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Medical Health 醫療衛生, Medical Treatment , 醫療法 Therapy
#31
看腳的12症狀是肝問題,保健肝6方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yr3sHSJXE
[youtube]r7yr3sHSJXE[/youtube]

增加睪固酮(睾丸激素)第一名食物,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hr8ZvoyvQ
[youtube]zihr8ZvoyvQ[/youtube]

靜脈曲張,簡單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lPSHpMpYQ
[youtube]SglPSHpMpYQ[/youtube]

靜脈曲張,第1名的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T9Ja-7FMY
[youtube]FjT9Ja-7FMY[/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21 18:28 編輯 ]
Reply
#32
消除眼袋,浮腫,腎保養,高血糖,柏格醫生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jZ29welM
[youtube]XX-jZ29welM[/youtube]

腎臟排毒方法和8種食物,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4LdpdVe9tQ
[youtube]54LdpdVe9tQ[/youtube]

預防血栓中風,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1sqv8akBo
[youtube]QT1sqv8akBo[/youtube]

你可能不再吃麵包了!麵包對人體的影響,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ZmQz0g0Z3Q
[youtube]ZZmQz0g0Z3Q[/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21 19:23 編輯 ]
Reply
#33
痛風最佳的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S3Mup5o7A
[youtube]MYS3Mup5o7A[/youtube]

吃蛋白質會痛風?痛風與腎功能關聯,電解質中和尿酸,柏格醫生(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ffWuIku6Q
[youtube]8-ffWuIku6Q[/youtube]
Reply
#34
【按摩意外】疑因按摩師用力過猛 41歲婦人被按至脂肪瘤爆裂 須切除半邊腎
https://hk.news.yahoo.com/%E7%96%91%E5%9...26907.html

世衛估計全球90%人口對新冠病毒有一定抵抗力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15273.html

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90%人口對新冠病毒有一定抵抗力,但警告仍有可能出現令人不安的新變異株。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因為接種疫苗或之前受感染,估計全球至少有90%人口對新冠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更接近於可以說疫情大流行的緊急階段已經結束,但還沒有到那一步。他說,各國在監察、檢測、基因測序和疫苗接種方面的差距,持續為可能造成重大死亡的新變種出現,創造條件。

他說,上周末是世衛宣布 Omicron 為「需要關注」的新變種病毒一周年,它席捲全球,較之前的Delta 變異株明顯更具傳播性,現在有500多個 Omicron 亞系傳播,這些都屬高度傳播,即使不如之前的變異株那麼嚴重,但能夠更容易繞過增強的免疫力。

疫情以來,各國累計報告接近6.4億宗新冠個案,造成660萬人死亡,但世衛認為這數字被嚴重低估,並不反映真實死亡情況。譚德塞說,疫情已爆發3年,在擁有多種工具防止感染和拯救生命的情況下,上周仍錄得超過8500人死亡,這是不能接受。


廣州專家指 Omicron 毒性低 按感冒來儲藥即可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BB...34379.html

有廣州專家指出,Omicron 毒性非常低,市民按普通感冒來儲備藥物即可。

內地傳媒引述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唐小平指出,Omicron 變異株傳染性強,但毒性非常低,感染後大部分是無症狀,最終重症和死亡主要是長者,因此,廣州的防疫重點難點是提高長者,特別是80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接種率。

他指出,廣州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並不等於躺平,封控管理可精準到樓宇,也一般不開展全員核酸,市民即使感染不需太恐慌,應該沉著應對。

港大噴鼻式新冠疫苗獲批內地緊急使用 料半年內生產2億劑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12/05/AP6...89866.html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北京萬泰生物藥業今日(5日)公告,該公司與香港大學、廈門大學噴鼻式新冠疫苗獲得內地當局批准緊急使用。港大團隊透露說,該款噴鼻式疫苗目標未來6個月內生產2億劑,只需接種一劑就完成接種。不過該款疫苗暫時未有在香港使用的時間表,仍有待特區政府批准。

有份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介紹說,肌肉注射式疫苗可以在血液產生中和抗體和T細胞反應,但不包括鼻腔和咽喉粘膜;而噴鼻式疫苗就可以阻止病毒透過鼻腔和咽喉黏膜進入身體,而且不需要進行注射。

港大團隊指,這款疫苗已在內地、香港、東南亞、中東地區,分別經過三期臨床試驗,均證明疫苗安全。數據顯示,該款噴鼻式疫苗對曾接種滅活疫苗的人士,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有超過80%的保護力,對未曾接種疫苗人士亦有55%保護力;對60歲以上人群的保護力不弱於18至59歲人群,同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同樣有份參與的教授陳鴻霖指,該款疫苗可適用於長者、患基礎疾病的高危群組等


超級抗體|56歲男血液可滅90%新冠病毒 稀釋萬倍仍有效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9%E6%95%88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56歲發言人霍利斯(John Hollis)可能比天選之人還要猛。他在不知情情況下感染新冠肺炎,後續血液中驗出「超級抗體」,就算稀釋1萬倍,仍能殺死90%病毒。更特別的是,不論新冠病毒如何突變,他幾乎能免疫,免疫能力也不會隨時間遞減。

美國《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The 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報導,2020年夏天,霍利斯因緣際會參加喬治梅森大學應用蛋白質體暨分子醫學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Proteomics and Molecular Medicine)主任利奧塔(Lance Liotta)進行的實驗,當時利奧塔正在募集曾暴露在新冠風險下的受試者。

不到一周,霍利斯的血液檢測報告出爐,利奧塔告訴他血液中驗出新冠抗體,代表他曾經染疫過,不只如此,霍利斯血液驗出的是「超級抗體」,讓他對新冠免疫。

後續的檢測也顯示,不論新冠病毒如何突變,霍利斯幾乎持續對病毒免疫。此外,不像打疫苗後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需要接種追加劑,報導指出,至今霍利斯的新冠免疫力仍相當強健,他說最近才抽血過,是時隔1年半來的第一次,「超級抗體仍維持在最高水準,太不可思議了。」

更不可思議的是,檢測實驗顯示,就算將霍利斯的血液稀釋1萬倍,仍舊能殺死90%的新冠病毒,這個結果連科學家都不解。「他的抗體能夠辨識病毒的不同地方,不只是一個區域」,利奧塔說:「但為什麼?從哪來的?我不知道。」

事實上霍利斯從不知道自己染疫過,他知道室友曾在2020年4月感染過、而且病情嚴重,但因為自己沒有什麼症狀,讓他一直以為自己沒有染上病毒。

實驗結果讓他推論自己可能是在2020年3月和兒子從歐洲回來後感染,當時他有鼻塞症狀,讓他以為是花粉症引發,一周後室友就生病了,雖然那時難以進行病毒檢測,不過室友的症狀都與新冠肺炎吻合。

霍利斯說那段時間擔心到瘋狂消毒家裡,認為自己和室友可能都無法挺過疫情,甚至還寫信向兒子道別,不過利奧塔的實驗結果讓他更有信心,從此敢再出門剪頭髮。

利奧塔說霍利斯血液中驗中異常高濃度的抗體,他的研究中有2%的受試者產生強大的免疫力,不過後續檢測顯示,這些受試者的免疫力會隨時間下滑,霍利斯的卻沒有,「完全超乎預料。」

利奧塔指出,霍利斯的抗體非常重要,如今在協助科學家發展對抗長新冠(Long Covid)及保護免疫低下族群的新方法。

事實上霍利斯的故事已經是舊聞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維吉尼亞州地方電視台「KYTX」等媒體2021年3月都曾報導過他的故事。

以嶺藥業研發「含連花清瘟」口罩 專利紡織品還可做內衣褲和襪子
https://www.hk01.com/article/844546
[Image: O9b9bIs2byRM5nRCXZU1hXA9LV-bFmIHPTIWgD0y...w1920r16_9]

[ 本帖最後由 陪瞓導師 於 2022-12-12 12:59 編輯 ]
Reply
#3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70款中成藥供群眾居家治療使用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103.htm

內地將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在北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璐琦表示,藥物準備方面,在指導各地做好中藥儲備的同時,推薦70款中成藥供群眾居家治療使用等。

至於醫療準備,黃璐琦表示,目前全國二級以上中醫院都設置發熱門診,擴容加護病房床位,亦開展醫療救治培訓,加強重症救治力量,並強化重症救治方面的中西醫結合機制等。

對於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有關城鄉基層充分運用中藥治療的通知,北方和南方地區的藥方有不同。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解釋,東北地區、北方地區季節寒冷,表現出來的寒象特別重。

他指出,南方地區去年10月底、11月份開始仍比較熱,而且濕邪比較重,加上南方人習慣吃健脾溫補的藥,體質和環境因素都是濕熱較重。

張忠德認為,這幾年的治療過程中,南北地區的方案不一樣,北方出現發熱、怕冷、身痛、沒有汗的較多。南方地區高熱、喉嚨痛、咳嗽、有痰、大便不通的較多,因此在治療方面要分開。
Reply
#36
美國研究發現細胞有「重置按鈕」 成功讓老鼠返老還童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7229

[Image: C0RI2SjYeQx6x0QsEO1NYw0wsmmo9W1IRF7IN0Re...w1920r16_9]

美國有科學家成功讓年老失明的老鼠恢復視力,讓衰老的肌肉和組織恢復健康——沒錯,這就是真正的返老還童,且理論並非過去認知透過復修DNA「硬件」對抗衰老,而是透過控制細胞操作的「軟件」對抗衰老。老鼠可以返老還童,人類也可以嗎?

參與研究的抗衰老專家,美國哈佛醫學院布拉瓦尼克學院,遺傳學教授辛克萊爾(David Sinclair)表示,細胞的基因可以開關,可以產生變異。變異可以從各種環境毒素和人類行為,例如吸煙或缺乏睡眠等觸發。隨着更多的DNA遭到破壞,細胞就會被破壞無法運作

「細胞會驚慌失措,平常會控制基因的蛋白質會因必須復修DNA而分心,而隨時間的推移它們會無法全部回復到他們開始的地方。就像打乒乓球一樣,球最終會撒滿一地在地板上亂走。」

辛克萊爾的理論是,儘管硬件正遭受破壞,但控制細胞的軟件其實仍然存在,只是它們都忘了如何運作。只要成功按下重置按鍵,就育讓細胞恢復正確讀取基因的能力

「我們還不知道這些軟件是什麼,但知道有能力找出這個重啟鍵然後按下去。」

辛克萊爾的團隊在過去10多年一直研究這個題目,他們找出了「會讓老鼠衰老的按鈕」,開發名為ICE,即表觀基因組誘導變化(Inducible Changes to the Epigenome)的方法,針對鼠的的大腦、眼睛、肌肉、皮膚和腎臟的組織,誘導基因變異加速老化。

接下來,他們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一種能發育成體內任何細胞的幹細胞,注射進老鼠的不同部位,並向老鼠餵食抗生素。這些抗生素只是確保相關的基因組能夠開啟,讓重置按鍵啟動。

結果,失明的老鼠視力恢復,老鼠的腦、肌肉及腎臟細胞回復到比原本年齡年輕50%至75%狀態。團隊發現老鼠的復原能力只會在一定程度上停止,不會完全恢復至100%的狀態,暫時未知原因是什麼,但這已很足夠。

[Image: Z1-ZDzRPb6IoIsCDEAaaYJ7ugOCfe_m-pVVYwKVVWMA?v=w960]
圖為論文中介紹年輕及衰老的老鼠,在基因控制上的分別。(取自期刊細胞)

團隊目前正在研究,讓這方式能均衡地注入老鼠的身體,讓整個老鼠而不是個別部位恢復。目前團隊已成功讓一隻相當於人類80歲的老鼠活得更長壽,可見返老還童的情況不局限於個別器官

研究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生物科學期刊《細胞》上刊出。團隊的目標,是希望把這技術應用到人體上,讓人們能對抗衰老。不過基於安全及倫理上的問題,要待臨床實驗試行,相信可能還需要10年。
Reply
#37
科大識破腫瘤間諜 助揭癌症謎團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082/

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可為冷凍和新鮮細胞組織樣本同時進行單細胞DNA和RNA測序的新技術,更利用這方法識別出偽裝為正常細胞的罕見腦腫瘤細胞「間諜」。是次發現為一些最複雜和罕見腫瘤的研究帶來突破,並為未來的藥物標靶發現開闢新方向。

腫瘤內的不同細胞基因和分子構造(即細胞異變質性)會影響癌症的病理,以及腫瘤產生耐藥性的能力,所以在決定癌症治療方法前進行DNA和RNA測序,可以取得有關腫瘤基因和分子組成的重要資訊。由於我們對癌症所知有限,透過分析DNA和RNA測序所產生的更詳細、不同層面的腫瘤分子數據,或可以對有關癌症的謎團,包括腫瘤復發或對治療產生耐藥性的原因提供更多的線索。

冷凍組織同時單細胞DNA RNA測序

大部分現成的臨床癌症樣本是來自冷凍生物樣本庫的冷凍組織,這些樣本目前可以用於腫瘤單細胞RNA測序分析,而利用現有技術對這些冷凍組織同時進行單細胞DNA和RNA測序仍有一定的局限。

由科大生命科學學部及化學與生物工程學系副教授吳若昊及其博士後研究員于雷帶領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多功能單細胞多組學分析技術scONE-seq。這種技術不僅能分析冷凍細胞及難以取得的細胞類型,如骨骼和大腦;同時也大大簡化了收集腫瘤中的DNA和RNA數據的實驗流程。

【有片】幹細胞作原料 30年內可望應用 換腎靠3D打印 免排長龍
https://health.mingpao.com/%E5%B9%B9%E7%...%E9%BE%8D/
末期腎衰竭,無法有效過濾體內廢物,需要依賴透析治療維持生命。徹底根治方案,唯有腎臟移植。在香港,輪候換腎人數約2300人,但每年只有數十宗移植個案,腎臟供應長期嚴重不足。

醫學界正研究3D打印技術,用幹細胞打印腎臟作移植用途。腎病科專科醫生期望,30年內可以成功打印出3D腎臟,為腎病病人帶來希望。

「腎功能衰竭的成因,40年前最常見的是腎小球腎炎,現在最常見的是糖尿併發腎病。」腎病科專科醫生何仲平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過高,損壞微小血管,導致腎功能減退,俗稱「糖尿腎」。其他成因包括高血壓、腎石、尿道阻塞等。

「慢性腎衰竭,不能治癒,醫生只能盡力延緩衰竭的速度、減少併發症及處理徵狀。病人到了什麼情况,醫生需要考慮換腎?」家庭醫生鄭志文問。

一般來說,當病人的腎功能少於5%,就一定要換腎。何仲平補充,醫生不會單看數據,還會考慮其他因素,包括:病人的臨牀徵狀、身體狀况、腎臟供應、替代治療等。他舉例:「如果病人是糖尿病患者,而有親屬願意捐贈腎臟,我會在病人的腎功能剩餘約20%時進行手術;除了可以免卻洗腎,移植效果也較好。」

抗排斥藥有副作用 不宜過早換腎

然而,不是愈早換腎就愈好。「跟換肝不同,換腎沒有緊急需要。如果病人狀况很差,醫生先行考慮透析治療。待情况穩定才移植。」何仲平說,移植腎臟過後,病人須長期服食抗排斥藥,這些抗排斥的藥物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醫生並不建議過早換腎。

約2300人輪候 每年數十幸運兒

目前,香港約有2300人輪候換腎。可是,每年只有幾十宗移植個案。腎臟移植,分為屍體腎及活體腎。「屍體腎,必須死者生前登記器官捐贈或死後家人同意捐獻,方能取用。」何仲平說,評定病人輪候屍腎的次序,需考慮各種因素,包括:血型、組織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簡稱HLA)配型、年紀、替代治療年期等。一般來說,當兩位輪候病人的血型脗合時,就按年紀愈輕、透析治療時間愈長,以及組織配型愈脗合者優先,這是有公式計算的。何仲平指,醫管局為所有等候腎臟移植的病人實行中央登記制度;不論是公立或私家醫院病人,均可獲得捐贈器官的分配。

活腎成功率較高 親屬較易配型

活腎移植,大部分由病者的家庭成員或配偶捐贈,至於沒有關係人士之間的活體器官移植,必須經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審批。何仲平直言,活體移植的成功率和存活率都較屍體移植更好。「第一、醫生會有充足時間準備。第二、取出活腎,立即移植病人體內,熱缺血時間短。第三、活體移植多由親屬捐贈,配型成功率也較高。」

換腎是腎衰竭病人的終極治療,可惜腎臟短缺,何仲平道出,醫學界現正積極研究,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器官作為移植用途。他手持一個塑膠腎臟說:「這是掃描腎臟後,用3D打印出來的塑膠腎臟。形狀和大小與真人的腎臟一樣,我常用作教育用途,向病人解釋病情。」

自體幹細胞複製腎 可免排斥

「腎臟由多種細胞組成,包括:腎小球細胞、腎小管細胞、間質細胞、血管細胞、內壁細胞……當所需的細胞齊全,可以依照特定排列,一層一層的把腎臟打印出來。」現時醫學界已掌握基本概念,以活細胞作為原料,打印活體組織。目前最大困難是如何用幹細胞分化誘導出大量不同細胞。他補充,如果研究成功,取用病人的幹細胞進行分化,術後不會出現排斥,病人也不需要服用抗排斥藥。

他樂觀地說:「我估計30年以內,醫學界必定可以利用人體內的幹細胞,配合3D打印技術,製出人工腎臟。屆時可以解決移植供體不足問題,病人再不需要苦苦輪候。」為了腎衰竭病人的福祉,這項研究任重道遠。
Reply
#38
健康飲食 > 升糖指數
http://www.diabetes-hk.org/page/ch/%E5%8...7%E6%95%B8

醫健:糖尿陷阱 狂擦粥粉麵飯 血糖隨時爆錶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6_083.html

本港每十個人便有一個糖尿病人,他們需要小心飲食、控制糖分攝取量。有營養師更指,糖尿病人還要小心攝入醣質的分量,由於碳水化合物中含有大量醣質,會影響進食者的血糖水平,若有關人士只嚴格控制糖分,卻放任進食粥、粉、麵、飯及餅乾麵包等食物,只會弄巧反拙,因為這些食物是碳水化合物,含有程度不一的醣,必須留意。

糖尿病是長期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過高或過低均會引致急性併發症,患者可能失去知覺或昏迷,嚴重可致命。香港營養師協會對外事務主任林思為解釋,醣質分為單醣、雙醣及複醣,複醣是需要經過身體消化得出的糖,包括粥、粉、麵、飯等五穀類,以及薯仔與蘿蔔等根莖類蔬菜;單醣則是指身體較易吸收的糖,包括果糖及葡萄糖等,這些糖分會令血糖波動較大;雙醣則代表由兩個單醣分子組成的醣,包括乳糖、蔗糖等。

吃薯仔湯渣 澱粉致超標
林續稱,有些病人曾有疑問,明明自己已嚴格戒糖,還有做運動,卻仍然有血糖過高的問題,經過細問下,才發現該名患者平日會進食妻子煲的番茄薯仔湯及湯渣,這種食物包含大量碳水化合物,但該名病人不知道澱粉質屬醣質,因此身體的血糖出現變化。而醣質的攝取量視乎患者每日卡路里的攝取量,通常佔一日飲食的總熱量四至六成,以每日攝取量為一千二百卡路里的人士為例,即每餐進食半碗飯、二至三両瘦肉,以及適量蔬菜則是標準的飲食餐單,但病人亦可透過醣質換算,若加多薯仔的分量時,便要減少白飯的分量,以控制醣質的攝取。

宜適量測試 增飲食彈性
碳水化合物都含有醣質,控制飲食者是否需完全戒糖及醣呢?林坦言,有些人為了不攝取醣質而採用「生胴飲食法」,但她並不建議糖尿病人完全不進食醣,尤其是需要服藥的糖尿病患者,以免導致出現血糖過低的問題。她強調,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只要血糖水平控制得宜,糖分絕非洪水猛獸,林鼓勵患者在血糖水平穩定後,學會「篤手指」,勇敢地嘗試進食適量含糖分的食物,包括朱古力、雪糕等,測試身體對糖分的接受程度,長遠有助增加患者在飲食選擇上的彈性。

糖尿病人士飲食謬誤、禁忌全拆解 穀物類、蔬果類哪些不宜進食?
https://www.hk01.com/article/575788

【健康】3天逆轉三高、脂肪肝?名醫曝藥廠不說的秘密:3招甩糖癮、慢性病!ft.骨科名醫 蔡凱宙|下班經濟學3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O-61eQMCc
[youtube]XUO-61eQMCc[/youtube]
Reply
#39
痛風最佳的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S3Mup5o7A
[youtube]MYS3Mup5o7A[/youtube]

逆轉痛風 降尿酸食物 最關鍵方法 緩解慢性風濕關節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YKBKle8lwo
[youtube]8YKBKle8lwo[/youtube]

【字幕】關節炎 痛風 動輒痛不欲生 顧小培教你舒緩痛楚 回復健康!《小培解百病》(2020-1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GZ6E5XRcw
[youtube]AbGZ6E5XRcw[/youtube]

有團體健康篩查發現逾七成人不知已患高血脂 籲注意飲食等預防腎病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04582ff8...E%E7%97%85

末期腎病新症年增逾千宗 調查估算全港隱性患者破百萬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30...2_001.html
[Image: bkn-20230305125616015-0305_00822_001_02b...0305184817]

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四被定為世界腎臟病日,香港腎臟基金會等組織今日(5日)公布最新調查指,上月為約1,700名年齡中位數65歲的市民進行身體檢查,結果揪出不少隱性患者。其中,73%人受訪者不發現自己患有高血脂;同時68%和56%受訪者亦患高血糖和高血壓;36%人體重亦過重。就現時本港有超過100萬人已診斷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據估計現時仍有100萬名隱性患者,提醒市民須及早識別和治療健康隱患。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指,由慢性病引發的腎病患者增幅驚人,指本港每年有逾千個末期腎病新症,而過去一年末期腎病患者累計增至7,000人,目前近2,000人需要等候移植腎臟,數字令人擔憂,期望市民能及早處理隱患

有醫務衞生官員則指,現時私營機構有提供洗腎服務,亦有愈來愈多居家洗腎服務,但預防勝於治療,政府去年底已經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期望市民盡早識別疾病,避免病情惡化。
Reply
#40
美國研究發現 5大良好睡眠習慣 越瞓越長壽
https://www.am730.com.hk/%E5%81%A5%E5%BA...%BD/366726

「早睡早起身體好」可謂老生常談,但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原來睡眠質素好壞,與壽命長短有密切關係,只要建立5大良好睡眠習慣,就可以降低早死風險達30%,「長命百二歲」指日可待!

睡得好預期壽命可長約2.5至5年
美國心臟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分析2013至2018年間,曾參加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CHS)年度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約17萬人的數據,並追蹤參與者4年多時間,期間有8,681人逝世,當中30%死於心血管疾病,24%死於癌症,46%是其他死因。

研究人員發現,擁有5大良好睡眠習慣的男性預期壽命可長約5年,女性預期壽命則可長約2.5年。5大良好睡眠習慣包括:
‧日睡7至8小時
‧每周失眠少於2次
‧每周扎醒少於2次
‧不服用任何安眠藥物
‧每周至少5天睡醒時覺得獲得充足休息

具備以上5大良好睡眠習慣者,比起沒有任何良好睡眠習慣者,早死風險降低30%,而男性預期壽命更可長約5年,女性預期壽命則可長約2.5年。另外,擁有越多良好睡眠習慣,越能降低整體和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低21%,死於癌症的機率低19%,死於非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其他疾病的機率低40%。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