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大陸 國家情報法 CCP National Intelligence Law
#32
周受資赴美眾議院聽證會 強調字節跳動非中國代理人
https://www.hk01.com/article/880752

美國兩黨尋求禁用中國字節跳動旗下的短片分享應用程式TikTok(抖音海外版),TikTok行政總裁周受資3月23日出席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的聽證會。在5個多小時的作證中,多名議員關注TikTok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的關係。周受資強調,字節跳動不是中國或任何國家的代理人,是一家私人企業。但他承認,在中國的字節跳動員工可以接觸到TikTok用戶數據,他亦持有字節跳動的股份。

聽證會上,多名議員
關注TikTok與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的關係。其中,眾議員尼爾鄧恩(Neal Dunn)質問,字節跳動是否應北京的要求監視美國人,以及字節跳動的中國團隊是否計劃使用TikTok監控特定美國公民的位置,甚至質疑字節跳動是否在從事間諜活動。周受資全面否認這些指控,並指「間諜活動」的說法不正確。

周受資在聽證會上,一再否認TikTok數據與中國政府有關,強調從未應中國政府要求,推廣或刪除內容,且該平台正盡一切努力確保其1.5億美國用戶的安全。他強調,能向眾議院委員會及所有用戶承諾,TikTok不會應中國政府的要求宣傳或刪除內容,也確保TikTok不受任何政府的任何操縱,該平台的程式也可嚴格篩選可能傷害兒童的內容。

TikTok如何回應面對的三大網絡安全擔憂與質疑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4809136

在美國聯邦僱員被命令從政府發放的手機上刪除抖音國際版TikTok之後,北京批評美國反應過度。在本周,美國白宮給了聯邦政府機構30天時間,以確保僱員在聯邦機構發放的設備上沒有下載中國公司擁有的這款爆紅的應用程序(APP)。

白宮的命令是繼歐盟和加拿大最近幾周的類似舉措之後發出。但是,中國外交部則指責美國濫用國家權力打壓外企。

「我們堅決反對這些錯誤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星期二(2月28日)的新聞記者會上告訴記者。她又說:「美國政府應該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打壓企業,為在美國的外國公司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和非歧視性的環境。」

「像美國這樣的世界頂級超級大國,能有多大的不自信,如此懼怕年輕人最喜歡的應用程序?」她補充說。

最近幾個月,西方官員對TikTok——這個由中國公司字節跳動公司擁有的應用程序——越來越關注。然而,澳大利亞表示,該國沒有收到其情報部門的任何意見,建議政府效仿美國、歐盟和加拿大的行動。

但是,TikTok如何回應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及質問呢?以下是BBC記者喬·泰迪(Joe Tidy)的分析。

TikTok風暴

想一想TikTok的高管們。

2020 年,他們僥倖逃脫了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在美國禁止這款爆紅應用程序的命運,但之後該公司每天都面臨著有關TikTok帶來的網絡安全風險的質疑與風暴。

由於無數複雜的法律挑戰,在美國,禁止TikTok的辯論基本上以失敗告終,並最終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後推翻特朗普的提議後平息。彼時,你幾乎可以聽到TikTok公司和千百萬依靠它謀生的網紅 (influencer)們都鬆了一口氣。

但現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又回到了起點,而且賭注又更高了。這是因為,大約三年前特朗普提出禁令時,TikTok在全球的下載量約為八億次。那麼現在呢?根據應用分析公司Sensor Tower稱,目前它的下載量為35億次。加上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彼此緊張的加劇,很顯然,TikTok在全球發展的未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不穩定。面對有關網路安全的質疑,這個公司該如何應對?

1. TikTok 收集「過多」的數據?
TikTok的一位發言人告訴BBC,該應用程序的數據收集「符合行業慣例」。

不過,批評者經常指責TikTok從用戶那裏獲取大量數據。澳大利亞網路研究公司「Internet 2.0」的研究人員在2022年7月發佈的一份網絡安全報告經常被引用成為相關指控證據。

該公司研究員在研究了TikTok的原始碼(source code)後發現TikTok「過度收集數據」。該公司分析師又說,TikTok會搜集用戶的位置、使用的具體設備以及設備上還有哪些其他應用程序等詳細信息。

然而,另一個數據研究團體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一項類似測試得出的結論是:「與其他流行的社交媒體平台相比,TikTok收集與後者類似的數據以跟蹤用戶行為」。

同樣,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在今年1月份的最新報告指出:「關鍵事實是,多數其他社交媒體和移動應用程序都在做同樣的事。」

2. TikTok可能被中國政府用來監視用戶
TikTok 的發言人告訴 BBC,該公司是完全獨立的公司,「沒有向中國政府提供用戶數據,如果被詢問,我們也不會接受」。

儘管這讓隱私專家感到惱火,但我們大多數人或都承認,交出大量私人數據是我們與社交網絡達成的交易。作為免費為我們提供服務的交換,這些社交平台收集有關我們的知識,並用它來在他們的平台上銷售廣告,或將我們的數據出售給在其他網路平台上試圖向我們推銷產品的廣告公司。

批評者對TikTok的意見是該公司由總部位於北京的科技巨頭——字節跳動所有,這使其與其他美國主流應用程序有所不同。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和YouTube 都收集了相似數量的數據,但它們都是美國公司。

多年來,美國立法者以及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或地區都假定了彼此有一定程度的信任:這些平台收集的數據不會被用於可能危及國家安全或所謂「邪惡目的」。20202年,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說TikTok 的數據收集活動,可能允許北京「追蹤聯邦僱員和承包商的位置,建立個人訊息檔案以進行勒索,並行企業間諜活動」。

到目前為止,證據表明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風險」——但中國 2017 年通過的一條含糊不清的法律加劇了批評者的擔憂。根據《中國國家情報法》第7條規定,所有中國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

這句話經常被懷疑者人來質疑TikTok,還有所有的中國公司。

「認知戰」憂慮vs捍衛民主價值 台灣會徹底封殺抖音和TikTok嗎
美國國會議員以擔心中國危害國家安全為由 提出禁止TikTok立法提案
BBC調查報道:難民直播乞討 TikTok從中獲利
TikTok取代谷歌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網站
然而,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告訴BBC說,引用這個法律常陷入斷章取義,他指出該法律還說會包括保護用戶和私營公司權利的警告。

自2020年以來,TikTok 高層多次試圖向大眾保證,中國員工無法訪問非中國用戶的數據。但去年12月,字節跳動承認,其駐北京的幾名員工確實進入了至少兩名美國記者和「少數」其他用戶的數據,以追蹤他們的位置,並檢查這些人是否會見了向外洩露信息的TikTok員工

TikTok的發言人告訴BBC,進入觀看這些用戶數據的員工已於去年12月就被公司解聘。

TikTok同時堅稱用戶數據都保存在美國和新加坡,從未儲存在中國。該公司說,它也在其他地方創建數據存儲,例如該公司計劃從2024年開始,在愛爾蘭處理所有英國和歐盟用戶數據。

3. TikTok可能被用作「洗腦」工具?
TikTok的發言人告訴BBC說:「我們的社群凖則禁止任何可能對我們的社區或公眾造成傷害的假信息,這包括參與一些不真確的協調行為。」

2022年11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告訴美國國會議員說,「中國政府可能......控制推薦演算法,這可能被用於影響力行動」。

TikTok的姐妹應用程序「抖音」(Douyin),亦即只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的產品,則受到政府嚴格的審查,據說抖音是中國為了鼓勵教育和「有益材料」的傳播而設計出來的。但這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這家公司是否會洗腦使用者的擔憂。

在中國,所有的社交網絡都受到嚴格審查。中國的互聯網審查員會刪除批評政府或他們認為會激起政治動蕩的內容

在TikTok崛起之初,出現了引人注目的審查案例:一名美國用戶因討論中國政府對新疆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待遇而被暫停賬戶。此事在激烈的公眾反彈之後,TikTok表示道歉,並恢復了該賬戶。

此後,除了那些在所有平台都必須處理的一些具有全球爭議性的內容需要審核外,很少有在TikTok受到審查的案例。

「公民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TikTok和抖音進行了比較。他們得出的結論是,TikTok沒有採用與抖音同樣的政治審查制度。

「TikTok沒有執行明顯的帖子審查制度,」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說。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分析人員還在TikTok上搜索了有關「台灣獨立」或關於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開玩笑的話題,並得出結論:「所有這些類別的視頻都可以在TikTok上輕易找到。許多都很受歡迎,並被廣泛分享。」

「理論上的風險」

那麼,或許針對TikTok,總體情況是眾人對持有「理論上的恐懼」,或者認為其有「理論上的風險」。批評者認為TikTok是一個「特洛伊木馬」——儘管它看起來無害,但在衝突時期可能被證明是一個強大的武器。

譬如,TikTok應用程序在印度已被下架。印度在2020年對該應用程序和其他數十個中國網絡平台採取了行動。

但美國對TikTok的禁令可能會對該平台產生巨大影響,因為通常美國的盟友往往會與美國的這些決定持一致的態度或做法。

這一點在美國成功帶頭呼籲阻止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5G基礎設施部署時就很明顯,而且有關行動也同樣是基於「理論上的風險」。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風險是單行道。中國不必擔心美國的應用程序對其造成影響,因為中國已經阻止民眾下載並使用這些程序很多年了。
Reply


Messages In This Thread
[No subject] - by WeAreHK - 02-09-2019, 03:09 PM
[No subject] - by 成吉思汗! - 03-04-2019, 11:33 PM
[No subject] - by 九龍超人 - 08-05-2020, 07:57 PM
[No subject] - by 九龍超人 - 08-05-2020, 08:06 PM
[No subject] - by 紫羅蘭 - 12-19-2020, 01:43 PM
[No subject] - by 紫羅蘭 - 12-19-2020, 01:49 PM
[No subject] - by 紫羅蘭 - 12-19-2020, 01:49 PM
[No subject] - by 跑10k - 03-17-2021, 02:13 PM
[No subject] - by 跑10k - 03-17-2021, 02:15 PM
[No subject] - by 跑10k - 03-17-2021, 03:06 PM
[No subject] - by 跑10k - 03-19-2021, 02:04 PM
[No subject] - by 6SL7 - 04-21-2021, 11:02 PM
[No subject] - by 6SN7 - 05-20-2021, 08:42 PM
[No subject] - by 6SN7 - 06-06-2021, 03:36 PM
[No subject] - by 6SN7 - 06-08-2021, 06:16 PM
[No subject] - by 5Y3 - 06-28-2021, 10:44 AM
[No subject] - by 5Y3 - 07-13-2021, 01:23 PM
[No subject] - by 李老公 - 07-29-2021, 10:04 PM
[No subject] - by 消失的老公 - 10-18-2021, 09:17 PM
[No subject] - by 失踪的老公 - 10-22-2021, 01:36 AM
[No subject] - by 失踪的老公 - 10-22-2021, 12:58 PM
[No subject] - by 失踪的老公 - 10-22-2021, 01:33 PM
[No subject] - by 愛新覺羅 - 09-26-2022, 03:41 PM
[No subject] - by QEpark - 10-23-2022, 10:17 PM
[No subject] - by 揸流攤 - 11-18-2022, 10:56 AM
[No subject] - by 陪瞓導師 - 11-28-2022, 06:58 PM
[No subject] - by IamHK - 03-24-2023, 05:55 AM
[No subject] - by IamHK - 03-24-2023, 07:57 PM
[No subject] - by IamHK - 03-25-2023, 07:05 PM
[No subject] - by IamHK - 04-07-2023, 02:56 P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4-22-2023, 10:39 P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5-15-2023, 03:49 PM
[No subject] - by 鐵木真 - 05-20-2023, 11:08 AM
[No subject] - by 鐵木真 - 06-07-2023, 03:59 PM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