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任志強: 習近平「剝光了衣服也要堅持當皇帝的小丑」
#31
習近平: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1014.htm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他發言時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習近平又說,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由外部少數人指手畫腳來評判。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而不應由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來評判。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

習近平:民主是中共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sId=453197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

習近平出席中央人大工作會議時說,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該由外部少數人指手劃腳來評判,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他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和發展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要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加強人權法治保障,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稱將揭密習近平家族貪腐 港《成報》老闆:不會被封口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57C7WOUPM/

香港《成報》老闆谷卓恒在推特發文指,他將逐步揭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家族貪腐情況,他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強調,雖然最近接到來自各方的施壓,但他絕對不會因此封口。

目前身在美國加州的谷卓恆說,他已拿到大量習近平家族貪腐的資料,家族的資產部份是由他人持有,包括習弟習遠平、姐姐齊橋橋、姐夫鄧家貴,部份則放在孩子、幾個得力助手的名下,還有涉及到其他的常委。

谷卓恆稱,習近平家族的數千間公司,有逾3000間是香港公司,另外還有公司遍布歐美及中東等地,對外投資逾1兆美元。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空殼,涉及大陸的公司很多是著名國企或央企。谷稱,這些公司表面上毫無破綻,但通過抽絲剝繭,揭發背後都是習近平家族控制,更有人利用錯綜複雜的股權網路,控制這些公司及非法對外投資,隱藏得非常的好。

2016年的巴拿馬文件指習近平家族在港擁有物業,不過,谷卓恆指該些物業只是「很少很少,可以說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習近平家族最主要的資產是金融產業。

谷卓恆又說,自他表示要揭露習近平家族的貪腐之後,他連日收到來自四方八面的電話和訊息,下令要他封口,但他強調不會就此屈服,將於日內透過推特或其他媒體,分階段公開發表。

《成報》老闆谷卓恒:將揭習近平家族貪腐、粵港全部資產 程度遠超江朱胡溫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1%E6%BA%AB

曾經立場親中的老牌報章《成報》,在 2016 至 17 年間曾經接連開火炮轟時任特首梁振英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引來全城關注。《成報》主席谷卓恒今日突然在 Twitter 發文,預告將會揭露國家主席習近平家族的貪腐情況,又表明不會害怕威脅恐嚇。

谷卓恒今日在 Twitter 上連發多帖,直指習近平家族貪腐遠超江、朱、李、胡、溫、曾等家族,「對於習近平家族貪腐情況,我將慢慢揭示給公眾,包括習近平家族在廣東和香港的全部資產情況!大家拭目以待!」

谷卓恒聲稱,內地富豪肖建華在香港被帶返內地之前,退出了一間名為 CCB 的離岸公司,接手股權的是一間名為秦川大地的公司,而這間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習近平的姐夫鄧家貴。他又指 CCB 掛靠在建銀國際下,直接或間接控制香港和海外總額超過萬億美元的控股公司。谷卓恒又指肖被綁後,《大公報》曾發文以「紅通」為要脅谷卓恒閉嘴。

稱被跟蹤恐嚇

他今日的另一帖文,就指自己昨日被跟蹤恐嚇:「威脅恐嚇對我已經不起作用,昨天你們跟蹤我,給我打恐嚇電話,我怕了嗎!你們認識我大約 10 多年了吧,我的性格你們應該清楚!我有信心把那把破鐮刀和那把破斧頭給扔進歷史的垃圾桶!」

《成報》在 2016 至 17 年間,連日於頭版發表評論文章狙擊梁振英、張曉明等人。17 年 2 月《成報》發出「緊急聲明」,指該管理層人身安全受嚴重威脅,報館門外出現大批疑為內地人的可疑人士埋伏,該報管理層亦被跟蹤、偷拍,寓所附近貼有恐嚇單張。同月亦有該報管理層寓所被淋紅油。

17 年 3 月,《大公報》及《星島日報》以頭條報導,引述權威消息,指谷卓恒在內地涉及「美貸網」非法集資案,涉案金額逾 13.5 億元人民幣,受害者多達數百人。報道又稱國際刑警組織已發出紅色通緝令,正全球通緝谷卓恒,深圳法院亦查封凍結谷在內地名下資產。

《成報》為什麼轉軚?
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3/15/PL1703150001.htm

索羅斯批習近平﹕開放社會最危險敵人 《環時》批索羅斯﹕撒旦兒子、世上最邪惡的人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4%E4%BA%BA

索羅斯:習近平是自由世界「最危險的敵人」 認同打擊華為等中國 IT 公司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C%E5%8F%B8

索羅斯警告 全球民主陷入危機 斥特朗普為潛在獨裁者 歐盟處崩潰邊緣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E7%B7%A3

[ 本帖最後由 消失的老公 於 2021-10-14 16:33 編輯 ]
Reply
#32
【特寫】西方論者談「中國衰落論」﹕當崛起因素逐一消亡,結果可能是戰爭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0%E7%88%AD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18 日)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僅 4.9%,低過預期的 5%,在第一季增長達 18.3% 後,連續兩個季度顯著放緩。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已非新聞。西方論調近期亦愈來愈關注中國走勢。過往,中國崛起論坊間講得多﹕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全球最多勞動人口、最大出口額......但與此同時,我們亦見到近期不少問題浮現﹕人口老化、經濟增長放緩,習近平政權對科企及多個行業的打壓,亦被指扼殺科技創意,令投資者卻步。

在西方,不少學者已開始論述中國的結構性問題,認為其國力可能已經到頂,將會下滑。雖然西方一眾帝國主義者可能會好開心,然而學者論述指,大國衰落的過程並不是那麼好玩,它可能帶來的是──戰爭。

*  *  *

要了解評論家為何指中國或正衰落,要先理解他們如何看中國崛起的結構性因素。

這裡說的崛起,當然主要就經濟而言。中國有「世界工廠」之稱,擁 4 億藍領,龐大人口是支撐經濟的重心。曾經,這股勞動力價格低廉,加上中國 80 年代改革開放,世界各地企業紛在中國設廠,令中國達成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經濟奇蹟。

而評論家認為,中國的衰落,正正就是因為上述因素消失;而這些因素消失,一定程度是中共自身政策的責任。

人口優勢的消失
首先是人口的優勢消失。

中國人口老化。但問題有多嚴重?今年 5 月,中國政府公佈人口普查結果,指去年僅得 1,200 萬名新生嬰兒,是自 1961 年文化大革命以來新低。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中國去年生育率僅得 1.3,即婦女一生平均只有 1.3 名子女,遠低於聯合國訂明,維持世代更替和人口長期穩定發展所需的 2.1。

出生率低,老人比例愈來愈大,而勞動人口則有縮減。相較十年前,中國 15 歲至 59 歲的勞動人口已由 70.1% 下跌至 63.4%,60 歲或以上人口則由 13.3% 增至 18.7%。2016 年,每名老人有 2.8 名勞動人口照養,而到 2050 年,這個數字將降至 1.3。

中國人口窘境,很大程度上是自身政策使然。

1960 年代,中國人口急遽增長,大量嬰兒誕生。1965 年生育率高達 6.38。中國政府遂於 1970 年代初展開計劃生育,提出「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的口號,推行「晚、稀、少」政策,意謂遲婚、夫婦最多生育兩名孩子,且間隔需超過三年,生育率開始下跌。

1979 年到 1980 年代,政策再收緊,大部分夫婦只可育有一胎,即俗稱「一孩政策」。

在這政策下,80、 90 年代,中國人口出現一種特殊情況﹕老人不多(因為 40 年代前後的戰爭與社會動盪),小孩也不多(因為計劃生育),唯獨壯年多。他們勞動力高,社會負擔卻少,社會人力資源遂豐,是為「人口紅利」。

然而人總有老去一天。當 1960 年代的小孩成為老人,計劃生育時代的小孩成為壯年,勞動力優勢便逆轉。

勞動力下跌外,人口老化也導致其他問題。《哈佛商業評論》提到,勞動人口是最具購買力的消費者,他們的縮減將導致國內需求下降,進而影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福利政策方面,人口老化影響尤甚。中國社會科學院在 2018 年的研究顯示,隨着勞動人口縮減,中國國家養老金將於 2035 年見底。若然屬實,後果難料。

中等收入陷阱
除人口紅利,中國崛起的另一重要因素,來自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的優勢。蘇格蘭政治評論員 Iain Martin 指,中國自 1980 年起崛起的基石,是容許相對自由的市場自行運作。此政策加上廉價勞動力,吸引外商大量進入中國投資、設廠,直接促成中國發達。

然而與人口紅利同樣,這種政策並非長遠﹕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工人薪資上升,製造商生產成本會上漲。當廉價生產力不再,中國相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力會減少。這時候,若中國缺乏高經濟附加價值的產品,未能提升生產力,中國就難以繼續攀升至高收入水平,是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

《彭博》專欄作者認為,中國可能正跌入這陷阱。事實上,儘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這數十年急遽上升,增長速度現已大幅放緩。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的百份比,從 2010 的 10.6%,跌到近年往往不到一半甚至更低。星展銀行一份報告顯示,相較 2007 年,現在要投放約 3 倍多的資本才有相同產出。

[Image: 20210425-02_ZTUzl.png]

與此同時,習近平政權亦似乎正在扼殺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一項要素──自由市場。

這可見於中國對市場的干預愈趨頻繁。中國政府今年 4 月以《反壟斷法》向阿里巴巴開出 182 億元人民幣的罰款;在 7 月,中國最大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於美國上市兩日後遭勒令下架;同月,補習機構被整頓。毫無懸念,被整頓過的企業大多股價急挫。以補習班行業為例,整改消息一公布,多家公司便股價插水。有些公司跌幅甚至超過 9 成之多。

美國經濟學家 Bill Conerly 指,自從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對私營企業的貸款流斷裂,貸款全部轉向國企,而國企着重服務政治領袖而非經濟效率,導致經濟效率和工人的生產力隨之下跌。Conerly 簡而言之點明,「生產力最高的方式不被理會,以迎合最符合政策導向的方式」。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 George Magnus 亦指,隨着習近平加大力度打壓異見,這將打擊創意和創新,最終導致中國更難脱離「中等收入陷阱」。

缺煤缺電、恒大危機、外交圍堵...
如果上述結構性問題還不夠多的話,近期成為熱話的中國限電令可以為危機之火添柴。首先,煤出產不足,《證券時報》引述業內人士指「發一度電虧一毛錢」;加上中央政府要求的「能耗雙控」(規定控制能源消耗量和強度),令多個省市實行限電,直接衝擊工業生產。

此外是恒大危機。這家中國主要房地產發展商,現時負債達 3 千億,至少有 5 筆美元債券利息到期未還。而這並非一家公司自己的問題。BBC 指,在恒大購買房地產的消費者、和恒大有交易的公司,以至向恒大借錢的 171 間國內銀行和 121 間的金融公司都可能蒙受經濟損失,並進而導致信用緊縮,資產流動性降低,影響整體經濟發展。此外,瑞銀集團還估計,有另外 10 家開發商面臨造成類似恒大危機的風險,它們總合同銷售額為 1.86 億元,達恆大的 2.7 倍。

國家這麼大,難免問題多,若在國際舞台上高朋滿座,那中國與盟友還可有難同當。偏偏外交上中國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大。今年 3 月,英國、美國、加拿大、歐盟先後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中國官員和機構。中國政府其後反擊,歐盟人員機構實施反制裁。由於有 5 名被制裁人士是歐洲議會議員,事件觸發歐洲議會憤怒,決定凍結磋商近 7 年《中歐投資貿易協定》的批准程序。

美國智庫 Pew Research Center 今年 6 月公布一項在歐洲、北美洲和亞太區域 19 個發達經濟體進行的民調,有 17 個國家的過半主流意見對中國持負面態度,其中在日本、瑞典、澳洲、南韓和美國超過 75%。機構指,公眾對中國和習近平的負面評價達到「歷史新高」,很少人對習近平在全球事務做正確決定有信心。

與人口和經濟問題同樣,外交問題亦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自身有關。《彭博》分析,中國近年使用貿易措施、旅遊禁令、以至外交抗議等方式,對它認為違反中國核心利益的國家還擊,有時被批評是「戰狼外交」。分析續指,這類方式成為許多願意與中國有更緊密聯繫國家的外交制肘,如歐盟和菲律賓等。

「雙循環」難解問題 「共同富裕」又惹新爭議
這亦或許是為甚麽,習近平在 5 月 31 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稱要改善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然而可信可愛可敬,並非單靠改善傳播能力就能辦到。近月,中國透過官媒廣招環球傳媒、KOL,「為媒體融合環境下的國際傳播注入新的力量」;中國官方指疫情源頭不在武漢,而竟可能在美國德堡;當西方國家批評中國人權問題,中國則以反斥西方人權問題作反擊。這些行動有否令到中國可信、可愛、可敬,自有公論。

經濟方面,中國於今年推出的「五年計劃」嘗試透過推動「雙循環」,特別是加強內需,解決增長放緩的問題。簡單而言,中國國內有更多人消費,經濟就會更活躍。

然而,如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 George Magnus 指,「口講容易,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其中一個問題在於,在中國經濟結構中,消費部份只佔整體經濟很小──40% 不到,而其他平均每人所得與中國相近的國家,消費可佔整體經濟達 60%。

Magnus 認為,消費比例小的主要原因,在中國大多民眾工資仍偏低。這也許就是為甚麼中國要推出「共同富裕」,以提升一般大眾收入;只是「共同富裕」又再衍生阿里巴巴、騰信等大企業被打壓的不良現象。中國政府雖已多次安撫投資者,指中國的行為不應被解讀為與國際金融市場脫勾,但顯然不會因為三言兩語,投資者就重拾信心。

「三孩政策」民眾不受落

[Image: 20210531-18_mxRB9.png]

人口問題方面,中國試圖推「三孩政策」解決。

然而政策容易規範人民生得少,卻很難強逼他們生得多。加拿大政治專欄作者 John Ibbitson 在 The Globe and Mail 撰文提到,根據低生育率陷阱假說(low-fertility-trap hypothesis),當一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跌至 1.5 以下,跌勢就難以扭轉,因為只生育一或兩名子女,甚至不生育,成為了社會的新常態。

三孩政策的一段小插曲,也許可以作為例證﹕政策推出後,網民反應相當負面。新華社於微博發起投票,問道「三孩生育政策來了你準備好了嗎?」,逾九成人揀選「完全不考慮」的選項。新華社其後删除這條微博。

為甚麼「完全不考慮」?美媒 Insider 描述了這樣一個例子﹕今年 29 歲的北京市民 Wei Hao Ouyang ,和 28 歲的妻子膝下無兒無女,表示打算維持現在「丁客族(Double-income-no-kids, DINK,即雙薪水、無子女)」的生活模式。他形容自己每週「9-9-6」地工作,從上午 9 時工作到下午 9 時,每周 6 日,並指「兒童不會為我們的生活增值」。他又說,「DINK」的生活模式意味時間和精力可以投放到自我增值和提升生活質素。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穆崢分析指,「人們對有子女的抗拒並非源於生育,而是養育(的種種困難)」。此外,他認為現代人的成功定義不再著重傳統的養兒育女,而在個人收獲。

恒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指,2015 年中國曾實施二孩政策,生育率雖在此後三年立即上升,但效果短暫,指三孩政策對生育率的正面影響,將不及政府預期的大。

中國衰落可引發戰爭
中國若真走向衰落,有人歡喜有人愁。然而比起個人心情,更大的問題是,學者認為可能會誘發戰爭。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事務教授 Hal Brands 和塔夫茨大學政治學副教授 Michael Beckley 指,中國高速發展時,感到前途無可限量,會許下一些宏大願景。然而當中國遇到困難和危機,發現未來灰暗,認為距離實現願景越來越遠,危機感會驅使它採取劇烈行動,冒更大風險嘗試實現原有目標。他們認為這相當危險。「美國需要準備打大戰 (major war),不是因為對手正在崛起,而是相反。」

預測終歸只是預測,未來難料,中國會走怎樣的路,評論人們拭目以待。

[Image: Screenshot_2021-10-15_23.15.37.png]
Reply
#33
中國觀察:習近平的「共同富裕」將如何影響世界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8830610

中國表示,其政策旨在縮小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正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軌道所需。但批評人士表示,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控制企業和社會的管理方式。

雖然這種「共同富裕」的努力針對中國國內民眾,但它有可能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巨大影響。

「共同富裕」最明顯的後果之一,是中國企業的重點重新轉向國內市場。

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近年來在全球的知名度不斷上升,現在已經承諾投資155億美元來幫助促進中國的共同富裕,並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工作組,由其老闆張勇領導。

該公司表示,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如果社會和經濟發展良好,那麼阿里巴巴也會發展良好」。

其競爭對手科技巨頭騰訊也表示支持,它已承諾提供77.5億美元。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在甘肅省蘭州市阿里巴巴鄉村振興基金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

一家中國大公司私下告訴我,中國公司熱衷於表明它正在按照黨的要求開展工作,但當推動更多企業公開支持習近平的新願景時,它確實「有點令人震驚」。

「但後來我們漸漸習慣了這個想法。這不是搶劫富人。它是關於重建社會,建立中產階級。說到底,我們是一家消費企業,所以這對我們有好處。」

奢侈品行業或受損
如果共同富裕意味著更多關注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這可能意味著迎合這些客戶的全球企業將受益。

中國歐盟商會(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告訴我:「我們可以看到,關注年輕人就業是好事。」

「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是這個國家社會流動性的一部分,這個流動性在減弱,那麼這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因為當中產階級壯大時,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兩位女士參觀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一場Gucci品牌成立100週年Aria系列特別時裝展。

但是伍德克警告,與奢侈品行業相關的企業可能表現不佳。

「中國人的消費約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50%,如果中國富人決定減少購買瑞士手錶、意大利領帶和歐洲豪華汽車,那麼這個行業將受到打擊。」

不過,儘管伍德克承認,中國經濟確實需要進行重點改革,提高普通中國人的收入,但他表示,共同富裕可能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途徑。

中國英國商會主席斯蒂芬·林奇(Steven Lynch)也表示,共同富裕並不能保證,中產階級會像過去40年那樣增長。

他喜歡講述的是,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如何快速增長。

「30年前,一個中國家庭每月可以吃一頓餃子,」他在電話中告訴我,他目前在北京。「二十年前,也許他們一周能吃一頓。十年前,每天都可以吃。現在,他們可以買車了。」

但林奇表示,到目前為止,除了阿里巴巴和騰訊企業社會責任努力外,共同富裕還沒有帶來任何具體成果。

在談到最近對科技公司的打擊時,他表示:「許多行業也立即出台了許多監管規定。」「這導致了不確定性,也引發了問題。如果他們轉向國內,他們真的需要世界其他地方嗎?」

新「社會主義」
共同富裕的核心是讓中國社會更加公平,至少在共產黨看來是這樣。這有可能改變社會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含義。

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王輝耀表示:「黨現在關心的是普通工人,比如出租車司機、農民工和快遞員。」

「中國希望避免一些西方國家的兩極分化社會,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分化會導致去全球化和國有化。」

兩名婦女在北京三里屯購物時路過一家奢侈品店時戴著防護口罩。

但是長期觀察中國的人士說,如果黨想要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轉變為另一種模式真的是黨想要的,那麼共同富裕就不是正確的道路。

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表示:「這是習近平任期內中國向左傾斜的一部分,也是向更大控制傾斜的一部分。」

馬格納斯補充,共同富裕並不意味著複製歐洲式的社會福利模式。

他說:「隱含的壓力是遵守黨的目標。」「將對高收入和'不合理的'收入徵稅,並向私營企業施壓,要求它們為黨的經濟目標捐款,」他表示,「但不會對累進稅採取大的舉措。」

自上而下的中國烏托邦
很明顯,共同富裕是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重要部分。

隨之而來的是,承諾一個更加公平的社會,一個更大、更富有的中產階級,以及會回報而不僅僅是索取的企業。

一種自上而下的烏托邦式的中國,共產黨希望它能成為世界上一個可行模式,而不是西方所提供的模式。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共產黨掌握了更多的控制權和權力。

對於外國企業來說,中國環境艱難,共同富裕意味著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更加難應付。

[ 本帖最後由 失踪的老公 於 2021-10-24 08:40 編輯 ]
Reply
#34
德國有孔子學院取消習近平相關書籍讀書會 有傳媒質疑中方施壓
https://news.tvb.com/greaterchina/617551...D%E5%A3%93

德國多間孔子學院取消有關習近平書籍的讀書會。

德國多間大學的孔子學院原本計劃舉辦讀書會,討論這本剖析中共權力及個人崇拜,名為《習近平-全球最有權力的人》的書,但都相繼取消有關活動。

當地傳媒引述孔子學院一名員工指,是因為習近平並非「普通人」不能侵犯及討論,而傳媒質疑學院是受北京壓力下取消活動,其中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讀書會,據報更是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馮海陽親自阻止。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則稱,孔子學院各項活動的策劃和開展,是建立在各合作方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及關切,中方堅決反對將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政治化。


北京施壓 德孔子學院取消《習近平 全球最有權力的人》討論會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de-xi...91653.html
[Image: 2b3e7cd9-b28e-49c5-9ea2-994edc8df935.jpeg]

《習近平 全球最有權力的人》在德國出版後,擬於近期在多所德國孔子學院舉辦討論推介活動,北京擔憂引發批評言論下令主辦單位取消。

專家指事件證明孔子學院完全不具備獨立性,習近平也在試圖將國內的個人崇拜推向國際社會。

「德國書業週刊」(Börsenblatt )22日(周五)報道,德國皮柏出版社(Piper Verlag)宣布,原定於27日在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孔子學院,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習近平 全球最有權力的人》一書討論活動,在北京的壓力下被迫取消。

[Image: de-xi2.jpg]

據悉,與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合作孔子學院的上海同濟大學介入事件;而在杜伊斯堡,則由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事馮海陽親自出面阻止該活動。

孔子學院的一名員工解釋表示,不能再把習近平說成是一個「普通人」,他現在應該是不可侵犯和不可討論的。

報道認為,這個理由並不是德國孔子學院以及中方合作夥伴的立場,而是受到了來自中國上層的壓力。

皮柏出版人馮·羅芬貝格 (Felicitas von Lovenberg )表示,兩所孔子學院取消活動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

本台記者搜索發現,兩所孔子學院的官方網站已經刪除早前發佈的活動介紹。弗萊堡、萊比錫、帕德博恩等幾所大學的孔子學院,也相繼取消了近期關於《習近平 全球最有權力的人》一書的討論活動。

德學者關切北京滲透大學

德國青年學者穆達偉(David Missal)一直關切北京對德國大學的滲透,他早前曾發起要求百所德國大學,公開接受中國金援的調查項目,並且起訴拒絕公開的大學。

穆達偉接受本台採訪時,讚賞了皮柏出版社的透明度,認為事件直接揭開德國孔子學院根本沒有獨立自主權,並受到北京控制的事實,他再次呼籲德國大學停辦孔子學院。

穆達偉說:同時有這麼多孔子學院取消習近平這本書的活動,估計是北京組織的,證明孔子學院是沒有自由的,沒有學術自由!這個我們一直知道,只是證據比較少。出版社公開說這個事情,這個也是很重要的證據。雖然我們知道有這樣的審查,還是有這麼多德國大學和孔子學院合作,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結束這些合作。

德國時評人成世光向本台表示,德國孔子學院這次活動,應該是想對習近平做正面形象塑造,習近平想將個人崇拜推向世界,但北京深知,在西方自由國家的這種討論會,不像中國國內一樣完全可控,因此下達取消令。

成世光說:孔子學院積極在安排這樣的宣傳活動,雖然是要來吹捧習近平的,可是踢到習近平的鐵板。在西方有言論自由的地方,大家對習近平會有不同的意見。從這個活動的撤銷可以看出來,獨裁者看起來是很囂張的,實際上他是非常心虛的,只能在他們所控制的中國耀武揚威一下,在國內搞習近平的個人崇拜當然可以做,但出到世界就不行了,不但沒人理他,現在還引起很大的反感。

成世光也認為,事件完全證明孔子學院毫無獨立性,來自中國的資金也是有毒的「午餐」。

成世光說:我們也看到孔子學院的獨立性根本不存,孔子學院這些機構它們是真的在滲透西方普世價值,中國花大把的錢來做孔子學院,沒有白吃的午餐,那是有毒的,要趕快把它撤掉。

本台聯繫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孔子學院、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孔子學院、弗萊堡大學孔子學院等,均未回應本台提問。

平衡報道無法滿足中共

今年7月1日中共建黨百年之際,《習近平 全球最有權力的人》一書在德國正式出版。作者為德國《世界報》出版人奧斯特( Stefan Aust)和「中國通」佳傑思(Adrian Geiges)。本書對中共權力、個人崇拜有著細緻的剖析,指出習近平想把專制中國塑造成一個國際化強國。書中還涉及新冠病毒在中國最先爆發及新聞管控等內容。

但該書也就國際社會對中國發生的事情的態度提出了批評,並認為很多新聞報道對中國有著刻板印象,以及認為中共政權使民眾成功脫貧等。

北京似乎並不滿足於這種全方位評價中國的視角。該書作者之一的奧斯特,看到書中的基本論點正在被證實,包括:中共獨裁政權第一次在經濟上超越西方,現在也在國際上努力攻擊西方自由價值觀。奧斯特指出,這種平衡報道對習近平來說已經不夠了,他現在想要國際崇拜,就像在中國一樣。

中共當局與全球大學合作逾500家孔子學院,其中在德國共有19家,目前杜塞爾多夫大學、漢堡大學已關閉孔子學院,但此次事件涉及的漢諾威、杜伊斯堡、弗萊堡、萊比錫大學等早前明確表態,拒絕關閉孔子學院。


Xi Jinping – der mächtigste Mann der Welt: Biografie | Ein neuer Blick auf China Gebundene Ausgabe – 1. Juli 2021
https://www.amazon.de/Xi-Jinping-m%C3%A4...349207006X
[Image: 51tXkFWBAJL._SX312_BO1,204,203,200_.jpg]

[ 本帖最後由 失踪的老公 於 2021-10-24 08:50 編輯 ]
Reply
#35
經濟學人指習近平乃全球最有權勢的人警惕世人應“慎防”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E%E9%98%B2

習近平全球最有權勢? 外媒分析持異議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421165

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 習近平首摘冠
https://stedu.stheadline.com/sec/article...8%E5%86%A0

[Image: img_20180520152052.jpg]

發生甚麼事?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雜誌公布2018年全球75名最有影響力人物排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登上榜首,力壓「四連冠」的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剛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排第3,較去年下跌1位;第4位是德國史上首位女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為排名最高的女性;第5位則由亞馬遜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貝佐斯(Jeff Bezos)取得,他首次躋身權力榜首5名,同時是本年度《福布斯》全球首富。

《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列表」自2009年起一年一度發布(2017年暫停),根據總收入、媒體排名及社會影響力等各方面綜合評選,每1億人口設1席位。

位列榜首有何原因?

《福布斯》解釋,習近平影響力位列榜首,在於他是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的領袖,並緊握國家唯一政黨的權力,而中國在3月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習近平的影響力更進一步擴大。此外,他又提出「中國夢」理念,推動中國社會進步。

前十名還有誰?

除了上述的首五位外,其他打入十大的依次序為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Google創辦人佩奇(Larry Page)。值得一提的是,穆罕默德以32歲之齡擊敗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成為最年輕上榜者。

中國還有誰入選?

是次入選華人共有八人,除習近平外,還包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第15位)、阿里巴巴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第21位)、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主席馬化騰(第27位)、香港首富李嘉誠(第46位)、百度創辦人兼董事長及執行長李彥宏(第58位),以及恒大集團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第60位)。

剛辭任長和系主席的李嘉誠是唯一一位上榜港人,更是少數自排行榜創始至今,每次均上榜的人物之一;《福布斯》提到他有「超人」這個外號,是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商人之一,而其基金會捐出善款累計多達26億美元。

《福布斯》有多少排行榜?

《福布斯》以評選多個排行榜而為人關注,除最有影響力人物外,比較著名的有「世界百大名人權力榜」、「全球富豪榜」和「世界百名權威女性」。此外,亦有設立針對個別地區的排名,如最富有美國人列表的「福布斯400」、「中國富豪榜」、「香港富豪榜」等。人物以外,《福布斯》也有一些較特別的排行榜,如「最適合單身者居住的城市」。
Reply
#36
(中字) 維吾爾特別法庭正式裁決習主席要為新疆大屠殺孭飛!聯合國將出賣中國公佈新疆報告?!Apple Store居然有維穩app下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cHH0v1Z1g
[youtube]6pcHH0v1Z1g[/youtube]

(中字)文章預言習近平2027將崩盤!曾經幻想明君,反成監控時代!孤僻冷漠沒風格卻想做千古明君!塑造反貪博學多聞,零內涵導致全盤失敗!【part1】《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WMMtW1CQE
[youtube]l3WMMtW1CQE[/youtube]

(中字) 習缺乏魅力又想假扮希特勒毛澤東!沒人擁戴、口才文化差、照本宣科、又腫胖!卻要大家跪著擁戴!談談古今魅力型領袖又是如何?【part2】《蕭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116uD5m2g
[youtube]Uk116uD5m2g[/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EL84 於 2022-2-12 18:12 編輯 ]
Reply
#37
習近平的大敵!美智庫:中國內部存在不認同政府的沈默大多數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24667

一份由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和史丹佛大學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民眾、特別是精英階層對政府政策其實持有不同看法,並不總是支持中國政府的選擇。報告認為,新發現有助於加強美國的對中政策,中國國內那些有著自由主義思想的「沉默大多數」應該是美國聯合的對象。

這份研究報告是由史丹佛大學傳播學副教授潘婕(Jennifer Pan)和政治學助理教授徐軼青共同進行。報告發現,平均而言,較富裕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國人更可能持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親市場和非民族主義的觀點。這在政府越來越不自由、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轉向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正在走向民主化,但這些數據表明,中共政權必須與公民中形成的與自己不同的意識形態觀點相抗衡,而且在推行政策時會面臨大量的、雖然是沉默的公眾反對。

多數中國受訪者支持言論自由和生育自主

研究還顯示,中國公民對個人權利和政治自由有一系列的看法,並不總是與現行政策或國家宣傳相一致。例如,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政府不應干涉人們是否有孩子或有多少孩子。研究還發現,大多數的受訪者傾向於允許言論自由,即使這會導致社會不穩定。

在經濟領域,他們的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受訪者願意接受將醫療領域的私營化程度提高,即使這意味著那些願意支付更多費用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在另一方面,公眾還願意接受國家視為公共產品的某種程度的不平等。這一點十分引人注目,因為不平等現象在中國正越來越被政治化,也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實現「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標。此外,受訪者表達出減少對國有企業支持,減少對私營企業稅收的立場,也就是說,民眾希望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市場而不是公權力來判斷企業成功與否。

在外交政策領域,調查顯示,雖然中國到處瀰漫著愛國主義情緒,但民眾並不支持真正開戰。大多數受訪者支持維持或增加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軍事存在。然而,當以戰爭為代價時,民眾對軍事擴張的支持率明顯下降。這表明,雖然民眾普遍贊同民族主義的言論,但對實際戰爭的支持率卻很低。

兩位學者也從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入手研究中國民眾的意識形態。他們發現,收入高、教育水平高的受訪者比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低的受訪者更有可能持有自由主義、支持市場和較少民族主義的立場觀點。較富裕的受訪者更有可能支持政治上的自由主義和親市場的政策。與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相比,那些獲得較高學位(大學和研究生學歷)的人也不太贊成軍國主義政策和民族主義。

僅獲菁英階層支持 習近平面臨來自民間的政治挑戰

這一發現意味,由受教育程度最高和最富有成員組成的中國精英階層,並不支持更強烈的威權主義、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政策。這與之前的主流觀點不符。以前的研究認為,中國的精英階層比其他人群更支持中共,因為他們往往與領導層有聯繫,從而更能從政府的政策中受益。

潘婕和徐軼青的研究還顯示,與在中國頂尖大學學習的學生相比,在美國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往往在政治上更自由,更親市場,更少帶有民族主義情緒。他們認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更自由、更親市場、更少民族主義情緒的中國年輕人希望在美國學習。此前,那些不太支持中國政府政策的家庭也更有可能鼓勵他們的孩子到美國學習,為他們提供不同的視角和機會。

兩位學者由此認為,這些對中國民眾觀點和意識形態的新發現對美國的決策者制定對華政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者認為,習近平面臨著真正的來自國內民間的政治挑戰。(中國社會)存在著一種可被稱為「沉默的自由主義大多數」。這一派人使習近平的主導政策面臨阻力,而且他們的主張與美國和其他國家所希望的一體化道路更加趨同。

報告說,更好地了解中國公共輿論的各種變化,可能有助於華盛頓更好地預測中國官方政策的走向,或者如果這些政策與公共輿論不一致,將面臨哪些挑戰。此外,鑑於中國的精英階層和中產階級比習近平政權的觀點更自由化,美國應考慮到這些潛在的認同者,並由此制定和辯護其對中政策。相反,對印太地區和中國的政策進行完全敵對的辯護可能會導致失去中國社會某些階層的支持。報告也建議,美國應該鼓勵維持與中國的人與人交流,以及中國學生到美國大學留學。

吳強:中共的社會清洗造成了沉默的大多數

中國獨立學者、政治學博士吳強贊同這份報告,他認為,這個沉默的大多數是有的。吳強指出,過去十年來,中共對自由主義「沉默的大多數」進行了全方位的社會清洗和相互隔離,這使得這個群體作為一股沉默的政治力量被忽視了。

吳強指出,中共過去成功的社會清洗是造成沉默的大多數的很重要原因,比如說對自由媒體的清洗,對公共知識分子的清洗、互聯網的監控、包括對微博微信的監控,它形成了一個虛假的public opinion(公共輿論)。只有很少的人敢在微博和微信上發表真是的看法、自由主義的看法。

但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社會的複雜性以及巨大的城鄉差異,再加上中共自習近平上台以來對媒體和言論的嚴厲管控,使得進行任何形式的民意調查都面臨艱鉅挑戰,受訪者很有可能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勢必影響到調查的準確性。

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布魯斯·迪克斯(Bruce Dickson)表示,「習近平在中國到底有多受歡迎?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答案。」

另類中國報告:沉默大多數威脅習近平?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voaweishi...43914.html

2月11日,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和斯坦福大學聯合進行的“中國大數據”項目發布第一份報告—《中國的公共輿論:沉默的大多數? 》。

報告由斯坦福大學副教授潘婕(Jennifer Pan)和政治學助理教授徐軼青共同撰寫。 CSIS在推出這份報告時指出,華盛頓的主流觀點認為,在習近平高度壟斷權力的今天,雖然中國公民仍持有自己的獨立看法,但因為恐懼而不敢表達。但報告發現,中國民眾、特別是精英階層對當局政策其實持有不同看法,並不總是支持中國政府的選擇。

報告指出,當今中國存在堅信市場濟和政治自由化的“沉默大多數”,這些人的輿論力量對習近平構成​政治挑戰。

這樣的結論與過去許多就中國公眾對中國和習近平看法所進行的調查結果不符。比方說,2020年哈佛大學出版《理解中國共產黨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認為中國民眾對中共政府滿意度高達93.1%,到2016年,中國政府比過去20年中的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

如果這份民意調查報告所描述的“沉默大多數”為真,它對當下中國的政治意義是什麼?如何看待這份最新報告與美國官學兩翼主流中國看法之間的差異?該報告對改變美國當下中國政治主流觀點和將來的美中關係決策能夠帶來多大影響?

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認為,大家都知道由於中國民眾無法自由表達意見,因此在中國很難進行民意調查,但除此之外,由於中國人的政治認知和政治價值極度不成熟,因此每有公共事件出來,馬上能戲劇性地改變中國人對黨、政府和習近平的看法,這又增加了在中國做民調的困難度。

他說:“我們回到關於政治文化的概念。從阿爾蒙德就提出政治文化有三個東西,一個是政治意見、政治認知;第二是政治情感;第三是政治價值。在中國,我們還要考慮到做調查比較難就在於,中國人對於很多政治概念並沒有很明確的認知。因為中國政治教育嚴重缺位的時候,其實一個概念兩個概念之間在做這種調查的時候很難理解,這是一個。政治情感比較容易,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比如他喜歡自由經濟,不喜歡獨裁、計劃經濟,這個比較明顯。政治價值就更不要說了,在中國是禁止進行自由民主的價值討論。這份報告我覺得從政治情感上比較容易得出結論,但是政治情感的問題,我在做政治學研究的時候就知道政治認知它可以高度不一致。比如一個人,假如他喜歡自由經濟,討厭民族主義,那他會不會又會對習近平有好感呢?這個我從接觸中國留學生來看有這個問題,這就是他們政治認知中的嚴重不足。所以我跟黎安友先生說,在中國做民調很扯的另一個原因就在於,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那些人,每一個公共事件出來都馬上能戲劇性地改變人們的看法。它不像美國,美國是在長期的爭論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民意。不管出現什麼事件,共和黨、民主黨都會往架構中去找解釋。它有意見領袖、學者幫牠解釋。中國是一個事件出來,他對黨、對政府、對習近平的感覺馬上就出現戲劇性的變化。所以可以看到一個極權政府在它垮台之前,民調還好像還是高度的一致,好像支持它。但是一個事件出來,馬上民情洶洶,幾天之內大規模政治風潮,就改變了一切。所以這種調查,我覺得在中國還有一個難度就是,實際上中國人的政治認知和政治價值極度不成熟。也就是在沒有自由討論的時候,老百姓也不知道他的意見是什麼。因為一旦有了自由討論接觸到更多信息,或者有一個新的事件產生,都使得他的意見會出現非常大的改變。”

CSIS和斯坦福大學的這份聯合報告顯示,中國民眾、特別是精英階層對當局政策其實持有不同看法,並不總是支持中國政府。而哈佛大學此前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滿意度高達93.1%。

法律學者、獨立時評人虞平分析認為,哈佛調查關注對政府滿意度或表面現象,斯坦福報告調查關注價值。哈佛調查證明北京洗腦起了作用,而哈佛報告中未被注意的細節證明北京治理並不成功。

他說:“我覺得兩個調查的重點不一樣,一個是價值觀的調查;還有一個調查更多的是政府的滿意度或者比較表面的現象。哈佛大學的調查報告實際上還有很多沒有被注意的細節,跟美國的調查正好相反。關於對政府的信任度方面,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提高,對地方政府的滿意度遞減,甚至越到基層越不行。而美國這種聯邦國家對中央的滿意度是最低,反過來對基層是最高。這意味著什麼呢?民眾對政治的體感跟認知是有很大落差的。反過來講,中國現在面臨一個什麼情況呢?中央政府在提高它的滿意度的同時,代價是它的地方政府滿意度是非常低的,甚至低於50%。如果你看哈佛大學的滿意度(調查),在這十幾年的過程中,甚至低於50%以下都有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老百姓的體感的政府是差的,而他幻覺中的政府體感是高的。意味著可能宣傳效應或洗腦效應是起了作用的。反過來講,如果你讓中央政府這些人都下來管理地方政府,他的滿意度也不高。可是中國的宣傳工具或它的一整套體系讓民眾感到幸福,但同時它又不接觸民眾。所以就這點來講,可能專制國家在對社會質疑中採取了機動的方法,包括在納粹的時候也碰到過這種情況。因為大家對最高元首是非常有至高崇敬的,但這是靠宣傳手段建立的,並不是靠民眾對他政績的來建立的。所以這一點上要區分兩個調查的重點是不一樣的。而且哈佛大學的調查很顯然是有很多漏洞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度是遞減的,而且遞減的很快,(百分之)九十幾到50%以下。這說明中國在治理過程是不成功的。”

CSIS與斯坦福大學的這份報告的結論認為,中國公民的觀點複雜前後連貫,往往與官方意識形態框架和政策大相徑庭。總之,習近平面臨著真正的來自大眾的國內政治挑戰。

對此,虞平表示,中國精英階層的意見是否能對中共最高決策層構成影響要取決於他們能否更多地參與到決策過程中,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是不樂觀的。

他說:“這種輿論的變化,對它(中國)本身現在這個領導階層有沒有大的影響,其實取決於中國對他意見大的階層在政治決策、參與過程中的作用有很大關係。換句話說,其實這個很明顯在習上台後,中國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知識精英,實際上從整體上是被邊緣化的。所以他不滿的情緒、持自由派的觀點也許是有事實依據的。可是他們在政治決策、政治參與過程中,越來越被邊緣化,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們很難去說,現在這個階段,不滿習近平在這個人群比較多了以後,會不會對他的統治構成很大的威脅?這還是要看現在他的決策過程中所影響的中國的絕大多數對他是不是有很大影響。”

這份報告最後也提出,美國在制訂對華政策時應考慮到這部分中國民眾的意見。但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認為,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方向已定,不大可能再做調整。

他說:“我覺得對一些智庫討論會有意義,但是華盛頓的決策至少拜登政府說得很清楚,‘不謀求改變中國’,他們可能在這上不抱希望。所以我覺得其實中國是什麼樣、習近平是什麼樣,他們已經在地緣政治上界定了中國是美國下一個最大對手。但是美國沒有這個計劃現在去改變它,所以我覺得沒有影響。”

反對中共專制?中國人「沉默大多數」的深層恐懼逐漸浮現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611/6098600

[ 本帖最後由 EL84 於 2022-2-18 11:17 編輯 ]
Reply
#38
中國人都是受害者 「金融巨鱷」索羅斯:習近平是全球最危險敵人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39448

美國「金融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日前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直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目前全世界最危險的敵人,且全體中國人都是受害者!

91歲的索羅斯13日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表示,習近平絕對是全球開放社會最危險的敵人,而「全體中國人民都是他的受害者」;讓索羅斯更加不安的是,還是有不少中國人盲目追隨,認為中國政府對人民的堅控系統是種保護,而不是威脅。

索羅斯指出,習近平是個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的人,同時也希望中國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因此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政治和軍事力量,自顧自認為這些做法能讓中國共產黨更加強大,為實現所謂「中華民族復興」的野望,做出「必要的犧牲」是在所難免。

索羅斯大膽推測,指習近平2022年第二任期結束後,將打破既定的繼任制度,打算當個終身國家領導人,「因為他覺得至少還需要10年,才能將一黨制國家及其軍隊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但索羅斯也表示,習近平近年來其實也飽受「內部矛盾」的困擾,黨內開始出現反對的聲音,大大降低了習近平領導的凝聚力。索羅斯認為,習近平想要讓中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強勢聲明與在國內使用的政治手段互有衝突,而習近平在黨內遇到的矛盾問題會在中美衝突日益加劇的情況下越加顯現出來。

索羅斯指出,中美衝突的核心就是兩國各自代表的治理體系截然不同的現實,美國代表著民主開放,政府保護人民個人自由;至於習近平所帶領的中國政府,則是崇尚毛澤東主義,讓個人服從於黨的極權封閉社會。索羅斯也不諱言,正在迅速惡化的中美關係,未來很可能導致戰爭,且中方近年來對台動作頻頻,增加軍事作戰能力,區域戰事爆發的可能性也提高。

索羅斯:習近平是開放社會最危險的敵人 全體中國人是其受害者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soros-xi-...02550.html

美國投資家、慈善家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在為華爾街日報撰寫的一篇意見文章中說,習近平是全世界開放社會的最危險的敵人,而全體中國人都是他的受害者。這位出生在匈牙利的猶太裔美國商人,同時也是進步主義政治和社會運動家。他將習近平稱之為獨裁者,畢生致力消除鄧小平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堅信中國共產黨應該是一個列寧主義政黨。索羅斯對習近平的世界觀做了尖銳的剖析,認為當前中共領導人正在發起一場運動,威脅要摧毀下金蛋的鵝,並廢除了鄧小平兩廂情願的統治遺產,在成為應聲蟲式的中共官員簇擁下的中國獨裁者,將發現缺乏權力製衡的情況下,他將很難根據不斷變化的現實調整他的政策。

索羅斯在周六的華爾街日報上發表的這篇意見文章中寫道,習近平飽受一些內部矛盾的困擾,大大降低了他領導的凝聚力和有效性。索羅斯認為,習近平的信仰和行為之間,以及他想要讓中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公開聲明和他作為國內統治者的行為之間存在衝突。

索羅斯認為,這些內部矛盾在中美衝突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顯現出來。他說:“這場衝突的核心是兩國所代表的治理體系截然相反的現實。美國。代表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其中政府的作用是保護個人的自由。習近平認為,毛澤東發明了一種優越的組織形式,他正在繼承這種形式:一個個人服從於一黨制國家的極權封閉社會。”

索羅斯認為,美中關係正在迅速惡化並可能導致戰爭。索羅斯在為華爾街日報撰寫的文章中提到習近平即將面臨的一個國內障礙:到2022年,他打算屆時打破既定的繼任制度,終身擔任國家首腦,而他覺得至少還需要十年,才能將一黨制國家及其軍隊的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索羅斯在文中提及他自1984年以來,一直積極參與中國事務。他寫道:“當時我將中國的共產黨改革者介紹給我家鄉匈牙利的同行。他們互相學習了很多,我隨後在這兩個國家設立了基金會。那是我所謂的政治慈善事業的開始。”

索羅斯說,2013年習近平掌權時他在中國積極參與,而“這次是直言不諱地反對極權主義政權。”

索羅斯將當前中國領導人與中共改革開放的開山者鄧小平做比較,認為“他是前任鄧小平大膽改革議程的受益者。”

索羅斯寫道“鄧小平對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有著截然不同的概念。鄧意識到西方要發達得多,中國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與西方主導的全球體系截然相反,鄧小平希望中國在其中崛起。他的方法產生了奇蹟。”

但是,他認為習近平“不明白鄧小平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理所當然地利用鄧取得的成功,但卻對鄧懷有強烈的個人怨恨,“畢生致力於消除鄧小平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索羅斯認為,習近平“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他希望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主導力量。他也堅信,中國共產黨需要是一個列寧主義的政黨,願意用它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來強加自己的意志。習近平強烈認為這是必要的,以確保中國共產黨足夠強大,為實現他的目標做出必要的犧牲。”

索羅斯說:“習近平意識到,他需要繼續成為無可爭議的統治者,才能完成他認為的人生使命…… 他的首要任務是吸引足夠富有的人來行使獨立權力。”

索羅斯寫道:“習近平正在進行一場有系統的運動,以清除或消滅積累了大量財富的人。他最新的受害者是億萬富翁養豬戶孫大武。孫先生被判處 18 年有期徒刑,並被說服將他的大部分財富‘捐贈’給慈善機構。”

他認為“這場運動威脅要摧毀下金蛋的鵝。習近平決心將財富的創造者置於一黨制國家的控制之下。”

索羅斯說:“習近平為了在2022年獲勝,已經將自己變成了獨裁者。他沒有讓黨告訴他採取什麼政策,而是規定他希望黨遵循的政策。”

索羅斯將習近平稱之為“世界上開放社會最危險的敵人”,而“整個中國人民都是他的受害者。”但他認為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這麼多中國人似乎發現他的社會信用監控系統不僅可以忍受,而且很有吸引力。”

索羅斯認為,如果習近平“能夠完善社會信用體係並確保生活水平穩步提高,他的政權就會變得更加安全。但他肯定會在這兩方面都遇到困難。”
Reply
#39
點名習近平!美眾院通過「軸心法」 揭中國是否助俄逃制裁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0961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外界不斷懷疑中國有援助俄羅斯的可能,美國聯邦眾議院27日通過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命名的法案,要求國務院針對中國是否協助俄羅斯逃避國際制裁提交評估報告,並定期進行更新。

《美國之音》報導,這項由共和黨議員提出的評估習近平如何干預和破壞美國對俄羅斯制裁法案(Assessing Xi's Interference and Subversion Act),英文簡稱為「軸心法」(AXIS Act),眾議院27日以394票贊成、3票反對的壓倒性通過。

「軸心法」法案提到俄羅斯與中國近來多次強調兩國將發展戰略合作和雙邊關係,要求美國國務院在法案生效後30天內向國會提交報告,說明中國是否提供俄羅斯任何援助、或協助俄羅斯逃避國際制裁,並要求國務院之後必須每90天對報告進行更新。

提出法案的肯塔基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巴爾(Andy Barr)表示,需要一份關於俄羅斯和中國合作情況的完整報告,讓民眾了解,也幫助立法者可以開始為美國地緣政治挑戰進行定位,「現在是美國正面對抗這個新邪惡軸心的時候了」。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共和黨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說,中共已表明不願意或無法在這場戰爭作為一個有建設性的夥伴,這部法案將有助於讓美國民眾了解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合作的程度。

直接點名習近平!美通過法案要查北京挺俄 俄再轟炸基輔羞辱聯合國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616582?lang=b5

美眾院通過法案調查中俄勾結 直指邪惡軸心
https://gnews.org/zh-hant/2440304/

習近平出席中國共青團成立百周年大會 促增強引領、組織及服務力
https://news.tvb.com/greaterchina/6279f1...9%E5%8A%9B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席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共青團增強引領、組織和服務力。

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早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

習近平表示一百年來,共青團堅定理想、矢志不渝,形成寶貴經驗,並對共青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表示︰「共青團要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動力和創造力,激盪起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

他又指新時代的共青團員要迎難而上。

習近平稱︰「要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模範,帶頭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頭硬。廣大團幹部要自覺踐行群眾路線、樹牢群眾觀點,同廣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為青年計,少為自己謀。」

他又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向青年敞開大門。

習近平說︰「要高度重視培養和發展青年黨員,特別要注重從優秀共青團員中培養和發展黨員,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習近平又向共青團提出四點希望,包括堅持為黨育人、自覺擔當盡責、心繫廣大青年及勇於自我革命。

[ 本帖最後由 May35 於 2022-5-10 03:42 編輯 ]
Reply
#40
【中央「習」權】中央辦公廳發「意見」 禁元老「妄議中央」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elder...54542.html

中共官方周日(15日)刊發文件,要求「擔任過領導職位」的黨員「不得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各級黨委每年要為離休幹部黨員講課,而且要求元老離境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手續」。評論分析,習近平的執政引起黨內不滿,反對力量能否組織習永續帝制,將是對黨內民主集中制的一大考驗。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代離退休幹部黨員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確保離退休幹部,特別是擔任過領導職位的黨員,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意見》又規定,中共元老「不得妄議黨中央大政方針,不得傳播政治性的負面言論,不得參與非法社會組織活動」,並要求各級黨委每年舉辦示範培訓班,黨委或有關方面每年為離退休幹部黨員講1次黨課,並強調離退休幹部黨員出境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手續」。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周一刊登文章表明除了加強學習、宣傳、輔導、培訓之外,還準備由「黨內法規」著手,達到令元老「禁言」的目的。

時政評論人士夏明教授指出,習近平執政10年,各方面的工作現在都面臨著危機,為持續政權,現在最為緊要的就是管住中共的這些黨員。但矛盾的是習近平掌權以來,借反腐之名大肆黨同伐異,也讓這些中共老幹部意識到習近平已經打破黨內輪流坐莊的任期制,一家獨斷,引發了中共各個派系抱團抵抗。

夏明:對老幹部進行控制,尤其是以他們的退休後的福利,各種待遇作為一種要挾的手段,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就在人事任命,而這裡面很大的一批人,他們的升遷不是感恩於習近平的,他們都是在江澤民和胡錦濤任期內得到的提拔,這些老幹部離開的時候,一定把他們的人馬全部安插在保護他的位置上。所以對習近平來說,他今天的敲山震虎針對老幹部,其實還是對他下面有許多的幹部,他控制不住。也反映習近平他現在已經第十年了,最終還是沒有把權力完全控制住。

夏明認為,黨內反對習近平的力量能否阻止習將帝號傳承下去,將是對黨內民主集中制的一大考驗。

夏明:如果他能夠被逼宮下台的話,也反應出中共的力量也還有些彈性,那麼或者說作為中共的黨內民主集中制還有一點點效果。但是如果這次習近平個人力量,個人權力和他的小圈子,把這個黨國給否定的話,那我覺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就走向了一個更大的災難。

近月以來,外界均流傳中共元老對於習近平的內政外交感到不滿。《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曾報道,今年10月滿94歲的朱鎔基對於習近平破壞中共的接班制度感到不滿。而在4月份,網絡亦流傳今年6月滿92歲的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資中筠的重磅文章,她批評中共的親俄路線未能「以人為本」,無視戰事生靈塗炭。

一股「反習聲音」,在今年隱約成形。今年2月,海外網絡流傳一篇4萬字長文《客觀評價習近平》,吹響了「反習號角」;3月中,第二篇反習文章《禍國殃民的習近平必須下台》出現,乾脆要求他下台。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