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共已準備與西方國家冷戰 cold war!
#41
英媒:中美擬成立工作組 解決雙方有爭議問題
https://www.stheadline.com/china-live/32...F%E9%A1%8C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及美國將成立兩個工作組,解決雙方有爭議的問題,包括亞太區議題,預期兩國官員將於幾個月內公布細節。

該消息指,中美將會成立兩個工作組,重點處理亞太區及海事問題,並可能就更廣泛的領域,成立第三個工作組,雙方仍未達成最終決定。

報道又指,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中)上月31日在華府,會晤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時,亦曾討論有關安排。美聯社資料圖片
報道認為,這是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六月訪華以來,中美在穩定關係方面取得進展的跡象。

該報道又指,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上月31日在華府,會晤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時,亦曾討論有關安排,中美雙方都有意透過一系列會談,解決棘手問題,以實現目標。

美國白宮:與中國關係困難重重 需改善溝通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9151

美國印太副司令:中國拒接美軍電話致戰爭風險升高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9806

黃循財:西方科技限制無法擊倒中國 中美極端競爭危害大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周一(14日)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尖端科技領域針對中國的各種打壓限制,不太可能擊倒中國,但警告中美之間現存的「極端競爭」狀態及經濟制裁,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

黃循財當日在「重新創造命運:李光耀先生誕辰100周年會議」上,被問及西方發起的科技限制會對中國產生何種影響時,他認為中國在包括軍事領域的各種現代化努力,不太可能因而脫離正確軌道,稱:「這(西方科技限制)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中國獲得高端技術能力的速度,但這不會永遠壓制中國。」

黃循財續稱:「中美之間的『極端競爭』,將把我們引向一條對全球經濟來說是災難性的道路。」他解釋,由於世界對在雙邊爭端中使用金融措施沒有太多過往的經驗,因此儘管各國普遍意識到「使用某些手段會造成附帶損害」,但附帶損害究竟是甚麼,尚不清楚。

當被問及若台海發生衝突,新加坡將採取何種立場時,黃循財表示,他不想被捲入這種假設的情況,但強調新加坡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在談到對俄烏戰爭的預測時,黃循財則表示,新加坡不會密切關注這一問題,因為這不在本地區事務之內,但預計短期內不會有解決方案。

日報告:解決或緩和中美貿易摩擦並非易事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日本內閣府周一(14日)發布分析報告《世界經濟潮流》,列出未來的風險因素,提到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低迷及地方財政惡化或導致經濟下行,同時有必要關注中國年輕人失業率上升。報告指出,解決或緩和中國與美國的半導體等貿易摩擦並非易事。

報告指,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地方政府依賴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減少。此外,地方政府存在不計入官方統計的隱形債務,一旦地產企業、地方財政等破產,貨幣緊縮、消費者信心等下滑恐怕將拖累經濟。報告還認為,中國年輕人失業是由於應屆大學畢業生增加,同時白領崗位數不足等,城市的16歲至24歲勞動力失業率創歷史新高。除了消費與地產交易停滯外,還可能導致產能低迷。

至於中美摩擦,報告表示美國國內增設半導體生產基地、鋰離子電池轉移至北美生產等趨勢未來仍將持續。在中美經濟脫鈎和兩國發生摩擦的背景下,各國必須努力避免內向型經濟。除了上述因素,美歐貨幣緊縮和俄烏戰事亦是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因素。
Reply
#42
美國駐華大使稱美中關係以競爭為主 對兩國關係前景不感樂觀
https://news.tvb.com/tc/world/657d280460...2%E8%A7%80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表示,美中關係以競爭為主,對兩國關係前景不感到樂觀,但仍抱有希望。中方多次表示,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敦促美方尊重中方正當的發展權利。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周五出席布魯金斯學會的座談會,他稱美中關係是當今,以至未來數十年,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而兩國屬於系統性競爭對手,在貿易、安全、科技及人權方面仍有分歧。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說:「我認為我們是系統性的競爭對手,若考慮到我們的國家安全,及全球各地的經濟和政治利益。」

伯恩斯提到,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加州三藩市會晤,兩國元首提及要穩定雙邊關係、管控分歧及加強合作。不過伯恩斯坦言不感樂觀。

伯恩斯說:「我對美中關係未來不感樂觀,因為我們需要關注後續發展如何。我們在加州會談很好及富成效,我們可維持這種參與嗎?我們可履行彼此承諾嗎?」

伯恩斯指留意到中方非法在南海及東海擴張,希望成為亞太地區最強力量,而中方對全球治理和自由秩序的未來,跟美方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稱中國人民不是美方敵人,美國希望跟中國和平相處,沒有人想兩國陷入衝突。

兩岸問題方面,伯恩斯稱希望台灣下月大選不受干涉及脅迫。他稱美方不會介入台灣選舉,美國對台政策亦沒有改變,希望兩岸分歧可和平解決。

北京當局多次強調,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決不允許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又指反對以競爭定義中美關係,希望美方不尋求新冷戰,落實無意同中國衝突等承諾。
845
Reply
#43
日媒:美國擬與中國建立導彈發射通報機制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0489

日智庫料中美俄對立加劇 台海局勢決定國際秩序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日本防衞省智庫防衞研究所周五(24日)發布《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24》,預計今後約10年,中國、俄羅斯與美國圍繞國際秩序的對立將加劇,台灣海峽等地區能否防止中國改變現狀,是決定國際秩序競爭走向的首要因素。

報告指出,中國解放軍正快速加強核力量,同時加強限制美國軍隊靠近中國近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中國和俄羅斯想法一致,尋求改變由美國主導、基於自由和民主等價值觀的國際秩序,中俄在軍事與核能等領域不斷深化協作,預計將進入事實上的同盟關係。

報告強調,為防止中國改變現狀,日本必須加強防衞力,在核威懾等方面全面深化與美國合作,也有必要與東南亞各國和太平洋島國強化關係。
中國好呻吟
Reply
#44
據報美國正起草制裁措施 切斷內地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聯繫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4...2_001.html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正起草制裁措施,威脅切斷部分內地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為即將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增加籌碼,冀阻止內地對俄羅斯軍事生產的商業支持。

報道指,美國官員希望內地銀行基於可能失去取得美元的渠道,以及與歐洲貿易關係可能惡化,從而說服內地改變其立場。
據報,受制裁的內地銀行,是對俄羅斯商業出口的主要中介機構,負責處理付款,並向客戶公司的貿易交易提供信貸。
報道又引述美國官員指,若透過外交手段無法說服內地限制其向俄出口,對銀行實施制裁是一種升級選擇。
7days
Reply
#45
美國學者:美無法阻止中國崛起 挑動台獨將令中國被迫對台動武︱拆局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6%E5%B1%80

曾因撰寫《對台灣說再見》一文而被認為是美國主張「棄台論」頭號學者的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最近再次深入分析烏克蘭與台灣情勢時指出,美國聯手歐洲與亞太盟友聯手遏制中國,將使得中國崛起的進程極不平靜,但這不必然導致台海戰爭,因為大陸跨越海峽進攻台灣的難度太高,除非美國挑動台灣尋求獨立,北京即便無十足把握也會被迫動武。

台灣「中時新聞網」引米爾斯海默在其知名著作《大國政治的悲劇》闡述了侵略性現實主義理論,他認為中國崛起過程很可能會招來武裝衝突,很難以和平方式崛起,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增長會伴隨軍事擴張,與統治西半球的美國分庭抗禮。這種觀念與中國領導人曾說過的「世界很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實有異曲同工之意。

米爾斯海默認為,「美國將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國實現區域霸權的目標」,並拉攏印太地區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菲律賓與澳洲等國家來聯手遏制中國,如此將引起一場激烈的軍事競賽,過程必然不平靜,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大,戰爭都極可能從最敏感的關鍵處主動地、或被動地爆發。

米爾斯海默表示,台海爆發戰爭的「機率很小」,因為中國大陸渡海作戰難度高,美國介入的可能性高。「不確定性多、風險太大,對於北京決策者的政治風險也太高。」但如果中國大陸認為台灣正尋求獨立,並得到美國支持,那「北京即便無十足把握也會被迫動武」。

米爾斯海默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美國將北約組織東擴的步伐走得太急,讓普京感受到危機」,所以才出於防衛性的思考在烏克蘭東部建立一個俄裔的親俄政權。「中時新聞網」認為,從烏克蘭戰爭來思考未來的台海戰爭問題,也不免讓人擔憂:如果台灣過度傾向台獨將引發台海戰爭,那麼誰會有動機用台獨來引爆中美之間武裝衝突,並藉這場戰爭來壓制中國在印太地區與美國競逐區域霸權?台灣人應該多多思考如何不要陷入大國間爭奪霸權的戰火中成為犧牲品,烏克蘭戰爭的經驗值得仔細思索與玩味。
7days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