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香港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Liberate HK, revolution of our times
#21
L.A.華人絕食反送中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8/20707127
[Image: 18la9p08.jpg]
【紐約】千人穿起黑衫,於當地時間周日在唐人街遊行。駐紐約記者胡凱文攝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高唱這首聖詩的歌聲,前日不但在香港的「反送中」遊行隊伍中迴盪,還在美國紐約和洛杉磯的街頭響起。在洛杉磯的蒙特利公園市,有一班港人絕食明志,並舉行集會要求撤回修例;紐約市的遊行人士更把「777」和小熊維尼氣球放上天空,寓意送走特首林鄭月娥和中共。

香港遊行人士的訴求未得回應,海外連日來的聲援行動也未有停止。「洛杉磯香港論壇」由上周五傍晚7時至前日傍晚7時,用接力形式進行48小時的絕食行動,有參加者更堅持絕食整個48小時。他們盼以不同方式,喚起洛杉磯華人對《逃犯條例》修訂的關注。絕食最後兩小時,有近300人身穿黑衣到場支持,又一同悼念不幸死亡的示威者。

紐約市也有約千人由唐人街遊行至布魯克林,要求港府撤回惡法、釋放被指參與「暴動」的學生,並促林鄭立即下台。因文章《我來自香港,而非中國》遭中國留學生辱罵的香港學生許穎婷,花4小時由波士頓到場參加集會,她指海外港人不能放棄港人身份與責任,「守護家園大家都有份,不只是年輕人」。當天,波蘭首都華沙、英國曼徹斯特和法國巴黎也有集會。

被問反送中 韓國瑜:謝謝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8/20706936

[ 本帖最後由 12AX7.ECC83 於 2019-6-17 22:08 編輯 ]
Reply
#22
「城市游擊戰」料成示威常態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8/20707207
[Image: 18la1p103.jpg]

過去一周的反送中抗爭,與五年前傘運完全不同。示威者無「大台」指揮,也無預警或先兆,一輪起哄後便「自發」佔路,24小時內撤走,有人將之與法國「黃背心」運動比較。前線示威者及學者認為這種模式更實際,更能遍地開花,相信會成為港人示威新常態。

「學精咗唔會長期磨」

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的24歲劉先生認為,傘運是要癱瘓主要幹道影響社會經濟;是次則要向政府施加壓力,「唔一定佔路,如果當刻有其他方法,相信都會做埋……(長時間佔領)民氣都會隨時間慢慢消失」。

就讀理大的周同學及李同學認同今次群眾情緒遠較傘運更高漲,佔路時示威者的情緒很快就到沸點,迫使警方出動武力驅散;如果佔領後一段時間仍不採取行動,相信威力不足以撼動政權。

周同學也認為,這種抗爭方法較受年輕人認同,「因為後生仔就係想盡快解決、有效果」,故有可能成為日後群眾運動的新方式;但同時擔憂如沒有大台統一收集訊息,示威者很難證實四方八面的消息來源。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傘運持續79日,對社會造成的不便引起反感,「但最終乜都冇,仲畀咗好多口實政府做事後檢控」。今次示威者已「學精咗」,「唔會同你長期磨」,這種「城市游擊戰」有可能遍地開花。

法國「黃背心運動」曠日持久,示威者每周六都會到不同地點,以不同手段示威。鍾認為反送中運動與黃背心難以比較,因其目標主要針對新移民及穆斯林群體,大部份手段偏向暴力,包括焚燒車輛及報攤等,「香港社會普遍對暴力都唔太接受,亦唔會好多人願意衝」。雖然過去一周有市民發起不合作運動,包括癱瘓港鐵或到中資銀行取消戶口,但鍾指這些運動是因上周三警方暴力清場導致的挫敗感引起,與黃背心不同。

鍾又指即使政府發聲明致歉,但遊行五大訴求「一個都冇回應」,認為政府要有實際行動作回應,「最起碼清楚啲表述係撤回條例先」,否則將出現第三波示威,「就算得幾千人,去圍立法會,(政府)都好難做落去」。
Reply
#23
法律界:普選特首才是出路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8/20707147

【不撤不散】
【本報訊】《逃犯條例》修訂最終演變成特首林鄭月娥的政治風暴,200萬上街市民強烈要求林鄭為送中惡法問責立即下台。法律界選委陳景生昨日於電台節目中,直斥林鄭表現絕對令人失望及不智,但他慨嘆即使林鄭下台,仍可能換上更差特首,只有盡快推行政制改革,法律界也認為香港應有真正民選特首。「希望真正得到有市民支持嘅政府,我覺得係香港市民之福」。
記者:梁穎妍

大律師公會前主席、資深大律師陳景生及資深大律師潘熙均為法律界特首選委,他們昨出席電台節目,陳景生批評林鄭一直拒撤回草案實屬不智,直斥百萬人上街後,林鄭僅發聲明稱繼續立法工作,「好似特首一早決定咗你講乜都冇用,我行我素,特首應該自己諗吓自己啱定唔啱」,結果觸發再更大規模示威,「要得市民支持,要同市民坦白,用咁彈性字眼(暫緩)令市民更不信任,(質疑)『你係咪陰我呢?』」

陳景生:市民渴望政改

潘熙亦指林鄭理應正式撤回草案,強調需要重新進行全面詳細的諮詢,「撤回就係撤回,大家好清楚,暫緩會唔會係暫緩一日?」他們又認為港府應繼續跟進台灣案件,指大律師公會一早提出擴大香港法院的域外法權等方案,陳形容港府一早不處理台灣案,一動手就提出極具爭議案件是「錯上錯」。

對於前日200萬市民上街要求林鄭立即下台,陳景生慨嘆即使林鄭下台,「市民消咗氣」,亦不等同可解決問題,更直言「唔希望換來更衰嘅特首」。至於政制問題是否特首漠視民意觸發矛盾的根源,他稱法律界認為香港應該有真正民選特首,強調是《基本法》給予港人的承諾;至於港府應否加快政改步伐,他形容政改問題是市民所渴望,但何時重推,政府可能有其他考慮,「作為市民就希望港府越快推動政改(越好),希望真正得到有市民支持的政府,我覺得係香港市民之福」。

潘熙則稱,市民對政府缺乏信任,主要原因是現時特首並非民選,直言如果特首是多數市民有份選出來的,可能市民在特首犯錯時「會覺得個特首噚日係我選出嚟,今日都繼續畀佢做吓嘢」,但多數人沒有權選特首,對政府信心自然就會減弱,強調法律界一直倡議更公平、公開、更多人參與的選舉制度。
Reply
#24
【逃犯條例】發動遊行顯威力 拆解Telegram魔法
http://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525123/

連續兩星期的反修例遊行,屢次刷新本港最高遊行人數,通訊程式Telegram被視為今次遊行的關鍵。本報訪問多名專家學者,解構Telegram的威力,發現其資訊頻道與WhatsApp不同,不限加入人數,其中發放現場核實資訊頻道至今近七萬人加入,令參與者更易緊貼現場情況。此外,討論區「連登」更取代facebook發布文宣的功能,更有帖文附上各個Telegram群組連結,包括戰術、物資及前線消息等,令積極參與者更易分工。即使Telegram發揮「去中心」的功能,但有學者認為,主流媒體網上直播警方清場及特首回應,網民更可於網上重溫,才是激發港人上街的導火線。

民間人權陣線連續兩個周日發起反修例遊行,人數一次比一次多,大會公布分別有一百零三萬人及近二百萬人參加,遠超過○三年「反二十三條」的遊行規模。相比過去遊行倚賴facebook動員,反修例遊行參與者更多通過Telegram收發訊息,令人關注Telegram是否成為遊行的助力。

方便成千上萬人接收訊息

一三年推出的Telegram標榜即時、免費及安全的功能,港大前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早在一六年發起「雷動計畫」時,亦曾以Telegram進行民調及發放選舉資訊,惟程式至近兩年方受本港年輕人歡迎。資訊保安專家楊和生表示,WhatsApp群組人數上限只有二百多人,Telegram的群組卻可容許兩萬人,加上具有一定匿名性,不少網民都會用來互相通訊。

楊和生續指,Telegram所設的「頻道」功能,不設訂閱人數上限,方便成千上萬的人接收訊息,「由一至數名管理人員操作的頻道,雖不容許訂閱者討論或發放訊息,卻可讓超過二萬人接受訊息,甚至將訊息轉發。」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鄭煒認同,Telegram在資訊發布上較其他通訊程式方便,群組人數上限較高,吸引示威者使用。其中一個「反送中已核實資訊頻道」,截至昨晚有六萬八千多人訂閱;另一引述傳媒機構、局方消息的頻道,則有逾一萬六千人加入。

下載人數急升 四日內攀首位

為接收訊息,本港早前更掀起Telegram下載潮。根據應用程式分析機構App Annie的數字,Telegram在全港免費應用程式中,於蘋果App Store的下載排名由六月九日的第五十五位,四日內攀至首位。

鄭煒分析指,與五年前的佔領行動相比,今次遊行及集會「大台」角色更薄弱,加上逾兩成人無社運經驗,故依賴Telegram資訊,「以前大家會定時看大台資訊,聽領袖的意見,但今次只有資訊較分散的Telegram群組及頻道。」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亦指出,佔領行動時示威者分成本土派及傳統社運兩個陣營,更爆發爭拗,相反不少反修例遊行參加者屬政治素人,沒有派別之間的包袱,促成更好的合作。

人多參與 一人一句易「沉底」

六九反修例遊行後,政府當晚表明修訂案如期恢復二讀,引起網民組織集會及「野餐」活動,期間曾討論反修訂活動的Telegram「公海總谷」管理員,被警方以涉嫌串謀公眾妨擾罪拘捕。不過,嶺大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袁瑋熙認為,「公海」群組人數過萬人,一人一句消息容易「沉底」,難以發揮功能。

袁瑋熙留意到,六月十二日原定立法會二讀前,Telegram陸續出現戰術谷、物資谷及救援谷等小群組,發放單一範疇的資訊,但記者及後翻查資料,相關群組目前已關閉。此外,有學生組織,甚至是主流傳媒,都有利用Telegram發放即時資訊,更開設專門討論《逃犯條例》的群組,相關群組近三千人參與,成為媒體收發資訊的新戰場。

Telegram之外,學者亦發現討論區「連登」在今次遊行中影響力甚大。袁瑋熙直言,facebook的功能不如以往,除了在前期動員參加遊行、反修訂聯署以外,更大的功能是成為轉發「連登」帖文的平台。

「連登」帖文整合連結消息

袁瑋熙解釋,facebook以往負責發布文宣,今次明顯被「連登」所取代,「『連登』發揮到連結文化資源的功效,用有創意、講故事的形式,解釋反修例的來龍去脈,吸引很多年輕人觀看。」他亦發現,不少人在facebook轉發附有Telegram群組連結的「連登」帖文,整合及發放前線消息,「現時前線示威者很理性,要確定消息,才會有所行動。」至於Instagram近年新增的限時動態,亦取代facebook的文宣功能,袁瑋熙指,很多港人去遊行都會打卡,分享反修訂的圖文又會加上hashtag(標籤),達至「主題標籤」的功能。

縱然Telegram及連登最近廣受關注,但李立峯認為,不可忽略大眾媒體網上直播造成的影響。他指出,過去一星期,媒體爭相直播特首林鄭月娥回應遊行的記者會,以及警方以催淚彈、警棍,甚至是布袋彈等方法驅散示威者,公眾除了可以即時接收第一手資訊,直播片段亦可於網上重溫,激發不滿的市民上街遊行。

群組加密功能不足 網絡安全存漏洞

Telegram雖能同時向群組過萬人發放訊息,但資訊保安專家指,其群組加密功能不足,網絡安全仍存漏洞。

Telegram訊息加密、高度隱私的特性,標榜支援點對點加密傳訊、定時刪除等功能,惟日前受黑客攻擊,懷疑與香港示威有關,令人擔心其保安漏洞。資訊保安專家楊和生表示,使用Telegram時,只要將電話號碼設定為非公開,再更改用戶名稱、關閉顯示最後上線時間等功能,基本上均可發揮到保密功能。但現時Telegram的群組加密功能仍有不足,存在一定網絡保安風險,「當有群組參加者使用不安全網絡,有機會讓第三方進入,偷看群組對話。」

楊和生指出,坊間早有Signal、Wire等加密功能較好的應用程式,「以Signal為例,所有通訊都預設加密,對話記錄在技術上不留痕迹,只有參與對話的人士會看到。」不過他認為,兩個應用程式現時只有少數港人使用,難以發揮如Telegram即時向大眾發放消息的功能。
Reply
#25
公院洩示威者資料 私隱署接22投訴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9/20707956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圖)前日展示爆料醫護提供的文件,指部份公立醫院急症室電腦系統,有專為向警方提供求診示威者資料的版面,不需額外登入便可查閱。私隱專員公署表示,截至昨午1時接獲22宗相關投訴及查詢,並已聯絡該局展開循規審查。醫管局表示,急症科中央統籌委員會昨午開會,討論加強急症室資訊系統的電腦保安,並有探討在不影響急症室運作下,在該系統規定必須要登入或增加核證,才可接觸感敏資料。

電腦無專人看守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表示,已收到醫管局就相關事件的資料外洩事故通報,已聯絡該局並展開循規審查,以取得更詳細資料,現階段未有進一步詳情提供。循規審查包括有否採取切實可行措施,確保病人個人資料不會未獲准許或意外地被查閱、處理、刪除、喪失或使用

有公院急症室醫生表示,以某九龍區龍頭醫院急症室為例,有超過20部電腦,每部均裝有該系統,無人專門看守,不過平日工作所見,都是醫護人員使用。2014年佔中期間,醫管局也使用該系統,但相安無事;今次是因警方在醫院內拘捕受傷示威者才引起猜疑。不過急症室電腦系統漏洞已存在20年,必須堵塞。

據悉,6.12警方在其中一間公立醫院拘捕示威者,其中一次是當分流站護士問傷者如何受傷,傷者朋友說在金鐘受傷,沒提防已有警察站在後面;另一次是警察問護士是否有傷者眼部受傷,護士不為意「手快快」指出傷者。對於醫管局前日表示會跟進不當外傳資料的人,陳沛然表示,絕不會供出爆料人,會就事件一力承擔責任。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則要求醫管局立即改善電腦系統。
Reply
#26
警拒交代下令開槍指揮官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9/20707878
[Image: a04a01a.gif]
[Image: 19272442.jpg]

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前晚會見傳媒時,對上周三警方向示威者施放催淚彈,甚至開槍發射布袋彈及橡膠子彈,指是根據當時現場情況,由現場指揮官決定。《蘋果》就事件於上周四開始向警察公共關係科查詢當時現場指揮官是誰,但至今仍未收到回覆。

立會防線打出 陶輝帶隊

據了解,6.12警方派出五大總區應變大隊合共5,000警力應對示威,包括Tier 1、Tier 2及Tier 3防暴大隊,現場主要分為五大隊,其中新界南總區應變大隊負責守衞添美道立法會大樓方向的防線,由該區指揮官外籍總警司陶輝(Rupert Dover)負責帶隊。陶輝加入警隊多年,曾任職機場特警隊總督察,2013年擢升為高級警司,2014年雨傘運動佔中期間,他有份參與9.28施放催淚彈,其後獲前特首梁振英頒授公共服務獎狀嘉勉。消息稱,立法會大樓當日率先爆發衝突,警方亦在此打出第一槍。

負責清場的「速龍小隊」由警察機動部隊校長、外籍總警司莊定賢(David Jordon)全權主理。他曾是英國皇家海軍軍官,27年前加入警隊,先後在保護證人組及港島衝鋒隊工作,2005年處理世貿會議期間的韓國農民示威得當,獲警務處頒發處長嘉獎;2014年在龍和道與示威者對峙,被硬物打爆頭披血仍頂硬上,獲「爆頭警司」之稱號。

至於添華道行政長官辦公室的防守工作,則由屯門警區指揮官江敏強率領新界北總區應變大隊把關。他加入警隊逾20年,曾任落馬洲指揮官及支援科警司,至2013年獲調任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在佔中期間曾多次代表警隊發言,現時已調回屯門警區工作。

另外,率領港島區應變大隊的是港島總部東區指揮官總警司薛家豪,當日負責駐守夏愨道;而現任將軍澳警區指揮官的外籍總警司顏鐵誠(Mark Anstiss),當日則率領東九龍應變大隊,負責駐守龍和道一帶,他曾任香港輔警總部支援科。

據了解,行動前各應變大隊已向所有參與行動的警員訓示,提示前線警員可以使用的武力級別,並由現場指揮官決定將武力逐步升級,由最初150發催淚彈(圖),以至後來約20發布袋彈及數發橡膠子彈。

警隊民望四年新低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9/20707883

港大民研計劃昨發表最新紀律部隊民望調查,該項於6月初、在最近兩次百萬人大遊行示威前進行,以隨機抽樣電話方式訪問1,006名市民的調查。結果顯示,警隊最新評分為61分,較半年前同類調查跌1.4分,是四年來新低,繼續是九個紀律部隊排名最尾。

市民對警隊滿意率為50%,不滿率為28%,滿意淨值為正22個百分點,是自2015年5月以來同類調查新低,當時警隊滿意淨值為正20.9百分點,是1997年回歸以來最低紀錄。其他紀律部隊民望,消防處為83.1分,繼續排名榜首,政府飛行服務隊和醫療輔助隊排第二及第三,分別77.9及77.4分。另市民對駐港解放軍評分為56.8分,是自2012年5月同類調查開展以來新低,而市民對解放軍的滿意率及不滿意率分別為49%及14%,滿意淨值為正35個百分點。

警隊多項民望指標跌至近年新低,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希望,政府和市民都知道警隊的廉潔和專業形象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

林鄭拒設獨立委員查黑警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9/20707874
[Image: a0401a.gif]
[Image: 19la3p21.jpg]
Reply
#27
【逃犯條例】政府須正面回應訴求 勿讓街頭抗爭釀大禍
https://www.hk01.com/01%E8%A7%80%E9%BB%9...7%E7%A6%8D

[Image: H0zdzr2UlNQbSRkkCN7Id-JGsiCKKXuO4pT8buKU...w1920r16_9]

逃犯條例:鄭若驊親口向市民道歉 學者轟做樣促下台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9062...?refer=hn2

示威者堵塞灣仔告士打道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190621.htm

墜樓示威者「頭七」 市民親手摺紙巾花:「代表心意、代表思念」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5%A2%...%E5%BF%B5/
[Image: pp-46_wX4Tj_1200x0.png]
[Image: 65043575_10156112078817056_3269247192098...1200x0.png]
[Image: 64902268_10156112078342056_2374760303553...1200x0.png]
[Image: 64606560_10156112078517056_6548203488482...1200x0.png]

「反送中」示威者梁凌杰上周在太古廣場高處掛上橫額後墮樓身亡,今日是「頭七」,網上有人發起今晚 9 時在現場舉行悼念集會。傍晚大部份身穿黑衣的市民陸續到達現場,人龍排至高等法院,並打起「蛇餅」,最後逾千市民站滿金鐘道,等候期間多次「摩西分紅海」,讓救護車經過。

市民垂首默禱,然後把白色花束和香燭,放在一幅掛在欄杆上的白布橫額前面,布上寫著「反送中,No extradition to China,Make love, No shoot」,就是梁凌杰生前在此掛上的標語部份內容。九時許悼念儀式開始,之後每半小時舉行一次直至午夜,逾千市民默哀一分鐘,然後進行三鞠躬禮,最後一起說「梁烈士,一路好走!」,這句說話嚮徹金鐘道。

市民 Jodie(化名)與四名朋友結伴在近花園道那邊的人龍側,把一朶朶白色紙巾花,送給在排隊等候弔唁的市民。傍晚開始「密密摺」的百多朶小花,轉眼就分派完畢。他們上次摺花送給市民,是周日(16 日)200 萬人參加「反送中」遊行的時候。當時她們將 300 多朶「半製成品」派與遊行人士,讓他們邊行邊打開花瓣,「一來當日全港沒白花,二來邊行邊弄開花瓣,也是代表心意、代表思念的一種儀式。」

華人普遍十分重視「頭七」,認為是逝者魂兮歸來的日子。不遠處,市民的注意力移到一隻靜靜伏在圍板上的大飛蛾。

Jodie 自發與友弄紙花,是為了記念死者為香港所做的事,她為失去同行者而感到可惜和傷感。她指,「反送中」迫使她很多平日毫不關心政治的朋友上街。對於至今政府仍未回應市民五大訴求,她只感到無言以對。「我只想和平、從沒想過會因抗爭而流血,政府是否要迫市民受傷才肯聽? 如暫緩即是全面停止推行,為何不肯說撤回? 為何林鄭仍在死雞撐飯蓋?」

她並不認為林鄭下台能解決問題,她與一眾朋友都認為,現在除了要撤回惡法,最重要的是收回暴動定性、 釋放被捕者,和徹查警暴責任。

另一市民 John(化名)稱今次抗爭各派均各有各做,以共同清晰目標為依歸,反而令香港人在抗爭上百花齊放,「識唱聖詩就唱聖詩,鍾意衝嘅就去衝,今日的行動已是展現創意,不再單一圍立法會和政總,稅務大樓及警總也可以圍,今次有點像測試不同方式。」

Jodie 也同意,若各自有不同 ideas,街頭抗爭就會有更大能量,她強調在未爭取到五項訴求前,香港人「不撤不散」,「我們沒有並希望立刻就會撤回,我們將繼續堅持街頭抗爭,希望民氣能維持。只要一日不撤回,一日我們也會繼續。」

【引渡惡法】盧偉聰龜縮一日任由警隊被辱 示威者放狗糧爆粗狂鬧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2/59744652

「一哥」盧偉聰坐鎮的大本營被示威者突襲,警方卻似早有準備以靜制動,就算示威者在外牆上噴上「狗」、「黑警」等字句,警方均未有阻止。盧偉聰整天龜縮,只由警察公共關係科警官召開記者會。

群眾昨包圍警總後,警總內未見有大規模警員調動。在6.12負責添美道立會外防線的外籍總警司陶輝(Rupert Dover),一度在後門現身,但只是與其他警員談笑風生。陶輝2014年曾參與處理佔中的「Solarpeak行動」,事後獲港府嘉許。

有警員隔門爆粗指罵
示威者不時有挑釁行為,除高叫「黑警」等口號,有人大聲讀出過去警察犯法的新聞,又有人在警總外牆噴上「狗」、「黑警」等字句,甚至在警總門口放下狗糧,均未有警員制止。至晚上7時許,一名警務人員隔着玻璃門爆粗指罵示威者,大叫「入嚟吖!X你老母」,隨即被同袍拉走。9時後有人在警總附近的灣仔警署大樓的窗前揮動標靶,不久後傳出氣槍聲,玻璃窗爆裂,房間的燈隨後關上。

盧偉聰整天未有露面或發表聲明,記者會由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余鎧均主持,她重申不是要清場,警方尊重市民和平表達權利。警方又派談判專家嘗試與示威者對話,但被口號聲掩蓋,只好退回警總。
記者黃翠儀、麥志榮

[ 本帖最後由 12AX7.ECC83 於 2019-6-21 23:17 編輯 ]
Reply
#28
國際特赦證警6.12過份使用武力 違國際法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2/20710427
[Image: 22la5p69.jpg]
[Image: a0702a.gif]

6.12警方鎮壓示威者的暴力場面持續受到國際社會關注,國際特赦組織整理當日拍攝到的片段,驗證當中的地點及真偽,整理出當日14個不同場景,證實香港警方在當日有過份使用武力。

不該向頭部發射橡膠子彈

國際特赦組織指,14個場景雖不能涵蓋當日全部情況,但包含了廣受傳媒報道的事件,以及在本地及國際傳媒、公民社會,及大眾在社交媒體廣傳的影片。根據組織仔細研究,發現警方對大致和平的示威者使用不必要、且過份的武力,有違國際法及國際人權標準。

組織綜合片段歸納出警方當日的不合理行為,包括毆打已被制服的示威者、向示威者頭部發射橡膠子彈而有可能構成重傷、向被困或缺逃生路線的示威者發放多枚催淚彈,以及針對記者使用激進的戰術。

由該組織發表的報告指出,其中一段影片顯示警方向示威者發射橡膠子彈。報告指橡膠子彈足以造成嚴重傷害,尤其是傷及頭部、面部或上身。因此警方絕不應該使用橡膠子彈驅散群眾,更不應隨機發射,只應在制止罪犯暴力傷害他人時才使用。

群眾無去路不應放催淚彈

對於有影片顯示警方夾攻位於中信大廈門外的示威者,並施放催淚彈。報告指出,催淚彈只應在群眾有路可逃的時候用作驅散示威者,在群眾受困及去路受阻的情況下不應使用。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總幹事譚萬基指,警方在6.12日向示威者使用過份武力,無可辯駁。在已驗證的影片中見到警方失控的畫面,把和平、零威脅的示威者置於險境。香港政府應發放清楚訊息,明確指出對警察濫用武力零容忍,並設獨立調查委員會,令涉事警員,包括指揮級別的人員得以問責。

譚萬基續指,有見於昨日示威繼續,警方在前線執勤固然有很大壓力,但絕不是使用過度武力的藉口,「我們敦促警方遵守香港法律和國際指引,保證不會再在未來集會出現同樣情況。警方需要一改他們在集會期間,粗暴執法的手法,令和平集會得以進行」。
Reply
#29
醫護法82選委轟踩界執法
警公院拉5人 4涉暴動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4/20712048

醫護界連環踢爆警方涉違規到醫院蒐證拉人,繼荃灣港安醫院證實有警員要求前線醫護提供6.12求診示威者資料後,法政匯思揭發警方到公立醫院拘捕五名6.12示威人士,包括四人涉暴動罪及一人涉非法集結;有醫護更踢爆有警員於醫院內偷聽醫護談話內容,甚至威逼醫護提供病人資料。有醫護質疑警方此舉屬越界蒐證,醫學界、衞生服務界及法律界共82名選委昨聯署聲明,促請警方切勿阻礙救護工作及尊重病人私隱。
記者:鄧溢禧

有參與聯署的法政匯思昨於記者會指出,綜合民陣、民權觀察、星火同盟及大專院校等資料,據了解有四男一女示威者在公院被捕,其中四人涉暴動罪,另一人涉非法集結,包括三人在伊利沙伯醫院被捕,廣華和仁濟醫院各有一人被捕。

醫管局回應本報查詢時,證實在伊利沙伯醫院、仁濟醫院及廣華醫院各有一宗警方拘捕行動,這與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本月20日透露只有一宗警方拘捕行動有出入,醫管局並無詳細交代,只稱有關拘捕及控罪等詳情請向相關執法部門查詢,提醒執法者須尊重病人私隱,並歡迎前線醫護就不當執法行為向上司匯報。

不戴委任證 恐嚇護士索資訊

衞生服務界選委、醫療政策關注組發言人洪梓然披露,收到一宗護士求助,指日前有警員不佩戴委任證,走到醫院多處地方偷聽醫護人員談話內容,「有一個比較粗魯,甚至以恐嚇語氣恐嚇姑娘,問佢哋攞資訊」。為保護前線醫護,洪拒絕透露該護士所屬醫院,洪承認若護士未經許可披露病人資料,或會牴觸操守問題,可被處分甚至停牌,重申醫護不曾面對相關情況,且被恐嚇時更憂會否負上法律責任,才在高壓下提供資料。

杏林覺醒成員、醫學界選委黃任匡指,《警察通例》要求警員遵守私隱條例,醫護都有專業守則,保護病人私隱。黃斥責警方越界搜證執法,絕不恰當。他稱,警方可申請法庭手令,書面向醫院索取報告蒐證,「而唔係口噏噏喺分流站向醫護人員查詢」。他重申醫護絕無責任向警方披露病人資料,「家暴病人俾人打到爆晒缸,醫護都唔會主動報警」。82名來自衞生服務界、醫學界及法律界的選委聯署,促請警方切勿阻礙救護工作及尊重病人私隱。

法政匯思召集人吳宗鑾補充稱,警員若以非法手段蒐證,相關證供呈堂性會備受質疑,惟被告不能以此作抗辯理由,他強調不恰當蒐證手段對檢控工作影響不大,法庭仍可能接納相關證供。

私隱署:不能任意收集資料

個人資料私隱公署表示,截至本月21日下午4時,共接獲32宗涉醫護人員未經批准向警方提交病人資料投訴和查詢。公署表示,執法機構不能以偵測或防止罪行為由,任意收集資料,在提出要求收集資料時,有責任明確告知醫院是否必須提供資料,否則,執法機構或因誤導醫院或濫權而違反私隱條例。公署又指收到68宗涉警務人員及其親友在網上被「起底」的投訴和查詢,指收集及披露個人資料以達欺凌、具煽動性和恫嚇的不法目的,是不合法及違反私隱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

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本月17日指出,警方拘捕15名涉6.12警民衝突的示威人士,當中五人涉暴動罪。本報就有五名示威者於醫院內被捕一事查詢警方。警方回應稱,根據法例,如警方有合理地相信有人干犯可被判處監禁的罪行或在訂明的情況下,即使沒有手令,警方可作出拘捕。警方重申,在醫院調查任何個案或任何行動時,不會阻礙任何人士接受治療,並絕對尊重病人私隱及任何人士的其他權利,對於一些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警方表示遺憾。

醫管局未處分篤灰護士 網民促今交代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4/20712050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有護士被指洩露病人資料予警方,致求診示威者在院內被捕一事,據悉醫院尚未處分涉事護士,被公眾質疑有心包庇。facebook專頁「HA Secrets」要求醫管局九龍中聯網,今午1時前公開交代如何處分涉事人等,否則「唯(惟)有將件事交比(畀)社會處理」。護理學者及立法會議員促請醫管局主動調查以釋公眾疑慮;如有護士行為不符專業水平,應轉介護士管理局跟進。

綜合HA Secrets及消息人士資料,被指洩露求診示威者資料的護士6月12日順從警方要求,提供病人紀錄給警員,包括印有病人姓名、地址、家人電話的「AED卡」,卡上沒印有任何有關災難單元(Disaster Module)的資料,之後有警員在急症室拘捕病人。伊院管理層知悉事件,暫無護士被處分。據了解,涉事女護士擁10年以上年資,屬急症室內較資深的護士。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強調,AED卡只供醫護內部傳閱,理論上不應交予警方,即使警方要跟進,也不應向醫護探問病人背景資料,而是先等待病人完成治療。他促請警方交代6.12是否有特別指示,要求前線警員在醫院大舉搜索病人資料,致醫護人員處於兩難局面。

或違專業守則

護理專科學院創院院長林崇綏指,根據《香港護士倫理及專業守則》,護士應確保在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所獲的個人資料,除非取得個別人士同意或法庭頒令,否則不得披露。若有護士把病人資料或醫院文件交予第三者,或有違護士專業守則;如護士有感難以處理,應立即請示上級。她認為醫院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不宜坐視不理,應主動及盡快調查並公佈結果;如有護士犯錯,宜轉介護管局跟進。理大護理學系教授黃金月認為,醫院是政治中立場所,任何人都不應被政治立場左右專業判斷,並讚許過去兩星期緊守崗位的同業,「見到佢哋善良嘅一面」。

大律師陸偉雄指,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3項原則,若醫護人員未經病人同意下,擅將病人個人資料交予警方,病人可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投訴,私隱專員可向違規一方發出執行通知,指令違規人士或機構採取補救措施,亦有權為受害人提供法律協助提出民事索償,賠償由數千至數十萬元不等。

醫管局回覆稱,已提醒急症室醫護人員分流及診症時,確保病人病歷及與病人的對話不會外洩,亦會提醒其他執法機構於醫院環境須尊重病人隱私。發言人指,公院有既定機制處理執法人員索取病人資料的要求,包括作出正式記錄。
Reply
#30
連登巴絲集思抗爭路向 
逾半贊成圍TVB 7.7立會再聚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4/20711866


【反送中】
【本報訊】本月多場反送中抗爭,網上討論區「連登」成為示威者動員及訊息交流的主要渠道。昨有連登「巴絲」在立法會示威區舉行集思會,討論對不同抗爭形式的想法,以及運動未來的發展方向,吸引近50人參加,最後更即場投票通過下月7日再召開集思會,過半數更建議包圍無綫電視(TVB)抗議。集思會發起人表示,相信民意仍是傾向支持示威者,期望透過在現實與同路人溝通,得出抗爭共識。
記者:羅智堅 麥筠瑋

仍然在學的「巴打」Louis及「絲打」Jenn,昨午在立法會示威區舉辦集思會,高峯時有近50人參與,當中不乏年輕面孔。兩人強調集思會「冇大台,純自發」,任何人也能發言。Louis表示,透過連登網上討論區動員年輕人參與抗爭效果甚大;然而他們在現實中互不相識,難以整合各人意見,故希望透過集思會,交流各人對抗爭的想法。

「大台同民眾相輔相成」

Louis 又稱近日政府突然對示威者「放軟手腳」,似有意與市民打持久戰,他們有必要共謀下一步抗爭形式,令運動不致無疾而終,「我哋衝之外,會唔會可以有其他嘢做呢?」

自言反惡法抗爭期間參與「文宣組」,曾向國際媒體撰文批評修例壞處的Jenn則表示,連登內就抗爭應否升級眾說紛紜,部份內容亦真偽難辯,甚至懷疑是刻意分化。她認為在現實討論更能直接理解大家想法。

她稱是次抗爭民眾自發屬主導,過往被稱為大台的民陣已變為輔助角色;但她認為民陣或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對推動是次抗爭功不可沒,如在關鍵時候號召市民上街,「我覺得大台同民眾係相輔相成」。

Jenn又認為,沒有大台或會令個別示威者做出過火行為,但他們不會「割席」,會共同承擔責任。她又稱早前包圍警總的行動,已見到抗爭者不會向警員投擲大殺傷力物品,亦不會妨礙救護工作,故相信抗爭者普遍會考慮行動後果及有底線。

「前線警員係笨人出手」

不少人昨在集思會發言。有市民認為勇武抗爭或未必能獲多數市民支持,日後如要將行動升級,應是增加不合作運動次數,而非提高抗爭程度;亦有市民稱「無必要一見到差佬就鬧佢哋」,因前線警員只是「笨人出手」,日後應嘗試令他們明白責任在政府。

但亦有與會者表示,向前線警員施壓才能使他們反思「點解自己成為呢個磨心?」該與會者亦形容抗爭者與警員對峙,無異於人民與中共對抗,他們即使不以武力相向,亦不應示弱。

昨亦有人趁機呼籲連登仔今天再次包圍稅務大樓,令市民無法繳稅。該發言者指不少藍絲已認為港府無能,寧願不交稅,相信行動不會失去市民支持;加上包圍稅局所需人數較少,認為比其他方案可行,惟建議未獲在場人士一致首肯。

最後,參與集思會人士即場投票,通過7.7下午3時再於立法會示威區開集思會。不少網民批評TVB新聞在報道反惡法抗爭上偏幫警方,會上過半數贊成設街站播放宣傳片及「圍TVB」,惟未有確定日期。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