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經濟危機泡沫及風險 China risks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中國消費市場活力強勁 潛力巨大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5127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成員哈伯格(Ben Harburg)接受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採訪時稱不同意中國經濟「見頂」論("China Peak" theory)。他指這些悲觀預測與中國實際情況不符。

CGTN於3月26日發布他的訪問內容。他說,「中國還有很多未開發的領域有待發展。」他指出,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農村人口向大城市的遷移,潛在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5

他還引用了上海迪士尼樂園的例子,該樂園的門票銷量一直在持續上漲。過去100天售罄,即使在冬季,需求也仍然強勁。

兩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董事會主席格林伯格(Evan Greenberg)及和會長歐倫斯(Stephen Orlins)。

王毅強調,中美關係的癥結在於美方將中國定位為最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這種錯誤認知導致兩國關係問題不斷,美方領導人所做的承諾也無法轉化為實際行動。

王毅指出,這種局面不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也有違歷史發展的潮流。美方應當同中方相向而行,為兩國人民交往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通過面對面接觸交流不斷增進相互了解,推動兩國關係穩下來、好起來、向前走。

美方表示,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組雙邊關係。保持溝通接觸、確保兩國關係沿着建設性方向前進有利於整個世界。美中關係始於接觸,接觸並不意味着妥協,而是兩國關係健康正確發展的唯一途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願繼續為推動兩國交流接觸發揮積極作用。
7days
Reply
統計學者:中國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http://news.efnchina.com/show-123-68195-1.html

中國已進入快速老化與嚴重少子化疊加的人口新常態。這樣的新常態要求生育政策必須隨之調整才能適應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雙獨二孩、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之後,全面二孩政策正在醞釀落實。但由於對中國低生育率現況的判斷不一致等原因,這項涉及億萬民眾福祉的公共政策進展緩慢。

從雙獨二、單獨二孩的實踐看,民眾整體的生育意願確實比較低。那麼,中國現在的生育率到底有多少低?民眾為什麼不願意多生孩子了?中國是否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這將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哪些影響?第一財經日報採訪了人口學者、高級統計者姚美雄,聽他用統計數字解析真相。

中國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第一財經日報:最近關於中國是不是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有不同的聲音。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有的認為還沒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您的觀點是怎樣的?

姚美雄:判斷中國有沒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首先要明確到底總和生育率低到什麼水準算是掉進陷阱。從歷史和國際的經驗來看,總和生育率1.5水準是一個高度敏感警戒線,一旦滑到1.5以下,就進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很難回升。除了瑞典和法國外,目前還沒有別的國家在跌破1.5之後重新回到1.5水平,更沒有一個國家回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編者註:即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相等,總人口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1989年日本生育率創1.57新低時,震動了日本政府和國民,被稱為「1.57」危機。日本政府立即採取多項措施鼓勵生育,但至今,日本生育率連到1.45水準都未出現。

中國由於實施了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5.81下降到1980年的2.24,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下降到更替水平之下,至今已有20多年。近10多來年全國總和生育率在1.4至1.5間,遠低於2.1更替水平,大大低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甚至比發達國家水平1.7還低。

目前,我國上世紀80年代出生及獨生子女育齡婦女進入生育高峰期,但是2014年出生人口僅增加47萬人,幾乎沒什麼反彈,10年前國家有關部門預判的出生高增長量並未出現。且單獨政策實施一年多來,嬰兒潮也未出現,截至2015年5月底,全國共有145萬對單獨夫妻申請再生育,僅佔符合政策人口的13%。單獨二孩政策“遇冷”,說明百姓生育意願真的已十分低下,表明我國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日報:在中國大家都知道,這麼低的生育率跟政策限制有關係,現在政府正在醞釀放開全面二孩,會不會政策放開之後生育率就有提升,就能爬出低生育率陷阱呢?

姚美雄:政策限制確實是中國低生育率現況的重要原因。可以說,獨生子女政策長期實施是導致中國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製度基礎。以城市1孩、農村1孩半的製度設計,政策總和生育指標是1.46,本身就低於1.5。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旦放開生育限制,生育率就會明顯提升。因為除了政策限制之外,社會轉型也對生育有較大限制影響。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生育率下降是必然趨勢。從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以及中國的台灣和香港等東亞已開發經濟體看尤為顯著,這些國家或地區生育率目前處於超低或危險水平,都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我國是至今全球唯一尚未進入已開發經濟體就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國家。我國掉入低生育率陷阱主要是因為受現代化快速推進和長時間實施一胎化為主生育政策雙重疊加影響。在這種雙重影響下,人們的生育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再加上現在養育孩子的成本很高,即使放開政策限制,也不會對已經定型的生育觀產生太大影響。

從「雙獨二孩」到「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我們看到許多符合政策的夫妻放棄生育二孩,這就進一步驗證,中國確實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低生育率陷阱的五大負面影響

日報:低生育率陷阱對於中國的社會經濟有哪些負面影響呢?

姚美雄:低生育率導致未富先少、未富先老和出生性別比長期居高不下的人口結構性矛盾,這些矛盾日益尖銳,已經危及人口可持續發展,也深刻影響當前及今後我國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削弱經濟發展動力,限制社會經濟永續發展。

具體來說,有下面五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就是減少勞動供給。 2012年至2014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3年下降,顯示我國勞動供給高峰已產生並出現拐點,勞動力短缺已拉開序幕。 20~34歲的青年勞動力,2022年至2025年4年間,每年將淨減1100萬人以上,到2030年將比2010年減少1.04億人、下降幅度達32%、總量只有2.21億人。這個幅度是驚人的。

二是弱化社會創新能力,降低社會勞動生產力。青年是社會創新的主力軍,青年勞動人口急劇減少,將減少創新人才總量,嚴重弱化社會創新能力;同時,勞動力老齡化也將導致社會勞動生產力降低。

第三個影響是降低消費能力,影響內需,因為青年人口的消費力較為旺盛,是內需的主力軍。

第四個是社會養老巨大壓力2020年後,養老危機將爆發,屆時既缺乏養老所需財力也缺乏養老所需人力。尤其是2030年後,兩個勞動力將要供養一個老年人。

第五是影響社會穩定。由於性別失衡,男性數量高出女性數千萬。 2020年後,一成以上年輕男性將找不到配偶,娶妻難成為社會和家庭的重要難題,容易與其他社會矛盾交織而引發社會動盪。

此外,現行生育政策也導致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民族之間生育權益不平等,與全面依法治國理念相背;獨生子女家庭面臨「失獨」風險,為國防安全帶來隱患等。

人口再生產是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至今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人口結構處於少子化情況下能由中等收入演變成已開發經濟體。目前我國發展水準離現代化目標距離還甚遠,然而我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只有16.5% ,大大低於世界的27%平均水準。曾經引以為傲的人口優勢正逐漸喪失,並將成為今後發展的最大戰略軟肋,實現中國夢將面臨巨大挑戰。

目前是修復人口結構的最後窗口期

日報:面對這種低生育態勢,您認為生育政策應該如何調整?大家都很關心的全面二孩政策,說是在加快推進,但現在還沒有看到實質性動作。

姚美雄:我國人口發展已進入關鍵的歷史節點,修復扭曲的人口結構已步入最後「窗口期」。我國的人口發展策略和工作思路應立即由數量控制轉向改善優化結構,當前應抓住老百姓尚有一定生育意願及還有較多婦女處於育齡期這一時機,立即啟動全面放開二孩。現在應該擔心的是補償性生育量太小問題,而不是生育堆積。

如果錯過了目前全面放開二孩最後窗口期,即使以後鼓勵生育,提高了生育率水平,由於育齡婦女急劇減少,也將於事無補,難以擺脫低生育率陷阱。

完全放開「二孩」是一道坎,已經無法迴避,越遲調整、生育機會喪失越多,人口結構扭曲越嚴重。目前全面二孩進展緩慢,顯示相關部門對當前人口情勢尚存在一定程度誤判,對當前我國人口情勢異常嚴峻的態勢認識不到位,對全面放開二孩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

目前推進全面放開二孩不是早了,而是已經嚴重滯後了。根據統計數據預測,全面放開二孩後,除了頭幾年有所反彈外,年平均總和生育率也難以由現在的1.4至1.5升到1.8以上,2020年人口總量也難以突破14.5億人,人口高峰也難以突破15.3億人。

全面放開二孩是重大策略調整,統一認識、走相關程序都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我建議立即開通綠色人口政策通道,在全面放開二胎政策落地之前,允許35歲以上的高齡育齡婦女(主要是70後)先懷孕,搶救生育機會。

根據調查,70後女性的生育意願整體比80後、90後要高,補償性生育主力軍也將是70年代出生的婦女,但是她們中最小的也都已超過35歲,都屬於高齡育齡婦女,隨著時間推移,其懷孕機率一再下降、生育風險一再提升。現在每年都有數百萬育齡婦女喪失生育能力。沒有必要再讓更多女性遭受生育意願無法滿足、有失獨風險的痛苦。

當然為高齡育齡婦女開闢綠色生育通道只是一個應急的措施,更根本的還是要正視中國已經掉入低生育率陷阱這個事實,迅速全面放開二孩,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扭曲的人口結構,至少可以推遲人口高峰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人口結構。
7days
Reply
北京多家金店突關閉 投資者損失逾4億元人民幣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8C...17085.html

[Image: efdfc880-ef1b-11ee-b7bd-92fcf8d94e7d]
7days
Reply
報告:中國頻繁實施出境禁令掀外國人憂慮
https://www.dw.com/zh/%E5%A0%B1%E5%91%8A...a-65487757

人權組織表示,中國至少有數萬人被禁止出境。外國商人為何對中國出境禁令的不透明表示擔憂?

雖然中國政府表示已解除防疫禁令,並歡迎外國投資者返回中國,但分析指出,遭到中國出境禁令影響的中國公民和外國人日益增加。歐洲人權團體估計,目前至少有數萬人,包含外國高階主管在內,被禁止離開中國。

歐洲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週二(5月2日)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以「困於籠中:中國日益氾濫的限制出境問題」為題,顯示中國一直在擴大實施出境禁令的法律範圍,包含人權捍衛者到外國記者,都被納入這些禁令的適用範圍內。

報告的中文版稱,中國有時會在無法律依據的情況下,“懲罰人權捍衛者及其家人,讓活動人士噤聲”,或“ 挾持家庭成員,藉此脅迫其家屬返回中國”,有時也會以此當作「人質外交」的工具,或恫嚇外國記者。

報告指出,中國上週批准了《反間諜法》的新修正案,此後無論是中國人或外國人,一旦被認為有潛在國安風險,都可能面臨出境禁令。

這意味著,從2018年到現在,至少有5部全新或新修訂的法律規範以出境禁令作為處罰手段。中國到目前為止,總共至少有15部法律涉及出境禁令。

保護衛士估計,在沒有透明官方數據的情況下,即便排除數以百萬計、基於種族的出境禁令,在中國任何時候至少有數萬人被處以出境禁令。其中許多出境禁令是非法的,違反了《世界人權宣言》的自由行動原則。

路透社的分析發現,近年來涉及此類禁令的法庭案件大幅增加,外國商業遊說團體也表達了對這一趨勢的擔憂。

報告中還引用了美國學者卡爾(Chris Carr)和沃森(Jack Wroldsen)於2022年發表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在1995年至2019年期間,至少有128名外國人被禁止從中國出境,其中包括29名美國人和44名加拿大人。

而根據路透社對中國最高法院資料庫內出境禁制令記錄的分析,在2016年至2022年間,中國提及出境禁制令的案件增加了8倍。

但路透社資料庫中涉及的出境禁令,大多數案件都是民事案件,而非刑事案件。路透社沒有發現任何外國人涉及政治敏感的顛復,或是國安問題的案例。相較之下,美國和歐盟會對部分犯罪嫌疑人實施旅行禁令,但一般不針對民事訴訟。

路透社就出境禁令向中國公安部尋求評論,並詢問有多少人(包括外國人)受到這些禁令的約束,但都沒有回應。

2種法律體系
美國《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曾報道,美國與中國在涉及公民的法律問題上發生越來越多的衝突,考驗著兩國截然相反的司法理念。

法律專家說,在中國涉及外國人的民事糾紛中,兩造都可以要求當地警方將對方的名字,添加到政府的出境禁令資料庫中,中國警方會在每個機場、火車站和其他過境點,檢查該資料庫。

美國法院有時會命令外國公民交出護照,但主要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且被告有權對此類命令提出上訴。法律專家表示,美國民事案件的任一方,被禁止旅行的情況很少見。

美國國務院曾在2019年1月公開警告中國的出境禁令風險,因為訪問中國的美國人不被允許離開中國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份旅遊警告至今仍然有效,該警告稱擁有中國血統的美國公民,可能會遭遇中國額外的審查或騷擾。

《華爾街日報》去年訪問了一位被中國禁止出境的美國公民蔡先生(Henry Cai),他2017年出差到中國時在機場被攔下。蔡先生後來得知,有人試圖強迫他償還他擔任董事的一家北京公司所欠下的數百萬美元未償債務。他是目前所知,遭遇此一困境最久的美國商人。

與其他被禁止出境的外國人一樣,蔡先生可以在中國境內自由行動,但2021年,蔡先生23歲的女兒在美國病重,經申請後他仍無法返回美國。他的妻子伊蓮(Elaine)是一名數學教師,接了更多學生並承擔了代課教學的機會;他們27歲的兒子要靠以家庭住宅為抵押的信用額度還款。

在那次的家庭危機中不能在場,讓蔡先生感到絕望,“我覺得我的生活完全被毀了”,他說。

中國外交部當時表示,不了解蔡先生的案件,但表示中國法律充分保護此類情況下訴訟當事人的權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當時說:“我們正在為蔡先生提供所有適當的領事服務,並在他尋求返回美國的過程中,與他和他的家人保持密切聯繫。”

外企投資環境不確定性大
路透社報道,據3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被禁止離開中國的其中一人,是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的一名新加坡高階主管。但該公司、該高層和中國公安局,均未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美思明智集團先前表示,中國官方在3月下旬突襲搜查了該公司的中國辦事處,並拘留了5名當地員工。中國外交部當時回應,美思明智涉嫌從事非法商業活動。

上週,美商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在上海的辦公室也傳出曾有中國警察上門,且有員工被警方訊問。

美國商會中國政策委員會主席羅斯(Lester Ross)說:「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實體對此表示擔憂,並就如何準備和降低出境禁令的風險,徵求我們的意見。」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則說:“不確定性很大。”

中國歐盟商會在一份聲明中告訴路透社:“在中國積極努力恢復商業信心以吸引外國投資之際,出境禁令發出了一個非常複雜的信號。”

華日:擔心被禁出境 中國正在成為外企高管禁區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1%E5%8D%80

北京禁止部分外國公司高管出境產生了寒蟬效應,《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外國人現在去中國出差前要三思而後行,有些外國高管甚至因為擔心不被允許離開而不敢去中國。

人權報告:中國擴大出境禁令 外企高管也不放過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66522

華爾街日報:外國企業主管不敢赴中國出差 憂被限制出境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10060319.aspx

野村證券中國高層遭限制出境 中外交部僅稱不知情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7468249

外商被滯留中國如驚弓之鳥 欠22萬元限制出境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25508

中國經濟|內地百貨公司頻死 3個月10家老牌百貨公司執笠 七成客流不及疫情前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42379.html

惠譽降中國評級展望至負面 確認A+評級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40410.htm

評級機構惠譽,將中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並確認「A+」評級。

惠譽指,負面展望評級反映中國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加,因為中國在從依賴房地產的增長模式,轉向政府認為更永續的增長模式過程中,面臨著更不確定的經濟前景。

惠譽提到,由評級角度來看,近年來巨額財政赤字和不斷上升的政府債務,侵蝕財政緩衝能力,認為財政政策越來越有可能在支持未來幾年增長發揮重要作用,從而使債務保持穩定上升趨勢,或有負債風險可能上升,因為較低經濟增長率加劇管理整個經濟高槓桿率的挑戰。

惠譽又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由去年的5.2%放緩至4.5%,又預計赤字佔GDP比例,將創2020年8.6%以來的最高水平。

工信部:將加快打造低空經濟增長引擎 或形成萬億人民幣產業規模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40418.htm
7days
Reply
江山控股出售錦州銀行股份交易被拒
https://news.tvb.com/tc/finance/66259127...B%E6%8B%92
[Image: entry_horizontal_66259127f9f46891bd48223...40x360.jpg]

江山控股出售錦州銀行股份交易被拒。

公司原計劃接受收購要約,出售所持逾億股錦州銀行內資股,但被提出要約一方拒絕,理由是集團曾就有關股份簽立股份質押,貸款近2.5億元人民幣,將於明年七月到期償還。

談房企資金斷裂 中國住建部:該破產的破產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03090160.aspx

中國全國人大今天下午舉行民生記者會,媒體許多問題聚焦在房地產上。對於房企資金斷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指出,對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該破產的破產。

中國全國人大民生記者會 又提「房住不炒」
倪虹在記者會上說,2023年,面對個別房企資金鍊斷裂,房地產市場調整這些風險挑戰,中國政府頒布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認房不認貸,降低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居民換購住房稅費優惠,指導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精準施策,一城一策,抓好保交樓。

他聲稱,「可以說我們實現了、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倪虹強調,房地產市場不能光看短期,還要看中長期。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在調整,穩定市場的任務依然艱巨,從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看,從城鎮300多億平方公尺存量住房需要更新改造來看,房地產還是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

倪虹又說,「對於嚴重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該破產破產、該重組重組;對於損害群眾利益行為,依法堅決予以查處,讓他們付出應有代價。」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回應就業壓力的問題。

王曉萍表示,中國的就業局勢持續改善,保持總體穩定。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專業人才需求旺盛,康養護理、住宿餐飲、文化旅遊等服務業需求走高,小微企業招聘需求明顯增加,技術技能崗位需求快速上升。今年將全力以赴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

王曉萍並指,加強技能人才建設是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目前中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了6000萬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7days
Reply
據報美國正起草制裁措施 切斷內地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聯繫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4...2_001.html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正起草制裁措施,威脅切斷部分內地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繫,為即將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增加籌碼,冀阻止內地對俄羅斯軍事生產的商業支持。

報道指,美國官員希望內地銀行基於可能失去取得美元的渠道,以及與歐洲貿易關係可能惡化,從而說服內地改變其立場。
據報,受制裁的內地銀行,是對俄羅斯商業出口的主要中介機構,負責處理付款,並向客戶公司的貿易交易提供信貸。
報道又引述美國官員指,若透過外交手段無法說服內地限制其向俄出口,對銀行實施制裁是一種升級選擇。

29省第一季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 八地GDP增速逾6%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E9%80%BE6

內地各省2024年第一季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布第一季經濟「成績單」,其中16個省分的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準(5.2%)。具體來看,吉林GDP增速達6.5%,暫時領先;緊隨其後的江蘇和重慶均為6.2%。增速在6%以上的省分還有山東、浙江、四川、湖北、北京等五地。

《證券日報》報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總體看,各地經濟增速延續恢復態勢,展現了發展的韌性,尤其是江蘇、山東、浙江等經濟大省發揮出挑大樑的作用,引領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東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指出,各地第一季經濟增速呈現多元化格局。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區域在經濟發展上表現出較強的活力和韌性,主要與這些地區的產業結構優化、創新驅動、政策扶持等因素有關。

「除了前期低基數影響外,吉林經濟增速呈現較高增長,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工業經濟增長較快,尤其是汽車、軌道交通等工業產能得到充分釋放;二是服務經濟中文旅服務業供需兩旺。」劉向東表示。

廣東江蘇GDP均超3兆元
從經濟總量來看,廣東、江蘇和山東排名前三,其中廣東和江蘇的GDP均超3兆元(人民幣,下同)。

劉向東認為,第一季經濟增長的支撐因素來看,主要來自工業和服務業的持續恢復,資訊產業、製造業、餐飲住宿業等增長較快,同時,外貿、投資和消費並行發力,出現持續好轉態勢,有力地支撐經濟延續好轉勢頭。

值得關注的是,第一季各地新動能活躍強勁。以長三角為例,在安徽第一季工業經濟裡,最亮眼的兩個關鍵動能莫過於電子資訊和汽車產業,分別增長36.5%和12.5%。第一季,上海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9.2%,保持較高增速。其中工業投資中,製造業投資在高端晶片研發和半導體材料等製造專案的帶動下增長13.4%。

劉祥東表示,經濟內生增長動能的改善也是第一季GDP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服務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的較快增長,體現出我國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和產業的持續升級。

進入第二季,「小長假」較多,各地紛紛抓機遇促消費。例如,北京按照計劃,第二季將抓住「假日經濟」契機,積極開展消費季活動,組織好大型會展、演出、賽事,全面提升現金、銀行卡、移動支付等支付受理環境;加快謀畫旅遊基礎設施,支持生態涵養區發展全域旅遊,提升京郊遊品質。江蘇正在抓緊制定汽車、家電、家居換新支援政策和清單,組織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促消費活動,努力讓消費場景多起來、人氣聚起來、市場旺起來。

除此之外,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各地更加積極作為,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產業。如,上海市政府召開第二季工作會議提出,要先立後破,加快新技術賦能,實施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把傳統產業打造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在劉向東看來,第二季,各地應繼續採取有力措施擴大內需,著力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文旅消費新熱點等方面下工夫,並輔之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改革措施,營造良好的創業就業投資環境和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經濟學者稱中國近10億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 引熱議後遭刪文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5468
[Image: 6UtX1WaBSjEsrkK2-olm6I_2Pr6F-MnVN6UDezel...w1920r16_9]

已故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任內曾表示中國有6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下,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然而,周一(25日)聖誕節當日,經濟學者李迅雷發表文章提到,中國有約9.64億人口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話題隨即衝上微博熱搜榜冠軍。而該文事後遭到刪除。

李迅雷在《第一財經》發表名為《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難?從需求側看經濟》的文章,提及早前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中國消費與投資端「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他指出,目前,中國居民的人均GDP水準僅為1994年日本人均水準的三分一,作為收入水準不高的開發中國家,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壓力,故未來購房或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

李又稱,日本堅尼系數一直維持在0.4以下,屬安全區間,更有利於消費。然而,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是最難應對的。他曾做過統計,顯示凡是人口規模超過1億的國家,大部分堅尼系數都在0.4以上,這說明人口規模越大,收入分配也相應擴大。

李迅雷提出中國消費與投資端「有效需求不足」。(新浪財經)

李進一步引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在2021年發表的調查資料,其中指出月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約為9.64億。他表示,當前中國的「有效需求不足」涵蓋消費與投資,關鍵還是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過目前該文章已被刪除。

公開資料顯示,李迅雷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曾任職於上海財經大學研究所、君安證券研究所、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海通證券等,現任齊魯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他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2004年被世界金融實驗室(World Financial Lab)、《世界經理人周刊》評為「中國最具聲望的100位證券分析師」(名列第三),2022年1月9日榮獲「2021滬上金融行業領軍人物」稱號。

2020年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曾直言中國當前有6億人口中低收入人群的每月可支配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他稱:「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

當年正值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脫貧收官之年,因此上述言論引起各界關注。

洪灝稱中國市場一指標較「日本泡沫經濟」差 沒有20年時間可拖延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4761
[Image: KkfmSdi5JrFlUKmoDiJfRXr9saI_ZTfHgcHZ4YHB...w1920r16_9]

有「中國最精準策略師」之稱的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示,中國經濟看似類似泡沫時期的日本,但人均GDP相距甚遠,並不似日本可以有20年的時間,來拖延經濟問題,直言中國市場已是全球最有爭議的市場﹙「the most contentious market in the world」﹚。

中國市場全球最具爭議

《財富》創新論壇今日(27日)在本港舉辦,洪灝在「駕馭動蕩的亞洲資本市場」環節中表示,中國用8至10年時間,通過不斷建造新樓的方式,實現了GDP增長超過5%的增速,但當前中國市場的貿易是困難的,他評價稱中國市場是全球最有爭議的市場「the most contentious market in the world」。

與日本泡沫情形不同 人均GDP差距遠

討論關節中,主持人稱曾經有觀點指出,日本過去的經歷為當下的中國經濟,做出了「榜樣」,故令中國可以規避日本「失落的十年」。

洪灝分析指出,中國當前槓桿與GDP的高比例,槓桿率與GDP比例在3.65倍左右,的確很像經濟泡沫時期的日本。

但需要留意的是,日本當年巔峰時,人均GDP有4.8萬美元,而當下內地人均GDP僅不足1.3萬美元,距離日本之前的情況還存在差距。此外,當下內地仍有超過9億人,每月收入少於2,000元人幣,因此並不像日本,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拖延經濟問題。

內地31省份人均財產淨收入榜單曝:北京、上海破萬元 浙江第三
https://www.hk01.com/article/969951
[Image: oUmwqzcPwwF89PuMXDEnGaI2DrUcxkJbKv8PFyr_Dxc?v=w1920]

2023內地31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滬京居首破8萬元 粵閩僅列4萬檔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3190
7days
Reply
前女富豪|曾擁有50億身家「江蘇女富豪」 旗下A股今被勒令退市 被揭連續9年做假數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89...45409.html

由曾經被稱為「江蘇女富豪」王迎燕創立的深圳上市公司ST美尚(原稱美尚生態)由於已連續20個交易日收市價低於1元後,因此被勒令退市,曾跟國內多名女富商齊名的王迎燕「神話」亦隨之結束 。

ST美尚成立於2001年,後來於2015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主要業務涵蓋生態修復、生態文旅、生態產品三大領域 。公司在2016年曾首次盈利首次突破2億元、2018年達3.8億元,股價亦在2016年創下歷史高位24.92元 。在股價水漲船高下,王迎燕亦被封「江蘇女富豪」,身家高達50億元,亦登上胡潤富豪榜,與多個國內女富豪齊名 。

但在2020年該公司的業績被會計師提出「無法表示意見」,後來中證監揭發從2012年到2020年上半年財務數據連續9年造假,包括2016年的2億盈利當中六成造假 。在今年4月收到中證監《立案告知書》,對公司和高管作出處分 。

另外,王迎燕又私下聯合私募基金炒作自己公司股票,在兩年間累積炒賣31.4億股票,涉款近800億,但最終累計虧蝕2.38億元,後來也被中證監立案和罰款500萬元。
7days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3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