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2019, 02:59 PM
加拿大宣布探月大計 2026年在月球軌道設小型太空站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A%E7%AB%99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A%E7%AB%99
太空軍 Space Force
|
04-06-2019, 02:59 PM
加拿大宣布探月大計 2026年在月球軌道設小型太空站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A%E7%AB%99
05-22-2019, 11:40 PM
NASA擬2028年建月球基地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0_040.html
08-01-2019, 07:10 PM
“中國天眼”將建擴展陣 為尋找地外生命“做功課”
https://hk.finance.yahoo.com/video/%E4%B...00343.html
08-30-2019, 08:13 PM
面對中俄威脅 美正式啟用太空司令部
https://hk.news.yahoo.com/%E9%9D%A2%E5%B...02580.html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 啟用國防部屬下負責太空作戰的新司令部。美國軍事首 長認為中國和俄羅斯在嶄新軍事領域積極發展,逐漸削 弱美國優勢。 法新社報導,川普在白宮典禮活動中指出:「這是 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天,確認太空在美國安全與防務的核 心重要性。」 「太空司令部(SpaceCom)將可確保美國太空優勢 永不受威脅。」 美國新的太空司令部將把太空視為一大重點戰場, 多由衛星和高空飛機宰制的太空對現代戰爭至關重要。 太空司令部相當於監督中東局勢的美軍中央司令部(US Central Command)和管理美國在西太平洋和東南亞防 務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US Pacific Command)。 儘管美國國防部已有隸屬空軍、聚焦太空戰鬥的單 位,但新的太空司令部將提升自身重要性、發展特殊系 統,以及針對「星際大戰」式的決戰來做相關訓練。 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司令芮孟(John Raymond)將 率領新的太空司令部,他表示美國的敵手早已切實專注 在太空戰鬥方式,當作範圍更大衝突的一環。 芮孟說:「我們處在一個戰略的轉折點,在這時候 ,我們做為聯合盟軍作戰兵力,已經沒有一件事不用到 太空。」 他還表示:「我相信太空是一處作戰領域。我確信 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戰爭方式將依賴在太空中的實力。」
10-08-2019, 06:19 AM
【超越木星】新發現20顆衞星 土星擁82個月亮冠絕太陽系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8/60128538 土星(Saturn)取代木星(Jupiter),成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多衞星的一顆。 美國研究人員利用位於夏威夷毛納基火山的昴星團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發現20顆新土衞,令總數增至82顆,超越木星的79顆。 每顆新發現的土衞,直徑約5公里,其中17顆「逆行」,即環繞土星運行方向與土星自轉方向相反,3顆順行土衞中,兩顆以大約兩年的周期環繞土星公轉一周,另外一顆則要三年。 領導研究團隊的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天文學家謝潑德(Dr Scott Sheppard)表示,研究這些衞星的軌道,除了可以揭示它們的起源,亦可了解土星形成時的周遭環境。 謝潑德宣佈舉辦新土衞命名比賽 ,規則之一是要以北歐、凱爾特、因紐特神話中的角色命名。
10-28-2019, 10:57 PM
人工智能,精確彈藥,無人機群 -- 未來戰爭(上)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6213164 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對歐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一戰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是使用革命性武器的一場戰爭。 現在軍事技術也取得變革性進展,加上國際地緣政治變化,令人更關注新科技對未來戰爭形式的影響以及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 中國軍事技術發展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19大上強調把中國建成科技強國。他還呼籲在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學方面取得突破。戰略技術已經成為中國提高國家經濟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三(11月14日)美中經濟安全委員會提交國會的報告指出,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加速了軍事現代化,「美國的長期軍事優勢已經減弱」。報告說,中國在「第二島鏈」已經在陸海空和信息站領域內有能力同美軍對抗。所謂第二島鏈就是美國沿小笠原群島,日本火山島,馬里亞納群島和帕勞建立的戰略防禦。 未來戰爭(下):保持軍事優勢 美國如何抵消中俄 無人機改變未來戰爭:中國大力投入新武器 再談修昔底德陷阱:中美較量 必有一戰? 最近加拿大情報機構發佈報告也說,中國正努力研發新一代軍事技術,要超越美國軍事技術,在未來戰爭中佔據有利地位。中國的策略包括吸收西方技術,強調技術創新,在人工智能領域突破,發展無人武器系統以及定向能源武器等。 後工業化戰爭 19世紀末,英國科幻小說家HG威爾斯在《世界大戰》一書中就描述過技術先進的火星人使用類似激光的武器,以及一種黑色毒氣攻擊地球人。20年後歐洲大戰爆發,交戰方開始使用毒氣。小說中描繪的總體戰概念,即沒有道德限制,不加區分地摧毀各種基礎設施,在一戰中也成為現實。 一戰雖然延續使用過去的騎兵,但戰場上出現了彈帶供彈的機關槍,後膛炮。發達的鐵路運輸把大量軍隊運到前線,並向部隊提供大量作戰物資。《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一戰中工業革命的機械能力將工廠生產同殺戮緊密地聯繫起來。 100年前的大戰湧現出坦克,空軍,毒氣,令戰爭進入革命的門檻。《每日電訊報》報道認為,現在世界同樣面臨新的科技革命,新技術在全球分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樣人類面對湧現出的革命性新技術,諸如人工智能和基因武器,其中任何一種新科技都可能改變現有的力量平衡。 100年後,激光武器已經成為現實,飛機和導彈已經從超音速進入超高音速時代。下一個世紀中的戰爭將如何進行,戰場上用什麼武器,由人還是機器人作戰,戰場在哪裏?高科技會讓未來戰爭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更血腥嗎? 無人機和集群 2016年美國國防部進行了一次空前的演習。3架超級大黃蜂F/A-18戰機在加利福尼亞上空投擲了103個 Perdix微型無人機。這些無人機作為一個集群協作,共同進行決策,改變編隊飛行,甚至能自我修復。 北京閲兵:"航母殺手"東風-21D導彈首現身 「中美必有一戰」:"修昔底德陷阱" 之誤 中情局局長:美國最大威脅來自中國而非俄國 這種無人機群能夠進行偵查和刺殺任務。能長時間滯空的飛機空投這種無人機,加上隱形技術,這是一種潛力不斷提升的新型武器。無人機單個行動,或組成集群協調攻擊,為20世紀的作戰原則帶來巨大挑戰。 例如航空母艦和航母艦隊一直是投送力量的主要手段。但是倫敦國王大學安全學院的專家佩恩(Kenneth Payne)說,航母是移動緩慢的大型作戰平台,雖然航母具有自衛能力,但是試想航母面對一萬個快速移動的自殺攻擊無人機能如何應付?這些無人機可以集中力量迅速攻擊,也可以分散單個行動。 陸地上俄羅斯開發出無人駕駛坦克,最近已經在敘利亞戰場上部署過。 中國和俄羅斯研發海底艦船,俄羅斯研發了核攻擊無人潛艇(Kanyon)。針對這種新威脅,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 (Darpa)研發「海洋獵人」系統,通過部署廉價的,組成網絡的艦隊跟蹤敵方潛艇。 這些變化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而且還具有諸如降低費用以及延長部署時間等尋常意義。《每日電訊報》報道說,一艘驅逐艦部署一天需要美國海軍付出70萬美元,而能夠在海上逗留數月的「海洋獵人」系統部署一天只需兩萬美元。 無人機為攻擊帶來革命性變化,當然也促進了針對新攻擊如何防禦的研究。 傳感器,制導武器 目前發生的軍事變革中可能最重大的不是關於槍炮子彈的變化,而是信息方面的變化。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保羅·沙雷(Paul Scharre)是《自主武器和未來戰爭 》的作者,他曾在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擔任特別行動官。沙雷認為在新世紀裏,指揮官擁有海量信息,他們為信息而戰。 傳感器帶來了信息革命。過去比較笨重昂貴的傳感器,現在都小巧廉價,可以安裝到幾乎所有東西上面,諸如士兵的皮膚,飛行的無人機等等。傳感器帶來實時數據,指揮官能瞬息更新對敵人狀態的了解。 傳感器讓軍人隨時掌握各處的裝備和彈藥狀態,以及作戰環境中軍人面臨的危險。最近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附近模擬戰場上舉行了一次為期三周的演習,其中就測試了一種英國技術,即「通過一體化電子網絡技術用於保護裝備的傳感器」(Sapient)。 傳感器甚至可以使用到每個單個的彈藥上面,這種彈藥能給狙擊射擊帶來巨大變化。目前的狙擊手已經能夠在3-4千米外的距離射殺目標。 傳感器和精確子彈可能在中期未來的戰場上實現人和機器併肩戰鬥的情況。雖然電影《終結者》那種科幻場面不大可能出現,但是那時候的士兵可能會裝備動力外骨骼,頭部顯示裝置。這種士兵將更強有力,速度更快,借助網絡技術能更迅速地分析戰場並作出判斷。 地面戰場革命 2,500年前的希臘神話中有個青銅製成的機械巨人武士塔羅斯(Talos)在保護克里特島。現在Talos是「戰術攻擊輕型操作者裝具」的英文縮寫 ,這是一種帶動力的外骨骼裝置,美軍希望特種部隊使用這種裝置突襲時能防彈,還能在行動中提高他們的平衡,力量以及經速度。 《每日電訊報》報道說,上述裝置在研發中遇到許多問題,但是研發方向是清晰的。 這種外骨骼裝置提供動力,還有信息處理能力,通過傳感器檢測軍人主要髒器的狀況。美國洛克希德馬丁製造的Onyx外骨骼裝置是綁在戰士的腿上,使他們能夠負帶更重的裝備,走更遠的路。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國防部數據顯示「2017年12月1日測得,英國部隊19.8%的官兵體能狀況下降。數據中身體受傷最多表現為肌肉骨骼受傷和紊亂」。 2018年10月英國國防部的「防務和安全加速器(DASA)」呼籲承包商投標,提供「有效防止,治療軍隊中受傷人員的科技手段。我們期望有新方法能夠為身體受傷提供早期預警或預防,特別是使用時用耐久技術實現這個目的」。 身體防護技術在很多年中一直沒有劇烈變革,但也一直在取得進展。新的研究利用遇到衝擊能夠瞬間便硬的液體,這種技術不僅能吸收子彈的衝擊力,還吸收爆炸的震波。 這些新技術讓未來的步兵戰士更加強壯有力,行動更迅速,能掌握更多信息,得到更多防護。動力外骨骼,裝甲,增強現實技術將帶來新的步兵革命。 地緣政治變化令許多人擔心下一次世界大戰來臨,技術進步或許能讓將來的戰爭速戰速決。下期我們接著談更高速度的新戰爭技術,以及太空和網絡等新戰場如何影響未來衝突。 中國俄羅斯軍事科技發展,美國如何保持軍事優勢 -- 未來戰爭(下)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6348727 工業革命後,英軍還在投資鼓勵發明改進騎兵馬鐙,但隨後戰爭技術卻走向機械化,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第一場工業化的戰爭。一戰100年後,信息技術,自動化,太空技術已經進入了軍事領域,但我們能瞥見未來戰爭的端倪嗎? 美國戰後一直執行所謂"抵消戰略"(Offset Strategy),即憑借技術取得對敵手的壓倒性優勢。第一輪抵消戰略是圍繞擁有核武器進行。第二輪是制導武器和隱形技術。現在五角大樓正在實行第三輪抵消戰略。 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的報告說,美國軍方目前的抵消戰略側重發展有關機器人,自主操作系統,先進製造和微型化等技術,以繼續保持美國軍事優勢。 但是美國國防戰略委員會提交分析報告說,數十年來美國依靠無與倫比的軍事優勢在全球發揮作用,但是這種優勢在許多重要領域已經被削弱。BBC安全防務記者馬庫斯(Jonathan Marcus)報道說,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傾國力努力抵消美國的軍事技術優勢。 未來戰爭(上):由爆炸威力轉向細膩敏感 無人機改變未來戰爭:中國大力投入新武器 再談修昔底德陷阱:中美較量 必有一戰? 近年來媒體不斷出現關於中國在超高音速武器,電磁武器,反衛星武器和網絡戰等方面的報道。彭博社評論員馬克(Marc Champion)5月報道特別指出,中國航天業技術進步迅猛,特別是機載空對空導彈系統,給西方國家空軍和全球軍火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倫敦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所的太空軍事高級研究員巴里(Douglas Barrie)說,美國空軍在1980年代前在「空中隨心所欲,不用擔心對手的挑戰,但是現在中國取得的成就改變了這一切」。 隱身飛機 在最近數十年來的在提升戰鬥機飛行速度,諸如改善噴氣發動機方面的進展一直比較遲緩。因此《每日電訊報》的報道指出,戰鬥機技術創新轉向機動性和隱身性能。中國在2007年開始研發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去年已經開始裝備部隊服役。 《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在制導武器技術進步,特別是"發射後不管"(Fire-and-forget)鎖定目標系統改善後,飛機的機動性和隱身性能就變得至關重要。 北京閲兵:"航母殺手"東風-21D導彈首現身 中情局局長:美國最大威脅來自中國而非俄國 不過設計人員還是沒有忽視靠提高速度取得決定性優勢的考慮。追求能以數倍音速飛行的超高音速飛機和武器成為研發焦點。最有名的此類飛行器就是美國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2007年提出的新型戰略隱身飛機SR-72,其前身SR-71是3倍音速的遠程戰略偵察機「黑鳥」。 有傳聞說已經存在SR-72樣機,據說其速度能夠達到音速的6倍,即每小時7344公里。這種飛機結合使用了傳統的渦輪發動機同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相結合,依靠通過發動機的超高速氣流實現超高速飛行。 超高音速 超高音速武器的應用前景受到各國軍事決策者的重視,最明顯的原因是大幅度提升速度能夠令他們取得對潛在敵手的優勢。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美國國防部主管研究與工程的副部長格里芬(Michael Griffin) 今年早些時候說,中國特別重視高超音速武器,他們已經進行過的超高音速試驗的次數是美國試驗次數的20倍。這種武器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歐漢龍(Michael O'Hanlon)發表文章說,超高音速技術「能在不到一小時內擊中全球任何目標」。 中國在2014年首次秘密測試了一種高超音速武器,美國軍方稱之為WU-14高超音速飛行器。後來中國官方證實了這個消息。《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甚至說,分析家認為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已經進入了實戰部署階段。 電磁炮,激光 軍事科技不僅在突破現有的空中速度極限,電磁軌道炮技術也在提高炮彈速度。今年早些時候流傳出的照片顯示,中國一艘軍艦似乎在甲板上安裝了一門電磁炮。俄羅斯媒體在8月曾經報道說,中國正在加緊進行電磁炮測試,試圖在2030年追上美國和俄羅斯。 電磁炮通過強大電流將彈頭速度提升到7倍於音速的速度,即每小時8575公里的速度。如此高速對材料的要求極高,因此雖然這種技術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但一直沒有在常規軍事平台上發揮作用。 美國軍艦已經使用激光。激光不僅能夠很精確地瞄凖,而且能夠調節產生致命效果和不致命效果,因此在執法和巡邏中具有很大使用價值。 英國國防部也宣佈進行一個研究項目,探索激光系統的潛能。《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國防部說,「(用激光)輔助或取代現有的武器系統…包圍我們的海軍和陸軍;例如幫助艦艇防禦導彈威脅,幫助士兵免受迫擊炮攻擊。」 國防部負責英軍研究工作的首席科學顧問柯勒爾頓(Simon Cholerton)說,激光項目是個能產生「驚奇效果」的研究。其中的問題在於能量。激光需要很多能量。但是好處顯而易見,即精確和可控性。 洋底,太空 潛艇因為具有第二地打擊能力而能繼續發揮重要的核威懾作用。《每日電訊報》報道說,大洋深處還是隱藏和部署新型武器的場所,即被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稱作「深海浮沉有效載荷」UFP(Upward Falling Payloads)的武器和裝備。這時隱蔽部署在大洋底的武器和通訊系統,可以潛伏多年甚至數十年,在需要的時候激活,浮上水面發射。 《自主武器和未來戰爭 》的作者沙雷說,「太空已經軍事化,但是還沒有武器化,但這也能成為現實。技術先進國家間發生任何主要戰爭,我們都會看到攻擊和摧毀衛星。他們對於指揮和控制至關重要。」 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組成美軍的第六分支,太空部隊,並說「美國進入太空還不夠。我們必須要在太空佔據主宰地位。」美國已經擁有了軍用的太空穿梭飛機X-37B,但其用途從未對外公開過。 與此同時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反衛星武器。《每日電訊報》報道認為,太空戰的現實已經到來,因為繞地衛星是軍事通訊的重要工具,高科技國家發生戰爭,通訊衛星肯定會受到攻擊。 網絡:灰色戰爭 在最近的衝突中,西方國家往往是用動用技術先進的軍隊對付諸如塔利班這樣的低技術反叛武裝,他們只是在某些時候是否有效,但總體上無法匹敵英美軍隊的優勢火力。 但是如果西方國家面對這些技術和財富相差不遠的國家,諸如俄羅斯和中國,情況就會大不一樣。相差不多的國家的軍隊的武器裝備相差不多,當他們面對面為生存而戰的時候,才是最具災難性的。因為相差不多的國家間戰爭最具摧毀性,因此也罕有發生。 網絡攻擊屬於所謂灰色地帶的戰爭,灰色的含義是介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狀態。網絡攻擊可以不招致常規軍事行動報復。這類攻擊能夠繞過核威懾和北約的集體防衛反應。《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即集體防禦條款的承諾對攻擊做出集體反應。 這也就是為什麼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有網絡戰爭部隊。美國前間諜斯諾登透露的許多內幕中就有關於英國GCHQ內部有自己的聯合威脅情報組織,他們負責散佈假消息和其他骯髒伎倆,中傷和擾亂對手。 數十年來,軍事科學一直都側重於發展規模,比如更大的彈頭,威力更大的爆炸當量。但是現在戰爭發展轉向了新方向。納米技術在毫厘規模內發展。 因此現有的武器裝備可能向微型化發展,諸如炸彈和無人機在微型化後,用作刺殺和間諜手段,有更廣闊的前景。《每日電訊報》報道中引用的例子是指控的中國黑客攻擊。10月的報道說,十多家美國的主要公司受到中國的黑客攻擊,他們使用了極小,肉眼幾乎看不到的芯片。 未來難測 《每日電訊報》報道,世界上只有諸如中國和美國等極少數國家有能力投資「全面」發展高精尖的軍事科技,因此作為結盟的一部分就十分重要。因此大部分國家需要在大國之間做出選擇。 另外該報道還指出,軍事技術的發展往往會偏離設計者的初衷。例如在200年前發明的加特林機關槍。發明家乍得·加特林的想法是,4個人操作那種機槍能替代數百人的火力,因此會減少作戰人數,戰場傷亡也會大大減少。 但事與願違。後來英國人馬克西姆又發明了更高效的馬克西姆機關槍,接著就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方都有了機關槍,並且進行了傷亡巨大的塹壕戰,加特林的夢想就成了噩夢。那麼人工智能,微型技術進入戰場,人們真能預料未來戰爭嗎? 軍事作者沙雷說,全球每年信息技術研發投資是所有國家軍費總和的兩倍,「真正的變化發生在軍隊之外。相比之下軍隊所作的都顯得無足輕重,那就像在工業革命中英軍投資鼓勵改善馬鐙的發明」。
12-21-2019, 04:36 PM
特朗普簽署法案成立太空軍 應對中俄威脅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2_001.html 美國參眾兩院早前先後通過主宰國防部政策及預算的《美國國防授權法案》(NDAA),涉款7380億美元(約5.8萬億港元),當中提到太空軍計劃,應對中俄威脅。法案送交白宮後,總統特朗普周五(20日)簽署,並宣布正式創建太空軍,成為該國72年來首個新軍種。特朗普形容,這是其國安優先政策下的一次勝利。 特朗普周五在馬里蘭州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Joint Base Andrews),在一眾國防官員及軍官見證下,簽署2020年度的NDAA成法。他表示:「今天我們正式創建一個最新的軍種——美國太空軍,成就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是一個非常重大及關鍵的時刻。」 防長埃斯珀表示:「我們對太空領域的能力愈來愈依賴,時至今日外太空已演變成一個作戰區。美國太空軍現在的任務是,維持美國在太空的主導地位。」空軍部長巴雷特(Barbara Barrett)亦稱,這是美國歷史性的一天,指特朗普的鴻圖偉略在兩黨及兩院的支持下成真。 太空軍是繼空軍在1947年獨立成軍後,美國首個創建的新軍種。太空軍將是在空軍下一支獨立的新軍隊,就像海軍陸戰隊在海軍下獨立成軍。本來的空軍太空司令部將解散,其1.6萬名軍人及非軍事人員將調派到太空軍,空軍上將雷蒙德(John W. Raymond)成為首名帶領太空軍的參謀長,同時成為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員。太空軍總部將在未來60天坐落在五角大樓,最初有約40人,最終將增加至200人。
12-22-2019, 03:08 AM
波音太空船未能入軌 取消前往國際太空站
https://hk.news.yahoo.com/%E6%B3%A2%E9%9...27830.html 由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載人太空船CST-100「星際線」(Starliner)周五(20日)早上成功發射,它負責將物資及聖誕禮物送到國際太空站(ISS)。然而,波音公司及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現,太空船並未到達預定軌道而需要折返。 CST-100「星際線」於周五早上6時36分,由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搭載,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太空船原定會在早上7時07分到達預定軌道,並在周六(21日)早上8時08分到達國際太空站。然而,NASA指太空船試飛時錯誤進入軌道及點火,令燃料過早耗盡,無法繼續前往國際太空站。預料飛船最快周日(22日)利用降傘,降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 太空船載有272公斤器材、食物、衣服及給太空人的聖誕禮物,亦載有一個名為羅西(Rosie)的測試假人。羅西身上有生物測定感測器,會測試負荷、振動及其他發射時引起的因素,會如何影響太空人。 如果CST-100「星際線」是次的測試成功,最快會於明年開始接送太空人來往國際太空站。自2011年太空穿梭機退役以來,美國一直依靠俄羅斯太空船運送太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2014年,美國宇航公司SPACE X及波音公司開始為美國研製新的載人太空船。 波音 Starliner 太空艙無人測試出錯,將無法抵達太空站 https://hk.news.yahoo.com/%E6%B3%A2%E9%9...00362.html [ 本帖最後由 大冬瓜 於 2019-12-21 23:41 編輯 ]
12-27-2019, 06:37 AM
報告:若中國或俄羅斯發動太空珍珠港式突襲 美國及盟友將癱瘓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5Bisapi%5D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周四(8月15日)公布報告警告說,如果中國或俄羅斯在太空發動珍珠港式的突襲,會令美國及其盟友喪失偵察能力,進而使地面軍事能力癱瘓。 澳大利亞《廣告報》報道說,在太空這個新的戰爭領域,西方的敵人能夠讓他們的軍隊「聽不到,變遲鈍和看不見」。報道描述了真發生「星球大戰」時的可怕前景——互聯網停頓,影視網站停止,GPS定位失靈,自動提款機不工作,金融市場崩潰。 中國和俄羅斯被指發展武器 加大外空戰爭風險 嫦娥登月:「中國邁出太空軍事化第一步」? 太空軍事化?俄羅斯"神秘"衛星令美國緊張 太空戰會導致電話不響,燈光熄滅,軍艦駛去導航能力,無法監視敵人,聯絡通訊手段失靈。報道說,題為「澳大利亞國防力量和太空競爭」的報告通過描述一旦中國和俄羅斯決定打太空戰,會出現什麼形勢,對澳大利亞政府提出警示。 對衛星「軟殺傷」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的防務分析專家警告,太空被武器化,如果敵方決定攻擊衛星,澳大利亞的防衛能力會受到破壞。防務分析人員戴維斯警告說,在常規戰爭開始前或開始時,敵方可能針對我們的太空裝置發動攻擊 。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1941年12月7日上午日本海軍遠程突襲,攻擊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造成大量美軍傷亡。 從地面或空中發射的反衛星武器能夠摧毀衛星。一枚導彈只能擊穿一個衛星。但存在「軟殺傷」的可能性,「即通過高科技手段,諸如干擾和欺騙擾亂,激光,甚至黑客攻擊擾亂衛星的上行和下行。」 讓衛星失效的手段很多,比如阻擋信息流通,或輸入虛假信息,干擾或致盲衛星,或者發動黑客攻擊。 因為軍艦和潛艇都依賴GPS定位導航,因此太空戰的威脅很大。澳洲媒體報道說,現在的海軍軍官正在學習如何利用星星導航,或利用諸如六分儀這樣的老式航海儀器,以防萬一。如果在大西洋中間的時候通訊癱瘓了,就只能依賴觀察星星導航了。 「凱斯勒現象」 報道指出,如果空間戰開始,我們的衛星聯繫會中斷,軍隊可能喪失逼近偵查敵軍的能力。如果空間軌道發生混戰,衛星被摧毀,就可能產生更大的問題。軌道上高速飛行的碎片彼此撞擊,產生更多更小的碎片。 專家警告那樣就會產生所謂的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即在近地軌道的碎片密度增加,而且彼此碰撞後產生更多碎片,這個不斷撞擊的過程導致地球被一層密集的太空垃圾覆蓋。 澳洲媒體報道說,凱斯勒現象已經並非完全是猜測。2016年的澳洲國防白皮書認定凱斯勒現象已經成為嚴重的風險。 美國媒體曾指2013年撞擊損壞俄羅斯科研衛星的碎片來自2007年中國進行反衛星武器試驗造成的碎片。不過後來美國軍方做出澄清,否認了報道的說法。 圖片版權EPA Image caption 報道說,澳大利亞海軍軍官正在學習如何利用星星導航,或利用諸如六分儀這樣的老式航海儀器,以防萬一。如果在大西洋中間的時候通訊癱瘓了,就只能依賴星星導航了。 「太空珍珠港」 戴維斯博士說,雖然太空像海洋和網絡空間一樣是全球的「公地」,但太空並不是能免受地緣政治對抗和衝突影響的平靜避風港。他認為「太空自從1960年代初太空時代開始以來就被軍事化了,衛星被用來為地面軍事行動提供廣泛的支持,如核指揮和控制。」 他在報告中引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家的話:「對中國來說,太空被認定為新的重心,誰能主宰軍事化的太空,誰就是戰場的主宰;誰有太空優勢,誰就有先發制人的能力。」 登月探測器「嫦娥四號」嘗試人類首訪月球背面 中國探月新一步:「鵲橋」搭通月球背面 資深宇航員炮轟NASA:載人登陸火星「愚蠢」 他們登月所見的荒涼、瑰麗和壯觀景象 報告還說,「中國正在發展提前或在戰爭初期迅速攻擊美國和盟國(包括澳大利亞)關鍵太空設施的能力,這已經構成類似'太空珍珠港事件'的風險,讓美國及其盟友變聾,失去知覺,變瞎。」 美國負責軍備控制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波布萊特指責莫斯科和北京試圖搞太空軍事化。今年3月她在日內瓦會談中說,俄羅斯「已經炫耀開發和製造了廣泛系列的太空攻擊能力」,指責俄羅斯正研發能夠致盲或損壞衛星的激光武器。 今年初中國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被許多西方評論說成是中國地緣政治雄心在太空的表現。美國官員指責俄羅斯和中國正努力研發反衛星武器和激光武器。與此同時,中國和俄羅斯也指責美國挑起新太空軍備競賽,破壞全球戰略穩定。 「中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努力加大外空戰爭風險」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5Bisapi%5D 今年初中國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被許多評論說成是中國地緣政治雄心在太空的表現。目前在日內瓦的裁軍會議上,美國指責中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努力加大了太空衝突的風險。 美國官員認為,俄羅斯和中國正試圖取得反衛星武器和激光武器。他們擔心這樣就可能引發太空衝突。 目前,包括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25個國家的專家在日內瓦參加閉門會談,會談旨在為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防止外太空軍備競賽的協議作凖備。 嫦娥登月:「中國邁出太空軍事化第一步」? 「嫦娥四號」登月:崛起大國雄心與地緣政治含義 太空軍事化?俄羅斯"神秘"衛星令美國緊張 北京和莫斯科一直致力於促成這次談判,談判一直持續到3月28日。專家說,儘管裁軍外交的氛圍不樂觀,但是會談可能會產生某些結果。 但是,美國負責軍備控制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波布萊特(Yleem Poblete)對莫斯科和北京是否有誠意提出質疑。她講話時正輪到美國擔任裁軍會議的輪值主席國。 波布萊特指責莫斯科和北京,說他們試圖搞太空軍事化。她在日內瓦會談中表示,美國不能相信俄羅斯,因為「他們已經炫耀開發和製造了廣泛系列的太空攻擊能力。」 她問道,人們怎麼能相信俄羅斯在真誠地對待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是他們本身在研製和發射反衛星武器!她還指責莫斯科試圖製造能夠「致盲或損壞衛星」的激光器。 圖片版權CNSA Image caption 「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但西方評論說,中國可能搶先建立月球基地,取得太空軍事主宰地位。 俄指美國製造託辭 《新聞周刊》報道引述波布萊特說,「很難判斷中國關於防止太空軍備競賽的關心以及對太空軍備競賽的支持是真是假。」 美國已經兩次拒絶就限制太空軍備問題簽署條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會議上說,「十幾年來,我們聽到的只是託辭」,責任在美國一方。 拉夫羅夫指出,「他們(美國)說,制定條約是個長期問題」,「在沒有向太空發射武器產生真正威脅之前,就開始談判,為時過早,而且這時候產生有法律約束力的禁令也不現實。」 美國國防情報局2月11日公布的報告特別對能夠摧毀美國衛星的激光武器表示擔憂。美國國防情報局的報告指出,莫斯科和北京已經掌握了建立在太空平台上的監控和偵查技術,俄羅斯和中國「正在研發一系列技術,其目標是打擊美國依賴太空系統的依賴,挑戰美國的太空地位。」 俄羅斯的方案是利用「陸基,空基和部署在太空中的系統瞄凖敵國衛星,攻擊手段包括暫時干擾,或致盲傳感器,甚至摧毀敵國太空船及其輔助基礎設施」。 中國加大外空努力 該報還說,中國在不同的軌道部署的衛星超過140顆,在部署衛星數量上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居第三。 波布萊特指責說,中國正在發展多種反衛星能力,包括干擾器和針對「近地軌道衛星」的地基導彈。她說,考慮到這些因素,美方也「很難評估中國對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承諾的真實性」。 圖片版權XINHUA Image caption 在2013年中國摧毀了一顆35000多公里上空的衛星,人們一度認為如此高度的衛星不可能受到攻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周三(3月20日)也對美國的指責作出反駁,「美國一方面在推進外空軍力建設,一方面又炮製所謂的中國和俄羅斯的『外空威脅』,實質上是在為自身謀求單方面的軍事優勢、研發先進武器尋找借口。」 他說,「美方對中方的不實指責根本站不住腳,中方不予接受。」 這位外交部發言人還說,中方一直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積極倡導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多年來,中俄一道推動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的草案。 他否認中國參加任何外空軍備競賽,反指美國將外空定位為新的戰場,組建外空部隊,加劇了外空武器化和戰場化的危險。 美國:外空為新戰場 美國總統特朗普呼籲創立致力於太空作戰的新軍種,上月他簽署了其任內第四個太空政策命令,將把太空部隊列為美國空軍的一部分,而非獨立軍種。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國防部已經向國會提交了一份有關建議。 雖然國防情報官員就對俄羅斯和中國取得能夠威脅美國太空主宰地位的技術發出警告。但美國空軍部長海瑟·威爾遜(Heather Wilson)說,美國一直是太空主宰,美國的對手十分清楚這點,他們正在發展技術,試圖在危機或戰爭中阻止美國使用太空手段。 法新社報道,特朗普呼籲成立「太空部隊」,以及他宣佈華盛頓視太空為「戰場」,引起廣泛的擔憂。特朗普去年夏天說,太空和陸地,空中和海上一樣,都是戰爭場所。 報道引述專家的看法說,鑒於衛星技術在民用和軍用領域都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果目前的談判破裂,美俄中三個主要強國都會蒙受很多損失。這三個國家都是航海國家。
01-21-2020, 01:03 AM
安倍晉三提出成立太空領域任務隊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sId=377462 日本國會新會期展開,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施政演說,提到今年內要建立「太空領域任務隊」,防範潛在的導彈及科技威脅。安倍又說,南韓是最重要的鄰國,期望同對方共建面向未來的關係。 安倍晉三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施政演說,稱為了保護日本免受別國潛在的導彈及科技威脅,將成立「太空領域任務隊」。 安倍表示,太空部隊將會與美國去年獲批准組建的太空軍緊密合作、應對威脅,重申會繼續努力加強日美同盟。 安倍在演說中,沒有明確提到北韓核及導彈威脅,只稱希望在不設前提下與北韓領袖金正恩會面,商討解決日本人被綁架的問題。 日本與南韓的關係去年因為慰安婦及二戰強徵勞工賠償問題陷入低谷,安倍稱兩國都擁有相同基本價值及戰略利益,南韓是最重要的鄰國,在東北亞地區日益嚴峻的安保環境之下,與鄰國維持外交是極為重要。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春季將會訪問日本,安倍希望能通過深化各領域交流,構建新時代成熟的日中關係。 安倍在演說中,亦再度提及修憲大計,呼籲執政及在野黨加快推動討論,強調提出憲法修正案是國會議員的責任。 至於在社會保障制度上,安倍說相關改革要更切合日本老齡化人口。他又多次提到東京奧運,國內聖火傳遞會由受到311大地震及核事故重創的福島縣開始,安倍相信隨着奧運會即將舉行,能帶領民眾一起走入新時代。 日美擬加強太空合作以牽制中國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wsId=61157 日本和美國政府計劃加強太空合作,日本傳媒報道,日方是想利用衛星,加強監視海上艦船活動,藉此牽制中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月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首腦會談時,一致認為,太空是關係到安全和經濟的兩國重要合作領域。基於這個共識,日美兩國政府,初步決定成立有關太空利用的綜合磋商機構,討論加強太空合作。 日本共同社報道,首次會議將會在11日在東京召開。報道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指,日方是想用人造衛星,加強監視海上艦船活動,目的是要牽制中國。 日本在去年年中,開始為太空軍事化鋪路。國會參眾兩院在6月,通過修改《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法》,刪除了規定太空開發限於和平目的的條文。根據新法例,開發機構可以研製用於安保和防衛的間諜衛星,令太空開發可以用於防衛和軍事領域。政府在7月,成立了首個太空戰略辦公室配合,負責督導太空政策和相關預算。 自從日本去年聲稱國有化釣魚島後,中國加強對釣魚島的巡航,令中日兩國關係變得緊張,觸發火控雷達等爭議。日本執政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說,日中韓首腦會談,有望在5月左右在韓國舉行。他認為這個是促成日中首腦會談的良機,會著手安排。 [ 本帖最後由 Chan7 於 2020-1-20 18:05 編輯 ] |
« Next Oldest | Next Newe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