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2016, 06:33 AM
社評:中國奪量子「首金」 香港可參與大科學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1803817792
「創科博覽2016」下月將在本港舉行,屆時內地頂尖科學家、國產919民航客機、蛟龍深潛器等上天入地的尖端科研成果,將在香港現身。在這些國際一流成果之外,內地還有一些領先全球的科研成果未能亮相,而中國正蓄力排難,圖領跑全球「大科學」,香港除了圍觀,當可躋身其間有所貢獻。
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選手意外失去多個「首金」,中國科學家卻在人類仍陌生的量子科研領域奪得「首金」。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上周發射成功,將實驗量子通訊,不僅有利中國構建天地一體化保密通訊體系,更可能引發一系列顛覆性突破成果,造福人類。
量子研究中美奧領先
15年後有望取代光纖
提到量子,先得說墨子。墨子不僅以「兼愛」、「非攻」創立墨家學說,成為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一,還是個古代發明家,《墨子》之〈經下〉、〈經說下〉篇,各有後世所稱「光學八條」,他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今天光通訊、量子通訊的基礎。是以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就定名「墨子號」。
量子乃光量子的簡稱,其研究和利用被認為是當今物理界頂級課題。在全球量子理論研究領域,奧地利、美國、中國居領先地位。奧地利起步最早,美國投入最多,而中國後發先至。此次中國自主研發量子衛星升空,更實現天地實驗設備、量子糾纏源等多方面國際性突破。
在這層意義上,今次「墨子號」成功發射,今年底京滬「量子通訊幹線」鋪設成功,意味着中國不但量子理論研究領先世界,且成果已應用於遠距離通訊實驗。量子通訊技術一旦成功,中國政府、軍方和金融部門將率先應用,國家資訊安全和金融安全得以保障,軍方信息化戰爭指揮體系也由之建立。
然而,「墨子號」只是中國量子科研的初步成果。按預定規劃,中國將陸續發射「墨子二號」、「墨子三號」,到2025年前後構建起全球首座由中國主導的「量子星群」。則未來量子通訊工程應用、量子通訊產業化推進,均可全球領先。展望約15年後,中國定制的「量子互聯網」,有望取代今天美國主導的「光纖互聯網」。
然而,量子科技領先,只是中國雄心勃勃加入「大科技計劃」的一小步。就在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後數日,全國政協上周四在北京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其核心議題正是「國際科技合作與大科學計劃」,會議明顯有意借量子衛星成功升空的「東風」,商議中國如何由全球大科學「跟跑者」,變成尖端科技的「同跑者」,進一步成為「領跑者」。
中國過去30多年的發展,靠廉價勞動力、污染耗能製造業及濫佔土地的粗放式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經濟成就,奠定了經濟實力的基礎,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國際競爭加劇的今天,科技創新之路已成了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
十三五定大科技計劃
香港所長可貢獻國家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定下新的發展理念,決意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後國務院提交《「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作出戰略部署,其中包括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
所謂「大科學」,一般指投入大、多學科交叉的大型基礎科學研究項目。所謂大科學計劃,主要指以國際合作形式展開、成果由參與者共享的大型科學工程或分佈式研究。
大科學計劃有助中國創新科技的發展和領先。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就在「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結合量子研究領域的實踐,提出應借鑑國際經驗,對中國主導的國際大科學計劃中某些任務,借助國際優勢研究力量幫助完成。
然而中國發展大科學仍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內地的國際合作大科學計劃支持體系尚未建立;現行行政審批體制滯後,先導科研受阻,又常出現斥巨資引進無效或落後技術;內地人事體制不適應統籌人才隊伍建設,難以吸納外籍優才;內地仍缺乏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制度,一些合作成果較易以各種形式流失等。
將在港舉行的「創科博覽」,可令香港青年認識國家科技成就,同時給港人有所啟示,即中國加入大科學計劃所受制約之短,恰是香港制度優勢所長,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國際人才吸納等方面。香港可以更具雄心而非僅作輔助,大專院校可搭建相應平台,與內地科研機構或科學家合作,吸納大科學計劃項目,走出港式大科學的新路。
[ 本帖最後由 大的水 於 2016-8-23 14:50 編輯 ]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1803817792
「創科博覽2016」下月將在本港舉行,屆時內地頂尖科學家、國產919民航客機、蛟龍深潛器等上天入地的尖端科研成果,將在香港現身。在這些國際一流成果之外,內地還有一些領先全球的科研成果未能亮相,而中國正蓄力排難,圖領跑全球「大科學」,香港除了圍觀,當可躋身其間有所貢獻。
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選手意外失去多個「首金」,中國科學家卻在人類仍陌生的量子科研領域奪得「首金」。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上周發射成功,將實驗量子通訊,不僅有利中國構建天地一體化保密通訊體系,更可能引發一系列顛覆性突破成果,造福人類。
量子研究中美奧領先
15年後有望取代光纖
提到量子,先得說墨子。墨子不僅以「兼愛」、「非攻」創立墨家學說,成為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之一,還是個古代發明家,《墨子》之〈經下〉、〈經說下〉篇,各有後世所稱「光學八條」,他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光線沿直線傳播,並設計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今天光通訊、量子通訊的基礎。是以中國首顆量子衛星,就定名「墨子號」。
量子乃光量子的簡稱,其研究和利用被認為是當今物理界頂級課題。在全球量子理論研究領域,奧地利、美國、中國居領先地位。奧地利起步最早,美國投入最多,而中國後發先至。此次中國自主研發量子衛星升空,更實現天地實驗設備、量子糾纏源等多方面國際性突破。
在這層意義上,今次「墨子號」成功發射,今年底京滬「量子通訊幹線」鋪設成功,意味着中國不但量子理論研究領先世界,且成果已應用於遠距離通訊實驗。量子通訊技術一旦成功,中國政府、軍方和金融部門將率先應用,國家資訊安全和金融安全得以保障,軍方信息化戰爭指揮體系也由之建立。
然而,「墨子號」只是中國量子科研的初步成果。按預定規劃,中國將陸續發射「墨子二號」、「墨子三號」,到2025年前後構建起全球首座由中國主導的「量子星群」。則未來量子通訊工程應用、量子通訊產業化推進,均可全球領先。展望約15年後,中國定制的「量子互聯網」,有望取代今天美國主導的「光纖互聯網」。
然而,量子科技領先,只是中國雄心勃勃加入「大科技計劃」的一小步。就在量子衛星成功發射後數日,全國政協上周四在北京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其核心議題正是「國際科技合作與大科學計劃」,會議明顯有意借量子衛星成功升空的「東風」,商議中國如何由全球大科學「跟跑者」,變成尖端科技的「同跑者」,進一步成為「領跑者」。
中國過去30多年的發展,靠廉價勞動力、污染耗能製造業及濫佔土地的粗放式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經濟成就,奠定了經濟實力的基礎,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國際競爭加劇的今天,科技創新之路已成了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
十三五定大科技計劃
香港所長可貢獻國家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定下新的發展理念,決意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後國務院提交《「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對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作出戰略部署,其中包括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
所謂「大科學」,一般指投入大、多學科交叉的大型基礎科學研究項目。所謂大科學計劃,主要指以國際合作形式展開、成果由參與者共享的大型科學工程或分佈式研究。
大科學計劃有助中國創新科技的發展和領先。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就在「雙周協商座談會」上,結合量子研究領域的實踐,提出應借鑑國際經驗,對中國主導的國際大科學計劃中某些任務,借助國際優勢研究力量幫助完成。
然而中國發展大科學仍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內地的國際合作大科學計劃支持體系尚未建立;現行行政審批體制滯後,先導科研受阻,又常出現斥巨資引進無效或落後技術;內地人事體制不適應統籌人才隊伍建設,難以吸納外籍優才;內地仍缺乏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制度,一些合作成果較易以各種形式流失等。
將在港舉行的「創科博覽」,可令香港青年認識國家科技成就,同時給港人有所啟示,即中國加入大科學計劃所受制約之短,恰是香港制度優勢所長,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國際人才吸納等方面。香港可以更具雄心而非僅作輔助,大專院校可搭建相應平台,與內地科研機構或科學家合作,吸納大科學計劃項目,走出港式大科學的新路。
[ 本帖最後由 大的水 於 2016-8-23 14:5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