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Global warming 氣候變化 and pollution 污染
#31
日本擬排福島核污水入海 議員質疑港府未禁日本全境海產供港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31...2_001.html

美國一核電站承認了!放射性水洩漏約150萬升
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3/17/AP6...1e5cd.html

聯合國指全球平均氣溫將升攝氏1.5度 籲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18c69be8...A%E5%8C%96

聯合國最新一份氣候報告警告,2030年至2035年間,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水平上升攝氏1.5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全球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周一公布一份37頁的氣候報告,這份報告綜合2014年以來六份評估報告,為政府決策者提供明確信息。

報告指,各國要達致2015年《巴黎協定》的目標、即將全球平均氣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攝氏2度之內,便需要深入、快速及持續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但經過超過一世紀以來,燃燒石化燃料,加上不平等及不可持續的能源及土地使用,已令全球氣溫上升1.1度。按目前的趨勢,在2030年至2035年間,氣溫更可能升逾1.5度。

報告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在上升,若要將氣溫上升限制在1.5度內,到2030年便需要減少一半溫室氣體排放量。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森林、珊瑚礁及北極融化,將造成滅絕和生物多樣性不可逆轉地喪失等風險。而這會威脅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自然系統,例如保障水安全及農業的降雨。目前全球有近一半人口已經受氣候變化影響。

報告強調,全球需要加快過渡至綠色能源,並改變農業及飲食習慣。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李會晟表示,如果人類現在就採取行動,仍然可以保證所有人都有一個宜居的可持續將來。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報告表明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度之內仍可達成,但須即時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氣候計時炸彈正在滴答作響。但今天(周一),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是如何拆除氣候計時炸彈的指南、這是人類的生存指南。」

古特雷斯強調,全球必須快速在各個方面採取行動,以避免氣候災難。

[ 本帖最後由 IamHK 於 2023-3-21 08:52 編輯 ]
Reply
#32
普京與習近平會晤 倡聯手中國開發「北方海路」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9844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1日會在莫斯科進行會談,會上兩人討論多個議題。普京在會上建議與中國合作開發「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倘若成事,這將為全球航運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俄羅斯一直意在充分利用北方海路,包括在軍事、航運以及出口油氣。俄衛網2022年8月4日引述俄政府網站稱,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已批准俄「北方海路」至2035年發展計劃,總撥款規模近1.8萬億盧布。普京曾提出要求,北方海路貨運量預計到2024年達到8000萬噸,到2030年將增長到2億噸。

中俄討論開發「北方海路」亦已有一段時間,習近平2017年7月4日與俄羅斯時任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會面時,提出共同開展北極航道開發和利用合作,建構「冰上絲綢之路」。

「冰上絲綢之路」指的穿越北極圈,連接北美、東亞和西歐三大經濟中心的海運航道,包括「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俄羅斯當時邀請與中國合作共建的是東北航道:西起西北歐北部海域,東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途經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白令海峽,是連接東北亞與西歐最短的海上航線。

中國北方海路的利用更是愈來愈多。俄衛網2021年4月稱,中國2020年是北方海路最大過境運輸國,按航行許可獲得量計算,中國是海路的第二大外國使用者(排第一的是荷蘭)。2020年通過北方海路過境航行的外國船隻中,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船隻班次居首位(13次),排第二位的是葡萄牙(11次)。

[Image: N1nopUqk8eFFWaDLv6ZU7dkrGCLPgoo4h0bbCodG2wo?v=w960]
相比傳統的航線, 北極東北航道可以縮短三分之一的航程。(網上圖片)

全球暖化帶來新機會

地球暖化導致北極圈非冰封的月份多了很多。這樣促成北方海路運輸更輕易,在夏季,俄羅斯運油船可取道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下航至亞洲,比起經歐洲、蘇伊士運河、印度等傳統途徑,航程可大幅縮短。

專家指出,由東亞前往歐洲如果經蘇彝士運河,航程長約21,000公里,但經北方海路可減少至12,800公里,令總日數縮短10至15天。雖然已有貨船成功取道北方海路航行至目的地,但目前北方海路一年只有約三個月適合航行,因此仍未算是可行的商用運輸替代路線。

按照全球暖化趨勢,有科學家推斷到2030年,這航行路線在整個夏季都再沒浮冰阻礙,俄方官員抱有信心,東北航道將來會成為主要的運輸海路,方便向中國等亞洲國家輸出能源。

【北極大航海.一】地球暖化掀能源爭奪戰幔 各國列強誰主浮沉?
https://www.hk01.com/article/380829
[Image: dFkFjw7zOOce7T3NCE7w4PtNQYMdNZ8JkIvVG5CL1Rs?v=w960]
壟斷:誰是北極地區的王者?
[Image: NXKfcQDiV-CHERR3vOGbte98XUyu7UPcz57mMc-e5jE?v=w960]

【北極大航海.二】沒有硝煙的戰爭 融冰海洋成中美角力場
https://www.hk01.com/article/380857
[Image: UiE6j6eaaHupuw3VwJ7DLTdBGYQx3c7G9fKXFPXylxQ?v=w960]
[Image: nM15Uuwnmg3NzTKh8tdVsPrVqxPzFF_KEQE1MREBNTE?v=w960]


海平面上升威脅太平洋島國 聯國通過決議請求國際法院釐清對氣候變化責任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26be2e7a...C%E4%BB%BB

全球暖化令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首當其衝,面臨生存危機。聯合國大會通過由瓦努阿圖提出的決議案,請求國際法院就氣候變化責任提供意見。

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六成人口住在海邊,依靠海洋為生。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陸地逐漸被海水淹沒,嚴重影響民眾生活,甚至要遷移祖先墓地。有居民嘗試種樹阻擋海水,但不成功。

當局希望在未來數年,將居民遷移到地勢較高的陸地,但大規模遷移人口需要大量資金,成本由誰人負責?

在瓦努阿圖當局推動下,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案,請求國際法院提供法律意見,定出各國在氣候變化的義務及責任,尋求促使各國採取更有力措施,應對氣候問題,同時釐清國際法。決議案獲哥斯達黎加與德國等18個國家的核心小組支持推動。瓦努阿圖認為,決議案將對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方式,產生強大正面影響。

瓦努阿圖總理卡爾薩考表示:「我們即將看到今天的歷史性決議,是多邊氣候合作新時代的開始。」

國際法院可能需要約一年半時間撰寫意見,釐清各國對氣候變化的財政義務。雖然有關意見對任何司法管轄區並無約束力,但可能影響未來的談判。

[ 本帖最後由 IamHK 於 2023-4-1 13:07 編輯 ]
Reply
#33
未來五年年均氣溫較工業化前升1.5度可能性達六成六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517.htm

世界氣象組織估計,未來5年全球年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攝氏1.5度的可能性達到六成六。

秘書長塔拉斯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與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相結合,將全球氣溫推向未知領域,對健康、食品安全、水資源管理和環境產生深遠影響,需要做好準備。

世界氣象組織說,2023年至2027年中出現年均氣溫超過工業化前水平攝氏1.5度可能是暫時性,但意味世界已經跨過關鍵的氣候閾值,是氣候變化加速的信號,2023至2027年期間至少有一年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年份的機會率高達九成八。


山火煙霧籠罩美加 紐約市空污全球最嚴重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山火持續延燒,產生的煙霧周二(6日)飄向南方,影響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紐約州發出空氣質素健康建議警報,而紐約市當日早上的空氣污染情況是全球最嚴重,專家呼籲民眾留在室內。

根據監測空氣質素的IQAir數據顯示,紐約市周二的空氣質素指數超過150,達到對長者、幼童等敏感群體不健康的污染水平,而空氣中的PM2.5濃度是世界衞生組織指引的10倍以上。東北部和中西部多地都發出空氣污染警報,影響密歇根州底特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等主要城市,紐約州中部至少10個校區取消戶外教學等活動。

在加拿大,毗鄰魁北克省的首都渥太華周二上午被煙霧籠罩,空氣質素指數為最低級別的10+,表示「危險極高」,環保部警告當地野火的煙霧及魁北克省的山火導致空氣質量惡化,多倫多空氣也受污染,情況可能在本周大部分時間延續。

加國山火濃煙影響北美 美國東岸學校取消戶外活動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608.htm

加拿大魁北克省山火持續,冒出的濃煙向南飄揚,影響北美地區的空氣質素。紐約市當地周三下午空氣質素錄得危險水平,據報美國東岸的學校均已取消所有戶外活動;多項體育賽事亦受影響,北美職棒大聯盟將兩場賽事改期。官員預計,空氣污染情況將再惡化並持續至周末。

美國總統拜登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通電話,宣布派超過600名消防員到加拿大協助撲救山火。加拿大今年已發生超過2200宗山火,約380萬公頃土地被燒毀,是過去10年平均的12倍。

加拿大山火影響 美國紐約呈現末日景象 滿天橙紅是煙霾非P圖
https://www.hk01.com/article/906524
[Image: nYt5yM4k-NF_HMg2-hiBuXMoIy3-ZIfX6IsituiL...w1920r16_9]
Reply
#34
瑞士公投通過氣候法拯救冰川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0%E5%B7%9D

聖嬰現象恐帶來高溫 聯合國警告至少達中等強度
https://hk.news.yahoo.com/%E8%81%96%E5%A...04052.html

[Image: 3663ddbb2376dc7857fab8d576fd6975]
聖嬰現象恐帶來高溫 聯合國警告至少達中等強度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警告各國為「聖嬰現象」(El Nino)的影響做好準備;這種引發全球升溫的氣候現象很可能持續到2023年底。

聖嬰現象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通常與全球氣溫升高有關,也可能導致一些地方乾旱、一些地方降下大雨。這種現象平均每2年到7年發生一次,每次通常持續9到12個月。

法新社報導,世界氣象組織宣告,聖嬰現象已經出現,且有9成機率會持續到2023年下半年。上次聖嬰現象發生在2015年至2016年。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警告:「聖嬰現象發生,會讓創紀錄高溫、在世界許多地區及海洋引發更多極端炎熱事件的可能性大為提升。」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這波聖嬰現象)預計至少是中等強度。」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聖嬰現象讓全球氣溫變暖的效應,通常會在開始之後的一年內最為強烈,以目前這一波聖嬰現象來說,可能會在2024年。

聖嬰現象通常與南美洲南部、美國南部、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和中亞部分地區的降雨量增加有關;另也可能導致澳洲、印尼、南亞部分地區、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出現嚴重乾旱。

2020年至2023年初,全球受到異常持久的「反聖嬰現象」影響,共持續了3年。

反聖嬰現象的降溫效應暫時緩解了全球氣溫不斷上升的趨勢,但過去8年仍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暖的一段時間。

大亞灣核電廠氚排放量等同福島10倍? 核學會及環團:不能比較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6217
[Image: jG-1f40fXm9Ta8jDgOCDK9xXV7nsEQj8c21EkHNt...w1920r16_9]

[ 本帖最後由 大咸濕 於 2023-7-5 21:12 編輯 ]
Reply
#35
加拿大山火致碳排放量破紀錄 現佔全球總量逾1/4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9%80%BE1-4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表示,肆虐加拿大的山火造成的碳排放量創出歷史新高。根據歐洲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機構(CAMS)報告,僅今年頭7個月,加拿大山火造成的累積碳排放量就飆升至2.9億噸。這已經是之前全年記錄(2014年錄1.38億噸)的兩倍多,佔今年以來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5%以上

CAMS的高級科學家帕林頓 (Mark Parrington) 表示:「近年來,我們在北半球看到了嚴重的山火,但今年加拿大的火災情況非常不尋常。」CAMS這項衛星監測碳排放始於2003年。

另據加拿大跨單位森林消防中心的資料顯示,今年的山火季也創出焚燒面積最嚴重紀錄,加國東、西兩岸共約13.1萬平方公里被焚,比起2016、2019、2020及2022年加起來的燃燒區域還大。

加拿大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還擴散至紐約、多倫多等好幾個主要城市,迫使公共衞生當局發布空氣品質警告。目前加國各地仍有超過1040處起火點,約660處仍未受控


夏威夷毛伊島山火至少36死 火勢失控有居民指無時間逃生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d502adc3...3%E7%94%9F

美國夏威夷毛伊島的山火至今造成最少36人死亡,最少20人嚴重燒傷。當局指颶風逼近帶來的強風,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有居民指根本無時間逃生。

夏威夷毛伊島的大面積山火,火勢在周三仍然猛烈,有民居被完全焚毀,汽車燒到只剩骨架。

有民眾憶述在煙霧彌漫下,駕車逃生期間,見到周圍的樹木都著火,途中又有電線桿倒塌,幾乎無法離開。

山火周二晚發生,主要有三處火頭,當地官員指,由於颶風多拉逼近,為夏威夷帶來狂風,亦令當局一度無法出動直升機灑水。在火乘風勢下,火勢迅速蔓延,波及毛伊島西部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著名旅遊小鎮拉海納。

美國夏威夷州副州長盧克說:「看起來彷彿整個城鎮被摧毀,整個城鎮都被消滅。」

亦有目擊者形容,拉海納變成戰場一樣。有民眾為逃避山火被逼跳海逃生,最終由海岸防衛隊救下。

受山火影響,毛伊島西部只開放一條高速公路,讓人疏散離開,除了緊急人員外,其他人不得進入。

數百幢房屋受損,逾一萬四千戶停電,部分地區手機通訊中斷,影響疏散進度。毛伊島的機場未有關閉,大批旅客慌忙離開,當局亦指毛伊島不是安全地方,呼籲旅客不要前往。

今次是美國近年來其中一場最致命山火,夏威夷州內所有地區進入緊急狀態,美國總統拜登下令調集一切聯邦資源協助。

夏威夷山火增至80死 或多達1000人失蹤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毛伊島大火│夏威夷州長:全球暖化下形成「1000度高溫的火龍捲」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9680


[Image: 1P2evRAoo2nhxEnRYgbvS0XS68-VHL5SpancAKWp...w1920r16_9]


夏威夷毛伊島(Mauri)上的大火已成為美國現代歷史上最致命的野火,造成93人死亡,有關部門仍在努力確認遇難者身份,預料死亡人數仍會大幅上升。

夏威夷州州長格林(Josh Green)將這場大火形容為「火龍捲」(fire hurricane),引發80英里/小時的風速,並達到高達「1,000度的高溫」。

與此同時,夏威夷緊急服務管理局周五表示:「在野火事件期間,毛伊島和夏威夷緊急服務管理局均未激活毛伊島上的警報器。」

格林在周日接受MSNBC採訪時表示,受颶風多拉推動的天氣前線形成了能夠穿過建築物的火龍捲。他形容該地區如戰區,並補充說:「拉哈伊納的一切都被夷為平地。當火焰從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時,同時有三四場火災,它們迅速蔓延,受到每小時80英里的大風影響。」

警報系統未被啟動

「然後,火勢以每分鐘1英里的速度沿著社區蔓延。在全球變化時代,這就是火龍捲的樣子。」他又指,毛伊島的警報系統「用於通知公眾尋求更多信息;它們不一定表示需要疏散。」

當地居民表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應對這場自然災害。災民Lisa Panis告訴NBC News:「他們沒有給我們任何警告。什麽都沒有。沒有警報器,沒有警報聲,什麽都沒有。」

毛伊島警察局長佩爾蒂埃(John Pelletier) 表示,搜索人員及搜索犬僅覆蓋了 3% 的搜索區域,預計死亡人數還會上升。

佩爾蒂埃表示這場大火燒得連金屬都熔毁,辨認死者身份極具困難,因為「我們找到的遺體,但它們卻分崩離析」。

夏威夷毛伊島山火增至89死 成美國逾百年最致命山火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13.htm

夏威夷山火93死 警籲失蹤者家屬提供DNA識別遺體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14.htm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8-14 12:32 編輯 ]
Reply
#36
【核污水排海】學者指稀釋不可完全消除輻射物質 或需長期監察附近水域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e73cc37e...4%E5%9F%9F

有本港學者指日本排放的核污水雖然經過稀釋,但當中的輻射物質不能完全消除,有需要長期監察附近水域。

日本整個排放核污水計劃,預料持續三十年。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介紹,核污水會先用「多核數去除儀器」去除多數放射性物質,剩下難以從水分離的氚,再用海水稀釋一百倍以上,將氚含量降至每公升1,500貝克勒爾以下,是日本監管標準上限的四十分之一。最後經由約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排放入海。

但有本港學者指,稀釋不能完全消滅放射性物質,長時間運作下仍有一定風險。

城大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說:「舉個例子若有一個玻璃瓶有一百毫升,我放十粒波子入內,濃度是比較高,之後再加到一千毫升稀釋,倒出來仍是十粒波子。其實沒有改變,這有些微語言藝術。污染物出了海洋會隨水流及地心吸力在海底泥積聚,亦可能被海洋生物進食,隨著食物鏈遞送甚至遞增。每日運作機器會勞損,亦可能會壞,甚至有人為出錯,或有停電的時間等,都會造成處理水不能達標的結果。」

他認為,應由第三方定期監察附近海域的輻射水平,又建議孕婦、小朋友及長期病患者避免進食在食物鏈上層的大型魚類。

外界曾提出其他處理核污水的方法,譬如蒸發排入大氣或埋在地下,但有研究核能的學者認為不可行。

科大公共政策學部助理教授Julien de Troullioud de Lanversin說:「它會在空氣中,可能在大氣上層,但無法擔保氚不會穿透其他領域,到日本、中國、南韓等有人聚居的地方。」

他指將核污水埋藏地下,如發生地震,污水或會受壓出現滲透,整個區域的土地或㑹被污染。

研究指明年擴散中國沿岸 終覆蓋北美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026/

日本預定今日開始排放福島核污水,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模擬擴散結果預計,核污水將於排放後240天,即明年4月19日到達中國沿岸海域。到排放後期,北美沿岸海域放射性物質濃度,甚至高於大部分東亞沿岸海域。

隨北太平洋暖流擴散

論文2021年11月在中國期刊《國家科學評論》發布,由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角度建立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

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污水將於排放後1,200天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在排放後第2,400天,中國東南沿岸海域污染物濃度低於北美西側海域,而到第4,000天,美國聖迭戈沿岸污染物濃度將是日本宮崎縣的3倍、是上海的40倍左右。

研究解釋,由於日本福島處於暖流和寒流交匯處,大部分污染物不會沿陸地邊緣向南北遷移,而是將隨北太平洋暖流向東擴散,後期需重點關注北美沿岸受影響情況。研究人員還從微觀角度模擬放射性物質氘的擴散,可知美洲沿岸海域的污染物主要通過橫跨太平洋到達。

清華團隊模擬福島核廢水排海 240天到達中國1200天覆蓋北太平洋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2828
[Image: 2lKXSn78JDYbv6uh_fBM6W84Ai1b5mOevkQv075E...w1920r16_9]

福島核污水|清華大學模擬核污水排海:240天到達中國
https://www.am730.com.hk/%E5%9C%8B%E9%9A...%8B/395757
[Image: %E6%A0%B84_0.jpg?itok=9Z_wBhCG]

美國為什麼不反對日本核污水排放?
http://www.hkcna.hk/docDetail.jsp?id=100...annel=2810

謀殺海洋 日本決排出核污水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0_001.html
[Image: 0414-00180-001b5.jpg]
[Image: 0414-00180-001b7.jpg]

日本進口食品和本地漁產品輻射測試合格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24.htm

日本核污水今排海 本港超市食肆變招應對 業界料生意跌5成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82...2_001.html

日本福島核污水正式入海 首批排放7800噸 為期17天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82...2_001.html

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即日起 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周四(24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包括食用水生動物。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同日表示,日本政府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是無視國際公共利益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行為,將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不可預測的破壞和危害,也將進一步加劇日本食品、水產品等的安全風險,中國政府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告2023年第103號,為全面防範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衞生與植物衞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中方即日起實施上述措施。內地此前禁止福島縣、埼玉縣、東京都等日本10都縣的食品、食用農產品進口,上月表明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加強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今次再大幅強化相關措施。

中國外交部周四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中方禁令的科學依據,以及會否考慮禁止進口來自其他可能受影響地區的海鮮。發言人汪文斌指出,人為向海洋排放核污水沒先例,也沒公認的處置標準,日方不應出於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他又稱,如核污水安全就沒必要排海,如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

日本傳媒報道,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衞東周二(22日)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時,垂秀夫重申日本排放的不是「核污水」,而是「ALPS處理水」,中方應當使用這一説法。他又表示日本基於科學觀點,以高度透明方式進行誠實且認真的説明,對中國依然開展沒有科學依據的主張感到遺憾。日方不能接受沒有科學依據的措施,在歐盟國家等撤銷對日本食品進口限制下,「只有中國在逆行這些潮流」。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8-24 06:05 編輯 ]
Reply
#37
日本排放核廢水|K Kwong稱「唔怕」不支持政府禁令 網民質疑害人 回應「可用道理講贏我」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7...00693.html

日本政府今日(24日)起排放福島核廢水入海,港府亦於同日起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進口香港。不過,人稱「化學教父」的化學博士K Kwong(鄺士山)昨日(23日)就在Facebook發文揚言「唔怕」核廢水,將於短期內到日本遊玩及進食水產,並表示「唔好同我爭」。

帖文引起網民熱議,有人認同他的看法,亦有人批評「請不要以為自己是最權威、最有料的科學家!不要誤導人,害人!」,K Kwong則回應「我冇咁講,不過你可以用道理講贏我」。大部份網民則指,是否進食日本水產是個人選擇,「嗌咁多做乜?覺得無問題就去日本,覺得有問題就唔好去」、「信唔信每個人有佢地嘅自由」。

不怕核廢水原因是濃度低

K Kwong以「食日本嘢」為題發文,以問答方式一次過解答網民的問題。他直言不支持港府禁止進口海產,稱其是「搵嘢嚟做」。不過,他稱一向較少在港進食日本料理,所以禁令對他「冇乜影響」,因為本港貴過日本好多,亦冇咁新鮮,因此他會「飛去日本食」。

K Kwong解釋,不怕核廢水的原因是濃度低,但認同日本東海再有地震的風險很高,「所以積埋咁多污水唔係好事」,「驚佢啲核污水未排晒就再一次『東海大地震』,咁就一次過乜Q未處理過嘅污水就排晒落海」,屆時「全球漁業真正大鑊」。

他強調,即使日本排放核廢水落海,農產品亦不受影響,因為「海嘅水係上唔到陸地灌溉系統嘅」,又指氚及碳14不會永遠留在體內,因為這些生物半衰期只得幾日。

揚言「個孫都食日本生果」

對於有網民質疑「係咪你自己唔怕死咋」及「如果啲水冇事點解你唔攞嚟飲?」,K Kwong則指「我個孫都食日本生果喎」,又解釋「係經過海水稀釋咗嘅水無事,即濃度低到冇影響,但係我唔會飲海水」,更稱「尿都冇事我都唔會攞尿嚟飲喎」。

至於港府自今日起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包括所有活生、冷凍、冷藏、乾製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以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輸入香港和在香港境內供應。

網上熱話|批禁10都縣海產進口「搵嘢嚟做」 化學專家K Kwong:飛日本食「唔好同我爭」
https://www.am730.com.hk/%E6%9C%AC%E5%9C...AD-/396056
[Image: 1_45.jpg?itok=yI3Y6iEK]

【核廢水】港男自測日本零食疑輻射爆標 K Kwong揭真相:無知唔係罪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568809/...2%E7%BD%AA
[Image: Radiation_thumb_20230713_sy_1024.jpg]

香港壽司餐廳的來貨價可能至少翻一倍 日本十個城市的海鮮遭禁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A6...29795.html

日本首相竟要求中方撤銷禁令 中國大使回擊
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8/24/AP6...39737.html

日本核廢水︱拆局 中國核電廠也向大海排廢水 中國反對日本排核廢水是否雙標?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9%E6%A8%99

中國強烈反對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但有人質疑,中國有十多個核電廠,如大亞灣核電廠等大多建於海邊,會把大量廢水排入大海,中國在此事上是否雙標?

其實,「此水」不同「彼水」。

日本的核廢水,即日本官方所稱的「處理水」,包括核電廠機組爆炸後,滲入機芯的地下水,也有本來抽取來冷卻機組的海水。福島核廢水因接觸到損壞發電機組的燃料堆芯而被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污染。

據專家調查,現在福島所排放的廢水,除了一些核電站廢水常見的放射性元素,例如氚、碳14之外,還多了許多所謂的『超鈾』放射性物質,比如鈈、鍶、銫。在一般的核電廠裏是不會排出這麼高毒素的放射物。

之前互聯網上有評論指,中國核電廠排入大海的廢水氚指標較日本的指標高很多。專家指出,中國排放的廢水指標是合符國際規定的,但日本排放的核廢水不僅僅是含氚,即使這一指標低於國際規定,但其它放射性元素的指標其是否也能合符有關規定呢?而其它元素是不會如同氚進入人體後能快速衰敗的。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於2021年5月發表的專題文章指出,一般核電廠運行的廢水不會直接接觸機芯燃料棒,這就是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廠廢水的根本分別。最高等級核事故而產生的福島核污水,並非正常核電廠產物,包含事故當下用來為反應爐降溫的海水、因結構受損而在過去10年間持續滲入的地下水等,所含的放射性物質不可同日而語。

換言之,福島核污水比一般核電廠產生的核污水含有種類更多、放射性更高的放射性物質,一旦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排放到太平洋,就是高濃度的核污染水,將會對人體健康和海洋生態帶來極為嚴重的威脅。

文章還引用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資深科學家肯·布塞勒博士(Dr Ken O Buesseler)發表於2020年8月的論文稱,據估算,現存福島核廢水內放射性氚的輻射總量高達1000太貝克。

不過,日本政府與運營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TEPCO)強調,這些核廢水將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又譯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再行排放大海。ALPS據稱能過濾多種放射性物質,但氚除外。

綠色和平則在2020年10月發表的自家研究報告中指出,ALPS無法過濾的還有碳14,並指責日本當局隱瞞。

專家:短期無嚴重污染 但需觀察30年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026/

日本福島核污水前日正式排放入海,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日本核污水短期內不會嚴重污染內地和本港環境。惟他認為,要監察傾倒核污水對未來30年的長遠影響。

陸炳林解釋核污水經大量稀釋,理應符合國際標準,就算流到中國海域,亦幾乎沒有影響,相信香港天文台錄得高輻射量的機會很微。他又指受嚴重核污染的日本食品不能進口本港,市民毋須自行購置檢測儀量度日本食品的輻射量,亦毋須搶購食鹽。

但他亦以「洗地水」作例子,指出即使稀釋100倍,「污糟水始終都污糟」,加上海洋結構複雜,有待研究放射性物質落入大海後會如何演化。而排放出來的核污水含有鎇等超鈾物質,半衰期或數以十萬年計,長期排放令人憂慮。至於處理核污水的系統,是否如想像般穩定、可算、耐用,亦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夠確認。

未取出堆芯後患無窮

他在今年3月中曾到福島第一核電站參觀,當時發現損壞機組的輻射量,是福島本底輻射的1,000倍;因他逗留的時間短,吸入的輻射量只相當於照兩次牙齒X光的輻射量。他表示,東京電力公司曾經提出,利用類似坦克車的機械人或長機械臂,將機組反應爐堆芯拿出來,惟至今始終未有完整方案,擔心堆芯一日未被取出,每月會產生相當於一個游泳池的核污水,意味核污水永遠都未能排放完畢。

排放核污水丨香港核學會:短期內對香港影響不大 惟要觀察30年長遠影響
https://www.881903.com/news2/local/2499538
[Image: e1553b4304c390aac12007393242f31a.jpg]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表示,日本將福島核污水排放入海,短期內不會嚴重污染內地和香港環境,指核污水經大量稀釋,理應符合國際標準,即使流到中國流域,都幾乎沒有影響,相信香港天文台量得高輻射量的機會很微。他在本台節目說,受嚴重核污染的日本食品都不能進口本港,認為市民毋須自行購置檢測儀,量度日本食品的輻射量,亦毋須搶購食鹽。

不過陸炳林認為,要監察傾倒核污水對未來30年的長遠影響。他以「洗地水」為例,指即使稀釋100倍,「污糟水始終都污糟」,加上海洋結構複雜,有待研究放射性物質落入大海後會如何演化。他說,排放出來的核污水,含有鎇等超鈾物質,半衰期或數以10萬年計,長期排放令人憂慮。他又指,處理核污水的系統,是否如想像般穩定、可算、耐用,都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確認。

東電至今未說明如何取出堆芯 令人關注
陸炳林今年3月中曾到福島第一核電站參觀,當時發現損壞機組的輻射量,是福島本底輻射的1000倍;由於他逗留的時間短,吸入的輻射量只相當於照兩次牙齒X光的輻射量。他說,東京電力公司曾經提出,利用類似坦克車的機械人或長機械臂,將機組反應爐堆芯拿出來,但至今始終未有完整方案,擔心堆芯一日未被取出,每月都會產生一個游泳池的核污水,意味永遠都未能排放完畢。

熱巴王俊凱對核污水未表態 傳遭抵制
https://hk.on.cc/hk/bkn/cnt/entertainmen...2_001.html
[Image: bkn-20230827000120247-0827_00862_001_01p...0827083154]

「新疆四美」之一迪麗熱巴又傳遭網民抵制!事緣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日前開始排放核污水,污染海洋影響生態,但內地頂流卻鮮有為保育問題發聲,其中熱巴在內地網民發起罷買日貨之際,身為代言人的她卻在網上做直播宣傳品牌,不過鏡頭中的「零死角美女」卻瘦到起角,狀態奇差,跟工作室發放之前她身處意大利米蘭拍攝的美圖,簡直判若兩人。

而另一身為聯合國環境署親善大使的頂流男星王俊凱,網民指他之前曾大力宣揚勿將垃圾倒落海,但對排放核污水一事保持沉默,遭網友狂轟「失職」。

福島核廢水排放:中國表達憤怒恐是「意在沛公」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6625999

水產品遭華封殺 日擬加強支援業界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044/

檢驗日海產雖合格 擴大管制不應抹殺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041/

福島核廢水|日本化妝品對華進口大跌 有消費者退貨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3739

日本核污水│葉柏強:長期食用受污染水產或會致癌 影響胎兒腦部發展
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2668...C%E5%B1%95

福島核廢水|中國全面禁日本水產品 俄羅斯希望增加對華出口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4090

福島核廢水|韓國在野黨譴責:日本的行為如同宣戰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4257

日本排放核污水 西安商戶老闆造謠籲囤鹽受罰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8-27 09:49 編輯 ]
Reply
#38
著「日本投降」Tee男踩場凌志車展遭斥極端民族主義 反擊:排核污水極端嗎?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F%E5%97%8E
[Image: _2023082809514797644.jpg]

身穿「日本投降」T恤男子現身成都車展,引起網民熱議。

日本被指一意孤行,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污水排到大海,令國內仇日情緒再次升溫。近日,內地網絡熱傳一段於8月26日,2023年成都國際車展上拍攝的影片。一名身穿印有「日本投降」字樣的灰色T恤男子,到在豐田凌志(LEXUS)的展場,期間更因訂車的問題,而高聲與職員理論,吸引在場人士圍觀,甚至有另一名藍衣男子指斥其是極端民族主義,整件事成為內地熱話。
T恤男在現場表示,自己原想買建議零售價(內地稱為「指導價」)為110萬元的房車,後來得知,訂客要多加幾十萬元,才可以買到。T恤男認為只聽過汽車比指導價便宜的,認為不合理,逐再向現場工作人員追問。

眼見T恤男穿的上衣字樣,工作人員或表現冷淡,甚至認為有人故意「找麻煩」。工作人員後來表示,指導價是多少,售價就是多少,當T恤男落實購車時,工作人員用不同理由拒簽合同。

T恤男不滿,逐在公眾地方公開事件。惟期間一名穿著藍色衣服的人,直斥:「你這樣太極端了,你穿這個衣服就是不對。」不過這番話,卻引起在場其他人不滿,認為這是穿衣自由。其至有人將核污水拉上關係:「如果你說穿著這件衣服是極端的話,那麼我請問你,有日本人往海裡排核污水極端嗎?」

最後T恤男被職員帶到洽談室商討購車事宜,其間更有公安到場了解。據網上流出的影片所見,職員解釋,119萬的新車,包括其他雜費後,總車價大約170萬,惟影片未有交代T恤男最後有無購車。

岸田支持度稍升 67%人撐排核污水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首爾5萬人集會 抗議日本排放核污水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華抵制日貨 日政府促中方發準確訊息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日本駐華使館被扔磚頭 1人被捕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日方指接到來自中國騷擾電話 稱感遺憾和憂慮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28.htm

在華日本人學校受滋擾 日本大使館加強戒備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日本進口水產進行輻射檢測 食環署:清關時間3至4小時完成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82...2_001.html

內地輻射檢測儀銷量劇增 廠商考慮加大生產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內地網絡出現宣稱防輻射商品 專家稱基本上沒有作用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27.htm

東京居酒屋給中國人告示:我們的食材全來自福島
https://hk.news.yahoo.com/%E6%9D%B1%E4%B...27141.html

[Image: 55fc93d0-455f-11ee-97f5-0091ec93a47c]
Reply
#39
中國禁進口日本水產 日本將尋求向世貿申訴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30.htm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下月5至10日將出席在印尼召開的東盟系列會議、以及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

日本上周四把福島核污水排海,日本傳媒引述政府人士報道,岸田文雄將和與會國家的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強調做法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並尋求理解。而日方亦正持續就中日首腦會談進行協調,岸田文雄有意直接要求中方採取基於科學根據的應對。

對於中方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外相林芳正表示,將在世界貿易組織等框架下採取必要應對。

福島核廢水|中國禁令下北海道帆立貝海參跌價 日本或向世貿申訴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5095

福島核污水|不敵中國禁令 北海道帆立貝海參跌價 日本擬向世貿申訴
https://www.am730.com.hk/%E5%9C%8B%E9%9A...%B4/396941

格羅西:福島核污水氚濃度低於預期 不構成風險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30.htm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說,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的氚濃度,低於預期水平,不會對人類構成風險。

在瑞典訪問的格羅西說,到目前為止,已經能夠確認首批排放的核污水,不含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又指機構會持續進行監測。

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水近一星期,國際原子能機構上星期四表示,經過獨立分析,稀釋後排放的核污水,氚濃度遠低於每公升1500貝克勒爾的排放標準。

中國外交部早前批評日本一意孤行、強推核污染水排海,公然向全世界轉嫁核污染的風險,是極其自私、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日方應當立即糾正,不要讓福島之水成為日本之恥。

【輻射廢水】福島核廢水會流向哪裏?林超英:短期內不會來到香港
https://hk.news.yahoo.com/%E8%BC%BB%E5%B...00028.html

福島倒入海的核廢水會流向哪裏?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日前(27日)在社交平台發文並上載兩張海流圖,表示根據海流圖的資料,輻射核廢水短期內不會來到香港。

林超英解釋:「福島外海是來自東南方的暖流『黑潮』和來自東北方的冷流『千島海流』會合的海域,隨後進入向東的北太平洋海流,抵達北美洲西岸後,向北一支趨向溫哥華附近,向南一支去到洛杉磯一帶。根據這些材料,短期內不用擔心輻射廢水來到香港」。

[Image: 65b4e10cff3d73b7748b5368c8676d10]

然而,截至昨(28日)中午,食環署表示本港未發現進口日本水產品輻射水平超出安全標準。天文台亦未發現香港水域輻射水平出現異常。

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蕭仁傑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表示,福島所排放的含氚廢水每公升約為1500貝克以下,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每公升1萬貝克」的排放標準,再加上海水的混和、稀釋,根據模擬,約在排放處的1至2公里外,海水中的輻射活性會幾乎檢測不到。因此不會影響到西北太平洋遠洋漁場的漁獲。

福島核污水|借哥斯拉嘲諷 中國官媒發動宣傳攻勢 社交平台湧現假資訊(有片)
https://www.am730.com.hk/%E5%9C%8B%E9%9A...87-/396920

[Image: %E5%81%871_0.jpg]

【核污水排海】福島外海首驗出放射性氚 中方促英國明確反對日本錯誤行為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f305a88d...C%E7%82%BA

日本無視國內外反對,啟動核污水排海後,首次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對出海域驗出放射性物質氚。日方又協助當地漁業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中方就再批評日方排海計劃不負責任。

日本福島縣沿海相馬市的漁民,在核污水開始排海後,首次出海捕魚。

東京電力公司公布過去周四,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對出海域,方圓3公里內10個監測點,收集海水樣本的分析結果,指距離排水口最近,即約200米的一個監測點,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為每升10貝克勒爾,是上月24日核污水開始排海後,首次達到常規分析可檢測出的濃度下限。其餘9個監測點的樣本未達到可檢出氚的下限。

東電解釋,氚濃度上升是受到排海影響,但強調濃度非常低,沒有安全問題,會繼續排放核污水。

對於農林水產大臣野村哲郎早前將日方慣用的「處理水」,說成「污染水」,首相岸田文雄表明,即使相關說法不合適,但無意將對方撤職。

因應北京當局禁止日本水產進口,岸田政府計劃提供200億日圓,折合約10.7億港元,協助當地漁業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至於日本有民間團體繼續發出反對聲音,他們以涉嫌業務過失致死等理由,向東京地方檢察廳檢舉岸田文雄等人,指核污水淨化處理後,相信仍留有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

中方一再批評,日方試圖淡化掩蓋核污水排海的危害,誤導公眾和國際輿論,敦促日方撤回強行排海的錯誤決定。

對於英國外交發展部表態支持日本排海計劃,又指日方做法是全球核產業標準慣例,中國駐英大使館就稱,若果英國還是一個負責任國家,就應明確反對和譴責日本的錯誤行為。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9-2 08:59 編輯 ]
Reply
#40
南極冬季海冰面積創新低 比1986年少100萬平方公里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E9%87%8C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表示,今年冬季,南極洲周圍海洋的海冰面積減至紀錄新低,比1986年創下的冬季紀錄少了約100萬平方公里,科學家擔憂氣候變化造成的衝擊正在加劇。

研究人員警告,對於會在海冰上繁殖與撫育後代的企鵝等動物而言,這種轉變可能將帶來嚴峻後果,同時導致白色海冰反射回太空的太陽光減少,進而加快全球暖化步伐。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指出,南極海冰範圍在9月10日達到今年高峰,覆蓋169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是自1979年開始有衛星紀錄以來,冬季最大海冰面積的最低值,比先前1986年冬季創下的紀錄少了約100萬平方公里。

冰雪資料中心資深科學家邁耶(Walt Meier)說:「今年不只是突破紀錄的一年,也是突破極端紀錄的一年。」

冰雪資料中心發聲明表示,這些只是初步數據,完整的分析結果將在下月公布。

南半球的季節與北半球相反,海冰通常會在接近冬季尾聲時於9月左右達到高峰,之後隨著夏季即將結束一路融化,在2月或3月時縮減至最低。

今年2月,南極地區的夏季海冰面積也減至紀錄新低,打破2022年創下的前一個紀錄。

過去10年來,北極圈受到氣候變化嚴重衝擊,隨著北部地區暖化速度達到全球平均的4倍以上,海冰面積迅速下降。

雖然氣候變化也導致南極洲冰川融化,但科學家對於氣溫上升如何影響南極附近海冰較不確定。

南極海冰面積在2007年到2016年之間增加,但近年來,出現往紀錄新低情況邁進的轉變,令科學家擔憂氣候變化可能最終將反映在南極海冰上。

邁耶提醒現時驟下定論仍言之過早,但本月較早前發表於《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期刊的一篇學術文章指出,氣候變化是一個潛在因素。

研究發現,主要受到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影響,海洋氣溫上升導致海冰面積自2016年以來持續減少。

阿根廷上空疑現8年來最大臭氧層洞 或逾1600多萬平方公里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E9%87%8C

[ 本帖最後由 大雪茄 於 2023-9-26 13:19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