2001年,時任特首的董建華決定向楊光頒授大紫荊勳章,遭輿論批評。

楊光早前去世,林鄭月娥當時以署理行政長官身份發表悼念聲明,表揚楊光「貢獻良多」。商台當年為紀念楊光而開始製作的長壽廣播劇《十八樓C座》,事後以〈功過誰定〉為題,通過劇中角,提出六七暴動共做成51人死亡,包括商台主持林彬及其堂弟。劇中又批評港府今次再次表揚楊光是「一錯再錯」,在暴動死傷者家屬傷口再次灑鹽。又指林鄭月娥表揚楊光「貢獻良多」,是「食碗面反碗底」,揶揄林鄭「搵食使唔使去到咁盡呀?」。

楊光大殮 示威者攜菠蘿示威 工聯會會長:應尊重死者家屬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E5%B1%AC
[Image: 10658732_564708773668072_735215978103725..._qyeAy.jpg]
[Image: 1491426_564709070334709_8038045692980265336_o_DKFUS.jpg]
[Image: 11411835_564708540334762_476482920129727..._XZhVJ.jpg]

中共策劃的六七暴動:
沙頭角中英街示威引發內地民兵與港警槍戰, 5名港警殉職
市面出現土製炸彈及燃燒彈, 有市民在街頭被炸彈炸死
商台播音員林彬連番譴責左派惡行,被兇徒燒死
六七暴動死傷人數:52人死亡包括11名警員、1名駐港英軍拆彈專家、1名消防員、8名市民和數十名工人;802人受傷

六七暴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D%...4%E5%8B%95

六七暴動被查封的報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5%85%AD...%E7%B4%99/

[ 本帖最後由 后太禧慈 於 2021-8-13 10:45 編輯 ]
Reply
#16
話你知:西方學界定義恐怖主義 「針對平民襲擊製恐慌」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6%81%e...c%e3%80%8d

政務司長李家超網誌以「政府全力打擊本土恐怖主義」為題,警方昨晚亦將男子在銅鑼灣刺傷警察後自殺,形容為受恐怖主義思想激化的「孤狼式」恐襲。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在facebook發文稱,西方學界普遍認同「恐怖主義」是為製造恐慌,達至弘揚理念、目的,當中製造恐慌主要是透過針對平民,行為包括無差別襲擊等;他指若針對的是政權、代表政權的政府機構或執法人員,則可稱為「反政府」、「無政府主義」,但非「恐怖主義」。

港法例定義未提「針對平民」
本地有提及恐怖主義的條例包括《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措施)條例》,當中定義「恐怖主義行為」包括為推展政治、宗教或思想上的主張,意圖強迫特區政府或國際組織,或是威嚇公眾而作出的行為,而該行為會導致針對人的嚴重暴力、財產的嚴重損害等。條例未有提及需針對平民。

《港區國安法》中的「恐怖活動罪」,定義為脅迫中央政府、特區政府等,以圖實現政治主張或造成嚴重社會危害;行動包括「針對人的嚴重暴力」,爆炸、縱火或投毒等,亦未見提及要針對平民。對此,資深大律師湯家驊相信,官員提及的應是國安法下的恐怖活動定義,而非指國際上其他人如何界定恐怖行為。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恐怖主義主要是指挑起恐懼,舉例在外國不少聖戰信徒以宗教為由欲推翻政府,她認為今次傷警行為達至挑起恐懼效果,「(若你是)警察你怕不怕?」

(中字)大波驊稱刺警案等是恐怖主義!我教識大律師分辨什麼是恐怖主義活動!究竟誰在香港進行恐怖主義活動!〈蕭若元:理論蕭析〉2021-07-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8ow6C0-INY
[youtube]l8ow6C0-INY[/youtube]
Reply
#17
香港六七暴動的親歷者看「反送中」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90920/ho...t/zh-hant/

[Image: merlin_159738186_12aef4e6-332d-4e24-a0c2...er1050.jpg]

聽說我們要找經歷過1967年暴動的見證者,香港森記圖書店的老闆娘陳小姐馬上靈光一閃,抄起櫃檯後的電話本就開始翻找了起來。她說:「我介紹這個婆婆給你,一定不會錯。她就像是一本活著的歷史書,可以一讀再讀。」一路拐進北角電氣道旁的一間三樓公寓裡,開門的是一位外籍女傭。一位老太太在她的身後,坐在輪椅上,頭髮花白,佝僂瘦小。

今年91歲的蘇婆婆(Josephine So)祖籍江蘇常熟,兩個月大的時候跟隨在廣西銀行工作的父親逃離兩廣內戰來到香港,在北角一落腳就是80多年的光陰。80年間,從國民黨到中共建國,從殖民統治到「一國兩制」,再到這個混亂而危機四伏的夏天,蘇婆婆也從一個堅定擁護共產黨和六七暴動的左派分子,變成了尖銳的批判者。

蘇婆婆耳朵和視力都不好,沒有女傭她基本走不出這間小公寓,可是外面的世界她卻緊緊地關注著。她通過看報紙電視觀察著年輕人的「反送中」運動。她所住的北角區在香港被稱為「小福建」,這次運動期間的幾次「福建幫」打人衝突就發生在離她家不遠的街區上,而1967年的暴動期間,北角也曾是左派激烈抗爭的前線陣地。

8月,蘇婆婆接受了《紐約時報》的採訪,以下內容經過刪減。

新闻简报:欢迎订阅新闻简报,包括每周四由华文记者荣筱箐撰写的“海外华人札记”专栏,获取全球重大资讯,了解美国华人社区热点话题。

問:1967年暴動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答:我1962年到華潤下的子公司開始做會計,公司專門批發國內棉毛針織品,棉衣棉褲這些產品全部都經過我們的公司。1967年的時候已經做了幾年了。(華潤)以前是華僑和國內資本合作,後期都是全部國營了。
最開始假花工廠鬧工潮,剛好撞到大陸「文革」。當時的運動都是大陸指揮的,大陸交到給華潤,華潤就發動安排怎麼怎麼做。共產黨認不認識字、有沒有能力不重要,最重要是聽話,它叫你做什麼就做什麼,你聽它話就可以的了。就像林鄭那樣,你聽話就可以了,把香港搞成這樣,她早就應該下台了,但她要聽指揮,所以強行留在那個位置上。
單位裡沒有真材實料的人做,他們說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工人肯做就好了,做的好不好不計較。那個時候我做的很灰心,我又不能提意見,你提意見他不接受你,他覺得你是小資產階級,只講自己,不肯接受批評。我小學沒畢業,中學只讀了兩年,一共七年教育,他們都不計較我的學歷。
問:以前在香港的左派勢力是怎麼樣的?
答:我們這些傻瓜,我們一早就接受到這些宣傳,解放前就已經受到共產黨的引導了,當時在香港已經有很多人,和平後有很多劇藝社,它最拿手的是在文藝方面下手。當時,共產黨大陸打下來的,45年「二次大戰」和平後,有很多共產黨深入到香港,那些劇團很流行的,你聽過《白毛女嗎》?他們來香港演出,那時候人們不知道這些是共產黨的宣傳,《白毛女》、《放下你的鞭子》,內陸的歌曲、民謠全部都是解放區的紅歌。一開始那些人不是很反對,覺得也挺好,那時候國民黨四大家族實在是很腐敗,只有四大家族發財,剩下的人都很窮。

問:六七暴動的時候你們的生活收入怎麼樣?
答:在這些機構做事工資不多,三四百塊,那時候我們覺得是國家機構,不是為了掙錢的,我們完全不計較。給多少錢我們都照樣做,晚上加班照樣加。我們這些傻瓜來的,很純情的,一心愛國,當時和平後的宣傳講共產黨怎麼為人民,打倒貪污惡霸,人民得到好生活,其實都是假的,我們在香港什麼鬼都不知道,只會聽他們宣傳。和平後我讀了兩年初中,老師一部分都是共產黨,我們都不知道。
一位歷史學家寫道,在1967年的動亂中,警察「相當廣泛」地使用催淚瓦斯。
一位歷史學家寫道,在1967年的動亂中,警察「相當廣泛」地使用催淚瓦斯。 CO RENTMEESTER/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問:對於六七暴動當時你支持嗎?
答:當然支持了!反英抗暴,反殖民啊。大陸「文革」怎麼樣,死了幾千萬人我們都不知道的。宣傳那些成績,一畝田種幾萬擔米我們也相信的。有很多因素的,我們的這一輩,沒有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幸福。和平後,受到了劇團的宣傳,印象很深,加上那個時候鼓勵你看共產黨的書,反國民黨的書,說國民黨怎麼壞、怎麼殘暴虐待人,就肯定跟著共產黨跑啦。
問:六七暴動的時候北角的情況是怎麼樣?
答:那時候華豐國貨是大本營指揮部,那裡面全部都是中資銀行和宿舍。搞到英政府海陸空,開直升機圍攻大樓捉人。那時候到處都有炸彈,有真有假,共產黨搞破壞,有炸彈就戒嚴封鎖。
我們上班,每天都在公司值班保護公司,在公司睡。一開始我們很威風的,我們以為解放軍要解放香港了,中共的解放軍到關口了,隨時可以解放香港了。我們把廣告貼在門口,目標特別突出這是左派。我們以為很威風,就快解放了,是我們的世界了。
後來,公司大老闆來看到嚇了一跳馬上全部撕掉。如果港英政府知道了你是左派,會馬上來搜索有沒有炸彈和攻擊性武器的,那時候我們準備了鐵枝,隨時準備他們來搜查的時候反抗,那時候很緊張的。當時警察會去工會抓人的。我們是做商業的,沒有那麼明顯。那時候,工會的人會燒一大鍋油在樓梯上,等警員來搜查的時候,就把滾熱辣油倒下去。
問:六七暴動時候你做了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答: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港督府示威,一群人一隊接著一隊去示威,沒有停的。每個單位都派人去。就在港督府面前,銀行街,政府組織前面示威。共產黨的手法很厲害,可以鼓動到你團結一起,一條心去做。他們是有組織有目標的,我們公司打開門做生意,裡面根本不是這麼簡單的,後面是有老闆指揮的。那時候很神秘的,我們公司誰是積極分子,我們幾個人是比較積極的,工會出來的,他們不會明著來,是暗中安排人員。那時候去示威不讓人知道的,到了出發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你們這些人是去示威的。
問:當時你也是積極分子嗎?
答:我積極到簡直離譜,積極到失去了自己。如果被當局知道你是共產黨的話會趕你出境的,就像電影界有好幾個大明星都趕出境、趕回國內。我們只是小角色跑龍套,出去巡一下喊口號。在公司裡面大家彼此你我不知道,不敢多說。公司對你的看法他們心理有數,不想你知道有誰受到了公司的引導。
問:對當時的暴力你怎麼想?
答:他們吩咐我,我就參加,你沒有得反抗的,應不應該都輪不到你想,當時都想不到。當時在那裡做沒有朋友的,斷六親的,家裡什麼成分,大陸有什麼親人都要上報,沒有你個人的,全部都要清清楚楚的。朋友都不敢接觸,一個不對就說你是姦細,每天躲在公司。
現在看肯定不對,「文革」就是很大的錯,上面命令下來有人指揮你這麼做,你吩咐我做我就做了。譚耀宗當時就在我們工會做,現在做到人大代表了,升官發財。
問:為什麼說北角是左派分子的大本營?歷史是怎麼樣的?
答:說的不好聽,福建幫靠共產黨的關係發了達,變成有錢佬,肯定是共產黨好。北角以前是上海派,都是大資本家,好像董建華和唐英年那樣上海過來很多,後來上海派都走了,福建人過來就很多,整個北角都是福建人和福建鋪。
現在這批福建人,稍微受過教育的有學識文化的、知道共產黨的厲害就不會跟著共產黨跑,唯利是圖的,下來發達了,站穩腳了,就拍馬屁說共產黨好,那天打人的就是這批人,不講道理的。為了討好主人表示我很忠心我很愛國的,難道其他的人就不愛國嗎?
2019年9月15日,警方與政府總部外的抗議者發生衝突,並使用催淚瓦斯及水炮。
2019年9月15日,警方與政府總部外的抗議者發生衝突,並使用催淚瓦斯及水炮。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問:你怎麼看現在的香港情況?
答:我不贊成暴力,這是沒有用的,真正損害的是自己。
這個(局面)和警察沒有關係,她(林鄭)現在故意製造,讓人對付警員,她卻坐在旁邊。是誰讓他們變得這麼冷酷要用催淚彈和辣椒水呢,是誰逼到他們這樣呢?這個事情和警員是沒有關係的,就是林鄭兩個字,徹底撤回她就是不肯講,搞了這麼多事情出來,罪魁禍首你不去追究她,硬是和警員斗幹什麼呢?值得這麼做嗎?
警員也是人來的,如果大家互相之間態度好些,和氣一些,是不是不會有這些事情發生?警員不應該是你的對象,警員也是有人性的,他們應該是圍著林鄭。現在誰得益?破壞的、損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不是政府國家的錢,不是林鄭的錢。林鄭坐在那裡鬼那麼舒服看著你們打。
現在目標不統一,指導不統一,人們到底應該聽從誰的? 去遊行的人不要這樣暴力,不要做暴力行為,坐定定,不動手,喊口號。做事情是要有對象和目標的。這是我這麼想的,我沒事坐在這裡就在思考。
問:從60年代到現在,你經過那麼多社會變遷,你對愛國怎麼看?
答:我不講愛國這些的,沒有什麼愛不愛國的。誰上台都一樣,沒有好結果。就像之前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一樣,他發明光纖追求世界大同,如果你計較自己的身份和個人,怎麼達到世界大同呢?
問:你是怎麼看你的身份認同的?是香港人嗎?
答:我認為我是世界人,我現在在香港,我就做香港的事情。我不是說沖淡這個事情,有時候覺得抗爭也沒有用,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現實,誰上台都會變質,就像毛澤東一樣,他一開始表現的非常好的,他全部都是為人民的,寫的東西都是為了人民服務的,結果怎麼樣,他本質到某一個時間就會暴露出來,變成了獨裁專政。
Reply
#18
香港1967和2019社會動亂的異同之一:性質與目的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24415/%E...E%E7%9A%84

最近筆者經常被問及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比較當下的社會抗爭活動與1967年左派發動的暴動,特別是自從林鄭政府宣佈引用《緊急法》的權限制定《禁蒙面法》後,更多朋友想知道這兩次社會抗爭事件的異同,有見及此,筆者特別撰寫這組文章,以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這兩次社會事件,性質十分不同。從政治、經濟、社會、民心乃至事後影響等等都迥異,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們都促進了香港本土意識的形成。1967年那次是本土意識的誕生,2019年這次則是本土意識的成熟發展。由於2019年的社會事件尚未結束,仍然在發展中,現在就來比較,未必很客觀,所以只能算是筆者的初步觀察甚或臆測而不是定論,這是讀者必須注意的地方。

首先,談談對兩次社會事件的稱謂和性質
事件的稱謂和事件本身的性質是密不可分的。事件的稱謂必須恰如其分地反映它的實質,這是一個「定性」的問題。

對1967年事件,筆者沿用香港社會習慣說法是「1967年左派暴動」,對2019年的社會事件,香港暫時沒有統一的稱謂(有人稱之為「香港自由之夏」,或者「己亥之亂」),筆者姑且稱之為「2019年反送中運動」。前者突出亂源來自一個群體,並對其運動帶有一定的貶義,後者突出亂源出自一個領導人個人的失誤,對運動本身帶有褒義。當然,所謂褒貶,都是根據筆者主觀的評價。

1967年「左派暴動」最本質的地方,是它是中共文化大革命向香港延伸的結果,而2019年「反送中運動」則是香港市民自發捍衛自由、爭取民主的抗爭。現將兩者的特點表列如下:

[Image: %E5%85%AD%E4%B8%83%E6%9A%B4%E5%8B%95-%E9..._large.png]

第二,兩次社會事件的發動者及其目的
67暴動的發動者是中共香港工委,是當年除了港英殖民地政府以外,香港實際上存在的一個地下「半政權實體」。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抗爭者沒有明確的組織者,發起兩次百萬級及數次十萬級示威遊行活動的「民間人權陣線」只是具體示威活動的主辦者,它算不上是整個抗爭活動的組織者。用時下的術語是:67暴動有「大台」,19反送中運動「沒有大台」。關於1967年暴動的發動和目的詳見筆者《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解讀吳荻舟》一書中,有非常詳盡的分析,這裡不贅。

1967年時,中共香港工委在內地文化大革命「奪權」風氣的影響下,引入內地文革鬥爭模式企圖奪取港英政府的管治權。2019年時,則是香港民眾自覺捍衛「一國兩制」架構中香港的一制以免受到內地的一制蠶食。運動提出的五大訴求,沒有一個是為了奪取特區政府的管治權。但是,中共出於強力鎮壓香港民眾運動的目的,硬把民眾的合理訴求說成是他們要同中央「爭奪對香港的管治權」這一莫須有的罪名。

第三,兩次社會事件的導火線及其社會基礎
1967年的導火線是新蒲崗塑膠廠一宗勞資糾紛,2019年的導火線則是林鄭要強行通過《修訂逃犯條例》,拆除「一國兩制」中,兩個司法制度之間的防火牆。

導致67暴動的深層次矛盾有三:
- 民族矛盾:當年殖民地政府與民眾之間、華人與洋人之間的矛盾相當嚴重;
- 階級矛盾:當年社會貧富懸殊,資本家與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
- 官民矛盾:當年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矛盾嚴重,主要表現為官員貪腐、霸凌、殘暴魚肉老百姓。

上述三大矛盾積累了近120年(1841-66),終於導致67暴動的爆發。

導致今年反送中運動的深層次矛盾,如果可以套用上述三大矛盾的分析框架,但賦予現代版的解讀,則三大矛盾可以作這樣的解釋:

- 民族矛盾:本土意識興起。回歸後,特別是2010年後,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急劇膨脹,捍衛本土利益的呼聲日高,以《香港民族論》為代表的論述,強調大陸與香港由於不同的歷史經驗,形成兩個不同的民族。這個論述未必獲大多數人的認同,但在青年人中很有市場則是不爭之事。
- 階級矛盾:地產霸權。回歸後,由於政治制度的設計(立法會設功能組別),使建制派擁有否決權,泛民主派提出的各項「收入重新分配」的社會經濟政策都無從執行,導致階級矛盾更趨嚴重;
- 官民矛盾:特區政府向「一國」傾斜,未能捍衛「兩制」利益,例如對中央隨心所欲踐踏《基本法》立法精神無所抗辯,迎合中共意圖任意DQ 民選議員等。

上述矛盾積累了20年(1997-2019),終於導致19年的大規模抗爭。
Reply
#19
文匯報前副總程翔出書《香港六七暴動始末》以免歷史被歪曲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A%E6%9B%B2
[Image: 3_35_2.webp]
六七暴動已經過去五十年 網絡配圖

由左派工會響應大陸文革而發動、並造成51死逾800人傷的香港1967年大暴動,今天在回歸中共一黨專政的中國之後,歷史真相已在“勝利者”的改編下,漸漸失焦,例如策畫大暴動的“香港各界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主任楊光,居然獲得時任特首的董建華頒發最高榮譽的“大紫荊花勳章”、在暴動中被捕入獄的學生鬥爭代表人物曾德成也被委任政府民政局局長。

為免歷史被歪曲被漂白,香港文匯報前副總編輯程翔14日發表新書《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解讀吳荻舟》。

此書以長期領導中共在香港地下黨的吳荻舟的遺稿《六七筆記》,再配合其他已曝光資料,從而整理出六七暴動前因後果。程翔認為,六七暴動是香港首次身分認同的凝固,歷史意義重大,而近年有人修改歷史,但他不欲歷史被漂白,故出書記錄。

程翔原是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在1989年六四之後,因與中共立場相左,與當時的文匯報社長李子誦,以及董事金堯如退出文匯報,並以社論開天窗的形式抗議中共殺害天安門爭取民主的學生和工人。2005年8月,新華社指當時任職新加坡海峽時報的程翔,因為充當台灣間諜而被捕以及判刑,2008年2月獲釋。

程翔的《香港六七暴動始末 解讀吳荻舟》一共有3部分,分別探討有關六七暴動的問題和來龍去脈、解讀吳荻舟《六七筆記》,以及附有吳荻舟遺文。程翔認為,六七暴動的觸發點三成屬本港社會的內部因素,即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官民矛盾,另七成屬外來因素,即文化大革命。他又指出,六七暴動是本港首次身分認同(sense of identity)的凝固,大批市民為同一事件上街,第二次是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佔領運動則是第三次;故六七暴動歷史意義重大,但近年有人從不同途徑修改歷史,企圖模糊事件。程翔表示,不想歷史被漂白,故出書記錄事件,盼讀者了解歷史真相。

程翔又指出,除了政治損失,吳荻丹的遺稿亦提及六七暴動對中國經濟帶來的損失,如中國在香港的銀行系統受到提款潮衝擊、中國累積外彙工作及外貿大受影響等。他又指出,六七暴動多次險觸發戰爭,幸“天佑香港”,例如毛澤東在極端思想下決定不改變香港;來自廣州的兩派紅衛兵因內訌,致支援本港鬥爭的工作未能成事等,令本港避過一劫。

吳荻舟1954至1957年間領導香港地下黨,1967年暴動時,擔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暴動期間他阻止華潤總經理訂購8400把砍蔗刀由內地運抵香港,更因此與造反派意見不合,經歷13年的政治審查,至1979年才獲平反。其女兒吳輝早年整理他生前的日記,並出書公開。
Reply
#20
六七暴動是中共土共利用了港人的不滿情緒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2633/%E...5%E7%B7%92

工聯會陳婉嫻近日撰寫〈暴動〉一文,指出六七暴動的性質,與2016年旺角騷動不同,六七暴動的參與者是為國家為民族,為貧苦大眾請命,對抗不公的英國殖民統治。近年,陸續有話劇、紀錄片以至電影,以六七暴動為主題,提到當時有人是基於對殖民地惡政的義憤,而自發參加「反英抗暴」,亦有人根本沒有參與暴力鬥爭,但仍無辜被捕,遭受殖民地軍警虐打,然後被關入黑獄,有些更因此身心永久受損。這些,其實都是史實,但只是六七暴動歷史的一部份,若只憑這些史實,去論斷六七暴動的性質,就會猶如「瞎子摸象」,失諸偏頗。只有念及戰後香港的特殊地緣政治處境,包括1949年後北京對港政策、本地左派對1966年九龍騷動的反應等,並同時細看六七暴動的經過,才能對1967年所發生的事,有全面的認識。

蘇聯:「中共與英美資本合作,共同剝削香港勞動人民」
眾所周知,中共長期容港澳殖民地存在,全因利之所在。到1960年代初,中蘇同盟瓦解,蘇聯終止援助中國,中共就更需要港澳這個「南風窗」來賺取外匯,因此直到文革爆發前,中共雖然借港澳向世界各地「輸出革命」,但絕不將「革命」輸往港澳。1961年印度出兵「解放」葡屬果亞,但中共對港澳仍按兵不動。中蘇交惡後,蘇聯就不斷批評嘲笑中共「講一套,做一套」,一面以全球反資反帝領袖自居,但一面又容許「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上,有兩個充斥資本主義剝削的西方殖民地。筆者最近在倫敦的國家檔案館(The National Archives),找到一份英國外交部檔案:FO 371/175888,當中提到蘇聯《真理報》於1964年5月27日刊登的文章──《香港的惡名》(Hong Kong's Ill Repute,由英國外交部英譯)。該文章的筆者是兩位蘇聯記者,他們剛短暫到訪香港,文章批評香港廣大窮人生活悲慘,但中共無意改變現狀,只關心如何將香港變成向世界輸出反蘇宣傳的基地,以及繼續賺錢:

當錢幣噹噹響到人人都聽到,所有原則都不用再講了......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資本在香港,與英美資本和平合作,共同剝削勞動人民時,還可以在此地不識趣地講階級鬥爭和革命嗎?

[Image: %E5%9C%8B%E5%AE%B6%E6%AA%94%E6%A1%88%E9%..._large.png]
英國外交部檔案:FO 371/175888。照片由筆者提供
結果,到了1966年4月,因天星小輪加價而引發了「九龍騷動」,中共及土共(即香港左派)站在「安定繁榮」的一邊,這正好應了那兩位蘇聯記者對中共的批評。

土共並無支持1966年天星小輪騷動
否則,「五月風暴就要提前一年了」,這是六七暴動期間入獄的出版界人翟暖暉對《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作者張家偉說的。翟氏說當時有消息指出,部份騷動分子曾經要求工聯會支持,但工聯會拒絕。當時任左報高層的羅孚,更說當時土共懷疑有「托派」插手騷動,所以「保持中立」。結果當時的左報,全都反對騷動。[1]到中國大陸爆發文革後,土共為嚮應文革,就借新蒲崗人造膠花廠勞資衝突,發起針對殖民統治的鬥爭,而文革初期北京實行極「左」路線,一改力保香港穩定的方針,支持土共鬥爭。

暴動時土共如何利用不滿社會的普通人
土共除了積極動員其組織成員外,亦吸納當時對社會不滿的普通人參加鬥爭,例如最早參與人造膠花廠工潮的蕭劍輝。張家偉在2002年訪問了他,他稱自己原本並非左派工會成員,但到了5月4日,左派工會邀請他到其會址開會,討論抗爭策略,到5月6日他聯同其他工人阻止工廠出貨,與管工發生衝突,警察防暴隊到場,他被警察拘捕和毒打,致使神經永久受損,手腳經常顫抖,事後他很快被左派「力捧」為反英鬥爭的典範,出席左派的「慰問及控訴大會」,並每月獲工聯會發放生活費,並獲安排暫住工聯會會所,工聯會理事長兼「鬥委會」主任楊光叫他放心:「我們錢多著,你不用擔心生活」。但約一年後,工聯會不再發生活費,蕭找楊光理論,楊光說:「當時鬥爭是你自己要求的」,他唯有另謀出路,但舊患復發使他工作能力不斷下降,最終妻離子散。[2]曾任職《文匯報》數十年,《香港左派鬥爭史》的作者周奕,雖然在書中有批評張家偉一書的某些內容,但並沒有否定蕭劍輝的記述。

1970年代「國粹派」學生:你搞反殖就會走向「港獨」
由於中共對港澳方針始終沒有大變,土共份子日思夜想的「解放軍南下解放香港」,並無發生。沒有北京支持,暴動亦告失敗。到了1970年代,即使份屬「社會派」的大學生高舉反對殖民統治的旗幟,但土共支持的「國粹派」學生[3]卻不為所動,認為香港維持英國統治,才對祖國最有利,並指「社會派」學生所提倡的反殖,很易會被「帶引上『香港人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港獨方向去」[4]。總之,只要北京下令要維持現狀,土共就不再搞「反英反殖」了。

六七暴動不是民間自發的本土反殖鬥爭
土共稱六七暴動為「反英抗暴」,它確是一次反殖鬥爭,但卻是一場中共土共因應文革的一時政治需要,而在香港發起的反殖行動;可是中共根本不是真心在港澳反殖,所以當中國政治形勢一變,北京就下令結束鬥爭,即使土共支持者很想祖國盡快解放香港。

六七暴動之發生,是土共全力動員其組織成員,並利用部份港人對英殖民政府的不滿,再加上中共支持才有。當中共下令停止鬥爭後,左派組織的基層成員及參與鬥爭的普通人,就被「用完即棄」,之後有些曾參加罷工的人,更當街乞求原有僱主讓他們復職。英殖政府在鎮壓六七暴動期間,亦有「殺錯良民」,一些無辜者被捕被打被監禁,一生因此而改變,可惜中英雙方都不欲再提起,大部份香港人則視他/她們為「左仔暴徒」的一份子,罪有應得。

將「雨傘運動」、「旺角初一騷動」,與1966年蘇守忠自發在天星碼頭絕食抗議加價,和隨後的九龍騷動做歷史類比,遠遠比六七暴動恰當。電影《中英街一號》中的主角,在參加反英擁毛的示威時說:「當你很愛這個地方,很愛這裡的人的時候,你就會不惜一切去保護它」,這句說話,很有近年流行的「本土」味道。可是,當時參與六七反英鬥爭的人,理應是大中國意識,遠多於香港本土意識,所以當時才有「愛國無罪,抗暴有理」的口號。若導演編劇事前做足史實查證,絕不會犯上此等低級錯誤,這種試圖將六七暴動「本土化」的做法,就難怪使許多人懷疑,這部電影是否刻意為六七暴動「漂白」了。

附註:

[1]張家偉:《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2年),頁27-28
[2]張家偉:《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頁250-251
[3]梁慕嫻:〈七十年代學運的國粹派〉,載氏著:《我與香港地下黨》,(香港:開放出版社,2012年),頁165
[4]馬塞:〈怎樣看待有關「認中關社」的一些問題〉(原載1975年10月《盤古》雜誌),載遠東事務評論社,香港問題小組編:《學運春秋:香港學生運動》,(香港:遠東事務評論社,1983年),頁265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