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大陸發展一直靠香港. 但時間已經改變了, 中共消滅香港. replace HK?
#71
中國四大城市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前十名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03/24/AP6...1f2a5.html
[Image: 623c295be4b0fc3e56ae91f9.jpg]

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共同編製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1)」24日下午在中國深圳和英國倫敦同時發布。該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第31期GFCI共有119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上海、洛杉磯、新加坡、舊金山、北京、東京、深圳。本期全球金融中心發展呈現以下特徵和新動向。

全球加速從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復甦,金融中心整體評分下降趨勢減緩。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來,GFCI整體平均得分連續下跌超過3期,其中第28期下降超過40分,全球80多個金融中心評分下降,之後下降幅度有所放緩,本期整體平均得分較上期僅下跌不到1分,各金融中心排名也相對穩定,排名前40的金融中心中,沒有任何一個金融中心排名下降超過10位。亞太金融中心在經歷上期低迷的表現後,本期評分出現集體反彈,這表明新冠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已大幅減弱,2021年下半年世界經濟信心正加速恢復。
Reply
#72
習近平要求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學者料不會動搖香港地位
https://news.tvb.com/greaterchina/6257fe...0%E4%BD%8D

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海南考察時,要求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並令其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自貿港。有學者認為,未來海南自貿港不會動搖香港的地位。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周三結束在海南一連四日的考察,期間他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包括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令海南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範。

習近平強調,推進自貿港建設,要做好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並繼續做好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貫徹落實,確保海南自貿港如期順利封關運作,同時亦肯定了海南在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果。

海南自貿港在2020年由國務院正式落實建設,面積比香港大35倍,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自貿港。當時國家發改委表示,海南自貿港不會對本港帶來衝擊;兩年後的今天,形勢是否有變?

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副總監周文港表示:「我認為取代就不需要擔心,反而要看怎樣互補,因為海南會更接近東南亞。全球大概有7,000萬的華人華僑,在東南亞的地方已經有4,500萬、佔七成,所以我覺得香港跟海南完全可以一起做好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及招商工作,一起互惠互利。在工業生產以及產品銷售方面,是可以香港跟海南一起,將這些投資及產品有更好的結合。」

他又認為香港在疫情回落後,應實施更加便利的通關政策,同時「簡政放權」,以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Reply
#73
武官李家超「當選」特首 適時推國安23條立法 評論料香港將失金融中心地位
https://www.rfi.fr/tw/%E6%B8%AF%E6%BE%B3...0%E4%BD%8D

經北京改寫規則的香港特首選舉今日結束,被視為會忠誠執行北京路線的「惟一」候選人李家超毫無懸念以高票當選,成為首位出身及服務警隊的特首。而他高達99.16%的得票率,亦可與中國人大會議媲美。

經北京改寫規則的香港特首選舉今日結束,被視為會忠誠執行北京路線的「惟一」候選人李家超毫無懸念以高票當選,成為首位出身及服務警隊的特首。而他高達99.16%的得票率,亦可與中國人大會議媲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表示,這反映北京模式已主導香港事務,而以北京視政權安全為重中之重的情況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會在「艱難中逐漸失去」

李家超為北京屬意人選,可從新華社在他「等額當選」後十多分鐘便以快訊形式報道他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得見。該社更在他當選後大半小時發表評論員文章,指今年是香港回歸中國25周年,際此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特首選舉的舉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望新的治港團隊團結各方為民辦實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繁榮穩定。 香港新一屆特首選舉今(8日)早舉行,作為選民的選舉委員會,名額有1500人,但由於個別選委身分重複,故此選民實際上只有1461人。而今早前往披票的選委有1428人,投票率是97.74%;而李家超作為惟一候選人,有1416人投票支持他,不支持他的有8人。未知是否因為候選只有一位,是次選舉沒有像過往五屆一樣,以公開「唱票」的方式顯示其得票情況。

李家超未有放寬國際商旅往來計畫 誤把香港稱國家

李家超當選後會見傳媒時表示,首要工作是籌組管治班子,上任百日的優先工作目標是增加房屋供應;至於如何打開實行抗疫「清零」而堵住的商界對外聯繫,他未有提出具體計畫;相反,就禁止顛覆分裂和與外國政治組織聯繫的《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他卻表明「必定會做」,將與團隊研究,適時推進。至於同樣是《基本法》訂明的普選目標,與之相關的政治改革,李家超重申,不是港府優先處理項目。

港府曾於2003年嘗試立法落實《基本法》第23條,但在香港約一成人口上街抗議,指為侵害人權之後,港府擱置草案。其後一直未能再次提出,而北京政府為香港訂立的《港區國安法》,雖已包含顛覆、分裂等罪行,但保安局聲言會繼續研究23條的立法工作,且會加強反間諜和限制與外國政治組織聯繫的條文。

這位發言時「先國家、後香港」的下任特首,發言不夠三分鐘便講錯說話,在聲稱必然「忠誠地、堅毅地」肩負服務「國家、香港、人民」的歷史使命後,竟然誤把香港稱為國家,事後亦沒有更正。另外,當他回答如何慶祝今天的母親節時,又口誤地說成慶祝聖誕節,但他實時知錯並更正。

劉銳紹:北京直接管治香港 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料漸失

熟悉中國事務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台指出,北京近年的治港手法已由間接代理人改為直接管治,而今次的選舉亦反映北京模式已主導或控制香港事務,北京和官方希望藉李家超高票當選彰顯他是萬眾歸心,有強大凝聚力,一如中央領導人在地方人大選舉中必然是高票或全票當選一樣,但香港民間卻視「惟一」候選人為貶辭,「無得揀」。

他又說,北京選擇李家超而不是曾有機會的財政司長陳茂波,反映北京考慮香港作用時,是以香港作為「國家安全包裝的政權安全」為重,深怕國際社會透過香港影響中國。作為北京挑選的治港人,李必然絕無異心或對北京有異議,否則一定「坐唔穩」。而以中央領導人以政權安全為主的情況下,政策對香港造成損失並非北京高度重視之事。

劉銳紹續稱,這種港人治港必然會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艱難中逐漸失去」,因為香港現時的金融地位倚賴中國資金和期望在港賺取豐厚利潤的跨國企業,但隨着中國經濟放緩,資金經港外移的數量便會減少,香港對外資的吸引力亦告減弱。他警告,莫說現時的在港美資公司數目已大減兩成多至1000家左右,事實上,金融業的收縮或打擊可以是一下子便出現。 一向拒絕讓家人涉入選舉工程的李家超,在當選後破例邀請妻子林麗嬋上台,指今天適逢母親節,獻花以表達對太太支持他的謝意。但除此之外,便不讓太太多做任何事,甚至是記者要求李太就丈夫當選談談感受,也被李家超主動代答,指香港仍有潛在破壞力量,故不想家人參加其選舉工程,期望他們不需因其工作有所顧慮,這是任何一位丈夫和父親都會做的事。談及感謝妻子的支持時,一向作風硬朗不多言的李家超,聲音哽咽。

現年64歲的李家超,中學畢業後便加入警隊,服務三十多年後,官至副警務處長,於2012年加入前特首梁振英的問責班子,成為副保安局長,五年後升為保安局局長,是香港回歸後首位警察出身的保安局長。他於去年6月接任港府第二把手的政務司長一職,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警察出身的司長,現時更成為首位警察出身的特首。坊間一直盛傳,他在2019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期間支持警隊大力鎮壓示威者,成功反「黑暴」,是他獲北京屬意的契機。
Reply
#74
陳子政:港銀倘剔出SWIFT無替補 美歐損失遠高內地 爆金融核彈機會微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99...00311.html

[Image: a252df90-f5a2-11ec-9eed-e08c49506db7]

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被美歐踢出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結算系統,禁用美元結算,分析雖指俄國金融經濟仍堅挺,措施似威力有限,但市場仍擔心一旦台海局勢升溫,本港將捲入制裁,亦有市民考慮多兌換美元先作保障。曾任美資行花旗香港「一哥」的資深銀行家陳子政受訪時坦言,若極端情況發生,「我不認為現實上有任何平台能發揮替補SWIFT的作用」,惟博弈操作是雙刃劍,西方若想透過禁足國際結算方式來癱瘓香港,「美歐公司將較內地損失更多」。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美元交易中心,有學者及宏觀經濟分析師稱,基於務實政治考慮,美國出此招的或然率如「火星撞地球」,暫料可能性不高。

財資界估計,倘港銀被禁用SWIFT,稍為減震的部署可包括事先「靜靜減持」美元交易,增加對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或Ripple系統用量,亦可跟一些交易對手預設「Non-SWIFT」直接滙款指令安排,但始終市場慣用SWIFT,非霎時能替代。

金管稱有預案 難公開討論
金管局副總裁劉應彬上周出席公開論壇時,被問到香港若被剔出SWIFT將如何應對,他說即使在極端情況下,該局都有應對方案,但難以公開討論,又強調本港銀行體系穩健,擁有龐大流動性覆蓋作緩衝。

身兼東亞銀行(00023)高級顧問的陳子政,曾在花旗任職近30年,退休後亦擔任過港交所(00388)獨立非執董12年。他認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倘遭西方禁用SWIFT無法進行美元清算,等於被限制涉足國際貿易及金融市場交易,故此招一出是「極端」處境,對本港損害極深,現實上他看不到有任何平台可發揮替補功用。

就算真有此平台存在,他指本港實行聯滙制度,禁用SWIFT將令港元與美元掛鈎變得「沒有意義」,因貨幣發行局制度下,貨幣基礎須獲得美元最少百分百等值支持,禁用SWIFT便無法交收美元,屆時港元持有者將失去渠道,把手中貨幣兌換為美元在境外地區使用。至於在何種情況下美國及其盟友會對港施發這枚「金融核彈」,他估計即使台海局勢升級甚至出現軍事行動,對方亦未必一定使出此招,因為藉禁止國際支付結算來癱瘓香港,美國及歐洲公司將較內地損失更多。

學者:機率如火星撞地球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現實上沒有替代SWIFT的可行方案,因港銀若被踢出SWIFT,「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坊間一般稱可轉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或美國公司Ripple,運用區塊鏈技術開發、兼容訊息傳送及交收結算的電子系統xCurrent,惟實況是「除非你技術隱蔽性高到迴避美國當局偵測得到」,否則用Ripple無補於事,對方亦是美資公司,任何金融機構試圖透過其他系統與美國制裁對象迂迴交易結算,皆有墮入二級制裁清單的風險。他估計,暫時美國禁港用SWIFT的機率如「火星撞地球」般偏低,假如美國真要動手,無理由先拿與自身利益綑綁的本港金融市場開刀,「係都考慮中資企業或金融機構先」。

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的Oriental Capital Research董事總經理Andrew Collier說,中國與美國市場就資本項目與貿易流量的相互依賴性仍十分高,雙方應會找出「顧存面子的下台階」,以免引爆中美脫鈎炸彈對內地及香港帶來極大影響。
Reply
#75
回歸25年 香港錯失「矽港」 又被新加坡超越?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9B...28968.html

[Image: f2903d50-f83f-11ec-b94e-c9275687a535]

本港回歸25年,經濟穩定發展,不過當中,還是有兩大痛處。

回想回歸初期,特首董建華的施政方針,就經常被拿來與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比較,甚至有報道以他上任後的多項政策指出,董建華的強勢領導,甚有李光耀的影子。

當時香港作為中國其中一個窗口,如何與新加坡競爭,成為特首必修課題。

新加坡人均GDP超越香港
後來,本港歷任多屆特首治下發展,與新加坡數據比一比,到底誰勝誰負?翻查世銀數據,1997年本港人均GDP約27300,仍然跑贏新加坡的約26300美元,不過到了2020年,香港已被超越,新加坡人均GDP高達約59800,大幅超過去只有約46300的香港;至於整體GDP規模,新加坡也步步進逼,差距大幅收窄到只有數十億美元差距,不過就依然由香港領先。

總括來講,與新加坡大致上分庭抗禮,不過無論從國際競爭力排名,抑或國際機場排名來看,香港在很多方面,確已有及不上新加坡的地方,加上近年新加坡大吸香港人才,似乎這場勝負,很快就有結果?

香港本來有晶片產業
不過要數最大痛處,相信以錯失「矽港」計劃最為遺憾。本來,香港是有晶片產業的,1990年有「矽港中心」,當時為亞洲第二大的半導體測試裝配工廠,香港亦擁有大批電子工程人才,回歸後即有「矽港」計劃,美國漢鼎亞太公司曾主動向港府提出斥資12億美元﹐在港興建6間晶片廠,冀將當時台灣經濟引入香港,揚言要把矽港建設成大中華地區的主要晶片生產基地。

不過,一方面項目涉及龐大投資額,二來涉及敏感技術,三來當時港府僅以「經濟效益」作出評估,四來在土地優惠、租金、稅務等都似乎有問題,市場猜測計劃「談不攏」,即使漢鼎亞太負責人稱美國已經對敏感技術開綠燈﹗計劃最終依然無落實,據報因為「對方開的條件太高」,特區政府不可能完全接受,有官員甚至公開說「此計畫未能落實﹐亦無損本港科技產業的發展」,計劃告吹。

「矽港」計劃最終告吹
「矽港」後來因為上海願意以近乎免租的條件提供土地,而改到了上海發展,就是今天的「中芯國際」,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半導體企業,香港也就失去了這個黃金機會,回想如果中芯當年是在香港開始發展,說不定中國晶片可以發展得更快。

「矽港」計劃向來被指是香港錯失轉型機會的例證,如今回顧,也是錯失了25年來的唯一機會;要外國再次全面就敏感技術開綠燈,也幾乎是不可能,對香港來說,也錯失了一個可以籍新興產業全面與新加坡競爭的契機了。

超級富豪棄港投星?機構:新加坡成亞洲最大財管中心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2_001.html

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新加坡有錢人愈來愈多,房地產研究機構萊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新加坡身家逾100萬美元的百萬富翁有52.63萬人,佔當地人口約一成,按年增長6.03%。其中,身家逾3,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即是超高淨值人群,更達到4,206人,按年增長8.56%。該機構更預計,新加坡超級富豪將在2026年飆至6,007人,較10年前大增2.68倍,以增速計僅次於新西蘭。

不僅如此,萊坊今年全球城市財富指數顯示,新加坡排名再升一位至第7位,在亞洲僅次於東京,排行第二。這個排行榜主要評估超級富豪選擇在哪個城市居住、投資及消磨時間,位居前5大的城市分別為倫敦、紐約、巴黎、洛杉磯與東京。反觀,被視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排名卻是由去年的第5位,倒退至第8位,顯示香港對富豪們的吸引力或已減少。

香港方面,去年身家逾100萬美元的富豪數目,增長近8%至75.7萬人。身家淨資產至少達3,000萬美元的富豪,更增近11%至6,050人,無論在人數或增速方面,目前仍跑贏新加坡及全球平均水平。按萊坊的財富規模模型測算,2026年香港將有7,593位超級富豪,但比去年僅升近26%,遠遠不及新加坡超級富豪人數的43%漲勢。

萊坊在今年財富報告中,引述了星交所的高級副總裁Matthew Song分析,指新加坡公司治理良好、法律體系健全,信用評級坐擁「AAA」級別,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於把資金存放在銀行系統感到安全」,又指當地已成為亞洲第一大財富管理中心。

去年環球經濟逐步復甦,加速財富效應。全球超級富豪數量去年按年增加9.3%或5.17萬人,至61.05萬人。按地區劃分,除了非洲出現倒退外,其他地區的超級富豪數量均較一年前增加,北美洲地區更以12.2%升幅稱冠,當地超級富豪數量達到23.35萬人。

截至去年底,全球有12.95萬名的超高淨值人士為白手興家,且年齡低於40歲,佔超高淨值人士總人數的五分之一。當中,北美的人數最多,達4.47萬人,其次是亞洲和歐洲,分別為4.45萬人及3.02萬人。

該機構預測,到2026年的5年間,全球擁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的超高淨值人群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78.36萬人。雖然中國吹響「共同富裕」的號角,但屆時亞洲地區料繼續壓倒歐洲,保持超級富豪第二多的地位。然而,為了應對財富不平等問題,該機構相信各地政府可能會徵收更多財富稅,而徵稅範圍可能更偏重於資產而非收入。

●「低稅天堂」勢風光不再

為了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加劇,經合組織(OECD)去年制訂國際稅務改革方案,以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行為,推行全球最低利得稅率為15%,至今已有130多個稅務管轄區承諾參與,包括有「低稅天堂」之稱的香港及新加坡。會計師行提醒,離岸所得免稅的租稅設計已受到國際挑戰,企業須盡早調整跨國配置及租稅規劃。

俗稱「BEPS 2.0」的改革方案只是針對年度全球合併營業額達7.5億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新加坡尚未提出明確的時間,但香港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最快在2024年起施行,當局亦曾粗略估算每年將從跨國企業補足稅款150億元。

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表示,未來跨國企業都要面臨在各個租稅管轄地所繳納的稅負,應達到全球最低稅率的要求。新加坡政府以往亦曾推出不少租稅優惠吸引投資,部分企業的優惠稅率甚至可低至5%,當中不少成功爭取的企業均具備一定規模,隨着全球最低稅率制度於新加坡落地,符合門檻的大型企業勢必受到影響,後續要如何因應,也將是重中之重。

該行表示,因應OCED愈趨嚴謹的反避稅規範,這輪第二波的全球最低稅率風潮可能很快便會陸續於其他地區普及,第三波的發展很可能就是針對「離岸免稅制度」的根本性改革。

●僅18%有錢人買數碼資產

超級富豪點睇數碼資產?萊坊報告指出,目前平均有18%的超高淨值人士持有某種虛擬貨幣,至於有涉獵NFT(非同質化代幣)的僅約11%,佔比明顯遠低於傳統房地產及股權投資的水平。

萊坊在去年10至11月期間,對逾600名的私人銀行家、財富顧問、中介機構和家族辦公室進行問卷調查,這些受訪者為超高淨值人群客戶管理超過3.5萬億美元財富。

調查顯示,數碼資產仍未成為傳造財富的主流,有三分之一受訪者相信,這些超級富豪不願投資是出於網絡安全考慮,更有超過六成人指出,超級富豪仍然未有充分了解市場,因而無足夠信心入市。

儘管如此,有約61%受訪者現時認為,區塊鏈技術正為其客戶提供更多機會。報告引述Caleo Capital執行合夥人Sheldon Halcrow指出,有更多客戶要求把部分資金投放在數碼資產,佔客戶投資組合約1至5%。

家族辦公室Stonehage Fleming投資總監Julie Gauthier則表示,銀行業正在轉向接受和管理虛擬資產,雖然還沒成為主流,但業界相信年輕一代將把虛擬貨幣當作貨幣使用。她又指出,現在已經看到房地產開發商大量增加了對房產的代幣化,並允許投資者投資這些代幣。未來10年,數碼房地產將變得與實物資產一樣重要。

萊坊在報告指,年輕一代的超高淨值人士通常擁有房地產、股票和手錶等傳統藍籌資產,以及加密貨幣、數碼藝術和生活方式商品等新興資產類別的均衡組合。

[ 本帖最後由 HKer 於 2022-6-30 09:56 編輯 ]
Reply
#76
陳智思指新加坡是贏家 本港亞太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被取代
https://www.singtao.ca/6037780/2022-09-3...iant=zh-hk

[Image: 2022100116070747240.jpg&f=webp&w=815&q=75&v=1]

行政會議前召集人陳智思歡迎港府將入境措施放寬至「0+3」,希望能盡快放寬至「0+0」,並取消抵港後需接受檢測的規定,因有關措施難以吸引遊客來港。他直指疫情以來,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被取代,已開放近1年的新加坡在疫情方面是贏家。

本港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跌出三甲,位置被新加坡取代。陳智思今日在一電視節目上表示,一些以香港作為亞太金融服務中心的企業已離開,短期內未必回來;但他補充,若金融業務以大中華為主,香港仍會是首選。

陳智思:港亞太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被取代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hongko...6%E4%BB%A3

行政會議前召集人陳智思在一個電視節目表示,歡迎政府將入境措施放寬至「0+3」,希望政府審視數據後盡快進一步放寛至「0+0」,並取消抵港後接受檢測的規定。

陳智思指出不少周邊國家和地區已無需任何檢測要求,承認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經被取代,集中亞太區業務的機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考慮是否重回香港。

他又指新加坡對外開放近一年,在疫情中是贏家,不過他認為香港的金融系統比新加坡優勝,相信相關業務會回流。

陳智思:港亞太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被取代
https://finance.now.com/news/post.php?id...type=local

行政會議前召集人陳智思在一個電視節目表示,歡迎政府將入境措施放寬至「0+3」,希望政府審視數據後盡快進一步放寛至「0+0」,並取消抵港後接受檢測的規定。

陳智思指出不少周邊國家和地區已無需任何檢測要求,承認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經被取代,集中亞太區業務的機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考慮是否重回香港。

他又指新加坡對外開放近一年,在疫情中是贏家,不過他認為香港的金融系統比新加坡優勝,相信相關業務會回流。
Reply
#77
調查指香港續是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AA...32286.html

調查發現,香港繼續是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第三大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及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是次為國際結算銀行3年一度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調查結果是根據今年4月成交數據編製。

香港外匯交易日均成交金額,由2019年4月的6321億美元,增長9.8%至今年4月的6944億美元。外匯掉期合約繼續是交投最活躍工具,佔平均每日成交金額61%,但較3年前少5個百分點。

至於人民幣外匯交易日均成交金額,亦由2019年4月的1076億美元,增長77.7%至今年4月的1912億美元。人民幣場外利率衍生工具日均成交金額,亦由2019年4月的127億美元,增長15.5%至今年4月的147億美元。
Reply
#78
打造「中國星鏈」 衛星生產線落戶香江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11/11/AP6...1b23f.html
[Image: 636d6376e4b03aa1238177ce.jpg]
◆香港航天科技集團設在將軍澳工業區的數據技術中心大樓(左)及製造業中心大樓(右)。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得民 攝
[Image: 636d6377e4b03aa1238177d2.jpg]
◆香港航天科技測運控中心。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背靠祖國面向世界 零關稅國際化 擁巨大競爭力

在第十四屆珠海航展上,粵港澳衛星智能製造中心沙盤和宣傳片首次亮相。此次展出的粵港澳衛星智能製造中心沙盤亦即香港衛星智能製造中心,隸屬於銳意打造「中國星鏈」工程的香港航天科技集團。香港衛星智能製造中心技術總監胡明遠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中心可望在明年年中落成。憑藉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地理條件,加上擁有零關稅,國際化環境等先天優勢,他相信即使要跟全球衛星產業比拚,香港衛星智能製造中心仍然擁有極大的競爭力。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特區政府對創科投入不斷增加下,相信香港的航天科技生態圈將得到更好的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預計年產200顆千公斤以下衛星

「中心主要目的是要在港建設全產業鏈製造衛星,我們會涵蓋通訊衛星、導航增強衛星、遙感衛星等,不同類型的衛星都可以在我們這個生產線上生產。」胡明遠介紹,該中心落成後每年預計可生產200顆1,000公斤以下衛星,「我們一方面會為商業用戶製造衛星,而我們也有自己的星鏈工程,包括『極光星座』和『金紫荊星座』,可以為大灣區以至世界各地居民提供對應的衛星服務。」不論是製造需求還是服務需求,他強調中心都致力兼顧,當中不少衛星服務更是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見另稿)。

粵港海大灣區不少城市都擁有強大生產力,但該中心選擇了落戶香港,在將軍澳創新園先進製造中心開設香港首條衛星生產線,「在香港,我們還是覺得有不少優勢的,哪怕是相對於全球的衛星產業來說,我們的競爭力還是很強!」胡明遠解釋,香港具備零關稅的優勢,極大地降低了製造成本,「而且香港物流業非常發達和完善,物流成本和周期都非常低,香港可以做到全球供應鏈暢通的獨特優勢,讓商業航天衛星的上、下游產業鏈,能以更低成本,更流暢便捷地進入香港。」

胡明遠認為,香港具備中西交匯優勢,一方面可與歐美接軌,匯聚全球科技與資源,並將中心產品帶到全世界。另一方面,香港可依靠大灣區和國家的支持,「最簡單的例子,我們中心就是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簡稱航天八院)合作,由他們幫忙做這個生產線設備,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他指出,香港近年大力發展精密製造與再工業化,相關的政策有利中心的前期推動,大大加快了相關發展,這均是香港所能提供的有利條件。

系統培訓新人 「真刀真槍」製作

「香港環境本身亦有利於吸引國際人才,同時亦有多所頂尖大學,為行業持續提供本地人才。」胡明遠強調,作為本地企業,當然要支持本地就業。「尤其本港多所大學質素都很高,亦有不少跟衛星製造相關連的專業,例如航天系統或航天材料、太空科學、地理科學等,其實都跟衛星設計、製造、應用十分緊密。」

由於大學學科較注重理論層面,胡明遠分享中心各個崗位均設有系統化的培訓,幫助新入職者加快成為「實戰者」,「譬如,學生可能在大學時期參與過小衛星組裝設計,但那畢竟是實驗性質,而我們會提供系統培訓,助他們『真刀真槍』製作衛星。這個大概可以理解成師徒制吧,不論在熱實驗、力學實驗等各個環節,都必須使用真正衛星,在真正的環境下才可模擬、實踐,從而滿足上太空這個標準。」

他補充,中心目前已聘用多名本地大學生,「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論是本地學生就業,提供本地科研崗位等,中心都能幫忙推動起來。」

隨着國家今年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以及中心明年即將落成啟用,胡明遠相信均可為本港年輕人帶來積極信號,「吸引更多年輕人朝着這方面努力,學習相關知識,往後應該會有更多人到這個行業來。」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對創科投入不斷增加,大學亦有相關課程培養人才,相信長遠可帶來良性循環,更好地發展香港航天科技生態圈。

衛星中心生產特點

柔性生產:可以適配通信、導航、遙感等不同類型30到1,000千克不同量級衛星共線研製

智能:配備視覺導引、柔性輸送、自動倉儲、智能物流、數字化管控等體系

批量化生產:支持多星並行研製,具備年產200顆以上的批量生產能力

高效:日均一顆衛星下生產線,單顆衛星生產周期為12天

衛星生產流程

1. 基礎產品配套

2. 單板裝配

3. 整星裝配集成

4. 綜合電性能測試

5. 衛星特性測試

6. 環境模擬試驗
Reply
#79
陳茂波:港元不會與美元脫鈎 資金外流受套息交易影響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726.htm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即使近期出現資金外流、中美關係存在挑戰,但港元絕對不會與美元脫鈎,因為掛鈎符合國家戰略,是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石,並鞏固有關地位。

隨著港匯偏弱,金管局近3個月多次入市,以捍衛港元匯率。陳茂波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表示,有關舉動符合聯匯制度設計,市場毋須恐慌,強調本港有充足流動性。他指,近期資金外流主要受套息交易影響,而目前為止的資金流出規模只屬非常小部分。

他指,在評估香港的貨幣基礎實力時,既要看反映同業流動性的銀行體系結餘,亦要看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EFBN)水平,EFBN可吸收銀行體系過多流動性,截至6月底有關規模1.19萬億港元。

他又說,外匯儲備約4500億美元,相當於基礎貨幣的1.7倍。銀行體系流動性比率達158%,亦高於100%的全球要求。

【財經拆局】維持聯匯代價巨大,官員勿沾沾自喜,炒家狙擊港元只是幌子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82425.html

上周不少財經媒體都將對冲基金經理阿克曼(Bill Ackman)狙擊港元放到頭條或顯著篇幅,這令我想起一些舊事。

話說阿克曼炒港元與美元脫鉤不是第一次,之後亦有其他基金經理包括巴斯(Kyle Bass)亦有類似部署。記得當時新聞部的主管以至當值編輯都問過我,應否將這類新聞「做大」,意思即是應否作重點報道,以至跟進新聞及學者分析影響?我幾次的答案都是:「如果做大這宗新聞,就是正中他們下懷。」

曾經在2011年3月入市賭港元脫鉤鈎升值的阿克曼,最終無功而還,事隔11年他再捲土重來,不過今次他轉為看淡港元。他在Twitter上直言:「已經透過認沽期權持倉,持有大量港元的空倉,聯繫匯率對香港不再有意義,聯匯脫鉤只是時間問題」。之後他再補充:「若果中國是強大及獨立的主權國,為何有需要將港元與美元掛鉤?」不過阿克曼並無透露具體持倉及規模。

阿克曼今次的部署,令人想起在2020年6月,即《國安法》生效前,另一對沖基金經理及港元大淡友、海曼資本管理創辦人巴斯成立新基金「海曼香港機會基金」,高調批評港區國安法將引發港元崩潰,並以期權合約進行200倍槓桿操作,對賭港元在18個月內與美元脫鉤。

當時巴斯向潛在投資者稱,一旦港元脫鉤並貶值40%,基金將狂賺64倍。相反,若港元聯繫匯率在18個月後維持不變,投資者將損失所有資金。

金管局當時回應,港元貨幣基礎遠比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充足,炒家難以沽空港元推高利率,又不點名批評某對沖基金多次「出口術」,籲市場留意其基金規模及往績就會一清二楚。

確實,去年美國證交會的文件顯示,當時巴斯將當中3000萬美元投資港元和其他貨幣,結果損手95%,並連累其他投資者損手離場。

表面上巴斯的確損失慘重,整個基金幾乎一鋪清袋,難怪財爺陳茂波早前出席金融峰會,在會上都要「牙擦」不點名批評巴斯,說與港元對賭的投資者必定會輸,更稱「你可以向美國的某些對沖基金經理核實我的說法,他們對港幣的看法一次又一次錯誤。」這是何等的威風!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巴斯這類金融大鱷,對賭港元貶值只是表面一道「幌子」,他以期權合約進行槓桿操作,特色是本金少,但如果賭對方向,回報就有數十倍甚至百倍計,事實上他整個「對賭港元貶值」的基金規模僅是三千萬美元,與他名下其他基金上十億美元的規模計,只是九牛一毛,即使輸清光也不會傷及要害。

更重要是透過高調提出沽空港元,令市場重新關注這位炒家的一舉一動,有利吸引資金流入他們管理的旗下基金。以巴斯為例,美國證交會去年的一分執法文件就證實,巴斯提出沽空港元後,就獲得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顧問班農(Steve Bannon)、以及商人郭文貴投資約1億美元,交予海曼資本管理,遠高於輸清光的三千萬美元,可想而知他們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而且市場不應低估這些金融大鱷的操作部署,因為很多時真正的投機目標,並非是口講一套那麼簡單。巴斯在2007年次按危機爆發前,瞄準美國樓市的結構性問題,逆市沽空美國樓市,最終基金勁賺超過2倍回報,表明這批「大鱷」熟悉金融市場的運作,大有可能提出沽空港元只是「聲東擊西」的幌子,實際上同時只要沽空港股或購入認沽期權,以恒指由去年的三萬點,到今年十月低位落到去一萬六千點,期間累計下跌近五成,回報就已經非常可觀。

這正是我在當時處理這些「狙擊港元」的財經新聞時,一般都會採取「冷對待」的處理手法:當市場放大這些炒家沽空港元的消息時,他們很可能已經透過「雙邊套戥」的手法,在金融市場尋找其他機會,當然這一個部分他們不會公開,否則就會自斷「財路」。

話說回來,阿克曼今次狙擊港元的時機,與十一年前賭港元脫鉤升值相比,他今天提出的邏輯顯然比他在2011年冒險時更為有力,而且時機比巴斯更好。香港今天的命運與內地息息相關,內地人行正在減息降準,以減低疫情封鎖以及房地產和出口崩潰的影響。

路透的Breakingview 提出,香港這個金融中心已經陷入衰退,正在面對新股集資規模減少、以及資本及人才外流等各種問題,然而,聯繫匯率確保與美元掛鉤意味著當局必須跟隨聯儲局的加息步伐,這推高了資金成本,並削弱負債人士及家庭需面對更高的借貸負擔。

這從最近銀行拆息的表現,已經見到聯繫匯率的負面影響:一個月拆息由七月初只有0.85厘的水平,截至上周五已經升穿4厘的高位,創出十四年的新高,換言之短短半年加息幅度已經超過3厘。同一時間大銀行亦按耐不住,需要上調「H按」新做按揭封頂利率,反映銀行要將資金成本上升轉嫁予貸款人。

由於擔心銀行追加利率的風險愈來愈高,令二手住宅樓市頻頻出現劈價及蝕讓潮,樓價跌勢愈來愈急,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樓市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按周大跌1.57%,創2017年10月以來逾5年新低,相對2021年8月歷史高位更累跌16.5%。

本港第三季經濟增長大幅收縮4.5%,遠差過預期,在主要經濟體中,表現只排在陷入崩潰邊沿的俄羅斯前面,加上首兩季經濟均呈現負增長,連續三季收縮表明經濟已陷入深度衰退。

表面上以本港目前銀行結餘仍有近一千億港元,加上過萬億港元的外匯基金票據,遠高於要支持聯匯制度所需要的六千億港元貨幣基礎要求,因此再多的炒家狙擊,只要當局夠決心,也不可能動搖到聯繫匯率。

只是香港要維持聯匯制度,就必須付上沉重代價:隨著美國加息持續,金管局為捍衛聯繫匯率就要沽美元買港元,銀行結餘及貨幣基礎收縮,將促使港元息口上升貼近美息,甚至有機會出現「追過龍」的情況,即是港息高於美息。以現在一個月港元拆息升穿4厘,已經高於同期美元利率水平,這種「倒掛」現象表明,香港銀行追加利率的風險已經形成。

以香港現在深度衰退的景況,理論上應該是減息而非加息,但基於要維持聯繫匯率,追加利率已經無可避免,香港未來似乎只會走向深不見底的深度衰退,這個正就是維持聯繫匯率的代價。

當我們的財金官員還在「沾沾自喜」,以為輕鬆擊退炒家,恐怕這只是暴露自己的無知,但可怕是還要對外「說好香港故事」,認定新形勢下「由亂及治,由治及興」,卻無視眼前已陷入的深度經濟衰退風險。資產市場的調整,恐怕只是剛掀起序幕。

北約智庫示警:北京或犧牲香港 聯繫匯率存廢成疑!營商風險居高不下 外企恐陷入雙重制裁!
https://news.hongkongmetas.com/articles/...%E8%A3%81/
[Image: 230308%e7%a4%ba%e8%ad%a6.jpeg]

總部位於美國的北約相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lantic Council) ,周二(7日)就香港營商環境發表詳細報告。報告警告仍然留守在香港的外資企業必需重新評估在港投資的政治和經濟風險,因為北京意願已經凌駕香港的官僚系統和科學決策,北京或會為了自身政治需求而犧牲香港,港幣聯繫匯率也可能因此瓦解。

商界以為不碰政治就可繼續「搵錢」 事實上面臨五大挑戰

報告首先指出,儘管眾所周知《港區國安法》被用來對付對北京具有政治挑戰的機構,包括獨立媒體和民主派人士等,但部份商界人士仍認為只要不觸碰北京紅線就不會被影響,仍然可繼續藉由香港的特殊地位獲取利益。但從客觀數據來看,事實上這場「賭注」將面臨包括貨幣風險、合規挑戰、不公平司法、資訊自由和數據安全等因素的挑戰。

北京或為防走資迫港放棄聯繫匯率

關於貨幣風險部分,報告指出理論上維持聯繫匯率制度,對香港和北京都有好處。但問題是,當中國走資情況失控,中國政府為了維持眼前金融穩定,很可能不惜將港元脫離美元,跟人民幣掛勾,而港府無能力阻止北京這做法。而最大的問題,是外界已經不再相信港府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的決定,因為市場只會看北京的最終意願。

外企面臨雙重制裁風險

而有關合規挑戰部分,報告指出香港夾在美、中兩國激烈競爭之中,任何一方施加經濟制裁,另一方必採取報復措施。外資企業,特別是國際金融機構,都會暴露在雙重制裁的巨大風險之下,首當其衝便是香港78家大型金融機構。

至於不公平司法部分,報告引述一些商界人士看法 ,以為只要不觸犯國安法,可以如常做生意。但實際上按照中國邏輯,國安法權力可以涉及所有經濟活動。例如在北京眼中,連股票交換都可以說成與國家安全有關,這套定義隨時都可以套用在香港。特別是與商界關係密切的民事訴訟案件,香港國安委隨時可以介入任何案件。所有決定權最終都是在北京手上,而不是香港的司法系統。

商業秘密恐送中!

最後是資訊自由和數據安全部分。除了與政治相關的資訊遭到封殺外,在中國就連披露真實經濟數據和公司財務業績基本報告等資訊,都可能被控洩露國家機密或誹謗罪名等,但這些都是維繫國際金融中心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另外,國安警有權力檢查所有企業的數據庫,甚至將數據傳送至中國內地,而企業無力透過司法制度捍衛自身利益。


LTN經濟通》港幣恐與美元脫勾 改聯人民幣?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11838

港府已動用220億美元 穩定港幣匯率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聯準會一口氣升息3碼,香港金管局也跟進美方腳步,7月28日宣布將基本利率上升3碼,至2.75%,即時生效。這已是香港金管局今年第4次升息,和聯準會動作一致。

從3月美聯儲連續加息1.5個百分點後,美元不斷上漲,港幣也不斷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披露,從5月12日到7月21日,香港金管局已23次出手買入港幣,共1726.38億港幣(約220億美元)。

香港金管局不斷的出手,使香港銀行體系的結餘不斷減少,不過約3個月的時間,截至7月21日已降至1650多億港幣,為2年新低。

1981年中英香港前途談判 港幣曾大跌

港幣實施聯繫匯率制,與美元掛鉤,匯率在1美元兌7.75~7.85港幣間波動,香港金管局因此會透過買賣港幣和美元,以維持匯率。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香港共4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支持著2200億美元的貨幣基礎,比例達2:1。目前金管局持有的美元儲備價值超過所有流通中的港幣,再加上銀行在金管局的儲備,金管局有能力支持將大量港幣兌換成美元,都是維繫聯匯制度的保障。

以上數據透露出,香港擁有充足的彈藥庫來應對做空港幣的行為。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黎麟祥表示,如果聯繫匯率制度無法維持,香港仍然可以嘗試將港幣與歐元或一籃子貨幣掛鉤,如新加坡一樣,並非港幣的末日。

1980年代,中國和英國就香港前途問題開啟談判,地緣政治帶來巨大不確定性。1981年香港股災,市場失去對港幣信任,港幣遭大量拋售,兌美元一路大幅貶值。香港市民紛紛花掉手中港幣,甚至出現商家不收港幣,僅收美元的狀況。

為了穩定幣值,1983年香港政府推出聯繫匯率制度,並一致持續至今。

香港出口萎縮、經濟衰退 無力撐港幣

香港政府7月25日發出的數據指出,6月香港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6.4%,降幅超乎預期,原本6月原本市場估計跌幅會縮窄至0.7%,反而大幅擴大至6.4%。仔細看來,多個主要出口目的地都面臨下滑,其中最重要的輸往中國內地的出口額下降10.4%,成為主要拖累。

另外,香港出口日本的貨值也出現兩位數下跌。分析稱,背後原因可以理解成,美元大幅加息以及俄烏衝突帶來的能源危機,日元在近幾個月大幅跳水,其購買力也相應縮減。

出口萎縮,進口意外增長。經濟學家預期進口將萎縮2.1%,但實際上增長0.5%。此消彼長下,香港6月的貿易出現685億港幣赤字,超過市場估計的385億港幣。

香港政府發言人指出,環球經濟前景惡化會對香港出口帶來更大壓力。多國央行以加息壓抑通脹,環球金融狀況料進一步收緊,會令經濟動力減弱;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疫情帶來挑戰。

港幣與人民幣互換 規模擴大至9400億港元

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制,一直與美元有掛勾。今年7月,中國央行、香港證監會、香港金管局 發布聯合公告,香港與中國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債券通」的「北向通」,將於公告發布之日起 6 個月後正式啟動。

央行同日發布消息稱,中國央行與香港金管局近日簽署人民幣/港幣常備互換協議,將雙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貨幣互換安排升級為常備互換安排。互換規模則由原來的5000億元人民幣/5900億元港幣擴大至8000億元人民幣/9400億元港幣。

債券通當中的「北向通」首先啟用,「北向通」指的是境外投資者經由中港兩地在交易、託管、結算等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外界疑問,這種行為有沒有可能發展成港幣掛勾上人民幣,轉而與美元脫鉤?《彭博》分析指出,美元目前是完全可兌換的,可以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自由交易。人民幣目前不符合這個要求。而且美元尚在國際儲存貨幣占據主導地位,而人民幣在提升成儲備貨幣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高盛經濟學家也不排除這個可能性,認為若人民幣在國際上、香港當地更廣泛被使用,那這種可能性就有可能成真,並且成為一個常態。另外還有一個可能是,如果香港失去其半自治地位並融入中國,「政治」可能是一個因素。

港幣若與美元脫勾 恐造成巨量資金外流

《BBC》報導,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師馬雷特(John Marrett)表示,香港經濟基礎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依賴程度,要高於全球大部分國家。而與世界儲備貨幣美元進行掛鉤,可以為投資者確保穩定性,以促進貿易和金融流動。如果沒有該制度,大規模的國際資金流動,會使港幣劇烈波動。

香港作為金融和貿易港灣,大量資金流入流出,聯匯制度就像一個錨,鉤住了在國際金融洪流中如小舟一般的香港。

《彭博》指出,對於向香港這樣的經濟體來說,穩定貨幣相當重要,因為香港是貿易和物流等主要驅動國。而投資者將資金存放在香港,是因港幣相對安全且容易兌換,這成為香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首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若香港或某一方切斷這一錨,那將會破壞世界金融體系。

美議員促取消香港在國際組織投票權 中方反對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31...2_001.html

美參議院提案促取消香港在國際組織投票權 特區政府強烈不滿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7992

[ 本帖最後由 IamHK 於 2023-3-19 14:44 編輯 ]
Reply
#80
香港推八大措施爭全球富豪落戶
https://www.wenweipo.com/a/202303/25/AP6...305bd.html

[Image: 641e3e1ae4b020d074b306871.jpg]
[Image: 641e3ecee4b020d074b306a71.jpg]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