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第三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3, WW3
#31
歐美持續軍援烏 加拿大提供重型火炮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美卿與防長將抵烏 澤連斯基感謝支援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英揆料烏戰火持續至明年底 俄或獲勝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法德曾迴避禁運 售俄2.73億歐元軍火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歐美國家加強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之際,英國《每日電訊報》周五(22日)披露,法國及德國利用武器禁運的漏洞,向俄羅斯提供2.73億歐元(約23.13億港元)的軍事裝備,包括炸彈、火箭、導彈、槍械,可能現時用來對付烏克蘭。

俄羅斯2014年強行從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後,遭歐盟實施武器禁運。惟歐盟委員會較早前發現至少10個成員國,對俄出口近3.5億歐元(約29.66億港元)的軍事裝備,其中78%由法國及德國的軍火企業提供。德國出口的產品屬於軍民兩用,包括步槍及特別保護車輛,總值1.21億歐元(約10.25億港元);德國經濟部發言人稱,俄方事前保證有關產品不作軍事用途,否則不會發放出口許可。

與此同時,法國利用武器禁運的「後門」技術細節,容許出口商履行2014年前與俄羅斯達成的合約,出口總值1.52億歐元(約12.88億港元)的軍事裝備。除了炸彈、火箭、魚雷外,還有供應1,000輛坦克的熱成像鏡頭、戰機與攻擊直升機的導航系統。報道指,歐盟直至推出第5輪對俄制裁、即本月8日時,在波羅的海及東歐成員國的持續抗議下,撤銷對此前與俄羅斯達成軍火交易的豁免。

戰爭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每月70億美元重建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周四(21日)向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戰爭導致經濟損失高達5,500億(美元,下同,約4.3萬億港元),每月至少需要70億(約546億港元)重建國家經濟。
澤連斯基上周與到訪基輔的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會面時亦提出相同數字,他指在獲得歐盟支援下將迅速重建國家,為不同國家帶來商機。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聲稱,國內生產總值可能因衝突減少30%至50%。初步分析估計,戰爭造成的直接及間接損失為5,600億(約4.37萬億港元),重建費用將是6,000億(約4.68萬億港元)或更多。
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秘書達尼洛夫聲稱,俄方打算驅逐佔領區內的烏克蘭平民,趕往西伯利亞偏遠地區興建大城市。他指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於去年9月撰文,提出在西伯利亞興建3至5個人口30萬至100萬的大城市,因此認為俄方會利用烏克蘭人興建城市。

[ 本帖最後由 5AR4 於 2022-4-23 12:30 編輯 ]
Reply
#32
台灣登上封面 經濟學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16217
[Image: phpZ3Td4C.jpg][Image: 179951756_10159576441114060_759198394365...e=628D9B4D]

經濟學人:台灣,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583
[Image: ?w=1600&format=webp]
Reply
#33
拉夫羅夫警告不要低估俄烏衝突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8B...55812.html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接受俄羅斯國營電視台專訪時表示,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意味北約實質上與俄羅斯交戰,警告衝突升級風險相當大。

拉夫羅夫指,烏克蘭境內的西方武器是俄軍合理的攻擊目標,警告不要低估衝突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他說,烏克蘭危機將以達成協議的方式結束,但協議內容將取決於軍事行動的實際情況。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社交網站回應說,拉夫羅夫只是想嚇到國際社會,令他們不再支持烏克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早前到基輔訪問,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援助。美國國務院批准向烏克蘭出售價值1.65億美元的軍火,當中可能包括榴彈砲、坦克和榴彈發射器的彈藥。

俄羅斯外長警告存在「嚴重而又真實」的核戰爭危險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F...22691.html

外交部:沒人希望看到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冀各方克制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426.htm

澤連斯基:俄羅斯無權以核武威脅勒索全世界
https://hk.news.yahoo.com/%E6%BE%A4%E9%8...28775.html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Grossi)訪問烏克蘭,並在首都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澤連斯基在其後的聯合記者會上指,俄羅斯無權以核武威脅勒索全世界。

澤連斯基指摘俄軍早前佔領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行動,破壞核電廠內的系統控制中心和實驗室,並偷走過百有致命風險的放射性物質,反映俄軍有使用核武的危險。

格羅西指,與澤倫斯基討論了當前核威脅水平和俄軍對核電廠的破壞,會繼續協助烏方恢復核電廠的運作能力和基礎設施,最重要是烏克蘭盡快恢復和平及安全。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數周前被俄軍佔領,目前已重新由烏克蘭控制。

核武威脅|普京放狠話:「閃電」報復介入烏戰國家
https://www.am730.com.hk/%E5%9C%8B%E9%9A...%B6/317447

[ 本帖最後由 May35 於 2022-4-30 15:24 編輯 ]
Reply
#34
中澳關係|澳洲智庫分析員:到世紀末兩國發生戰爭機會高達八成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64889

中澳關係緊張,據澳媒4月29日報道,澳洲智庫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簡稱ASPI)一名高級分析員認為到了世紀末,中澳發生戰爭的機會高達70%至80%。中國外交部過去則曾批評ASPI是謊言製造機。

據澳洲新聞網(news.com.au)所指,研究所高級分析員戴維斯(Malcolm Davis)接受節目採訪時主張,一旦中國大陸與台灣開戰,屆時澳洲將被美國拉入衝突之中,他指「假設我們關於中國的情報、關於其對台灣的意圖是正確,我敢說會有70%至80%機會,因為...... 如果發生這種衝突,澳洲若不支持美國是不可思議的。」

中方曾多次批ASPI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於2001年由澳洲政府創立,經費部份源自澳洲國防部,其餘來自贊助等。中國央視新聞2020年8月曾發文批評這間研究所,指其長期秉持反華立場,炮製虛假報告抹黑中方,中國外交部則曾多次斥該研究所是謊言製造機。

網上民調:近6成澳選民支持對華更強硬
澳洲將在5月21日舉行聯邦大選,澳洲廣播公司(ABC)4月28日公布該機構一項網上問卷調查顯示,58%受訪選民同意澳洲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24%持中立態度,12%表示不同意。有關調查在4月22日至25日期間在網上訪問32,974人。

觀察人士:俄國家電視近日企圖讓大眾接受核武
https://hk.news.yahoo.com/%E8%A7%80%E5%A...03369.html

[ 本帖最後由 May35 於 2022-5-5 23:46 編輯 ]
Reply
#35
〈遏制中共的終極方法:為何島鏈防禦可產生效果〉(The Ultimate Way to Deter China: Why Island-Chain Defense Can Work)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u...work-61942

《島鏈緊縮:實行西太平洋海上制壓戰略》(Tightening the Chain: Implementing a Strategy of Maritime Press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研究報告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02/5799252

對抗中共的軍事發展:美國智庫「外壓內攻」作戰構想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02/5799252

近年來中共軍事作戰能力從第一島鏈漸次擴展至第二島鏈海域,美國軍事學者及智庫陸續示警,認為中共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 access/Area denial, A2/AD)」能力已對印太地區安全產生潛在威脅。2012年美海軍戰爭學院霍姆斯(James R. Holmes)與吉原敏夫(Toshi Yoshihara)教授在〈遏制中共的終極方法:為何島鏈防禦可產生效果〉(The Ultimate Way to Deter China: Why Island-Chain Defense Can Work)一文,率先提出強化西太平洋「島鏈防禦」的建議。

2019年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於《島鏈緊縮:實行西太平洋海上制壓戰略》(Tightening the Chain: Implementing a Strategy of Maritime Press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研究報告中再度指出:面臨中共與日俱增之軍事威脅,美國應與印太地區盟邦、夥伴共建區域防禦體系,並以一項名為「外壓內攻」(Inside-Out)防禦作戰構想做為未來美國及盟邦、夥伴在太平洋第一、二島鏈軍事部署之基礎,以賦予「島鏈防禦」的實質內涵。

[Image: 14196277.png&s=Y&x=0&y=41&sw=960&sh=619&sl=W&fw=1050]

一、美CSBA外壓內攻(Inside-out)作戰構想
美CSBA提出之「外壓內攻」作戰構想係為美國防部設計的一項西太平洋兵力部署規劃,用以反制中共日漸成熟之A2/AD能力,此構想類似足球場上的內、外防守線概念,將太平洋第一、二島鏈區分為內層(Inside)與外層(Outside),分別部署相對應之軍事兵力,其兵力部署與作戰行動構想概述如後:

(一)兵力部署
以第一島鏈連線為基準,左右區分為內、外兩層。內層部分規劃於第一島鏈部署岸置機動反艦、防空飛彈車組,配合陸基、海上、空中搜索雷達及空中無人載具遂行戰場監偵,以獲早期預警,建構島鏈區域內之精準打擊網絡;潛艦、隱形轟炸機部署於第一島鏈前沿執行戰略威懾行動。外層部分,則以海、空軍兵力為主,航母戰鬥群或大型主作戰艦艇分散部署於第一、二島鏈之間海域,透過島嶼掩護避免遭偵知,進駐日本本土與沖繩群島的美空軍兵力,隨時配合海上兵力進行打擊及適時支援第一島鏈的內層兵力。

[Image: 14196306.png&s=Y&x=0&y=42&sw=960&sh=629&sl=W&fw=1050]
美國CSBA提出之外壓內攻(Inside-out)作戰構想圖。 圖/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報告
(二)作戰行動構想
「外壓內攻」主要構想其實就是仿中共「不對稱作戰」之思維反制中共A2/AD能力,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作戰方式回應,避免其海上主力-航母戰鬥群落入中共武力投射之威脅海域。首先,海上反制作戰部分,規劃運用潛艦、岸置機動飛彈車組聯合海上兵力,以反艦飛彈(ASCMs)對中共主作戰艦艇實施攻擊,尤以具遠程飛彈攻擊能力之主戰艦為主。

[Image: 14196336.png&s=Y&x=0&y=51&sw=954&sh=596&sl=W&fw=1050]
美CSBA規劃第一島鏈的岸置機動飛彈射程涵蓋示意圖。 圖/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報告
空中反制作戰,優先運用岸置機動防空飛彈防禦整合系統(IAMD)彌補作戰初期產生之制空劣勢,並持續強化指管監偵作戰能力,在海、空兵力防禦區域內,部署空中預警機混合搭配制空戰機、空中無人戰鬥機適時執行空中反制攻勢掃蕩任務(Offensive Counter-air Sweeps)以確保區域制空優勢。

陸上反制作戰,除持續以各式岸置飛彈車組,聯合潛艦、外圍海、空軍兵力針對中共重要目標實施精準攻擊外。為有效降低中共A2/AD能力,作戰全程將著重於資訊反制作戰,目的在於破壞中共指管監偵系統,使中共指揮與管制能力陷入癱瘓。綜上可知,在第一島鏈內,美CSBA希望美軍能部署大量之岸置機動飛彈車組,以反艦、防空飛彈對此海域之中共主作戰艦艇、航空母艦及空中兵力實施區域阻絕及先制打擊,將本身之海、空兵力部署於第一與第二島鏈之間海域,行戰力防護,以避免美航母戰鬥群遭中共反艦飛彈的飽和攻擊。

[Image: 14196346.jpg&x=0&y=0&sw=0&sh=0&sl=W&fw=1050]
美國陸軍委託Lockheed Martin和Raytheon研製的長程岸置機動飛彈車組HIMARS,2019年第4季已經開始進行原型彈(Precision Strike Missile, or PrSM)測試,射程可達499公里。 圖/U.S. Army

二、美海軍現行於西太平洋之軍事部署與作戰構想
檢視美國最新公布的印太戰略報告內容,尚未出現有關島鏈防禦或外壓內攻等字眼,而美國防部及海軍司令部官方網站亦未見相關論述或資料。然而若從美軍位於西太平洋實際的兵力部署及美海軍最新作戰概念,或許可見外壓內攻的若干構想。

(一)美軍第一島鏈之軍事基地與兵力部署
美軍駐第一島鏈之軍事基地及兵力部署,北迄韓國南至新加坡等國,主要以南韓與日本境內的海、空軍基地為主;第二島鏈的關島基地則是美國在西太平洋最重要之軍事基地。

1.南韓

美國基於《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承諾,迄今仍維持三軍人員於南韓境內,其中漢弗萊斯基地為美軍駐南韓最大軍事基地,空軍則以烏山空軍基地(駐紮F16C/D、A10C戰鬥機)、群山空軍基地(駐紮F16戰鬥機)為主;海軍則是鎮海、釜山海軍基地,也是美航母、核子潛艦機動靠泊基地。
2016年南韓同意接受美國部署薩德(THAAD)反飛彈系統,此舉造成中共對南韓採取多項經濟反制措施,2017年雖然雙方曾達成「三不一限」承諾,但南韓態度已轉趨保守,從目前中、美、韓三方關係觀察,南韓仍傾向美方立場。
2.日本

美海軍第七艦隊駐紮日本的軍港有橫須賀、佐世保;空軍基地則是三澤、橫田、岩國、厚木等基地。另外泛稱「太平洋基石」的嘉手納空軍基地,駐防第18戰鬥機聯隊,主力戰機為F-15C/D。2017至2018年曾進駐12架F-35A進行為期六個月的戰鬥部署。
2018年美軍派遣兩棲攻擊艦黃蜂號(LHD1)首次搭載F-35B進駐橫須賀港,2019年10月份持續派遣美利堅號(LHA6)代替黃蜂號的前進部署
日本預計2023年於宮古島與石垣島部署射程四百公里的地對艦12型SSM反艦飛彈,範圍涵蓋西太平洋主要海域。加上原本部署之愛國者飛彈,已建構完整的反艦、防空飛彈防禦體系,故從軍事合作來看,美日同盟依然十分緊密。

[Image: 14196440.png&x=0&y=0&sw=0&sh=0&sl=W&fw=1050]
日本於宮古島與石垣島部署的反艦飛彈涵蓋範圍示意圖。 圖/取自日本《產經新聞》
3.美國關島基地

關島安德森基地為美軍西太平洋的指揮中樞和戰略轟炸機前進基地,採取輪替方式部署。2004年起,以B-52、B-2、B-1等轟炸機保持太平洋地區「持續轟炸機進駐任務」。
阿普拉海軍基地常態部署三至四艘維吉尼亞級或洛杉磯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亦是美航母、水面艦艇重要的整補基地。
2013年起,首次將薩德系統部署於關島,此後即正常進行每12個月輪換駐紮,藉此因應北韓與中共的彈道飛彈威脅。
2018年美軍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中,美軍經過二十年餘年後,再次試射潛射魚叉反艦飛彈。此舉是否代表美軍重新評估潛艦運用反艦飛彈之運用方式,值得後續追蹤觀察。
4.美國第一島鏈之其他盟邦及夥伴國

菲律賓:早期美軍駐菲律賓之主要基地為蘇比克灣海軍基地與克拉克空軍基地,1992年因火山爆發而撤離。美菲2012年達成協議,只要菲律賓政府許可,美軍即可使用兩座前軍事基地。
新加坡:新加坡位在第一島鏈末端,為南海與印度洋之重要遏制點,其海軍樟宜基地亦是美軍重要的中繼整補基地,可停泊航空母艦及大型水面艦艇,2013年起美軍以輪派常駐方式派遣獨立級濱海作戰艦於此。空軍基地則以樟宜基地、巴耶利峇、登加空軍基地等三處。
帛琉:貝里琉空軍基地是一座位於帛琉貝里琉州的空軍基地,主要功能是提供美國空軍以及少數民航業務使用。
台灣:台灣雖非美國正式盟邦,然而軍售關係卻非常緊密,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DSCA)在2020年10月26日宣布美國對台出售岸置機動「魚叉飛彈海岸防衛系統」(CDCM),軍售總價約為23.7億美元(約新台幣678.46億元)。台灣長期以來發展之岸置雄風反艦飛彈已初具規模,此時美國售予台灣CDCM,其軍事意涵已不言可喻。

[Image: 14196498.png&x=0&y=0&sw=0&sh=0&sl=W&fw=1050]
Reply
#36
(二)美海軍水面支隊新作戰概念
2017年1月美海軍一份官方文件《水面部隊戰略——重返制海》(Surface Force Strategy Return to Sea Control)提出一項反制A2/AD威脅,為水面作戰支隊設計的新作戰概念——「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此概念主要重點有兩點:第一,規劃提升現階段美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的遠程打擊能力,將加裝中遠程NSM反艦飛彈。第二,將以往大型水面作戰編隊,調整為三至四艘的小型作戰編隊,轉變成更靈活與彈性的編組。

換言之,「分散式殺傷」不僅要強化海軍艦艇的遠程反艦飛彈攻擊能力,亦講求兵力分散配置、火力集中之原則,若利用第一島鏈地理屏障,將可能使分散式殺傷作戰更具優勢。此外,2019年8月2日美國防部亦正式宣布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F Treaty),顯示其加速發展新型反艦飛彈的決心。

從美CSBA外壓內攻作戰構想,與美海軍目前在西太平洋的部署與作戰概念相互比對可知,美軍早已「隱而不宣」依類似之構想進行兵力部署與調整,美CSBA提出內層兵力係以岸置機動飛彈車為主,外層部分則是部署海、空軍兵力於第一島鏈之外沿海域,看似主動將制海權拱手讓出,然而美國海軍深受馬漢海權思想影響,強調絕對「制海權」,故不會輕易將海軍勢力脫離所望海域。一旦發生戰事,美國為保存自身航母戰鬥群之安全,將改以大量、多層次之岸置機動反艦飛彈車組形成第一道有力防線,以印太地區盟邦構成戰術性反艦、防空飛彈形成有效攻勢是為「內攻」;轟炸機、核子動力潛艦等核威懾戰略載臺,加上具備優異海、空作戰的航母戰鬥群形成之戰略壓力是為「外壓」。

[Image: 14196468.png&x=0&y=0&sw=0&sh=0&sl=W&fw=1050]

三、台灣應有之省思與建議
從研究報告與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兵力部署、作戰概念可清楚瞭解美國防部因應中共威脅所做出之調整,台灣同樣身處西太平洋區域,台灣軍方與美軍面臨相同之窘境,當美方已嘗試研擬剋制對策之際,我們更應有所體認與省思。

(一)應有之省思
1.岸置防空、反艦作戰能力應與海、空兵力相互結合,密不可分。台灣長期面臨中共彈道導彈之威脅,深知重要軍事基地、岸置雷達站、飛彈陣地及海上主作戰艦將是中共犯台時,首要摧毀與打擊之目標,海軍海上作戰兵力面臨與美國海軍相同困境,因此海上作戰不論遠海機動或傍岸疏泊都必須在岸置火力或空中可支援之狀況下執行。

2.考量台灣與中共整體綜合實力差距日益擴大,我已無法與其在軍備上相互競逐,此時應思考的是如何在現有之反艦飛彈研製能力上,有效提升飛彈之精準度與抗電子干擾能力,讓每一發飛彈都能彈無虛發,發揮精準打擊之價值,後續再視政府財政與科技能力,逐步研製射程更遠之飛彈。

(二)具體建議
1.深化台灣在第一島鏈之戰略地位之論述

台灣地理位置位於第一島鏈之中心位置,一旦中共佔領台灣,中共將不受第一島鏈限制,中共海軍勢力將大為提升,勢必直接威脅美國在西太平洋之地位,美軍於此地區之部署屆時將顯得毫無意義,因此應深化台灣在第一島鏈之戰略地位論述,藉此成為向美國提出軍售需求之籌碼。

2.應利用各項軍事交流機會加強美、日、澳合作

美CSBA研究報告多次建議,美國應深化日本與澳洲的軍事合作,此外也不斷呼籲加強印太盟邦與夥伴關係,在美國可利用地理位置與國防預算的考量下,美國必須依賴盟邦的分擔與協助,美CSBA報告中提及「allied」盟邦字眼共67次,同時也提及「partner」夥伴38次,其中美國的「夥伴」顯然意指台灣。台灣位於第一島鏈關鍵戰略位置,若能融入區域協防體系,加強美、日、澳軍事交流與合作,將有利於國防力量之提升。

3.岸置機動雷達車組偵蒐能力如何取代固定陣地

台灣軍方岸置機動雷達車仍在建置中,目標獲取來源尚依靠岸置固定雷達陣地,一旦戰時遭敵摧毀,僅能依靠機動雷達車組,然而在偵蒐距離大幅縮減的情況,有效提升岸置飛彈之攻擊效能,是現階段必須想辦法解決之問題。

4.三軍聯合反艦打擊能力,為反制中共兩棲登陸船團與爭取制海之重要手段

台灣具備優異之反艦飛彈研製能力,配備於海、空軍部隊之反艦飛彈,現階段應以提升飛彈精準度與抗電子干擾能力為考量,未來再逐步發展中、遠程飛彈,如此不但可使航渡之中共兩棲船團反制不易,亦可對其航空母艦產生有效威脅。另配備於陸軍部隊反艦火箭或火炮,應持續朝高精準度、攻擊範圍廣、射速快之打擊能力發展,迫使進犯灘岸之舟波難以立足。

四、結論
未來美國防部是否會接受美CSBA觀點尚無法正確得知,然而從美軍印太兵力部署與反A2/AD作戰構想可知,印太地區為美國與中共檯面下軍事角力之場域,台灣處於島鏈中心重要之地緣戰略位置,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更無法獨善其身。面對中共日益擴張之軍事威脅,我們應思考如何以不對稱之作戰思維遂行反制作為,及如何融入印太地區協防體系,並加強與美、日、澳之軍事交流,藉此汲取國外先進科技,以提升國防軍事實力。
Reply
#37
美智庫兵旗推演:北京攻台將曠日持久或動用核武
https://www.881903.com/news2/china/2440385
[Image: 46a50200372adada4732ef4772918d04.jpg]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來源:央視截圖

美國智庫等策劃的兵棋推演,假設北京在2027年武力攻台,將會對美軍基地發動先發制人攻擊,甚至動用核武。參與推演的專家認為,戰爭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不僅美國,澳洲和日本也應提早數年作準備,提升快速應變能力,應對解放軍攻台戰力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今次兵旗推演由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國會議員、前國防部官員及中國問題專家聯合策劃,得出的結論,是美國嚇阻北京攻台的努力不會成功,一旦解放軍攻台,印太地區將陷入一場廣泛而漫長的戰爭,夏威夷及美國本土也可能遭受直接攻擊。在衝突爆發首周後,北京或華府都不太可能佔據上風,意味北京攻台最終將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衝突。而衝突可能迅速升高,將導致中國動用核武。

參與組織及人士提出一系列建議,鑑於美國要捍衛及援助台灣,比烏克蘭難度更高,建議美國應考慮是否要在台海發生戰爭前先行武裝台灣。而美國、澳洲及日本應進一步強化自身能力,美國要強化區內軍事基地,採購更多遠程、精準導向武器,同時增強水下能力。
Reply
#38
華府促台仿烏抗俄 提升軍力反擊大陸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20...2_001.html

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亞洲之行之際,重塑台灣軍事力量的討論正在升溫。美媒周四(19日)援引美國前任和現任官員指,美方正敦促台灣視成功抵禦俄軍的烏克蘭為榜樣,吸取教訓,作為反擊中國大陸武統台灣的藍圖。五角大樓和美國國務院拒絕置評。

報道指,俄羅斯侵烏證明了美國在台灣採取一些長期措施的價值,而美國重塑台灣軍隊的努力也變得更迫切。有政治和國際事務專家指出,大陸亦正從俄侵烏一事吸取教訓,可能會調整對台計劃,攻台可能性比3個月前更大。俄烏戰事爆發後,美國認為台灣應投資於更靈活、更具成本效益的系統,將更機動的武器用於不對稱戰爭,包括「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海雷和沿海反艦導彈等,所以計劃拒絕台方購買任何E2D「先進鷹眼」空中預警機、MH60直升機等。

報道指,美方一改以往對台長期的戰略模糊政策,即大陸一旦侵台,美國將是否及如何援助台灣。另外,華府和外界分析愈來愈考慮大陸一旦攻台時,對陸實際經濟制裁等非軍事反擊,並敦促台灣現代化其儲備機制,為動員全民應對奠定基礎。惟有分析認為將烏國與台類比是錯誤,兩者地理位置、補給、外交形勢等都有不同。

金融大鱷|索羅斯稱中俄犯錯 清零政策或致全球蕭條 入侵烏克蘭恐釀世界大戰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87...13889.html

年屆91歲的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昨日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時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是開放社會最大的威脅,並指兩國領袖習近平和普京犯下令人難以置信的錯誤,其中習近平堅持不可能持續的動態清零政策;普京入侵烏克蘭更可能被視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甚至令文明無法倖存。

指習近平或無法連任
據外媒報道,索羅斯認為中國在疫情下,堅持清零政策是習近平最嚴重的錯誤。他表示,持續的封控措施會影響中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並援引財新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反映中國經濟活動急劇下滑必將產生全球性後果。

隨着供應鏈的中斷,全球通脹高企很容易演變成全球蕭條,甚至指習近平可能因此無法連任。他表示,即使習近平能取得第三任期,中央政治局也可能不會讓他自由選擇下一屆政治局成員,將大大削弱其影響力。至於默許普京向烏克蘭發動攻擊,亦不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

俄烏戰爭影響人類文明
對於俄羅斯,索羅斯指其攻擊烏克蘭動搖了歐洲核心,並可能被視為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他認為普京將會準備談判停火,但又指「停火是不可能實現,因為他不值得信賴。」同時,他指「普京越虛弱,就會變得越不可預測」,但認為烏克蘭肯定有機會獲勝。

此外,索羅斯指普京對烏克蘭發動攻擊,令其他關乎全人類問題如打擊流行病、氣候變化、避免核戰等議題不得不退居二線。他指氣候變化正處於不可逆轉的邊緣,更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因此索羅斯呼籲全球必須調動一切資源,早日結束戰爭,並指維護文明的最佳方法,就是擊敗普京。

索羅斯指俄烏衝突或釀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4...15085.html

「國際炒家」索羅斯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表示,俄烏衝突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西方國家維護文明的最佳方法,是盡快打敗俄羅斯總統普京。

91歲的索羅斯又稱,中國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是錯誤,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權力因而受削弱,可能導致他無法連任。

索羅斯相信,俄烏衝突是開放國家與封閉國家之爭,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現時無法估計戰爭結果,但如果西方國家無法打敗普京,文明社會可能不復存在。

不過,索羅斯估計,普京已經明白對烏動武失策,將會尋求停戰,但普京並不可信,難以估計他一旦處於弱勢時可能採取的行動。

索羅斯認為,俄羅斯最終會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將對歐洲構成重大打擊。

台海打起來的風險有多大?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A7-/321321

烏克蘭戰爭的爆發,令世人對台海的局勢更加關心。由於美國在烏克蘭戰爭開打前已表明,美國絕對不會派兵直接介入,有人於是預期,一旦台海爆發戰爭,美國也會採取一樣的態度。

不過,美國總統拜登在訪日的一個記者會上卻表達了不一樣的意見,他明確表示,一旦台灣的安全受到威脅,美國會不惜派兵保衛台灣。這種取態明顯與美國之前採取的「戰略模糊」方式不一樣。人們於是開始擔心,台海是否很快打起來。

中國在這方面的立場很清楚,台灣是中國領土,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外國不得干預。中國希望台灣問題可以和平解決,但不排除動武的可能性,底線是台灣不可宣布獨立。

過去,美國不想為台灣與中國打仗,所以一直有壓制民進黨公然宣布台灣獨立;但現在為了阻止中國崛起,即使沒有台灣問題,美國的鷹派也想找機會用軍事手段削弱中國的國力。台灣問題勢必成為美方尋釁滋事的藉口。鼓勵台灣獨立,已成了美國手上的一張「王牌」。手上有「王牌」,美國不會不出,美國只不過是在等最佳的出牌時機吧了

有人可能弄不明白,為甚麼美國避免與俄羅斯打,卻不避免與中國打?是因為俄羅斯的核彈比中國多嗎?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中國的核彈雖不及俄國多,但已有足夠還擊作出報復的能力。美國不想與俄羅斯打核戰,亦同樣不願意與中國打核戰。只是台海一旦出現戰爭,可控性會打比烏克蘭戰爭大,美國有機會以常規戰的方式解決,不一定會打核戰。美國的如意算盤是把戰爭局限於自己的強項——海軍與空軍,不一定要出動陸軍

烏克蘭是內陸國家,美國一介入,戰爭就會蔓延至歐洲其他國家;一旦打起來,很容易變成世界大戰。但台灣與大陸隔了一條台灣海峽,最狹窄處也有126公里。美國要保護台灣,只需守住台灣海峽便是,這樣便可把戰爭局限於海上與空中。美國只要不攻擊中國內陸的軍事設備,就可以避免戰爭進一步蔓延。

再者,中國政府早已明言,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以中國政府重承諾的作風,只要美國不先用核武,美國是不用擔心台灣戰爭演變成核子戰爭的。美國自以為自己的海空實力,遠勝中國,不怕與中國打一場在時空與方式上都有限度的戰爭。

美國現時面對很多積重難返的內部問題,如貧富懸殊、種族分裂、生產力轉弱,通脹失控,債台高築,治安欠佳……等;惟有打仗才可以轉移人民視線,並以非常手段去解決正常情況下沒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情勢下,戰爭的威脅已愈來愈難以排除。普通人無不厭惡戰爭,害怕戰爭;但統治者要靠戰爭去解決問題,真是無奈!

[ 本帖最後由 失蹤的老公 於 2022-5-28 06:41 編輯 ]
Reply
#39
美防長批評中國在台灣周圍從事挑釁軍事行動
https://hk.news.yahoo.com/%E7%BE%8E%E9%9...01910.html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今天抨擊中國在台灣周圍「挑釁、破壞穩定」的軍事行動,以及北京政府在亞太地區漸增的侵略性。

美中關係因台灣議題而趨於緊張,中國今年已數十次侵犯台灣的防空識別區。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昨天警告奧斯汀,如果台灣宣告獨立,中國準備好一戰。

奧斯汀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演說時提及北京政府對台灣「逐漸增長的脅迫」。

他說:「我們目睹了台灣周圍的挑釁、破壞性軍事行動穩定增加。包括(中國軍用)飛機近月接近台灣的次數創下新高,幾乎每天都有。」

「我們明確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

但他也強調「與中國國防高層完全開放溝通管道」以避免誤判的重要性。

他說:「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對話。」

南韓防長稱將加強韓美同盟及韓美日安全合作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2.htm
日防相:對中國改變南海和東海現狀的企圖提出警告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2.htm
魏鳳和:若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將不惜一戰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2.htm
魏鳳和:有大國在南海以航行自由之名行航行霸權之實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2.htm
魏鳳和斥美國印太戰略 是打著自由開放旗號搞小圈子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2.htm
陸必定和平統一台灣 任何人搞分裂將打到底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魏鳳和稱中國新型武器都裝備到部隊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2.htm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在香格里拉對話會回應有關中國核武發展的程度時表示,國慶70周年閱兵展示的新型武器裝備,都已裝備到部隊,強調中方不搞軍備競賽,核武器的發展,中方是適度、適當、走中國特色的核力量發展道路。

魏鳳和重申,中國從核部隊建立,至今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期間中國核力量的建設有很大進步,這是客觀及現實。他表示,中國的核政策是一貫的,就是自衛防禦核政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發展核武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消滅核武器,同時中方發展核武器的根本目的是保衛國家和平,人民的和平勞動,令中國免遭戰爭劫難,特別是免遭核戰爭的劫難。

俄羅斯警告北約 若侵犯克里米亞或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
https://www.881903.com/news2/international/2446264

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警告,若北約成員國對克里米亞有任何侵犯,等同向俄羅斯宣戰,有可能導致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梅德韋傑夫向俄國一個新聞網站表示,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任何侵犯克里米亞的企圖,都是對俄羅斯的宣戰,又指一旦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是一場徹底的災難。

梅德韋傑夫又指,如果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將加強邊界防禦力量,並準備應對措施,包括在俄軍艦艇上安裝高超音速導彈。
Reply
#40
封鎖馬祖到東亞大戰 《T-Day:台灣戰役》推演大陸攻台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871765

[Image: 14502728.jpg&x=0&y=0&sw=0&sh=0&sl=W&fw=8...w=930&nt=1]
路透社5日發布一篇名為《T-Day:台灣戰役》的戰棋分析報導,稱中國大陸為尋求統治台灣,已經開始進行一場「灰色地帶」的作戰,並且提出6套軍事戰略專家設想衝突可能爆發的劇本。路透

路透社5日發布一篇名為《T-Day:台灣戰役》(T-DAY: The Battle for Taiwan)的戰棋分析報導,稱中國大陸為尋求統治台灣,已經開始進行一場「灰色地帶」(Gray-Zone)的作戰,並且提出6套軍事戰略專家設想衝突可能爆發的劇本。

路透社指出,中共人民解放軍正針對台灣發起所謂的「灰色地帶」作戰,包含幾乎每天的恫嚇軍演及巡邏監控等活動,儘管不到武裝衝突的地步,規模頻率卻持續在加劇。

這篇報導檢視部分衝突推演,訪談近12名軍事戰略家與15名現役與退役台灣、美國、澳洲與日本軍官,也利用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軍方、專業期刊和官方出版品的文章,同時也強調,就本質而言,這些推演都是純理論性質,既非預測即將發生的事件,也非肯定真實的衝突會遵循這些路徑之一發展,敵對行動甚至可能完全不會爆發。然而,隨著緊繃局勢升高,意外或誤判將隨時成為衝突的催化劑。

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資深主管易思安(Ian Easton)指出,各方都有著極大風險,「一場生死博弈正在進行,沒有一個玩家有任何辦法知道這將怎麼結束。」

狀況一:封鎖馬祖
有鑑於長期的「灰色地帶」作戰行動未能把台灣帶上談判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共失去耐心。台灣的民意調查顯示,在島上年輕世代之間,正式獨立的支持度穩定增加,美國與地區盟友持續加強跟台方的軍政聯繫,讓習近平和共軍高層決定,中國大陸將對馬祖實施封鎖,試圖加強壓迫台方開啟統一談判。

過程:

解放軍海軍軍艦與潛艦包圍馬祖列島,數百艘抽砂船、漁船和中方海上民兵船舶也挺進強化周邊船隊。解放軍戰機開始全天候巡邏台灣海峽,警告任何台灣戰機、偵察機或軍艦越過海峽中線將受到攻擊,同時全面禁止來自台灣的海空交通,任何試圖突破封鎖的載客或載貨船舶將遭到拿補。

隨著小規模的台灣海軍與駐軍被孤立與無力抵抗,揭開1949年以來的第四次與最嚴峻台海危機。台灣的軍事指揮官派出軍艦與戰機攻擊解放軍執行封鎖的部隊,但中方在飛彈、攻擊機跟戰艦擁有壓倒性優勢。眼見解圍部隊早在抵達馬祖之前就遭到殲滅,台灣緊急籲請美國及盟友提供軍事和外交協助,北京則呼籲台灣政府立刻談判,討論統一的時程表。

結果:

台灣拒絕北京的要求,但決定反對採取全面軍事作戰以突破封鎖。馬祖列島事實上落入中共掌握,隨著美國及盟友對北京實施協調好的經貿制裁,國際緊張情勢急遽上升。

狀況二:入侵金門
就在國際強烈反對北京的侵略之際,台灣政府仍斷然拒絕開始統一談判,民意明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兩岸統一,提升國防開支、延長徵兵役期與要求美國大幅增加軍援與武器。美國帶頭的一場行動則協助台灣,包括加快支援台灣打造一隻現代化匿蹤潛艦艦隊的計畫。

在此同時,共軍暗中在福建省沿岸港口小心地集結受過兩棲登陸訓練的部隊,並在更內陸基地網調集空降部隊,習近平和共軍高層最後決定佔領金門。

過程:

解放軍無預警開砲與發射飛彈,以密集火力攻擊金防部、軍營、防禦陣地和關鍵基礎設施目標。中方戰機與轟炸機針對衝向防禦陣地的金門駐軍發動打擊,載滿部隊的解放軍登陸艇在金門海灘會合,數百架直升機載著空降部隊奪取戰略要地。

隨著金門機場落入解放軍掌握,運輸機著陸與開始卸下部隊與裝備,數十艘強大的中國戰艦與潛艦駛入金門與台灣之間的水域,試圖阻擋任何援軍趕來,戰機則在天空維持著持續不斷的屏障以阻擋台灣戰機攻擊登陸部隊。

對此,台灣軍方發射一波波飛彈,針對中國大陸沿海港口與金門島附近解放軍戰艦進行打擊,台灣空防系統也針對台海上空的共軍軍機發射地對空飛彈,空軍戰機緊急起飛攻擊中方攻擊金門的戰機與轟炸機。

結果:

在美國及盟友能回應台灣發出的絕望求助之前,解放軍地面部隊壓制金門守軍。儘管美日海上部隊駛向台灣海峽,北京警告兩國不應介入,並呼籲立即停火,讓金門的軍人與民間傷患能被疏散到中國大陸醫院與恢復基本服務,同時要求台灣同意遵循「一國兩制」進行統一談判。

在國際強烈反對之際,中國大陸封殺聯合國譴責入金門的行動,習近平和中方高層採取長期抗戰跟忍受經貿制裁,算計華府與盟友不會甘冒風險,為如此小塊領土打起一場大戰。儘管北京的評估最後證實無誤,但危機仍舊持續,華府開始部署更多海陸空部隊到亞洲,加速交付武器給台灣,同時啟動全球外交行動,對中國實施懲罰性技術禁運。

狀況三:通關隔離
台灣局勢與國際反應至此仍未轉向,美方加快交付武器給台灣軍方,如F-16戰機、長程反艦飛彈、戰車、智慧水雷與攻擊直升機,同時加派軍事顧問協助緊急整頓台灣龐大、但訓練不足的預備役部隊。日本則在公開確認其將協助美國防衛台灣後,將陸自與海自單位部署至日本列島的南方島嶼,進行密集的兩棲登陸訓練。

對於台灣的準備感到震驚,習近平主席治下的中國大陸軍政高層決定實施通關隔離,試著迫使台灣高層同意談判。

行動:

北京照會台灣的貿易夥伴,提醒他們都承認中共宣稱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告知國際社會將執行對台海關、海上與領空的司法管轄,設立防空識別區,禁止所有班機與船隻擅自進出過去被認為是台灣的領域,部署龐大的海空部隊到台灣周圍執行檢疫、攔截與搜查未經許可試圖靠近的船隻與飛機。

中方要求國際社會不要干涉中國內政,並警告外國軍事部隊,一旦試圖接近台灣,就會受到攻擊,同時僅允許食物與能源等基本供給穿過封鎖線。隨著隔離措施在美國及盟友能介入前就位,習近平呼籲台灣當局避免迫在眉睫的全球危機,立即開始統一談判。

儘管台灣拒絕中方的談判要求,部署戰艦與戰機試圖突破隔離,呼籲美國及盟友緊急協助的同時,也發射陸基飛彈攻擊解放軍在台灣周邊的軍艦和戰機,中方部隊蒙受部分損失,但台灣確保港埠開放貿易的努力迅速被中方優勢火力扼殺。

結果:

隨著所有進出口軋然而止,台灣突然與世隔絕,並面臨幾乎立即的基本物資短缺,能源問題特別嚴重,當美國及盟友還在決定如何回應時,北京提出允許基本物資越過封鎖線進入台灣,但台灣要同意立即開始談統一。

狀況四:全面封鎖
台灣仍拒絕北京要求的統一談判,呼籲美方及盟友協助打破中國封鎖。因預期更廣泛軍事衝突、關鍵半導體與其他台灣輸出關鍵科技產品短缺,全球股市陷入崩盤。美府警告北京解除隔離,否則面對軍事介入,中國大陸決定實施全面封鎖,以增加台灣的國內壓力。

行動:

除了執行封鎖的解放軍與海上民兵船舶外,北京禁止全部船隻進入台灣周邊海域,開往台灣的中東油輪被轉往中國大陸港口,所有客機與貨機接到警告,入侵中方新設防空識別區(ADIZ)的話,就會遭到攻擊。

同時,中方呼籲在海上的台灣海軍艦艇投降,拒絕的艦艇則被擊沉。解放軍戰艦與潛艦在台灣全部主要港口的航道布雷,乘載台灣跟外界通訊的關鍵海底數據電纜被切斷。中方大量地部署戰艦與攻擊機以阻擋美日部隊接近台灣,隨著島上徹底孤立與物資匱乏日益嚴重,北京要求台灣開始統一談判。

然而,得到美國及盟友的支持承諾,台灣對扼殺貿易的解放軍戰艦與海上民兵船舶發動空中與飛彈攻擊,美國及日本在內的盟友部署強力海上戰艦與潛艦到台灣周邊海域以突破封鎖,美國將長程轟炸機部署到關島和澳洲,以增強盟軍覆蓋中國大陸離岸水域的火力。

美日潛艦率先抵達台灣附近,開始擊沉執行封鎖的解放軍戰艦,攜帶大量長程反艦飛彈酬載的美國轟炸機也造成中國水面艦隊的巨大破壞。

結果:

中國大陸強大的防空系統和反艦飛彈陣地阻止美國與盟友打開台灣航道和港口,也對美國在日本的基地發起攻擊,試著弱化美方應對能力。衝突導致戰艦與人命的慘重損失,但中方的封鎖仍然未解,北京呼籲立即停火,提出允許緊急物資送抵台灣與邀請華府談判以避免全面戰爭。

不過,與其試圖用空襲與飛彈打擊中國大陸本土摧毀解放軍防空網,進而可能輕易導致全面衝突,美國及盟友決定威脅實施經濟反擊,警告他們將對中國大陸實施自己的海上反封鎖。

狀況五:空襲與飛彈行動
中國大陸並未減緩對台攻勢,美國及盟友加緊努力強化台灣防務,台灣也開始加強正規部隊與預備役部隊的戰備,在缺人與缺武器的情況下,台灣軍隊開為「不對稱戰爭」重組。美國也正增強亞洲美軍的火力,日本高層領導人承諾,若台灣受到攻擊,將支持美國保衛台灣。

習近平與解放軍高層決定,沒有衝突、就沒有取得控制台灣的實際前景,但高層規畫人員的評估說服習近平與中共高層,一場嘗試史上最大與最複雜兩棲登陸的入侵超過解放軍的能力,不只失敗風險極大,還會威脅中共掌權,因此決定針對台灣的防禦發動毀滅性空襲與飛彈攻擊,目的是在美國及盟友能介入之前粉碎台灣軍力,讓民心士氣低落與強迫台灣坐上談判桌。

行動:

解放軍無預警針對關鍵軍民目標發動大規模飽和攻擊,包括機場、港口、防空雷達、通訊節點、軍事指揮中心與總部、飛彈陣地、海軍基地、主要戰艦、關鍵橋梁、通訊網路、電廠與電網、政府大樓、廣播電台及電視台、數據中心與主要交通幹道等。

北京還部署飛彈與海空軍力,阻止美國及盟友派軍援台,在後續攻擊則鎖定殘存的台灣戰艦、戰機與飛彈陣地。

隨著台灣各地的飛彈與空襲加劇,政治和軍事領導人衝進特別準備的地下指揮中心,與部署正規部隊到防禦陣地以應對全面入侵,同時動員預備軍力反擊解放軍。

結果:

隨著台灣軍力嚴重受創,關鍵基礎設施被毀,北京美國及盟友能介入之前呼籲立即停火,要求台灣同意談判統一協商。

儘管面臨災難,台灣仍然斷然拒絕協商,堅持繼續動員預備力量、分散剩餘的武器、派出額外部隊趕往潛在登陸灘頭反制解放軍入侵,美國及盟友開始部署軍隊增援防衛台灣。

狀況六:全面入侵
習近平及解放軍高層相信時間所剩無幾,決定推動史上嘗試過最大規模與最複雜兩棲及空降登陸行動,在美國及盟友能因應前攻占台灣。

行動:

解放軍無預警針對全台關鍵軍民目標發動大規模空襲、飛彈及網攻,同時襲擊美國在日本基地及關島,試圖癱瘓美軍及延遲任何介入。在這些攻擊進行的同時,解放軍兩棲軍艦、登陸艇與民用船隻組成的大艦隊啟航,載著數十萬解放軍部隊與重裝備。

隨著登陸部隊接近台灣,中國大陸運輸機和直升機發動空降登陸台灣,控制機場、港口、政府建築和指揮中心等關鍵目標,特種部隊則肩負俘虜或殺死台灣軍政領導人的任務,並透過網攻與散發假消息展開心理戰。

結果:

當第一批飛彈和空襲打擊台灣時,台灣政治及軍事領導人轉往特別準備與強化的地下指揮中心,向美國其盟友緊急求援,台灣軍力展開全面動員,僥倖殘存的部隊則展開反擊。

由於派駐亞洲的部隊遭受攻擊,美國、日本及澳洲開始攻擊入侵的解放軍部隊,美日潛艦開向台灣海峽,攔截運輸艦與解放軍戰艦,美方還加派航空母艦打擊群到亞洲,航艦打擊群被鷹派到亞洲,轟炸機及匿蹤戰機也對中國船隻和飛機展開飛彈攻擊。數小時內,東亞就會淪為大戰戰場。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