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商品說明條例 Trade Descriptions Ordinance
#51
港離譜健身合約 外國3招就KO
https://hk.news.yahoo.com/%E6%B8%AF%E9%9...25975.html

[Image: HKET_20160706_A25_01_a.jpg]

大型健身中心陷財困,苦主陸續現身,不乏預繳數十萬元誇張個案。大眾深感不可思議,但這些離譜合約,確於行業存在,屈客簽約例子亦不少,政府不效外國規管,只怕變縱容。
擁多間分店的健身中心California Fitness,出現經營危機,母公司遭入稟申請清盤、旺角分店欠租又欠薪,黃埔分店更已停業,引來數以百計苦主現身,擔心已繳付的會費凍過水,這些個案金額之大,震驚不少人。
當中既有涉及數千元個案,但也有金額達5位數字、6位數字的例子,如有人付20萬元學費、又有人出動退休金,更有苦主豪花80萬元,購買2,000多堂健身課程。
10年長約 難保健身中心健在
健身本應老幼咸宜,數十萬元的合約自然遭質疑不合理,除了金額龐大,且一買就是2,000堂,即使有恒心運動,每周一、三、五上堂,也要12.8年才完約,多少人有此恒心?且誰又可保證,此健身中心在10年之後依然健在,不被業主加租趕走,令事主可享足十多年服務?
不少苦主當初都是在職員極力游說下,簽署這些合約。事實上,此對於港人來說,相信也不陌生,類似例子在過去聽過不少,部分更遭健身中心職員以威嚇、欺騙手法,迫使事主簽署巨額長約。
健身行業的形象,近年在本港日漸低落,規管其銷售手法,社會談了十多年,但多年以來,卻是毫無寸進,就算是人人覺得合理的規管,譬如在保險業早已設立的冷靜期,健身行業雖可涉天價合約,卻因商家反對,遲遲未有立法。
限年期金額 遏天價會籍亂象
惟若看看外國,不少地方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等,當地健身中心一樣售賣預繳合約,政府不但嚴格規管,且除設冷靜期,甚至有專門的健身合約條例,以法律條文遏止健身合約亂象。綜觀外國例子,起碼有三招對付。
1)限制合約年期
在本港,部分事主簽署10年、20年的合約,但在外國,長約往往違法。美國紐約規定預繳合約不可長於3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更訂明,預繳不得多於一年,即要每年續約、每年付款。香港的10年長約,在外國根本不能存在。
事實上,在本港其他行業有類似手段,過去有補習社倒閉潮,令已預繳學費的學生受害,政府便要求補習社按月收費,且就算家長同意亦不可收取多於3個月的學費,至今類似問題鮮少在補習界看到,正是成功例子。
2)年期須短於中心租約
在限制合約年期外,更可規定合約年期,須短於健身中心的剩餘租約。這正是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做法,背後原因不無道理,因大部分健身中心租用商舖經營,但商業環境變化萬千,規限合約不得長過租約,免得若業主收舖,事主或大受損失。
3)設定金額上限
除合約年期外,就連費用亦可規管。例如在美國紐約,就指明一年合約的金額不得超過3,600美元(約2.8萬元),加州則規限首期訂金不可多於4,400美元(約3.4萬港元)。
當合約有了年期限制、金額限制,商人也不敢亂來,對於消費者保障,比本港高得多。
政府須立法堵漏洞 保障市民
固然,每逢港府提出規管,阻撓總不少,如商界以營商自由等作盾牌,高喊反規管,但如此理由實說不過去,在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方規管嚴得多,而這些國家又何嘗不是講求自由經濟、資本主義,為何本港例外?
天價健身會籍亂象,近年有增無減,凸顯行業良莠不齊,市民本身固要提高警覺,避免一時耳仔軟做「水魚」,但政府就更要思考動用法律手段,堵塞漏洞,才能給市民更大保障。
中國好呻吟
Reply
#52
美人計對付男人 10個10個都中招?
https://hk.style.yahoo.com/%E7%BE%8E%E4%...56236.html

California FITNESS 全線停招客續約
https://hk.news.yahoo.com/california-fit...33364.html

涉違商品例 兩高層被捕
California Fitness全線停業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2/19691008

全線停業California FITNESS料涉10億會費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6_080.html

「處女豐胸好啲」氹客 美容院涉擠乳逼簽單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60717...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大的水 於 2016-7-18 02:28 編輯 ]
Reply
#53
交易隱藏資料或違商品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2/19745830
Reply
#54
裝修費17萬變79萬 事主:拆一粒螺絲收百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3/55726474

首宗裝修工程涉不良營商手法開審 報價17.5萬變收79萬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3/55725449

誤導學員 美容校高層緩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2/19873248

[ 本帖最後由 萬寶路 於 2016-12-22 15:13 編輯 ]
Reply
#55
內地商人碌卡680元變11萬
斤變錢劏客 藥坊店員囚半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2/19894039
845
Reply
#56
儲存倉結業後仍收費 東主囚半年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211883
一名儲存倉庫東主在結業後仍收取顧客費用,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判監六個月。

案件在觀塘法院判刑,被告鄭龍海早前承認兩項「不正當接受付款」罪。

案情指被告的公司因欠租結業,在明知不能提供服務下仍收取顧客三千多元存倉費,海關表示今次是《商品說明條例》生效以來,首宗就存倉服務不良營商手法成功檢控的案件。

搬運公司東主欠租續營運 違商品例判囚6個月
http://news.tvb.com/local/58b00f3f6db28c37746245c0/
一名搬運公司東主未能向已付款客戶提供存倉服務,被判監六個月。是海關首宗針對不良經營儲存服務成功檢控的個案。 案件在觀塘裁判法院審理,44歲被告、搬運公司東主鄭龍海,前年拖欠觀塘貨倉業主的倉租,但仍提供存倉服務。並在前年九月至十一月,收取一名客人約三千五百元的存倉費及運費,但貨倉之後被清倉,連累客戶約值十萬元物品被棄置。 被告早前承認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兩項作出構成不當地就產品接受付款的營業行為罪。 辯方求情時指,被告過去一年勤奮工作,包括做搬運工人及Uber司機幫補家計。亦指被告公司已關閉,反對報告所說有機會重犯。而監禁只會令被告的經濟情況更為嚴重,「手停口停」,無助還債及賠償。 法官考慮被告家庭背景報告及案情,判被告入獄六個月及需向事主賠償一萬元。 海關歡迎裁決,又指今次是首宗針對不良經營儲存服務成功檢控例子,即時監禁的刑罰能給予社會信息,法庭絕不容忍此類罪行。

[ 本帖最後由 845 於 2017-2-24 14:08 編輯 ]
845
Reply
#57
兩藥房店員被指「以錢代斤」收費 官斥海關誣告正當商人
https://hk.news.yahoo.com/%E5%85%A9%E8%9...00673.html

藥坊賣天價瑪卡 CCTV證放蛇督察揑造證供
官:海關誣告正當商人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7/19960896

兩支雙飛人賣五萬元劏客
藥坊兩店員勢判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8/19962205

[ 本帖最後由 211 於 2017-3-17 23:54 編輯 ]
Reply
#58
美麗華涉瞞減燃附費違商品例案 7月3日開審

http://vancouver.singtao.ca/1070319/2017...iant=zh-hk
Reply
#59
廣告刊假用家照 涉違商品例
草姬脫罪 官指海關告錯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1/19975480

IT男$6,800 Speed Dating零約會 
配對公司董事涉違商品例被捕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8/19983759

未婚者增 帶旺市場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8/19983764

港女網購變入會 每月被轉賬$29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1491817217

職員:男人只睇外表 硬銷「胸部轉移」 
抑鬱失戀 婦被買13萬美容療程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1491817217

[ 本帖最後由 中國好呻吟 於 2017-4-10 09:55 編輯 ]
中國好呻吟
Reply
#60
消委會:酒樓涉誤導 任食$198龍蝦收5份錢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418...2_001.html

不少食肆以「任叫任食」優惠作招來,但含義取巧隨時引起食客不滿。消費者委員會今年首3個月收到135宗有關食肆的投訴,部分個案涉及食肆宣傳字眼問題。有酒樓推廣「任叫任食」優惠,標明以優惠價198港元售賣上湯龍蝦,有食客點了5份,埋單竟收5份價錢,部長解釋餐牌已寫明「優惠價每隻$198」,只是投訴人錯誤理解為「無限任食」!消委會指「任叫任食」之類的吸睛字眼,若定義含糊欠清楚說明,容易令消費者誤解,建議員工落單時解釋清楚。

投訴人張先生在酒樓點上湯龍蝦前,已先後與酒樓部長及侍應了解「任叫任食」的定義,職員均表示只需付198港元就可任食,張先生於是點了5份上湯龍蝦,但結帳時,單據卻列出5份龍蝦,部長稱只是張先生一廂情願以為一個價錢無限任食,張先生無奈結帳,事後向消委會投訴,惟酒樓堅持沒有過失。

亦有投訴人與友人到一間餐廳用膳,點了一個註明「兩位起」的988港元套餐,埋單時收據卻列出兩項988港元的套餐收費,連同其他費用,總金額為2500港元,餐廳經理指餐牌所寫的「兩位起」,並非二人套餐。投訴人無奈付款,其後向消委會投訴,不滿餐廳僅用細小字體於價格下方寫上「兩位起」,並無說明價格是以位計算。

另有市民光顧火鍋店點了一碟例牌鮮嫩肥牛,售價216港元,但埋單時發現被收取價錢較高的特盛肥牛,價格342港元,投訴人要求店方更正,但店員指上枱確是較大碟的肥牛,拒絕退回差額。

消委會指「任叫任食」之類的吸睛字眼,若定義含糊欠清楚說明,容易令消費者誤解;而「兩位起」對於不熟悉香港消費慣例的食客,尤其是外來遊客,更未必掌握食肆慣用的術語,建議食肆員工應清楚說明。消費者亦應留意推廣時段及優惠條款,如有疑問應於落單前與店方釐清。

叙福樓集團執行董事黃傑龍指,業界應盡量避免在宣傳品上使用易令人誤會的字眼,並應給予員工適當培訓,向顧客表明優惠或特價菜式的限制及收費,避免不必要爭拗。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會長胡珠亦稱,酒樓把「任叫任食」、「每隻優惠價」混為一體,有誤導食客之嫌,「應講清楚點幾多隻就收幾多錢。」
中國好呻吟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