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07, 11:00 PM
共產黨變臉
-中共早期言論與現在主張的矛盾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7/240/2007725132900.htm
http://bjzc.org/swf/171-68.swf
http://www.bjzc.org/bjs/bc/171/68.txt
共產黨變臉——中共早期言論與現在主張的矛盾
http://www.chinesepen.org/tjwz/ShowArtic...leID=10037
作者:屠龍技 推薦文章來源:北京之春
【編者按】本文將中囯共產黨在掌握爭取之前的言論與現時的說法、做法作一比較,很有說服力。
關於“開放黨禁”和反對一黨專政
中國人民爲爭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貨,不是代用品。把一黨專政化一下妝,當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雖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願望相去十萬八千里。”“不結束黨治,不實行人民普選,如何能實現民主?把人民的權利交給人民! ——《新華日報》1945年1月28日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關鍵在於結束一党治國。……因爲此問題一日不解決,則國事勢必包攬於一黨之手;才智之士,無從引進;良好建議,不能實行。因而所謂民主,無論搬出何種花樣,祇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報》1941年10月28日
共產黨要奪取政權,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這是一種惡意的造謠與誣衊。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但並不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劉少奇選集》上卷第172-177頁
我們認爲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有三個: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開放黨禁;三是實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很多,但目前全國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會結社的自由,是言論出版的自由。——《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維持一黨專政的政策是建立在製造饑餓和災荒上的,所以這些救災的治本辦法,祇有國民黨確定的和各黨派一道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時,才能完滿解決。——《新華日報》社論1946年3月30日
法西斯的新聞“理論家”居然公開無恥地鼓吹“一個党、一個領袖、一個報紙”的主張。它們對於“異己”的進步報紙,採取各色各樣的限制、吞併和消滅的辦法,如檢查稿件、任意刪削,威脅讀者、阻礙推銷,派遣特務打入報館、逐漸攘奪管理權,最後則強迫收買,勒令封閉。——《解放日報》1943年9月1日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一定要加強党的領導,多党制不適合中國。
關於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
但是祇有建立在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澤東答中外記者團)——《解放日報》1944年6月13日
這說明英美在戰時也還是尊重人民的言論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兩大民主國家採取這些重大措置,正說明英美兩國是尊重和重視共產黨及其他黨派,和他們所代表的意見和力量的……同時,(他們)也有一些批評。他的批評對不對,是另外一回事。這種民主團結的精神,是值得讚揚和提倡效法的……全國各黨派能夠融洽的爲共同目標奮鬥到底,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國亟應提倡和效法的。——《新華日報》1942年8月29日
英國人民把言論、集會、身體等自由作爲民主政治的基礎而加以無比重視,從美國方面也同樣表現出來。上引赫爾國務卿自稱一生爲這目標奮鬥力爭的正是這個東西。“平等”與“自由”爲什麽被民主國家這樣重視,重視到認爲沒有這就無從談民主政治呢?這是很簡單的。國父 孫中山 先生曾經說:“提倡人民權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爲公,人人的權利都是很平的;到了家天下,人人的權利便有不平,……所以對外族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族主義。對於國內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權主義”。英美民主政治所重視的平等,正是這一含義……假如至今英美仍不准人民有平等的權利,那末怎樣能夠談得到民主、怎樣能夠實現民治呢?說到“自由”也是一樣,如果連人民言論、集會、身體的自由都不允許,則民治從何談起?……英國沒有成文憲法,但是英國人民有平等有自由,所以雖沒有憲法也是民主國家。由此看來,民主政治的主要標誌是人民有自由平等的權利……民主的潮流正在洶湧,現在是民權的時代,人民應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身體的自由是真理,實現民主政治是真理,真理是要勝利的,所以高舉民主的大旗奮鬥著的世界和中國人民是一定要勝利的。——《新華日報》1944年3月30日
如何使青年的思想和行動能有正當的發展……可分兩種,一種是主張思想統制。這就是說,把一定範圍以內的思想,灌輸給青年,對於這種思想是沒有懷疑和選擇的餘地的。……另一種主張是思想自由。……祇有自覺和自願,才能産生心悅誠服的信仰,和驚天動地的創造活動。一般民衆都是如此,青年尤其是這樣。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則結果都是十分可悲的。有許多事實說明在強迫注入的訓練之下,青年感到很大的痛苦……這種辦法是必須改正的。我們主張思想應當是自由的。——《新華日報》1941年6月2日
統制思想,以求安於一尊;箝制言論,以使莫敢予毒,這是中國過去專制時代的愚民政策,這是歐洲中古黑暗時代的現象,這是法西斯主義的辦法,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決不適於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適於必須力求進步的中國……言論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沒有言論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團結統一,不能爭取勝利,不能建國,也不能在戰後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聞自由,是民主的標幟;沒有新聞自由,便沒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聞自由的基礎,沒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聞自由,決不可能。——《新華日報》 1945年3月31日
作統治者的喉舌,看起來像自由了,但那自由也祇限於豪奴、惡仆應得的“自由”,超出範圍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說你盡可以有吆喝奴隸——人民大衆的自由,但對主子則必需奉命唯謹的,畢恭畢敬,半點也不敢自由。——《新華日報》1946年9月1日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須徹底廢除現行檢查辦法,——《新華日報》1945年6月26日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現實是:沒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爭取自由就會獲罪。
關於“民主要取法歐美”
中國要實行民主政治,必須“取資歐美”,但又要避免歐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駕而上之,這正是中山先生的偉大識見。——《新華日報》1942年11月12日
像林肯總統和羅斯福總統那樣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産生的領袖,是雖在戰時也一點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們不害怕民主的批評和指責,他們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們也不害怕足以影響他們的地位的全民的選舉。他們不僅不害怕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們堅決地維護支援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們才被人民選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新華日報》1944年11月15日
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爲她沒有強佔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于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但是,在這一切之前,之上,美國在民主政治上對落後的中國做了一個示範的先驅,教育了中國人學習華盛頓、學習林肯,學習傑弗遜,使我們懂得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需要大膽、公正、誠實。——《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
年青的民主的美國,曾經産生過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威爾遜,也産生過在這一次世界大戰中領導反法西斯戰爭的民主領袖羅斯福。這些偉大的公民們有一個傳統的特點,就是民主,就是爲多數的人民爭取自由和民主。美國現在是反法西斯戰爭中聯合國四大主要國之一,擔負了徹底消滅法西斯、消滅侵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安全的重大責任,從美國的革命歷史,從美國人民愛好民主自由的傳統精神,從美國人民的真正利益,我們深信美國將繼續羅斯福的民主政策,不會忽視世界各處,尤其是中國人民的聲音,人民的要求。——《新華日報》1945年7月4日
單說英美吧。英美是民主國家。這是人人公認的。英美人民有各種民主權利……爲了國際的地位,必須從保障基本的民主權利開步走。恐懼是懦夫,疑慮是自私,反對便是倒行。我們再度呼籲: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權利。——《新華日報》社論1944年2月1日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西方民主不適合中國,反對“全盤西化”。
關於民主和穩定
本市消息內政部公開頒行一種限制人民遊行自由的法令,藉口是“恐稍有不慎,足以影響社會秩序與公共安寧”。據中央社訊,其要點如下:負責籌備遊行的人員,需于事前將姓名、年齡、職業、住址、遊行宗旨、集會地點、進行日期及時間經過路線等呈報當地“治安主管機關”。散發的印刷品和張貼的標語須事先送當地“治安主管機關”審查。上項法令,已由內政部發致全國各省市地方機關,本市市政府業已接到,且已分令警察局及各區公所“遵照辦理”。有了這個“法”的根據,今後各地當局更可以隨意于事先防止臨時禁止一切人民團體之遊行。人民遊行已無自由可言了。——《新華日報》1946年5月13日
現在,官方豢養的論客們更公然地企圖恐嚇人民,說國民黨是希望中國安定的,而共產黨卻希望天下大亂……中囯共產黨,不但“要變不要亂”,而且正是要“以變止亂”……(國民黨反動派)也是希望某一種“安定”的,但那並不是全中國的安定,並不是全中國人民的安定,而僅僅是他們坐在壓迫人民的寶座上的“安定”。他們那個小集團可以統治全國、爲所欲爲的“安定”……他們的統治“安定”了,中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老百姓就更會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事做、沒有書讀、沒有說話的自由、沒有走路的自由、沒有住家的自由……廢止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他們以爲中國實現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後的事,他們希望中國人民知識與教育程度提高到歐美資產階級民主國家那樣,再來實現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訓練民衆。——《新華日報》1939年2月25日
“現在是非變不可了!”“但如何變呢?”“我們祇要看看人家。換句話說我們一切要民主。我們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種種,都要向著能配合世界轉變上去改造。”——《新華日報》1945年4月8日
曾經有一種看法,以爲民主可以等人家給與。以爲天下有好心人把民主給人民,於是就有了等待這種“民主”,正如等待二百萬元的頭獎一樣。但是中外古今的歷史都證明了,民主是從人民的爭取和鬥爭中得到的成果,決不是一種可以幸得的禮物。——《新華日報》1945年7月3日
那些一口咬定民主制度絕不能適用于戰時的先生應該虛心看看這種事實!在這次戰爭中,各個真正的民主國家,議會中照常有著公開的辯論和對政府的責問,輿論上照常有著各種對於政府的人事機構政策尖銳的批評,人民照常有集會結社、選舉罷免的自由,而像可以影響一國元首的那樣的大選也仍照常舉行。這一切都說明了,民主制度不僅是在戰時完全可以適用,而且在戰時運用得更加靈活,範圍更加擴大了。祇有忠於民主制度,堅決地依靠著民主主義這“生命的活力”的人,才能夠在民主制度下繼續存在;反之,害怕民主制度的人就是背離了這偉大的生命的活力,而終於會陷於死亡的絕境!——新華日報抗戰時的社論 《沒有民主,一切祇是粉飾》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穩定壓倒一切。
關於人權和選舉權
由於各個國家的歷史發展、社會狀況等具體條件的不同,他們各自所實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存在著多少差異。但無論如何,它們之間有一個基本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權爲人民所握有,爲人民所運用,而且爲著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務。這樣的政權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使失掉自由權利的人民重新獲得自由權利;沒有失掉自.由權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權利;特別是言論、出版、機會、結社,這些作爲實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條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權利,是必須切實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新華日報》 1943年9月15日 社論
是要徹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實行普選制,使人民能在實際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則必須如中山先生所說,在選舉以前,“保障各地方團體及人民有選舉之自由,有提出議案及宣傳、討論之自由。”也就是“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的完全自由權。”否則,所謂選舉權,仍不過是紙上的權利罷了。——《新華日報》1944年2月2日
現在的提法是:人權首先是生存權,沒有普遍意義上的人權。中國公民實際上沒有選舉權。
關於學生運動
“五四”運動以來三十年的中國史,就是學生愛國運動與人民自主運動密切結合的歷史,就是學生運動充作人動的先鋒和輔助軍的歷史。在一代的時間內,中國學生用自己的血、淚和汗寫下了中國民族民主運動史上光輝的史頁,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特出的史頁。事實證明:中國學生將一本過去傳統的愛國精神,繼續爲自己祖國的獨立自主和民主自由而努力,也就是爲世界和平而努力。——《新華日報》1946年11月17日
反動者企圖以“共黨煽動”,輕輕把“一二·一”慘案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但是七日的新民報說:“學生罷課反對內戰,當地軍警出動鎮壓……,在這情形中誰是誰非,幾乎不待判斷”,“看昆明學潮慘案,受害的卻是赤手空拳的學生,他們既無武器,更非軍隊,而竟受到武力的攻擊”;“這次慘案卻證明基本人權無保障……政府當局亟須反省”。——《新華日報》1945年12月11日
這件慘案的事理至爲清楚,責任也很分明:一般青年學生祇不過激于愛國熱忱,憑了赤手空拳,起來要求民主反對內戰,究有何罪?而國民黨反動派竟採取殘暴手段,慘加屠戮,並在屠戮之後,爲了“嫁禍”起見,還不惜含血噴人,肆意誣衊,居心惡毒以至於此,真是史無前例。但是人民是不會受欺騙的,人民是最公正的裁判者,國民黨反動派要想一手掩盡天下耳目,徒見其日益心勞力拙而已。——《新華日報》1945年12月7日
而在重慶被打得頭破血流的青年學生們的組織與行動也被當局宣佈爲“不合法組織……妨害治安”,而加以取締。反之,那些打人的暴徒,是合法的組織,是有益治安,而應力加保護。這就是合法政府的合法措施。讓我們在這個不合法的罪名下繼續奮鬥,一直到“人民的憲法”出現的一天吧!——《新華日報》1947年2月22日
現在中共官方對1989年學生運動的提法究竟如何?
[ 本帖最後由 WongManTaks 於 2007-11-11 07:14 編輯 ]
-中共早期言論與現在主張的矛盾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7/240/2007725132900.htm
http://bjzc.org/swf/171-68.swf
http://www.bjzc.org/bjs/bc/171/68.txt
共產黨變臉——中共早期言論與現在主張的矛盾
http://www.chinesepen.org/tjwz/ShowArtic...leID=10037
作者:屠龍技 推薦文章來源:北京之春
【編者按】本文將中囯共產黨在掌握爭取之前的言論與現時的說法、做法作一比較,很有說服力。
關於“開放黨禁”和反對一黨專政
中國人民爲爭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貨,不是代用品。把一黨專政化一下妝,當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雖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願望相去十萬八千里。”“不結束黨治,不實行人民普選,如何能實現民主?把人民的權利交給人民! ——《新華日報》1945年1月28日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關鍵在於結束一党治國。……因爲此問題一日不解決,則國事勢必包攬於一黨之手;才智之士,無從引進;良好建議,不能實行。因而所謂民主,無論搬出何種花樣,祇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報》1941年10月28日
共產黨要奪取政權,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這是一種惡意的造謠與誣衊。共產黨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但並不要建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劉少奇選集》上卷第172-177頁
我們認爲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有三個: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開放黨禁;三是實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很多,但目前全國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會結社的自由,是言論出版的自由。——《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維持一黨專政的政策是建立在製造饑餓和災荒上的,所以這些救災的治本辦法,祇有國民黨確定的和各黨派一道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時,才能完滿解決。——《新華日報》社論1946年3月30日
法西斯的新聞“理論家”居然公開無恥地鼓吹“一個党、一個領袖、一個報紙”的主張。它們對於“異己”的進步報紙,採取各色各樣的限制、吞併和消滅的辦法,如檢查稿件、任意刪削,威脅讀者、阻礙推銷,派遣特務打入報館、逐漸攘奪管理權,最後則強迫收買,勒令封閉。——《解放日報》1943年9月1日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一定要加強党的領導,多党制不適合中國。
關於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
但是祇有建立在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與民主選舉政府的基礎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澤東答中外記者團)——《解放日報》1944年6月13日
這說明英美在戰時也還是尊重人民的言論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兩大民主國家採取這些重大措置,正說明英美兩國是尊重和重視共產黨及其他黨派,和他們所代表的意見和力量的……同時,(他們)也有一些批評。他的批評對不對,是另外一回事。這種民主團結的精神,是值得讚揚和提倡效法的……全國各黨派能夠融洽的爲共同目標奮鬥到底,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國亟應提倡和效法的。——《新華日報》1942年8月29日
英國人民把言論、集會、身體等自由作爲民主政治的基礎而加以無比重視,從美國方面也同樣表現出來。上引赫爾國務卿自稱一生爲這目標奮鬥力爭的正是這個東西。“平等”與“自由”爲什麽被民主國家這樣重視,重視到認爲沒有這就無從談民主政治呢?這是很簡單的。國父 孫中山 先生曾經說:“提倡人民權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爲公,人人的權利都是很平的;到了家天下,人人的權利便有不平,……所以對外族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族主義。對於國內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權主義”。英美民主政治所重視的平等,正是這一含義……假如至今英美仍不准人民有平等的權利,那末怎樣能夠談得到民主、怎樣能夠實現民治呢?說到“自由”也是一樣,如果連人民言論、集會、身體的自由都不允許,則民治從何談起?……英國沒有成文憲法,但是英國人民有平等有自由,所以雖沒有憲法也是民主國家。由此看來,民主政治的主要標誌是人民有自由平等的權利……民主的潮流正在洶湧,現在是民權的時代,人民應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身體的自由是真理,實現民主政治是真理,真理是要勝利的,所以高舉民主的大旗奮鬥著的世界和中國人民是一定要勝利的。——《新華日報》1944年3月30日
如何使青年的思想和行動能有正當的發展……可分兩種,一種是主張思想統制。這就是說,把一定範圍以內的思想,灌輸給青年,對於這種思想是沒有懷疑和選擇的餘地的。……另一種主張是思想自由。……祇有自覺和自願,才能産生心悅誠服的信仰,和驚天動地的創造活動。一般民衆都是如此,青年尤其是這樣。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則結果都是十分可悲的。有許多事實說明在強迫注入的訓練之下,青年感到很大的痛苦……這種辦法是必須改正的。我們主張思想應當是自由的。——《新華日報》1941年6月2日
統制思想,以求安於一尊;箝制言論,以使莫敢予毒,這是中國過去專制時代的愚民政策,這是歐洲中古黑暗時代的現象,這是法西斯主義的辦法,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決不適於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適於必須力求進步的中國……言論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沒有言論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團結統一,不能爭取勝利,不能建國,也不能在戰後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聞自由,是民主的標幟;沒有新聞自由,便沒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聞自由的基礎,沒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聞自由,決不可能。——《新華日報》 1945年3月31日
作統治者的喉舌,看起來像自由了,但那自由也祇限於豪奴、惡仆應得的“自由”,超出範圍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說你盡可以有吆喝奴隸——人民大衆的自由,但對主子則必需奉命唯謹的,畢恭畢敬,半點也不敢自由。——《新華日報》1946年9月1日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須徹底廢除現行檢查辦法,——《新華日報》1945年6月26日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現實是:沒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爭取自由就會獲罪。
關於“民主要取法歐美”
中國要實行民主政治,必須“取資歐美”,但又要避免歐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駕而上之,這正是中山先生的偉大識見。——《新華日報》1942年11月12日
像林肯總統和羅斯福總統那樣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産生的領袖,是雖在戰時也一點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們不害怕民主的批評和指責,他們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們也不害怕足以影響他們的地位的全民的選舉。他們不僅不害怕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們堅決地維護支援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們才被人民選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新華日報》1944年11月15日
民主頌——獻給美國的獨立紀念日:從年幼的時候起,我們就覺得美國是個特別可親的國家。我們相信,這該不單因爲她沒有強佔過中國的土地,她也沒對中國發動過侵略性的戰爭;更基本地說,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是發源于從美國國民性中發散出來的民主的風度,博大的心懷……但是,在這一切之前,之上,美國在民主政治上對落後的中國做了一個示範的先驅,教育了中國人學習華盛頓、學習林肯,學習傑弗遜,使我們懂得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需要大膽、公正、誠實。——《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
年青的民主的美國,曾經産生過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威爾遜,也産生過在這一次世界大戰中領導反法西斯戰爭的民主領袖羅斯福。這些偉大的公民們有一個傳統的特點,就是民主,就是爲多數的人民爭取自由和民主。美國現在是反法西斯戰爭中聯合國四大主要國之一,擔負了徹底消滅法西斯、消滅侵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安全的重大責任,從美國的革命歷史,從美國人民愛好民主自由的傳統精神,從美國人民的真正利益,我們深信美國將繼續羅斯福的民主政策,不會忽視世界各處,尤其是中國人民的聲音,人民的要求。——《新華日報》1945年7月4日
單說英美吧。英美是民主國家。這是人人公認的。英美人民有各種民主權利……爲了國際的地位,必須從保障基本的民主權利開步走。恐懼是懦夫,疑慮是自私,反對便是倒行。我們再度呼籲: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權利。——《新華日報》社論1944年2月1日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西方民主不適合中國,反對“全盤西化”。
關於民主和穩定
本市消息內政部公開頒行一種限制人民遊行自由的法令,藉口是“恐稍有不慎,足以影響社會秩序與公共安寧”。據中央社訊,其要點如下:負責籌備遊行的人員,需于事前將姓名、年齡、職業、住址、遊行宗旨、集會地點、進行日期及時間經過路線等呈報當地“治安主管機關”。散發的印刷品和張貼的標語須事先送當地“治安主管機關”審查。上項法令,已由內政部發致全國各省市地方機關,本市市政府業已接到,且已分令警察局及各區公所“遵照辦理”。有了這個“法”的根據,今後各地當局更可以隨意于事先防止臨時禁止一切人民團體之遊行。人民遊行已無自由可言了。——《新華日報》1946年5月13日
現在,官方豢養的論客們更公然地企圖恐嚇人民,說國民黨是希望中國安定的,而共產黨卻希望天下大亂……中囯共產黨,不但“要變不要亂”,而且正是要“以變止亂”……(國民黨反動派)也是希望某一種“安定”的,但那並不是全中國的安定,並不是全中國人民的安定,而僅僅是他們坐在壓迫人民的寶座上的“安定”。他們那個小集團可以統治全國、爲所欲爲的“安定”……他們的統治“安定”了,中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老百姓就更會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沒有事做、沒有書讀、沒有說話的自由、沒有走路的自由、沒有住家的自由……廢止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他們以爲中國實現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後的事,他們希望中國人民知識與教育程度提高到歐美資產階級民主國家那樣,再來實現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訓練民衆。——《新華日報》1939年2月25日
“現在是非變不可了!”“但如何變呢?”“我們祇要看看人家。換句話說我們一切要民主。我們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種種,都要向著能配合世界轉變上去改造。”——《新華日報》1945年4月8日
曾經有一種看法,以爲民主可以等人家給與。以爲天下有好心人把民主給人民,於是就有了等待這種“民主”,正如等待二百萬元的頭獎一樣。但是中外古今的歷史都證明了,民主是從人民的爭取和鬥爭中得到的成果,決不是一種可以幸得的禮物。——《新華日報》1945年7月3日
那些一口咬定民主制度絕不能適用于戰時的先生應該虛心看看這種事實!在這次戰爭中,各個真正的民主國家,議會中照常有著公開的辯論和對政府的責問,輿論上照常有著各種對於政府的人事機構政策尖銳的批評,人民照常有集會結社、選舉罷免的自由,而像可以影響一國元首的那樣的大選也仍照常舉行。這一切都說明了,民主制度不僅是在戰時完全可以適用,而且在戰時運用得更加靈活,範圍更加擴大了。祇有忠於民主制度,堅決地依靠著民主主義這“生命的活力”的人,才能夠在民主制度下繼續存在;反之,害怕民主制度的人就是背離了這偉大的生命的活力,而終於會陷於死亡的絕境!——新華日報抗戰時的社論 《沒有民主,一切祇是粉飾》
現在中共官方的提法是:穩定壓倒一切。
關於人權和選舉權
由於各個國家的歷史發展、社會狀況等具體條件的不同,他們各自所實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存在著多少差異。但無論如何,它們之間有一個基本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權爲人民所握有,爲人民所運用,而且爲著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務。這樣的政權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使失掉自由權利的人民重新獲得自由權利;沒有失掉自.由權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權利;特別是言論、出版、機會、結社,這些作爲實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條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權利,是必須切實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新華日報》 1943年9月15日 社論
是要徹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實行普選制,使人民能在實際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則必須如中山先生所說,在選舉以前,“保障各地方團體及人民有選舉之自由,有提出議案及宣傳、討論之自由。”也就是“確定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的完全自由權。”否則,所謂選舉權,仍不過是紙上的權利罷了。——《新華日報》1944年2月2日
現在的提法是:人權首先是生存權,沒有普遍意義上的人權。中國公民實際上沒有選舉權。
關於學生運動
“五四”運動以來三十年的中國史,就是學生愛國運動與人民自主運動密切結合的歷史,就是學生運動充作人動的先鋒和輔助軍的歷史。在一代的時間內,中國學生用自己的血、淚和汗寫下了中國民族民主運動史上光輝的史頁,也是世界革命史上特出的史頁。事實證明:中國學生將一本過去傳統的愛國精神,繼續爲自己祖國的獨立自主和民主自由而努力,也就是爲世界和平而努力。——《新華日報》1946年11月17日
反動者企圖以“共黨煽動”,輕輕把“一二·一”慘案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但是七日的新民報說:“學生罷課反對內戰,當地軍警出動鎮壓……,在這情形中誰是誰非,幾乎不待判斷”,“看昆明學潮慘案,受害的卻是赤手空拳的學生,他們既無武器,更非軍隊,而竟受到武力的攻擊”;“這次慘案卻證明基本人權無保障……政府當局亟須反省”。——《新華日報》1945年12月11日
這件慘案的事理至爲清楚,責任也很分明:一般青年學生祇不過激于愛國熱忱,憑了赤手空拳,起來要求民主反對內戰,究有何罪?而國民黨反動派竟採取殘暴手段,慘加屠戮,並在屠戮之後,爲了“嫁禍”起見,還不惜含血噴人,肆意誣衊,居心惡毒以至於此,真是史無前例。但是人民是不會受欺騙的,人民是最公正的裁判者,國民黨反動派要想一手掩盡天下耳目,徒見其日益心勞力拙而已。——《新華日報》1945年12月7日
而在重慶被打得頭破血流的青年學生們的組織與行動也被當局宣佈爲“不合法組織……妨害治安”,而加以取締。反之,那些打人的暴徒,是合法的組織,是有益治安,而應力加保護。這就是合法政府的合法措施。讓我們在這個不合法的罪名下繼續奮鬥,一直到“人民的憲法”出現的一天吧!——《新華日報》1947年2月22日
現在中共官方對1989年學生運動的提法究竟如何?
[ 本帖最後由 WongManTaks 於 2007-11-11 07:14 編輯 ]
WongManTa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