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6G
#1
網絡上太空 美國一步到6G(文:黃振球) (09:00)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96%87%E...3%EF%BC%89

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熱話層出不窮,孟晚舟被捕、美國聯同盟友打壓中國通訊設備商華為。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新舊媒體的口水戰最吸引眼球,其中特朗普在Twitter突然提出想盡快要有6G的帖文,也令「6G」這個本屬前緣科技的詞彙一下子成為話題。

港人對科技的熱情向來只在追逐新款手機,或是轉化為追捧金魚缸的科技概念股。一眾5G概念股如中國鐵塔(0788)、中興(0763)、中移動(0941)及中國電信(0728)紛紛在近日攀升上年內高位。

其實上月底在西班牙巴塞隆拿揭幕的世界流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各大廠商爭相發布最新產品,包括在未有5G網絡下,華為展示該公司首部5G摺疊式手機,令5G一夜之間突然變成市場熱話。不過在真正資訊科技戰場上,中美兩國已着眼更高級、更聰明的6G,締造流動通訊科技的國家大戰略;美國更密謀可以跳過5G,利用在航天太空的優勢直接升級到6G的可能。

表面上全球四大流動通訊設備商——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在MWC擂台摩拳擦掌地較量5G,但背後的研發團隊早已默默為6G奮鬥。國際級的大學研究所,如通訊網絡鼻祖國家芬蘭的奧盧大學(University of Oulu),更已成立了6G研究所,冀做業界領頭羊。

通訊世代無限升級?

究竟未來無線通訊發展到何謂一個合適階段,是否繼5G及6G後,每隔一段時間又會多個「G」,有新世代出現?無論是學術界、投資界及政府,現有幾派不同意見爭論中。

一派意見認為5G的高速率、低延遲、大連接三大功能,已非同凡響,不單能完全滿足人對人的通訊,更會支持物聯網,聯繫機器對機器的通訊。貼地的講法就是現時4G實現了移動互聯網的夢想,生活上令大眾隨時隨地上網煲劇看《皓鑭傳》、《延禧攻略》,將來5G更會瞄準萬物互聯的移動物聯網,令無人駕駛、無人工廠、遠程控制手術機械人等都可成真與普及。

另一派卻相信,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要有6G的能力,再配合人工智能(AI),才可令物聯網更智能化。換言之屆時不單是無人駕駛,而是智慧出行:巿民駕車出街食飯,6G加AI會幫你訂枱、找車位,通知親友時間地點與實時交通,按你最近健康狀况提議餐單,落單訂菜訂酒。屆時人類想再犯低級錯誤如豪飲後醉駕的機率,亦會減少!

不過現今有學者對5G價值有質疑,表表者有英國的韋柏教授(William Webb;註1),認為世上除了人、運輸工具或負載物,其餘大多數的物都是非移動性,相信Wi-Fi加上4G已綽綽有餘,成本效益較高,毋須發展5G;國內的通訊專家楊學志(註2)甚至放狠話指5G是退步科技,注定徹底失敗!

回看無線通訊發展歷史,「單數世代」如1G及3G屬始創版,相對多缺點,亦較短命,很快被「雙數世代」,即改良版如2G及4G取而代之。

1G流動通訊的AMPS「大哥大」電話是從美國貝爾實驗室劃時代的發明,再走到市場;但到俗稱GSM的2G才叫真正普及。3G流動通訊劍指移動互聯網,但走了不少彎路(曾出現過3.5G和3.75G),最終要靠4G,俗稱LTE,才回歸正途。

這看來有一個規律:「雙數代」較「單數代」成功。但究其根本就是,每次世代轉變先決條件是保證連續覆蓋的情况下,可以更低成本提高網絡容量。所以5G 能否打破宿命,抑或6G才是真命天子去完成移動物聯網通信任務,真是要拭目以待。

下一代網絡的發展關鍵

發展5G或6G,除了技術上如何保證連續覆蓋,以低成本提高網絡容量外,在商業上也要發掘出5G剛性需求的真正任務,如5G是否真正落實用於無人駕駛、無人工廠、遠程醫療等,也是有待考驗的未來任務。

至於發展5G與6G的關鍵因素為何?要先理解兩個基本概念。首先是網絡基建主要分骨幹網(即基站與核心設備)和通訊網(即手機與基站)兩部分。通訊網的投資成本與獲派頻率,有着莫大關係,頻率愈高,覆蓋愈小。所以達至同樣的網絡覆蓋,6G比5G的投資要高出起碼倍計。

骨幹網方面,5G與6G一般是需要網絡光纖化及地表大規模基礎建設能力。就如建高鐵、築水壩、鋪電網等,通訊基建是中國強項,亦是美國弱點。如果美國要硬撐地表基建,只會事倍功半,料會需時甚久並落後於時代。

但不要忘記,美國是航天大國,在衛星通訊是先驅,太空探測、遙感及操控技術發達,而6G與5G分別之一,就是前者可透過衛星而非光纖去組建骨幹網(註3)。美國6G基建工作將在太空完成,配合芯片領先優勢,令美國直接過渡到6G,反而更具戰略意義。故特朗普最近的Twitter帖文,並非無的放矢。

另外,6G的嶄新商業模式將大有可能造成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如前文所解釋6G比5G使用更高端頻段,意味同樣覆蓋範圍,6G網絡需要比5G用更多基站。在香港這樣一個高樓林立的摩天城市,便隨時要用上萬基站。這個天文數字對營運商來說是沉重負擔。

芬蘭奧盧大學曾預言,未來可能家家戶戶都會擁有6G基站,而流動網絡商就會化身成協調者,屆時我們都有可能扮演雙重角色:既是流動通訊服務用戶,亦是服務提供者。情况就像最近安裝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客戶一樣,既是供電者,亦是用電戶。

通訊帶來社會改變

今天是信息時代,我們習慣了以智能手機隨時隨地與人和機構聯繫,習慣後人類開始出現因未能連結上網的憂慮及恐慌。看現今很多人一有機會就要看看facebook、微信、微博,查看電郵、即時股價等,生怕遺漏了重大機會,或未能及時回覆至成為信息落後者。現實上,要隨時隨地與社會網絡連接,已成為我們現代人的真實需求。

通訊令世界不一樣,人與人以至物與物之間實現零距離接觸,人們的生活方式,從學習、出行到謀生,都有巨大改變。4G革命令移動互聯網成真,5G革命希望達成萬物互聯的移動式物聯網。筆者相信4G改變了人類生活模式,期待5G改變活動生態,而盼望6G出現,加上AI,改變生命,可以演化到移動智聯網,令社會變得更好!
Reply
#2
5G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30104

美國準備跳過5G直接升級到6G?到底靠不靠譜
http://dailynews.sina.com/bg/internation...6287.shtml

[ 本帖最後由 U52.5U4G 於 2019-6-4 19:23 編輯 ]
Reply
#3
任正非:6G或10年內投入使用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B...04874.html
<匯港通訊> 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深圳總部接受日本《共同社》訪問時表示,華為同步啟動6G的研究,保守估計6G可能在10年內投入使用。

任正非對美國5月針對華為啟動的出口禁令或長期持續表示擔憂,但對美中爭奪技術領導權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分裂,則否定說「不會」。

他認為,中美之間不會脫鈎,還是要互相依存,中國還有很多不受制裁的公司,認為經濟全球化不可阻擋。

對於和美國的衝突,任正非指,誰也沒有想像到美國的打擊會有這麼厲害,還表示若有與日本和歐洲的合作,就能繼續致力於發展5G和6G。 (ST)

6G
Reply
#4
各國競逐6G 日本擬2030年達致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intern...4%E8%87%B4

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計劃官民合作,制定2030年達到通訊速度是5G的10倍以上的「後5G」(6G)技術的綜合戰略,中韓和芬蘭也着手推進研發和投資。

日本總務省將在本月內設立官民研究會,由東京大學校長五神真擔任主席、總務相高市早苗直接管轄。還將邀請日本最大電訊商NTT Docomo和東芝的相關人士,在6月前滙總6G的性能目標和政策支持等綜合戰略。計劃通過政府預算等推動相關技術開發。

由於瞬間傳輸大量數據,日本總務省認為6G技術的速度,至少要達到5G的10倍以上。

為了在2030年前後達到6G技術,各國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中國去年11月宣布將成立兩家6G研發機構。芬蘭的大學和政府下屬機構也啟動了6G研發項目。在南韓,三星電子和LG電子亦在去年分別設立研究中心。
Reply
#5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 2029年開始引入6G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E5%85%A56G

中國政府宣布,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商用網絡,累計建成5G基地台71.8萬個,推動共建共享5G基地台33萬個。預計5G今年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人民幣8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直接帶動經濟增加值1897億元,間接帶動總產出2.1兆元,間接帶動經濟增加值7600億元。

中國工信部直屬的科研事業單位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本月15日公布了「中國5G發展和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2020年)」。白皮書預計,5G將直接帶動中國經濟總產出,不過5G成長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5G網絡尚未實現全國廣覆蓋,二是5G支撐行業應用的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提升,三是應用配套支撐產業仍處於培育初期,四是跨行業產業生態尚未建立。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韋柳融表示,當前中國5G網絡尚未達到廣覆蓋、深覆蓋的水準,如無人配送、智慧城市管理等。未來兩年5G行業將進入應用期,基於5G的4K、8K超高畫質直播等將率先應用,但5G行業應用要達到規模成長,預計2023年後才會出現。

專家表示,按照網絡發展的傳統規律,今年至2024年是5G網絡規模建設期,之後四年將是完善期,2029年左右,中國將開始引入6G。
Reply
#6
美日組聯盟 攻6G抗內地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_001.html

中美之爭繼續升級,並在科技領域上真正出現結盟制華!美國及日本確認,會在第五代流動通訊技術(5G)及6G上合作制訂標準,意味全球恐現科技「兩制」;中國則在央行數碼貨幣中排名佔優,惟要實現國際化仍有漫漫長路。

正當中國還在建構5G系統、擴大相關基建之際,美日兩國先行宣布共同投資6G,共涉45億美元(約351億港元),同時會合力針對半導體等供應鏈展開合作。美國總統拜登下一步將拉攏南韓,據悉在總統文在寅下月訪美前,三星電子會披露高達447億美元(約3,486億港元)的美國建晶圓廠計劃。

據美日兩國領導人在華盛頓會晤後披露的聲明顯示,會將上述資金用於6G的研究、開發、測試和部署安全網絡,以及先進通訊技術。出資方面,美國承諾負擔25億美元,日本則佔20億美元。除了發展6G外,雙方亦會推進安全開放5G網絡,包括開放無線接入網(Open-RAN),顯示美日有意在中國為首的5G網絡外,再打造一套新的架構,因Open-RAN標準旨在打造一個開源層,以便營運商可同時使用多個供應商的硬件,打破以往不得不從一個供應商購買包括基站在內的配套以確保兼容性。

建新通訊體制 難趕上華為
就此,專家明言,美日聲明的關鍵不是軟件硬件,也不是晶片,反而在上述的Open-RAN。這意味美國等要建立一套新的5G體制,意圖推翻以華為作主導的現有標準。對於Open-RAN,美日相應的投資將非常龐大,惟未必能趕上華為。

除技術外,國際標準也成為6G主導權之爭的另一關鍵,是次美日合作亦正為了這點。文件更提到,美日在通訊領域的合作要擴展到其他國家,以促進安全的通訊方式,明刀明槍要抗衡中國,而下一目標將是南韓。簡而言之,美日擬5G及6G雙管齊下制華。

歐盟冀與印度達5G共識
另有報道指,歐盟官員希望與印度在下月會面時,就建立5G全球安全標準達成一致。分析直言是針對中國。

事實上,目前華為、中興通訊(00763)等中資企業的5G基站在全球市佔率約40%,若加上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及南韓三星,已囊括九成市佔。相比美日大幅落後,日本痛定思痛,決定在6G初期就與國際合作,力爭相關專利市佔率10%。

至於內地,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昨於署名文章稱,在「十四五」(第14個5年)規劃期間,要着力突破「卡脖子」(遭受美制裁限制領域)技術。在推進產業數碼化方面,全面部署新一代通訊網絡基礎設施,有序推動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的建設部署和創新應用。副部長劉烈宏昨透露,工信部提出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移動網絡,5G手機終端連接數目達2.6億,而據2月數據,全國移動用戶有10億,即5G用戶佔比約四分之一。企業亦積極配合,格力正建設5G全無人化黑燈工廠,已進入試行階段。

要留意的是,上述提到三星在5G上參與度不低,有消息指,其快將披露在美國最少興建兩座生產適用於建設網絡的高端晶片廠房,其中一座或是全球最大,配備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設備。若南韓在科技上加入美國陣營,中國將更被孤立。
Reply
#7
CNNIC報告:我國已成為6G專利申請主要來源國
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161726/...9C%8B.html

藍鯨TMT頻道8月27日訊,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已成為6G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當前6G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3.8萬項,其中我國專利申請占比 35%(1.3萬餘項,約合1.58萬件),位居全球首位。

數字新基建領域,截至2021年4月,我國光纖寬頻用戶占比達94%,千兆光網覆蓋家庭超過1.2億戶,固定寬頻端到端用戶體驗速度達到51.2Mbps。截至2021年6月,我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96.1萬個,5G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城市、95%以上的縣域地區、35%的鄉鎮地區。截至2021年5月,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數量占比超過38%,位列全球首位;5G應用創新案例已超過9000個,5G正快速融入千行百業、呈現千姿百態,已形成系統領先優勢。

此外,在晶片技術領域,2021年3月,由我國科研人員主導的國際團隊宣布研發出一款新型可編程光量子計算晶片,能實現多粒子量子漫步的完全可編程動態模擬;4月國內實現7nm晶片試產,6月中國科學院成功設計出14nm的「香山」晶片,8月中芯國際FinFET工藝已達每月1.5萬片量產水平,高端晶片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我国已成6G专利申请主要来源国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E5HGU605199NPP.html
Reply
#8
領先美日歐!中國6G專利申請佔比達四成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1...?refer=hn1

中國創新力全球排「九連升」 6G專利申請佔逾4成遙遙領先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8%E5%85%88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9月20日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從2020年的第14位上升至第12位。對此,中方回應稱充分印證科技創新取得的成效。

在9月2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回應記者相關問詢時做出上述表態。自2013年以來,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表上已連續9年上升,今年較2020年上升2位。尤其在一些重要工業領域,中國表現出強勁的創新力度。

趙立堅表示,根據上述報告,中國在專利申請、商標申請、工業設計、高新技術出口、創意產品出口和國內市場規模等9項指標中排名第一。這充分印證了中國在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效。

趙立堅稱,近年來,中國政府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得到明顯提升。

他還透露,就在此前一天,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印發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改革發展,全面提升中國知識產權實力。以國際視野謀劃和推動知識產權改革發展,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平衡普惠的知識產權國際規則,讓創新、創造更多惠及各國人民。

據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依照創新投入,科技產出、研發支出、知識產權申請和風險資本交易等指標對全球132個國家進行了評估。《報告》顯示,瑞士連續第11年位居榜首,瑞典、美國、英國、韓國、荷蘭、芬蘭、新加坡、丹麥和德國分列第2位至第10位。法國、中國、日本、中國香港、以色列、加拿大、冰島、奧地利、愛爾蘭和挪威分列第11位至第20位。

《報告》稱,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巨大影響的情況下,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及企業2020年仍加大了創新投入。從行業來看,軟件和電子行業以及製藥業的研發支出大幅增加,但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的運輸和旅遊行業的研發支出則在下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早些時候曾報告2020年專利申請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報告》稱,這一紀錄由「醫療技術、製藥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推動。在「研發密集型企業 」中,約有60%的企業報告去年支出增長。

在《報告》中,中國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值得一提的是,據東京調研公司Cyber Creative Institute近日發布的分析,在6G專利申請數量方面,中國遙遙領先,佔比超過40%。

中國的有關專利申請大多與移動基礎設施技術有關,許多由華為申請,其他大型專利持有者還包括中國國家電網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6G預計將從2030年起投入商業使用。東京調研公司認為,申請很多專利的國家在未來行業標準的制定上將擁有更多話語權。

中國已建成5G基站91.6萬個 佔全球七成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3%E6%88%90

[ 本帖最後由 藍寶石王子 於 2021-9-26 18:07 編輯 ]
Reply
#9
科技戰:華追落後 6G《白皮書》出台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_002.html

中美多條戰線依然惡鬥難免!在5G技術還待普及之際,由於美國民間機構已能發展出重複使用的火箭,可以用較低成本發射衞星,意味着依賴衞星傳送數據的6G技術已現雛形。中國社科院早前就警告,美國在6G技術上已取得一定成果,中國不能掉以輕心。事實上,美國及日本早前已宣布共斥45億美元開發6G。

提10大技術方向
面對科技戰踏進新台階,內地也急不及待加快6G布局。內地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兩周年之際,昨日就6G發展發表《白皮書》,預期2025年後,國際組織會啟動研究制訂6G技術標準,2030年更為商用之年。

內地工信部上月剛舉行有關5G及6G專題會議,明言由中國信通院牽頭成立的6G推進組要進一步提前謀劃、加強研究6G發展。該推進組昨隨即發布《白皮書》,勾畫了6G業務發展趨勢和相關應用場景展望,並提出6G的10大潛在關鍵技術方向,包括內生智能的新無線電和新型網絡架構,增強型無線電技術及新物理維度無線傳輸技術等。

《白皮書》亦指出,未來6G業務應用的8大趨勢,涵蓋雲化XR(混合遊戲、視頻及社交的新業務)、感官互聯等,可廣泛應用於娛樂生活、醫療健康、工業生產等領域,推動各行業數碼化轉型;智能化業務應用包括通訊感知等,將進一步提升6G通訊系統性能,同時推動物理世界數碼化;全域覆蓋業務則借助6G所構建的全球覆蓋網絡,為偏遠地區接入服務。

雖然未來6G網絡仍將以地面眾多網絡為基礎,但衞星、無人機、空中平台等多種非地面通訊,將在實現全球覆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Reply
#10
【科技競賽】華提速研發6G  美日聯手抗衡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3...2_001.html
[Image: bkn-20230305210555134-0305_00842_001_01p...0305210555]

中美兩國的科技競賽早已延伸到最快2028年才有望投入商用的第六代流動通訊(6G)。中國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周日重申,中國正在總結推廣5G的經驗,支持產業組建6G推進工作組,工作組已經開工,「要將這個產(業)學(界)研(發)集中發力,加強國際合作,加快6G的研發」。

民生證券指出,6G與既有流動網絡技術最大的不同之處,乃基站遍布海陸空,連外太空都是網絡的一部分,亦即是地面基站網絡與衞星和海底網絡深度融合,滿足複雜多樣的應用和業務需求。國務院2021年已成立中國衞星網絡集團(中國星網),以統籌和規劃中國衞星互聯網行業的發展

內媒之前從中國電信(00728)「相關部門了解到」,2030年6G或將正式商用,「5G是高鐵,6G是飛機……效能必須比5G網絡高10至100倍」。南韓政府早前提出一個更有野心的計劃,讓6G在2028年便商業化,直言6G領域沒有全球競爭優勢,就不能實現工業創新。

戰略意義如此重大,難免成為大國之間的角力場,其中包括國際電訊聯盟(ITU)的人事,其電訊標準化局主任由日本政府鼎力游說的日本「LTE之父」尾上誠藏出任,為首名執掌該局的日本人,「首腦」即秘書長就由美國人伯格丹馬丁(Doreen Bogdan-Martin)。消息指,日本外務省使盡渾身解數為尾上拉票的背後是急於制訂6G的國際規則來抗衡中國,ITU如今兩大要職由美國及盟國日本的公民出任,打造了日美聯手保障通訊安全的體制。

網絡設備料難與華脫鈎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認為,中美誰能在6G領先言之尚早。中國擁有先進的5G網絡和技術,固然為6G研發奠下基礎,難題在於美國日益嚴苛的技術封鎖,尤其是高效能半導體的製造,而美國本身亦有基礎技術的儲備和動員其他國家的能力。

不過,對於美國想透過開放式無線接取網絡(ORAN)技術架構去排除中國的通訊設備廠商,IISS頗為質疑,理由是ORAN本身倚賴現有網絡制式和專利,必定要用到中國企業的成果,並指通訊標準是全球合作所孕育出來,基於國籍排除某些成員很難實行,強行脫鈎恐犧牲6G創新與經濟效益。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