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41
30年後AI智商 或高出人類100倍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0%E5%80%8D

Google旗下的人工智能(AI)系統AlphaGo早前戰勝中國棋王柯潔後,AI智力勝人類之說已深入人心。日本軟銀行政總裁孫正義預言,AI的智商(IQ)未來將是人類的一百倍。

孫正義於沙特阿拉伯參加未來投資計劃會議期間表示,未來30年內,AI的IQ將達一萬,相比下,人類平均IQ只有100,超過130已屬高水平,而天才的IQ也只有200。

為何AI的IQ能超過人腦那麼多?孫正義早在三年前的一場類似演講中就給出了答案。他指人腦有300億個神經元,該數量過去數千年沒有變化;反觀芯片里的晶體管數量隨着科技發展不斷增加,預計在明年超過300億,未來30年更成百萬倍上升,但當然要加入軟件、算法等考量。
Reply
#42
30年後AI智商 或高出人類100倍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0%E5%80%8D

Google旗下的人工智能(AI)系統AlphaGo早前戰勝中國棋王柯潔後,AI智力勝人類之說已深入人心。日本軟銀行政總裁孫正義預言,AI的智商(IQ)未來將是人類的一百倍。

孫正義於沙特阿拉伯參加未來投資計劃會議期間表示,未來30年內,AI的IQ將達一萬,相比下,人類平均IQ只有100,超過130已屬高水平,而天才的IQ也只有200。

為何AI的IQ能超過人腦那麼多?孫正義早在三年前的一場類似演講中就給出了答案。他指人腦有300億個神經元,該數量過去數千年沒有變化;反觀芯片里的晶體管數量隨着科技發展不斷增加,預計在明年超過300億,未來30年更成百萬倍上升,但當然要加入軟件、算法等考量。
Reply
#43
AI自創語言互聊 IBM專家更怕另一件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086/2794420
Reply
#44
AI自創語言互聊 IBM專家更怕另一件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086/2794420
Reply
#45
霍金:AI很快將會成為完全取代人類的新生命體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04-260412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近日接受訪問時,再次警告說,AI(人工智慧)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

據英國《Metro》報導,霍金接受美國雜誌《連線》(Wired)訪問時表示,他擔心有天AI會完全取代人類。有人能設計出電腦病毒,也會有人設計出能不斷自我進化、複製的AI,到時候,AI將會成為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的生命型態。

「地球對我們來說太小了,全球人口以著驚人的速度在增加,我們正處於自我毀滅的危險中。」霍金呼籲,應該要有更多人投入科學研究,找到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

霍金表示,成功創造出AI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事,但應該要能判斷出它的潛在風險,否則人類文明將會陷入絕境。

霍金:AI恐取代人類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0_044.html

霍金警告:AI會創造生命 完全取代人類...以「新形式」出現
http://cdn1.ettoday.net/news/20171105/1045890.htm

蔡崇信:人類擅解困AI難取代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94...00127.html

不擔心AI取代人類、消滅就業,馬雲:技術科技是為人而存在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6503/a...y-about-ai

李開復:人工智慧對人類真正的威脅是什麼?
https://www.inside.com.tw/2016/03/11/lee...at-from-ai

AI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種,首當其衝嘅係......
http://www.capital-hk.com/feature/survey...ong-kai-xi

AI將取代人類?60%消費者認為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明天會因 AI 變得更好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52274

44年後 AI全面取代人類工作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5%E4%BD%9C

不會取代人類!ARM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認為 AI 可改善生活及與人類共存
https://unwire.hk/2017/07/04/robots-to-e...life-tech/
Reply
#46
霍金:AI很快將會成為完全取代人類的新生命體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04-260412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近日接受訪問時,再次警告說,AI(人工智慧)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

據英國《Metro》報導,霍金接受美國雜誌《連線》(Wired)訪問時表示,他擔心有天AI會完全取代人類。有人能設計出電腦病毒,也會有人設計出能不斷自我進化、複製的AI,到時候,AI將會成為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的生命型態。

「地球對我們來說太小了,全球人口以著驚人的速度在增加,我們正處於自我毀滅的危險中。」霍金呼籲,應該要有更多人投入科學研究,找到人類可以居住的行星。

霍金表示,成功創造出AI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事,但應該要能判斷出它的潛在風險,否則人類文明將會陷入絕境。

霍金:AI恐取代人類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0_044.html

霍金警告:AI會創造生命 完全取代人類...以「新形式」出現
http://cdn1.ettoday.net/news/20171105/1045890.htm

蔡崇信:人類擅解困AI難取代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94...00127.html

不擔心AI取代人類、消滅就業,馬雲:技術科技是為人而存在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6503/a...y-about-ai

李開復:人工智慧對人類真正的威脅是什麼?
https://www.inside.com.tw/2016/03/11/lee...at-from-ai

AI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種,首當其衝嘅係......
http://www.capital-hk.com/feature/survey...ong-kai-xi

AI將取代人類?60%消費者認為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明天會因 AI 變得更好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52274

44年後 AI全面取代人類工作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5%E4%BD%9C

不會取代人類!ARM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認為 AI 可改善生活及與人類共存
https://unwire.hk/2017/07/04/robots-to-e...life-tech/
Reply
#47
中央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2017/11/21 21:51

意大利專家早前宣布在中國完成人類首宗換頭手術,引來醫學和道德上的種種質疑。而手術亦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另一位主角,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手術後首次現身說法,回應種種質疑。

是否名叫「換頭術」,只是字眼問題。不過這個如此大爭議的手術,選擇在黑龍江進行,相信都顯示兩位醫生,認為中國可以接受到這個手術。

官媒《人民日報》就在微博發文,指今次試驗距離活體試驗,與臨床應用還有距離,仍有很多難題要攻克,活體移植才有意義。又指這次展現醫療技術的進步,理應得到認可,不妨給予科學探索多一點空間。如此看來,官方對這種存在爭議的科技,都抱有支持態度。

其實近年內地科技發展迅速,不少在發達國家有爭議的科技應用,都是內地大大發展,而且背後還有國家大力支持。不論你同意不同意,在內地,高科技已成為安檢的環節。在廣州南站坐高鐵,乘客除了要把車票和身分證放在一起檢測,系統還會用臉部辨識技術核實乘客身分。看著鏡頭,甚至連鏡頭也不用看,就可以完成檢測。

在內地研發高科技,資金是一大難題。一間廣州人臉識別公司雲從科技,近日宣布完成二十五億元融資,其中八成資金來自廣州市政府。官方網頁顯示,國有銀行和政府部門也有採用它的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國務院在八月出台《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集舉國之力搶佔 2030 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先的國家。規劃明確指出要由多間企業分工研發。百度研發無人駕駛汽車,阿里巴巴研發智能城市,騰訊研發智能醫療,科大迅飛公司就研究語音識別系統。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大數據的教授曾劍秋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其他國家對人工智能發展仍有爭議,這次內地明確由國家主導分工,並由企業負責研發,曾劍秋認為正正反映出中國的優勢。至於全球各界對發展人工智能提出的憂慮,例如人工智能會否取代勞動力,造成大量人類失業,或超越人類等。教授認為這些問題可能會出現,但目前來說發展人工智能,仍然利多於弊。
Reply
#48
中央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2017/11/21 21:51

意大利專家早前宣布在中國完成人類首宗換頭手術,引來醫學和道德上的種種質疑。而手術亦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另一位主角,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手術後首次現身說法,回應種種質疑。

是否名叫「換頭術」,只是字眼問題。不過這個如此大爭議的手術,選擇在黑龍江進行,相信都顯示兩位醫生,認為中國可以接受到這個手術。

官媒《人民日報》就在微博發文,指今次試驗距離活體試驗,與臨床應用還有距離,仍有很多難題要攻克,活體移植才有意義。又指這次展現醫療技術的進步,理應得到認可,不妨給予科學探索多一點空間。如此看來,官方對這種存在爭議的科技,都抱有支持態度。

其實近年內地科技發展迅速,不少在發達國家有爭議的科技應用,都是內地大大發展,而且背後還有國家大力支持。不論你同意不同意,在內地,高科技已成為安檢的環節。在廣州南站坐高鐵,乘客除了要把車票和身分證放在一起檢測,系統還會用臉部辨識技術核實乘客身分。看著鏡頭,甚至連鏡頭也不用看,就可以完成檢測。

在內地研發高科技,資金是一大難題。一間廣州人臉識別公司雲從科技,近日宣布完成二十五億元融資,其中八成資金來自廣州市政府。官方網頁顯示,國有銀行和政府部門也有採用它的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國務院在八月出台《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集舉國之力搶佔 2030 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先的國家。規劃明確指出要由多間企業分工研發。百度研發無人駕駛汽車,阿里巴巴研發智能城市,騰訊研發智能醫療,科大迅飛公司就研究語音識別系統。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大數據的教授曾劍秋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其他國家對人工智能發展仍有爭議,這次內地明確由國家主導分工,並由企業負責研發,曾劍秋認為正正反映出中國的優勢。至於全球各界對發展人工智能提出的憂慮,例如人工智能會否取代勞動力,造成大量人類失業,或超越人類等。教授認為這些問題可能會出現,但目前來說發展人工智能,仍然利多於弊。
Reply
#49
日媒:人工智能中美領先 日本難以追趕
http://news.dwnews.com/global/big5/news/...24974.html

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分析了全球有关人工智能的論文動向。其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各國研究開发競爭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中美已大幅領先,日本則難以追趕。 綜合媒體11月21日報道,作為體現高質量研究的指標,愛思唯爾(Elsevier)統計了各國研究機構及大學等有关人工智能(AI)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結果发現,中國以大學為中心被引用數迅速增加。而美國方面,微軟和谷歌等企業的存在感突出。 對此,《日本經濟新聞》21日的報道指出,與中美對AI的重視和发展相比,日本的產業及學術已經明顯落后。

針對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論文,愛思唯爾按機構統計了被其他研究人員引用的次數的合計,還列出了前1,000位的機構。引用次數越多體現出該研究得到越高的評價。 其中,AI相关論文被引用數排在第1位的,是擁有語音識别技術的美國微軟。第2位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第3位是中國科學院。在前100位中,美國的機構達到30家,中國也占其中的15家。而日本只有東京大學入榜,且排在相對靠后的第64位。 如果將目光集中于企業的話,除了微軟(第1位)外,開发圍棋AI“AlphaGo”的谷歌(第8位)、開发AI技術“沃森(Watson)”的IBM(第47位)等美國企業的優勢明顯。 此外,可以发現企業所屬行業也很廣泛。除了半導體巨頭英特爾(第425位)之外,美國半導體企業高通(第834位)和圖像處理半導體企業英偉達(第953位)也尋求實現與AI的相輔相成的效應。 日用品及制藥厂商強生(第814位)等還顯示出跨越行業的障礙、啟動AI研究的情況。 加拿大方面,以掀起現在的AI熱潮的多倫多大學(第6位)為中心,通過研究振興舉措走向世界前列。在通過龐大數据抓住特征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方面取得了成績。中國的企業方面,華為技術(第936位)躋身了前1,000位。 日本企業中,在日語語音識别方面具有優勢的NTT以第269位居首。日立制作所(第647位)和富士通(第959位)次之。 美國由企業的商業化熱情形成良性循環,而中國由政府主導的研发投資,使得AI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很好的研究環境。對于中國的大學迅速進步的背景,有專家分析稱,“研究人員眾多,論文的排名容易用于評價。正不斷展開競爭與合作,進而增加論文數。”像AI這樣的当紅研究的論文容易被引用,優秀人才正在聚集。 引人关注的還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2位)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第13位)的突出表現。日本學術振興會理事長安西祐一郎對這兩所大學評價稱,“吸引海外的優秀研究人員,正在強化實力。”認為其似乎已在人才爭奪戰中占据優勢。 在前10位以內,美國機構有5家,中國占据了2個位置,新加坡、法國、加拿大則各有1家機構入列。 這和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從中也可以窺見中國的快速发展勢頭。2002年至2006年,美國壟斷了除第7位的法國之外的前十。 在AI的研究開发領域,圍繞2000年代出現的深度學習,谷歌、中國的百度及網絡服務商騰訊控股等正在加快開拓業務。 日本在研发投資和人才获得等方面行動遲緩,但理化學研究所與東芝、NEC和富士通分别于4月成立了合作中心。將共享各公司的技術,培育形成日本自主的優勢。不過要追趕上美國和中國,還有相当大的難度。
Reply
#50
日媒:人工智能中美領先 日本難以追趕
http://news.dwnews.com/global/big5/news/...24974.html

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分析了全球有关人工智能的論文動向。其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各國研究開发競爭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中美已大幅領先,日本則難以追趕。 綜合媒體11月21日報道,作為體現高質量研究的指標,愛思唯爾(Elsevier)統計了各國研究機構及大學等有关人工智能(AI)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結果发現,中國以大學為中心被引用數迅速增加。而美國方面,微軟和谷歌等企業的存在感突出。 對此,《日本經濟新聞》21日的報道指出,與中美對AI的重視和发展相比,日本的產業及學術已經明顯落后。

針對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論文,愛思唯爾按機構統計了被其他研究人員引用的次數的合計,還列出了前1,000位的機構。引用次數越多體現出該研究得到越高的評價。 其中,AI相关論文被引用數排在第1位的,是擁有語音識别技術的美國微軟。第2位是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第3位是中國科學院。在前100位中,美國的機構達到30家,中國也占其中的15家。而日本只有東京大學入榜,且排在相對靠后的第64位。 如果將目光集中于企業的話,除了微軟(第1位)外,開发圍棋AI“AlphaGo”的谷歌(第8位)、開发AI技術“沃森(Watson)”的IBM(第47位)等美國企業的優勢明顯。 此外,可以发現企業所屬行業也很廣泛。除了半導體巨頭英特爾(第425位)之外,美國半導體企業高通(第834位)和圖像處理半導體企業英偉達(第953位)也尋求實現與AI的相輔相成的效應。 日用品及制藥厂商強生(第814位)等還顯示出跨越行業的障礙、啟動AI研究的情況。 加拿大方面,以掀起現在的AI熱潮的多倫多大學(第6位)為中心,通過研究振興舉措走向世界前列。在通過龐大數据抓住特征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方面取得了成績。中國的企業方面,華為技術(第936位)躋身了前1,000位。 日本企業中,在日語語音識别方面具有優勢的NTT以第269位居首。日立制作所(第647位)和富士通(第959位)次之。 美國由企業的商業化熱情形成良性循環,而中國由政府主導的研发投資,使得AI研究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很好的研究環境。對于中國的大學迅速進步的背景,有專家分析稱,“研究人員眾多,論文的排名容易用于評價。正不斷展開競爭與合作,進而增加論文數。”像AI這樣的当紅研究的論文容易被引用,優秀人才正在聚集。 引人关注的還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2位)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第13位)的突出表現。日本學術振興會理事長安西祐一郎對這兩所大學評價稱,“吸引海外的優秀研究人員,正在強化實力。”認為其似乎已在人才爭奪戰中占据優勢。 在前10位以內,美國機構有5家,中國占据了2個位置,新加坡、法國、加拿大則各有1家機構入列。 這和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從中也可以窺見中國的快速发展勢頭。2002年至2006年,美國壟斷了除第7位的法國之外的前十。 在AI的研究開发領域,圍繞2000年代出現的深度學習,谷歌、中國的百度及網絡服務商騰訊控股等正在加快開拓業務。 日本在研发投資和人才获得等方面行動遲緩,但理化學研究所與東芝、NEC和富士通分别于4月成立了合作中心。將共享各公司的技術,培育形成日本自主的優勢。不過要追趕上美國和中國,還有相当大的難度。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