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毛澤東的言論 Mao
#31
建政 60周年 毛澤東前秘書狠批
中共奪了政權不提民主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d=13266818

被譽為「盛世慶典」的中共建政 60周年閱兵,今日將在北京登場。北京在繃緊的保安下仍洋溢出喜慶氣氛,但已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前秘書李銳昨日感慨地表示,中共在爭民主和反獨裁的旗幟下贏得政權,但卻拒絕用同樣的口號維護政權。他呼籲當局順應普世價值,實行民主憲政,以利國家走向長治久安。

在軍警嚴密保護下,天安門廣場今日的慶典,除 8,000多名陸海空三軍軍人、 30個現代武器裝備組成的方隊、 150多架國產最先進戰機,還有逾 30萬經過嚴格訓練的學生和各界人士,以及 60架花車參與,相繼經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第四代領導人的檢閱。
昨晚,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宴會, 4,000多名中外人士出席,胡錦濤等中共第四代領導人,以及江澤民、李鵬等第三代領導人一齊出席。江澤民入場時,更幾乎與胡錦濤並駕齊驅,顯示他在中共的影響力仍在。總理溫家寶發表講話,大讚 60年取得的成績,並強調這些成就要歸功於人民,歸功於中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不過,現年 92歲的毛澤東前秘書李銳昨日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以無比感慨的語氣說,毛澤東等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打着建設自由民主新中國、反對蔣介石獨裁統治的旗幟,獲得人民的支持,用革命的方式取得了政權,但最後卻自食其言,拒絕承諾,給中國人民又帶來深重災難。


「應吸取蔣介石葬送政權經驗」
李銳指,中共執政後的前 20多年,毛澤東大搞專制獨裁,從反右、大躍進,再到文化大革命,政治運動不停,生靈塗炭導致幾千萬人枉死,上億人受到牽連,上演了一幕幕人間悲劇,國家、民族和社會付出了極慘重的代價。
後 30年,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搞改革開放,雖然經濟成就斐然,但政治依舊,抗拒民主扼殺自由,甚至發生六四那種事件,實為中國 20世紀最後一場悲劇。李銳說:「建國 60年了,共產黨應該吸取國民黨蔣介石葬送大陸政權的失敗經驗,順應普世價值,實行民主憲政,只有這樣,政權才可能穩固,國家才有可能走向長治久安。」


「文革也成了 60年偉大成就?」
李銳 1959年因不贊成毛的大躍進,被打成反黨集團,坐監八年後發配邊塞。重返政壇後曾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 30年來一直呼籲中共政治改革,成為中共現政壇上為民主憲政奮鬥時間最長、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黨內代表人物。他今日將登上天安門觀禮台觀看大閱兵。
內地著名學者、上海作家沙葉新表示,中共建政 60年的前 30年,一直搞階級鬥爭,後 30年政治稍有進步,比如憲法沒有反革命罪了,口頭上也講人權了,講民主是個好東西了,至少是表面上如此。這對共產黨是讓步,就在這讓步中看出中共一點一點地進步,雖然有時還會反覆,甚至倒退!
內地獨立學者王煉利指,她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看到當局的「 60周年偉大輝煌成就」宣傳展示,當中居然出現文革時毛澤東接見紅衞兵,和當年「批林批孔」的畫面,「這真是匪夷所思!難道文革也成了 60年偉大成就?」她指,這說明當權者毫無是非觀,「一個沒有是非觀的國家,不管你經濟如何了得,都難以得到文明世界的尊重。」
WongManTakS
Reply
#32
後人倡毛澤東生辰死忌列假日 推動毛體書法
毛風再起 胡溫凸顯權力傳承

[Image: 09ce1pnew.jpg]
[Image: 09ce4p.jpg]
[Image: 09ce50p.jpg]
[Image: 09ce51p.jpg]
[Image: 09ce53p.jpg]
[Image: 09ce52p.jpg]
[Image: 09ce58p.jpg]
[Image: 09ce57p.jpg]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d=13294390
Reply
#33
未來中國分裂的可能性
http://www.forum4hk.com/thread-8663-1-1.html
Chairman Mao
Reply
#34
毛澤東是中國分裂主義者

 幾年前,李登輝前總統的著作《台灣的主張》問世時,香港的親共媒體曾經針對他的「七大塊」論,口誅筆伐。

 其實,「七大塊」論並不是李前總統獨創,而且只將中國分成七塊還算是小兒科,中共的毛澤東在1920年9月3日就曾提過把中國分成二十七塊了。

 毛澤東當時在長沙《大公報》上發表過一篇《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的文章,該文中指出:「既然全國的總建設在一個時期內完全無望,那麼最好的辦法,是索性不謀總建設,索性分裂,去謀各省的分建設,22個行省3特區兩藩地合共27個地方,最好分為27個國。」

 毛澤東的主張顯然比李登輝還激進。還需要注意的是毛澤東提到的「兩藩地」,一個應該是西藏,另一個待查。也就是說,在毛的眼裡,西藏是中國的「藩屬」,其地位和越南、朝鮮等一樣,都是可以獨立的。

 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獻》編輯組合編,在1990年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就收納了毛澤東這篇文章,此外,《文稿》內還有以下有關分裂中國的文章:

 《打破沒有基礎的大中國 建設許多的中國從湖南做起》(1920.9.5)

 文中說:「固有的四千年大中國,盡可以說沒有中國,因其沒有基礎。」「無個中國」論比「兩個中國」論還反動。他再重申前一篇文章中要建設27個中國的主張。

 《絕對贊成「湖南們羅主義」》(1920.9.6)

 贊成「我們絕對不干涉別人的事」,也「絕對不許別人干涉我們的事」。將北洋軍閥統治湖南稱之為「九年三被征服」。

 《湖南受中國之累 以歷史及現狀證明之》(1920.9.6~7)

 文中詳列湖南如何受中國之累,然後說:「小組織受束於大組織,事事要問過中央,事事要聽命別人,致造成今日之惡結果。假使湖南人早能自決自治,遠且不言,丁、戊以方新之氣,居全國之先,使無所謂中央者為之宰割,不早已成了一個新湖南嗎?」把湖南改成台灣,可圈可點。

 《「湖南自治運動」應該發起了》(1920.9.26)

 毛澤東除了說這必須是「實際」的運動外,還說:「我又覺得湖南自治運動是應該由『民』來發起的。假如這一回湖南自治真個辦成了,而成的原因不在於『民』,乃在於『民』以外,我敢斷言這種自治是不能長久的。」李登輝「主權在民」的思想如果不是從這裡學來的,就是毛、李「英雄所見略同」了。這點毛在後面的文章中還有闡釋。

 《釋疑》(1920.9.27)

 文章說,湖南自治「只是打斷從前一切被中央各省干涉束縛的葛藤,湖南境內事,統歸湖南人自辦。」毛澤東還說:「我們但造我們湖南自治的事實,不要自治法,也未嘗不可以(英國以前的憲法就是不成文)。我們為裝飾門面起見或為抬出一部偶像嚇中央、嚇外省、並嚇本省的野心家起見,要制定一部自治法」。看看香港現在那個可以被任意解釋和歪曲的基本法,毛澤東可說是「英明預見」了。

 《再說「促進的運動」》(1920.9.28)

 毛澤東說,湖南的自治決非聽其自然可以產生的。「不論那一國的政治,若沒有在野黨與在位黨相對,或勞動的社會與政治的社會相對,或有了在野黨和勞動社會而其力量不足與在位黨或政治社會對抗,那一國的政治十有八九是辦不好的。」搞「分裂」,當然要有強有力的反對黨,但普通的政治亦然。所以,毛澤東掌權後搞一黨專政是自打嘴巴,而鄧小平、江澤民之流不也背離了「毛澤東思想」嗎?

 《「湘人治湘」與「湘人自治」》(1920.9.30)

 文章一開頭就說:「『湘人治湘』,是對『非湘人治湘』如鄂人治湘、皖人治湘等而言,仍是一種官治。」「故『湘人治湘』一語,我們根本要反對。因為這一句話,含了不少的惡意,把少數特殊人做治者,把一般平民做被治者,把治者做主人,把被治者做奴隸。這樣的治者,就是禹、湯、文、武,我們都給他在反對之列。」「我們主張組織完全的鄉自治、完全的縣自治、和完全的省自治。鄉長民選、縣長民選、省長民選,自己選出同輩中靠得住的人去執行公役,這才叫做『湘人自治』。」

 用這段毛語錄的照妖鏡來看香港,不但「港人治港」是虛假的、惡意的『自治』,中共還停留在鄉以下的「村民選舉」,根本就是毛澤東和共產黨的食言。中國老百姓已被他們欺騙了79年。

 《「全自治」與「半自治」》(1920.10.3)

 文中說:「我們主張『湖南國』的人,並不是一定要從字面上將湖南省的『省』字改成一個『國』字,只是要得到一種『全自治』,而不以僅僅得到『半自治』為滿足。『國』的要素為土地、人民、主權,主權尤為要素中的主要素。湖南人沒有自己處理自己的事的完全主權,而長被侵奪於益我則少、損我則多的中央或鄰省。湖南人不是麻木,總該有點感覺,奮起獨立,正此其時。」毛澤東將「全自治」視為「主權獨立」的觀念非常清晰,「台獨」、「藏獨」、「疆獨」等等不過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耳。

 《反對統一》(1920.10.10)

 毛澤東明確地指出:「中國的事,不是統一能夠辦得好的。」

 「四千年的中國只是一個空架子,多少政治家的經營,多少學者的論究,都只在一個空架子上面描寫。每朝有幾十年或百多年的太平,全靠住一個條件得來,就是殺人多,流血多。」

 「胡適之先生有20年不談政治的主張,我現在主張20年不談中央政治,各省人用全力注意到自己的省,採省們羅主義,各省關上各省的大門,大門以外,一概不理。國慶是慶中華民國,我實在老不高興他。特為趁這國慶,表示我一點反對統一的意見。」

 毛澤東果然靠「殺人多,流血多」來維持他的「中國」。鄧小平、江澤民有樣學樣,才有「6.4」屠殺。當時他可以自由發表反對統一的意見。可見,當年中華民國的言論自由遠遠超過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79年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隨世界的潮流進步,可見它是如何地黑暗啊!


http://www.southnews.com.tw/China/02/00357.htm
Chairman Mao
Reply
#35
1949年前,中共對人民的承諾,完全跳票了。

---《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伟大的中国GCD在和反动的国民党的夺权斗争中,对中国民主提出了:

走英美民主道路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

取缔一党专制

不能以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为由来拖延民主

提倡竞争经济

民主不分国界并反对国情论

以斗争来争取民主

欢迎美国批评中国民主并表示对不把对中国民主的批评视为干涉中国内政

反对愚民政策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

鼓励学生运动

反对镇压学生运动

保障人权

取缔限制人民**自由的法令

释放政治犯

党不能对政府下命令

禁止以稳定为由拖延民主

忠实于对人民的诺言

---《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

---《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他们各自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多少差异。但无论如何,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为人民所运用,而且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这样的政权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使失掉自由权利的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权利;没有失掉自由权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权利;特别是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这些作为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是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并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政府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政府示人民以大信。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制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毛泽东,中国GCD的最高政治家,曾经这样表示出中国人民的希望:"我们并不需要、亦不实行无产阶级专制。我们并不主张集体化,也不反对个人的活动--事实上,我们鼓励竞争和私人企业。在互惠的条件下,我们允许并欢迎外国对我们的地区作工商业的投资......我们相信着,并且实行着民主政治"。他说得很对。

---《新华日报》1945年4月19日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Chairman Mao
Reply
#36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必须"取资欧美",但又要避免欧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驾而上之,这正是中山先生的伟大识见。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2日

这些一切,只有证明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对实施纲领的意见,首先是对人民自由的主张,是切实的,迫切需要实现的,万万"撤销"不得的。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GCD及其它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些批评。他的批评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全国各党派能够融洽的为共同目标奋斗到底,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

---《新华日报》1942年8月29日

这正如前天座谈会主席左舜生先生说的:"我们不去敦促,自由这一客人是永远不会进我们的门的"!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数据》

"现在是非变不可了!""但如何变呢?""我们只要看看人家。换句话说我们一切要民主。我们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它种种,都要向着能配合世界转变上去改造。

---《新华日报》1945年4月8日

一切力量来自人民!一切光荣归于民主!

---《解放日报》1945年7月2日

曾经有一种看法,以为民主可以等人家给与。以为天下有好心人把民主给人民,于是就有了等待这种"民主",正如等待二百万元的头奖一样。但是中外古今的历史都证明了,民主是从人民的争取和斗争中得到的成果,决不是一种可以幸得的礼物。

---《新华日报》1945年7月3日

必须真正做到民主动员,必须有民主政府持行并保障一切民主的措施,这真理还不简单明了吗?

---《新华日报》1945年1月18日

英国人民把言论、集会、身体等自由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而加以无比重视,从美国方面也同样表现出来。上引赫尔国务卿自称一生为这目标奋斗力争的正是这个东西。"平等"与"自由"为什么被民主国家这样重视,重视到认为没有这就无从谈民主政治呢?这是很简单的。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提倡人民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到了家天下,人人的权利便有不平,......所以对外族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族主义。对于国内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权主义"。英美民主政治所重视的平等,正是这一含义...假如至今英美仍不准人民有平等的权利,那末怎样能够谈得到民主、怎样能够实现民治呢?说到"自由"也是一样,如果连人民言论、集会、身体的自由都不允许,则民治从何谈起?...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但是英国人民有平等有自由,所以虽没有宪法也是民主国家。由此看来,民主政治的主要标志是人民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主的潮流正在汹涌,现在是民权的时代,人民应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身体的自由是真理,实现民主政治是真理,真理是要胜利的,所以高举民主的大旗奋斗着的世界和中国人民是一定要胜利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30日

年青的民主的美国,曾经产生过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威尔逊,也产生过在这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的民主领袖罗斯福。这些伟大的公民们有一个传统的特点,就是民主,就是为多数的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美国现在是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国四大主要国之一,担负了彻底消灭法西斯、消灭侵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安全的重大责任,从美国的革命历史,从美国人民爱好民主自由的传统精神,从美国人民的真正利益,我们深信美国将继续罗斯福的民主政策,不会忽视世界各处,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声音,人民的要求。

---《新华日报》1945年7月4日

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国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但是,在这一切之前,之上,美国在民主政治上对落后的中国做了一个示范的先驱,教育了中国人学习华盛顿、学习林肯,学习杰斐逊,使我们懂得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需要大胆、公正、诚实。
Chairman Mao
Reply
#37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

七月四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中国的独立战争和民主运动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

杰斐逊的民主精神孕育了两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民主政治,杰斐逊的民主精神也推进和教育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行进。

---《新华日报》1945年4月13日

不论程度之深浅,美国是始终保有一种传统精神的国家,那传统就是民主。

---《新华日报》1943年4月15日

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闻:据说美国在马绍尔战场协助土人实行民主,让他们自己选举行政官。这是很平凡的事:从民主的美国来说,正应当如此。这也是不平凡的事:从不民主或尚未民主的国家来看,觉得新奇、觉得刺耳、觉得不平凡。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3日

我们尊重并且愿意接受美国朋友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我们对孤立主义提出批评,应受到尊重一样,这也是从彼此激励互求进步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合作出发的。我们丝毫也不心存疑惧,认为美国朋友的批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如何使青年的思想和行动能有正当的发展...可分两种,一种是主张思想统制。这就是说,把一定范围以内的思想,灌输给青年,对于这种思想是没有怀疑和选择的余地的。...另一种主张是思想自由。...只有自觉和自愿,才能产生心悦诚服的信仰,和惊天动地的创造活动。一般民众都是如此,青年尤其是这样。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则结果都是十分可悲的。有许多事实说明在强迫注入的训练之下,青年感到很大的痛苦...这种办法是必须改正的。我们主张思想应当是自由的。

---《新华日报》1941年6月2日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

---《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作统制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有吆喝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则必需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半点也不敢自由。

---《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须彻底废除现行检查办法,

---《新华日报》1945年6月26日

是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为了国家利益和革命事业,我们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但这必须事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我们那样牺牲自己是真正为了国家和革命么?第二,我们所有的一切是些什么?...一面说青年"根本不能谈民主",一面是叫青年"必须牺牲个人的自由",这就是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对青年所施行的"标准"的"民主自由"的教育...那不过是为着要装装门面而已。

---《新华日报》1945年4月15日

"五四"运动以来三十年的中国史,就是学生爱国运动与人民自主运动密切结合的历史,就是学生运动充作人动的先锋和辅助军的历史。在一代的时间内,中国学生用自己的血、泪和汗写下了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史上光辉的史页,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特出的史页。事实证明:中国学生将一本过去传统的爱国精神,继续为自己祖国的独立自主和民主自由而努力,也就是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7日

民主一日不实现,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却是一天也不会停止的。

---《新华日报》1945年12月9日

反动者企图以"共党煽动",轻轻把"一二?一"惨案的责任推得一乾二净,但是七日的新民报说:"学生罢课反对内战,当地军警出动镇压......,在这情形中谁是谁非,几乎不待判断","看昆明学潮惨案,受害的却是赤手空拳的学生,他们既无武器,更非军队,而竟受到武力的攻击";"这次惨案却证明基本人权无保障......政府当局亟须反省"。

---《新华日报》1945年12月11日

这件惨案的事理至为清楚,责任也很分明:一般青年学生只不过激于爱国热忱,凭了赤手空拳,起来要求民主反对内战,究有何罪?而国民党反动派竟采取残暴手段,惨加屠戮,并在屠戮之后,为了"嫁祸"起见,还不惜含血喷人,肆意诬蔑,居心恶毒以至于此,真是史无前例。但是人民是不会受欺骗的,人民是最公正的裁判者,国民党反动派要想一手掩尽天下耳目,徒见其日益心劳力拙而已。

---《新华日报》1945年12月7日

中国青年在现阶段中所从事的运动,应该是争取民族独立,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为这三大目标而奋斗的人,在历史中就有他的地位。

---《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7日

而民主与不民主的尺度,主要地要看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其它自由权利是不是得到切实的保障,不做到这点,根本就谈不到民主...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移之自由权...中国GCD一向是忠实于它对人民的诺言的,一向是言行一致的,因此它的纲领中的每一条文与每一句语,都是兑现的。我们决不空谈保障人权,而是要尊重人类崇高的感情与向上发展的愿望.......

---《解放日报》1941年5月26日

单说英美吧。英美是民主国家。这是人人公认的。英美人民有各种民主权利...为了国际的地位,必须从保障基本的民主权利开步走。恐惧是懦夫,疑虑是自私,反对便是倒行。我们再度呼吁: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新华日报》社论1944年2月1日

本市消息内政部公开颁行一种限制人民**自由的法令,借口是"恐稍有不慎,足以影响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宁"。据中央社讯,其要点如下:负责筹备**的人员,需于事前将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宗旨、集会地点、进行日期及时间经过路线等呈报当地"治安主管机关"。散发的印刷品和张贴的标语须事先送当地"治安主管机关"审查。上项法令,已由内政部发致全国各省市地方机关,本市市政府业已接到,且已分令警察局及各区公所"遵照办理"。有了这个"法"的根据,今后各地当局更可以随意于事先防止临时禁止一切人民团体之**。人民**已无自由可言了。

---《新华日报》1946年5月13日

立即释放全国政治犯!严惩虐待犯人、毒杀犯人的凶手!未获释放的政治犯应切实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不准再有虐待和私刑拷打犯人的非法行为。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8日

维持一党专制的政策是建立在制造饥饿和灾荒上的,所以这些救灾的治本办法,只有国民党确定的和各党派一道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时,才能完满解决。

---《新华日报》社论1946年3月30日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GCD要夺取政权,要建立GCD的"一党专制"。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GCD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但并不要建立GCD的"一党专制"。
Chairman Mao
Reply
#38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党对政府的领导,在形式上不是直接的管辖。党和政府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系统,党不能对政府下命令。

---《董必武选集》第54-55页

一个民主国家,主权应该在人民手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而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这决不是正轨,只能算是变态,就不是民主国家...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

---《新华日报》1945年9月27日社论

现在,官方豢养的论客们更公然地企图恐吓人民,说国民党是希望中国安定的,而GCD却希望天下大乱...中国GCD,不但"要变不要乱",而且正是要"以变止乱"...(国民党反动派)也是希望某一种"安定"的,但那并不是全中国的安定,并不是全中国人民的安定,而仅仅是他们坐在压迫人民的宝座上的"安定"。他们那个小集团可以统制全国、为所欲为的"安定"...他们的统制"安定"了,中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老百姓就更会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事做、没有书读、没有说话的自由、没有走路的自由、没有住家的自由...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新华日报》1946年5月17日社论

而在重庆被打得头破血流的青年学生们的组织与行动也被当局宣布为"不合法组织......妨害治安",而加以取缔。反之,那些打人的暴徒,是合法的组织,是有益治安,而应力加保护。这就是合法政府的合法措施。让我们在这个不合法的罪名下继续奋斗,一直到"人民的宪法"出现的一天吧!

---《新华日报》1947年2月22日

昨天报载:慕尼黑在上周未暴动,"革命精神炽烈",这是真的民意了,"纳粹调集坦克出动镇压"。希特勒要有他自己的"民意",就叫戈林去说话。真的民意出现了,希特勒就派坦克去说话了。

---《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现在,假如我们承认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不可抗而又不可分的民主的世界,那么要在这个世界里生存,要在这个世界的国际机构里当一个"优秀分子",第一就是立刻在实践中尊重"新闻自由"这种人民的"不可动摇的权利。"

---《新华日报》1944年10月9日

国际民主既然与国内民主不可分割,所以要想参加到世界民主国家家庭中去的人们,就无法违反国内民主的原则。

---《新华日报》1944年1月19日

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家"居然公开无耻地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主张。它们对于"异己"的进步报纸,采取各色各样的限制、吞并和消灭的办法,如检查稿件、任意删削,威胁读者、阻碍推销,派遣特务打入报馆、逐渐攘夺管理权,最后则强迫收买,勒令封闭。\

這是半个世纪前中国GCD对中国人民的承诺。


本文网址: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322606.html
Chairman Mao
Reply
#39
溫總推崇民主惹黨內不滿

內地學者指,現年 67歲的溫家寶任總理七年,上任初期大展親民作風,高調推崇西方倡導的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討好了內地民眾,卻得罪了中共黨內高層保守勢力,對他的改革舉措有諸多阻滯,令他許多諾言落空,更被民間輿論質疑「空話大話連篇」。
2003年 3月全國兩會溫家寶接任總理,在記者會上大樹平民形象,稱自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出生在農村,孩提時代在戰亂中度過的」,一時大得民心; 2004年兩會記者會,溫家寶又誓言建立法治政府,「說真話做真事」,獲得掌聲。 2007年全國兩會記者會,溫家寶更公開讚揚「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認為這與共產黨的主張並不矛盾。溫此說終引來黨內不滿,《北京日報》等發表評論公開批駁「普世價值說」,溫近年已避而不談普世價值。
今年兩會,溫家寶在講話中呼籲創造條件令輿論監督政府,卻發生湖北省長李鴻忠不滿官媒女記者提問,怒斥女記者和搶走記者錄音筆,公開落溫總的面,轟動一時。
本報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d=13934411
Reply
#40
鍾祖康: 毛澤東翻譯員確認毛曾感謝日本侵華
http://joechungvschina.blogspot.com/2008...st_09.html


愛讀曾擔任政壇名人的翻譯員所寫的傳記﹐因為他們最清楚會談或密談上的談話內容﹐只要他們的政治觸覺稍弱一點﹐就很容易在傳記裡面洩露了無異於國家機密的違礙明細。曾長期擔任毛澤東和周恩來日語翻譯﹐其後為中國文化部副部長﹐現擔任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中日關係史學會名譽會長等職的劉德有於 1999年出了一本書﹐叫《時光之旅:我經歷的中日關係》﹐回顧了他所「親身經歷」的中日關係。在該書裡﹐他以現場翻譯的身份﹐記載了毛澤東於1964年7月10日會見日本社會黨國會議員佐佐木更三、黑田壽男和細追兼光的細節。當時毛澤東與佐佐木的對話如下﹕

佐佐木:過去﹐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你們帶來災難﹐我們感到很抱歉。
毛澤東:用不著抱歉。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利益」﹐有了他們﹐中國人民奪取了政權。如果沒有日本「皇軍」﹐ 我們要奪取政權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繼續說:我們不談過去了。過去的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好事情﹐對我們有幫助。你們看﹐中國人民不是奪取了政權嗎?(見原文 第293頁)

由此再一次清楚看到﹐說毛澤東感謝日本皇軍侵華﹐確不是無中生有;說日本皇軍對中國共產黨有再造之恩﹐一點沒有誇張﹐讀過中國現代史的人﹐不可能得出第二個結論。若說國共內戰時中國紅軍「三分抗日」之說是捏造的話﹐恐怕這是因為連「三分」也誇大了。中國共產黨一方面靠日本侵華而得以奪權上台﹐但上台後的幾十年在公開的場合卻哭哭啼啼日本侵華的歷史﹐來敲竹槓索援助﹐和保住中國民族主義這飯碗﹐並為了掩飾中國統治失敗以轉移民眾視線﹐中國這樣做實在非常虛偽。儘管這段歷史就如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靠種鴉片起家那樣的令數以億計的「毛迷」難堪﹐但歷史始終要尊重的。可惜這書讀過的人應該很少﹐而且似已絕版。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