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撐台灣】布拉格市政會議通過 解除與北京友好城市關係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8/60129387
捷克首都布拉格市政會議於本港時間昨晚,通過解除與北京的友好城市關係,以回應北京取消4個捷克樂團在中國的巡迴演出。捷克傳媒報道,
布拉格就刪除友好城市協定的「一個中國」原則,多次向中方交涉,但得不到對方回應。
中方過去半年接連取消4個捷克重要表演團隊在中國的巡迴演出行程以作報復,捷克文化部長上月召見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批評中方單方面取消捷克樂團演出,「嚴重傷害中國形象」。
國家主席習近平3年前訪問布拉格時,於時任市長推動下,與北京簽訂友好城市協定。布拉格於協定中承諾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並認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而布拉格現時仍與台北保持友好城市關係。
【兩岸角力】蔡英文批大陸孤立台灣 「對區域穩定只有妨礙,沒有建樹」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8/60129315
台北舉行今日舉行2019年第三屆玉山論壇,總統蔡英文今早出席時表示,大陸試圖孤立並抹煞台灣的舉動,對區域穩定只有妨礙,毫無建樹,而台灣決心實踐對國際社會的承諾。蔡英文強調,台灣願意更主動參與夥伴關係,為世界做更美好的奉獻,「(台灣)永遠不應該為政治所壓迫或是受阻於單方面脅迫」。
此外,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今首度發佈《台印關係研究報告書》,曾任職於印度國安會、現印度智庫「政策研究中心」資深教授卡納德(Bharat Karnad)表示,目前美國外交政策難以預測,面對中國崛起的挑戰,必須結合中國邊緣的國家,包括日本、越南、印度、台灣等,組成亞洲安全架構,一起思考結合共同利益,抑制中國;他強調,當然可以跟美國合作,但不能單靠美國,「我們必須靠自己保護自己。」
印度印度浮萊姆大學(FLAME University)台籍政治學副教授劉奇峰(Chifeng Liu)指出,他住在印度,新南向政策最重要是人與人交流,但在印度常常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說,台印在文化上非常遙遠,台灣文化比較像日本,專注細節上,但印度在高階級著重個人主義、展現自我,強調口若懸河,自我表現的機會。
劉奇峰還說,台灣常常誤解印度,由於台灣地理環境較小,同值性比較高,想像印度時以為是一個同質性社會,但印度其實是多樣性、差異性非常大,比同為聯邦制的美國差異還大;另外,在執行面向上,台灣智庫跟印度交流應該跨出德里首都圈,如同用台北看天下會有一樣的問題,常常很多地方看不到。
劉奇峰強調,跟印度人工作需要適應,因為印度人對於計畫上比較靈活,比較隨性,但最後事情還是會完成,這些在台印交流上常造成誤解,存在商業、教育、文化、政府。台印有很多想像跟發展空間,台印在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中文教育,理解是中文教育當然很重要,台灣軍方也透過中文跟印度接觸,幫助了解解放軍的情報,但除了中文外,台灣應該要重新思考不應該僅放在中文上,還有其他東西可以共享,印度可以幫助抗衡中國,台灣需要跳脫視角。
【台海戰爭】中國若入侵台灣 美智庫:38%美國人撐美軍介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8/60128726
財團法人國家安全研究院最新出版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周報」指出,美國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今年9月6日發表名為《
拒絕撤退:美國人支持美國參與全球事務》 (
Rejecting Retreat:Americans Support US Engagement in Global Affairs)的報告指出,若中國入侵台灣,約有38%美國人支持美軍介入台海戰爭。創下歷年來美國人支持美軍介入台海戰爭最高比例。
由國安院決策推演中心李冠成所撰寫的「美國智庫民調(1998-2019) 的台海安全意涵」,希望藉由分析「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長期民調,探討影響美國人支持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因素,並據此提出美國協防台海之民意對台灣安全的意義。
報告中指出,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民意支持度排名雖低,但升幅成長迅速。民調從1990年至今以美軍出兵海外的6套劇本詢問美國人支持度,包括:北韓入侵南韓、以巴衝突、中國入侵台灣、俄羅斯入侵北約盟國、伊朗獲得核子武器、中日東海衝突。在各種海外爭端中,美國人最支持出兵的,是伊朗取得核子武器(2019年達70%),其次是北韓問題與以巴衝突(59%)。若中國入侵台灣,派遣美軍協防的民意支持度排名最低(38%)。這顯示派遣美軍介入台海戰事,並非美國人的首選。
報告表示,但若從支持度的變化趨勢來看,美國民意同意美軍協防台灣的比例,從2014年的26%,增加至2019年的38%,上升幅度達12%,是美軍介入其他各種海外爭端劇本中,數一數二高。該民調的變化,反映近年美中兩大強權競爭的發展趨勢。在美中競逐的國際結構下,台灣作為美國制衡中國的戰略重要性日益上升。隨着中國威脅台灣等議題在美國的能見度增加,美國人未來可能傾向更支持美軍協防台海戰事。
報告並認為,美國政黨輪替影響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民意支持度。例如,克林頓政府時期(2000年以前),僅約2成8左右的美國人支持派遣美軍協防台海,2001年到2008年共和黨小布殊政府執政時期,支持度維持在3成2左右。美軍介入台海的民意支持度在民主黨奧巴馬政府時期(2009-2016)下滑至2成5左右。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民意支持度開始反彈並一路攀升至38%。相對於其他幾種海外爭端情形,美國人對於美軍協防台灣的態度明顯較容易受到政黨輪替的影響;換言之,美國政黨輪替導致可能的外交方針轉變,也會影響美國人對美軍出兵海外的看法。
中國若武力犯台!美智庫:近4成美國民眾力挺美軍介入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15070
中國近年來對台灣恫嚇頻頻,並且持續加強台灣周遭的軍事演習,美國的態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目標。財團法人國家安全研究院在近日出版的「國防安全研究院週報」進行探討,指出美國獨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在日前的調查當中,得知有38%美國民眾接受美軍對中國武力犯台進行介入,從數據上來說是美國人歷年表態支持度最高的。
由國安院決策推演中心李冠成所撰寫的「美國智庫民調(1998-2019)的台海安全意涵」報告一文提到,「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有進行一個長期民調,除了了解美國民眾對全球事務的參與度,也會一同調查人民對於美軍介入海外戰爭的支持度。
該智庫設計了6個海外爭端假想劇本,分別是「北韓入侵南韓」、「介入以巴衝突」、「中國侵入台灣」、「俄羅斯入侵北約盟國」、「伊朗獲得核子武器」、「中日在東海發生衝突」,從李冠成整理的圖表中可以看到,美軍介入「伊朗獲得核子武器」得到最多美國民眾支持,約有70%的受調查者認可這項軍事行動。而中國入侵台灣則有38%美國民眾支持介入,雖然在六項劇本中墊底,不過也創下1998年來的新高。
李冠成分析,該民調的變化反映了美中兩大強權近年來的競爭發展趨勢,而台灣作為美國制衡中國的一環,戰略重要性持續上升。此外,隨著中國威脅台灣的議題在美國能見度增加的情況下,美國民眾未來可能會更支持美軍在台海戰爭中出兵協防的計畫。
此外,李冠成也提到「聽眾成本」(audience cost)的重要性,如果在民主國家當中,領導者想要升高衝突或是插手軍事爭端,還是得需考量國內民意,因此可以推斷,若是能獲得美國民意支持,對台灣的安全也是相當有意義的。
美國專家:兩岸若開戰 美國一定介入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B%E5%85%A5
台媒《自由時報》引述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消息,指若大陸武統台灣,兩岸可能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北京近日對台動作頻頻,諸如對台釋放軍演訊息、以軍機繞台等,台媒《自由時報》稱,美國多位兩岸專家分析指,若兩岸開戰,美國一定會介入,北京也得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
《自由時報》引述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指專家稱若大陸武統台灣,「要面對的台灣軍隊不是不堪一擊、而是過去數10年來日日備戰、戰力強大的部隊」。
美國華府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研究員易思安表示,「兩岸若開戰可能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短期而言,不管對大陸或是台灣,開戰都有很複雜的風險,因為兩方都得承擔數以萬計到數以百萬的死傷,而且重點是「美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管,一定會為了台灣而介入該戰役」。
易思安續指,台軍「擁有堅強的實力及地形優勢」,惟卻面臨先進武器不足、徵兵制度改變兩大問題;易思安也稱,因為北京施壓,導致台灣軍方急需升級的坦克及軍艦無法從外國獲得。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副主任哈羅德則認為,北京若決定攻打台灣,絕對得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因為大陸沒有把握「能承受開戰後的後果」;也有專家分析,如果美軍介入兩岸之間的戰爭,「美國的潛艦將能摧毀4成攻台的軍力,但因為大陸不會輕易放棄台灣,所以兩岸政爭可能會成為一場長期消耗戰役」。
美軍太平洋司令:須繼續幫助台灣自衛 美方不接受大陸武統台灣
https://www.hk01.com/中國/160536/美軍太平洋司令-須...方不接受大陸武統台灣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周三(14日)出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美國必須繼續支持台灣自衛,美方不會接受中國大陸武力統一台灣,他會在《台灣關係法》之下思考防禦台灣及協助台灣正當防衛的需求,並表示:「我很嚴肅地面對自己在《台灣關係法》之下的責任」。
中國試圖重組印太秩序
早前已被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擔任美國駐澳洲大使的哈里斯,14日以美軍太平洋司令身份出席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所舉行的「
印亞太地區軍事姿態和安全挑戰」聽證會。他在會上回應佛州眾議員賈茲的質詢時表示,自己的工作就是協助台灣改善在21世紀的正當防衛需求,對於賈茲質詢時說,若美國對台灣的支持稍有減弱,將會對中國會送出不健康的訊息,哈里斯表示他完全同意。
哈里斯表示,
美國應該協調所有部會,政府一體的視中國為美國的敵手,因為中國對美國正是如此。
中國正在印太地區採取掠奪式經濟以脅迫鄰邦重組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印太秩序。有些人認為中國在東海與南海的行為是機會主義,「但我不認為如此」。他說,中國是協調式,有步驟地運用其軍事與經濟力量來侵蝕一個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
對中國研發高超音速武器感憂慮
他表示,中國在南海的侵略並未嘗到後果,即使國際仲裁結果出來,中國仍企圖在有爭議的島礁設立永久的主權,並且進一步建立軍事基地,
目前中國在南海已建有7個軍事基地。中國令人印象深刻的軍事建構,在每一個方面都挑戰着美國,並且在高超音速、太空科技與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方面進行重大投資,如果美國不跟上,太平洋司令部與解放軍的競爭未來會在戰場上面臨掙扎。他說,美國仍會在航行與飛越自由方面持續運作,不會讓開放的國際空間被封閉。
哈里斯最後更強調,美國在亞太地區有持久的國家利益,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在印太地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美國在這個地區正在敗落的觀感,因此他非常感謝國會在國防預算上的支持,這對印太地區送出美國會維持安全承諾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