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經濟模式擱淺 China economic model collapse
#11
華恐步日迷失年代後塵 經濟增長趨放緩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7%...E%E7%B7%A9

內地樓市持續疲弱,政府頻頻出招解困。

日本經濟自1980年代的泡沫爆破後「迷失」多年,成為多國「反面教材」,幾年前就傳過中國政府曾專門開會探討如何避免重蹈覆轍。法國外貿銀行經濟學家艾西亞、徐建煒及岩原宏平發表報告,指中國現時似乎走上與1980及1990年代的日本相似的增長軌迹,這意味中國經濟長遠恐進一步放緩,就算政府掌握大部分資源,可保證財政的可持續性,財政壓力仍將有增無減。

樓市仍有望避開「硬着陸」

該行續指,現時中國經濟及人口增長之放緩亦與日本相似,「也令市場懷疑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長期潛力」。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上月內地百大城市新盤均價為每方米1.62萬元人民幣,按月跌0.02%,連跌3個月,按年計漲幅比8月收窄0.17個百分點至0.15%,江門和肇慶等56個城市錄得下滑,跟京津冀城市群相反;百大城市二手樓均價每方米約1.59萬元人民幣,按月跌0.13%,連跌5個月,按年跌幅較8月擴大0.27個百分點至0.39%,71個城市按月下跌。

不過,即使中日樓市危機均見發展商從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融資,岩原等人認為,中國樓市仍有望避免「硬着陸」,理由包括經濟增長高於當年的日本,為中國買到更多時間處理問題;國家對地產商影響力較大,更易穩定市場,如選擇性地與發展商融資提供擔保、國營發展商接管財困民營同業。就算此等措施長遠恐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繼而經濟增長潛力,起碼有助維持金融穩定。

內銀傳擴房企融資 涉6千億

該行又預期,內銀會承擔更多拯救樓市的任務。剛巧外媒引述消息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保監會已通知建設銀行(00939)和工商銀行(01398)等6大國營銀行今年最後4個月內各自提供最少1,0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穩樓市,可以是按揭、放貸給發展商或買入其債券等,形式不拘。

中國與1980年代日本另一不同之處,法國外貿銀行認為,乃北京對外部(美國)壓力有較強自主權,就算貿易上向美國作了讓步(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不用受當年《廣場協議》那種束縛。1985年日本接受《廣場協定》讓美元兌日圓貶值,被指緩和美國國會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惟日本央行其後減息「放水」減輕圓匯升值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乃日本吹起驚天泡沫主因之一。

建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崔歷稱,現時美元確實非常強,難言很快就會調整,原因不但美國聯儲局比較「鷹」派,還因為市場面對衰退及地緣政治的風險,而且各國沒有太多協調。

她相信,現在全球央行會持續比較激進的「收水」周期,「判斷拐點還是稍微有一點早」,惟內地房地產市道已正在企穩,如「保交樓」有進展,若內地經濟復甦較快也有幫助,惟暫時仍不太穩定。

大陸三線城市常州的一座圖書館,太科幻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4TLfrNxIH0
Banff
Reply
#12
林毅夫:2030年前中國經濟具備每年8%的增長潛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rht7cHlK0


【字幕】林毅夫教授:中國高速經濟增長還可以持續多久?有什麼超越發達國家的優勢與挑戰?《名家演講錄》(2023-11-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hNBAMYXaY


【字幕】林毅夫教授:日本衰退30年是因為美國刻意打壓?中國經濟為何能不斷增長 不步日本後塵?《名家演講錄》(2023-11-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mK0QlUPiQ


林毅夫:如何認識中國的機遇與挑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bqTKlCXOU
Banff
Reply
#13
【字幕】林毅夫教授:美國為何在5G芯片技術無法打壓華為?外國企業不支持白宮卡脖子霸權行徑? 《名家演講錄》(2023-11-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MdtIA72_8w


【字幕】林毅夫教授:奧巴馬、特朗普、拜登圍堵打壓中國為何徒勞無功?中國憑什麼優勢令美國心悅誠服?《名家演講錄》(2023-1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oqZymoMfU
Banff
Reply
#14
金燦榮2024年最新演講:中國天生具備5大優勢,完全不懼美國打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WSAFF01oXE


金燦榮精彩演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機遇!【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CAzRjqRV4


香港大學研究生會-金燦榮劉智鵬教授趣談中美關係和世界格局(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hYErwkUcA


香港大學研究生會-金燦榮劉智鵬教授趣談中美關係和世界格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6iYQeSAVI
Banff
Reply
#15
金一南2024年最新演講:應對美國瘋狂挑釁,中國已經具備隨時攤牌的能力! 【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_r2CRjxDI
Banff
Reply
#16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l Is Dying | Michael Pett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8o0TO-rfg


Michael Pettis: The Chinese Growth Miracle Is 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5VczIFGZA


Who Killed the Chinese Economy? | A Discussion with Adam S. Posen, Zongyuan Zoe Liu, Michael Pett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1TxK9JyWI
Banff
Reply
#17
IMF:中國經濟放緩料持續至2028年
https://hk.news.yahoo.com/imf-%E4%B8%AD%...02486.html

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天表示,隨著中國在生產力下降和人口急劇老化的困境中掙扎,這個亞洲大國的經濟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持續放緩。

由於房地產債務危機,加上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以及全球需求疲軟,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去年經歷數十年來成長最緩慢時期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今天的報告預測,「在生產力疲軟和人口老化的阻力下」,中國的經濟成長到2028年將進一步下降至3.5%,並表示「前景的不確定性很高」。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為4.6%。

中國房地產市場長達數年的危機驅動經濟放緩。房地產曾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現在卻身陷債務危機,甚至可能威脅中國的金融體系。

國際貨幣基金的這份報告還示警,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可能進一步拖累私人需求並使信心下跌」。
Banff
Reply
#18
基建神話破滅 中國人工島一個破產另一個拆除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9F...06062.html

耗資上萬億公帑的明日大嶼勢將上馬,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一早明言非討論「做定唔做」,而是如何做好。回顧中外經驗,亦非所有人工島都最終如願以償,有人工島為政府帶來沉重財政負擔,甚至有項目破產收場。

[Image: 99b24020-c17e-11ee-bf4a-718c24c36db1]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政策轉變 三亞「東方杜拜」破產
有「東方杜拜」之稱的海南三亞鳳凰島項目早在90年代末開始發展,曾是當地矚目超級項目,最初目標是填出人工島興建客運碼頭,不過在填海初期,開發方一直受到資金短缺困擾,只好由民營企業收購其股權來「吊命」;2002年由湖北商人曾憲雲斥資七百萬元人民幣收購項目,將項目易名為「鳳凰島」,在島上發展房地產項目,包括豪宅、會展中心、度假中心、商務會所、遊艇會等,總投資超過五十億元人民布,曾憲雲明言要把鳳凰島打造成媲美美國邁阿美郵輪之都齊名。

不過野心大,資金需求也大,到了2006年浙江國都控股有限公司動用十多億人民幣資金,成為鳳凰島大股東,而新領導層希望將引入杜拜人工島概念,鳳凰島的總投資額也追加到100億元。2006年11月,鳳凰島國際郵輪港鬼萬噸級郵輪泊位試航,令其聲名大噪,再配合國家在2010年頒布海南旅遊政策,更令鳯鳯島地產熱炒,酒店式住宅創出每平方米十五萬元天價。

不過好景不常,三年後樓市泡沫爆破,樓價腰斬一半,炒家慘變大閘蟹。2014年中交建接手鳳鳯島,但及後遇上國家突然推行環保政策,2021年海南省政府更要求將鳳凰島二期項目全部拆除,恢復建設前原狀,從此鳳鳯島不復以往繁榮景象。2021年年末,中交建旗下「國際郵輪港」最終資不抵債,被法院逼上破產之路。

[Image: d3e85490-c17f-11ee-bfe6-86fa7544b8ca]

海口葫蘆島拆除 十年夢碎
另一個人工島同樣在海南省,2009年海口市政府計劃在海口灣填海興建「葫蘆島」,希望在島上興建超五星豪華度假酒店及休閒配套設施,推動旅遊業,項目最終由海南中匯宏基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中標,項目主打島上「燈塔酒店」地標。人工島填海面積約30公頃,總投資達110億元人民幣,原本預計在2015年完工,但工程僅花了一年多便完成。

不過在2017年,葫蘆島在環保督查風暴中被認定為違規填海,當年七月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達政策,指示葫蘆島項目予以全面拆除,四年後葫蘆島拆除基本完成,前後花了十年的人工島項目化為烏有。

東京台場負債三十年
提到不少港人的「鄉下」日本,都出現過因興建人工島而令政府深陷沉重債務,這個人工島位於大家十分熟悉的東京台場。1990年代初期,前東京都知事鈴木俊一發起「東京臨海副都心」開發計劃,由於世界都市博覽會在六年後的1996年舉行,不少大企業都押注台場大興土木;但鈴木俊一在之後的選舉中落敗,再加日本經濟泡沫爆破,企業先後退出投資,令台場幾近荒廢;及後富士電視台將遷至台場,加上彩虹大橋、Palette Town、摩天輪等建設,吸引旅客觀光,加上鐵路、公路等基建配合,台場終擺脫荒廢的形象,起死回生。

不過財政上台場仍遇到很大挑戰﹐臨海副都心是以發債形式發展,據東京都海灣局的財政報告,東京都政府在1996年發債高達5,185億日元,相當於港幣277億港元,到2019年的企業債仍高達1,873億日元,都政府預料要到2024年度才可望全數贖回,先後歷時三十年可望收支平衡。

大阪夢州誇大收益
日本另一個人工島大阪夢州興建於1970年代,佔地390公頃,1988年被市政府列入「科技港大阪」計劃中,夢洲、咲洲、舞洲一帶被規劃為大阪新的城市中心;不過隨著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夢州開發停滯,更被視為當地的「負資產」,成為大阪市政府沉重財政壓力。

為了絕地翻身,當地政府近年計劃動用9.7兆日元、即約5,120億港元投資基建,目的是舉行2023年萬博(世界博覽會)及興建日本首座賭場。不過本土研究社引述有日本學者指當局誇大賭場收益,若要令賭場達到政府期望的財政收入,須要有澳門賭場收益的1.5倍,學者認為根本不可能發生;另外萬博舉行後會否有人重臨這個人工島亦屬疑問,大阪市政府寄託在夢州的兩大目標,可能令政府財政泥足深陷。

內地業主難頂高息 頻現「免費送房」 網民:天上不會無故掉餡餅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1%E9%A4%85
[Image: _2024020412475893323.jpg]

恒大及許家印在港百億資產無人吼 料不得不減價 恐加劇市場壓力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3%E5%8A%9B
Banff
Reply
#19
對中國經濟的負面看法正從網上消失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高級副手敦促官員們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而最近經濟學家和記者的多篇評論文章已從網上消失。這引發了一種擔憂:中國政府在試圖對本國經濟進行正面詮釋之際,或許正加大審查力度。
https://cn.wsj.com/articles/%E5%B0%8D%E4...1-00c2ba11

外媒對中國經濟的負面看法正在消失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inese.html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高級副手敦促官員們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而最近經濟學家和記者的多篇評論文章已從網上消失。

這引發了一種擔憂:中國政府在試圖對本國經濟進行正面詮釋之際,或許正加大審查力度。

最近幾周,出自中國經濟學家和記者之手的多篇頗受關注的評論文章已從網上消失,這引發了一種擔憂:中國政府在試圖對步履艱難的本國經濟進行正面詮釋之際,或許正加大審查力度。

本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高級副手敦促官員們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此前,中國最高情報機構於去年12月發出了不同尋常的警告,提醒公眾警惕那些唱衰中國經濟的人。

中國國家安全部表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近消失的一則評論是財新傳媒(Caixin Media)上個月發表的一篇社論。這篇社論呼吁官員直面經濟挑戰,並回顧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時的情狀。社論稱,當時官方堅稱形勢大好,實則民生凋敝。

這篇文章敦促官員要“實事求是”,這是毛澤東、特別是後來的繼任者鄧小平經常說的一句中國古訓。鄧小平當年帶領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四十年發展。

這篇沒有署名的文章發表於12月25日,就在毛澤東誕辰130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文章指出,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及時糾正不恰當的政策。

[Image: 0000000133.jpg]
北京財新傳媒上個月發表的一篇社論從該媒體的網站上消失了。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Jonathan Cheng

這篇評論文章在發布出去的幾小時內就從財新網站上消失了。財新的一位代表不予置評。

同一天,國有券商中泰證券(Zhongtai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中國新聞媒體第一財經上發表了專欄評論,他警告說,除非中國領導層采取措施幫助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否則家庭消費不足的問題將持續存在。李迅雷還特別引述了北京師范大學的一項研究,該報告顯示中國月收入人民幣2,000元(約合280美元)以下的人口約為9.64億,約占總人口的70%。

上述數據很快就在微博(Weibo)上廣為流傳,隨後從微博熱搜榜中消失。沒過多久,李迅雷的專欄文章也從一財的網站上消失了。在李迅雷的微信公眾號上也無法看到該文章,一則信息稱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

記者未能聯系到李迅雷置評。一財未回應置評請求。

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對圍繞該國經濟的言論愈發關切。官員們表示,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2%,實現了官方目標。但這是幾十年來除新冠疫情時期外最慢的增速之一。

中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不利因素,包括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和出口走軟。有關部門已采取措施來重振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包括向金融系統釋放更多流動性。

盡管如此,中國主要大城市的房價仍在下跌,外國投資者正迅速逃離中國,中國股市也遭遇了數年來最嚴重的下滑。

隨著數據的惡化,中國政府已經收緊了中國經濟信息的發布傳播。去年在中國的青年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1.3%後,中國統計局在去年8月突然停止發布青年失業數據,之後又在12月公布了按照新統計方法得出的青年失業率,顯示只有14.9%。監管機構已限制海外機構訪問某些數據庫,並搜查了外國盡職調查公司的駐華辦事處。

只能光明 對中國經濟的負面看法正在消失
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201/2012331.html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高級副手敦促官員們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而最近經濟學家和記者的多篇評論文章已從網上消失。

這引發了一種擔憂:中國政府在試圖對本國經濟進行正面詮釋之際,或許正加大審查力度。

最近幾周,出自中國經濟學家和記者之手的多篇頗受關注的評論文章已從網上消失,這引發了一種擔憂:中國政府在試圖對步履艱難的本國經濟進行正面詮釋之際,或許正加大審查力度。

本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高級副手敦促官員們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此前,中國最高情報機構於去年12月發出了不同尋常的警告,提醒公眾警惕那些唱衰中國經濟的人

中國國家安全部表示,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近消失的一則評論是財新傳媒(Caixin Media)上個月發表的一篇社論。這篇社論呼籲官員直面經濟挑戰,並回顧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時的情狀。社論稱,當時官方堅稱形勢大好,實則民生凋敝。

這篇文章敦促官員要「實事求是」,這是毛澤東、特別是後來的繼任者鄧小平經常說的一句中國古訓。鄧小平當年帶領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四十年發展。

這篇沒有署名的文章發表於12月25日,就在毛澤東誕辰130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天。文章指出,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才能及時糾正不恰當的政策。

北京財新傳媒上個月發表的一篇社論從該媒體的網站上消失了。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Jonathan Cheng

這篇評論文章在發佈出去的幾小時內就從財新網站上消失了。財新的一位代表不予置評。

同一天,國有券商中泰證券(Zhongtai Securities)的經濟學家李迅雷在中國新聞媒體第一財經上發表了專欄評論,他警告說,除非中國領導層採取措施幫助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否則家庭消費不足的問題將持續存在。李迅雷還特別引述了北京師範大學的一項研究,該報告顯示中國月收入人民幣2,000元(約合280美元)以下的人口約為9.64億,約佔總人口的70%

上述數據很快就在微博(Weibo)上廣為流傳,隨後從微博熱搜榜中消失。沒過多久,李迅雷的專欄文章也從一財的網站上消失了。在李迅雷的微信公眾號上也無法看到該文章,一則信息稱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

記者未能聯繫到李迅雷置評。一財未回應置評請求。

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對圍繞該國經濟的言論愈發關切。官員們表示,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2%,實現了官方目標。但這是幾十年來除新冠疫情時期外最慢的增速之一。

中國經濟正面臨一系列不利因素,包括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和出口走軟。有關部門已採取措施來重振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包括向金融系統釋放更多流動性。

儘管如此,中國主要大城市的房價仍在下跌,外國投資者正迅速逃離中國,中國股市也遭遇了數年來最嚴重的下滑

隨着數據的惡化,中國政府已經收緊了中國經濟信息的發佈傳播。去年在中國的青年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1.3%後,中國統計局在去年8月突然停止發佈青年失業數據,之後又在12月公佈了按照新統計方法得出的青年失業率,顯示只有14.9%。監管機構已限制海外機構訪問某些數據庫,並搜查了外國盡職調查公司的駐華辦事處。

北京一座廢棄的恆大商業綜合體。這家開發商已成為中國房地產危機的代名詞。圖片來源:GREG BAKE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經濟學家已指出,消費者和民營企業家的信心低迷是經濟疲軟的最大根源之一,信心不足抑制了消費欲望,令企業家不願進行新的投資。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中國中心助理研究員George Magnus說,不鼓勵自由討論經濟問題反映了中國領導層的焦慮。他警告說,對信息和評論的鉗制只會增加不透明度,讓政策失誤的風險升高。

實際上這是讓大家都當啦啦隊,」曾任瑞銀集團(UBS)首席經濟學家的Magnus說。「如果扼殺有關重要經濟動態的辯論,就會導致糟糕的決策。」

不久前,在一個有官方背景的智庫聯合主辦的論壇上,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完善,建議股民先不要入市

據中國媒體報道,當月晚些時候,劉紀鵬在其微信個人賬號上寫道,他已不再擔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同時在中國短視頻平台抖音上,新用戶無法再關注劉紀鵬的個人賬號,抖音給出的理由是「違反平台規則」。

中國政法大學未回應置評電話。記者無法聯繫到劉紀鵬本人置評。

當經濟前景黯淡時,中共往往會控制有關經濟的輿論。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保守派非營利組織Freedom House稱,2023年,中國在70個國家中連續第九年被評為網絡自由度最差國家。

根據一位用戶收到並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分享的通知消息副本,去年12月中旬,微博向一些用戶發出通知,警告他們不要發表任何有關經濟的負面評論。

這位用戶是一位經濟學家。該用戶說:任何偏離官方說法的經濟言論都是不受歡迎的,顯然,領導層不希望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上。

微博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為提振消沉的情緒,中國政府不僅向互聯網平台尋求幫助,同時也求助於執法部門和國家諜報機構。

中國諜報機構上個月在其官方微信賬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當前經濟領域日益成為大國競爭「重要戰場」。國家安全部寫道:「各類意圖唱衰中國經濟的『陳詞濫調』不斷出現,其本質是妄圖以種種虛假敘事構建『中國衰敗』的『話語陷阱』『認知陷阱』,……妄圖對中國開展戰略上的圍堵打壓。」

經濟學家對這些信息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持懷疑態度。

「從長遠來看,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取決於經濟的實際情況,」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Mark Williams說。「對關鍵信息的審查只能提供一種表面上一切順利的假象。」

中國強化網路審查,用封口堵嘴方式「唱響」困境中的經濟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s-cen...65144.html

近期,中國一些知名經濟學家和媒體人有關經濟的評論被從網路上撤下清除。這令外界更加擔憂北京當局正在強化其網路審查力度,試圖用慣常的封口堵嘴的方式,在經濟持續反彈乏力表現疲軟的情況下,「唱響」陷入困境的經濟。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的理論宣傳研究平台求是網近日轉發光明日報一篇題為《中國經濟光明前景必讓唱衰者失望》的評論。文章稱,要加強輿論引導,有針對性地主動引導市場主體理性認識中國經濟基本面和發展韌性,準確把握宏觀政策取向,增強對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理性預期,弱化各種唱衰中國經濟論調對市場主體信心與預期帶來的干擾,「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這個月,中共高層多位領導人敦促下屬官員多談中國經濟的光明面。

不過,最令外界感到震驚的還是當局將「唱響」「唱衰」經濟上升至國家安全層面,去年12月動用最高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來警告公眾警惕那些「唱衰」中國經濟的批評者。

國安部去年12月15日在官方微信帳號上發表題為《國家安全機關堅決築牢經濟安全屏障》的文章,論及「唱衰」中國經濟的危害。文章說,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類意圖唱衰中國經濟的『陳腔濫調』不斷出現,其本質是妄圖以種種虛假敘事建構『中國衰敗』的『話語陷阱』認知陷阱',以持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道路進行攻擊、否定,妄圖對中國開展戰略上的圍堵打壓」。

國安部稱,為了應對這種風險,安全部門將把重點放在「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上,呼籲公眾不要被「唱衰」者所左右。

紐約時報1月31日報說,北京當局審查並試圖恐嚇那些對經濟和政府政策做出悲觀評估的知名經濟學家、金融分析師、投資銀行和社媒大V和網紅。

商業刊物財新去年12月的一篇提到中國歷史上一個令人擔憂時期經濟、呼籲實事求是的文章被撤下。2012年對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一篇訪談被認為是批評中國當前的政策,在去年重新傳播後也被從社媒上撤下。

此外,關於民眾遭遇經濟困難或移工生活水準低落的新聞文章也被刪除。今年1月,網易新聞一部關於移工生活水準極低的紀錄片也被下架。這部名為《如此打工30年》的紀錄片在微博上的搜尋結果受到限制。

自去年6月以來,微博已經限制了數十個帳戶發帖,稱他們「發布唱衰經濟言論」或「歪曲」、「抹黑」中國的經濟、金融和房地產政策。

去年11月,微博警告用戶不要對經濟「惡意唱衰」或傳播負面情緒。去年12月,該公司表示,希望用戶能幫助「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其他社群媒體也開始審查有關經濟的負面言論。抖音頒布明確的規定,禁止「惡意曲解房地產相關政策」。

紐約時報的報導還說,上個月,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在接受採訪時說,現在不是投資股市的好時機,因此他被禁止在抖音和微博上發帖,也不能增加新粉絲。他在擁有50多萬粉絲的微博上還寫道,由於有太多不道德的機構,一般人很難安全投資。他的抖音帳號擁有70多萬粉絲,該帳號「因違反社群規則而被禁止被關注」。

此外,銀行和證券公司的經濟研究內容也受到嚴格審查。去年6月,深圳證券監理局就一年前一份所謂「製作不審慎」的報告,向總部位於深圳的招商證券發出警告。報告曾表示,由於經濟原因,國內股市將持續承壓。

去年7月,高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將三家主要銀行的評級定為“賣出”,並警告稱,由於地方政府債務的虧損,銀行可能難以維持股息,引發了對中國銀行股的拋售。官方財經報紙證券時報予以回擊,稱該報道是基於“誤解”,“看空我國銀行基本面並不可取”。

此外,一家外國證券公司的一位經濟學家表示,一位中國政府官員最近要求他在撰寫研究報告時“多加思考”,尤其是在內容可能被負面解讀的情況下。由於擔心遭到報復,這位經濟學家要求匿名。

紐約時報的報導表示,新的資訊審查運動比政府審查者通常的工作範圍更廣。他們一直密切監視網路上關於經濟的討論,但他們的工作範圍延伸到了過去被允許的主流經濟評論。同時,安全機構的介入也突顯習近平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事物的概念越來越廣泛,商業和經濟利益也不例外。

國安部警告說,「一些居心叵測者妄圖興風作浪、趁亂牟利,不僅有'看空者''做空者',還有'唱空者''掏空者',企圖動搖國際社會對華投資信心,妄圖引發我國內金融動盪。」

報告表示,在過去一年裡,中國透過突襲搜查、約談、拘留和逮捕的方式,將目標對準與外國有聯繫的諮詢和顧問公司。這些公司幫助國際企業評估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卻成為習近平加強國家安全的附帶損害。

報告說,這些限制資訊流動、限制不利經濟數據發布、限制批評性金融言論的努力,似乎只會加深投資者和外國企業對中國經濟真實狀況的擔憂。

在中國繼續為經濟描繪美好前景,稱去年中國經濟成長超過了5%的預期且沒有採取風險高、成本高的刺激措施的同時,中國金融業正竭力遏制巨額地方政府債務,中國股市步履蹣跚、跌跌不休,房地產業持續陷入危機。曾是中國龍頭開發商的恆大集團負債超過3,000億美元,1月29日更是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盤。

2023年,流向中國的外國投資下降了8%,達到三年來的最低水準。追蹤上海和深圳股市市值大、流動性好的上市公司的滬深300指數去年下跌了12%,而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4%。中國股指今年又下跌了5%,跌至近五年來的最低點。

此外,華爾街日報週三也報導說,在官方敦促「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同時,對中國經濟的負面看法正從網路上消失。這引發了一種擔憂:中國政府在試圖對本國經濟進行正面詮釋之際,或許正加大審查力道。

報導引述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 )的話,封鎖對經濟的自由討論反映了中國領導層的焦慮。他警告說,對資訊和評論的審查封鎖只能增加不透明和政策失誤的風險。

曾是瑞銀集團(UBS)前首席經濟學家喬治·馬格努斯警告說,如果中國當局扼殺有關重要經濟發展的辯論,這將導致糟糕的政策決定。

中國1月31日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2%,微幅回升,但製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處於萎縮。這表明,在2024年初,中國製造業及整體經濟仍在掙扎著重獲勢頭,難以恢復動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說,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去年12月的49%升至1月的49.2%,微升0.2個百分點,但仍低於50%的榮枯線。

該數據是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新年伊始經濟表現的頭一份概要,其結果與路透社對經濟學家調查的預測一致,顯示在嚴厲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之後,中國經濟的復甦比預期的更艱難。

此外,該數據也受到春節影響,因農曆新年即將於2月10日到來,工廠可能會提前關閉,讓工人提早回家過節。

路透報說,上海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表示,「通貨緊縮壓力持續存在,經濟動能依然低迷。」他預期中國央行將在今年上半年降息以提振內需。

為了刺激經濟成長,中國央行總裁潘功勝上週出乎意料地宣布將於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1兆元長期流動性。

中國經濟面臨房地產業不斷出現暴雷和持續滑坡、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通貨緊縮壓力、外資大舉撤離、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經濟成長乏力之際,中國國內股市跌跌不休,成千上萬網民哀嘆血本無歸。

中國1月製造業PMI仍低於榮枯線經濟負面看法正從網路上消失
https://www.rfa.org/mandarin/Xinwen/5-01...12017.html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1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2,比上個月上升0.2個百分點,但已經是連續第四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

在所有企業中,只有大型企業的PMI高於榮枯線,為50.4;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都低於臨界點,分別是48.9和47.2。

在另一面,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多篇中國經濟學家和記者評論經濟的文章最近幾週已經從網上消失,外界擔憂,政府可能加大了對有關經濟的言論審查。報道中提到了財新傳媒上個月發表的呼籲官員直面經濟挑戰的社論。

報道也強調,中國最高情報機構上個月發出警告,提醒民眾不要唱衰中國經濟,並指出經濟安全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中國中心助理研究員George Magnus分析說,不鼓勵自由討論經濟問題反映了中國領導層的焦慮。他警告,箝制資訊和評論只會增加不透明度,讓政策失誤的風險升高

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了嗎?如何脫困?四位專家分享看法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3473866
Banff
Reply
#20
(開啟字幕) 中國GDP2023增5.2% 冠絕全球,事實核查: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多省爆出增速「數據注水」,實際竟有負增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56M6yxw24


中國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為升」 「數據注水」的背後原因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8153559

1月24日,中國河南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朱鳴介紹,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河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59132.39億元,同比增長4.1%。

但是如果翻看河南2022年的官方數據,發現是61345.1億元,那麼2023年河南的GDP實際上比2022年減少了2200多億元,經濟增長應該為-3.6%,剛剛發佈的數據卻是4.1%。

官方的說法是,「2023年以來,河南著力提升數據質量,加大統計數據核查力度,實事求是修正歷史同期數據。經最終核實,2022年,河南省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58220.1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

這意味著,河南將2022年的GDP數據向下「修正」了3100多億元,這相當於全省18個市中排名第八的駐馬店市一年的GDP。

四省數據「注水」?

河南不是特例,但是唯一一個把負增長「修正」成正增長的省份,據不完全統計,各地至少還有三個省份的增長來自於「修正」上一年的經濟數據——

福建省,2023年的GDP為54355.10億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數據53109.85億元計算,同比增長2.3%,但該省把2022年數據向下「修正」了1095億之後,剛剛公布的增速就變成4.5%。

江西省,2023年的GDP為32200.1億元,按照2022年公布的數據32074.7億元計算,同比增長僅為0.4%,但該省把2022年數據向下「修正」了1142億元後,增速變為4.1%。

湖南省,公布的2023年GDP為50012.85億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數據48670.4億元,同比增2.76%,但該省把2022年數據向下「修正」了811億元後,增速就變為4.5%。

一位熟悉統計工作的體制內人士在匿名前提下向BBC中文透露,這種行為雖然對地方領導來說,可能確實使表面的增速變高了,但不見得是他們主動作為的結果,而更大程度上源於去年兩場活動——「統計造假專項治理行動」和「專項統計督察行動」。

前者貫穿2023年全年,5月前是中國各省自查階段。河南省新鄭市披露的工作是,重點核實2022年以來入庫單位行業劃分是否正確、申報材料特別是稅務材料是否真實、是否達到規模(限額)以上標凖等,檢查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是否真實存在、是否重覆報送、是否虛增規模、是否違規打捆等。

到8月份,中國國家統計局派督察組到六省進行督察,其中就有河南,督察的結果是,「河南一些反饋問題邊整改、邊發生,舉一反三不夠,落實統計造假專項治理行動要求不夠徹底,追責問責進展緩慢」。

上述人士認為,這兩個行動下,使這幾個省不得不「核減」2022年的數據。

中國媒體援引一位國家統計局工作人員稱,「儘管各級官員深知數據造假的危害,但面對來自上級考核、地區競爭和自身升遷等壓力和衝動,最終還是層層分解指標、人人攤派任務,數據造假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統計造假「違紀」

2022年,河南經濟確實屢遭打擊——

7月,河南多家村鎮銀行「暴雷」,儲戶因無法取款而發動抗議集會,數以百計的村鎮銀行儲戶與警方對峙,最終河南政府不得不自掏腰包「墊資」,平息事端;

2022年10至11月鄭州長時間封城以及被國務院通報批評過度防疫;以及對富士康的嚴苛防疫造成工人大規模抗議事件等;

遍布全國的爛尾樓問題,河南也也是重災區。

所以河南公布2022年GDP時,數據比疫情沒有那麼嚴重的2021年還增長了3.1%,超出外界預期。該省發改委還宣佈,一舉站上了「6萬億台階」,扭轉了自2020年以來增速連續兩年低於全國平均值的局面。但數據「核減」後,這兩點都已不再是事實。

上述人士向BBC中文表示,一般而言,每年各地GDP都會有一些「水分」,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各省的GDP加總後比全國GDP超出幾萬億,這個數字也在每年變小。當然一個原因是各地存在對一些項目或企業進行重覆統計的情況。

但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省的GDP由省級統計局核算,而全國GDP還有國家統計局直屬調查隊,該機構一般每省都有,甚至還有300多個市級調查隊,以及800多個縣級調查隊,歸屬中央直接管轄,並設有農調隊、城調隊和企調。該機構對中央負責,下轄兩萬人的規模。「說白了,就是中央不想被地方蒙在鼓裏。」
2017年到2018年,中國掀起一陣各個省份曝光「經濟數據注水」的熱潮,首個公開認錯的遼寧省在數據造假上,虛報GDP達到23%,此後內蒙古、天津、吉林等都承認造假,而內蒙古「核減」掉了2016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的40%。

「那一輪數據造假很嚴重,主要是剛剛換屆,新地方領導上來,看著上一任的假數據很為難,繼續累積下去,自己的工作不好做,而且GDP造假伴隨著財政賬目造假,已經快難以為繼了,所以開始主動『擠水分』。」

上述人士表示,不同的是,此次河南把2022年的經濟數據下修了3100多億元,但這些都發生在河南現任省委書記樓陽生任內。

樓陽生在2021年6月調任主政河南,完整經歷了2022年,所以擠出來的也是他任內的「水分」。

就在河南發佈GDP數據的兩天前,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發佈了「統計造假」被納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處分,發言人還表示,統計造假是統計領域最大的腐敗,嚴重違反統計法,嚴重影響統計數據質量,「干擾甚至誤導宏觀決策,違背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求真務實工作作風,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

今年1月初,四川省統計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範毅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立案審查調查。

「在這樣的氛圍下,我想哪個省都不想暴露自己數據裏的『水分』。」上述人士表示。

日媒揭中GDP造假 籲投資人快逃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629042

房產投資、淨出口均大衰 成長5.2%太膨風
中國公布去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五.二%,略優於官方設定的目標,但此數據頻遭各界質疑;日本產經新聞特派記者田村秀男近日撰文指出,去年中國實質GDP成長率應為負成長,並指責中國隱瞞真實經濟數據,會增加投資中國的風險,呼籲日本企業和投資人應徹底放棄對中國的投資,速回日本。

田村秀男說,長期以來不少人懷疑,中國各地的黨幹部為了符合中央政府設定的成長目標,偽造GDP統計數據,因此他利用對GDP影響較大的房地產投資、淨出口、居民消費三項數據,對中國GDP成長率進行粗略的估算。

文章指出,房地產投資占中國GDP逾十%,若加上電器等相關消費,則占GDP三成左右;去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年跌十六.七%,推估將壓低GDP近五個百分點。

而總出口額減掉進口額就會得出淨出口額,過去淨出口額都占中國GDP的三%左右,去年一到十一月的淨出口比二○二二年同期下降三十二.三%,導致GDP下降約一個百分點。文章說,光房地產投資和淨出口額兩項數據就已經讓GDP減少約六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占中國GDP四成左右,但中國官方並未公布相關數據,只能透過消費品零售總額來推算。去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較二○二二年成長七.二%,若將其視為家庭消費,將拉動GDP增加二.八個百分點。

他指出,將上述三項數據相加,去年中國GDP成長率應為負三.二%,即使加上通膨影響,去年GDP成長率也應是負二%以上;這與中國官方公布的實質GDP成長率五.二%、名目GDP成長率四.六%都差很多。

指責中國隱瞞真實數據 增加投資風險
田村秀男表示,中國隱瞞GDP真實數據,會增加投資中國的風險,從二○二一年秋季開始,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就已經破裂,近期更頻傳金融不穩定的消息;對此,中國政府只是透過警方拘留涉案人員並封鎖訊息,迫使歐美企業和投資人大幅降低對中國投資,呼籲日本企業和投資人應徹底放棄對中國的投資,盡快返回日本。

北京GDP造假被踢破! 產經新聞掀底褲 揭發中國真實經濟數據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4-01-31/907283
https://tw.news.yahoo.com/%E5%8C%97%E4%B...08355.html
[Image: 62239f2dd70aedc74c5461fb5234a3c1]

有日本媒體懷疑中國政府造假經濟數據,利用數據推算中國 2023 年真實 GDP 成長率,發現與中國政府公布數字有相當大的差別。認為中國目前 GDP 數據並不像官方公布的那麼美好,實際應為負成長。並指責中國隱瞞真實經濟數據,會讓投資者的風險增加,並呼籲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人盡快將資金撤出中國。

根據日本《產經新聞》特派記者田村秀男在 28 日發布的報導,揭發中國經濟數據與中國政府公開的數字大相逕庭, 2023 年的 GDP 成長率應為負成長。報導稱,由於懷疑中國經濟數據遭到地方黨幹部、中央黨部的篡改,記者利用對 GDP 有較大影響力的不動產投資、淨出口額以及居民消費三項數據進行粗略的估算。報導中表示,不動產投資約佔了 GDP 中的 10% ,如果加上電器產品類的消費則約佔 GDP 的 30% 。然而 2023 年中國的不動產投資相較 2022 年減少了 16.7% ,光是不動產投資的部分就讓整體 GDP 少了約 5% 。

而總出口額減掉進口額就會得出境出口額,以往淨出口額都佔中國 GDP 的 3% 左右, 2023 年 1 到 11 月的淨出口合計比起 2022 年同期減少了 32.3% ,讓整體 GDP 減少了 1% 左右。報導指出,不動產投資加上淨出口額兩項數據就已經讓 GDP 減少了約 6%。

然而中國官方並沒有公布佔了 GDP 約四成的居民消費數據,僅能透過消費者零售總額這項數據來推算。 2023 年的消費者零售總額比起 2022 年增加了 7.2% ,如果用此數據進行推算的話,約等於 2.8% 的 GDP 增幅。透過以上三項數據相加, GDP 的真實變化數據應該是 -3.2% ,即使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應該也至少是 -2% ,比起中國官方公布的名義上 4.6% ,實際上 5.2% 這兩項數據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報導強調,偽造 GDP 成長數據將會使對中國投資的風險增加。自從 2021 年秋季開始,中國的不動產泡沫就已開始破裂,且最近中國國內金融不穩定的消息也頻繁發生。針對這個問題,中國政府利用公安警察系統將關聯者逮捕,切斷情報的外流,迫使歐美企業與投資客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大幅減少。並在最後呼籲有在中國投資的日本人,盡快將資金撤出中國,

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長僅6.3%低於預期 學者指實際可能只有一半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gdp-0...13746.html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加速退出新疆 大眾公司還能堅持多久?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xinji...14523.html

中紀委承認GDP造假成風 假數據打造發展假象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stati...90838.html

中國今年GDP能否「保五」 學者:頹勢已現悲觀情緒蔓延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gdp-0...51804.html
Banff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