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大陸發展一直靠香港. 但時間已經改變了, 中共消滅香港. replace HK?
#91
23 條立法|金融時報:憂香港數據法規與內地睇齊 美律師行限制香港員工瀏覽國際數據庫
https://hk.news.yahoo.com/23-%E6%A2%9D%E...30039.html

[Image: aaca4370-caf3-11ee-bfec-8cb3f2af6f27]
23 條立法|金融時報:憂香港數據法規與內地睇齊 美律師行限制香港員工瀏覽國際數據庫

政府正就 23 條立法進行公眾諮詢,擬定義「國家秘密」及立法針對危害國安的電腦活動等,令外界關注香港互聯網及數據運營會否受影響。據《金融時報》報道,全球第二大律師行美國瑞生律師事務所(Latham & Watkins)決定,禁止香港員工瀏覽其國際數據庫。報道引述消息認為,此舉是為了防止香港的執法人員搜查辦公室時,讀取其國際數據。

另設「大中華區數據庫」與北京共享

《金融時報》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指,瑞生律師事務所已經向內部員工宣布,香港員工由今個月開始,除非獲得特別的授權,否則不能瀏覽公司的國際數據庫。這意味著香港律師將不能自由瀏覽公司在美國、歐洲、中東、亞洲的資料。

除此之外,瑞生亦正將香港辦事處的數據庫,與亞洲其它地區(首爾、新加坡、東京辦事處)的數據庫分割,創建另一個新的「大中華區數據庫」,與北京辦事處共享。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形容,公司現在已視香港等同內地,指 23 條立法令香港的數據法例與內地睇齊,情況令人關注。另一名消息人士指,新的公司措施確保,一旦日後香港辦公室被搜查,執法人員都只能夠讀取香港及內地的數據資料。

23 條立法定義「國家秘密」

瑞生去年已關閉了上海的辦公室,將員工調往北京。當時瑞生形容中國仍然是重要市場,也是其亞洲和全球業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兩名消息人士則指,公司近月要求員工,進入中國內地時不得攜帶工作電腦。

香港政府就《基本法》第 23 條立法展開公眾諮詢,邀請巿民表達意見,諮詢期至 2024 年 2 月 28 日為止。政府建議訂立新罪行,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的電腦活動。此外公諮詢文件亦提出,要訂立條例定義「國家秘密」並禁止披露。除了國防建設、武裝力量、外交活動等秘密之外,「國家或香港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秘密」等同樣被視為「國家秘密」。

外界關注 23 條立法會否影響香港數據運營,《路透社》日前報道指,外國銀行、對沖基金、私人研究機構等企業,以及外交官、學者都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有些人會擔心法案可能會控制互聯網或影響數據運營。有些人擔心對中國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大陸個人和公司的盡職調查,都可能會墮入「國家機密」領域。

相關報道:

23 條立法|擴煽惑叛離罪 管電腦活動 禁與外國台灣政治組織聯繫 部分普通法罪行變「成文法」|Yahoo
23 條立法|政府諮詢獲廣泛報道 外媒憂打壓異見、管控互聯網、損國際地位等|Yahoo

羅奇:恒指表現不濟 痛心說香港已「玩完」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15858.html

耶魯大學資深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羅奇在英國《金融時報》撰寫題為《很痛心說香港已「玩完」》(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的文章,指香港股市表現不濟,目前恒生指數較1997年回歸時只微升5%,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上升超過4倍,恒指表現亦差過中國上證指數,認為港股受內部政治、中國因素及全球地緣政治發展制約,即使有反彈亦只會是短暫。

羅奇指出,2019至2020年,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領導的特區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大規模民主示威游行,中國通過實施香港國安法,恒指由2019年初的近30000點,跌至現時15700多點,跌幅45%。

羅奇指,結構性問題,包括債務、通縮和人口結構,叠加疫情的影響、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的周期性壓力,引發中國長達3年的熊市,滬深300指數從2021年春季的高位下跌逾40%,同期恒指下跌49%。

羅奇指,2018年以來,中美對抗愈演愈烈,香港深陷其中。美國的「友岸外包」行動,使香港與許多最大的亞洲貿易夥伴之間產生隔閡,由於香港對外貿易總額佔GDP的192%,這或對香港產生巨大影響。

羅奇指,雖然中國的經濟因素可能會有所改善,但鑑於香港勞動力萎縮和生產力前景等長期不利因素,質疑任何反彈都可能是短暫,而解決中美緊張局勢亦不簡單,面對各種制約,香港並無簡單的出路,而在看到中國政府作出更多的舉措,而不單是過往的反周期政策前,香港很可能仍會陷入中國製造的陷阱中。
Banff
Reply
#92
半島電視台:23條為外資帶來新寒意 外國商會負責人:Am I welcome?
https://photonmedia.net/foreign-firms-fresh-chill/

[Image: amiwelcomeweb.jpg]

《基本法》第23條公眾諮詢月底屆滿,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發表專題報道,形容立法為香港的外資企業帶來新寒意。有外國商會負責人指,關鍵問題是中港之間的區別,如果香港失去了開放性,可能會將投資和招聘轉移到其他地方。該負責人提到,公眾諮詢文件首兩個章節,絕大多數篇幅描述香港的安全威脅,商人會思考,「我是否受歡迎?」

行政長官李家超、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及保安局局長鄧炳強2月初曾向外國駐港領事及商會講解23條立法,林定國事後稱,不會以「憂慮」形容會上提及的意見,更聲稱「無聽到任何人話唔支持立法」。其後《彭博》引述與會人士,指官員只回答了大約4個問題,讓部分與會者感到不滿,質疑港府似乎並不樂於傾聽。

半島電視台日前發表23條專題報道,引述香港一間外國商會的負責人表示,商界重視中港差別,如果香港失去了開放性,外資公司可能會將投資和招聘轉移到其他地方。該負責人留意到23條諮詢文件首兩個章節,有1段提到香港是人們來交流的地方,但其餘41段講述對香港保安及安全的威脅。

該商會代表指,如果從一個商人的角度閱讀諮詢文件可能會想,「我只是想在那裏做生意。我是否受歡迎?」(I just want to do business there. Am I welcome?)

企業憂23條「國家機密」規定
金融研究公司「東方資本研究公司」(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總經理Andrew Collier指,港府似乎在釋出一個信息,即政治控制優先於一切,包括經濟,這與中國情況非常相似。他形容,許多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已對香港緊張氣氛感到擔憂,又認為23條只會加劇他們的憂慮。

報道提到,企業尤其關注23條有關國家機密的規定,有些人擔心香港將來採用中國對「間諜活動」的廣泛定義,妨礙企業在日常營運中收集和共享資訊的能力。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分析師Nick Marro表示,最大的擔憂是香港正朝着目前在中國看到的方向發展,「香港在結構上和歷史上最大的優勢之一,是你不像在中國那樣存在對紅線的不確定性。你過去可以談論那些在政治上敏感的問題」。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高級研究員任建峰向半島電視台表示,《國安法》對商業的影響,更多是營造一種恐懼氛圍,導致人才流失,但23條對企業的影響就直接得多。

港府:國家機密定義符國際慣例
港府發言人回覆半島電視台,指制定國家安全立法是「每個主權國家的固有權利」,港府對國家機密的定義「符合國際慣例」。發言人表示,與國家機密有關的條文將「僅適用於未經合法授權的行為」,並且正在考慮引入「公眾利益」作辯護理由。

《南華早報》今日刊登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訪問,他指當局應多向外國企業解說,強調香港並非唯一有國安法律的地方。梁振英以新加坡為例,當地近日引用《防止外來干預(對應措施)法令》,將港商陳文平列為「具政治影響力者」。

他指新加坡政府自行決定有關行動,反觀香港的國安法例有更清?的「紅線」,希望外國商會能作比較。梁振英稱:「我們並不是在試圖玷污新加坡的名譽。我們只是要求外國商會進行比較」。


清盤數字創14年新高 「清盤王」黎嘉恩:外資一聽到國內企業就唔考慮投資
https://photonmedia.net/compulsory-windi...ankruptcy/

[Image: 566web.png]


23條立法︳記協憂影響駐港外國記者 歐盟關注境外干預罪 葉劉:不散布假消息則不違法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5%E6%B3%95

港府正為《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諮詢公眾,記協主席陳朗昇在香港外國記者會論壇上引述記協會員問卷調查,初步結果顯示,9成受訪會員認為23條立法對新聞工作有很大影響,約75%受訪者認為對新聞自由只有負面影響。陳朗昇說,不相信立法會導致大規模拘捕,但形容會改變本港氣氛,或較少人願意接受駐港外國記者採訪或與外地機構溝通。對於陳朗昇的說法,保安局長鄧炳強則回應稱,雖然記協「無咩代表性」,但仍歡迎對方向政府提交意見。

歐盟駐港澳辦事處主任高宇馳在台下提問時表示,對立法建議有重大關注(significant concern)並已向特區政府表達,包括對新增境外干預罪中,涵蓋配合境外勢力影響中央或特區政府「制訂或執行政策或措施」等的定義廣泛。

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則說,相信傳媒與外國政府或外國政黨談及香港事務,只要不散布虛假信息或採用欺詐手法,不相信會違反法律,認為政府可加強解釋境外干預和所涉不當行為的性質。

葉太又說,相信記者提早報道政府財政赤字或取消樓市辣招等,構成犯法機會不大,因涉及披露國家機密需有危害國家安全的意圖。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認為,相信一般採訪時事及香港新聞的記者,不會刻意刁難受訪者、或取得機密訊息,又說目前現有些涉及國安的案例,相關界線清楚,相信只要不是刻意危害國安,接受採訪或被訪者都不會違法。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則認為,政治人物接受外媒訪問是家常便飯,形容記協的說法屬多餘顧慮、失實攻擊,而且危言聳聽。

或被列「外國政治組織」 綠色和平:不收政府企業政團錢
https://news.mingpao.com/pns/%E8%A6%81%E...8%E9%8C%A2

《基本法》23條立法工作昨起展開公眾諮詢,諮詢文件建議訂立「境外干預罪」,禁止任何組織配合境外勢力,干預國家及香港事務,或損害中央或香港與任何外國或地區關係的行為等。本報上周引述消息指23條立法後,綠色和平等組織或被列為「外國政治組織」。被問及會否擔心日後環保倡議工作受影響,綠色和平昨回覆稱,組織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一直秉持政治中立原則,從不接受任何政府、企業或政治團體資助,只接受個人及獨立基金會的直接捐款,以維持公正獨立。

律師會:應保障公民權利
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資深大律師昨表示,23條立法是特區政府履行的憲制責任;就政府公布有關的立法建議及諮詢,公會會由法律角度仔細研究內容,適時表達看法。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認為特區在履行憲制責任同時,亦應適當保障本港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下的權利,在兩者之間取得恰當平衡。陳又稱,將從法律角度詳細研究諮詢文件所列的立法建議細節,如得出任何意見將盡快向政府提交。

陳清霞:把握時機全力推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行會成員陳清霞稱,《基本法》23條立法迄今尚未完成,對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有效管治帶來困難及造成困擾,故立法至關重要和勢在必行。她又稱,經過反覆實戰和經歷,本港市民對23條立法有很強共識,現時展開諮詢屬適合的時間,須把握有利時機全力推進,令市民理解立法理念和建議,及令立法依規按序進行。

警察評議會職方協會昨發表聲明,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的相關工作及建議,提到2019年港版「顏色革命」,令市民明白國安的重要,痛定思痛後社會形成共識,決心杜絕國安風險;而社會對立法已有共識,加上近年地緣政治日益複雜,政府推展23條立法刻不容緩。

(23條立法)

人權觀察、香港監察等逾 80 組織聯署 指 23 條是「災難」 港府:危言聳聽
https://hk.news.yahoo.com/%E4%BA%BA%E6%A...23073.html

[Image: ecf5a2a0-cfe7-11ee-9757-3ed507ee2e70]

基本法 23 條的公眾諮詢工作即將結束,香港監察、人權觀察等共 86 個組織今日(20 日)發表聯署聲明,批評諮詢文件提到設立判國罪、間諜罪等,但當中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將集會、出版自由等和平行使權利的行為刑事化。

聯署聲明認為,23 條立法將削弱港人公平審訊權利,而且容許警方延長羈留時間,及阻止被捕人與律師聯繫等,認為有關做法均是為了加快國安相關案件的審訊。聲明形容,23 條立法將對人權帶來災難性的效果(devastating consequences),其影響更甚於《國安法》。

聲明呼籲外國商會及於香港設立的國際公司,向港府表達對 23 條立法的關切,並敦促外國政府公開反對 23 條,包括建議制裁負責立法的官員。

港府:聯署聲明刻意抹黑
港府今日傍晚發稿,對有關聯署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港府批評,聯署聲明充斥刻意抹黑和與事實全然不符的言論,重申有關執法權力、訴訟程序等措施,英國亦有相關條文,港府有參考外國相關法律,認為0做法是有理有據,「該些組織絲毫不考慮其所在國家的相關法律,便妄稱特區政府就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建議損害人權,是徹頭徹尾的偽善和雙重標準。」

對於聲明指將集會、出版自由等行為刑事化,港府斥有關做法明顯錯誤,純屬危言聳聽,強調就政府施政作出基於客觀事實、合理和正當批評、指出問題、提出改善意見等的言論根本不會觸犯「煽動意圖」相關罪行。

港府指,對於聲明呼籲外國商會和國際企業重新審視風險,及要求對相關官員制裁,港府形容是「蔑視特區的憲制責任和對特區立法程序的公然踐踏,」又指有關行為已涉嫌構成《香港國安法》第二十九條下的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亦批評,聯署內容是抹黑及無中生有,強調不怕被制裁。他質疑,聯署的組織是收取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及英國政府的錢,又認為越用黑社會方式恫嚇官員,越顯得官員做得對。

海外港人批23條立法為假諮詢 推香港向極權發展
https://www.rfi.fr/tw/%E6%B8%AF%E6%BE%B3...C%E5%B1%95

已解散的香港職工會聯盟前總幹事蒙兆達指出,香港政府硬推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建議,是要把控制伸至社會上每個細胞組織,勢將已經被《港區國安法》弄至體無完膚的香港,更加推向一個極權的方向;而民主黨前主席李永達亦指出,23條立法後,香港新聞界將會與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日益相似,因為屆時只有播報政府說話才可確家不會觸犯法律。

[Image: 20.2%20%E6%B5%B7%E5%A4%96%E6%B0%91%E4%B8...9B%29.webp]

香港政府就有關國家安全的進行的三十日諮詢期已過了一半,但民間未聞反對聲音,表達憂慮和質疑的亦不多,基本上只有官員和建制派的支持聲音;與2003年港府企圖立法時意見紛呈丶論壇處處,甚至有數十個民間組織組成民間人權陣線提出反對意見的情況大不相同,最後立法工作遭擱置至今。

身在英國的社會學者鍾劍華上周五(16日)在一個由離散海外港人組織「時代公民教育」(英文簡稱COOTL)舉辦的相關網上論壇中指出,以23條對香港影響之大,這種近乎鴉雀無聲的情況實在不正常。

李永達:過往共識是先有普選特首才為23條立法

2021年8月離港赴英的民主黨前主席李永達在論壇上指出,在《港區國安法》下,港人提出反對意見或上街聯署均可能「被喝茶」,質疑誰會提與政府不同的異議;而港府亦不想聽反對意見,試想團體辦有關勞工權益的遊行也不獲批,便可見一斑,所以現在的諮詢只是假諮詢。

他又批駁港府指23條立法是香港憲制責任之說,指作為香港小憲法的《基本法》23條雖要求香港就七類罪行自行立法,但並無具體時間,規定與香港循序漸進普選行政長官一樣,故民主派當年已有共識,香港需先有民主制度才可就23條立法,而這共識,當年的建制派並無異議。鍾劍華亦補充,2006丶07年時,有建制派頭面人物曾說,先解決特首普選,則23條立法較有把握。

在職工盟被迫解散前赴英丶另組香港勞權監察並出任總幹事的蒙兆達更進一步質疑23條立法的需要性,因為23條要香港自行立法丶而不是由國家強加港人身上,便是為了體現「一國兩制」,但國安法已是中國人大常委會「壓落嚟」,再讓香港就23條立法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蒙兆達:23條是政治控制工具

因2022年出席境外組織會議「抹黑」中港政府而被指涉嫌干犯煽動分裂國家罪及懸紅100萬港元的蒙兆達續稱,國安法之後,已有超過 280人被捕,幾乎凡是爭取民主運動的,都被拘捕;而23條立法只是以國家安全作包裝,實行政治控制,把條文細緻化到滲入每個層面的細胞組織,包括對外團體和網絡控制,日後勢必會把已經被國安法弄至體無完膚的社會,更加推向一個極權的方向。

蒙兆達舉例指,港府把《社團條例》擴大至所有組織,包括校董會丶合作社丶互助委員會等不同細胞組織,問題十分嚴重,因為《社團條例》賦權警方不受制衡的權力,可向註冊社團提交內部人事資料丶會議紀錄丶財務文件,日後意味警方可以向所有組織要求提交上述內部文年,「完全無私隠可言」!亦不會尊重組織內部需要保障的自主性。

國安法後175個工會被迫解散 惟公民社會未死

他續稱,在這情況下亦沒有結社自由可言,因為當所有組織都在政權嚴密監視下,並可能隨時被捕,公民社會所須的獨立自主性又在那裡?而當獨立工會難以存在,工薪人員的權益亦難受保障。他指出,國安法後已有175個工會被迫解散,現在只剩建制工會集團,但這些工會集團只會緊跟中央,為政治權利考慮,「當中央說要繁榮穩定,他們便不搞罷工,因為罷工會被視為不穩定」。

不過,他不同意香港「公民社會已死」的說法,指港人力量無論多微少,也沒放棄,主流社會沒有附和政府所做之事便可見一斑,例如市民的不合作態度丶改革後的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投票率破歷史新低,以至對特首和管治班子的嘲諷,都反映出港人的反抗意志,儘管這未必可以帶來改變。

然而,李永達憂慮,23條建議的國家秘密,範圍甚廣,經濟數據亦包括在內,日後可能只有報道政府說話才不會出事,屆時「香港新聞界山3會同人民日報越來越相似」。他說,當社會沒有公民社會,作為第四權的新聞界將會縛手縛腳;而沒有新聞自由,公民社會亦會失去支持,在日益減少的報道中慢慢不存在。

但二人均認為,無論什麽情況,離散港人仍須盡一分力,向所處地方人士解說香港情況,加強香港議題的國際聲音。

港府上月底展開23條立法的公眾諮詢,但諮詢期只及2003年最終失敗的立法嘗試的三分之一,特首李家超解釋,因為社會已有共識,一個月諮詢期已經足夠;而在日前,港府第二把交椅的政務司長陳國基更表示, 知悉所有立法會議員都認同23條立法的需要及逼切性,並支持特區政府儘快完成立法,期望議員積極支持相關的立法工作。

根據當局建議,會就五類罪行進行立法,分別是叛國丶叛亂丶竊取國家機密和間諜行為丶包括利用電腦的「危害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罪,以及境外干預罪行,而擴大社團條例至所有組織,就是在禁止境外干預中提及。
Banff
Reply
#93
彭博:4200 間跨國企業總部設於新加坡 較香港多兩倍 連中國企業亦選址新加坡
https://hk.news.yahoo.com/%E5%BD%AD%E5%8...53779.html

[Image: 766cbe80-d149-11ee-b3cd-d457c113aa84]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發現,愈來愈多跨國企業選址新加坡作為亞洲總部,在 2023 年已錄得 4200 家,遠超於香港的 1336 家,擴大領先優勢,形容「令香港相形見拙」。研究報告指出,新加坡與西方國家的聯繫、人才儲備、多元經濟、稅務優惠等,吸引了企業設立地區總部。報告並指,新加坡作為香港長期競爭對手,現時正在崛起,成為企業首選營商目的地,甚至許多中國企業為了「對沖地緣政治風險」及擴大影響力,也選擇了新加坡而非香港。

彭博報告長達 50 頁,詳細介紹新加坡正在崛起,當中形容「香港在成為國際企業首選亞洲總部的競爭中落敗」,又指由於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企業考慮到政治穩定和自由程度,或會將新加坡的排名排得比香港更高。

報告並指,香港過去遏止了政治示威活動,又在新冠疫情時跟隨中國的「清零」政策,已被定位為中國金融中心;反觀新加坡強調其獨立性,所以逐漸成為國際企業選址的地方。即使香港擁有較低利得稅 16.5%,但也可能被新加坡超越,因為新加坡推行了計劃,可就某些經濟活動,將本身 17% 稅率減至 13.5% 或更低。報告續指,新加坡也針對外國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而這些舉措正在發揮效用。

彭博報告形容,看在新加坡設總部的跨國企業名單就像一份名人錄,包括聯邦快遞、微軟、Alphabet Inc. 旗下的 Google、美贊臣、勞斯萊斯和通用汽車公司,甚至中國公司 TikTok 和時裝巨頭 Shein,都在「更敏感環境中營運」,在新加坡設業務中心。此外,中國的蔚來汽車、阿里巴巴集團和華為,都在新加坡擴展業務,甚至中國國企中國物流集團也在新加坡設海外總部。報告認為,新加坡匯聚了眾多企業,其多元化經濟體系,能在未來 5 年吸引更多全球業務,比香港更多。
Banff
Reply
#94
美或撤銷港經貿辦特權 台稱超前部署應對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22...2_001.html

美國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早前通過《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擬撤銷香港經貿辦在美國享有的特權。台灣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周二(27日)在立法院質詢時提出,考慮到港幣可能被踢出美元結算機制,台方應設立機制禁止港元直接兌換新台幣。台行政院長陳建仁稱會就香港可能的發展形勢,預先採取超前部署措施。

吳秉叡稱,香港轉口貿易地位恐會急速衰退。陳建仁回應指,台灣政府密切關注整個形勢發展,確實發現港澳在「大陸化」之後,漸漸失去其在政治、經濟、貿易上的地位,台陸委會持續監控,金管會也有注意投資情況。他強調,台美關係現在不錯,台方了解美方的動向,會讓各部會超前部署。

台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指出,香港整體形勢在反修例風波後急遽變化,該會每年都委託學者專家,探討香港的政治自由度、司法獨立性、社會問題及經貿等方面;近幾年又跟各國針對香港問題,建立訊息交換和合作機制。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證實,目前台灣銀行保險證券對於香港地區的投資,逐年緩步下降。

歐美資金或減少及撤出在港投資 港府:挑戰不可避免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32...2_001.html

美國跨黨派議員日前宣布將提出四項與中國相關相關的法案,當中《禁止中國加入指數基金法案》,是限制美國指數基金將中國公司的股票加入其中,若法案成真,本港金融市場或面臨進一步衝擊,本港財金官員表示,近期地緣政治較熾熱,歐美資金撤出或減少在香港市場的投資聲音頻傳,他承認過去香港賴以成功的一些條件可能起了變化,有關撤資的挑戰不可避免,呼籲各方警惕往後的變化。

官員示警,地緣政治的鬥爭格局已經上升到社會體制、管理體制的一些比拼,當經濟的事情有政治牽涉在內,就複雜多了,它的不可控性、不可預測性就可能更大。小的,對資本市場造成波動,大的,可能從結構上影響了一些基金及投資的布局。

他續稱,香港需要思考應對美國打壓帶來的影響,以減少政治因素引起的問題。因為地緣政治的改變是香港開埠以來到現在一個很根本的變化,過去香港賴以成功的一些條件可能起了變化。客觀環境上的變化,確實對香港造成一定影響,我們要尋找怎麼部署、怎麼回應,怎麼在過程中找到新的機遇、新的發展。
HKdimsum
Reply
#95
專訪|羅奇談訪京被禁止議論香港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u...52311.html

[Image: 16f5a851-e40f-4a7c-a8d6-aa63c5d46a08.png]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史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專訪。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史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專訪,談論他對中港政治及經濟的看法。本台將會一連兩日播出羅奇的專訪片段。在今日播出的內容,羅奇談及上周在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言論受到審查,不獲准就香港問題發表意見,他又批評其他香港與會者,沒有向北京如實反映香港的情況。

曾是中國經濟「大好友」的經濟學家羅奇,在3月下旬以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身份,獲邀出席3月24至25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該論壇由前總理朱鎔基在廿多年前發起,旨在提供一個的平台,讓中央的財金官員與國內外的有識之士,真誠地討論中國經濟問題。自從2000年起,羅奇已經連續24年參與該高規格的經濟論壇,他是參與時間最長的外國代表之一。

京官禁止公開演講提香港問題

羅奇獲邀在今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表講話,曾經希望在演講中表達對香港未來的擔憂,但最後被勸止。他批評,今屆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比歷屆更多制肘,無論在活動舉行之前、期間和之後,主辦方都明確表示他們不想公開聽到尖銳的問題,只希望著眼於「對中國有建設性的看法」。

羅奇:「我寫過幾篇文章,對香港的未來表示嚴重關切。這觸及北京的一些敏感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要求我不要在中國發展論壇上談論這個問題。」

羅奇在2月份時,兩度投稿英國《金融時報》,直指「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前特首林鄭月娥在2019年推出的《逃犯條例》成為香港經濟由盛轉弱的轉捩點,從此之後香港的優勢一去不返;他的另一篇文章感嘆現已很難再「重造一個大家以前心愛的香港」。

與史美侖辯論23條對香港影響

羅奇在會議舉行期間,於另一個場合與相識20多年、現任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討論中國金融市場政策。 羅奇在與史美倫的對談中提出了三個論點。第一點是經濟,提及香港與中國的經濟聯繫緊密 ,達到相互依存的程度。第二點是擔憂中美政治衝突對香港貿易造成不利的影響。第三點是香港自治權,擔心特別是23條通過後,該法例對港府管治上的影響。

羅奇回憶:「我說這三點確實會在未來幾年給香港帶來麻煩。史美倫同意我的三點中的兩點:與中國經濟的聯繫,以及中美衝突的不利影響,她不同意港府的自治權受到北京或香港本身的損害。」

沒有香港代表敢反映香港實況

羅奇指出, 他的論點是基於經濟,而非政治考慮,幾乎沒有人反對他的核心論點。他直言,香港學術界及企業界代表在北京期間,沒有如實反映香港的情況。

香港代表有八人,代表學術界及企業界,包括:現任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查懋德、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金澤培、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盈科拓展站團創辦人李澤楷、香港中文大學前院長兼中國經濟學家劉遵義、被視為習近平「國師」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長鄭永年,以及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

羅奇:外資管理層都在討論香港營商的政治風險

羅奇指出,2019年的香港整個城市陷入政治狂熱,特別是最後幾個月情況非常不穩定,出現近乎無政府狀態,這顯然會促使北京為自身安全而做出回應,解決這個政治問題。他和許多身處香港的朋友普遍同情香港作為一個獨立、充滿活力、堅韌性強的經濟體。

羅奇認為,剛頒布的23條為政府提供了避免重蹈覆轍的機制。至於新法例是否適合解決香港的政治爭議、會否被過度執行,這些長期影響還需要歷史學家作定論,但他肯定立法已經為為「一國兩制」規定下政治和政策自主蒙上陰影。他擔心中美衝突的背景,再加上23條,會加劇外國人才外流。

羅奇透露,國際證券公司特別擔心亞太區的業績大幅下降,管理層都在討論香港營商的政治風險,而且擔心華府制裁行動帶來的影響,因為一旦個別北京及港府官員受制裁,外國企業無法與受制裁人員繼續接觸,不然便會違反美國法律。

自從2020年開始,華府宣布了三輪制裁行動,總共制裁18名北京及港府官員,包括:現任特首李家超、現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現任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及現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上周五 (3月29日)又宣布有意對更多的港府官員實施入境限制。 「三司十一局」中大量港府主要官員受到美國限制外訪或與外國人交流,將會影響港府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羅奇: 在朱鎔基年代能自由公開討論問題

羅奇的敢言招致了建制派的猛烈批評,特別是在他發表「香港玩完」論之後,前特首梁振英和行政會議葉劉淑儀先後高調地駁斥羅奇的言論。激怒港府官員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後果,但羅奇表示自己仍然會繼續敢言,發表他覺得對香港、對中國有益的言論。

羅奇表示自己熱愛香港,雖然自己在港工作只有短短六年時間,但每次飛機降落在啟德機場的情景,行經中環交易廣場感到這個城市充滿活力的個性,香港社會對外國人的包容性,這些經歷仍然歷歷在目。

羅奇表示搬離香港後,曾經多次回港探訪,單單2023年便已經去香港三次,被問到23條通過後會否擔心再到不了香港,羅奇沉默了一頓才回答。

羅奇說:「如果建設性的批評引起政客和商人的不舒服反應,他們需要審視自己。如果他們不希望我回到他們的國家、城市或經濟體,因為我讓他們感到不舒服,我將繼續寫文章、演講、與自由亞洲電台等平台交談,努力說出真相。辯論比個人壓力重要。回到我早期在中國的時候,第一次出席中國發展論壇,那是2001年的第二屆會議,當時我參與了朱鎔基總理想聽的辯論,我們公開辯論,我呼籲中國和香港現任領導人也這樣做。討論辯論的議題,而不是根據個人政治目去討論。」

剛舉行的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出席人數超過200人,中外代表名單包括:國家領導人、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大孖沙」(意指投資大戶)、金融界及學術界名人聚集一堂,參與不同的半私人和閉門討論。代表團中約二十人之後受邀,與習近平在上周三(27日)進行約90分鐘閉門會面。會面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共同舉辦。


外媒外商看淡香港前景 分析:香港主權評級將被下調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52154.html

在香港,23條正式生效, 親政府的商會以及媒體繼續努力唱好香港經濟, 但是外媒、外商一致「唱淡」。 有分析擔心,香港主權評級將被下調,削弱港府的財政應對衝擊能力。

每逢出現政治爭議,香港就瞬間浮現兩個世界各自表述的現象。這一次23條完成立法也不例外。親政府的商會描繪了一個和諧社會,形容新法例有助締造穩定、安全的營商環境,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外商描述的是另一個世界:國家安全主導,香港開放型的經濟體不復存在。

對西方政商界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例如:《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彭博》、《紐約時報》及《經濟學人》,連日來發布大量評論及新聞報道,形容23條為「嚴厲」的法律,立法過程是「向後大躍進」,又指出外企憂心23條對某些罪行的定義含糊不清,擔心不自覺地違反《國安法》,降低香港對國際商界的吸引力。撤資、人才不願來港、百業蕭條等之聲音不絕於耳。

去年12月,評級機構穆迪首次將香港評級展望降至負面,解釋《港區國安法》的實施及選舉制度的變更,預視香港自治權將繼續被侵蝕。中、港進一步融合意味著大陸經濟疲弱也會影響香港經濟表現,而經濟增長放緩會削弱港府的財政緩衝能力。

財經評論員顏寶剛於本台專欄《財經拆局》分析,港府除了「抹黑」西方社會的批評以外,從未真心去解決外資營運上實際遇到的不安與困難,恐怕這種選擇與西方全面割蓆的處理手法,只會加劇外資的不信任。他進一步預料國際評級機構有可能調低香港信貸評級。

顏寶剛說:「今次通過23條後,穆迪就有大條道理將香港信貸評級正式下調,而其他國際評級機構,亦好大機會以23條為主權降級藉口,這樣不單會增加企業借貸成本,連特區政府每年發行過千億債券,亦勢必負上更沉重利息。」

分析:企業在港的合規營商成本增加

顏寶剛又指,儘管港府官員不斷強調23條對營商環境沒有影響,最顯而易見的後果是即時增加了所有企業的合規營運成本。即使是親政府的企業或金融機構,都包含在「境外勢力」泛指「國際組織」的定義下,未能夠獨善其身。

顏寶剛說:「日後企業經營的任何決定,包括選擇商業合作夥伴、尋找新的資金引入股東,甚至簡單如聘請一名初級員工,都要對對方身分進行背景審查,包括對方會否構成任何程度的國安風險,這些都是營商新的合規成本。」

中國外交部:23條保護在港外國機構和人員正當商業行為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上周五( 22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23條「將對香港人以及對美國人和在香港經營的美國公司產生廣泛影響」,他同時擔心,與2020年實施的《國家安全法》一樣,香港當局可能會使用23條跨境恐嚇、騷擾和限制美國公民的言論自由。

就布林肯的聲明,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一( 25日)於例行記者會回覆,稱對美方一再詆毀抹黑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強調條例「切實地保護在港外國機構和人員正當商業行為和國際互動需要,完全不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

林劍說:「美國自己的國家安全體系密不透風,立法數量之多、域外效力之廣世所罕見,卻在香港制定國安條例問題上指手畫腳,這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和虛偽雙標。我要強調,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說三道四。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堅定不移。我們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中國主權和香港法治,恪守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停止干涉中國內政。」

【財經拆局】全面割蓆?23條立法後西方社會將令香港「孤島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01233.html
7days
Reply
#96
羅奇:香港特殊韌性不復存在 經濟將隨中國下行
https://tw.news.yahoo.com/%E7%BE%85%E5%A...09421.html

羅奇:香港特殊韌性不復存在 經濟將隨中國下行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04090176.aspx

曾發表「香港玩完」論引發爭議的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近日再發文表示,隨著香港的政治自主權迅速消退及美中衝突對香港構成壓力,香港失去以往的特殊韌性,很可能隨中國進一步經濟下行。

羅奇2月13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題為「我很痛苦地說:香港已玩完(Hong Kong is over)」的文章,直指香港的消亡來自3大因素:香港本地政治、中國因素及國際發展,其中主要是美中競爭,引起香港政商界反彈。

之後他另於香港南華早報發文,指自己是給予香港一個警告。

羅奇4月7日則是在美國網路雜誌「連線中國」(The Wire China),發表題為「香港的身分危機」(Hong Kong's Identity Crisis)的文章。

文章開首指出,香港經濟出現困境,股市跌入熊市,人才大量外流,而且陷入美中衝突之中,政治也受到北京更加嚴格的控制。「一場完美的風暴沒有減弱的跡象。」

文章指出,香港經濟要復甦,需要出現以下其中一個情況,就是中國經濟明顯反彈,或香港有特殊韌性。

文章表示,多年來香港經濟與中國經濟都有密切關係,由1980年至2023年,中國經濟起飛,香港經濟也隨著成長。由2012年至2023年,中國經濟平均每年成長6.3%,香港經濟平均每年成長1.5%,這是由於中港的貿易、金融及旅遊業的流動。

中國房地產業和地方政府財政出現嚴峻壓力,而且勞動力萎縮,政府對企業持續的監管限制,特別是網路平台公司。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未來幾年香港經濟成長很可能面臨進一步下行的風險。

文章指出,香港要有很強大的韌性,才能抵消未來幾年被中國經濟成長疲軟拖累。以往的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甚至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和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香港都受能挺過去,但今天的情況不同了。

香港不但受到中國經濟低迷的影響,還有美中衝突對香港帶來不利的影響。自2019年大規模的示威後,香港流失大量人才。2020年中北京在香港頒布國安法,不足4年後,香港近日通過基本法23條立法。

文章指出,一個地方需要政治自主權來制定政策,解決經濟成長大幅放緩等棘手問題。「但隨著北京強勁的政治風潮吹到香港,香港距離能夠獨立地行使選擇權越來越遠。」

文章最後表示,香港的動力、活力和政治獨立性正迅速消退。由於中國不太可能恢復曾經強勁的經濟勢頭,香港也會跟隨,「香港的特殊韌性已不復存在。」

羅奇再評香港 倡北京應更強調一國兩制承諾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F%E8%AB%BE

前「中國大好友」經濟學家羅奇 英國撰文直指「香港已玩完」
https://www.singtao.ca/6567089/2024-02-1...iant=zh-hk

香港IPO|香港IPO創10年新低 外資有Deal都唔接 業界:「今年大規模裁員心照不宣」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A6...44766.html

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表的報告,香港股市首季IPO集資金額僅47億港元,接年下跌三成,總集資額為全球第十名 。隨著中港股市表現不濟,有內媒引述投資銀行業內人士稱,投資銀行正面對「裁員潮」,員工隨時有「被炒」的準備 。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指,首季上市的12家公司中,均以中資券商為主,其中只有摩根大通一家外資擔任保薦人,而多家多資亦相繼退出新股上市協調人,如高盛去年退出第四範式﹑科笛集團及藥師幫的整體協調人 。

在以往機構退出新股承銷的情況並不常見,但現時券商的取態反映了對於賣出股票沒有信心,加上現時港股表現疲弱,券商亦擔憂未能找再足夠認購的投資者,因此不願成為承銷商 。

有受訪的業內人士稱「現時上市申請多、但能成功推進項目不多,或者估計與投資者認購的價格差太多,致很多都上不了市」不少外資開始考慮精簡人手,甚至認為大規模裁員已經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根據早前的外媒報道,多間投資銀行滙控、美銀和瑞銀等也先後傳出裁員。
7days
Reply
#97
財經|高盛:料大量家族辦公室落戶新加坡 將增聘人手滿足需求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B2...42918.html

【商業拆解】香港國際排名下滑 特區政府有心無力?
https://businessdigest.io/301/%E5%95%86%...e_vignette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95...41788.html

[Image: 550b68cc4b49d1318c215d607501c06e]
7days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