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被抄家/凍結資產/充公私有財產 Freezing crime proceeds, assets
#1
共你的產 communists want your money!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309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http://www.mod.gov.cn/big5/regulatory/20...7615_2.htm

第十三條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並給予補償。


【突發時空・沈旭暉 044】黎智英被抄家,只是開始:中華五千年抄家文化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Gq0XRhvns
[youtube]RjGq0XRhvns[/youtube]
Reply
#2
立法會四題:凍結懷疑犯罪得益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600540.htm
LCQ4: Freezing suspected crime proceeds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0...fontSize=1
Reply
#3
李家超:凍結疑涉犯罪資產與一般人財產是兩碼子的事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527.htm

《路透社》報道,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上月向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滙豐及花旗銀行發信,警告若處理黎智英的帳戶,有機會被判最高7年監禁。

李家超回應傳媒提問時表示,他向相關公司及機構發出有關通知,是因為有關資產是可能是涉及香港國安法的犯罪資產,行使有關權力是因為黎智英被起訴涉及兩宗危害國家安全及勾結外國或外部勢力的罪行,所以有責任通知相關方面,如果無遵守有關指引的後果。

李家超說,有關做法目的是針對犯罪財產,重申與正常營商行為扯不上關係,他相信正當的商人,都不會做出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應將兩件事作出關連。

他又說,發出書面通知凍結黎智英所擁有的股票及他一些公司在銀行的財產,是充分考慮掌握材料後,有理由懷疑相關財產是罪行的財產,所以運用香港國安法所賦權力作出凍結,行動是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

被問到銀行是否已經失去自主權去維護客戶利益,以及銀行本身是否要負上相關刑責,李家超回應指,凍結相關資產是懷疑涉及犯罪的資產,與一般人士的財產是兩碼子的事,涉及犯罪的財產將依法處理。


壹傳媒:國家安全處確認黎智英不得行使公司股份投票權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601.htm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6-1 05:39 編輯 ]
Reply
#4
許智峯不滿戶口遭凍結逾半年 滙豐:依循當地法律處理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62...?refer=hn1

目前被警方通緝、去年底潛逃英國再轉至流亡澳洲的前議員許智峯今(29日)在社交平台發表聲明,指滙豐銀行已凍結其戶口逾半年,猶如永久侵吞資產,認為滙豐須公開交代。滙豐發言人回應東網查詢時表示,不能評論相關帳戶的事宜,但所有個案的處理,滙豐都必需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

許表示,自去年底他和家人的滙豐銀行戶口及信用卡被凍結,半年間香港警方沒有就案件的調查進度公開任何資料,亦無提供任何證據,無人被拘捕、起訴或通緝,亦沒有任何進一步法律程序。許質疑案件是否如警方所指涉「洗黑錢」,甚至違反《港區國安法》,或純粹打壓他。

許又稱,按他取得的法律意見,凡警方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 》向銀行發出「不同意處理信」(letter of no consent)要求凍結某人戶口,該信的有效期不可超過6個月,而如今6個月已過,他批評滙豐做法明顯違規,猶如永久侵吞私人財產。他反問在沒有進一步法律程序下,難道銀行可以永久凍結客戶的私人財產,而沒有合理時限,又促滙豐公開交代。

滙豐發言人回應東網查詢,指不能評論相關帳戶的事宜,無論在哪個市場營運,包括這個個案的處理,滙豐都必需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

凍結資產後另開戶收長俸 退休警長認罪候判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70...?refer=hn1

退休警長於2007至2011年間,處理逾1億元的非法外圍賭注,前年在區院承認收受賭注及洗黑錢共8罪,被判囚45個月。他在2018至2020年接受調查期間,曾被凍結資產。警方去年就該案預備申請充公令的資料時,卻發現他另開戶口,接收其長俸及老人津貼,從該戶口提取的現金超過44萬港元,他為此再被拘捕檢控,這名退休警長今天(8日)在區院承認一項明知而在違反限制令的情況下處理任何可變現財產罪,法官下令將他還押至本月22日始判刑。
73歲被告蘇永耀報稱退休人士,被控在2018年7月27日至2020年7月2日期間,在香港明知而違反高等法院限制令(編號HCCP 220/2018),處理可變現財產,即他名下的創興銀行户口內合共442270.47港元的存款。辯方求情指涉案戶口的款項與犯罪得益無關,而提取的款項亦是被告為了應付律師費及償還予協助付律師費的家人等。被告如知道能向高院申請取用凍結戶口的款項,便不會發生本案,惟他因無知及愚蠢材違反了限制令,以為這只是使用未來的金錢。辯方續指被告早前曾被送院就醫,診斷其血管有腫瘤,將要接受手術。
本案案情指,被告當年因處理非法外圍賭注等接受調查期間,律政司於2018年4月於高院申請限制令獲批,禁止被告處理其名下資產,有關命令在同年7月獲准持續,被告一個接收長俸及老人津貼的戶口亦受限於命令。被告於2019年被定罪及判刑後,控方向法庭申請充其犯罪得益,警方預備資料時,卻發現被告領取長俸的戶口只有400多港元結餘,因而察覺有異。
警方經調查後發現,原來被告在限制令獲批持續的4日後,便開立了涉案的創興銀行戶口。被告更申請自2018年8月,改用涉案戶口來接收長俸及老人津貼。涉案戶口在2018年7月至去年7月間,共有約51萬港元存款,期間有多筆款項共逾44萬港元被提取。

[ 本帖最後由 5Y3 於 2021-7-8 12:47 編輯 ]
Reply
#5
政府委審查員查壹傳媒欺詐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headline...A%E8%A9%90
[Image: 2865396_2b00be3d13dbc068a77d082ba665033e_620.png]

港府22年來首度引用《公司條例》中委任審查員的權力,調查已經停刊的《蘋果日報》母公司壹傳媒(00282)。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公布,委任香港會計師公會前會長、立信德豪審計部董事總經理陳錦榮為審查員,循八大方向調查,並在6個月內提交報告。陳茂波強調,在檢視壹傳媒的資料後,考慮到有必要基於公眾利益和維護本港健全的公司管治及制度的情況下,委任審查員展開調查,強調並非隨便動用該權力。

引公司條例 循八方向追究

陳茂波解釋,在檢視壹傳媒情況及已掌握的資料後,認為已符合《公司條例》(第622章)第841條(2)所訂明能由他主動委任審查員的要求,包括壹傳媒涉嫌以不公平方式行事,損害股東及債權人利益、壹傳媒高層涉嫌利用公司進行違法行為和違反受信責任,以及其管治遠未達上市公司的標準。

他提到特別關注壹傳媒的數個事項,包括該公司曾在5月的公告提及資金充裕,但於6月中被保安局局長凍結子公司資產後,在不足一星期內宣布中止其中一間子公司的出版業務;壹傳媒未能按上市規則公布年度業績;壹傳媒在7月22日首度披露提早向前主席黎智英還款令公司現金驟減,懷疑提早還款是有意欺騙公司債權人;以及該公司及高層涉違反國安法及欺詐罪。

陳茂波透露,今次調查包括八大事項【見表】,例如壹傳媒的事務是否正以或曾以損害成員利益,以圖欺詐公司債權人;集團的高層有否按個人利益處理公司事務,導致公司公眾股東蒙受損失;壹傳媒有否向股東作出全面、充分和及時的披露;壹傳媒和黎智英之間的借貸和還款是否真實,按公平原則及正常業務需要進行等。

否認政治任務 稱無礙外資

由於壹傳媒多名高層因涉及違反國安法被捕,令今次調查添政治意味。陳茂波未正面回應是否其「最高任務之一」,但強調符合條例賦予引用權力的要求,並非隨便動用。問及事件會否對商界或外資帶來影響,陳茂波稱,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引用權力調查基於壹傳媒管理涉不當及出現嚴重問題,以維護本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務中心的信譽。

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指出,壹傳媒是上市公司,其管治及營運情況涉及本港金融市場制度,因此財政司司長引用相關權力調查無可厚非。不過,他稱由於不知悉陳茂波手頭所掌握的資料,故不能評論是否認同其做法。對於會否予人感覺行動源於政治而非監管目的,梁定邦指難以評論其他人的看法。

證監會及警方正就壹傳媒或其高層進行調查,陳茂波指不同的執法機構按不同條例賦予的權力執法,他曾考慮相關因素,認為引用《公司條例》調查能更加全面。按條例規定,審查員的權力廣泛,包括可要求指明人士交出紀錄和文件,以及董事賬目等。

Webb指與證監工作重疊

梁定邦同意,《公司條例》下賦予的調查權較證監會的《證券及期貨條例》更為全面,相信委任審查員的做法並非繞過證監會,而在報告結果公布後,證監會或有需要負責處理相關善後工作。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證券及期貨條例》主要針對上市公司運作及其上市資格,涉及投資者利益為主,而引用《公司條例》進行調查能達更廣泛效果,關乎整體社會利益。湯家驊又說,警方國安處的調查性質和出發點與《公司條例》下委任審查員進行調查亦有所不同。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指出,證監會已有權力調查作為上市公司的壹傳媒,引用《公司條例》的權力委任審查員進行調查應只適用於私人企業,故他認為當局今次沒有令人滿意的理由去引用該權力,且極可能跟證監會的工作重疊。同時,他提到壹傳媒未能按時公布業績屬港交所(00388)監管事宜,並非財政司司長。而《蘋果日報》中止營運對壹傳媒影響甚深,他對該公司需要延遲發布業績不感驚訝。

證監會發聲明透露,該會一直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就可能屬於其職權範圍內的事宜,向壹傳媒進行一連串正式查訊。證監會將與審查員緊密協調,並同時根據其在《證券及期貨條例》下可行使的權力,繼續進行本身的查訊工作。壹傳媒自6月17日停牌至今,停牌前市值7.65億元。港交所早前已要求壹傳媒評估有否足夠營運及資產水平維持上市地位。對今次港府行動,港交所發言人僅稱不評論個別公司。

[ 本帖最後由 5Y3 於 2021-7-28 14:56 編輯 ]
Reply
#6
新疆官員稱有案件因事主干犯恐怖罪行被判沒收財產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1011.htm

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指新疆政府涉嫌沒收並拍賣被監禁的維吾爾族商人價值數千萬美元資產。

在北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伊力江表示,其中一宗案件的事主早年向新疆一間農村商業銀行借貸並簽下抵押合同,由於其後未能償還本金和利息,銀行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最終容許銀行拍賣商人資產解決糾紛。至於其他案件則因為事主干犯恐怖罪行,被判沒收財產。

伊力江強調,所有個案均依法處理,絕不會冤枉好人和放過壞人,只要在新疆安份地做生意,所有民族的合法權益都會得到充分保障,但如果以做生意作為掩護,參與恐怖組織和活動,不管甚麼民族和身分都必將受到法律嚴懲。

另外,當局引述新疆衛建委表示,截至昨日,當地今輪疫情累計1宗本土確診病例,以及4宗無症狀感染個案。為確保國慶長假旅客有序離開伊犁州,當局已成立小組,安排專車引導旅客前往機場,目前已有1000多名旅客安全離開伊犁。
Reply
#7
憂國安法下財產被沒收 台陸委會:確有風險,全力保護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hina/ab%E6...D%E8%AD%B7

[Image: 20211115-19_bAFITj0.png]

港區國安法下,台港關係惡劣,台灣政府在香港的物業也成為關注焦點。陸委會認為,香港情勢驟變,台灣在港的「國有財產」有相當風險,會全力保護,陸委會已經召集外交部及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商討對策。據報道,涉及的物業包括浸大荃灣校園及位於尖沙嘴的海華服務基金香港辦事處。

《自由時報》報道,台灣官方評估,在國安法下,若港府進一步羅織入罪,台灣在香港的「國有財產」恐有被中共沒收的風險。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今日 (15 日) 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認為,相關物業確實有相當風險,會全力保護。

據報道,台灣在香港的物業有兩個,一個位於尖沙嘴海防大廈,該處是海華服務基金會香港辦事處的地址,作為招生用途,協助港人赴台就學、考試分發等業務。另一個位於荃灣怡樂街,曾為珠海學院校舍,目前出租給浸會大學用作校園設施,市值逾一億港元。

《聯合報》報道,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立法院會議前受訪時證實,近期陸委會已經召集外交部、財政部國有財產署討論,不論出售或出租,都是一種處理模式,會循最好的方向研議。邱太三則表示,兩岸情勢變化快速,導致國有財產法部分條文若無適時調整,就會有解釋上的差異。

邱太三說,按照國有財產法規定,「國有財產」在台灣境外者,由外交部主管,惟香港 1997 年移交時,國有財產法條文並未適時調整,而在台灣現行針對港澳地區相關條文,對香港是用「第三地」來做解釋。
Reply
#8
年終報道: “黨是你的老闆”——中國民企遭嚴酷打擊的一年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china-pri...57135.html

過去一年,中國監管機構發起了針對民營經濟的大規模打壓。這些鎮壓行動不僅損害了民營企業的競爭力,長期還可能危及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創新前景。

時鐘撥回到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在最後一刻被中國監管機構叫停。這筆交易的籌資規模達到340億美元,原有望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IPO。

這開啟了中國監管機構針對中國民營企業的全面鎮壓,國內科技、金融、遊戲、教培到房地產等行業受到重創。這場運動在全球範圍內讓中國公司的市值蒸發超過1萬億美元,MSCI明晟中國指數今年下跌了15%。

《中國資本主義的迷思》一書作者、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高級研究員羅谷(Dexter Tiff Roberts)告訴美國之音:“以(阿里巴巴)的例子而言,與政治有很大關係,試圖更多地控制他(馬雲),也向其他億萬富翁企業家發出信息:最終你確實需要記住,黨是你的老闆,在中國的體制下共產黨是你的老闆。”

以“共同富裕”為名

對民營企業的鎮壓行動是以“共同富裕”的名義展開的。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重提要實現“共同富裕”,政府可以通過一定程度的經濟干預讓富人和企業分享更多財富

提倡“共同富裕”的運動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並不陌生。上世紀50年代,中共將民族企業家的財產劃歸國有;鄧小平在70年代末領導改革開放,允許“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但要求“先富帶動後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如今,中國社會日益惡化的不平等現像似乎對政府再度形成挑戰。外界普遍預計,習近平將在明年尋求第三個主席任期,要求縮小貧富差距的姿態可以幫助他贏得民心。

2月,中國監管部門出台了針對科技公司的新的反壟斷指南。隨後,政府以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名義打壓了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京東、美團和拼多多等科技巨頭,其中第一個被針對的阿里巴巴在4月遭到創紀錄的200多億人民幣罰款,螞蟻金服則被要求與國有資本企業重組其業務。

這些民營企業還被要求更多地履行社會責任,他們將企業利潤用於政府支持的社會事業,包括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內的一些最成功的企業家選擇退隱,投入公益事業,來避免外界對自身的巨大關注和追捧。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這場鎮壓運動體現了政府渴望收緊對民營企業的控制。

她告訴美國之音:“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反壟斷法真正通過之前採取的行動。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因為它使商業機構感到驚訝,而且鑑於國有企業在中國的作用非常大,反壟斷法似乎只適用於私營領域。”

打壓的範圍超出了科技行業。7月公佈的限制校外培訓行業的新政瞬間顛覆了千億元市值、從業者超過1000萬人的民營教培行業;對房地產開放商借款額度的規定令房地產巨頭恆大陷入危機,更多開發商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

自1978年以來,中國一直處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日益市場化的經濟之間的尷尬地帶。民營企業比國企更有生產力,貢獻了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人數,吸引了大量外國資本。

在技術的推動下,民營企業往往走在創新的前列。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和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佔據了中國市場超過90%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佔據了打車市場90%的份額。

然而,這些民營企業的規模和影響力與日俱增,正在挑戰中國政府的控制範圍。

艾西亞表示,這些民營科技企業掌握了大量消費者數據,而政府將數據視為一種重要資源,是控制各行各業和了解其國民想法的重要渠道。

她說:“盡可能多地汲取信息,了解人們真正想要什麼,他們的恐懼是什麼,他們的偏好是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

6月底,“滴滴出行”在美國低調上市,但上市後不到48小時,中國監管部門就宣布以“嚴重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對該公司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讓滴滴停止接受新用戶註冊,並要求該公司部分應用下架。

在這不久後,中國網信辦出台準則,以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為由,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中國運營者赴外國上市時,必須獲得官方批准。

中國政府正採取更多措施將數據國有化。北京在今年9月和11月分別實施了《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任何組織盡量減少收集個人數據,但給予政府對數據的廣泛訪問權限。

分析認為,監管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打擊部分還出於對發展不同類型技術的渴望,他們希望私營部門的創新能夠與北京長期的政治經濟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全球技術政策專家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中國政府希望科技企業將重點轉向半導體和新能源等硬技術,而不是目前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最大盈利為目的的技術。

他說:“黨和政府似乎願意,比如說,忍受這些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失去相當數量的市值,以便以有利於共同繁榮的方式重新調整他們與黨和政府的優先事項。”

隨著美中兩國緊張關係加劇、美國限制對華出口敏感技術,中國面臨外部環境不斷惡化的局面,政府更加強調獨立自主的創新模式,也更加依賴私營企業的創新能力。

特廖洛說:“中國在半導體和其他方面一直落後於形勢。因此,政府希望在科技領域有更高質量的發展,而不是數量。”

鎮壓會持續嗎?

監管機構的持續打壓加劇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多家國際金融機構援引民營企業面臨的監管高壓,下調了對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羅谷說:“如果企業的優先事項轉向努力實現共同繁榮的目標,而不是試圖開發技術,或滿足他們的股東,或增長他們的業務,那麼這將產生很大的經濟影響。”

凱投宏觀高級中國經濟學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9月在一篇分析中質疑政府是否有能力接手確保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他寫道:“'共同繁榮'運動最終可能會將更多的資源轉移到國家,但卻無法保證這些資源會被更好地利用。在過去的十年裡,國有部門一直難以有效地配置資本,債務和金融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國有部門造成的。”

中國還面臨一系列經濟增長壓力,包括新冠對供應鏈的持續損害、能源危機、物價飆升以及房地產債務危機加深,這可能會影響新一年里中國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打壓規模和力度。

艾西亞說:“他們正在設計一個非常明顯的軟著陸,我認為你在房地產行業看到的更多,因為它有最大的影響。但更普遍的是,我認為儘管我們仍然看到一些行業被作為目標的消息,但現在的消息比以前有細微差別。”

有一些跡象表明,監管鎮壓力度可能在放緩。中國當局近日表示,將介入幫助恆大處理其債務危機。還有報導稱,中國央行正在考慮允許放寬房地產政策限制,幫助面臨債務危機的房地產開發商出售資產。

但有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官方對民營企業的打壓目標仍然存在,中國領導人相信,即使需要犧牲一時的經濟增長,但會帶來長期的經濟繁榮和政權穩定。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家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對美國之音說:“他們認為監管框架和國有企業的突出地位是一種新模式的一部分,這種模式將成功,而他們稱為'西方模式'的模式現在似乎已經失敗了。”

中國官方暗示,對私企的鎮壓還將繼續。中國高層在12月初召開的經濟會議上再度提及對資本設置“紅綠燈”,要求加強對資本的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

艾西亞表示,中國需要一個更加穩定的監管環境,以吸引外國投資者的關注。

她說:“如果中國繼續玩弄恐懼,我認為會困難得多。抱歉,我認為對中國的投資會非常低。”

馬格努斯認為,無論監管是否繼續收緊,中國政府今年對民營企業史無前例的全面鎮壓可能已經讓他們失去信心,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長期存在。

他說:“他們會不會變得更加厭惡風險?他們會不會害怕做政府當初給他們帶來麻煩的那種充滿活力的事情?他們會不會寧願保持安靜的生活,做政府說的事情,而不去試圖惹惱任何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私人公司的創新結構和能力當然會受到損害。”
Reply
#9
Wargaming a Western Freeze of China’s Foreign Reserves
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ec...-reserves/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has provoked comprehensive and stringent sanctions by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other allied countries against Russian banks, companies, and persons. A noteworthy measure, unprecedented for a large country, is the Western blockade of the foreign reserves of Russia’s central bank—the Bank of Russia (BOR)—immobilizing more than half of its international reserves of $630 billion placed in Wester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addition, the BOR has been banned from dealing in the US dollar (USD), euro, and pound sterling.

These measures against a country’s central Bank have raised the geopolitical and sovereign risk of central bank reserves holdings. They have also prompted discussions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similar sanctions being imposed on China in the event of its military invasion of Taiwan. The consequences of such sanctions will b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measures against Russia. China’s economy is ten times bigger than Russia’s; it has much more weight and is more integrated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system. As a result, China has more means of retaliation against Western sanctions. This article sketches out a possible scenario of Western sanctions on Chin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to illustrate the scale of possible damages to both sides.

At presen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PBOC) has $3.2 trillion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of which the exact currency composition is kept a state secret. However, in a 2018 report, China’s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s (SAFE) indicated that the USD share of its assets declined from 79% in 2005 to 58% in 2014, presumably falling further since then. Nevertheless,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most of the PBOC international reserves is in major currencies such as the USD, euro, yen, and pound sterling—including holdings of $1.1 trillion US Treasury securities, $217 billion of Asset Backed Securities (ABS) and $273 billion of equities. In addi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made about $145 bill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out $83 bill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Many of these enterprises are state owned or can be linked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such as in the case of Huawei—and can be subject to US and EU sanctions .

In response to a freeze of its foreign reserves and, possibly, other private sector external assets, China could move to nationalize much of the stock of FDI in China, worth $1.9 trillion—focussing on investmen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other countries sanctioning China. China can also freeze more than $1.2 trillion of Chinese domestic stocks and bonds owned by foreign investors. Moreover, Chinese entities have incurred about $2.7 trillion of external debt mostly in USD and euro—including a few Chinese sovereign international bonds. China can stop servicing many of those debts, using the same argument as Russia—that it is willing and able to pay, but is prevented from doing so by US government actions. China can even invoke the force majeure clause if such a clause is contained in any of the external debt contracts. The clause allows parties to a contract to suspend performing the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due to government actions which are unforeseen at the time of signing the contract. A pause in servicing China’s external debt would inflict substantial losses on Western investors—largely through investment funds and pension funds.

As a result, in terms of balance sheet exposures, China has about $3.4 trillion of identifiable international assets at risk of possible sanctions and up to $5.8 trillion of liabilities to, or assets in China of, international investors and companies largely from Western countries. China therefore has plenty of room to take retaliatory actions. A sanctions and counter sanctions war game suggests that the losses are comparably severe for both sides.

Moreover, such a situation will significantly disrupt economic exchanges—mainly trade between the two sides. Since exports account for 18.5%, or a relatively large share of China’s GDP, with about one-third of that go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Union, their disruptions could cause a substantial decline in China’s economic activity.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accounts for 18.6% of US imports—and 22.4% of EU imports—especially in manufactured goods and several critical goods, such as pharmaceuticals and chemicals to make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Consequently, disruptions in Chinese imports would cause noticeable shortages, rising prices, and discomfort for consumers and some producers in the importing countries.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for the United States may be less severe than for China. However, the lower tolerance of American consumers for goods shortages and inflation would mea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fallout of an all out economic war with China could b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conomic impact on Europe would also be more substantial as the EU exports more including to China—at 17.6% of GDP compared to 11.7% for the United States .

In short, in a scenario of Western sanctions coupled with Chinese counter measures, both sides will suffer substantial damages. This could lead to a situation of economic MAD—or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reinforcing the more catastrophic nuclear MAD. These considerations would set the parameters of the geopolitical rivalry and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is will likely intensify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o encompass all area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but hopefully will stop short of economic or military wars!

China: Foreign Reserves Freeze a ‘Violation of Sovereignty’
https://www.telesurenglish.net/news/Chin...-0001.html

China scrambles for cover from West's financial weapons
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The-Bi...al-weapons

如中國幫俄侵烏或攻打台灣,引發全面制裁中美誰贏!?美國估可沒收中國9萬億!中國GDP至少跌14%!雙方經濟損失將會多嚴重?【patreon預告】《蕭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eJx701d0Vo
[youtube]XeJx701d0Vo[/youtube]
Reply
#10
瑞士凍結63億瑞郎俄羅斯資產 數額較4月初下跌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513.htm

瑞士政府表示,目前凍結約63億瑞士法郎俄羅斯資產,較4月初官方公布的75億瑞郎凍資出現下跌。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秘書處官員布林格表示,新增22億瑞郎俄羅斯資產近期遭凍結,但同時又要釋放另一批34億瑞郎俄羅斯資產。他強調,沒有足夠理據,瑞士不能持續將資產凍結。有官員指出,如果未能確定資產由受制裁個人直接擁有或控制就要釋放凍資。

瑞士被指是俄羅斯高層與富豪藏富的熱門地點。俄烏爆發衝突後,外界要求瑞士加快確認受制裁的俄羅斯資產。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