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Facebook Twitter, social media problems 社交媒體問題
台專家:TikTok助長對民主政治失望 無為之道或導向統一認同
https://www.hk01.com/article/901023

抖音(TikTok)風靡Z世代群體,更成為中美博弈集中體現的戰場之一。3月23日美國國會召開聽證會,對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進行超過四個半小時的問訊;美國蒙大拿州更於5月22日下令全面禁用TikTok。台灣青年專家胡又天認為,TikTok比民粹主義更為分散,摧毀傳統精英政治,推波助瀾對民主政治失望,以黃老無為之道在台灣或將起到導向統一的認同影響。

台灣「台北論壇基金會」5月23日上午舉行「比民粹更散碎:抖音開啟的媒體與政治生態」講座,邀請香港浸會大學人文與創作系博士、同人社團「恆萃工坊」創辦人胡又天主講。主持人由該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國家安全會議」前秘書長蘇起擔任。

娛樂轉弱為強與意識形態結合

胡又天開場即帶出其核心觀點,將社會話語權以金字塔模型劃分為四層,分別是:極權主義、精英主義、民粹主義、TikTok主義(tiktokism)。民粹主義意見領袖宣稱代表大眾,而媒體生態則擺盪於第二三層。TikTok帶出了第四層,特色是比民粹更為分散,胡又天以閩南語諧音「TikTok」(遊玩之意)作為命名。

每一層級對於前一層起到相剋作用,胡又天表示,民粹主義乃為了克制精英主義的弊病而形成。「TikTok主義」則剋民粹主義,他以美國民粹領袖代表特朗普(Donald Trump,台譯川普)為例,其2020年造勢大會有不知名群眾在TikTok發起100萬人登記,卻只有6,000人到場,使之漏氣、掉漆。TikTok等網路平台看似與民粹有重合,但吃到比民粹更分散的人群市場,形成新的階層勢力。

進一步以文化戰線四個層次析論,胡又天指出,此金字塔最頂層是信仰,次層是學術,三層是情懷,最底層則是以感官刺激為代表的娛樂,共同組成個人和群體的文化面貌。他又以此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組合拳」,共產主義與國家主義組成「信仰」層次,唯物史觀、科學發展觀、工業黨組成「學術」層次,霸權博弈、民族情感、庶民文化組成「情懷」層次,而快手、抖音、遊戲、八卦等組成「娛樂」層次。

胡又天分析,「娛樂」過去是共產黨的傳統弱項,慣於以寓教於樂的模式,將娛樂的層次拉高到信仰、學術和情懷,時間久了結果就是教條化,顯得笨拙,很容易被西方和港台的娛樂文化給沖垮。但中國大陸2000年代民間力量興起,補強了娛樂層次的原有弱項,而且成功做到與意識形態相配合,例如TikTok上分享中國高鐵等基礎建設的影片,讓西方觀眾看到覺得「我們完蛋了」(We're doomed.)。

佔到碎片時間的App就越有份量

胡又天接着回顧「字節跳動」(ByteDance)公司的發展軌跡,以及創辦人張一鳴在選校、擇偶、買房等方面的「算法人生」。他強調張一鳴的名言「過去是『人找信息』的時代,今後是『信息找人』的時代」,從信息缺失、信息爆炸,到2011年判斷邁入了信息過載時代,因此創業就往演算法找人的方向去做。

字節跳動旗下多項App成功的秘訣,在胡又天看來,是其「中央用戶檔案興趣圖譜」的建置,體現在其旗艦產品「今日頭條」,宛如電腦自動簡報,無時無刻向用戶推送感興趣的文章,在手機端長成龐然大物,甚至可以看小說、古籍等。胡又天分析,雖然「今日頭條」等產品第一眼看起來沒有美感,對其內容心理預期也不會太高,但用戶得以利用零碎時間看文章,快速了解某個議題的相關評論見解,「佔到碎片時間的App就越有份量」。

至於TikTok的前世今生,胡又天介紹張一鳴2015年決定加入賽道,當時已有主打農村市場的「快手」,呈現出不為人知的「另一個中國」。但「快手」成功打造的零碎主義,卻發展出很奇葩的各種內容,雖然搶眼卻上不了枱面。而TikTok與「快手」的區隔之處,在於前者個性化的算法更為普惠,搭配各種興趣人群,每一個新人都有機會被刷到,比其他平台更容易出頭。胡又天認為,這也是TikTok可以在其他國家地區攻城掠地的法寶。

「認知作戰」陷杯弓蛇影誤區

胡又天整理了眾人對TikTok熱門問題,並加以剖析。

1. 抖音憑什麼吸引人?

胡又天就其個人感受,總結出「一刷就有,無縫轉台」的答案。他認為TikTok復現過去無縫轉台的樂趣,又塑造了「湊熱鬧」的樂趣。比如近期爆紅的幼教老師教唱「挖呀挖呀挖」影片,因為主角長得漂亮,讓觀眾體會到久違的童心,中學生或許覺得幼稚,但成年人反而喜歡。

2. 有多少台灣產品透過TikTok揚名海外?

胡又天指出,台灣的珍珠奶茶的樣態,很適合在TikTok呈現,也因此走紅於海外世界。此外,2020年被網友稱為「蛋頭哥」的Up主上傳了僅10幾秒的短影片,在冰天雪地中唱着「雪花飄飄,北風蕭蕭」,也讓費玉清《一剪梅》歌曲爆紅。

3. TikTok真的會損害智力?

網路上不少老師發表文章,擔憂學生的空閒時間都被TikTok塞滿,導致無法長時間專心看書、聽課。新世代大腦認知的變化,和紙媒時代形成了不同的「物種」,日本還有漫畫指TikTok用戶甚至連電影都看不下去,而醫學上也有了相關研究。胡又天認為,世代之間的差異並非始於TikTok,怪罪於世代對立無濟於事,重點在於如何應對。

4. 個性化推薦演算法有何缺陷?

胡又天指出,演算法再怎麼推薦,但本身並不產出內容,內容是從各處爬取而得。倘若用戶不想看「打雞血」的內容,而想看嚴肅的評論,極大程度會被沖淡,也會被反對意見沖散。因此,TikTok「同質化」的問題很嚴重,對內容有逆向淘汰的作用。

5. 各國對TikTok資安、國安的指控是否為真?

胡又天以「政治評論」和「台派」等關鍵詞在TikTok搜索,發現大多數影片都是「diss」、拆民進黨的台,而民進黨不會用來自中國大陸的TikTok,用戶自然以泛藍居多。西方和民進黨指控中共利用TikTok進行認知作戰,胡又天則認為,用戶心裏都有一把尺,TikTok已在客觀上形成了態勢,說是攻擊過於牽強;包括《紐約時報》對TikTok羅織的一些「罪名」,幾分真幾分假,其實也是美國對華攻勢的一環,很難證實或證偽。

6. TikTok如何應對政治攻擊?

胡又天歸結出字節跳動「不打政治牌的政治牌」,亦即其「黃老之道」。例如字節跳動不持意識形態,不打政治牌,故而政治力無法對其誅心,近乎《道德經》帛書版第八章所言「夫唯不爭,故無尤」。此外,TikTok容納用戶,發展出公共性,得到群眾擁戴,影響世界秩序,成為行業標竿,成就長久的企業文化,即便CEO換人,也不會廢掉,則似《道德經》帛書版16章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而周受資在美國國會捱罵近五小時,得到大票民意的同意支持,更是做到《道德經》帛書版22章的「古之所謂曲全者,豈語哉!誠全歸之」。

在講座的尾聲,聽眾提出不少問題,集中在TikTok與「認知作戰」,以及傳統政治人物如何運用的相關性。胡又天回應,TikTok特別適合「博感情」,直接面對選民,呈現出個人性格特質,印象自然增加,這方面柯文哲經營有成,而國民黨的謝龍介也有做到。

「用魔法對抗魔法,用坦克對抗坦克,用騎兵對抗騎兵」,胡又天以這段網路話語作結。他說,「認知戰」其實就是傳統說的「政治作戰」和「心戰」,只是民進黨換了一個詞來包裝。目前面對的是習慣短影音的世代,說理長文越不越不管用,可以讓舊的東西失去原有作用,特別是推波助瀾對民主政治的失望,而將期望轉到威權和強權,導向統一、一國一制的認同起到影響,「無為」就能產生效果。胡又天感嘆,過度倡言「認知作戰」,反而陷入杯弓蛇影的誤區,認為什麼都是「中共的陰謀」,結果自己反而才是掉入坑裏的人。
Reply
無私分享投資技巧? NVIDIA創辦人遭冒名建fb詐騙專頁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8%E9%A0%81

TikTok母企前主管 指華監控港用戶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00180_028/

美國《華爾街日報》昨報道,中國影音平台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美國工程部前主管余英濤(Yintao Yu,音譯)上月在美國三藩市控告公司不當解僱,稱TikTok淪中國政府宣傳工具,及授權公司內政府人員監控香港用戶數據。字節跳動批評指控無根據,並指他遭解聘後5年皆無提這些指控,認為他欲吸引關注。

報告:Instagram淪為販售兒童性虐待內容最重要平台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7222706

內地社交平台|認識內地4大社交App:小紅書、抖音、微博、微信 小紅書取代IG?
https://hk.news.yahoo.com/%E5%85%A7%E5%9...14395.html
[Image: 93efe4d0-08fb-11ee-bfe6-ded466f9d1b8]

內地4大社交平台|認識內地4大社交App:小紅書、抖音、微博、微信 小紅書取代IG?
社交媒體發展迅速,成為我們獲得資訊的主要渠道,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近來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的熱潮,不少內地旅客也在小紅書分享香港的吃喝玩樂攻略,令本來不是旅遊景點的地方及街道,如舊油麻地警署、麥當勞道等,引來打卡人潮。時代改變下,除了港人常用的Facebok、IG外,內地不同社交媒體同樣掀起各種熱潮,現在流行的小紅書、抖音、微博、微信到底又是什麼?

內地主要4大社交媒體:

小紅書:網路購物和社交App,外界稱為「中國版的Instagram」

抖音:拍片App,可利用程式錄製15秒鐘的短片,並內建特效

微博:微型網誌社交網站,可快速發佈文字訊息或圖像,被稱為「中國版twitter」

微信:與WhatsApp功能類似,為流動通訊軟件,可發送文字和語音訊息、影像、圖片,更可拓展交友圈
Reply
YouTube 粉絲頻道將要標明自己是非官方
https://hk.news.yahoo.com/youtube-%E7%B2...30974.html

加入Meta行列 Google將移除加拿大新聞連結
https://www.hk01.com/article/914776

Twitter臨時限制用戶每日閱讀帖文數目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702.htm

社交平台Twitter行政總裁馬斯克宣布,臨時限制用戶每日閱讀的帖文數目,已認證帳戶每日可閱讀最多10000個帖文,未認證帳戶只可閱讀最多1000個帖文。

馬斯克解釋,措施是要阻止極端資料抓取及系統操縱問題,亦未有說明措施會維持多久。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目前不清楚馬斯克所指的資料抓取是什麼,但他的意思似乎是指人工智能公司為了改善大型語言模型而抓取的資料,這些模型有助強化ChatGPT等聊天機械人。

[ 本帖最後由 大咸濕 於 2023-7-3 13:51 編輯 ]
Reply
據報TikTok擬在美設電商平台銷售國貨 外界關注政治壓力將加大
https://news.tvb.com/tc/finance/64c0a8db...0%E5%A4%A7

中資社交媒體TikTok據報計劃在美國開設電商平台,銷售國產貨品,但外界關注政治壓力會加大。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內地社交媒體抖音系內營運海外業務的TikTok,計劃下月初在美國推出電商平台,銷售中國製造的產品。

由於擔心欺詐和冒牌貨等投訴,所以TikTok會加強控制買賣過程,並以全方位模式營運,負責倉儲、物流、市場推廣、交易、售後服務等。同時確定有買家後,才會向供應商支付款項。不是當紅大賣的產品會退回,避免堆積庫存。

TikTok三月已研究電商的運作,五月隨即在英國和沙特阿拉伯開展相關服務,據報TikTok目標今年全球商品交易額達200億美元。

公司正招聘專業買手,部分由其他中資同業,例如拼多多海外版Temu,以及服飾銷售平台Shein招攬。

上周向美國商戶推介時,TikTok管理層表明最大優勢是全球十億活躍用戶,而且多數是年輕人,另外兩個平台加起來,只及公司五分之一。

但市場關注除了競爭越趨激烈,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亦不少。TikTok曾被指控洩漏用戶私隱,蒙大拿州五月更完成立法,全面禁止程式在境內運作,據報有官員更要求TikTok出售美國業務,否則禁令可能擴展至全國。TikTok在美國的業務若然擴展至電商,遇到的壓力或更大。

Twitter總部巨型X招牌 發強光涉擾民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社交平台「X」拆除總部頂樓新標誌
https://news.tvb.com/tc/world/64c9258d0d...9%E8%AA%8C

社交媒體|IG最受學生歡迎 小紅書急起直追 過半棄用FB原因是?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5417
[Image: SwfTTd1m5AKdmlE_Bl5ar56cSBb4WR7vfzI7638y...w1920r16_9]

「老高與小茉」華語最強說書人 影片涉抄襲 YouTube頻道年收入7000萬 太太被指家境更富裕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E8%A3%95

[Image: _2023080609314453268.jpg]

[Image: 1_24.png]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8-9 15:06 編輯 ]
Reply
【退出中國】LinkedIn退出中國社交媒體,中文版App正式關閉
https://businessdigest.io/%E5%95%86%E6%A...C%E9%96%89
[Image: image?url=https%3A%2F%2Fmedia.apoidea.ai...86b556.png]&w=1024&q=75

微軟旗下的職場社交媒體平台LinkedIn(領英)今日正式關閉中文版App,結束了在中國市場經營近10年的歷程。LinkedIn作為少數進入中國的西方社交平台之一,全球會員已超過9億人,其中中國會員數超過6000萬,但最終亦宣告離開中國招聘平台市場。

今年5月,LinkedIn宣布因需求減少而全球裁員716人,包括中國工程和行銷團隊,並計劃完全關閉中國版本的App。CEO Ryan Roslansky表示,在過去一年取得成功的同時,也面臨激烈競爭和經濟挑戰。

《美國之音》形容,LinkedIn退出中國市場象徵著西方社交媒體在中國終成絕響,為多年來試圖在中國市場佔一席位的西方公司拉下標誌性的帷幕。

LinkedIn官方網站亦宣佈:「我們決定將我們在中國的戰略重點放在説明中國大陸公司尋找、僱用和提升國際人才的技能,並在海外推廣他們的產品和服務。作為這一轉變的一部分,我們將在 2023 年 8 月 9 日之前停止在中國的本地招聘應用『InCareer』截至此日期,我們將不再支持在線工作根據中國大陸招聘人才。」

微軟旗下|LinkedIn正式撤出中國 會員高逾6,000萬 曾推本土化平台仍失敗
https://hk.news.yahoo.com/%E5%BE%AE%E8%B...00329.html

微軟旗下求職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今日(9日)正式終止中國業務,放棄其經營近十年的中文平台,將刪除用戶的個人賬號數據,同時標誌着西方主要社交媒體已離開了中國市場。

綜合媒體報道,目前在中國境內連接LinkedIn的網頁,將直接轉到一個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的頁面;而手機應用程式「領英職場」(InCareer)則會顯示「無法加載數據」。

2014年已推中文網站

LinkedIn作為全球最大的求職社交網站,早於2014年已推出了中文版網站,並吸引逾400萬會員,為少數在中國成功營運的美國社交媒體平台之一;截至今年5月,LinkedIn在全球會員總數逾9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會員總數也逾6000萬。

在近年中國加強監管互聯網下,LinkedIn於2021年關閉LinkedIn中國平台的社交功能,並推出本土化的求職平台「領英職場」,以應對更具挑戰性的經營環境。若與國際版相比,「領英職場」用戶只能進行搜索,而不能發文或分享文章。

不過,LinkedIn仍在今年5月表示,計劃調整全球商業組織和中國戰略,裁減包括中國工程和行銷團隊在內的716名員工,以及於8月9日起正式停止服務。

中國本土品牌競爭大

事實上,LinkedIn除了受監管壓力外,同時面臨脈脈、BOSS直聘等中國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其中脈脈於2013年推出後數年已超越LinkedIn,成為內地最受歡迎的職場社交平台,並擁有逾億認證會員,因此LinkedIn最終只能選擇徹底離開市場。

另一方面,LinkedIn在去年發佈透明度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在2021年度曾43次要求移除平台上的內容,其中LinkedIn只有1次沒有按照指示刪除內容,數據與2020年相差不遠,但2018及2019年中國政府則沒有如此頻繁提出這類要求。

路透民調:近半受訪美國民眾支持禁用TikTok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0787

泰國數字部長:若fb不解決詐騙問題 將尋求法院干預
https://hk.news.yahoo.com/%E6%B3%B0%E5%9...17382.html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8-22 15:36 編輯 ]
Reply
警方首破AI換臉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拘六人 籲提高警覺保護個人資料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83367e...7%E6%96%99

警方首次破獲犯罪集團利用人工智能(AI)「換臉技術」,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拘捕六人。

現時向金融機構開設戶口或借貸,都可透過網上申請。金融機構會要求申請人掃描和上傳身份證明文件,以及即時自拍,透過人面辨識系統核實身份。

警方接獲情報,有騙徒利用報失的身份證資料,拍照時利用AI「換臉技術」,換成跟該張身份證一樣的樣子「自拍」,在網上申請貸款。調查後周四採取行動,搗破一個詐騙集團。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高迪稱:「發現他們最少20次利用剛才所提及的人工智能換臉技術,試圖冒認已報失了身份證的市民,希望可瞞騙人面辨識系統,去完成網上申請程序,而最後他們只有一次成功。」

這個集團涉嫌去年九月至今年七月,盜用至少八名市民報失身份證,先後向20間銀行和借貸公司90次申請貸款,以及54次申請開設銀行戶口,最後有四次貸款申請成功批核,涉款20萬元。

同時利用報失身份證,登記超過30張預繳電話卡,發出7,200個釣魚詐騙訊息,以提供積分回贈藉口,誘騙市民交出個人信用卡資料,最少一名事主信用卡被盜用購物。

消息指,除了用AI「換臉技術」,騙徒亦試過直接用他人報失的身份證,親身貸款,最終失敗。警方不排除有人將自己身份證賣給犯罪集團後報失。

高迪表示:「今日有圖未必有真相,高科技的欺詐工具實在令人防不勝防,所以各位需要時刻提高警覺,保護個人資料,提防受騙。」

警方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4男2女,年齡介乎31至50歲,包括集團男主腦,全部扣留調查。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指,金融機構要盡快更新系統,又提醒市民不要輕易接聽來歷不明的視像電話,必要時關掉鏡頭,令不法分子不能捕捉容貌。

有騙徒以AI換臉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 警方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6人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35ab7e...6%E4%BA%BA

警方首次搗破以AI換臉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案 拘捕六人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275e7e...D%E4%BA%BA

警方首次破獲犯罪集團利用人工智能(AI)「換臉技術」,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拘捕六人。

警方指詐騙集團去年九月至今年七月,盜用至少八名市民已報失的身份證,先後向20間金融機構90次申請貸款,並54次開設銀行戶口,大部分透過網上進行,當中有四次貸款申請成功批核,涉款20萬元。

警方亦發現騙徒利用報失身份證,登記超過30張預繳電話卡,發出7,200個釣魚詐騙訊息,以提供積分回贈藉口,誘騙市民交出個人信用卡資料,至今接獲一宗報案,事主信用卡被盜用購物。

警方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4男2女,年齡介乎31至50歲,包括集團男主腦。

全球12個私隱保障機構發表聯合聲明 籲社交平台關注數據擷取活動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35c37e...B%E5%8B%95

全球12個私隱保障機構發表保障私隱期望聯合聲明,呼籲社交媒體平台關注數據擷取活動。

聯署包括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專員鍾麗玲指,網上平台的數據擷取,通常和資料詐騙及犯罪行為有關連,數據擷取可導致個人資料未經同意下於「暗網」出售,用於網絡攻擊、身份盜竊等

她又指,聯合聲明是希望提醒平台或網站有責任保護個人資料,應指派團隊實施多重控制措施。

私隱公署與多國機構聯署促社交平台減數據擷取風險
https://www.881903.com/news2/local/2499537

私隱專員公署聯同多國私隱或資料保障機構發表聯署聲明,建議社交媒體平台和載有公開個人資料的網站,採取措施,減低數據擷取的私隱風險。私隱公署表示,近年網上平台被大規模擷取數據的報道增加,相關活動可導致個人資料在未經同意下,在「暗網」上出售,不法分子可利用相關資料作出針對性網絡攻擊、盜竊身分,以及濫發直接促銷或垃圾郵件等

聲明建議社交平台和其他網站,指派人員識別數據擷取活動,實施控制措施,監控與其他帳戶有異常頻密往來的帳戶,並持續監控安全風險。聲明已經發送給YouTube的公司Alphabet、Instagram和Facebook的公司Meta、LinkedIn的公司微軟等,期望他們1個月內回應。

加拿大野火燒不停 Meta擋新聞分享引發反彈
https://hk.news.yahoo.com/%E5%8A%A0%E6%8...03947.html

加拿大多地野火肆虐,數以千計民眾撤離家園,急著搜尋關於野火的最新消息,但科技企業Meta在關鍵時刻阻擋加拿大用戶在旗下社群平台上看到新聞,因而被控危害人命

法新社報導,隨著野火逼近,加拿大西北地方(Northwest Territories)首府黃刀鎮(Yellowknife)近2萬居民和數以千計其他小鎮民眾已接到疏散命令,35歲的華斯(Kelsey Worth)說,情況「很危險」。

野火在加拿大靠近北極圈的西北地方和其他地區蔓延,華斯說,她和其他撤離的群眾「超難」找到可證實的相關消息

她說,「沒人能知道哪些消息是真是假…在緊急狀況下,時間非常寶貴」,而許多加拿大人到現在仍仰賴社群媒體看新聞

加拿大今年6月通過法案,要求數位巨擘付款購買新聞內容,預計明年生效。但Meta不願付費,於本月1日開始在旗下的臉書(Facebook)和Instagram上阻擋新聞連結和文章。

加拿大這項新法是以澳洲的類似法律為基礎,目的是支持一直苦撐的加拿大新聞業。過去10年間,加拿大新聞業的廣告收入大量流失,數百家媒體陸續歇業

新法要求Meta和谷歌(Google)等企業,與加拿大媒體就社群平台上流傳的新聞和資訊,簽訂公平的商務協議,否則須接受有約束力的仲裁。根據加拿大國會收到的報告,社群平台上的新聞內容價值估計達每年3.3億加元(約新台幣77億元)

但Meta認為新法有缺陷,並堅稱媒體在臉書和Instagram分享內容吸引讀者,受益的是他們,不是Meta。

加拿大遠北地區Cabin Radio電台台長威廉斯(Ollie Williams)說,Meta阻擋新聞分享的行為「愚蠢且危險」,「Meta大可為了保護人命而暫時取消禁令,他們不會被罰錢,因為法律還沒生效」。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總裁泰特(Catherine Tait)本週致函要求Meta改變做法:「時間很寶貴…我籲請貴公司考慮採取迫切需要的人道行動,立刻取消針對加拿大重要新聞資訊的限令,讓處於野火緊急狀況的社區使用。」

她還說,加拿大各地有上千起野火在燃燒,「對於可靠、可信的最新資訊需求,實際上可能會是生與死的區別」。

Meta拒絕了加拿大廣播公司的建議,且未向法新社置評,僅呼籲加拿大人利用臉書的「平安通報」(Safety Check)功能報平安。

【垃圾訊息偽裝】Meta刪除近8000個帳號 指涉及中國的垃圾訊息偽裝行動
https://businessdigest.io/%E5%95%86%E6%A...C%E5%8B%95
[Image: image?url=https%3A%2F%2Fmedia.apoidea.ai...=1024&q=75]

Facebook母公司Meta最近發表網絡威脅報告,表示已刪除近9,000個被指與中國政治相關的垃圾訊息帳號、專頁及群組。這些帳號被發現與一項名為「垃圾訊息偽裝行動」(Spamouflage)的大規模行動相關,該行動被指旨在推廣中國利益並批評西方。

「垃圾訊息偽裝行動」主要針對澳洲、台灣、美國等地區的用戶,並在50多個線上平台和論壇中活躍,包括YouTube、TikTok和X等。Meta表示,已移除7,704個Facebook帳號、954個頁面、15個群組和15個Instagram帳號,因它們違反了公司的非真實行為政策。

Meta全球威脅情報事務組長尼莫(Ben Nimmo)指出,「我們估計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廣、產量最多的認知作戰活動,不過它並不成功」。尼莫補充,「我們持續確認,這項『垃圾訊息偽裝』的行動,與中國執法單位的相關人士有所掛勾」。

「垃圾訊息偽裝行動」起初於2018年展開,被指多次嘗試影響網民對中國和新疆的正面看法,同時抨擊美國、西方的外交政策和中國政府的批評者。Meta表示,這些帳號在中國的多個地點運作,但多數帳號在辦公室進行固定時間的操作。報告又指出,儘管該網絡使用了大量帳號並跨足多個平台,但多數內容未能有效吸引真實用戶的互動。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9-1 08:42 編輯 ]
Reply
聲稱為資料安全 芬蘭大型紙業禁用TikTok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4%A8TikTok

芬蘭廣播公司YLE報道,當地大型企業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決定禁止所有員工在工作手機上使用TikTok,原因是為了資料安全。斯道拉恩索是全球第二大印刷紙製造商,2015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歐羅(8354億港元)。

斯道拉恩索指,禁令在今夏生效,為資料安全起見,禁止員工在公務手機上使用TikTok。

歐盟委員會和其他國際組織對TikTok平台的潛在網絡安全風險表示嚴重擔憂,北歐大型通訊公司特利亞(Telia)也禁止員工在企業設備上使用TikTok,原因是資料安全考量。芬蘭林業公司Kotkamills和智庫Sitra也採取了類似措施。

2022年8月,Google工程師克勞斯(Felix Kause)的研究指TikTok可以套取用戶關鍵資訊的機制。研究顯示,TikTok應用程式中的網絡瀏覽器可以追踪用戶的每一次按鍵操作和屏幕點擊。

坦佩雷大學IT研究專家卡利奧涅米(Pekka Kallioniemi)表示,TikTok對於個人用戶和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資料安全問題。

從去年開始,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歐盟外交部門等機構開始在一定範圍內禁止在工作設備上使用TikTok。今年3月,英國政府也開始全面禁止在工作設備上使用TikTok。

TikTok一直否認把用戶敏感性資料傳給中國母公司的指控。

歐盟指TikTok違反兒童數據私隱 罰款逾3億歐元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916.htm

影片分享平台TikTok被指違反有關兒童個人數據私隱的規定,被歐盟罰款3億4500萬歐元。

歐盟資料私隱監管機構、愛爾蘭資料保護委員會表示,TikTok的違規行為,包括在2020年將16歲以下用戶的帳戶,設定默認為公開狀態。另外,亦未能在透過家庭配對連接時,驗證登記人是否兒童用戶的家長或監護人。

TikTok發言人回應說,不同意歐盟的決定,特別是罰款的金額,又說在2021年調查開始之前,已經採取改善措施。

英國會通過《網絡安全法案》 嚴格規管社媒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E%E5%AA%92

英國國會周二通過《網絡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Bill),將很快成為法律。該法案對Facebook、YouTube和TikTok等社交媒體,制訂更嚴格的標準,要求它們迅速刪除非法內容;並設立年齡核實機制,以免兒童接觸色情等內容。這項影響深遠的法案引發了平衡言論自由與私隱權的爭議。

科學、創新及科技大臣唐萃蘭說,《網絡安全法案》是一項「改變遊戲規則」的立法:「今天,英國政府在使英國成為世界上上網最安全地方的這一使命上,邁出了巨大的一步。」該法案自4年多前提出以來,做了大量修改,特別是去年一項重大轉變,從針對「合法但有害」內容,轉為強調兒童保護和刪除「非法」內容。

法案長達約300頁,一旦獲得英皇批准成為法律,社交平台必須迅速刪除非法內容,或從一開始就防止其出現。

此外,社交平台還要執行年齡限制和年齡檢查措施,防止兒童接觸色情內容和與年齡不符的內容。根據新法律,對兒童宣揚自殺、自殘、飲食紊亂的內容必須受到限制。
平台須迅速刪除非法內容

TikTok、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還被要求設立新功能,讓用戶選擇接觸較少數量的有害內容,例如飲食紊亂、自殘、種族主義、厭女症或反猶太主義。在保護女性方面,未經同意在網上分享對方私密影像也將更容易入罪。如果有關公司不遵守規定,通訊管理局(Ofcom)可處以最高達1800萬英鎊(1.74億港元)的罰款,或其全球年營業額10%的罰款,以最高者為準。情況嚴重者,公司老闆甚至面臨入獄。

早前,以WhatsApp為首的即時訊息平台包括Signal認為,它們在新法案下將可能被逼破解端對端加密,並一度威脅完全放棄英國市場。但英政府表示,該法案並未禁止端對端加密,而是要求各公司採取行動阻止其平台上的不法內容,並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開發掃描加密訊息的技術。

倫敦律師史密斯指出,新法逼使網絡公司主動篩查不良內容並判斷其是否違法,而不是要求公司在接到非法內容的警告後才採取行動。

傳中國高管空降 接掌TikTok在美業務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Meta將以名人為藍本推28款個性化AI聊天機械人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0%E4%BA%BA

[Image: _2023092902423470114.jpg]

朱克伯格介紹28款以名人為藍本的AI聊天機械人。美聯社

社交媒體Facebook的母公司Meta宣布,將推出一系列以名人角色為藍本的新款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Meta周三發表28款個性化AI聊天機械人測試版,各有不同興趣與個性,取材自多位文化指標人物和具影響力的名人,包括英國19世紀小說家奧斯汀、名媛Paris Hilton、日本網球名將大坂直美等。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在矽谷總部介紹了新穎聊天機械人技術,28款不同個性的AI機械人取材自多個界別的名人,這些AI角色據報快將出現在其產品中,包括Instagram、Messenger,且將陸續引入Meta旗下Facebook和WhatsApp平台給用戶試用,讓用戶與其聊天時更像是與熟識的人互動。取材的名人更跨越古今,包括以《傲慢與偏見》聞名於世的英國19世紀女作家奧斯汀(Jane Austen)。

試用了WhatsApp版AI技術的《紐約時報》記者表示,他們在WhatsApp對話中詢問了AI版「奧斯汀」,問「她」對其著作《傲慢與偏見》中的角色達西先生有何看法。幾秒鐘後,奧斯汀開始回應說:「啊,達西先生。每個人都記得他是我的角色之一,但讀過我的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AI版「奧斯汀」回答時臉容還出現在對話上方的小視窗,據說她眉毛拱起,看似有一絲怨恨。

其他AI角色還有名媛Paris Hilton、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傳奇四分衛湯姆布雷迪(Tom Brady)、在TikTok平台擁過億粉絲的女網紅Charli D’Amelio、人氣超模Kendall Jenner、饒舌歌手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日本網球女將大坂直美等。

CIA擬用AI篩選情報 或侵犯隱私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11/...97229.html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正在開發專用的ChatGPT式聊天機器人,用於從大量公共信息中篩選情報,引發對侵犯公民隱私的擔憂。

據CIA官員稱,該項目將利用人工智能,幫助分析師更好地獲取開源情報。CIA開源企業部門計劃很快為情報機構提供AI工具。該AI工具將在美國18個情報機構使用,其中包括CIA、國家安全局(NSA)、聯邦調查局(FBI)和軍方管理的情報機構等。

CIA開源企業部門主管尼克森表示,當下信息的來源與數量不斷增多,AI工具能夠幫助情報部門從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情報,實現「大海撈針」。他補充說,AI工具將改變分析師的工作流程,「機器可以將信息自動總結並分組,呈現在分析師面前」。

CIA沒有透露將使用何種模型來支持其新工具,也沒有說明將如何保護篩選出的信息不會洩露到互聯網上。美國國防部於8月成立了特別工作小組,負責調查與大語言模型相關的潛在用途和問題。

美國情報機構近年來強調其與科技企業不斷擴大合作。此前NSA主管曾表示,美國情報機構應充分利用AI模型的算力滿足情報需求。

[ 本帖最後由 大雪茄 於 2023-9-30 14:47 編輯 ]
Reply
TikTok入稟反對美國蒙大拿州禁令 法官質疑當局實施禁令原因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52...F%E5%9B%A0

中國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入稟美國蒙大拿州法院,要求阻止執行TikTok禁令。主審法官質疑當局實施禁令的原因。

負責審理的地區法官在周四的聆訊中向州檢察官表示,並無其他州政府跟隨蒙大拿州頒布類似禁令,令人覺得有些奇怪;而且每個TikTok用家自願向這個平台提供個人數據,當局又如何保護他們。對於當局指這些人不知道自己暴露給中國軍方,所以當局要禁止TikTok,法官質疑相關觀點,認為有點家長式。

蒙大拿州5月立法,明年元旦起全面禁用TikTok。TikTok隨即入稟反對,法官表示會盡快作出裁決。

LinkedIn 宣佈 2023 年第二輪裁員,涉及 668 人
工程、產品、人資和財務團隊均受到了影響。
https://hk.news.yahoo.com/linkedin-lays-...04498.html

政務司副司長辦公室促慎防一可疑臉書專頁 交警方處理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1018.htm

警方過去兩月接逾千三網上帳戶被騎劫案涉款近3千萬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1018.htm
警方在過去兩個月,接獲1366宗網上帳戶被騎劫案件,涉款2800多萬,絕大部分案件涉及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單一最高損失金額達100萬元人民幣。

警方說,有關趨勢自8月起出現,騙徒入侵網上帳戶後,會模擬事主與親友以往的對話內容行騙。

據報字節跳動啟動新一輪回購 估值約2680億美元
https://news.tvb.com/tc/finance/657097cd...E%E5%85%83

據報字節跳動啟動新一輪回購,估值約2,680億美元。

據《澎湃新聞》報道,字節跳動將回購總值為50億美元的期權,但上市計劃仍未確定。

有公司內部人士透露,今次回購價為每股160美元。與十月時字節跳動員工期權回購價相同,對應估值約2,680億美元。較去年九月股東回購時的3,000億美元,跌幅達到一成。

稱Meta擅取數據作廣告用構成不公平 西班牙媒體組織入稟索償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1204.htm

代表超過80間西班牙媒體的一個組織,入稟馬德里商業法院,向美國科創企業Meta索償5億5千萬歐元。

這個包括當地報刊的組織認為,Meta違反歐洲聯盟保障個人私隱法規,並無得到用家同意,不合法地取得用家數據。Meta又有系統地將數據用作廣告用途,構成不公平競爭,因為Meta可利用這些數據,再向外營銷及提供個人化廣告服務。

這個組織指,Meta無視法規,利用市場優勢,損害西班牙傳媒利益,危及傳媒的可持續性。

Meta是Facebook、Instagram及What's App的母公司。Meta暫時未有評論。

冒美國人搞分化 Meta刪逾4700華假帳戶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00180_022/

社交網Facebook母公司Meta周四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加快利用社交媒體假帳號影響他國民意。該公司最近刪除一個由逾4,700個來自中國的虛假和誤導性帳戶組成的網絡,假冒美國人在當地明年總統選舉前分化民意,試圖傳播有關美國政治和中美關係的兩極化內容。

今年搗第5個假帳號網絡

Meta今年已經搗毀5個以中國為基地的的假帳號網絡,比其他國家的同類活動來得多,成為繼俄羅斯和伊朗後的第三大來源。惟該公司並未把此問題指向中國政府官員、任何其他特定個人或團體。報告指出,這些帳戶發布的主題包括墮胎、文化戰爭問題、對烏克蘭的援助,會複製和轉貼美國政客言論,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知名人物。

被Meta注銷的假帳號亦針對攻擊批評中國政府的人,為其人權紀錄辯護,目標還包括非洲、中亞、歐洲的網民。報告指出,這些帳戶旨在操縱輿論、推動分裂,呼籲網民保持警惕。

Meta刪逾4700中國假帳戶 扮美國人製造分化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社交媒體Facebook母公司Meta周四(11月30日)發表報告,指中國加快利用社交媒體假帳號影響他國民意。該公司最近刪除一個由逾4,700個來自中國的虛假和誤導性帳戶組成的網絡,假冒美國人在當地明年大選前分化民意,試圖傳播有關美國政治和中美關係的兩極化內容。

Meta今年已搗毀5個以中國為基地的的假帳號網絡,比其他國家的同類活動來得多,成為繼俄羅斯和伊朗後的第三大來源。但該公司並未將此問題指向中國政府官員、任何其他特定個人或團體。報告指,這些帳戶發布的主題包括墮胎、文化戰爭問題和對烏克蘭的援助,會複製和轉貼美國政客言論,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知名人物。

被Meta注銷的假帳號亦會針對攻擊批評中國政府的人,為其人權紀錄辯護,目標還包括非洲、中亞、歐洲的網民。報告指出,這些帳戶旨在操縱輿論、推動分裂,呼籲網民保持警惕。

Meta刪逾4700中國假帳號 指冒充美國人發文帶風向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663633/M...8%E5%90%91
https://static04.hket.com/res/v3/image/c...5_1024.jpg

社交平台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表示, 該公司近日已刪除逾4,700個來自中國的假帳號。

Meta發布季度報告指,最近刪除一個由逾4,700個來自中國虛假和誤導性帳戶組成的網絡。這些帳戶冒充美國人,試圖傳播有關美國政治和中美關係的兩極化內容,旨在操縱輿論、推動分裂。

報告指,發布的貼文涵蓋墮胎、文化戰爭問題和對烏克蘭的援助等議題,還會複製和轉貼美國政客的言論,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知名人物。

Meta追蹤發現這些網絡源頭在中國,但未將有關問題指向中國政府、任何其他特定個人或團體,僅表示在美國明年大選前,這類來自中國的網絡有所增加。

Meta全球威脅情報事務主管尼莫(Ben Nimmo)表示,「帶來威脅的外國分子試圖在明年選舉前透過網絡接觸民眾,我們需要保持警惕。」

今年以來,Meta稱已封鎖5個以中國為基地協助帶風向的假帳號網絡,比其他國家的同類活動來得多,成為繼俄羅斯和伊朗後的第三大來源。

Meta稱刪除大量中國外宣帳戶 外交部促勿雙標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603559/?lcc=ac
https://static04.hket.com/res/v3/image/c...5_1024.jpg

Facebook母公司Meta表示,發現並取締了目前已知最大的「中國影響力網絡」,該網絡使用海量社交平台賬戶為中國作正面宣傳,並抹黑美國等對手。

*更新外交部回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一些人員和機構頻頻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對中國發起造謠運動,散佈大量針對中國的虛假信息。希望有關公司秉持客觀公正原則,避免雙重標準,真正甄別出甚麼是謊言謠言,甚麼是事實真相,切實清除涉華虛假信息。

Meta發表報告指,該網絡在50多個應用程式中使用了數以千計的賬戶,包括該公司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的約7,700個賬戶,以及YouTube、TikTok、Reddit、Pinterest和前身為Twitter的X上的賬戶。網絡由分散在中國國內不同地區的運營者運營,許多賬戶已被Meta的自動化系統發現並關閉。

Meta全球威脅情報負責人Ben Nimmo稱,該個網絡的文章非常垃圾,它們似乎更看重文章的數量,而非拓展受眾,「這就像是往牆上扔意式細面,看能粘住些甚麼。」他還說,這不禁讓人想問,這些運營者是真的想影響社交媒體用戶,還是僅僅為了賺點錢。

試圖分化美國選民!Meta再刪4800組中國假帳號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507590

Meta刪4800來自中國假帳號 冒充美國人試圖在大選前加劇分裂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7611789

元宇宙業務依賴中國製造 美媒爆Meta轉移生產線卻四處碰壁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433387/?lcc=ac
https://static04.hket.com/res/v3/image/c...3_1024.jpg

美國法官叫停蒙大拿州TikTok封殺令 稱措施違憲
https://www.hk01.com/article/967147

Facebook湧現假專頁冒認商標 東瀛遊向Meta發律師信促正視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112...2_001.html

TikTok資安威脅 美商務部長支持立法解決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82252

違反兒童數據規定 TikTok遭歐盟開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80062
中國好呻吟
Reply
謝偉俊稱政府着重內地人意見厚此薄彼 憂引「小紅書治港」觀感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2031
[Image: iKjME4rLlnBUDERzOI7zKKd5quVYimGTgI8z3oCP...w1920r16_9]

近年不少內地網民在社交平台「小紅書」發表和香港相關的言論,選委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指,有市民反映內地居民言論往往獲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反觀不少本港市民持續發表意見,卻遲遲未能得到官方同等重視及回應,容易令人覺得厚此薄彼,甚至「小紅書治港」的觀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書面回覆稱,無論是在本地或內地社交媒體提出有關香港的意見,特區政府都同等重視。
謝偉俊舉例指,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對內地乘客作出不尊重言行,行政長官隨即高調回應,指事件「傷害了香港和內地同胞的感情」;因應有內地旅客來港期間疑受不禮貌對待,當局隨即鼓勵業界推廣禮貌活動;除夕「香港跨年倒數」維港煙花音樂匯演過後,大量內地旅客滯留街頭,內地網民批評本港欠缺應急措施,待薄旅客,政府又隨即舉行跨部門會議制訂措施迅速回應。
他續指有市民反映,內地居民言論往往獲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反觀本港不少市民的持續意見,例如要求在經濟低潮時期,停供或政府代供強積金、退稅、「撤辣」、減印花稅、寬免自住物業地租、增加公共牙科服務為基層市民提供根管治療、鑲牙及植牙等私人市場收費高昂的服務等,卻遲遲未能得到官方同等重視及回應,容易令人產生厚此薄彼,甚至「小紅書治港」的觀感。
稱本地、內地社交媒體意見都同等重視
曾國衞回覆稱,新聞處一直有監察傳媒報道和主要社交媒體平台信息,以協助各政策局和部門及時掌握輿情,並通過印刷及電子媒體、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等多元途徑,發放新聞和資訊,無論是在本地或內地社交媒體提出有關香港的意見,特區政府都同等重視。
他續指留意到內地居民不時在社交媒體如微信、抖音、新浪微博等,分享與香港相關的內容,包括流行文化、社會習俗、旅遊熱點等,當中偶爾也會作出評論,其中部份帖文或會引起網民的熱烈討論和迴響,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和新聞處一直有留意內地網絡媒體和社交平台對香港事務的報道和意見,並在有需要時作出回應,以及轉介至相關政策局及部門作適當跟進。同時,各駐內地辦事處亦積極善用內地社交媒體,推廣香港優勢,並提高內地民眾對香港的了解。特區政府會繼續認真聽取各方意見,並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斷優化各項政策措施,以促進香港的整體發展及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謝偉俊引意見稱政府著重內地人看法儼如「小紅書治港」 政府:本港和內地意見同等重視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D%E8%A6%96

「小紅書治港」成主流? 特區政府回應
https://www.tkww.hk/a/202401/17/AP65a780...db9d5.html
[Image: 65a7b626e4b017d96e6e4fee1.jpg]
hippies
Reply
美國猶他州起訴TikTok 涉誘使兒童上癮損害健康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630174/?lcc=ac
[Image: 20231011_og3_1024.jpg]

美國猶他州政府起訴中國短片平台TikTok,指控該公司故意令年輕用戶使用時間維持在不健康的長度,對兒童造成有害影響,尋求法庭作出民事處罰和頒發禁令。

起訴書指,TikTok在安全性方面向家長及兒童作虛假陳述,並利用演算法和設計操縱用戶,包括有很多模仿老虎機的功能,誘使年輕用戶上癮,無休止地使用該公司的應用程式,對兒童身心發展、家庭和社交生活造成可怕影響。猶他州檢察官表示,正繼續調查,下周將向法庭申請傳票,要求TikTok配合調查。

猶他州的訴訟是美國國內針對TikTok的最新行動,印第安納州和阿肯色州早前亦有提出類似訴訟。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回應時重申,已提供領先業界的保護措施,包括對未成年用戶設60分鐘時限,及對青少年帳戶設家長控制功能。

台女警私拍打靶畫面上傳TikTok遭處分
https://www.hk01.com/article/991048

台灣網紅柬埔寨自製綁架鬧劇 被捕後出席記招下跪道歉
https://hk.news.yahoo.com/%E5%8F%B0%E7%8...18421.html

6名主播直播低俗行為博打賞 遭拘留兼封帳號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40...2_001.html

美國墮網戀騙局一年失100億 Tinder加強認證防AI騙徒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49641.html

緣份天注定,但並不是每人都像李龍基與未婚妻王青霞般猶如神仙眷侶,現實中透過交友軟體被騙財時有所聞,更有人用AI技術自製俊男美女假賬戶行騙,Tinder宣布加強會員認證,包括要求會員上載自拍影片,以核實會員的真偽。

[Image: 6512c410-d133-11ee-977c-dfb235b7eb51]

歐美四國率先加強認證
香港網戀騙案時有所聞,去年一名六旬陳姓失婚婦人更花盡儲蓄130萬元,再盜取胞弟公司二千萬元送給「情郎」,人財兩失後更因犯下盜竊罪而被判刑六年。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數據指單單是2022年,美國就有七萬人墮入網戀陷阱,共損失13億美元,相當於101億港元,數字相當警人。交友軟件Tinder有見及此,宣布未來數月將率先在美國、英國、墨西哥及巴西推出加強認證要求,會員要呈交駕駛執照或護照作為證明文件,如要進一步獲得「藍剔」認證,更須拍攝自拍影片比對證件上照片及出生日期,務求讓其他會員交友放心。

Deepfake仿真度高 增騙案成功率
Tinder表示這項認證要求早前在澳洲及紐西蘭推出,發現完成認證的會員,能成功配對其他會員的機會,比沒有參與的會員多67%。其實Tinder早在2019年已在日本測試這個安排,但鑑於網戀騙局近日急速惡化,所以加快在其他市場推出。過去一年有騙徒透過用AI自製俊男美女的相片,甚至用deepfake技術生成名人影片,用戶被美色所迷不虞有詐,最終釀成為騙財慘況。

兩月八美國人死 疑與網戀有關
寂寞的心到處都有,美國也不例外,美國駐波哥大的大使館早前就警告前往該國的美國國民,要僅用交友軟件,指哥倫比亞的罪犯利用交友軟件將美國人引誘到酒店、酒吧、餐廳等公眾地方,然後對他們落藥、襲擊或搶勢,僅僅去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就有八個美國人離奇死亡。哥倫比亞的旅遊部門亦指去年第三季針對遊客的勢案大增兩倍;另外有人被槍指嚇綁架,勒索800萬哥倫比亞披索,相當於16萬港元。

Tinder回應時指「對配對成功的會員要抱謹慎態度,約會要在公眾地方,而且要告訴信任的人﹐如果覺得有任何不妥,可隨時終止約會。」Tinder在2016年將注冊用戶年齡由13歲提高到18歲,但無需呈交年齡證明,措施形同虛設,2019年被美國國會屬下的一個個委員會嚴厲批評。

佛山員工講粵語遭罰5000元? 警拘21歲男子散佈流言:公司只有他一人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0%E4%BA%BA
Banff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