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勞工 labour employment related
#21
堵截源頭 保打工仔私隱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84eb2b69...601-860580

農曆新年之後是轉職高峰期,市民心急工,可惜筍工還未找到,卻誤信甚麼「薪高糧準」、「毋須經驗學歷」以及「月入可達3萬元」的匿名招聘廣告,二話不說便將個人資料乖乖送上,糖衣的背後卻是毒藥陷阱,淪為人家的生財工具。
Reply
#22
[Image: hd_codeid.gif]
http://www.pcpd.org.hk/tc_chi/ordinance/code_id.html
Reply
#23
討論區招聘廣告詐騙多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7/18300401

【求職陷阱】
一次求職面試,可能讓騙徒取得你的手機、身份證、銀行戶口和簽名式樣,展開連串詐騙行動,包括用你的身份證登記購買手機、到銀行開支票戶口然後以支票網購,更有騙徒猖獗至到銀行冒簽提款。暑假將至,警方呼籲青少年小心求職騙案,別輕信互聯網的招聘廣告或留言;警方已在網上一些熱門討論區貼上「警方呼籲:有關騙取身份證……」的警告。
商罪科科技罪案組總督察葉維健表示,騙徒會在網上討論區或流動應用程式張貼招聘廣告,聲稱招聘侍應、文員或售貨員等,相約三至四名受害人到餐廳、公園等公眾場所見工。騙徒會要求受害人開強積金戶口,要受害人填寫個人資料,提供出糧戶口和簽名式樣。

盜個人資料開支票戶口

騙徒隨即用受害人的身份證和個人資料到銀行開支票戶口,並在網上拍賣平台購物以支票付款,如購買銀行紀念鈔;甚至去銀行冒簽提款。案件涉及17名受害人,9名18至25歲人士被騙去身份證,8名18至64歲的則被騙徒以支票騙走財物。警方已拘捕兩男一女,年齡19至22歲,其中二人被控以盜竊、詐騙和以欺騙手段取財產等罪名,分別被判入獄25至37個月。
葉稱,也有騙徒會先與受害人在網上聊天或玩遊戲,熟絡後聲稱有工作機會約見,見面時再稱需要代客購買智能電話簽約、以信用卡購買金飾等,甚至到財務公司借錢以獲得酬勞,稱會代還債務,支付數百元至數千元佣金後帶同貨品離開。去年21宗求職騙案中,有13宗是透過互聯網接觸受害人,其中10宗涉及討論區。
Reply
#24
【埋身擊】訛稱將上市 銷售原始股
層壓騙術新招 呃87人1,315萬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7/18300398

[Image: img0000024_a06.gif]
Reply
#25
套得求職者資料 涉騙取貸款及服務
假公司藉勞工處「招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61125/6559851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个人资料 警惕NZ新骗局!
http://money.skykiwi.com/na/2014-02-16/174796.shtml
Reply
#26
多間機構違規匿名招聘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9/52526143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3月調查多個招聘廣告平台,結果發現每日平均有300多個匿名招聘廣告。公署抽查其中71個廣告,完成調查的48宗個案,全部都涉及違反合法及公平收集求職者個人資料的要求,但沒表面證據顯示這些個案當中,有個人資料被出售或濫用。

涉事機構包括教協、香港足球會、上市公司長興國際。私隱署指,當中30宗個案,刊登廣告者都作出不同辯解,例如表示不知道法律規定,歸咎廣告媒體平台沒有提醒,或聲稱廣告中的聯絡電郵地址,已包含公司名稱縮寫或全寫等。

不過這些辯解都不獲私隱專員蔣任宏接納,並向48則廣告刊登者發出執行通知,指令機構删除已收集的個人資料,或通知被收集者會保留資料,讓被收集者有權選擇是否繼續將廣料作應徵或者删除。不依從執行通知者即屬犯法,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兩年。
Reply
#27
匿名招聘廣告違法 包括教協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6_021.html

暑假是求職高峰期,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隨機抽查四十八個匿名招聘廣告,全部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其中包括兩間上市公司、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以及香港足球會。刊登廣告的機構辯稱不懂法律規定、求職者可從回電郵等識別公司身份等,但公署表明一概不能接受,已向相關公司發放執行通知要求銷毀個人資料。

求職宜留意 防墮詐騙陷阱
公署於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期間,審視七個主要網上及印刷招聘媒體,發現每天有三百一十一則匿名招聘廣告,佔整體招聘廣告百分之三點四。公署隨機抽樣選出七十一則匿名廣告,當中四十八宗完成調查,發現全部涉及不公平收集個人資料以及違反條例保障資料原則。條例訂明,僱主直接刊登職位空缺廣告,從中要求求職者遞交個人資料時,必須提供可辨識僱主或代理人身份的途徑。若僱主違反執行通知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兩年,如罪行在定罪後持續,可處每日罰款一千元。

涉事機構大多為中小企,亦包括長興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延長石油國際兩間上市公司。延長石油國際發言人表示,已立即根據保障資料原則制訂內部守則,確保今後的招聘中按照守則刊登廣告,避免以匿名廣告收集求職者的個人資料。

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一般在招聘廣告上列明僱主是教協,今次事件可能是個別招聘廣告出現遺漏,強調教協無意違反私隱規例,日後會糾正做法。公署過去五年收到五百五十宗有關匿名廣告的查詢,當中部分查詢人士指收到非應邀直接促銷電話,相信因早前回覆匿名廣告時不小心披露個人資料而求助。私隱專員蔣任宏指匿名廣告有上升趨勢,提醒求職者、僱主及招聘代理需留意匿名廣告的私隱風險,以防捲入詐騙、直銷等活動。

部分被指發出匿名招聘廣告的機構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香港足球會

‧延長石油國際

‧長興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溢洋國際有限公司

‧金源國際石化有限公司

‧卓爾藝術教育中心

‧龍祥旅遊有限公司

‧小跳豆畫室

‧永興醫藥化學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私隱專員公署
Reply
#28
在社交媒體應徵買手賺佣金 被呃$9,000 
13歲女求職墮點數卡騙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9/18750524

學生暑期工騙案涉百萬
https://hk.news.yahoo.com/%E5%AD%B8%E7%9...13296.html

網上求職陷阱 暑期工最易呃
https://hk.news.yahoo.com/%E7%B6%B2%E4%B...15731.html
Reply
#29
通知懷孕即被炒
資料操作員獲賠償12.6萬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5/52626737
Reply
#30
[img=600,335]https://s.yimg.com/bt/api/res/1.2/Sy_gj5dPZItH_wO.hXpN6g--/YXBwaWQ9eW5ld3M7Y2g9MzM1O2NyPTE7Y3c9NjAwO2R4PTA7ZHk9MDtmaT11bGNyb3A7aD0zMzU7cT04NTt3PTYwMA--/http://media.zenfs.com/en_us/News/hket/HKET20140729LC01ATL.jpg[/img]

https://hk.news.yahoo.com/%E9%80%BE%E5%8...22739.html


網民熱話:良心薪酬資料網 打工仔「自爆」人工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40730...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蘇格拉底 於 2014-7-30 08:15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3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