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半導體 semiconductor , CPU chips 晶片 片芯
晶片大戰|美國與盟友加快封殺中國晶片發展 料亞洲這兩國成「最大贏家」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9...01712.html
[Image: 597d58dff0397a65855b752951850281]

晶片大戰|美國與盟友加快封殺中國晶片發展 料亞洲這兩國成「最大贏家」
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限制再度升級,據指日本、荷蘭將站在美國的一邊,同意收緊對中國的晶片出口。在進一步的限制下,外國晶片企業或不得不從中國撤誰,分析料印度和越南將是最受惠的兩個國家

美國與盟友加快封殺中國晶片發展
10月初,美國商務部宣布擴大實施「外國直接產品規定(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美國的晶片公司出口先進人工智能計算及當代武器的重要技術的超級電腦晶片時,須獲得當局的批准;同時,華府亦有權禁止進口使用美國技術但在外國製造的晶片。在今次禁令,商務部更限制「美國人」支持中國最尖端晶片的開發或生產的能力,此舉令不少的中國的晶片公司得不到外企的技術支援

今月初,《彭博》指導指,在美方的遊說後,日本及荷蘭政府原則上同意,共同對中國半導體進行出口管制。當中,據指荷蘭將禁止向中國出售製造14納米或更先進晶片的設備,此舉將進一步打擊中國的「晶片夢」

印度及越南將受惠
在西方多番對中國施加晶片限制後,不少外國晶片企業難以在中國營運,料他們將加快搬離在中國生產線或在其他國家尋求新的供應鏈,有專家指,印度及越南將受惠。

畢馬威駐新加坡合夥人Walter Kuijpers向《CNBC》表示,企業看到分散供應鏈風險的優勢,最近的地緣政治發展,預計將加速這些早已實施的戰略。

東南亞被視為比韓國、台灣等晶片製造大國更具吸引力,因為該地區在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下,被認為是中立的。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技術政策實驗室主任Sarah Kreps說,「南韓和台灣無法偽裝自己,但越南、印度和新加坡等國家正在將自己定位為第三條道路,即兩個巨頭(中國及美國)之間的中立橋樑」

印度、越南計劃發展晶片產業
另一方面,印度及越南已有計劃發展晶片產業。

越南已投入數十億美元投資設立研究和教育中心,吸引主要晶片製造商入駐。南韓晶片巨頭三星已承諾在越南再投資33億美元,目標是在2023年7月生產晶片組件。

印度一直培育不少科技人才,且當地勞動力充足,勞工成本也較低。近期,印度政府推出100億美元的補助金,鼓勵外商在印度設晶圓廠,而印度最大集團塔塔(Tata Group)計劃在未來五年投資900億美元,生產「印度製造」晶片。

中國在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
《CNBC》引述專家指,目前中國在晶片製造上的競爭力,仍領先該區域經濟體,中國不只是該行業主要參與者,也是重要的半導體生產國,特別是在成熟制程上。據估計,中國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生產國,佔全球半導體產能約16% ,領先美國,但落後於南韓和台灣

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國際關係研究員柳庸煜(Yongwook Ryu)就對越南和印度能露取代中國的地位不表樂觀。他指,越南和印度在晶片製造能力上相比起來沒有優勢,能夠以具有競爭力價格生產優質晶片的國家或是企業,才可能取代中國或是中國晶片製造商

報告指華為晶片恐用盡 美媒:或退出智能手機市場另闢戰線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2416

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在12月發表報告,指華為過去囤積的晶片庫存恐用盡,或被迫退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後,美媒《美國之音》12月30日指,華為已另闢新戰場,佈局5G雲服務和低碳能源等新業務,但美國恐也會繼續圍堵。

報道指,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指,華為已用清旗下海思半導體所設計的高階芯片。

報道引述電子產業分析師李成東指,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受到嚴重影響,導致華為不得不作調整,「它會重新再調整整個的團隊結構,就尋找新的戰線,所以它佈局了很多的服務業,就是雲(服務),就是5G技術應用於不同場景,比方說,智能汽車、智能港口,去拓展這個新的機會。」

報道也指出,但李成東也認為,網絡通訊是美國關注的領域,因此在這個戰場上,美國不可能放棄對華為的打壓。

美國多次對華為祭出禁令或法案,美國參議院12月13日提出跨黨派法案,限制華為等中國5G供應商與美國銀行的交易,中國外交部對此表達反對,並稱會捍衛中國企業的利益。

[ 本帖最後由 陪瞓導師 於 2023-1-1 10:25 編輯 ]
Reply
美眾議院成立特別委員會 應對中國挑戰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眾議院周二(10日)表決通過成立中國特別委員會,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挑戰,委員會主席由對華鷹派的共和黨議員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出任。

眾議院全院以365票贊成,65票反對,通過成立中國特別委員會,委員會將在今屆眾議院會期運作,反對的全部是民主黨人。議長麥卡錫指,成立新委員會意味兩黨有共識,信任中國的時期已過去。加拉格爾表示,是時候理解中國威脅的迫切性,重奪美國在關鍵領域的經濟依賴,委員會將揭露中國利用經協調的全社會戰略損害美國領導和主權,並透過兩黨合作探討對抗中國的方式。

委員會的首要任務是研究加強美國軍事態勢的方法、結束在供應鏈依賴中國、打擊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突出北京的威權體制等。此前,加拉格爾曾指委員會目標是平衡東亞地區短期軍事戰備與美中長期經濟競爭,最迫切的事是如何避免在台灣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其次是美國需作甚麼長期投資來勝出與中國的新冷戰。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三(11日)回應指,中方希望美方有關人士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從美國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出發,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發展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

美日首腦明會晤 料談管制對華出口半導體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台積電收入恐4載最差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00202_041/
[Image: 0113-00202-041b2.jpg]
[Image: 0113-00202-041b3.jpg]

台積電把今年資本開支預算再縮到320億至360億美元。

憂首季生意倒退 削全年資本開支

環球經濟衰退風險日益升溫,去年逆勢增長、收入與盈利均創下歷史新高的晶圓代工廠龍頭台積電亦不再樂觀,預料今年首季收入僅167億至175億美元,以中間值計即按年倒退2.65%,按季更倒退14.2%,為2019年首季之後最差,更把今年資本開支預算再縮到320億至360億美元,以中間值計按年減少6.31%。上月再斥資增持自家股票的總裁魏哲家坦言,行業頹勢將會持續,料公司收入要到下半年才能重拾增長。

魏哲家表示,以美元計,台積電上半年的收入將會出現「中至高單位數」的按年倒退。他解釋指,受累智能手機、個人電腦(PC)終端市場比前一季預測更悲觀,台積電的「N7」(7納米製程)及「N6」(6納米製程)產能利用率不及預期,並估計這種疲弱的需求將會繼續數季。台積電今季毛利率指引為53.5至55.5%,以中間值計,按年及按季分別縮1.13個百分點及7.71個百分點。

下半年有望重拾增長

他又指出,半導體行業應該會在上半年「某個時間」觸底,就算不確定是否會有強勁的「V形反彈」,也肯定不是「U形反彈」,預期撇除記憶體後,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今年將萎縮4%,而單計晶圓代工產業則下跌3%。不過,綜觀所有產品線來看,台積電下半年在3納米製程的收入帶動下,仍有望重拾收入增長,並料全年也會錄得輕微增幅。

回顧近期產業的庫存情況,他承認「去庫存」的幅度確實超出預期,更有客戶調整個別產品的推出時間。然而,他強調行業並未放緩應用台積電最先進產品的步伐,下半年亦有高效能運算(HPC)客戶將推出重點產品。

台積電估計,今年3納米及相關的製程將貢獻「中單位數的收入」,高於5納米製程初推出時的貢獻,而客戶產品設計方案也是上一代的兩倍以上。魏氏又透露,下一代的2納米製程研發進展亦快過預期,目前仍會維持2025年量產的目標。

擬日本設第二座工廠

針對下調資本開支的目標,財務長黃仁昭表示,考慮到近期環境的不明朗,縮減開支計劃做法恰當。今年資本開支預算70%用於先進製程擴產、20%用於特殊製程、10%用於先進封裝,未來也將持續加大研發投資。

雖然資本開支的目標相對保守,但台積電仍然在推進海外建廠的計劃,除了早前已對外公布的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二家工廠外,首度證實正考慮在日本興建第二座工廠,並評估在歐洲建立車用晶圓代工廠的可能。

董事長劉德音談及海外建廠計劃時表示,台積電不是單純的製造業公司,也是服務業公司,因此客戶的信心尤關重要。

他續指,地緣政治問題令客戶不希望過分依賴單一產地,故公司亦會回應客戶的需求,又謂即使海外廠房成本較高,也不影響長遠53%毛利率的目標。

據報美日荷聯手限向中國出口晶片設備 或收窄審查對華投資範圍
https://news.tvb.com/tc/world/63c0ad3d74...4%E5%9C%8D

據報美國尋求日本、荷蘭,聯手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設備,但可能收窄審查對華投資的範圍。中方早前已反對美國針對打壓中國企業。

美國去年十月加強限制向中國出口晶片設備和技術後,可能尋求其他盟友參與。

總統拜登未來一星期,分別會見到訪華盛頓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以及荷蘭首相呂特。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透露,美國和荷蘭領袖會面時,討論範圍包括在關鍵技術推動合作。

《路透》和《彭博》等引述消息指,美國將和日本、荷蘭領袖討論,能否一同限制中國獲取晶片生產工具和設備,但預期不會即時有結果宣布。

據報日本和荷蘭原則上同意跟隨美國實施部分出口管制。但荷蘭曾公開拒絕應美國請求,強調決策要符合自己國家的利益。有不少晶片技術研究設施的鄰國比利時更批評美國的做法是霸凌。

現時生產先進晶片的設備主要來自五間供應商,當中三間在美國,餘下是荷蘭的ASML提供光刻機、另一間是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

除了晶片業,政情網站Axios報道,美國亦正考慮發出行政命令,審查美國人和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但傾向收窄適用範圍,可能專注於半導體、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不包括生物科技或電池技術,期望降低反對聲音,同時先全面諮詢盟友,意味最快要數個月後才成事,不太可能在下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訂訪華前公布。

中方一直反對美國刻意針對打壓中國企業,擔心威脅全球供應鏈穩定,已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美國限制晶片技術出口。

[ 本帖最後由 陪瞓導師 於 2023-1-13 06:12 編輯 ]
Reply
憂慮大陸攻台 台灣半導體公司轉移生產線至美國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9365

英國傳媒引述台灣半導體公司報道,因憂慮中國大陸攻台,企業正有意把生產線拓展或搬遷至其他地方,或將長期投資引向其他地方。

英國天空新聞引述環球晶圓主席徐秀蘭表示,因客戶對中國大陸攻台有「很多擔憂」,他們決定把新工場設立在美國德州,分散生產線及投資風險。

徐秀蘭表示,在過去的20年,他們更關心的是商業、經濟和工程方面的問題,又或是有關知識產權的問題。但近年他們被頻繁問道:「如果發生事件,會有什麼應急方案?」因此在德州設廠原因之一,就是為應急及管理風險。

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估計,對台灣任何形式的攻擊或封鎖,都會影響20萬億美元的經濟活動,一些公司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響,會尋求把一些業務從台灣上轉移出去,不過目前來說並未看見大規模的外流。

中國同樣依賴台灣的半導體供應,這也是一些專家認為入侵不會發生的原因。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大多數公司實際上並未有考虑撤出或搬遷,而是在擴張。」「他們正在把他們的供應或供應鏈從台灣擴展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如果台灣生產出現障礙,他們還會有一個地方作為後盾。」

荷媒:荷蘭國防部曾不建議向中國出口ASML設備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9641

傳日本荷蘭月底加入美國 限制晶片出口中國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長江存儲遭美制裁面臨技術瓶頸 離職員工更曝被追討公司房差價
https://www.hk01.com/article/861126

內地記憶晶片龍頭長江存儲近日被指在美國出口管制之下面臨技術瓶頸,第二座晶圓廠的興建計劃恐要押後。同時,有離職員工爆料被追討員工配宅的差價,爭議金額估在10萬元(人民幣.下同)至數百萬元不等。

去年底,美國商務部將35家中國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限制其採購美國產品與服務,當中包括長江存儲,其被禁止繼續供貨予華為及海康威視等「黑名單」中企。專家認為,由於無法自由取得美國晶片設備與服務,長江存儲技術精進與量產的能力被挫。瑞銀集團亞太技術研究首長Nicolas Gaudois稱,美國的制裁讓中國記憶體產業難以繼續發展,限制了相關企業提升先進技術的能力。

集邦科技的報告更指出,在不能取得關鍵設備供應商的支持下,長江存儲發展3D NAND快閃技術Xtacking 3.0上面臨重大障礙,而海外NAND快閃記憶體買家對採用長江存儲技術態度大為保留。長江存儲將逐漸喪失其成本競爭力,市佔率亦將持續被侵蝕,唯一出路可能是走回頭路,至生產2D NAND快閃記憶體,或轉型作以成熟製程生產邏輯晶片的供應商。

另一方面,長江存儲裁員後,被曝跟離職員工談判「歸還公司房」事宜,如果已裝修,就必須補上與市價的落差,引發員工抱怨。有員工指「掙的工資再掏家裡的錢,天天加班到深夜,結果被裁了」,公司回頭要求3年內補回一切福利。

美日荷傳就限制對華出口半導體設備達協議 ASML:有進展
https://www.hk01.com/article/861415

[ 本帖最後由 hippies 於 2023-1-28 11:07 編輯 ]
Reply
歐盟官員:完全同意剝奪中國取得最先進晶片技術
https://www.hk01.com/article/861355


美國和荷蘭及日本就限制對中國出口一些先進的晶片製造機器達成協議後,歐盟官員稱,歐盟完全同意剝奪中國獲得最先進晶片(也稱晶片)的戰略,「絕對不能讓中國取得最先進的技術」。

彭博社星期六(1月28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稱,在星期五結束的談判中,美國已和荷蘭及日本就限制對中國出口一些先進的晶片製造機器達成協議。美荷日協議旨在削弱中國建立自己的晶片能力的雄心,把美國去年10月採取的出口管制措施擴大到荷蘭和日本,其中包括荷蘭光刻巨頭阿斯麥。

對於三方達成的協議細節,白宮拒絕置評,華盛頓想給日本和荷蘭空間來決定如何傳達這些限制。由於荷蘭和日本仍須敲定各自的最終法律安排,實際落實計劃可能需要數月時間。不過,這個協議標誌着美國與盟友合作,圍堵中國發展半導體的重要里程碑。

港媒報道,歐盟內部市場執行委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星期五(1月27日)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活動上表示:「我們完全同意剝奪中國最先進晶片的策略,我們不能讓中國獲得最先進的技術。」

他說,「在確保我們共同的技術安全方面,你總是會發現歐洲站在你這一邊。」在限制中國獲得微晶片、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方面,歐盟和美國有非常強烈的一致性

布雷頓續稱,歐美也在5G和網絡安全方面進行合作,將高風險供應商移除,並密切關注中國對歐洲半導體關鍵基礎設施的持續投資。他還敦促西方國家對稀土進行更深入協調,以減少對亞洲地區的依賴

歐盟將在今年內通過歐盟版本的晶片法案,希望將歐洲在全球晶片製造能力中的份額提高一倍,達到大約20%,以減少對亞洲晶片的依賴。
Reply
美祭科技圍堵 中國晶片廠擴張計畫喊停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27632.html

美國去年秋天起對中國晶片業加強出口管制迄今,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報導,中國主要晶片廠的擴張計畫大受干擾,長江存儲和 ChangXin 都被迫延後建新廠並裁員,讓中國打造半導體強國的雄心受挫

在長江存儲位在武漢東方 40 公里處的工廠裡,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之間瀰漫一股不確定性。他們對公司 2020 年動工的第二座工廠何時才能投產感到困惑,廠房內已經架好電機設備,但還沒開始安裝晶片生產設備。

長江存儲 (YMAC) 主要生產 3D NANDA 晶片,先前傳出該公司已經打入蘋果供應鏈,可能應用在 iPhone 14 上,但後來疑似因制裁壓力而暫停。

長江存儲第二座工廠造價約人民幣 1000 億元 (150 億美元),目標是把產能提高兩倍。

延後建廠之下,長江存儲開始裁員。一名待了約三年的工程師說,1 月開始裁員約 10%,還凍結應屆畢業生的招募工作,公司氣氛凝重,前途不明。

生產 DRAM 的長鑫存儲 (CXMT),因為使用的先進技術在美國制裁範圍,擴張計畫也受影響,其位於合肥總部旁的第二座工廠面臨漫長的延誤,新研發中心的工程也沒什麼進展。

一名工程師說,他們原本計劃今年開始營運,但現在最快要等到明年或後年。公司正在精簡人力,依照不同部門,裁員比重介在 5% 到 7% 不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5 年喊出「中國製造 2025」的口號,重點發展半導體產業,並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大基金帶動中國半導體業快速崛起,由政府資助的三家導體商處於領先地位,分別是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福建晉華。

但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升息,美國加強出口管制之後,中國晶片業的技術逐漸落後美國。華為在 2019 年成為制裁的目標,中國最大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很快也被鎖定。

根據國際商業策略 (IBS) 統計,中國半導體自給自足率已從 2015 年的 10% 提高到 2021 年的 24%,該機構去年曾預測到 2030 年可以突破 50%,但在美國去年 10 月加強出口管制之後,如今改口預測 2030 年可能停滯在 30%

在此同時,由於半導體景氣反轉,市況不佳,中國晶片廠的客戶紛紛減少下單,也促使業者放慢擴張步調。

晶片夢|中國晶片公司紫光展銳擬融資100億人幣 尋求國家基金入股 去年收入升2成達140億人幣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9...05691.html

[Image: c39294e8abd6d4490d39a4d71fb77083]
晶片夢|中國晶片公司紫光展銳擬融資100億人幣 尋求國家基金入股 去年收入升2成達140億人幣

美國正積極拉攏盟友以限制中國發展高端晶片,自主研發晶片技術成為中國國策之一。有外媒報導,紫光展銳(Unisoc Technologies)正籌備融資100億元人民幣的計劃,令公司的估值提升至約700億元人民幣。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紫光展銳已經接洽幾間由國家支持的投資基金,目標是在3月中旬前找到投資者的候選名單,並在6月底前結束這輪籌資,最終在中國上市。

紫光展銳由私募股權公司智路資本控制,該公司在紫光展銳前母公司清華紫光集團破產重組後,於2022年接管。紫光展銳總部位於上海,研發包括用於智能手機的移動處理器、物聯網設備的晶片等,其產品與高通(美:QCOM)、台灣聯發科和三星電子直接競爭

根據公司網站的資料,紫光展銳在133個國家或地區開展業務,諾基亞(美:NOK)及榮耀部份手機產品已在使用紫光展銳的處理器。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於2022年公司在全球移動處理器市場的份額將增至約10%。

根據公司在2月8日的微信公眾號的帖文,2022年公司收入達到140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成,未來積極佈局手機、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顯示四大業務板塊。紫光展銳董事會秘書賈韶旭在當日介紹融資工作安排,展銳稱將藉助此輪融資資金,進一步提升技術和產品競爭力,打造未來增長新引擎。

紫光展銳的股東還包括擁有13%股份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該基金由政府支持,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美:INTC)亦持有11%紫光展銳股份。

美跨黨派眾議員將訪台 加強兩地半導體產業聯繫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食正AI熱 英偉達發展步伐啱啱好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A3...38725.html
Reply
美眾議院成立特別委員會 應對中國挑戰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眾議院周二(10日)表決通過成立中國特別委員會,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和科技挑戰,委員會主席由對華鷹派的共和黨議員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出任。

眾議院全院以365票贊成,65票反對,通過成立中國特別委員會,委員會將在今屆眾議院會期運作,反對的全部是民主黨人。議長麥卡錫指,成立新委員會意味兩黨有共識,信任中國的時期已過去。加拉格爾表示,是時候理解中國威脅的迫切性,重奪美國在關鍵領域的經濟依賴,委員會將揭露中國利用經協調的全社會戰略損害美國領導和主權,並透過兩黨合作探討對抗中國的方式。

委員會的首要任務是研究加強美國軍事態勢的方法、結束在供應鏈依賴中國、打擊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突出北京的威權體制等。此前,加拉格爾曾指委員會目標是平衡東亞地區短期軍事戰備與美中長期經濟競爭,最迫切的事是如何避免在台灣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其次是美國需作甚麼長期投資來勝出與中國的新冷戰。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三(11日)回應指,中方希望美方有關人士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從美國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出發,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動發展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中美關係。

美日首腦明會晤 料談管制對華出口半導體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雷蒙多:晶片法案是國家安全舉措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9B...45334.html

美國啟動規模達53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Chips Act),以在本地建立從設計到生產的一條龍產業。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指,促進國內晶片製造的《晶片法案》是一項國家安全舉措。

雷蒙多指出,美國超過90%的先進製程晶片都從台灣購買,這是國家安全漏洞,亦不符可持續發展。

她指,每一件精密的軍事設備、每一架無人機、每一顆衛星都依賴半導體,而國防部將能夠安全地獲得由該法案資助的工廠所生產的尖端半導體,確保有關行業能夠為軍方提供現代武器系統所需的先進製程晶片。

蓋茨:美國無法永遠成功阻止中國擁有強大晶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3242

中美晶片戰|媒體:美國擬限制投資中國半導體+AI產業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3675

美媒3月3日稱,拜登政府為捍衛美國科技的優勢,正準備推出一新計劃,限制美國投資特定的中國產業,包括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與人工智能(AI)

《華爾街日報》取得美國財政部與商務部3日向國會議員提交的報告。內文提及拜登政府正考慮針對美國在海外投資涉及國安風險的先進科技,制定新的法規。

內文稱,華府可能限制一些投資,同時會蒐集其他投資的資訊以供未來參考。

惟報告未提拜登政府將視哪些科技產業視為有國安風險,僅稱會針對「助長對手軍事能力」領域。

消息人士透露,新計劃主要涵蓋針對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和部份人工智慧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華府官員想要阻止美國投資者提供資金和專業予中國的公司,以防北京政府以此改善軍事決策的速度和正確性

報告並沒提到這是針對哪些國家,不過消息人士稱華府主要是針對美國對中國的投資。

財政部與商務部在報告中稱預計最近推出政策,希望能在下週公布的白宮預算中獲得額外的資源。新規定須經公評,財政部會與商務部協商實施。
Reply
Arm 據報擬今年美國上市 集資逾80億美元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arm-%E...09803.html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日本軟銀(SoftBank)旗下的晶片設計分支 Arm 計劃通過首次招股上市(IPO)集資至少80億美元。

Arm 被視為全球今年最大宗 IPO 之一。消息人士指,該公司準備未來數天開始上市前巡迴推介工作,上市估值未有定案,但至少在500億美元以上。該公司計劃4月下旬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隱密上市申請,尋求今年內完成招股安排,但具體時間表端視市況而定。

消息人士表示,軟銀已經揀選了4間投資銀行成為該宗 IPO 的牽頭承銷商,他們分別是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及瑞穗,但對於更重要崗位,軟銀暫時未有最終定案。

軟銀,巴克萊及摩通未有回應查詢。高盛、Arm及瑞穗拒評上述消息。

美國政府考慮加強限制向華為出口 NVIDIA 出售技術或受阻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47691.html

美國晶片製造商 NVIDIA(輝達)向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出售技術的計劃,可能受阻,為 NVIDIA 帶來巨大經濟影響。

《路透》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正推進一項修訂,加強限制授權當地公司向華為出口商品,但政府內部對限制範圍存在分歧。華為於2019年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但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實施一項特別措施,令華為可繼續購入總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商品。

NVIDIA 向華為出口技術的計劃,之前無被傳媒披露過。公司發言人不評論《路透》最新報道的內容,只強調中國市場為美國半導體行業提供重大機遇。美國商務部一名官員承認,政府正在審視特朗普時期允許美國公司,可向華為交付低於 5G 等級技術的政策。中方早前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


【晶片戰】華靠RISC-V架構打破壟斷?美促Intel超越台積電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3...2_001.html

半導體作為中美科技角力的主要戰場,相關產業動態一直備受市場關注。阿里巴巴(09988)旗下晶片公司「平頭哥」近年積極拓展RISC-V架構晶片,試圖打破由英特爾(Intel)及ARM兩大外資企業壟斷晶片架構的局面。分析更指出,RISC-V已成為中國的中央處理器(CPU)晶片領域最受歡迎的架構。另邊廂,作為美國主要扶持對象、有能力製造高端晶片的英特爾亦已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有望在技術上追趕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競爭對手。

中國正試圖在晶片領域急起直追,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平頭哥早前舉辦了首屆「玄鐵RISC-V」生態大會,多家國內外企業都有派員出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於活動上表示,RISC-V架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將推動高性能晶片的進一步發展,有望打破由美國掌控的英特爾及英國公司ARM的壟斷格局。

有別於屬於英特爾的x86架構以及由ARM掌控的Arm架構,RISC-V屬於開源架構,專利不屬於任何一方,意味任何人都能使用。倪稱,RISC-V是中國CPU領域最受歡迎的架構,將成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新引擎,又謂該架構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預計到2025年,全球的RISC-V晶片出貨量將達到800億塊。

隨着中國的技術發展迅速,美國為保住自身領先地位,近年唯有大力支持晶片公司「本土生產」。產品設計到生產一手包辦的英特爾作為純正的美資公司,自然受到政府大力扶持,只可惜該公司一直在晶片工藝節點上落後於同業。只不過,英特爾高級副總裁暨中國區董事長王銳近日表示,新世代的Intel 20A、Intel 18A(相當於2納米、1.8納米製程)已經流片(設計定案);Intel 4製程將於今年下半年登場,而Intel 3製程進度也良好。

回看英特爾近幾年製程技術發展,2020年仍然是10納米製程,目前已量產的最新技術是Intel 7製程,Intel 18A製程預計2024年下半年就會登場,進展之快頗讓市場驚訝。王銳亦強調,公司非常堅信到2025年時能夠重奪領先地位。

除了支援美國企業外,美國透過各種制裁手段阻止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不過,這些舉動也影響到外國半導體公司的運作,券商富瑞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據其行業調查,一些美國晶片設備公司改變了過往做法,把一些原先的「內地員工」轉為第三方服務人員,以規避風險。富瑞又指,企業現在更加在乎技術安全問題,未來會採取更多措施保密,如採取不同的存取密碼等。

另外,有外媒引述消息指,ARM計劃今年4月底秘密遞交在美國上市的申請,預期籌集最少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並且希望整體估值可以超過500億美元。報道稱,ARM已選定高盛、摩根大通、巴克萊及瑞穗作為上市的主要承銷商。

台積電今年將招聘6000名工程師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8F...46061.html

縱使全球晶片業景氣下行,但台積電招聘新員工的活動仍在進行中。《路透》報道,台積電在一份文件中表示,將在今年招聘逾6000名新員工。

台積電表示,該公司將在全台灣的各大城市中,尋找擁有電子工程或軟體相關領域的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年輕工程師。

該公司稱,碩士學位的新進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為200萬台幣。

外交部:晶片脫鉤將讓美國付出巨大經濟和技術成本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A4...50716.html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注意到,自美國推出《晶片與科學法案》以來,不少美國商界的機構和人士均提出關切和質疑,認為美國半導體行業是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

毛寧指出,脫鉤不僅違背產業發展規律,還將使美國付出巨大的經濟和技術成本。據波士頓諮詢集團預測,若與中國完全脫鉤,美國的半導體行業將失去18%的全球市場份額和37%的收入,減少1.5萬至4萬個高技能工作職位

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茨近日表示,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研發晶片的努力是徒勞,只會減少美國就業、切斷產品銷路。另外,美國經濟學家戈德曼亦指,美國可以完全與中國經濟「脫鉤」是幻想,制裁不會壓垮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中方指美方保持高科技領先無可厚非 不能剝奪別國發展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306.htm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中方注意到自從美國推出晶片與科學法案以來,當地不少機構及商界人士都提出關注及質疑。

毛寧說美國希望在高科技行業保持全球領先,無可厚非,關鍵在於公平競爭,不能為了維持科技霸權而不擇手段,亦不能剝奪其他國家的發展權利,更不應為了一己私利,破壞全球產供鏈,令本來已經非常脆弱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8月將晶片與科學法案簽署成法,內容包括用於研究的110億美元及用於建設先進電腦晶片工廠的390億美元。商務部長雷蒙多早前表示,投資的企業若要取得回報,必須僱用及培訓數以萬計工人,更重要的是行業需要科技突破,才能將製造晶片的成本減半,到時美國才能應對來自亞洲的競爭。

美國政府考慮加強限制向華為出口 NVIDIA 出售技術或受阻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47691.html

美國晶片製造商 NVIDIA(輝達)向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出售技術的計劃,可能受阻,為 NVIDIA 帶來巨大經濟影響。

《路透》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正推進一項修訂,加強限制授權當地公司向華為出口商品,但政府內部對限制範圍存在分歧。華為於2019年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但前總統特朗普政府實施一項特別措施,令華為可繼續購入總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商品。

NVIDIA 向華為出口技術的計劃,之前無被傳媒披露過。公司發言人不評論《路透》最新報道的內容,只強調中國市場為美國半導體行業提供重大機遇。美國商務部一名官員承認,政府正在審視特朗普時期允許美國公司,可向華為交付低於 5G 等級技術的政策。中方早前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

南韓產業部長點出對美晶片法的三大擔憂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8D...03183.html

阿里高端晶片受捧 望破壟斷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00202_021/

荷蘭擬限制晶片技術出口 外交部:已提出交涉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309.htm

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計劃限制晶片技術出口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中方對荷蘭方面以行政手段,干預限制中國和荷蘭企業的正常經貿往來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已經向荷蘭方面提出交涉。

毛寧指出,近年來,個別國家為剝奪中國的發展權利,維護自身霸權,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甚至不惜犧牲盟友的利益,脅迫誘拉一些國家對中國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有關霸凌霸道行徑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嚴重衝擊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終將反噬自身。

毛寧強調,中方希望荷方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和市場原則,尊重契約精神,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不跟隨個別國家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同中方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維護兩國和雙方企業的共同利益。
Reply
美中情局長指美中競爭不限於科技 亦決定情報工作未來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309.htm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時形容,中情局的未來取決於美國與中國正在進行的科技競賽

伯恩斯在國會參議院出席聽證會時指出,美中競爭的主要領域,不限於科技革命,亦是情報工作未來的決定因素

在同一聽證會上,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說,中國政府可能利用影片分享程式TikTok,控制數以百萬計美國用戶的數據,又指TikTok由中國擁有,存在安全隱患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早前回應有關TikTok的問題時指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別國企業,敦促美方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及公平競爭原則,為各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和非歧視的環境。

美國情報報告指中國利用供應鏈在國際衝突中牽制美國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309.htm
[Image: mfile_1691103_1_L_20230309052912.jpg]
美國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指中國利用供應鏈在國際衝突中牽制美國。(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網站)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向國會提交年度威脅評估報告。在有關中國的部分,報告指,中國政府正不斷尋求在科技、經濟和外交影響力的配合下,增強軍事實力,以加強統治,確保其主權領土和區域的優勢,以及追求全球影響力

報告又指中國正尋求利用所有政府工具來控制台灣,又警告大陸一旦接管台灣將帶來廣泛影響,包括擾亂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鏈,又指中國將會尋求利用對供應鏈的控制,在國際衝突中牽制美國

除了中國,報告也提到俄羅斯、北韓和伊朗對美國構成的威脅,又警告氣候變化和科技發展等全球挑戰,可能擾亂傳統商業和社會。

中國外長秦剛日前表示,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荷蘭擬限制晶片技術出口 外交部:已提出交涉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309.htm

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計劃限制晶片技術出口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中方對荷蘭方面以行政手段,干預限制中國和荷蘭企業的正常經貿往來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已經向荷蘭方面提出交涉。

毛寧指出,近年來,個別國家為剝奪中國的發展權利,維護自身霸權,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甚至不惜犧牲盟友的利益,脅迫誘拉一些國家對中國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有關霸凌霸道行徑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嚴重衝擊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終將反噬自身。

毛寧強調,中方希望荷方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和市場原則,尊重契約精神,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不跟隨個別國家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同中方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維護兩國和雙方企業的共同利益。

晶片大戰|荷蘭擬立法限制向中國出口浸沒式DUV光刻機 中方:堅決反對並已提出交涉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9...33788.html

[Image: c78ffea4a9f4daacd633b597b1c06693]
晶片大戰|荷蘭擬立法限制向中國出口浸沒式DUV光刻機 中方:堅決反對並已提出交涉

荷蘭政府周三(8日)表示,計劃對半導體技術出口實施新限制,以保護國家安全,加入美國對華晶片出口禁令的行列。美國去年10月以國家安全為由,實施全面出口管制,以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晶片技術,包括用以生產尖端晶片的設備,來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及提升軍事能力。上月初,美國商務部副部長Don Graves承認,華府與日本與荷蘭已達成協議,對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晶片製造設備實施新禁令,當時並未提及措施的具體內容。

綜合《路透》、《彭博》及《金融時報》等外媒報導,據荷蘭貿易大臣施萊納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致議員的一封信函,當局擬提議限制浸沒式(Immersion,或稱液浸式、浸潤式)DUV(深紫外線)光刻機的出口,並指出該項技術是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的關鍵所在,她在信中表示:「鑑於科技發展和地緣政治背景」、「荷蘭認為有必要以國家和國際安全的理由,盡早控制這項技術」、「擴大對特定半導體生產設備的現有出口管制」、「因此內閣將引入一份國家管制清單」。有關規定預計將於夏季前公布。

Schreinemacher在信中並未提到荷蘭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也沒提及荷蘭的晶片光刻機製造商ASML(艾司摩爾,美:ASML),但受到未來新禁令影響的各方基本上是呼之欲出。2019年以來,在美國外交施壓影響下,ASML因應荷蘭當局禁令,沒有在中國銷售其尖端的EUV(極深紫外線)光刻機,只向中國客戶銷售其他產品如DUV設備,該部份銷售佔其2021年銷售收入的16%。但根據荷蘭內閣最新提案內容,意味着較EUV光刻機低規格的產品如DUV光刻機也將同遭禁止。

ASML聲明指出,有關措施將不會對該公司今年或更長期的財務前景產生實質性影響。惟該公司也表示,將需要就裝運最先進的DUV系統申請出口許可,又稱:「重要的是,要考慮到額外的出口管制並不適用於所有浸沒式光刻工具,而是只適用於所謂『最先進』的工具」、「先進程度相對較低的浸沒式光刻系統,已充份滿足成熟製程為主的客戶的需求」。然而ASML也指出,該公司還未收到關於「最先進」的確切定義指引,只將之解釋為「關鍵浸沒」,包括生產高性能晶片的TWINSCAN NXT:2000i光刻系統及其更高級版本。

《彭博》報導指出,如果ASML的說法正確,荷蘭新規定可能達不到美國對本國晶片設備行業的限制標準。ASML的美國競爭對手的業務目前受到諸多限制,包括機器可以生產何種產品,以及是否可以派人赴華工作等。

Schreinemacher表示,荷蘭政府已決定採取盡量謹慎和準確的措施,以避免對價值鏈(Value chains)造成不必要的破壞。她寫道,對於重要的公司而言,他們要了解所面臨的問題,並需時適應新規則。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出口限制的報導,中方對荷蘭方面以行政手段,干預限制中國和荷蘭企業的正常經貿往來表示堅決反對,中方已經向荷蘭方面提出交涉。

毛寧指出,近年來,個別國家為剝奪中國的發展權利,維護自身霸權,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甚至不惜犧牲盟友的利益,脅迫誘拉一些國家對中國采取出口限制措施,有關霸凌霸道行徑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嚴重衝擊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終將反噬自身。

毛寧強調,中方希望荷方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和市場原則,尊重契約精神,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不跟隨個別國家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同中方共同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秩序,維護兩國和雙方企業的共同利益。

中美晶片戰|路透社:ASML供應商建廠擬捨華 改往東南亞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6160

調查:台積電與三星市佔率差距擴大至42.7%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3...2_001.html

外媒報道,三星電子與台積電去年第4季全球晶片代工的市佔率差距進一此擴大。據市場調查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資料顯示,去年第4季,台積電以58.5%的市佔率位列全球之冠,排名第2的三星電子佔比為15.8%,兩者差距達42.7%,較前一季的40.6%進一步擴大

集邦科技指出,由於晶片代工對手表現不佳,因此台積電能夠增加其市佔率。據報,由於高通與英偉達(Nvidia)向其他公司採購用於旗艦產品的7納米以下製程,使三星失去「很大一部分訂單」。

同時,由於庫存問題,導致公司減少下單,去年第4季全球晶片代工整體營收下滑。處於高端製程層面的台積電與三星季度收入分別下降1%及3.5%。

美前國安顧問:寧摧毀台灣晶片廠 免落入北京控制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賴恩周一(13日)稱,一旦台海戰爭爆發,美國寧願摧毀台灣的半導體工廠,以免落入北京之手。

奧布賴恩在卡塔爾多哈,出席美國智庫蘇凡中心舉辦的全球安全論壇。他表示,美國及盟友永遠不會讓台灣的晶片工廠,落入中國手上。全球大部分最先進晶片在台積電名下的台灣工廠生產,奧布賴恩指它們由中國控制後,中國將成為「矽晶片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有能力控制全世界經濟。他把破壞台灣晶片工廠一事,與二戰期間法國向德國投降後,英國選擇摧毀法國海軍艦隊相提並論。

奧布賴恩雖然沒有說明夷平台灣晶片工廠以威懾北京,是否美國的官方政策。但他承認,無法想像在如此情況下,晶片工廠仍然完好無損。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前年一篇文章指出,台灣應揚言自毀晶片工廠,以震懾北京。
Reply
台積電創辦人挺美國拖慢中國半導體發展 承認傷人傷己「這兩點」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8349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如果算入半導體設備、設計與智慧財產,美國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已達39%,如今卻通過晶片法案要將本土的製造比重從11%拉高到三四成,說是要滿足國防晶片需求,但他認為製造比重只須多增加幾個百分點已足以滿足需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星期四(3月16日)說,他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他評估晶片(也稱晶片)製造成本將激增遠超一半,減弱晶片廣泛運用在現代生活中的發展勢頭。

91歲的張忠謀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話時以英語感嘆說:「我想,對晶片產業而言,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危。」

張忠謀在這場由《天下》雜誌主辦的對話中指出,假設台海或中美之間無戰事,五年後的半導體供應鏈將繼續走向分岔(bifurcation)之路。

供應鏈分岔的概念,有別於斷鏈或脫鈎,分岔的市場有部分依然重疊,但因為美國和日本在科技戰中對大陸「卡脖子」管制出口,導致大陸與其他地區各自發展。

這場兩小時的對話備受矚目,匯集企業領袖、駐台使節和代表。前一天剛登記參選2024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全程參與,並在致辭時承諾全力支持台積電在台灣本土發展和成長。

賴清德強調,為讓台積電持續茁壯,必須堅持民主、加強戰備;努力追求和平,符合台積電、台灣和全世界利益。

米勒則在會上指出,台灣是全球晶片產業中心,所產晶片運用在包括冰箱、汽車、電腦、手機、人工智能的生活各環節。不過,台積電是以晶圓代工模式為設計晶片的廠商生產,許多人還不知道自己其實正在使用台積電的晶片度過每一天。

台積電是目前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因其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而被譽為「護國神山」。

米勒在美國麻省塔夫茨大學著名的國際關係研究重鎮、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教國際歷史。他去年10月4日出版《晶片戰爭》引起國際關注,三天後的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晶片業祭出全方位精準管制手段,看似巧合也前後呼應。

張忠謀:大陸晶片技術落後台灣至少五六年

在新管制中,美國禁止中國獲取美國的晶片設計技術、設備,不准中國用美制零件製造半導體設備,也不准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參與中國晶片業發展。

張忠謀認為,美國的政策有一部分是為了拖慢中國在半導體科技的發展。「我對此沒有異議,事實上,我可能會說我支持它。」

中國大陸目前正尋求突破,全力發展半導體科技,不過張忠謀評估,大陸晶片製程技術落後台灣「至少五六年」。

近年來,中國大陸增強對台灣的軍事與外交壓力,導致台灣被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一旦台海開戰,台積電被破壞將嚴重衝擊世界經濟,美國也因此認定不能過度依賴台灣。

張忠謀說,如果算入半導體設備、設計與智慧財產,美國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已達39%,如今卻通過晶片法案要將本土的製造比重從11%拉高到三四成,說是要滿足國防晶片需求,但他認為製造比重只須多增加幾個百分點已足以滿足需求。

他評估,在美國製造的成本遠超台灣的一半,成本上升後,原本在生活中無孔不入的晶片,成長將停止或顯著趨緩,晶片產業從此「邁入不同的賽局」。

米勒會後接受國際媒體聯訪時則表示,未來晶片的價格走勢,固然會因為各國政府重塑供應鏈而上漲,但考慮到未來各國提升晶圓製造的效率、投入研發和補貼企業,若再加上良好的監管,長期下來或許也能推動價格下跌。

「大陸晶片落後台灣五六年」 張忠謀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半導體發展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8504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如果算入半導體設備、設計與智慧財產,美國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已達39%,如今卻通過晶片法案要將本土的制造比重從11%拉高到三四成,說是要滿足國防晶片需求,但他認為製造比重只須多增加幾個百分點已足以滿足需求。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星期四(3月16日)說,他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他評估晶片(也稱芯片)製造成本將激增遠超一半,減弱晶片廣泛運用在現代生活中的發展勢頭。

91歲的張忠謀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話時以英語感嘆說:「我想,對晶片產業而言,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還沒死透透,但也瀕危。」

張忠謀在這場由《天下》雜志主辦的對話中指出,假設台海或中美之間無戰事,五年後的半導體供應鏈將繼續走向分岔(bifurcation)之路。

供應鏈分岔的概念,有別於斷鏈或脫鉤,分岔的市場有部分依然重疊,但因為美國和日本在科技戰中對大陸「卡脖子」管制出口,導致大陸與其他地區各自發展。

這場兩小時的對話備受矚目,匯集企業領袖、駐台使節和代表。前一天剛登記參選2024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全程參與,並在致辭時承諾全力支持台積電在台灣本土發展和成長。

賴清德強調,為讓台積電持續茁壯,必須堅持民主、加強戰備;努力追求和平,符合台積電、台灣和全世界利益。

米勒則在會上指出,台灣是全球晶片產業中心,所產晶片運用在包括冰箱、汽車、電腦、手機、人工智慧的生活各環節。不過,台積電是以晶圓代工模式為設計晶片的廠商生產,許多人還不知道自己其實正在使用台積電的晶片度過每一天。

台積電是目前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因其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而被譽為「護國神山」。

米勒在美國麻省塔夫茨大學著名的國際關系研究重鎮、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教國際歷史。他去年10月4日出版《晶片戰爭》引起國際關注,三天後的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晶片業祭出全方位精準管制手段,看似巧合也前後呼應。

張忠謀:大陸晶片技術落後台灣至少五六年

在新管制中,美國禁止中國獲取美國的晶片設計技術、設備,不準中國用美制零件制造半導體設備,也不準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參與中國晶片業發展。

張忠謀認為,美國的政策有一部分是為了拖慢中國在半導體科技的發展。「我對此沒有異議,事實上,我可能會說我支持它。」

中國大陸目前正尋求突破,全力發展半導體科技,不過張忠謀評估,大陸晶片制程技術落後台灣「至少五六年」。

近年來,中國大陸增強對台灣的軍事與外交壓力,導致台灣被認為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一旦台海開戰,台積電被破壞將嚴重沖擊世界經濟,美國也因此認定不能過度依賴台灣。

張忠謀說,如果算入半導體設備、設計與智慧財產,美國在全球市場的占比已達39%,如今卻通過晶片法案要將本土的制造比重從11%拉高到三四成,說是要滿足國防晶片需求,但他認為制造比重只須多增加幾個百分點已足以滿足需求。

他評估,在美國制造的成本遠超台灣的一半,成本上升後,原本在生活中無孔不入的晶片,成長將停止或顯著趨緩,晶片產業從此「邁入不同的賽局」。

米勒會後接受國際媒體聯訪時則表示,未來晶片的價格走勢,固然會因為各國政府重塑供應鏈而上漲,但考慮到未來各國提升晶圓制造的效率、投入研發和補貼企業,若再加上良好的監管,長期下來或許也能推動價格下跌。

美國制裁致產業陷入低迷 去年中國高達5746家晶片企業被註銷
https://www.hk01.com/article/868679

美國擬限制受資助晶片廠擴大在華產能
https://news.tvb.com/tc/finance/641a41ec...2%E8%83%BD

美國計劃限制受資助的晶片廠在中國擴大產能。

美國撥款約500億美元,資助晶片商在當地設廠生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當中包括要求受助的晶片商,在內地的28納米以下先進產能,不能增加多過半成,投資上限只有十萬美元;28納米以上的成熟製程,產能亦不能增加超過一成。

《路透》引述消息指,美國晶片設計公司輝達將用於人工智能的旗艦晶片,內部數據傳輸速度減半,然後繼續出口到中國,相信符合美國出口管制。德國副總理哈貝克表明,正考慮仿傚美國,向中國實施科技出口管制。

中方一直反對美國針對打壓中國企業,批評是破壞國際經貿秩序。

美國Marvell中國研發團隊傳全被裁 一個不剩!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24260.html

美公布晶片法案新規 台積電、三星中國業務估將受限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09216.html
Reply
日本電視台:只要張忠謀還在,中國大陸難攻台
https://www.hk01.com/article/882921

台灣總統蔡英文29日出訪台灣在中美洲的友邦伯利茲和危地馬拉,將過境美國紐約與洛杉磯,外訪行程引發國際關注,

日本《讀賣電視台》節目「高岡解說」(タカオカ解説)對此事分析,提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是影響台灣與國際局勢的重要人物。節目指出,「只要張忠謀還健在,且把半導體發展本體放在台灣,中國大陸就難以攻台。」

讀賣電視台3月28日播出新聞節目《ten.》,當中由讀賣電視新聞部解說委員長高岡達之主持的《高岡視角》(タカオカ解説),分析蔡英文出訪中美洲友邦的用意,以及台灣當前局勢。節目中介紹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稱他為「全球領袖都想要親自會面的重量級台灣人物」,更指出,張忠謀手上握有「掌握台灣局勢的關鍵」。

高岡分析,蔡英文現在出訪美國,而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則前往中國大陸,然而比起這些政治人物的動向,全世界各國領袖更想要見到的人其實是張忠謀(Morris Chang),張忠謀的英文名字比中文名字更響亮。

高岡介紹,張忠謀是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半導體公司(台積電)創辦人,過去多次代表台灣出席APEC等國際會議,而在一片國家領袖當中,張忠謀是唯一的民間人士。高岡表示,會讓張忠謀參加會議,除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影響之外,其實是許多國家領袖都拜託蔡英文總統讓張忠謀出席,「因為大家都想與他見面」。

高岡指出,張忠謀推動在日本熊本縣與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半導體工廠,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更親自出席亞利桑那州的移機儀式。

高岡表示,台積電掌握了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張忠謀的一句話就能左右世界,因為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全球的汽車、冰箱、洗衣機、手機都需要半導體。

高岡指出,雖然日本為防備「台灣有事」,大幅增加防衛費。但他分析,只要張忠謀還健在,且將半導體的主體放置在台灣,中國就很難進攻台灣。「因為中國一旦攻台,不僅自己拿不到半導體, 全世界的經濟也會因此停滯,因此能聽到許多聲音都指出,只要張忠謀還能繼續在世界各地走動,一切就沒問題。」

張忠謀近來表態指出,儘管中國大陸政府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他認為中國技術起碼落後台灣5、6年,並且支持美國晶片政策,並表態贊成「讓中國晶片發展腳步緩下來」。

對於此番言論,高岡認為,企業人士作出這種發言十分具有風險,但中國大陸不但沒有對此勃然大怒,「還好聲好氣、十分客氣的邀請張忠謀到中國大陸投資。」

節目尾聲,高岡表示,現在張忠謀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與時間的競賽,儘管張忠謀身體十分硬朗,但也已經91歲,儘管張忠謀主張「台灣不同於中國」,接班人是否會與他有相同想法仍未可知,而明年(2023年)台灣即將舉行總統大選,如果由親中勢力當選,台灣將向哪邊靠攏仍是未知數。

中國對美光產品的審查波及範圍可能更廣 一些美國公司恐面臨更大風險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38769.html

[Image: 5173814a5cb83c9fff5c0c92e073523e]

中國對美光科技在該國銷售的產品展開網絡安全審查,或影響這一美國最大存儲晶片製造商的營收(中國大陸市場約占該公司銷售額的11%)。不過,還有一些美國半導體製造商面臨更大的風險。

美光對中國的業務敞口遠不及高通公司。根據彭博匯編的數據,後者64%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大陸市場。

美光是一系列科技公司的關鍵供應商。中國政府任何將關注點拓展至其他美國公司的舉動都將使美光的同業企業面臨風險,同時加劇供應鏈的困境,原因是全球許多電子產品和零組件系統都來自中國的工廠。

「雖然中國可能僅占美光直接銷售額的10.8%,但他們還銷售給許多其他的公司,」彭博行業研究的高級半導體分析師Paula Penkal表示,「如果中國真的想要採取打擊措施,那麼影響範圍可能會更廣。」

推薦閱讀:中國對美光產品展開網絡安全審查 中美晶片之爭再添新戰線 (2)

原文標題The US Chipmakers Most Exposed to Escalating Tensions With China

中國以國安為由 審查美光科技Micron在華銷售產品
https://www.hk01.com/article/883652

內地對美光半導體產品實施網路安全審查
https://hk.news.yahoo.com/%E5%85%A7%E5%9...49426.html

內地反制美國半導體企業,內媒報道,中國網信辦宣布對美國半導體企業美光(Micron)(MU.US)於中國銷售的產品實施網路安全審查,以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及防範產品問題隱患造成網絡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 截至香港時間凌晨1時43分,美光股價下跌3.44%或2.17美元,報60.92美元。

中國以維護國安為由審查美光科技在華銷售產品 被視為反制美國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27b38a0b...E%E5%9C%8B

中國當局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對美國晶片廠美光科技的產品實施網絡安全審查,被視為是反制美方對多間中國晶片公司實施出口管制。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周五發出公告,指為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防範產品問題隱患造成網絡安全風險,及維護國家安全,依據中國《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對美光公司在華銷售的產品實施網絡安全審查。公告並沒有說明產品存在甚麼安全風險,和針對美光哪些產品進行審查。

美光科技表示,已與中國網信辦保持溝通和全力配合,強調公司產品安全。

美光科技是美國一間半導體製造公司,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之一,主要生產記憶體和儲存裝置等,分別在上海和深圳設有辦公室,並在西安設立工廠。

中方這次對美光科技展開審查,被外界視為對美方作出反制,不排除稍後會對更多美國供應商採取相同措施。

在中美科技角力下,美國早前已加強限制向中國出口半導體技術和設備,理由是擔心中國把這些技術應用在軍事上,並將多間中國晶片公司列入黑名單,禁止向相關公司出售美國高科技產品、零部件及技術。

中方多次重申,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指人為破壞全球產供鏈的穩定,只會損人害己。

日本宣布加強限制對華出口先進半導體 北京重申反對經貿問題政治化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26ba617a...B%E5%8C%96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4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