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極音速 (Hypersonic weapons) 飛彈武器
#1
極音速 (Hypersonic weapons) 飛彈武器

極音速
https://zh.m.wikipedia.org/zh-hk/%E9%AB%...3%E9%80%9F

極音速(hypersonic,亦稱超高音速),正統叫法為高音速,空氣動力學名詞,意指速度較超音速還高出許多的狀態。在1970年代,這個詞通常指5馬赫(5倍音速)或更高的速度。極音速流態(hypersonic regime)是超音速流態的分支。

超音速氣流與亞音速氣流性質迥異。當一飛行器加速到超音速,路徑中幾乎所有的空氣特性劇烈地改變。不過儘管有如此明顯的界線,對於「超音速」的定義仍有一些爭議。其中一個定義是整架飛行器各部份速度皆在1馬赫或之上。更技術性地定義指出:整架飛行器周遭的所有氣流速度皆是超音速才能稱作是超音速,這樣的情形對尋常設計的飛行器來說,通常是出現在1.2馬赫上下。0.8到1.2馬赫的範圍因此稱作穿音速。

考慮到連超音速的簡單定義都有爭議,就不會對「定義極音速是更加困難」這件事感到意外,因為成為「極音速」並不會有任何氣流的物理性質改變。一般來說,在5馬赫附近,一些效應的組合整體來說變得重要。極音速流態常定義為衝壓發動機(ramjet)無法產生淨推力的速度。這是一個模糊的定義,因為存在有一些改裝提議,使得噴射引擎在這樣的速度範圍仍可操作,例如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Scramjet)。


美軍成功試射電磁炮 railgun
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25356

美國海軍正式終止開發電磁軌道砲系統
https://technews.tw/2021/06/16/us-navy-t...un-system/

攤開美國海軍最近列出的 2022 年預算案清單,從 2005 年開始研發至今的電磁軌道砲(Railgun)不在其中,意味海軍已正式終結這項爭議多年的武器研發計畫,改以極音速(Hypersonic)飛彈為研發主力

有別於傳統火砲使用火藥爆破,產生膛壓將砲彈推射出砲管,電磁軌道使用大量電流產生磁場,將絕緣體材質的砲彈推送出砲管。由於使用純物理的驅動方式,電磁軌道砲嚴格來說,與弓箭和投石器一樣,屬於冷兵器的一種。

與傳統火砲比較,電磁軌道砲的砲口初速可達每秒 3,500 公尺,比傳統火砲每秒 2,000 公尺快許多,提供更大的動能和彈道穩定度。最大射程 160 公里,也比現役 Mk45 五吋艦砲的 23 公里遠許多。

但是電磁軌道砲需要大量電力,美國海軍除了最新的三艘「朱瓦特級」(Zumwalt Class)驅逐艦之外,並沒有任何現役艦艇可以裝備。而朱瓦特級現在裝備的「先進火砲系統」(Advanced Gun System,AGS),搭配「遠程陸攻彈藥」(Long Range Land Attack Projectile,LRLAP)砲彈技術,就達 153 公里最大射程。

雖然 LRLAP 砲彈也有成本過高的問題,但比起仍在技術驗證階段的電磁軌道砲來說,海軍實在不希望再花錢投資另一款實驗性質過高的全新火砲。

此外,美國戰略從反恐戰爭轉為大國競爭,也是電磁軌道砲失去預算的重要原因。由於反恐戰爭美軍需要大量的空中和近岸火力,來支援地面部隊與小規模的游擊隊、恐怖份子交戰,使用轟炸機或飛彈的成本太高,陸軍傳統 155 榴彈砲和海軍 5 吋艦砲的射程又不夠長,因此催生了 AGS 與電磁軌道砲的研發。

但未來若要在太平洋上與中俄海軍交戰,射程長達 2,700 公里以上的極音速飛彈,才可確保美軍艦隊在安全的距離外開火。因此,海軍將資金轉向與陸軍共同研發的「通用極音速滑翔彈體」(Common Hypersonic Glide Body,C-HGB)飛彈計畫,也正式宣告電磁軌道砲的終結。

美國終止電磁軌道砲的計畫後,目前只剩中國解放軍仍有電磁軌道砲的開發計畫,因此各國皆在觀察中國是否隨之取消開發計畫,並加速極音速武器的開發工作。

[ 本帖最後由 May35 於 2022-5-12 01:17 編輯 ]
Reply
#2
極超音速(hypersonic)武器

極音速飛彈令敵人憂心,簡單解構性能與研發挑戰
https://technews.tw/2022/03/25/hypersoni...struction/
[Image: Hypersonic-main_694x463-624x416.jpeg]

美國能「超中趕俄」嗎?談美軍積極發展極超音速飛彈反制能力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02/6047407
極超音速(hypersonic)武器,通常指以超過音速五倍或更快速度在大氣中飛行的載具,通常有三種型式,包括:

極音速滑翔載具,採用助推—滑翔(boost-glide)方式,在助升階段與彈道飛彈相同,仍由火箭推進,但不同的是,具「乘波體」設計的「彈頭」在重返階段時,在撞擊大氣層邊緣後,以滑翔方式持續飛行藉氣動力調整及變軌,使飛行彈道複雜化。
極音速巡弋飛彈,則是以進氣式衝壓發動機持續推進,其技術難度更高。
彈道飛彈也是以極超音速重返大氣層,中、短程飛彈的重返速度約八馬赫,洲際彈道飛彈可達二十馬赫,只是其軌道是呈抛物線形式,藉重力加速度方式打擊目標,其彈道通常可以推算出來。
極音速武器已成迫切威脅,除中國、俄羅斯均已開始部署極音速武器外,北韓也在試射極音速武器,將對美國及周邊盟國構成極大威脅。北韓也宣稱測試極音速飛彈成功,今年1月,北韓在一週內試射兩次極音速飛彈,繼去年(2021)9月成功測試火星8型極音速滑翔飛彈後,北韓已試射三次極音速飛彈。

與美抗衡:中俄兩國積極研發極音速武器

中共在2019年公開其開發的東風17,顯示可能已經服役,這是一種運用具備乘波體外型,使用火箭推進的推進—滑翔載具,估計其射程約在三千至五千公里,應該會用於打擊美國在關島等地的基地,或是攻擊航空母艦,成為另一種「航艦殺手」;另外也可能在測試極音速飛行載具,美國國防部於2021年時,發現中國在進行極超音速載具實驗,似乎是在大氣層邊緣飛行;同樣在2019年展出的無偵8,也是一種極超音速無人偵察機,飛行速度可能達到八馬赫。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發展及部署多種陸射、艦射或空射型極超音速武器,而且可配備傳統彈頭或核彈頭,成為另一種核嚇阻武器。俄羅斯在2021年測試密集發射鋯石(Zircon)極音速飛彈,其速度可達九馬赫,也曾從高希可夫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巡防艦上的垂直發射系統成功發射,以七馬赫飛行,擊中350公里外目標。另外伊斯坎德飛彈可搭載核彈頭,射程約七百至一千公里;匕首(Kinzhal)飛彈可由MiG-31搭載,被稱為是一種高精確性空射飛彈,另一型前衛(Avangard)飛彈則是一種極超音速洲際彈道飛彈,在2019年開始部署。

極音速武器速度極快,無法計算其彈道,目前仍無有效方法可以攔截,對現有飛彈防禦攔截及偵測系統形成極大挑戰。極音速技術可大幅縮短長程飛行的時間,如果運用在長程精準打擊武器,就可以從遠距離打擊具時間急迫性的目標,例如,突然出現的恐怖組織首領,或是敵人的移動式彈道飛彈發射器等。若是有人或無人的極超音速載具,則可以快速運送人員、飛到極遠距離作戰,或是偵察目標等,這將會改變戰爭性質,因為在全球打擊範圍內的目標,都可能轉瞬間抵達,從而壓縮敵方反應及決策的時間。

目前俄羅斯及中國的極超音速武器發展,似乎都比美國快了許多。對中國及俄羅斯來說,發展極超音速武器,是為了對抗美國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發展及部署。俄專家認為,極超音速武器的作用,首先是用以打擊由飛彈防禦系統掩護的目標;其次是進行第一波打擊,以解除敵方的武裝;第三,擁有核武器國家,可利用極超音速載具攜帶核彈頭。這似乎也反應了俄國在運用極超音速武器時的思維。

反制中俄:美國對極超音速技術增加投資

傳統精準打擊武器領先於中、俄的美國,對極超音速武器的想法則不同。首先是極超音速武器在戰術上衝擊大於戰略,因彈道飛彈早已配備核武,但高速、高機動性武器則可運用在戰區衝突中;二,現有以太空為基礎的飛彈防禦系統尚無法反制飛行高度較低的極超音速武器;三,美國認為俄、中極超音速技術離實用化尚有一段距離。

美國近年雖增加極超音速技術的投資,各軍種也有自己或聯合發展的極超音速武器計畫,包括美國空軍的「極超音速傳統打擊空射滑翔武器」(Hypersonic Conventional Strike Weapon, HCSW)、AGM-183「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ir Launched Rapid Response Weapon, ARRW)、國防先進計畫署(DARPA)極音速進氣式武器概念(Hypersonic Air-breathing Weapon Concept, HAWC),海軍傳統快速打擊武器(Conventional Prompt Strike missile),以及陸軍遠程極音速武器等。但似乎都不太順利,不但面臨多次失敗,也尚未能開始部署。但在2021年9月,HAWC自由飛行測試成功,同年12月,則公布「混亂計畫」(Mayhem Project)的相關細節,這是一種模組化的極超音速載台,可執行偵察或打擊等不同任務。

美國2022年國防授權法案,已將極超音速相關研究視為是最高優先,除加速發展極音速武器外,也思考如何反制極音速武器。彈道飛彈防禦署(Missile Defense Agency, MDA)擔心目前對偵測在大氣層邊緣高速滑翔物體的能力仍然不足,對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的偵測衛星而言,彈道飛彈因採抛物線彈道,飛行路徑在外太氣層時可以偵測,但極音速武器彈道在太空的時間較短,其高度也在衛星與陸基長程預警雷達範圍外。現有的攔截飛彈,如海軍的SM3、SM6型飛彈,或是陸基的「戰區高空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射程都不足以攔截極音速武器。

[Image: 15439290.jpg&x=0&y=0&sw=0&sh=0&sl=W&fw=1050]

極超音速武器威脅漸增,各國應納入政策考量

MDA原本已放棄極超音速反制技術發展,但顯然是體認到威脅十分迫切,因此在2021年重啟,已要求雷神、洛克希德馬汀(Lockheed Martin)、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三家公司,發展一種新的滑翔階段攔截器(GPI),可在敵方極超音速武器進行無動力飛行時加以攔截,預計將在2023年進行原型的測試,這三家公司也是極超音速武器的發展廠商,具備極超音速武器的發展技術。

太空發展署(Space Development Agency, SDA)也與飛彈防禦署合作,在2021年8月發射一具紅外線酬載原型(Prototype Infrared Payload, PIRPL),這是一種多光譜紅外線相機,原本用於研究地球紅外線背景,但可用來追蹤快速飛行的極超音速武器。太空發展署未來可能會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約一百至兩千公里)的「追蹤層」(Tracking Layer)部署極音速與彈道飛彈感測器(Hypersonic and Ballistic Space Sensor, HBTSS),可偵測高速運動的微弱紅外線訊號,並將資訊傳遞至海基神盾或陸基THAAD系統,另尚包括負責通訊中繼的「傳輸層」衛星,美國國防部已批准發射計畫。

極超音速武器的威脅及擴散,如何在各國競相部署極音速武器情勢下重塑戰略穩定,已是區域安全的新課題。而對極音速武器競賽可能對區域安全代表的意涵,各國都應納入政策制定考量。美國也重新審視發展流程,重整極超音速武器的發展流程,避免重蹈過去武器系統一再失敗的覆轍。

[Image: 15439291.jpg&s=Y&x=0&y=0&sw=780&sh=547&sl=W&fw=1050]

[Image: 15439292.jpg&s=Y&x=0&y=394&sw=903&sh=677&sl=W&fw=1050]
Reply
#3
中國也研發極音速武器 30馬赫風洞今年啟用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F%E7%94%A8

俄國再射極音速飛彈 美軍援武器即將抵達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ru-mi...01745.html
Reply
#4
美軍成功試射高超音速武器 速度較音速快五倍
https://news.tvb.com/world/62832c71c652e...4%E5%80%8D

美軍成功試射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空軍表示,B-52H轟炸機周六在南加州沿岸試射AGM-183A高超音速武器。

當與機身分離後,武器推進器點燃,並燃燒了一段預期時間,成功達到比音速快五倍速度。空軍形容是團隊、武器製造商及美國空軍的一大成就。

高超音速武器由於速度快、機動性高,因此更難追蹤和攔截。中國和俄羅斯近年均發展高超音速武器,而一直落後的美國,過去多次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都失敗。

追蹤高超音速武器 美射衞星監視印太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Image: bkn-20220513080824700-0513_00992_001_01p...0512235644]
HBTSS從太空追蹤導彈發射。

面對中國、俄羅斯、北韓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美國導彈防禦局周三(11日)表示,明年3月將發射追蹤高超音速武器的衞星原型,監視印太地區的試射活動。

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希爾(Jon A. Hill)當天出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提到該局正在研發「高超音速及彈道追蹤太空傳感器」(HBTSS),將與太空發展局的導彈追蹤及預警衞星合作,追蹤高超音速導彈及彈道導彈。他提到高超音速武器擁有全球性的機動能力,所以需要具備從太空監視這個威脅的能力。

HBTSS衞星原型將收集數據,驗證在太空追蹤導彈的概念。隸屬於美國國防部的太空發展局,正在研發針對導彈的「追蹤層」,作為其多功能衞星星系的一部分。它與HBTSS將部署在近地軌道,預計最快2025年運作。太空發展局預計今年10月過渡到太空軍,兩者與導彈防禦局合作推動更大型的導彈追蹤任務。

[ 本帖最後由 失蹤的老公 於 2022-5-18 09:49 編輯 ]
Reply
#5
高超音速導彈測試失敗 點火後有問題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美國國防部周三(29日)在夏威夷展開高超音速導彈飛行測試,因點火後出現問題而宣告失敗,軍方正確定原因。發言人戈爾曼(Tim Gorman)發聲明強調,國防部仍有信心能夠按計劃在本世紀20年代早期,發展應對進攻及防禦性質高超音速導彈能力。

聲明未有提供更多細節,僅稱高超音速導彈飛行測試設備在點火後出現異常,負責項目官員正審查事故成因,又指五角大樓無法收集原定飛行測試全部數據,此次事故中所收集訊息亦提供至關重要見解。

美媒稱,美國已第二次測試高超音速導彈失敗。國防部去年10月在阿拉斯加太平洋太空港發射場試射遠程高超音速導彈,卻因發射器故障導致測試失敗。
Reply
#6
美另一高超音導彈通過測試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5%...C%E8%A9%A6

美國繼上周三宣布成功在試射洛歇馬丁的高超音速導彈後,國防部周一表示另一國防企業雷神研發的高超音速導彈,也在近期通過測試。

今次測試的項目是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的「高超音速吸氣式武器概念」(HAWC),由上述兩間公司競逐合約;去年9月起4度測試,雷神兩次測試均成功,洛歇馬丁有一次失敗。雷神在這次成功試射後稱,加強美國高超音速能力是國家重要任務,今次邁出重要一步,接連的成功更堅定對HAWC原型技術成熟的信心。

國防部批出101億元合約研偵測

五角大樓表示,雷神的HAWC在機體發射後利用衝壓發動機加速,按工程團隊設計的軌道飛行,在大氣層內加速至5馬赫,並保持此速度飛行555公里。國防部亦批出總值13億美元(約101億港元)合約,目標在2025年4月起部署可以偵測高超音速導彈及其發射裝置的人造衞星,應對中國及俄羅斯在該領域的威脅。

普京:海軍未來數月接收鋯石高超音速導彈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731.htm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聖彼得堡出席海軍節閱兵時說,海軍將在未來幾個月接收「鋯石」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部署地區將取決於俄羅斯利益。

另外,俄軍黑海艦隊司令部受到無人機襲擊。

克里米亞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市長說,艦隊司令部的庭院受到烏軍無人機襲擊,導致5人受傷。聯邦安全局正調查事件,又說當地慶祝海軍節活動取消。烏克蘭國防部暫時未有回應。

高超音速武器 美展開一系列測試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00180_004/
Reply
#7
美高超音速導彈 2024年投產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00180_001/

追趕中俄 研發5年首成功測試

中國及俄羅斯相繼擁有高超音速武器,美國加快步伐追趕。美國空軍周一宣布,上周五首次完成AGM-183A空射型快速反應武器(ARRW)全面測試,導彈成功擊中預定目標,代表美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部署高超音速武器的國家。

美國空軍聲明指,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第412測試聯隊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在加州南部上空發射AGM-183A。導彈成功與載機分離,並加速到5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循預定路線在終端區域引爆,所有測試項目均達到預期目標。聲明又指,今次測試是首度發射一枚原型作戰導彈,先前測試主要驗證助推器性能。聲明強調,AGM-183A能夠使美國在競爭激烈環境中,能打擊高價值及時間敏感目標。

速度逾5馬赫 曾4次試射失敗

AGM-183A的測試過程一直不太順利,它曾分別於去年4月15日、7月28日、12月15日及本年6月29日,先後四次試射失敗。但今年5月14日及7月12日兩次測試成功,為上周實彈試射成功奠下基礎。美國空軍武器裝備局項目執行官巴特羅梅(Jason Bartolomei)準將稱,ARRW團隊在5年內成功設計並測試一款空射高超音速導彈,他為團隊堅韌及奉獻精神感到非常自豪,他們為作戰人員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能力。

高超音速武器主要分為高超音速滑翔機、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它們在離地約100公里上空,以5馬赫以上速度飛行,並可在飛行期間轉向及改變高度,具有機動性強、飛行距離遠、速度快及難以探測等特點,成為突破導彈防禦系統最佳利器,能即時打擊遠程目標。中俄近年向研發高超音速武器投放大量資金,俄羅斯更對烏克蘭動用匕首導彈,為首度在實戰中發射高超音速導彈,促使美國國會向軍方施壓,要求加快同類武器研發。

華防長出席中拉論壇 加強合作

美國《突發防務》(Breaking Defense)網報道,假如AGM-183A戰力能克服部分空軍高層的保留意見,製造商洛歇馬丁最快可能在2024年量產導彈。惟本年5月公布的美軍2023財年預算草案顯示,美國空軍未規劃2024年的AGM-183A預算,同時沒有計劃斥資採購任何AGM-183A。參議院本月初公布的最新《2023年國防授權法案》中,AGM-183A採購項目沒有獲得任何經費。

另一邊廂,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昨日參加第五屆中拉高級防務論壇時指出,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和地區形勢,中國拉美應同舟共濟應對風險挑戰,加強團結合作,推動形成全方位防務合作新格局。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代表指,會議為雙方深化防務安全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對促進拉中防務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報綜合報道

俄機掛高超音速導彈白羅斯空域訓練 模擬襲烏克蘭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陪瞓導師 於 2022-12-21 14:53 編輯 ]
Reply
#8
俄烏戰爭|俄罕見發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施襲 烏9平民喪命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A%E5%91%BD

美國有國防官員指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發展基建及系統數量領先全球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0d3c72a2...8%E7%90%83
美國有國防官員指,中國擁有領先全球的高超音速武器庫。

美國國防情報局專責科學技術的首席科學家弗雷斯特勒,周五出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在過去20年,中國透過加強及重點投資、研發、測試及部署,極速推進常規及核子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和能力

又指中國比俄羅斯在支持高超音速武器發展的基建及系統數量,都較為領先。

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逾15,500億元人民幣,增長百分之7.2。外長秦剛較早前重申,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搞軍備競賽,堅持以對話協商解決爭端。

美國空軍部長:美高超音速導彈測試再遭遇失敗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1%E6%95%97

據美國《國防新聞週刊》報道,當地時間28日,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Frank Kendall)向美眾議院委員會成員透露,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 LMT)製造的高超音速導彈AGM-183A的測試「沒有成功」。

據報,當天,在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就2024財年預算舉行聽證會時,肯德爾表示,3月13日,美空軍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海岸進行了高超音速導彈AGM-183A試射,但在「其測試計畫中遭遇一些挫折」。

肯德爾沒有解釋該導彈測試失敗的原因,「我們沒有從測試中獲得所需要的數據,目前正在進行檢查,以便了解發生了什麼。」

肯德爾還表示,在研究本次試射失敗的原因後,可能會再進行兩次測試,預計會在2025財年預算過程中做出關於是否繼續該研究計劃的最終決定。

報道稱,美國空軍在2023年獲得了近1.15億美元的研究資金,以用於開發、測試及評估高超音速導彈AGM-183A等,但這一數目低於2022年獲得的3.08億美元。

據介紹,美軍自2018年起開始研發高超音速導彈AGM-183A,2021年曾遭遇3次試射失敗。該導彈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發。和目前服役的高超音速武器不同的是,AGM-183A導彈據稱將採用全程滑翔技術,全程不出大氣層,最快速度能達到20馬赫,最大射程達到1600公里。美國空軍希望未來F-15EX、B-52H轟炸機、B-1B轟炸機能用這款突防能力極強的導彈打擊敵縱深高價值目標和時間敏感目標。

美密件:華試射新導彈 高超音速飛行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美國國防部機密文件外洩事件,有內容提到中國今年試射一款正在研發、代號東風27型的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美國評估認為它有能力突破美方反導防禦網。若消息得到官方證實,這將是繼現役東風17型後,中國另一款高超音速導彈。

該份機密的「每日情報更新」提交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在「過去24小時突發情報」一欄分為六大部分,涉及波蘭與烏克蘭、俄羅斯、中國、伊朗、恐怖主義、以色列,提到中國東風27型遠程彈道導彈級多用途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今年2月25日展開飛行測試,飛行2,100公里及12分鐘。

文件指東風27型旨在加強中國對付太平洋第二島鏈外目標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能夠突破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陸攻版及反艦版可能去年以小量的形式服役。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國防部在前年及去年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引述消息指,中國正在研發「長程」東風27型彈道導彈,射程5,000公里至8,000公里。

東風17型是配備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中程彈道導彈,中國傳媒綜合各方面信息推測,東風27型在東風17型的高超音速戰鬥部基礎研發,採用東風26型遠程彈道導彈兩級火箭引擎彈體,射程覆蓋太平洋中部、第三島鏈的美國夏威夷群島;該地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後方基地,目前只有洲際彈道導彈威脅它。
Reply
#9
烏靠美製防空系統 毀俄高超音速導彈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Image: bkn-20230507020826338-0507_00992_001_01p...0507223729][Image: bkn-20230507020826338-0507_00992_001_02b...0507223729][Image: bkn-20230507020826338-0507_00992_001_03b...0507223729][Image: bkn-20230507020826338-0507_00992_001_04b...0507223729]

俄羅斯上周四(4日)對烏克蘭多地發動空襲,翌日網上流傳一枚被擊落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殘骸。烏克蘭空軍上周六(6日)宣稱,利用美國製造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首次成功攔截這款被俄方視為無可匹敵的武器。俄羅斯國防部尚未證實消息。

Twitter用戶烏克蘭武器追蹤者(Ukraine Weapons Tracker)上周五(5日)表示,有報道指烏克蘭防空部隊當地時間前一天凌晨2時40分,在首都基輔上空首次擊落一枚俄羅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理由是殘骸符合該導彈及伊斯坎德爾系列導彈使用的單一彈頭。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屬於空射彈道導彈,由米格31K戰機搭載發射,2018年3月由總統普京公開,外界相信它是地面發射的伊斯坎德爾M型短程彈道導彈衍生型。

烏克蘭空軍司令奧列修克(Mykola Oleshchuk)上周六證實消息,祝賀烏克蘭人民締造歷史事件,擊落被俄羅斯視為無與倫比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並指上月才運抵烏克蘭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建功,攔截該枚由俄軍一架米格31K戰機在俄方領空發射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他稱出於安全起見而沒有即時通報,呼籲公眾不要分享防空資訊,強調時間在他們掌握之中,「我們將報告在何時何地以甚麼擊落了甚麼。」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高級官員證實美製愛國者防空導彈擊落俄製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烏克蘭透過機密渠道向美國提供有關信息,美方軍事分析師利用技術方法核實烏方的說法。報道指,摧毀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在基輔中部上空產生強烈爆炸,碎片散落在政府大樓不遠處的街道,事後由一批法證專家組成的團隊收集調查。

美國及烏克蘭未有披露援助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具體型號,早前外洩的美國國防機密文件顯示,美國、德國、荷蘭合共提供兩套愛國者3型(PAC-3)。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潘達(Ankit Panda)表示,烏克蘭可能獲得配備高爆破片彈頭的愛國者2型制導增強型導彈+(PAC-2 GEM+),理由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殘骸,與被採用碰撞摧毀方式的愛國者3型攔截後,應該出現的情況不符合。

俄羅斯去年3月19日公布利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攻擊烏克蘭西南部一個彈藥庫,是外界所知這款武器首次投入實戰。烏克蘭空軍指俄方自開戰以來合共使用約50枚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包括去年秋冬攻擊烏克蘭能源網絡。值得留意的是,俄羅斯宣稱這款導彈屬於高超音速武器可以被視為誤導性的說法,原因是幾乎所有彈道導彈在飛行某個階段都實現高超音速飛行,即達到5倍音速(每小時6,175公里)以上。
Reply
#10
華兵推平均14.4發高超音速導彈 能擊沉美航母艦隊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山西省中北大學本月11日發表兵棋推演論文,假設美國海軍福特號航空母艦艦隊威脅中國海域安全,解放軍使用兩款高超音速陸基反艦導彈迎擊。推演認為最佳作戰策略下,能夠確保平均以8發導彈引誘敵方導彈攔截後,再以14.4發導彈擊沉敵方艦隊。

敵方艦艇編隊包括1艘福特級航母福特號、1艘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聖哈辛托號、4艘阿利‧伯克級神盾驅逐艦,合共配備264枚艦載反彈道彈道導彈,包括18枚標準3型防空導彈,另外配備318枚軟防禦武器。中方使用6個導彈陣地,其中4個中南部陣地配備射程為2,000公里、命中可信度80%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A。2個北部陣地配備射程為4,000公里、命中可信度90%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B。每個陣地各配備4發導彈,推演設定只要有1.83發高超音速導彈命中,即可擊沉航母。

論文經多輪20次推演後分析策略認為,中方偵查到敵方艦隊後,應先齊射8發反艦導彈A,引誘敵方消耗標準3型防空導彈攔截,之後再分別齊射4發反艦導彈B攻擊福特號航母、2發反艦導彈A攻擊巡洋艦、4發反艦導彈B攻擊驅逐艦。經攻擊後敵方平均殘餘艦艇4艘,驅逐艦因有較多軟防禦武器,平均剩餘最多。若上述攻勢後未能完全擊沉敵方艦隻,中方再補射6發反艦導彈A,便能平均徹底擊沉敵方1艘航母、1艘巡洋艦和3.6艘驅逐艦。

路透社稱3名俄科學家涉向中國洩露機密被捕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525.htm

路透社引述兩名消息人士指,俄羅斯一個頂級科學研究所所長和另外兩名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專家,因涉嫌觸犯叛國罪先後被捕,他們被指向中國洩露機密。

3人都在西伯利亞一間研究所工作,其中一人下月接受閉門審訊。

路透社說,其中被捕的56歲研究所所長,被指在2017年一個會議上,把機密資料轉交中國。消息指這名科學家否認指控,聲稱相關資料可以在網上公開獲得。

克里姆林宮表示,3人面臨非常嚴重的指控。上個月,俄羅斯議會投票通過,將叛國罪的最高刑罰從20年提高到無期徒刑。

大陸釋出戰機垂直升降技術 台政客稱性價比高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Image: bkn-20230603080242369-0603_00952_001_01p...0603100018]

殲20在航展中現身。

作為中國大陸解放軍戰機最重要的設計單位之一、隸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院,日前公布一款垂直升降隱形戰機的構型專利,令人聯想可能裝備到殲20戰機之上。台灣前立委蔡正元日前在網上節目中表示,大陸這次提出的「垂直升降」構想,與美國、俄羅斯、英國的現有技術相比,性價比(CP值)更高。

蔡正元稱,現代戰爭中跑道很容易損壞,當大陸解放軍擁有垂直升降的技術後,新型戰機毋須太大的跑道就能起飛。戰機垂直升降需要使用到矢量引擎,相比一般引擎推力只有一個方向,矢量發動機噴嘴經過特殊設計,可以向不同方向噴射,除了垂直升降外,甚至能讓戰機做出如落葉飄動的飛行軌迹。根據大陸公布的最新文件,大陸研發的矢量引擎技術,性價比較英、美、俄三個更高。

不過大陸時事評論員張斌日前在陸媒發文指出,該種2個引擎串聯的雙發垂直升降隱形戰機技術,應是作為一個技術研究,用作一個技術的儲備。從現況來看,大陸應要集中精力提高在用得上、馬上要用的各種裝備生產,以及裝備快速的形成戰鬥力,沒必要鋪那麼大的一個攤子。

中國JF22超高速30馬赫風洞驗收 領先美國20年 助力研發航太及高超音速軍備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D%E5%82%99

[Image: _2023060912213419924.jpg]
中國的風洞實驗室。

內地官方近日透露,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JF-22超高速風洞近日通過專家組最後驗收,這項技術領前了美國超過20年,其可模擬高達30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環境的風洞,將投入往返太空運輸系統和超高速飛行器研發,也助力中國研發高超音速軍備。不過有美國專家卻此「吐酸葡萄」稱,30馬赫的速度只會用在太空任務上,沒有什麼實際的軍事價值。

據《央視》及新華社報導,這項名為「爆轟驅動超高速高焓激波風洞」簡稱JF-22超高速風洞,始建於2018年,2021年8月建成。風洞長167米,直徑4米,實驗氣流速度每秒可達3至10公里。學家指出,該風洞建成並通過驗收之後,可以模擬航天器重返大氣層的環境,供研發天地往返飛行器、高超音速導彈以及第6代戰機使用,其性能綜合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水準。

[Image: 0609008.jpg]
央視報導中國的風洞實驗室。

[Image: 0609010.jpeg]
央視報導中國的風洞實驗室。

[Image: 0609011.jpeg]
中國的風洞實驗室。

《亞洲時報》引述中科院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韓貴來表示,JF-22風洞可以模擬高達30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環境,而且實驗時間長達130毫秒。相較美國最先進的LENS II高超音速激波風洞只能類比7馬赫的速度以及30毫秒的實驗時間,中國的風洞技術領先約20至30年。

不過,《美國之音》引述高超音速和航太工程專家克里斯.庫姆斯(Chris Combs)對媒體表示,中國對JF-22的吹說法忽略了全世界各種已經存在幾十年的風洞設施,全球好幾座風洞設施早就取得20馬赫或以上飛行速度的類比。而30馬赫的速度只會用於天外重返(月球和火星等),他說,「除非他們要從月球上發射導彈,否則這並沒有什麼真正的軍事價值」。

[Image: 0609016.jpg]
東風17超高音速導彈。

[Image: 0609018.jpg]
東風17超高音速導彈。

[Image: 0609019.jpg]
中國鷹擊反艦導彈。

[Image: 0609020.jpeg]
鷹撃21導彈在展覽中曝光。
中國的專家則對美國專家這種說法十分驚訝,認為它「違背了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式」。因為僅有風洞而不是軟體,才能類比真正的高超音速環境。33馬赫速度能力的風洞對研發太空梭至關重要,因為太空梭需要以每秒11.2公里的逃逸速度穿越大氣層。

專家表示,超高速風洞顯然在超高速載具的研發上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浪網」指出,中國之前已經擁有JF12高超音速風洞,JF12風洞長265米,實驗艙最大風速可達9馬赫,正是因為有了JF12高超音速風洞,中國才研製出東風17、鷹擊21和東風27等3款高超音速導彈。在JF-22的助力下,很可能不久後就會研發出更多新的科技成果。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