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太空軍 Space Force
#31
新華社:中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數量超過300顆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226.htm

中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數量超過300顆。

新華社報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發布的藍皮書,指出中國基於通信衛星,構建覆蓋廣泛的廣播電視傳輸網絡,推動廣電服務「村村通」「戶戶通」;同時,基於衛星通信能力,面向地面、海上、空中用戶提供通信服務。目前,直播衛星公共服務用戶總數已突破1.45億戶,超過全國廣播電視用戶總數的三分之一。

藍皮書亦指出,衛星運營服務隨著空間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成為商業航天的價值高地。
Reply
#32
美國太空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A%E8%BB%8D

太空之爭,下一場美中「大國競賽」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126/trum...e/zh-hant/

美國太空軍軍旗亮相 招兵買馬應對中國俄羅斯挑戰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690579

【思想領袖】魏克特:中共太空戰威脅美國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10/19/n12487197.htm

星戰計畫再臨,到底太空部隊在做什麼?
https://technews.tw/2019/02/28/star-wars...ace-force/
Reply
#33
外媒:中國長征火箭「失控墜落」 碎片或墜於南北半球住宅區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5%E5%8D%80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美國太空資訊網《SpaceNews》等外媒報道指,4月29日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搭載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其重達21噸的核心火箭段被發現「失控墜落」(uncontrolled reentry),目前正在太空中「翻滾」(tumbling)。

報道指,今次失控的長征五號核心火箭段,將於周二(5月4日)晚間飛越台灣上空,而火箭碎片掉落的範圍,北至紐約、北京、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南至智利、新西蘭首都威靈頓,且有機會擊中住宅區。

據報道,失控的火箭段長度約為30米,美軍將其命名為「2021-035B」,根據即時監控資料,目前「2021-035B」以時速2.8萬公里速度,在距海平面160至170公里高度繞行,約每90分鐘就會繞地球軌道一圈,根據模擬軌跡,預計今日深夜將行經台灣上空。有日本業餘天文觀察家觀測,發現火箭段出現「有規律地閃爍」,推測正在翻轉滾動。

專家評估,失控的火箭段可能在未來數日至數週內重返大氣層,目前無法預測可能的墜落地點,最糟糕的狀況是有碎片殘骸墜入人煙稠密的住宅區。

SpaceNews引述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指,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段是「近數十年來最巨大的不受控墜回地球飛行物」,「我認為,以目前的標準來看,放任它不受控重返地球,是無法接受之事」。

此次發射的火箭屬於一級直接入軌火箭,也是中國目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全箭總長53.7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22噸。天和號在飛行492秒後,成功與火箭分離、進入初始軌道待命。

去年類似事件 美軍稱跌落象牙海岸村莊

2020年5月發射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就曾被指殘骸將不受控制地跌落地面。當時美軍指出,殘骸最終或跌落在美國或澳洲等地,麥克道爾當時亦曾表示:「我從未見過如此大的人造天體經過這麼多重要城市的上空」。

但微博科普帳號「@北斗_玉衡」當時發文分析,運載火箭的末級火箭本身就會成為不受控的太空垃圾,「沒有人會控制已經無控的太空垃圾使其精確返回」,批評歐美國家藉機炒作事件來抹黑中國。

官媒《環球時報》則引述航天專家、小火箭公眾號創始人邢強博士,指中國運載火箭殘骸的飛行軌跡也並非「不受控」,而是經過科研人員的精密計算,並利用「火箭鈍化技術」,有意縮短在軌飛行時間,殘骸最終會落在南太平洋人跡罕至的「航天器墳場」。

最終,根據美軍觀測,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第一節火箭進入地球軌道6日後,殘骸掉落在西非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其中有疑似殘骸12米長的金屬物擊中象牙海岸村莊Mahounou。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被問及此事時,僅表示「不了解情況,建議向主管部門詢問」。


影/中國長征火箭失控墜落中!預計今深夜通過台灣上空
https://www.nownews.com/news/5256398

中國太空站天和核心艙,上個月29日上午成功發射升空,不過負責送核心艙上軌道的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其重達21噸的核心火箭段,正不受控制的在低軌道上翻轉,未來幾天至幾週恐墜落,無法確定會掉在地球何處,美國軍方正持續監控中,預估今(4日)深夜會經過台灣上空。

綜合《SPACE NEWS》等外媒報導,美國軍方將長征五號這個在地球低軌道繞行部分,命為「2021-035B」,正在持續監控中,以模擬軌跡來看,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的殘骸將在今晚11點多通過台灣上方。

根據監測網站的運行追蹤數據,北至紐約、馬德里及北京,南至智利及紐西蘭威靈頓等,皆在殘骸可能掉落的範圍。

專家研判,火箭核心段進入大氣層後,經過與大氣層摩擦、高溫燃燒而產生碎片,碎片會掉入海裡、無人區或有民宅的地方,尚無法完全斷定,損害民眾安全或財產的風險是存在的。
Reply
#34
中國長征火箭被指「失控墜落」惹關注 美國:追蹤動向為要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A%E8%A6%81

中國長征五號火箭殘骸被指將「失控」墜落大氣層。美軍稱,正密切跟蹤中國火箭殘骸的行蹤。美國白宮發言人當被問及會否就此譴責及要求就可能導致損毀進行賠償時,稱美國太空司令部( U.S. Space Command)已注意到以及在追蹤它的動向。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引述中國航天專家報道,有關火箭殘骸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它的飛行軌跡也並非媒體報道的「不受控」,而是經過精密計算。

普薩基(Jen Psaki)稱確保外太空活動安全、穩定、受保障以及長遠可持續是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她稱,所以合作是美國採取的方法的特點。華府會就此與國際夥伴合作,以及肯定會通過一些渠道因應。

記者再追問美國會否就可能導致地球上出現的損毀,根据聯合國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之國際責任公約要求賠償(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Space Objects)。她稱華府會參照美國太空司令部、國防部等建議及指引,但現在美國須先追蹤殘骸的落點。她說,希望記者提問中說及的事,不會是美國將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天和」核心艙發射入軌,中國空間站建設「首戰」告捷(點擊大圖瀏覽):

2021年4月29日,搭載着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5B」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
中國「長征-5B」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2021年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新華社)
2021年4月29日,中國「長征-5B」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天宮」載人軌道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新華社)
中國「長征-5B」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空間站「天宮」開建,預計2022年建成。(新華社)
「長征-5B」火箭是專門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研製的新型運載火箭。(新華社)
中國媒體評論稱,這代表了中國空間站建設完成了重要的一步。(新華社)
「天和」核心艙的體積比國際太空站的任何一個艙位都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站影片截圖)
+2


中國航天機構曾多次解釋

對於中國「長征-5B」火箭殘骸的重返大氣層問題,中國航天機構和專家此前曾多次出面進行過解釋。

《環球時報》報道,中國航天專家邢強表示,「長征-5B」火箭本身結構是「皮薄餡多」,內部燃料在發射過程中消耗後,剩餘的火箭殼體質量並不大,而且以鋁合金為主的殼體很容易在大氣層中焚摧毀。

邢強指出,因此與空間站或大型衛星相比,「長征-5B」火箭殘骸對地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它的飛行軌跡也並非媒體報道的「不受控」,而是經過精密計算,並利用火箭鈍化技術,有意縮短在軌飛行時間。

美國軍方5月5日表示,上周發射的一枚中國大型火箭的殘骸本周末將在一次「不受控制」的再入過程中墜入大氣層,美國太空司令部對此進行追蹤。

美國太空司令部在網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中國「長征-5B」火箭從太空返回時墜入地球大氣層的確切地點「要在重返大氣層後的幾個小時內才能確定」,該火箭預計將在5月8日左右墜入大氣層。

五角大樓表示,「所有殘骸都可能成為航天安全和太空領域的潛在威脅」,並稱加州第18空管中隊將從5月4日開始每日發布該火箭的最新位置。

4月29日,中國「長征-5B」火箭將「天宮」載人軌道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5月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長征-5B」火箭已經把空間站模塊送入軌道,美國正在跟蹤觀察這枚火箭在太空的動向。

普薩基在記者會上説,「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已經通報,並正在跟蹤觀察『長征-5B』火箭在太空的動向。」

如果中國火箭碎片給美國帶來損害,華盛頓是否會向北京追究責任?普薩基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説,美國政府將與國際社會其他成員國共同努力「為太空的行為負責」。

普薩基強調,「為太空的行為負責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

英國《衞報》5月4日稱,與空間站核心艙分離後,中國火箭殘骸正在以每小時約2.7萬公里的速度繞地球飛行,「從飛行姿態看,火箭殘骸已經失控,它有可能對地面造成威脅」。

中國點火嘲笑印度後出包 長征火箭失控全球關切墜落點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050396.aspx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4月29日發射的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失控偏離軌道,引起美軍太空司令部及全球太空研究單位關切。諷刺的是,這枚火箭正是中共中央政法委日前嘲笑印度的「中國點火」主角。

美國之音(VOA)報導,美軍太空司令部當地時間4日表示,位在加州的第18太空控制中隊,當天起每天更新並公布這個「失控中國火箭殘骸」在太空的方位。這一中隊是為全球太空探測機構,提供及時的太空預警及因應。

根據報導,美軍太空司令部表示,預計中國這枚失控的火箭殘骸,大約會在5月8日返回地球,但目前無法判定殘骸墜落的地點。

美軍太空司令部強調,所有太空發射行動的殘骸,都對人類的太空飛行構成潛在威脅。

自由亞洲電台則以「才笑人就出包」為題,報導中國這枚火箭偏離軌道失控,以及中共中央政法委用這枚火箭的發射,作為嘲笑印度疫情失控的「中國點火VS印度點火」素材。

中國射火箭對比印度燒屍體 官媒被批引發論戰
根據報導,台灣國家太空中心代理副主任朱崇惠今天表示,據全球各國太空單位監控資訊分析,中國這枚火箭將在5月8至10日墜落地表,而南北緯41度之間都有墜落其碎片的可能。但這一模擬預測結果也可能有誤差,需要隨時修正。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天文物理學者王斌威指出,中國長征五號B火箭可載重約20噸,高53公尺,直徑5公尺,重830噸,是中國最大的「空中卡車」,是為未來的太空站計劃預作準備。

王斌威說,其他太空科技進步國家紛紛對此事評論,「中國是不是有點草率?」發射時應做好風險管控,若墜落的碎片不確定掉在何處,將對地面上的生命及財產造成威脅。

至於中國方面,媒體目前對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失控偏離軌道一事,一如預期保持沉默,但網路上已有人轉發英國衛報的這篇報導。

中國網友則議論紛紛,有人主張失控的應是火箭發射的燃料箱殘骸,外媒這是「刻意誤導」;但也有人用中央政法委的「中國點火VS印度點火」諷刺說,「這是現世報吧」。

美軍追蹤並公開長征火箭失控路線 中共羞惱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5/6/n12928250.htm

中共發射的長征5號B運載火箭(簡稱長征5B)已經失控,美國國防部發出聲明說,太空司令部已掌握長征5B的動態,並在網上及時追蹤。中共官媒和所謂的專家立刻出來洗地和辯解,但反而越描越黑。


4月29日中共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了搭載太空站「天和核心艙」的長征5B火箭,其重達21噸的核心火箭段被發現「失控墜落」,目前正在太空中「翻滾」。

美國軍方5月5日發出聲明說,已掌握長征5B的動態並全力追蹤位置。據CNN報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邁克‧霍華德(Mike Howard)在聲明中說,預計「長征5B」火箭將在「5月8日左右」進入地球大氣層。

目前,位於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的第18太空控制中隊,正通過太空軌道網站(點擊這裡),向外界提供長征5B位置的每日直播更新。

這個網站提供繞行地球的所有衛星與碎片的資訊,供全球觀眾登陸查詢。目前首頁最顯眼的位置寫道:「如果您正在尋找長征5B火箭(2021-035B)的跟蹤和影響預測(TIP,即火箭可能造成的影響)消息,請點擊此鏈接以保持更新,最新消息顯示在頂部。」

霍華德說,直到長征5B重新進入地球的前幾個小時,才能確定其「進入地球大氣層的確切入口」。

五角大樓新聞祕書約翰‧柯比(John Kirby)也在週三表示,太空司令部正在追蹤中國的火箭,但「現在討論解決方案為時過早,需要進一步掌握它的下落方向」。

哈佛大學的喬納森‧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解釋說,由於火箭的行進速度之快,幾乎不可能精確地確定殘骸的前進方向,即使情況發生微小變化,其軌跡也會大大改變。

「我們預測它將在5月8日至10日之間重新進入(大氣層)。在兩天的時間內它要繞世界飛行30次,速度是每小時18,000英里。因此,如果少算一小時,那位置就差了18,000英里。」他說。

在本週三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當被問到如果長征5B火箭彈造成損害,美國是否會承諾要求中共賠償?新聞發言人詹‧普薩基(Jen Psaki)說,「目前還沒有,我們正在通過美國太空司令部追蹤它的位置,希望這(損害)不是我們努力的結果。」

她還說,美國政府將與國際社會其它成員國共同努力「為太空的行為負責」,「為太空的行為負責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

當西方媒體廣泛報導長征五號火箭殘骸失控事件時,中共喉舌《環球時報》等媒體開始為中共失敗和不負責任的衛星辯解,稱西方在「抹黑」中共,還引用香港軍事專家梁國樑的話說,火箭已用完,不需要控制,因此不存在所謂「失控」問題,這一說法讓網民譁然。

而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天文物理學家王斌威接受自由亞洲採訪時表示,長征5B可載重約20噸,中共沒做好風險管控就發射,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他比喻說,就像司機應將卡車貨物綁好再上路,避免緊急刹車砸中人。有些火箭載運核動力電池丟到太空,如果運送途中不當墜毀,將對地球造成極大危險。

[ 本帖最後由 6SL7 於 2021-5-6 07:32 編輯 ]
Reply
#35
美國防長:期望中國火箭碎片墜落海洋 美國無計劃擊落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507.htm

中國長征火箭殘骸已墜落馬爾代夫附近海域
https://beta.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0%E6%B8%AC

[ 本帖最後由 6SL7 於 2021-5-9 09:09 編輯 ]
Reply
#36
美國「毅力號」探測器著陸火星 尋找生命痕跡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123923
天問一號著陸:中國成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7126001

歐美火星探測器大鬧火星
http://people.com.cn/BIG5/keji/25509/281...ndex1.html

中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世界排第幾?852郵報解散香港傳媒進一步收窄!〈蕭若元:蕭氏新聞台〉2021-05-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uxC7FaZeA
[youtube]3GuxC7FaZeA[/youtube]

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首次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sId=436655

NASA宣布將於2028年至30年間執行兩項探索金星計劃
https://news.tvb.com/world/60b8b6ca34b03...8%E5%8A%83

美國太空總署宣布,將在2028年到2030年間執行兩項探索金星的計劃,將是自1978年以來美國首次發射探測器前往金星。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納爾遜表示:「我今天興奮地宣布一些大新聞,我們有兩項新探索任務要公布。」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納爾遜形容為「大新聞」的兩項探索任務,就是在2028年到2030年間發射探測器到金星上空觀測。納爾遜指出,這兩項分別會獲撥款五億美元開展的任務,目的是要了解金星如何演變成現今的高溫星球。

兩個探測器分別被命名為「真理」和「達文西+」,其中「真理」會嘗試繪製金星表面的地圖,以研究金星的地質歷史;而「達文西+」就會收集金星大氣層的氣體分析,從而嘗試判斷金星是否曾經有海洋。

科學家相信金星表面曾經有海洋,甚至可能曾有生命,但因為一些未知原因令金星出現極端溫室效應,表面溫度大幅上升,最高可逾攝氏470度,導致海洋蒸發。

納爾遜又稱,探索構造與地球相似的金星亦可望加深人類對地球的了解。

納爾遜說:「我們希望這些(探索金星的)任務能夠令我們更加了解地球是如何演變,以及為何現在地球適宜居住,而太陽系其他行星卻不宜居。」

這兩項將是1978年以來首次由美國執行的金星探索任務,而人類最近一次成功發射並運作的金星探測器,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製造,在2010年升空的「破曉號」。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6-3 15:09 編輯 ]
Reply
#37
美太空專家:中國大陸威脅遠不如俄羅斯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0417?chdtv

美國太空軍:來自網路和供應鏈的安全威脅,比雷射武器還嚴重
https://technews.tw/2021/04/16/us-space-...r-weapons/
[Image: Transport-Layer_mesh-network_square_fina...24x344.png]

美太空軍衛星網鏈計畫 破除中共導彈、雷射威脅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1-23/498363

美中太空對抗如火如荼 5重點看懂來龍去脈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1250327.aspx

【新聞教室】非為對抗外星人 美國「太空部隊」是甚麼
https://www.hk01.com/%E5%9C%8B%E9%9A%9B%...A%E9%BA%BC

特朗普聲稱要在2020年組建太空部隊,以抗衡中俄的太空軍事實力。說到太空部隊,大家即時想起的相信是太空戰爭,但人類距離發展到荷里活電影般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今天美國要求組建的太空部隊,其實是甚麼回事?

特朗普要組建的太空部隊,不是要保衛地球防範外星人襲擊,而是為捍衛自身利益。副總統彭斯表示,中俄的太空軍事計劃威脅美國太空安全:「原本一個和平與無爭議的太空,現已變得擠擁且會發生衝突。今天其他國家已正尋找方法影響我們在太空部署的系統,挑戰美國在太空的主導地位。」

簡而言之,美國組建太空部隊是捍衛自身在太空中的霸權。

現實的太空軍事力量
今天人類雖然未能發展真正的太空戰艦或甚麼,但與軍事相關的競賽是存在的。現時有逾1700個人造衛星在地球上,在不同軌道旋轉圍繞地球,它們部分是民用提供定位和通訊,有些是軍事偵測用途。

所謂的太空軍事之一,就是採取方法干預甚至擊落這些衛星,以癱瘓對方通訊及偵測能力。中國在2007年已示範如何擊落一個無用的老舊氣象衛星,俄羅斯亦在2015年組成「俄羅斯航空太空軍」,積極研發相關技術。所有洲際彈道導彈實際是把導彈射進低軌道太空再重返大氣層,擁有相關技術的國家眾多。因此,威脅衛星安全的力量是真實存在的。

美國所希望發展的,相信就是要保障自己的衛星免受攻擊,並發展出能準確攻擊對方衛星的技術增加震懾力。1967年聯合國簽署外太空條約,雖禁止了各國在外太空部署核武及大殺傷力武器,但沒有規定不能攻擊別國衛星,或向地面投擲「精準導彈」之類。

列根時期已有「星球大戰」計劃
特朗普並非第一個美國總統宣稱建立太空部隊,早在冷戰美俄太空競賽時候,美國政府就有為「在太空建立部隊,開發雷射武器對付蘇聯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討論,前總統列根更把這項計劃稱為「星球大戰」(Star Wars)。

不過有關計劃未有真正付諸實行,美國亦從未公開宣稱要發展太空軍事實力。直至2017年特朗普上任後,共和黨前眾議員羅傑斯(Mike Rogers)做代表,向國會要求建立「太空警察」(Space Corps),今年6月特朗普則正式宣布要求五角大樓籌組建立太空部隊。

美國的太空實驗機X37B
而早在2006年,美軍空軍接手了NASA發展的新型實驗飛行器X37計劃,開發無人機X37B型。X37B又稱為軌道試驗飛行器,可以比已退役的穿梭機以更節省成本的方式升空前往太空,長時間在太空飛行。自2010年起已有多架同型機發射升空,最長在太空逗留兩年時間,再成功返回地球,並在美國降落。

雖然美國軍方極少公開相關的研究資訊,但有指這是美國發展太空戰鬥機的雛型。而美國軍方亦很有可能早已研發太空攻擊的手段而未有公開,2017年10月美國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John W. Raymond)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他們的目標不是要在太空引發戰爭:「但太空是一個戰爭的舞台,我們亦以此對待。」

因特朗普的太空部隊隸屬軍方關係,NASA並不會直接受到影響。NASA新任署長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在7月受訪時表示NASA資金充裕,會繼續進行民用太空計劃,和開展太空科學研究。

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俄中兩國可能超過美國搶先登月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B%E6%9C%88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6-6 02:39 編輯 ]
Reply
#38
中美間還不存在真正的太空競爭,中國只是在追趕技術落後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D%E5%BE%8C

中國的火星車祝融號在火星着陸,繼續引發關注,世界報就此發表了社論文章,標題是:擁有欺騙性外表的美中空間競賽。

社論文章寫道,北京於5月15日星期六宣布,其祝融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上着陸。雖然中國此次取得了成功,但是,目前,中美兩國之間還不存在真正的太空競爭,因為美國是自1960年代以來就開始領先了。

世界報的社論還寫道,雖然目前還沒有從火星發出的照片來證實,但中國航天局已經宣布其祝融號火星車已於5月15日星期六成功地降落在了紅色星球上。中國在技術上的實力是不能小覷的,因為,進入火星大氣層以及剎車,都是艱巨的考驗。直到現在,只有美國人才掌握這些技術。也因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祝賀充滿了榮耀。

世界報的社論繼續寫道,在這一次的成功之前,中國已經在太空領域取得了其他幾項成就,比如:2019年,月球車在月球的不被人看見的一面着陸;2020年,採集的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今年4月份,中國第一個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被送入軌道並將重啟載人飛行。

世界報表示,這一切都顯示了,北京在太空領域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中國的年度太空預算估計為100億美元,有着眾多的地球觀測衛星,有着一整套火箭,有着南極探月計畫,有着與美國GPS、與歐洲伽利略以及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競爭的衛星定位系統等等,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太空強國。

但是,世界報的社論表示,如果從此就認為,中國正在與排名第一的美國展開直接的競爭的話,那還是要更加謹慎一些的:暫時,美中這兩個國家還是在不同的級別里進行拳擊。僅從預算上來看,美國宇航局每年的預算是230億美元,何況,美國還不是只有美國宇航局這一個太空企業。我們必須一是一地來看待中國取得的傑出成就,中國只是在追趕技術落後方面有了成績。

世界報的社論繼續寫道,第一位美國宇航員上天是在1961年,第一位中國人上天則是在2003年。在1969年到1972年期間,美國帶回了380公斤的月球樣品,而半個世紀後,中國僅僅取回了2公斤的月球樣品。1976年,美國宇航局的兩架維京號着陸器登陸火星,另外,美國宇航局的首個火星車旅居者號的歷史可追溯到1997年。自1998年以來,美國與俄羅斯、加拿大、歐盟和日本一起扮演主要角色的國際空間站就一直在繞地球飛行。和中國的項目相比,國際空間站是巨大的。另外,美國的科學探測器在太陽系內縱橫,有些甚至還到了太陽系之外,這還不說在阿波羅計畫期間在月球上行走的十二名美國人。

世界報的社論繼續表示,中美之間的太空競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場虛假的競爭。但是,把這兩個超級大國視為直接的競爭對手,對這兩個超級大國來說是有利益的,華盛頓可以用來證明,需要搞昂貴的載人登月計畫;而北京,它則會很高興被看作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因為,在拳擊比賽中,陪襯方受到的關注與冠軍是一樣的多。

法國咖啡館、餐廳、電影院、劇院、博物館等可以重新接待客人

在關門六個月之後,法國的咖啡館、餐廳、電影院、劇院、博物館等從5月19日星期三開始,可以重新接待客人,這是周二下午出版的法國世界報的頭版頭條內容。不過,世界報也指出,咖啡館和餐廳目前只能開放露台,電影院和劇院可以接待的客人數量也都有限制,這些嚴格的條件還不能夠解除人們對經濟復蘇所存在的擔憂。

在政府一邊,世界報指出,法國政府希望能夠翻過新冠危機這一頁,重啟退休改革,重啟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問題改革。

神舟十二號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617.htm

神舟十二號今早升空 中國載人航天辦稱發射圓滿成功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617.htm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6-18 20:20 編輯 ]
Reply
#39
NASA署長:支持將中國永久排除於國際太空站項目之外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B%E5%A4%96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納爾遜(Bill Nelson)6月23日出席國會眾議院聽證會。他向科學、空間和技術委員會表示,希望委員會支持增加NASA 2022財年預算的請求,並支持《沃爾夫修正案》(Wolf Amendment),將中國排除於國際太空站項目之外。

納爾遜表態稱,支持美國《沃爾夫修正案》永久化。不過他隨即補充道,「但這並不意味我們(中美間)找不到合作的領域。這些領域可以是消除空間資源相互碰撞的危險,以及試圖減少太空垃圾。」

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沃爾茲(Micheal Waltz)向納爾遜提問稱,「中國在太空的主導地位愈來愈令人擔憂,中國正公開談論將取代美國的超級太空強國的地位……你同意美國將不再保持第一名的地位嗎?」納爾遜斬釘截鐵回答,「美國理應做第一」,但他緊接着重申自己的訴求:多撥預算,才會多出成果。

聽證會開始時,委員會主席約翰遜(Eddie Bernice Johnson)説,「中國顯然將長期進行太空探索,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並做出相應的回應。」納爾遜本人也反覆強調,NASA預算的增加,將使美國更好地與中國競爭。

2011年4月,美國國會批准的《沃爾夫修正案》,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美兩國之間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並且還將中國排除於國際太空站項目之外。

美法太空司令部指揮官:兩國在太空有真正的戰略趨同
https://www.rfi.fr/cn/%E5%B0%88%E6%AC%84...8%E5%90%8C

[ 本帖最後由 5Y3 於 2021-7-11 12:33 編輯 ]
Reply
#40
俄羅斯實驗艙「科學」意外啟動推進器 國際太空站短暫偏離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F%E9%9B%A2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