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51
中國將成立全球第一個AI機器人警察局
http://news.dwnews.com/global/big5/news/...25594.html
Reply
#52
中國將成立全球第一個AI機器人警察局
http://news.dwnews.com/global/big5/news/...25594.html
Reply
#53
【挑戰Intel】中國想當AI晶業領導者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3%80...42797.html

Google AI助NASA 
發現迷你太陽系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1515345619
[Image: 16wb1p.jpg]
[Image: a1301a.gif]

[ 本帖最後由 300B 於 2018-1-7 12:18 編輯 ]
Reply
#54
【挑戰Intel】中國想當AI晶業領導者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3%80...42797.html

Google AI助NASA 
發現迷你太陽系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1515345619
[Image: 16wb1p.jpg]
[Image: a1301a.gif]

[ 本帖最後由 300B 於 2018-1-7 12:18 編輯 ]
Reply
#55
【高科技黃牛】「鍵盤戰士」機械人 成功搶120火車票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5/57710007
Reply
#56
你一定要知!AI點止搶飯碗 勢變人類噩夢
http://money18.on.cc/finnews/news_breaki..._00842_001
人工智能(AI)不斷發展,或許很多人只擔心「飯碗」不保,但更值得擔心的是,「新型罪行」所帶來的後果更嚴重!不過,這恐怕難以避免,因為AI已成為列國必爭的產業,預計2021年花在研發的開支達576億美元。

外國傳媒報道,來自英美逾20所最高學府的綜合研究報告預警,大規模使用無人機及自動駕駛,將為黑客提供「潛在武器」,所謂的科技進步恐變人類噩夢。

該報告題為《惡意使用人工智能》,列出未來值得擔心的「新型不法事件」將造成更不堪的後果。例如黑客可以通過「騎劫」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胡亂行駛,導致交通意外,從而達到殺人或其他目的;無人機更可以在天上亂飛,做出各樣非法監察或攻擊。更不堪的是,人工智能反而減低了不法份子的犯罪成本,尤其是不用大灑金錢「請槍」,亦不用擔心有人會事先洩密,而且一切「自動化」,就算事敗也難以追查。

與此同時,由於人工智能技術已可以在視頻裏將圖像加至另一人身上,讓「移花接木」不再只限於圖片。例如將某人的臉部取代成人電影的演員,從而製作「假色情影片」。

除了不法份子,若人工智能技術落在極權政府手中,可塑造出極具真實性的煽動影片,從而達到激發民眾某種情緒的效果。由於大數據盛行,可分析人類行為、情緒、信念等,故報告預期嶄新的「攻擊行為」將會出現。

報告總結,人工智能可衍生到的新型罪行實在太多,很多是目前難以想像。不過,報告並未提及怎樣解決,只呼籲政府及研究人員須多加合作。

事實上,以上的擔憂恐難以避免,因AI已成為一眾大國必爭之地,曾有專家形容「未來誰掌握AI,誰得天下」。
Reply
#57
你一定要知!AI點止搶飯碗 勢變人類噩夢
http://money18.on.cc/finnews/news_breaki..._00842_001
人工智能(AI)不斷發展,或許很多人只擔心「飯碗」不保,但更值得擔心的是,「新型罪行」所帶來的後果更嚴重!不過,這恐怕難以避免,因為AI已成為列國必爭的產業,預計2021年花在研發的開支達576億美元。

外國傳媒報道,來自英美逾20所最高學府的綜合研究報告預警,大規模使用無人機及自動駕駛,將為黑客提供「潛在武器」,所謂的科技進步恐變人類噩夢。

該報告題為《惡意使用人工智能》,列出未來值得擔心的「新型不法事件」將造成更不堪的後果。例如黑客可以通過「騎劫」自動駕駛汽車在路上胡亂行駛,導致交通意外,從而達到殺人或其他目的;無人機更可以在天上亂飛,做出各樣非法監察或攻擊。更不堪的是,人工智能反而減低了不法份子的犯罪成本,尤其是不用大灑金錢「請槍」,亦不用擔心有人會事先洩密,而且一切「自動化」,就算事敗也難以追查。

與此同時,由於人工智能技術已可以在視頻裏將圖像加至另一人身上,讓「移花接木」不再只限於圖片。例如將某人的臉部取代成人電影的演員,從而製作「假色情影片」。

除了不法份子,若人工智能技術落在極權政府手中,可塑造出極具真實性的煽動影片,從而達到激發民眾某種情緒的效果。由於大數據盛行,可分析人類行為、情緒、信念等,故報告預期嶄新的「攻擊行為」將會出現。

報告總結,人工智能可衍生到的新型罪行實在太多,很多是目前難以想像。不過,報告並未提及怎樣解決,只呼籲政府及研究人員須多加合作。

事實上,以上的擔憂恐難以避免,因AI已成為一眾大國必爭之地,曾有專家形容「未來誰掌握AI,誰得天下」。
Reply
#58
【矽谷直擊】
助台灣發展世界第一AI產業 Google將培訓5,000精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1521897751

台灣政府敲定成為「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世界第一的目標,近日打響多支打響頭炮,包括剛宣布與美國Google合作的「智慧台灣」(Intelligent Taiwan)計劃,雙方將聯手培訓5,000名人才。正在加州矽谷作首次「AI訪問」的台灣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表示,台灣已不再從世界舞台上缺席,更成為國際科技大廠尋找投資地點的心頭好。

駐美記者:唐芷瑩 加州矽谷報道

2018年為台灣政府的「AI實踐年」,日前宣佈與科技巨擘Google聯手推動「智慧台灣」,將於當地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徵才」。計劃將擴建台灣資料中心,由Google派出專家到台大和清華等4間大學教授AI課程,目標一年內培養5,000名人才。

包括台灣科技部次長許有進、AI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林永隆等人,飛抵矽谷展開一連9日訪問,行程包括出席GPU科技研討會、考察自動駕駛車和雲端技術。他對《蘋果》表示,台政府去年公佈的AI「五年計劃」正式踏入實踐期,「去年宣布這個160億台幣(約5.5億美元)計劃,包括成立AI中心、機械人的自造者空間(MakerSpaces)等,這一切都為了締造一個創新生態圈系統,為下一波產業改革努力。」

他形容,高科技大企已看準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國際大廠也看到台灣向這方面走,像與輝達(NVIDIA)的密切合作,微軟和Google也先後在台成立AI中心,將有更多人才從這些中心培養出來。」

看好台灣科技營商前景的風險投資公司美國中經合集團(WI Harper Group)副主席、第二代台裔移民梁紹農(Norman Liang)表示:「現在正值數碼轉型期,台灣一直優秀的硬件製造能力,包括高效能晶片和電腦等,是AI所需的,希望台灣青年會看到國際所需,從這些中心學成後成立公司,開發創意產品。」

許有進承認,目前台灣的薪金水平未能與美國比擬,短期內吸納海歸人才有困難,要待台灣的AI產業成熟後,企業也需要逐步提高待遇才可搶到足夠人才。
2A3
Reply
#59
【矽谷直擊】
助台灣發展世界第一AI產業 Google將培訓5,000精英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1521897751

台灣政府敲定成為「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世界第一的目標,近日打響多支打響頭炮,包括剛宣布與美國Google合作的「智慧台灣」(Intelligent Taiwan)計劃,雙方將聯手培訓5,000名人才。正在加州矽谷作首次「AI訪問」的台灣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表示,台灣已不再從世界舞台上缺席,更成為國際科技大廠尋找投資地點的心頭好。

駐美記者:唐芷瑩 加州矽谷報道

2018年為台灣政府的「AI實踐年」,日前宣佈與科技巨擘Google聯手推動「智慧台灣」,將於當地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徵才」。計劃將擴建台灣資料中心,由Google派出專家到台大和清華等4間大學教授AI課程,目標一年內培養5,000名人才。

包括台灣科技部次長許有進、AI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林永隆等人,飛抵矽谷展開一連9日訪問,行程包括出席GPU科技研討會、考察自動駕駛車和雲端技術。他對《蘋果》表示,台政府去年公佈的AI「五年計劃」正式踏入實踐期,「去年宣布這個160億台幣(約5.5億美元)計劃,包括成立AI中心、機械人的自造者空間(MakerSpaces)等,這一切都為了締造一個創新生態圈系統,為下一波產業改革努力。」

他形容,高科技大企已看準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國際大廠也看到台灣向這方面走,像與輝達(NVIDIA)的密切合作,微軟和Google也先後在台成立AI中心,將有更多人才從這些中心培養出來。」

看好台灣科技營商前景的風險投資公司美國中經合集團(WI Harper Group)副主席、第二代台裔移民梁紹農(Norman Liang)表示:「現在正值數碼轉型期,台灣一直優秀的硬件製造能力,包括高效能晶片和電腦等,是AI所需的,希望台灣青年會看到國際所需,從這些中心學成後成立公司,開發創意產品。」

許有進承認,目前台灣的薪金水平未能與美國比擬,短期內吸納海歸人才有困難,要待台灣的AI產業成熟後,企業也需要逐步提高待遇才可搶到足夠人才。
2A3
Reply
#60
韓大學研AI武器 30國學者聯署杯葛
https://hk.news.yahoo.com/%E9%9F%93%E5%A...20895.html

來自近三十個國家及地區的五十多名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AI)研究者,周三發表聯署公開信,杯葛南韓的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抗議該著名學府與武器生產商「韓華集團」共同開設新研究中心,研發AI武器,即俗稱的「殺手機械人」。

這五十多名科技界著名學者在信中表示,他們不會與KAIST合作,也不會接待KAIST派出的訪客,以及停止所有與KAIST的接觸。他們憂慮KAIST開發自主武器將會加速軍備競賽。學者們表示,將持續拒絕與KAIST展開任何共同研究,直至KAIST承諾不會開發不經人類操縱而自主做決定的武器。這些學者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栢克萊分校及另外五十二所學府,在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研究方面具領導地位,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的華雲生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的楊瓞仁教授、南京大學的周志華教授等。

他們在信中警告,如果成功研製自主武器,戰爭速度之快及規模之大,將是前所未見,也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武器。杯葛由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沃爾什(Toby Walsh)發起。他表示,有很多挽救生命的工作可透過機械人及人工智能進行,例如軍事方面,它們可代替人類執行諸如清除地雷的危險任務,但公開宣布研究目的是為了開發自主武器,卻引起重大憂慮。

國立KAIST是南韓最頂尖的理工大學。沃爾什稱:「這是一所非常受尊敬的學府(KAIST),但其合作夥伴(韓華,Hanwha Systems)卻極不道德,經常違反國際準則。」對於受到杯葛,KAIST院長申聖哲(譯音)表示痛心,在聲明中說:「我重申KAIST無意參與致命自主武器及殺手機械人的研究開發。」但KAIST周四表示,繼續與韓華合作,現正進行的國防科技研發工作也不會停止。

今年二月二十日,KAIST與韓華共同開設新研究中心,開發人工智能及國防科技。當時申聖哲稱,新研究中心為南韓國防科技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基礎。韓華是南韓最大武器生產商之一,根據《集束彈藥公約》(CCM),韓華生產的集束炸彈,被一百二十個簽署國禁止使用。南韓、美、俄、中並沒有簽署該項國際條約。

去年十一月,聯合國專家會議開始討論可否管制具備人工智能的自主武器。聯合國也會於下周一在日內瓦召開會議,一百二十三個聯合國成員國將討論自主武器(即所謂的「殺手機械人」)問題,標誌着科學界正積極爭取加強管制人工智能操作的武器。對於管制自主武器,武器出口大國美、俄均持慎重態度。

全球各地都有軍方單位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令人擔心電影《未來戰士》中機械人殺人的場面可能會出現在現實世界,而殺手機械人的射擊準確度及分辨敵友能力也遭到質疑,至今已有超過二十個國家要求全面禁制殺手機械人。
2A3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