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香港民主及人權發展歷史, history of HK democratic development
#1
香港民主及人權發展歷史, history of HK democratic &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美國會推《香港民主人權法案》逼令2020履行普選承諾!英國數欲推行香港民主自治皆受「中國因素」阻撓 201906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LU-x3G39E
[youtube]nPLU-x3G39E[/youtube]

香港戰後民主發展:功敗垂成的「楊慕琦計劃」
https://newsabeta.blogspot.com/2013/12/b..._8218.html

----------------------

香港正進行「文革式」批鬥! 香港文革 HK cultural revolution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2132

大陸發展一直靠香港. 中共敢消滅香港? replace HK?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19836

北京針對香港新戰略 Beijing new strategy to Hong Kong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0106

香港《國安法》HK national security law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0192

香港民主發展歷史, history of HK democratic development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18665

----------------------------------

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
http://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0252

US: HK Policy Act 香港政策法 , 香港民主人權法案
http://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186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
http://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2333

香港人自由和選擇法案 Hong Kong People’s Freedom and Choice Act
http://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1709
Reply
#2
北京曾多次反對港英政府引入選舉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41028/c2...g/zh-hant/

北京——反對香港親民主抗議活動的人,普遍會以這個問題還擊:在英國剝奪香港民眾自治權的那麼多年裡,普選衛士身在何處?這種反問在中國內地尤為常見。

「150多年間,自詡民主典範的英國沒有給過香港同胞哪怕一天的實在民主,」共產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在前不久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說。「直到1982年至1997年香港回歸前的15年間,港英政府抱着『不可告人』之心開啟了香港民主的『超速發展』之路。」

但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最近公開的一些文件顯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管治香港的殖民總督多次尋求推行民眾選舉,但迫於北京的中共領導人的壓力,最終放棄了那些努力。

這些用打字機打出的文件,是香港兩家報紙的記者請求公開的一批外交檔案的一部分。檔案顯示,中國領導人極力反對香港實行民主的前景,以至於威脅稱,如果倫敦試圖改變現狀,就會入侵香港。

檔案顯示,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國高官廖承志曾在1960年表示,「我們將毫不猶豫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他提到的這些地區當時處於英國的管治下,現已歸還中國。

另一份文件記述了早前兩年的一次會議。在那次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告訴英國的一名軍官,任何在香港引入哪怕一點點自治的嘗試,都會被視作「非常不友善的舉動」和「陰謀」。周恩來表示,這種做法會被認為是讓香港走上獨立道路的手段。

這些威脅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隨後的幾十年里,英國沒有為在香港引入選舉民主做出多少努力。

除了證實中國最初反對香港實行民主的時間,比廣為人知的早了幾乎半個世紀之外,這些文件連同前殖民地官員已經公開出版的敘述,也突顯出隨着上世紀80年代初,雙方開始討論香港的未來,北京的態度變得愈發激烈。後來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開始大力倡導在香港實行有限選舉時,北京的公開反對變得更加強硬。

最後,彭定康無視中國稱民主會招致混亂的論調,賦予了香港民眾選舉30名立法局議員的權利。當時的立法局共有60名成員。當時的新聞報道稱,時任香港事務主管的中國高官魯平對此舉感到極度憤怒,稱彭定康「在歷史上,要成為香港的千古罪人」。

今天北京的批評人士稱,英國在1842年就接管香港,然而在民主的遊戲里卻姍姍來遲。這一點,北京的批評人士說對了。

在上世紀50年代推行民主的衝動之前,英國已被趕出了印度,並且正在努力阻止多個殖民地的反抗。「當時,英國正在全世界許多英屬殖民地推行民主,當時的觀點是,對香港也應該一視同仁,」香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賈廷思(Danny Gittings)說。

遭到北京的拒絕後,英國直到上世紀90年代,香港即將脫離英國管治時,才取得共識推動民眾選舉。歷史學家稱,英國希望民主能讓香港民眾鎮靜下來,並確保英國投資的穩定。當時香港人對於回到實行共產主義的中國治下感到焦慮不安。

在當時公開發表的言論中,彭定康曾表示,他認為香港人理應在本地的治理中扮演一定角色。他在1992年對記者說,「香港人完全能夠以負責、成熟、剋制和理性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參與自身事務的管理。」

彭定康最近為抗議者的訴求所做的辯護,招致了《人民日報》的攻擊。該報的評論承認他上世紀90年代在推動民主方面起到的作用,但又提出,他的目的是製造在內地與香港之間製造「不小的隔閡」。

為了塑造歷史敘事,中國媒體最近發表了大量評論文章,這可能恰恰增強了許多香港活動人士的決心。他們表示,這種高壓手段讓他們想起了自己為之奮鬥的政治自由和新聞自由。這些自由在中國其他地方都不存在。

香港科技大學的政治學者成名(Ming Sing)說,「北京面對這麼多香港人無恥地說謊,我個人非常震驚,因為香港人清楚地記得過去的英國政府和中國政府之間就民主展開的角力。」

中國並未兌現出兵香港的威脅,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希望「一國兩制」的模式可以促成台灣的和平統一。台灣是一個自治島嶼,中國聲稱對其擁有主權。北京也沒有興趣破壞香港極為成功的經濟。在中國內地基本上隔絕於工業化國家的當時,香港是從事外貿和獲得硬通貨的重要渠道。

「我們希望收回的,是一個發展良好的香港,而不是一片廢土,」上世紀60年代初,廖承志如是說。

儘管對在家門口實行民主明顯心存疑慮,但北京在1990年承諾,在收回香港主權後,將通過普選產生香港領導人。《人民日報》1993年援引魯平的話說,「將來香港如何發展民主,完全是香港自治權範圍內的事,中央政府不會幹涉。」

但在1997年,香港移交後不久,中國就廢除了彭定康新推行的立法會選舉。面對太多民主,中國乾脆「另起爐灶」,正如魯平早些時候暗示的中國可能的做法。

然而此後,直接選舉的議員達到35名,比彭定康的規定還增加了五人。(立法會的另外35名成員由職業團體或特殊利益團體遴選。)

同樣,北京還指出,它承諾允許香港人從2017年開始,通過普選產生領導人的做法,也比英國統治香港時更為民主。

但在8月,北京為這次選舉頒佈了新的規定,要求由一個1200人組成的委員會對候選人進行審查。這1200人多數是親北京人士。

該制度可能比英國統治下的制度更加民主,但卻不是香港民主人士期望的不受限制的自決。

「回顧歷史,共產黨似乎做了許多不打算履行的承諾,這也是人們如此憤怒的原因,」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社會學者孔誥烽(Ho-fung Hung)說。他上世紀80、90年代在香港長大。

然而實際上,對於佔領香港街頭一個多月的民眾來說,這些關於歷史的爭吵並沒有太多意義。

現年19歲的婚慶攝影師馬克斯·唐(Max Tang)正待在政府總部外的一個帳篷里。香港回歸中國時,他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

「香港在移交中國之前的做法並不重要,」他說。「這是我第一次擁有表達民主訴求的機會。我們的要求很簡單,我們想要選擇自己的領導人。」

解禁外交文件顯示周恩來不允許英國給香港民主
http://www.rfi.fr/tw/%E4%B8%AD%E5%9C%8B/...1%E4%B8%BB

北京一直自詡它在香港所做的民主建設,包括給予香港高度自治和甚至所謂的普選,英國在香港這麼多年都沒有做到,駐英大使劉曉明更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出“香港回歸之前,150年裡英國為香港的民主建設毫無建樹”。但原來英國最近解禁的外交文件顯示,早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的官員已經警告英國不得給予香港民主自治,否則不惜提早解放香港。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L. Gordon Crovitz在26日的專欄,引述最近獲得解禁的英國文件紀錄指出,中共立國不久之後,總理周恩來在1958年就告訴英國,中國“反對任何給予香港一如新加坡般的‘自治領’地位的圖謀”,並警告“中國視這個舉動為非常之不友好,中國希望香港目前的殖民地位繼續不變”。

所謂自治領Dominion,是英國殖民地制度下的一個特殊政治體制,擁有高度自治。

Crovitz又引述解禁的文件指出,到了1960年更有中國官員露骨的說:“如果英國容許‘香港自治’,我們將毫不猶豫採取正面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及新界。”

Corvitz的專欄同時又引述「英國國際和比較法協會」Brit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簡稱BIICL)最近發表的報告指出,雖然中國外交部認為《聯合國公民權利與國際權利公約》(下簡稱“公約”)不適用於香港,因為中國並非“公約”的締約國,但BIICL發表的報告指出,就中英兩國當年外交協商的文件和條約的分析,中國其實是同意“公約”實施於香港的,即等如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周所頒布的:“有被選權和有選舉權”。

有份出席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會議的香港民主黨主席劉慧卿26日從日內瓦訪港表示,聯合國將去信北京和特區政府,要求解釋為何特區選舉不符合國際公約。

Crovitz的文章指出,BIICL的律師這個月發表一份詳盡的報告,內容針對當年中英兩國就香港民主談判的文件作出分析。

BIICL律師的分析報告結論認為,英國作為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約國,擁有“明顯的立場”反對違反“公約”的做法。文件亦顯示中國同意“公約”在香港實施。

協會的律師同時又注意到基本法答允“循序漸進”步向公開選舉,但他們認為拖延的這個程序將引發風險,包括“香港出現社會騷亂、港人對政府管治制度失去信心、國際對香港的營商環境失去信心”。

BIICL成立於1958年,是一個全球性的獨立法律研究協會,就世界各地具爭議性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這個協會是一個非牟利機構,不屬於任何大學,亦不接受任何政府或私人企業的捐獻。

文件指中方阻英國推動香港民主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sId=116268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英國國家檔案館最近解密的文件顯示,英國政府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殖民時期,已經試圖在香港推行民主,但遭到中方強烈反對,甚至威脅會武力解放香港。

內地官方喉舌媒體連日來不斷批評香港的佔中運動,並指摘英國在香港一百五十年的殖民時代,都無給予香港實在的民主。

不過,紐約時報引述英國國家檔案館的文件顯示,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英國政府在印度獨立後,在多個殖民地推動民主政制,並希望在香港推行選舉,但因為北京領導人不停施壓而最後擱置。

紐約時報引述文件指,1958年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在一個會議上,曾警告英國軍方,指如果英國在香港推行自治,那怕是一丁點的自治,都會被視為是十分不友善的舉動、是陰謀。周恩來更指,這樣做會被視為令香港走上獨立的手段。

另一份文件顯示,一直是周恩來在處理港澳事務的重要助手、曾任港澳辦公室主任的廖承志,1960年曾說,香港遲早回歸中國,如果英國在香港引入民主,改變現狀,中方會毫不猶疑採取積極行動,解放港島、九龍和新界。

報道指出,中國政府的威嚇收到預期效果,英國在以後幾十年,無再積極在香港推行民主選舉。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雙方開始討論香港前途,北京的態度變得更強硬。

當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九十年代,大幅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選議席,遭到中方口誅筆伐,批評他是千古罪人。

報道認為,英國的解密文件引證了中國反對香港實行民主的時間,比一般人所知,早了近半個世紀。
Reply
#3
英解密檔案指中方曾強烈反對香港加速民主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K-de...01338.html

佔領運動將香港人爭取更大民主的訴求推向一個新階段,據英國最新解密的外交檔案指出,中國在上世紀中,曾強烈反對英國給予香港更多民主,並指若英國強行實施,中國會立即收回香港。(戴維森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周二(28日)報道,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一批解密的英國外交檔案資料顯示,在上世紀中,多名中國領導人都十分反對給予香港更大的民主。

報道指,《人民日報》早前的一篇評論文章批評,“在150多年管治期間,自稱民主典範的英國,並沒給過香港同胞有實在民主……直到1982年至1997年香港回歸前的15年間,港英政府抱着“不可告人”的心態,開啟了香港民主的急速發展”。

英國國家檔案館最近公開的一些文件顯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由英國派來管治香港的總督,多次尋求推行民主選舉,但受制於中國領導人的壓力,最終放棄。檔案顯示,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國官員廖承志曾在1960年表示,“將會毫不猶豫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文件又引述廖承志說,中方從不承認港九新界是英國領土,但英國繼續管治香港對中方有利,中方能透過香港與其他國家做生意,令中國得以獲取物資,所以才不要求收回香港。他說,“希望收回的,是一個發展良好的香港,而非一個爛攤”。

另一份文件亦記述在之前兩年的一次會議上,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向英國一名軍官表示,任何在香港引入一些“自治”的嘗試,都會被視為“非常不友善的舉動”或者“陰謀”。周恩來還說,這種做法會被認為是令香港走上獨立的手段。

這些威脅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隨後的幾十年裏,英國再沒有為在香港引入選舉民主成分。

文章指出,除了證實中國最初反對香港實行民主外,這些文件連同前殖民地官員已經公開出版的敘述,也突顯了上世紀80年代初,中英雙方開始討論香港未來的時候,北京的態度變得愈趨強硬。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大力倡導在香港實行有限度選舉,增加立法會的民主成分時,北京顯得更加不滿。

彭定康不理會中國指稱民主會招致混亂的論調,賦予香港市民選舉30名立法局(現為主法會)議員的權利,當時的立法局共有60名成員。當時的傳媒報道指,時任香港事務主管的港澳辦主任魯平,更對這做法感到極度憤怒,指彭定康“在歷史上,成為香港的千古罪人”。

文件指出,有歷史學家認為,英國希望民主能讓香港市民鎮靜下來,並確保英國在這殖民地投資的穩定;當時香港人對於回歸共產主義的中國管治,感到焦慮和不安。

在當時彭定康公開發表的言論中,曾表示香港人理應在香港的治理中扮演一定角色。他在1992年向傳媒表示,“香港人完全能夠以負責、成熟、剋制和理性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參與本身事務的管理”。而彭定康近期為佔領運動人士訴求的護航,亦招致《人民日報》的抨擊,指他上世紀90年代在香港推動民主起到的作用,是製造內地與香港之間“不少的隔膜”。

報道分析說,中國在今次佔領事件中不以“出兵”作出威脅,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希望“一國兩制”的模式可以促成台灣的和平統一;而且北京也不想破壞香港極之成功的金融經濟體系。

文章認為,在1997年香港回歸後不久,中國就廢除了彭定康推行的立法會選舉,“另起爐灶”,增加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民主成分;到今年8 月31日,人大常委會定出的框架,更讓香港人一人一票選特首,但會有一個1200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對候選人進行審查。這個制度可能比英國統治下的制度更加民主,但卻不是香港民主人士期望的自決。

CNN解密:英曾想讓香港自治 周恩來批不友善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1839283/C...B%E5%96%84

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美國CNN引述英國解密文件,披露香港政制發展秘聞。其中,英國政府五十年代曾謀求讓香港自治,但招至時任中國總理的周恩來不滿;而八十年代中英正式就香港前途談判前,英方官員曾要求讓香港擁有更多民主,但亦被中國拒絕。

根據CNN引述的英國解密文件顯示,當時有人正謀求令香港成為與新加坡相似的自治領土(self-governing Dominion),英國及香港政府內均獲得支持。

英謀增香港民主 中國威脅出兵

但當時中國政府對此反對,已故周恩來更在1958年向一名英方官方警告,強調「任何(令香港)邁向自治領土狀況的舉措將,都會被視作非常不友善。」

據稱,中方官員更於於1960年威脅,如英方嘗試讓香港擁有更多民主,中方可能因此而出兵。

另一批解密文件則紀錄,英國前首相戴卓爾(Margaret Thatcher)夫人1982年訪問中國討論香港前途問題時,曾對中方堅持要取得香港的主權「深感不安」。

戴卓爾夫人當時的立場是,就算要把香港主權歸還中國政府,但仍然對香港有一定的控制權。但中國對此拒絕,並認為這建議是「不需要及不合適的」。

趙紫陽:主權原則 放香港繁榮之上

戴卓爾在這次訪問中,會見了當時的總理趙紫陽,趙曾形容,如在「主權」和「香港的繁榮穩定」兩個原則之間抉擇,中國政府會將主權放在繁榮穩定之上。

[Image: 170615143252-hong-kong-handover-document...9_1024.jpg]
▲ 文件反映,周恩來曾說,「任何(令香港)邁向自治領土狀況的舉措將,都會被視作非常不友善。」
文件又顯示,英國政府當年處理香港問題時,希望重蹈福克蘭群島的覆轍,為此而兵戎相見。文件亦引述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稱,「福克蘭群島上僅1800人和上千隻綿羊」,卻有福克蘭人在談判桌上得一席位,而港人則缺席有關主權移交的商議。

故事》為何英國不早給香港民主?英國檔案提供的答案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134476
其實,只要稍讀英帝國歷史,就知道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在絕大部份殖民地,都實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由當地公民普選產生的政府,以達至獨立(如馬來西亞),或自治(如1959年的新加坡、今日的直布羅陀)。可是,為何香港會成唯一的例外呢?
[Image: php7tktL8.jpg]
周恩來上述講話的原文,引自FCO 40/327。此文件版權為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所有。
[Image: phppg2Kpq.jpg]
廖承志上述講話的原文,引自FCO 40/327。此文件版權為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所有。
[Image: phpkK2PT4.jpg]
FCO 40/327的封面。此文件版權為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所有。

50年代 華反對英在港推動民主選舉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9/18916496

中共多番誣衊參與雨傘運動港人是受「英美勢力」煽動,質疑英國政府在百多年的香港殖民時期從未推動民主。《紐約時報》昨引述一批英國解密文件,當中顯示港英政府早在50年代曾希望在香港推行民主選舉,惟遭中共強硬反對,當時的中共代表廖承志更作出軍事威嚇,指英方如堅持在香港推行民主自治,中共便會「毫不猶疑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
《人民日報》在雨傘運動啟動後曾發表文章,批評英美「反華勢力」在背後支持運動,提醒港人要「認真回顧歷史」。文章指港英政府在150多年殖民時期從未在港推行民主,至回歸前15年才「抱着『不可告人』之心開啟了香港民主的『超速發展』……為大陸和香港之間留下了不小的隔閡」;又稱是在中央政府推動下,香港才可望在2017年實現特首普選。
相關新聞:藉此警告建制派勿有異心

廖承志作軍事恐嚇
不過《紐約時報》昨引述一批來自英國外交部「FCO 40/327」的檔案文件,駁斥有關說法;而有關文件也早於本年初、由一位歷史學者在網媒《輔仁媒體》中發表過。文件顯示,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在1958年曾向訪華的英國軍方代表稱,英方部份成員正試圖將香港變成自治領地(Self-governing Dominion),中方對此視為「非常不友善的舉動」及「陰謀」,希望香港的殖民地狀況可維持不變。
另一份文件顯示1960年,時任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與香港工會代表訪京團會面時指,如英方在新界推行自治政制(Self-Government),「我們(中共)將毫不猶疑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又稱香港保持殖民地現狀對中國有利,因中國可利用香港與其他國家貿易,索取所需物資,也因此不會要求收回香港。
自二戰結束後,大部份英國殖民地短時間內實現民主自治,港督楊慕琦也於1946年提出「楊慕琦計劃」廢除種族隔離制度,還計劃設立由民選產生、擁財政自主權的市議會,負責掌管教育、房屋、規劃及公共衞生等民生事項,讓港人擁更多權利,惟最終遭否取。

駁斥所謂英國學者謬論 香港經濟發展〈蕭若元:理論蕭析〉07-07-2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AxkLYukIIk
[youtube]_AxkLYukIIk[/youtube]
Reply
#4
解密文件:周恩來與鄧小平阻止英國給香港民主
https://www.epochweekly.com/b5/402/14315.htm
根據最近解密的英國文件,在共產黨1949年奪取大陸政權之後,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中共官員就極力反對讓香港民主自治,甚至威脅英國勿給香港民主,繼續「殖民」,否則將入侵香港。

文 _ 秦雨霏

北京官員近日宣稱他們比英國在殖民時代給予香港更多的民主。共產黨喉舌《人民日報》稱:「在150年裡,那個自詡為民主模範的國家沒有給過我們的香港同胞一天民主。」

《華爾街日報》10月26日報導說,這是一個純粹的謠言。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中共官員就極力反對讓香港民主自治,甚至威脅如果倫敦給予香港人民民主自由的話,它將入侵香港。

北京威脅倫敦:不要給香港民主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最近解密的英國文件,在共產黨1949年奪取大陸政權之後,北京威脅倫敦不要給香港民主。

1958年,中共時任總理周恩來反對「讓香港成為一個像新加坡一樣自治的地區」。他威脅說,中共將視任何(讓香港)走向自治地位的行動為非常不友好的行動。中共希望香港現有的殖民地位繼續,不發生任何變化。

在60年代,中共官員進一步稱,如果英國允許香港「自治」,中共將不會猶豫入侵香港、九龍和新界。

在之後的香港主權交接談判當中,當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遭遇鄧小平激烈地反對時,她驚訝得倒吸一口氣。

根據1982年一個重要的會議記錄,撒切爾告訴中共領導人,她深深感到的責任是達成一個讓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結果。她提醒鄧小平,儘管民主程度有限,香港已經有「一個跟中國非常不同的政治制度」。

鄧小平的回應是威脅英國不要作出任何提升香港人民對民主預期的改變。他威脅道,如果在未來15年裡有大的改變,中共將重新考慮(主權交接的)時間和模式。

這是英國在1984年設法讓中共在《聯合聲明》中作出「一國兩制」和最終實現普選承諾的背景。它也幫助解釋為什麼北京罵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為「蛇」和「千年妓女」,僅僅因為他實行溫和的民主改革。今年的「雨傘運動」是由中共8月分宣布2017年將繼續只允許北京效忠者競選特首而引發。

彭定康推行香港民主激怒中共

《紐約時報》10月27日報導說,由英國國家檔案局最近解密的文件暗示,從50年代開始,香港總督再三尋求引入普選,但是受到共產黨領導人的壓力而放棄這些努力。

在90年代,當末代總督彭定康開始在香港積極倡導有限的選舉權的時候,北京的反對聲音變得更加公開的刺耳。

最後,彭定康無視中共宣稱民主將招致混亂,給予香港居民選舉當時60個席位的立法會當中30個席位的權利。這個行動如此激怒當時負責香港事務的中共高級官員魯平,以至於他稱彭定康是「一個被香港歷史譴責的人」。

在推動香港民主的想法被北京回絕之後,英國沒有再協調推動香港普選,直到90年代它即將離開的時候。歷史學家說,英國希望民主將平息公民對於即將到來的回歸共產黨中國的焦慮,並確保英國投資的穩定。

在當時的公開聲明中,彭定康說,他認為香港居民值得在當地治理當中扮演角色。他在1992年對記者說:「香港人民完全能夠在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當中承擔更大責任。」

面對這麼多香港人民 北京無恥說謊

彭定康最近為香港抗議者辯護以致《人民日報》攻擊他。該報社論承認他在90年代促進民主,但是說他的目標是製造「內地跟香港之間不可小視的鴻溝」。

最近中共媒體對香港抗議的口誅筆伐無意中加強了許多香港活動人士的決心,他們說中共嚴厲的手腕提醒他們為之奮鬥的政治自由和新聞自由在中國大陸仍然缺乏。

香港科技大學政治學家成名說:「對於北京面對這麼多香港人民無恥地說謊,我個人非常震驚。」他認為,這是因為香港人民可以生動地記得前英國政府和中共政府之間的民主鬥爭。

特別企劃 / 第402期 20141106
解密文件:周恩來與鄧小平阻止英國給香港民主
by 秦雨霏

根據最近解密的英國文件,在共產黨1949年奪取大陸政權之後,北京便要求倫敦不要給香港民主。(新紀元合成圖)
根據最近解密的英國文件,在共產黨1949年奪取大陸政權之後,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中共官員就極力反對讓香港民主自治,甚至威脅英國勿給香港民主,繼續「殖民」,否則將入侵香港。

文 _ 秦雨霏

北京官員近日宣稱他們比英國在殖民時代給予香港更多的民主。共產黨喉舌《人民日報》稱:「在150年裡,那個自詡為民主模範的國家沒有給過我們的香港同胞一天民主。」

《華爾街日報》10月26日報導說,這是一個純粹的謠言。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中共官員就極力反對讓香港民主自治,甚至威脅如果倫敦給予香港人民民主自由的話,它將入侵香港。

北京威脅倫敦:不要給香港民主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最近解密的英國文件,在共產黨1949年奪取大陸政權之後,北京威脅倫敦不要給香港民主。

1958年,中共時任總理周恩來反對「讓香港成為一個像新加坡一樣自治的地區」。他威脅說,中共將視任何(讓香港)走向自治地位的行動為非常不友好的行動。中共希望香港現有的殖民地位繼續,不發生任何變化。

在60年代,中共官員進一步稱,如果英國允許香港「自治」,中共將不會猶豫入侵香港、九龍和新界。

在之後的香港主權交接談判當中,當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遭遇鄧小平激烈地反對時,她驚訝得倒吸一口氣。

根據1982年一個重要的會議記錄,撒切爾告訴中共領導人,她深深感到的責任是達成一個讓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結果。她提醒鄧小平,儘管民主程度有限,香港已經有「一個跟中國非常不同的政治制度」。

鄧小平的回應是威脅英國不要作出任何提升香港人民對民主預期的改變。他威脅道,如果在未來15年裡有大的改變,中共將重新考慮(主權交接的)時間和模式。

這是英國在1984年設法讓中共在《聯合聲明》中作出「一國兩制」和最終實現普選承諾的背景。它也幫助解釋為什麼北京罵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為「蛇」和「千年妓女」,僅僅因為他實行溫和的民主改革。今年的「雨傘運動」是由中共8月分宣布2017年將繼續只允許北京效忠者競選特首而引發。

彭定康推行香港民主激怒中共

《紐約時報》10月27日報導說,由英國國家檔案局最近解密的文件暗示,從50年代開始,香港總督再三尋求引入普選,但是受到共產黨領導人的壓力而放棄這些努力。

在90年代,當末代總督彭定康開始在香港積極倡導有限的選舉權的時候,北京的反對聲音變得更加公開的刺耳。

在90年代,當末代總督彭定康開始在香港積極倡導有限的選舉權的時候,北京的反對聲音變得更加公開的刺耳。圖為2005年11月彭定康在香港總商會午餐會上。(AFP)

最後,彭定康無視中共宣稱民主將招致混亂,給予香港居民選舉當時60個席位的立法會當中30個席位的權利。這個行動如此激怒當時負責香港事務的中共高級官員魯平,以至於他稱彭定康是「一個被香港歷史譴責的人」。

在推動香港民主的想法被北京回絕之後,英國沒有再協調推動香港普選,直到90年代它即將離開的時候。歷史學家說,英國希望民主將平息公民對於即將到來的回歸共產黨中國的焦慮,並確保英國投資的穩定。

在當時的公開聲明中,彭定康說,他認為香港居民值得在當地治理當中扮演角色。他在1992年對記者說:「香港人民完全能夠在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當中承擔更大責任。」

面對這麼多香港人民 北京無恥說謊

彭定康最近為香港抗議者辯護以致《人民日報》攻擊他。該報社論承認他在90年代促進民主,但是說他的目標是製造「內地跟香港之間不可小視的鴻溝」。

最近中共媒體對香港抗議的口誅筆伐無意中加強了許多香港活動人士的決心,他們說中共嚴厲的手腕提醒他們為之奮鬥的政治自由和新聞自由在中國大陸仍然缺乏。

香港科技大學政治學家成名說:「對於北京面對這麼多香港人民無恥地說謊,我個人非常震驚。」他認為,這是因為香港人民可以生動地記得前英國政府和中共政府之間的民主鬥爭。

1993年的《人民日報》引述魯平的話說:「香港未來如何發展民主完全是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情,中央政府不能干預。」

但是在1997年主權交接之後不久,中共廢除了彭定康新推行的立法會選舉。面對太多的民主,中共「另起爐灶」。

民主進程被推遲 引發香港混亂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英國國際法和比較法研究所」的律師本月發布一份跟香港民主有關的條約和法律的詳細分析。他們斷定,英國作為《聯合聲明》的共同簽署國,有「明確的地位」來反對違反協議的行為。他們展示證據說,中共同意《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日前宣布,它意味著「參選權和投票權」。

英國律師也表示,《基本法》承諾「有序推進」公開選舉。推遲這個進程會導致「香港混亂,香港人民對治理制度失去信心,國際社會對香港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失去信心」等。

由北京選出的香港特首梁振英接受採訪時表示,反對公民提名特首候選人。他稱那將導致窮人主導選舉和政治,令政策向窮人傾斜。

跟梁振英的言論相反,大多數香港人自豪於他們的自由市場,經濟流動性和低平的所得稅。它讓大多數工薪階層免於繳稅。

在一個自由的選舉當中,香港人民將選出那些承諾保護香港司法獨立和新聞自由的候選人,恢復它的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並結束偏袒跟北京有交情的公司。

中共官員擔憂香港的民主將鼓勵大陸人為自己爭取更多自由。他們反對香港自治是基於他們一直以來的同樣一個理由:他們知道他們的壓制性控制無法在民主投票當中生存——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中國其他任何地方。◇

崔寧:美媒炒作舊檔案意在撐「港獨」
http://news.takungpao.com.hk/opinion/hig...print.html

  「占中」發生以來,西方媒體像吃了興奮劑,將發生在香港部分區域和路段的動亂,冠以「雨傘革命」,參與「倒梁」陰謀,將個別學生團體的頭頭捧為「英雄」,煽風點火,造謠惑眾,制造混亂,無所不用其極。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借英國國家檔案館一些被解禁的資料,歪曲歴史事實,無中生有地攻擊中國政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阻止當時的殖民地政府給予香港民主。

  《華爾街日報》10月26日刊登了高敦.考威茲(L.Gordon Crovitz)的文章,該文利用解禁資料的一些圖表和文字記錄,大肆發揮,說1958年1月,周恩來在北京要求英國官員轉告當時的英國首相麥克米倫,中共反對英國給予香港民主,中國希望現時香港的政治狀態,絲毫不變。文章又說,到1960年,又有中國官員以「如果英國容許香港自治,我們將毫不猶豫采取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及新界」相威脅。

  《紐約時報》10月28日,以《北京曾多次反對港英政府引入選舉》為題,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管治香港的殖民總督多次尋求推行民眾選舉,但迫於北京的中共領導人的壓力,最終放棄了那些努力。」內容提到當時多名中國領導人十分反對香港的民主化問題,得出這個結論的依據亦是這些解禁文件。

  《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文章,雖然都依據解禁的外交文件資料,但卻有意將其中的事實加以歪曲,並沒有客觀地反映當時國家領導人周恩來和負責香港事務的廖承志所表達意思,故意將中國政府反對英國企圖將香港以「自治」方式從中國分裂出、延續英國殖民統治的「港獨」行為,說成是中國政府反對給香港「民主」。「自治」和「民主」不是同一個概念,這一點相信像《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不會不知道其中的本質差別,更不用說當時英國企圖以「民主自治」方式永久霸占香港的殖民主義者貪婪的心態。

  香港被英國霸占,是1840年鴉片戰爭的結果。二戰後香港未能被及時收回,是「國共內戰」的緣由。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宣布廢除歴史上一切不平等條約。考慮當時的歴史背景,1950年向英國表明短期內暫時不收回香港,是希望發揮這個自由港在新中國初期建設中的獨特作用。然而,英國人在二戰後不僅沒有主動將香港管治權歸還中國,還企圖以種種手段將香港永遠裝在自己的口袋裏。其中「民主自治」企圖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1971年新中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當時周恩來就非常重視,中國政府於第二年致函聯合國非殖民地化委員會,申明立場,指出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務,是中國要對被占領領土恢複行使主權的問題,而完全不是屬於通常的殖民地範疇的問題,更不是使其獲得獨立的問題。

  英國在二戰之後,國力衰退,日不落帝國瓦解,海外殖民獨立形成浪潮。期間在亞洲,1947年印度獨立,1948年緬甸獨立,同年斯裏蘭卡獨立,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這些獨立後的國家,有一些選擇了留在英聯邦,有一些則選擇不加入。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可分割。英國人如果要推動香港「獨立」,自然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這絕對不是「民主」問題,而是主權歸屬問題。

  鑒於當時的國際背景和國內形勢,中國政府,尤其是當時負責國務院的周恩來,與負責港澳事務的廖承志,對英國殖民者的意圖提出警告是及時和必要的,對將一切引領香港走向獨立的行動,視為「非常不友好」或「陰謀」是很自然的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以及香港一些反對派喉舌,將之與「民主」結合起來,將中國政府反對香港「獨立」的一貫立場,歪曲成「反對民主」,只能是歪曲歴史事實,是別有用心。

  香港的殖民地政府從來沒有真心實意地要給香港民主,這不僅是維護殖民統治的需要,亦是為其保障利益所需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前途問題提出後,英國人曾設想試圖以武力保持在香港的利益,隨後又有「主權換治權」打算,都未能得逞。也就是在八十年代中英簽署《聯合聲明》確定了香港前途之後,末代港督彭定康才加緊推行代議政制。目的很清楚,並不是為了香港人的「民主」利益,而是希望在回歸以後仍然保持其影響力和米字旗既得利益。

  中英談判期間,中國政府確立了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方針並將其以立法的形式載入基本法。基本法於1990年完成立法程序。依照基本法,中央政府循序漸進地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推動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全國人大常委會並確定了「兩個普選」的時間表,可於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之後於2020年實行全體立法會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今年八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香港特首普選原則作出框架決定,這正是香港民主政治制度發展的一個裏程碑。

  「占中」行動公開對抗中央,欲顛覆特區政府,欲將香港變成一個獨立政治實體,雖然打着「民主」旗號,實際上不僅不利於香港民主發展,反而阻礙了正在進行的2017年特首普選制度建設。《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在香港政改複雜局勢下,利用某些解禁的過時的外交文件來大作文章,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有哪一點好處?只能是企圖重溫當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的舊夢,意圖將香港推入萬劫不複的「港獨」深淵。
Reply
#5
為何英國不早給香港民主?英國檔案提供的答案| 輔仁文誌
https://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4%e6%a1%88

「我們(英國人)五十年前就可以給予香港民主,但若然這樣做,中國會爆發,甚至入侵香港,這是我們的憂慮。」和黃前董事總經理馬世民(Simon Murray)在一次報章專訪中這樣說。一直以來,親北京的公眾人物和報章評論,甚至一般市民,都質疑英國為何百年來都不給香港民主,要到1984年《聯合聲明》簽署,香港前途確定以後,「才大搞民主」。其實,只要稍讀英帝國歷史,就知道在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在絕大部份殖民地,都實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由當地公民普選產生的政府,以達至獨立(如馬來西亞),或自治(如1959年的新加坡、今日的直布羅陀)。這裏所講的自治(Self-Government),是指除了國防外交,有時還包括內部保安繼續由英國負責外,所有事務都交由當地民選政府全權處理。

可是,為何香港會成唯一的例外呢?近日《明報》和《蘋果日報》均就著英國最新解密的檔案,做專題報導,而筆者在數年前,也因研究所需,在英國國家檔案館翻閱有關1950至70年代初香港的檔案,結果發現當時的英國高層官員,一致認為若英國讓香港人普選自己的議會和政府,中國必定強烈不滿,進而使中國決定提早收回香港。在眾多檔案中,以原屬高度機密(Secret)的外交部FCO 40/327檔案中的報告和書信,最能夠反映當時中國堅拒香港走向民主自治。

在1971年5月3日,準備出任港督的麥理浩,與英國外交部次官K.M. Wilford 對談時,說他知道早在1956或1957年左右,英方已從訪問中國的非官方人士口中,知道中方反對任何令香港走向獨立或自治的政制改革,但麥理浩仍想知道外交部有沒有原文引錄中國官員的說話,以確證中方立場。稍後,外交部內負責研究和遠東事務的部門提交了報告,當中引述在1958年1月30日,中國總理周恩來會見訪華的英國Lieutenant Colonel Cantlie時,希望Cantlie向當時的英國首相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轉達以下說話:

「任何將香港變成自治領(作者按:一如新加坡)的行動,中國均會視之為非常不友善的舉動。中國希望現時香港的殖民地政治狀態,絲毫不變。」

[Image: 1015170_10202094363093380_1215561821_o-650x212.jpg]
周恩來上述講話的原文,引自FCO 40/327。此文件版權為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所有。

大家或會問,假若當時英國堅持給香港民主自治,中方會如何回應呢?1960年10月29日,當時出任「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的廖承志,與香港工會代表訪京團聚會時,批評當時美國人建議在新界建立「自治政府」,並警告英方:

「英國不會喜歡美國這個建議,是無容置疑的。。。。。。美帝國主義者將永遠不會成功。可是,若這個建議是由英方提出的,就是另一回事了,到此非常時刻,我們將毫不猶疑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

[Image: 1489566_10202094363133381_997250953_o-650x347.jpg]
廖承志上述講話的原文,引自FCO 40/327。此文件版權為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所有。

隨後,廖指出中方從不承認港九新界是英國領土,但因為英國繼續管治香港,對中國有利,所以才不要求收回;中國希望收回的,是發展良好的香港,而不是一個如廢墟般的地方。

上述文件,相信可以解釋為何其他英國殖民地,都逐步建立起民選本土政府,但香港仍依舊維持總督和殖民高官獨裁(雅稱為「行政主導」),立法局只有委任議員,只是在市政局設有民選議席,而有選舉權的人數,從不超過當時總人口的12%。這情況到了1980年代中期,才有改變。

可是眾所周知,中方不太歡迎這種改變,在1984年,當港府建議引入立法會民選議席時,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即今中聯辦)主任許家屯,就公開狠批英方「不按本子辦事」,所謂「本子」,就是《中英聯合聲明》。(詳情可參閱許家屯流亡美國後寫的《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上冊,此書在1993年出版,現已絕版,但可在各大圖書館借閱)

為免字數太長趕客,筆者在此草草收筆。本人希望拙文,以及近日有關英國解密檔案的報導,可以引起香港人對香港歷史的興趣和關注,支持香港研究,並要求政府訂立《檔案法》,妥善保護重要史料,否則,以後我們都沒有詳細可信的香港史可讀了。

[Image: 1522698_10202094363493390_2067503862_o-650x866.jpg]
FCO 40/327的封面。此文件版權為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所有。

[ 本帖最後由 后太禧慈 於 2020-9-11 11:08 編輯 ]
Reply
#6
英密件揭京50年代阻港民主化 警告「解放香港」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459297/%E...F%E3%80%8D

《紐約時報》引述最近解密的英國外交部文件顯示,早在20世紀50年代,英國就提出了香港民主化問題,但當時的中國政府高層強烈抵制該主張,並以武力「解放香港」作威脅。

《紐約時報》報道指,自1950年開始,英國政府在香港殖民統治時期,便試圖推動民主選舉,但過程中遭到中方強烈阻撓,甚至威脅要採取行動。

日前由英國國家檔案館公開的有關文件顯示,中方曾強力警告英方勿採取任何推動香港自治的舉動,甚至威脅如果英方在港引入民主,改變現狀,中方將採取行動解放香港。而1960年,負責香港事務的中方高官廖承志曾警告,「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採取積極行動,解放港九新界」。

其中一份文件顯示,中國前總理周恩來曾告訴英國軍方,任何推動香港自治的舉動,都會被視為是「非常不友好的行為」和「陰謀」,因為中國不希望香港的殖民地地位發生任何改變。這些威脅使得英方最後被迫擱置普選的推動。

據稱,中國的威脅起了預期的效果。在隨後的幾十年里英國只做出一點點努力,在香港引入選舉民主。
Reply
#7
民主自治與民族自決,the case of Hong Kong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0...%E6%B1%BA/

[Image: GREY_9azQM_1200x0.jpg]

一月十四日上午發表的施政報告,可以用乏善可陳四字摡括。不過,「不務正業」的梁振英居然在發表報告時講出以下的一段恐嚇說話,引起網上的熱議︰

「… 2014年2月,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官方刊物《學苑》的封面專題是《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2013年,《學苑》編印一本名為《香港民族論》的書,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灰記按︰《香港民族論》是2013年度港大學生會學苑編輯,於2014年9月出版)。對《學苑》和其他學生,包括佔中的學生領袖的錯誤主張,我們不能不警惕。我們並要求與學運領袖有密切關係的政界人士勸阻。」(說話刊於《施政報告》第十段)

同日下午在記者會,梁振英再度批評港大刊物《學苑》鼓吹港獨言論,他更點名提到《學苑》前副總編輯王俊杰的文章,談到香港獨立,提到民主回歸論死亡,又講到香港要借助外力達致獨立,一是借助大陸,一是借助外國支持。對方的另一篇文章,比較了香港與新加坡的大小和軍隊人數,講到香港亦可建軍。

梁振英說,在言論自由下,《學苑》三番四次,不單作為學生會官方刊物刊登文章,結集成書,情況值得關注,值得社會討論,他認為,施政報告的有關批評並不影響港人言論自由。(信報財經新聞)

然後那些戀棧權位和功名的前殖民地高官和學者即時和應,行政會議成員林煥光批評鼓吹港獨不恰當;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去年成立的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亦為梁振英以官方報告形式打壓言論自由護航,說《學苑》所講的香港民族自決論是眾多本土意識最激烈,因此中央及特區政府認為必須正視。

不過,雖說中共的專制意識以至中國大陸的行事方式逐漸滲入香港,畢竟香港到此刻仍是半吊子的自由社會,香港人並沒有因為梁振英的恫嚇而退縮,很多人搶購《香港民族論》,學苑亦因此加印3000本。除此之外,網上批評梁振英打壓言論自由之聲不絕。

受恫嚇的港大學生會學苑就以「狼心狠噬言論自由 特首無恥大放闕詞」為題,發聲明回應,指梁對「《學苑》的公開批評,分明是在打壓香港的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營造白色恐怖。」批評梁沒有聆聽年輕人在雨傘革命發出的聲音,「對年輕人的政制訴求充耳不聞,反在施政報告大會公開批評學苑,敵視年輕世代。施政報告大會本是關乎民生大事之場合,現在竟淪為特首批鬥年輕人的平台。」除表明「無畏無懼,擇善固執,慎思敢言」外,亦要求梁振英「收回言論,立即停止打壓,尊重每一位香港公民發表言論的權利。」

另外,香港記者協會及獨立評論人協會亦發聯合聲明,「認為有關說法威脅言論、學術及出版自由,兩會對此表示極度憂慮。」兩會指「《基本法》保障港人享有言論、學術和出版自由。上述刊物只要內容無牴觸任何法例,任何人無論是否同意其內容與觀點,均應予以尊重,倘有不滿,則應據實指證,以體現對言論自由之尊重。

特首卻以香港最高級官員之身份,在《施政報告》這份港府治港之頭號文件中,對上述刊物作出批評,此舉極不恰當,亦形同製造『白色恐怖』,打壓言論與出版自由的空間。」

聲明還特別舉港英時期港督應對學苑批評政府的做法,間接批評梁振英不願以理服人的粗暴。「本會根據《學苑》前編委成員提供資料,該刊於六、七十年代亦曾發表多篇文章批評政府,惟時任港督戴麟趾爵士並無公開批評學生,而是向該刊寄上署名文章解釋港府施政,以理服人,而《學苑》亦作出了全文刊登。」

既然記協和評論人協會提出港英政府的「寬容」,灰記亦加記一件當年反殖事件。1970年代初相當活躍及反叛的青年政論刊物《70年代》,批評當時社會不公、貪污橫行不遺餘力,亦對港英殖民統治表達明顯的反感。有一期他們以小童向英國旗小便作封面,抗議殖民統治,港英政府沒有追究,反而那位當年為民請命的英國人葉錫恩女士覺得受到冒犯,向他們提出批評。

這位葉錫恩女士曾在1960年代與鼓吹港獨的馬文輝同屬聯合國香港協會成員,為香港自治和民主化而專程到英國向殖民地部和國會陳情。諷刺的是,葉女士現在被視為香港建制陣營人物,不知她會對《學苑》的港獨言論,以及梁振英對《學苑》的恐嚇言論有何看法?

說起港獨/城邦思潮,並非始自今日。根據博客致知參考歷史資料所寫成的文章「港獨之父馬文輝:六十年代的民主運動」,1960年代全球去殖民地和民族獨立之風甚盛,對香港自治運動亦起鼓舞作用,除了聯合國香港協會在1961年「對當時政制不民主、言論不自由、社會不平等的殖民地政府提出大膽改革計劃,包括要求不論種族國籍的投票權及公民權利、免於恐懼的言論自由、讓公民認識民主政府的中小學免費教育、以分區民選議會取代市政局,投票選出立法局議員的過渡方案,及至一個全面普選的立法局。」

這位先施公司馬氏家族成員,亦以聯合國香港協會成員為基礎,建立民主自治黨,「以除國防外交權歸英國外香港人民民治、民有、民享為綱領。自治黨以反殖反共為基調,指英國殖民主義以及中共共產主義皆為不平等的暴力制度,只有一個民主自治城邦才可改善殖民地的窮困與不公。」

民主自治黨這個綱領比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更進取。不過,馬文輝後來被一些溫和派擠出領導層。後來幾個左傾的成員「鄧漢齊律師連同(英國教師)曾健士及前港府公務員史潔頓(G. S. Kennedy-Skipton)又宣布退黨,組織香港工黨。不同於民主自治黨的反共立場,其仿效了英國工黨的政綱,更加入了反對財閥壟斷、建立公有制等左翼和更大膽的港獨綱領。有趣的是,工黨製作了貌似中共五星紅旗的一支六星紅藍雙色黨旗,並說將會用作未來自治政府的國旗,與現今的龍獅旗反採用英殖象徵相映成趣。」

從這段六十年代歷史可見,無論港獨或自治,針對當時殖民統治的不堪,鼓吹者都希望透過政制改革/民主化達到目標。但英國殖民統治者始終對香港民主化有戒心,不願及早回應香港人的訴求。戰後港督楊慕琦曾提出政制改革計劃。其後於五十年代被其繼任人葛亮洪以港人對政治不感興趣為由否決。

不過,去年十月底佔領運動期間,外國傳媒報道了解密的英國外交部文件,顯示戰後香港民主不前,是中方阻撓的結果。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相繼報道,自1950年開始,英國政府在香港殖民統治時期,便試圖推動民主選舉,但過程中遭到中方強烈阻撓,甚至威脅要採取行動。

「中方曾強力警告英方勿採取任何推動香港自治的舉動,甚至威脅如果英方在港引入民主,改變現狀,中方將採取行動解放香港。而1960年,負責香港事務的中方高官廖承志曾警告,『我們將毫不猶豫地採取積極行動,解放港九新界』。

其中一份文件顯示,中國前總理周恩來曾告訴英國軍方,任何推動香港自治的舉動,都會被視為是『非常不友好的行為』和『陰謀』,因為中國不希望香港的殖民地地位發生任何改變。這些威脅使得英方最後被迫擱置普選的推動。」

香港中共黨報之一《大公報》隨後發表署名崔寧的評論員文章︰美媒炒作舊檔案意在撐「港獨」,抨擊美國傳媒借英國國家檔案館一些被解禁的資料,歪曲歴史事實,無中生有地攻擊中國政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阻止當時的殖民地政府給予香港民主。「《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文章,雖然都依據解禁的外交文件資料,但卻有意將其中的事實加以歪曲,並沒有客觀地反映當時國家領導人周恩來和負責香港事務的廖承志所表達意思,故意將中國政府反對英國企圖將香港以『自治』方式從中國分裂出、延續英國殖民統治的『港獨』行為,說成是中國政府反對給香港『民主』。『自治』和『民主』不是同一個概念,這一點相信像《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不會不知道其中的本質差別,更不用說當時英國企圖以『民主自治』方式永久霸占香港的殖民主義者貪婪的心態。」

雖然灰記也相信英國人並沒有決心及早在香港推行民主,例如直到1980年代中,港人爭取1988年立法局加入直選議席,因為中方強烈反對,當時的中國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更公開大罵有人不按本子辦事,於是港英政府便在其諮詢報告「製造」支持88年引入直選的人佔少數的民意,而否決88直選。但民間做的多次調查都顯示超過六成港人贊成88年引入直選。

不過,這些中共護航者亦無法有力反駁英國「老屈」中國,即是中國並不反對在香港推行民主,只要不把香港分裂出去。反而我們看到,無論周恩來,廖承志,以至現在中國對港官員,都把香港人爭取有別於中共橡皮圖章式的民主,看成港獨,看成外國勢力的介入圖謀分裂中國。

因此,梁振英狠批學苑,不停指佔中有外國勢力介入,完全是中共黨員思維的一脈相承。當然,不少論者也指出,乖戾、兇悍而野心大的梁振英故意「危言聳聞」,有意識地把反建制的青年學生,爭取民主的港人與港獨鼓吹者混為一談,刻意挑動中共中央已經十分綳緊的神經,實為其「敵我矛盾」思維主導的「法家式」(即開口閉口「依法」、「守法」)強硬管治找藉口,並以此為籌碼,期望受北京同樣崇尚「法家式」強硬管治的當權者垂青,可以連任。

不過,那些對中共還有幻想的溫和泛民及其支持者也不要天真,以為與港獨言論劃清界線便可以減少被針對,被打壓。無論是否有六十年代由部分殖民地精英階層發起的港獨/自治運動,以至有否近兩三年興起於8、90後世代的城邦自治、香港建國言論,中共一樣把香港人的民主訴求打成「顛覆」、「分裂」活動。道理顯易不過,在極權主義者眼中,爭取民主就是奪權,在中國,就是「顛覆國家政權」,在香港,就是「獨立」/「分裂祖國」。而兩者都被扣上外國勢力介入的帽子。

回到《學苑》被梁振英批判的言論,老實說,如果說灰記有興趣當中所探討的事情,都是被港人的身份認同這問題所驅使。「你是甚麼人?」這的確是愈來愈多香港人感到焦慮的問題。坦白說,灰記雖然拿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另有一本過期的BNO護照),每次外出填入境表時,看到國籍一欄時,總不免猶豫,亦不會直接寫上「中國」二字,也不想寫「香港」,因為香港的確不是國家,通常經過一輪爭扎,會填上「中國香港」。這是否如灰記這類五十後拉扯於中國與香港之間的寫照?

而灰記以往到中國大陸採訪,亦被視為境外記者,與外國記者一樣被監控或被招待。而一些泛民人士,以及近期很多曾參與佔領的學生和市民不能進入中國境內,更令灰記思考,香港與中國的巨大差異,香港人絕不能簡簡單單被說成中國人。

《學苑》敢於提出香港民族自決等觀點,正好為身份認同感到焦慮,或壓抑這種焦慮的香港人,提供思考的材料,打開這個敏感但不能迴避的問題的缺口。一些文章雖然有不少反大陸新移民的看法,灰記未能同意,但灰記會把這些看成對愈來愈尖銳的中港矛盾的一種回應。只有透過公開、透徹的討論/ 爭論,才能有望達至中港兩地人民(不期望官方)對中港差異的充分了解,有望令大陸人民對香港人所擁有的集體意識有理性認知。至於是否一定要「因了解而分開」,這是後話。

正如2012年寫了《談護照國籍–論港人作為少數民族》,因而啟發了學苑同學的政評家練乙錚,在「與學苑同學談香港人和香港人意識」(原載於《信報,後被收錄於《香港民族論》)寫道︰「談論民族、思考『香港人』是否夠得上稱為一個自成一體的民族,與『香港獨立』的議題並無必然關係。歷史上的確有不少的民族建構成了獨立國家,但是也有很多的民族並不選擇走這個方向。」練先生還「告誡」本土/民族的爭論者「切忌視自己選取的立場和看法是終極真理,對別人的不同看法連理解都懶得,甚或不由分說要一棍子打死。」

梁振英和那些京官恫嚇學苑及本土派固然可怒,灰記在雨傘革命/運動期間,亦聽過不少城邦/本土派人士以自己為真理化身,極度排他的言論。老實說,功利地看,「港人自決/自治」運動仍在萌芽狀態,要爭取更多香港人支持,這種靠謾罵建立權威的手段是否聰明的做法呢?

另一位台灣學者吳叡人寫的「The Lilliputian Dream︰關於香港民族主義的思考筆記」,也被收錄在書中。他的一些書話,灰記也想引述︰

「…無論是委曲求全的泛民主張,婉轉曲折的城邦論,還是大開大闔的自決論,在追求中央集權式控制的國家眼中,都是脫軌,都是造反。就在筆者行文的此刻,中國網軍已經大舉駭入香港大學預定於6月22日舉行的網絡普選公投網站(灰記按︰由佔中三子發起),阻礙香港人民追求民主自決之集體意志的和平表達與形成。宗主國國家權力已經啟動,殖民地人民意志依然高昂,對決態勢似乎隱然形成,然而美麗的自由城邦將會走向何方?在這個世界歷史時刻,我不禁想起愛爾蘭作家Samuel Beckett的那句名言︰

“I cannot go on; I will go on."…。請容許我在此將這句話語轉贈給同樣受困帝國陰影下的,所有驕傲的,勇敢的,自由的香港市民。」

無論雨傘革命/運動是否催生更多港人身份認同的焦慮,更多「回歸」本土想像,邊陲的香港人面對頑固的北京中央強權,沒有對決的均勢,只有民主自治承諾被背棄的失落感,以及舉步維艱的無力感。而那句充滿矛盾的"I cannot go on; I will go on." 又有多少香港人願意體會,以至體現?
Reply
#8
英解密檔案指中方曾強烈反對香港加速民主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K-de...raditional

佔領運動將香港人爭取更大民主的訴求推向一個新階段,據英國最新解密的外交檔案指出,中國在上世紀中,曾強烈反對英國給予香港更多民主,並指若英國強行實施,中國會立即收回香港。(戴維森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周二(28日)報道,英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一批解密的英國外交檔案資料顯示,在上世紀中,多名中國領導人都十分反對給予香港更大的民主。

報道指,《人民日報》早前的一篇評論文章批評,“在150多年管治期間,自稱民主典範的英國,並沒給過香港同胞有實在民主……直到1982年至1997年香港回歸前的15年間,港英政府抱着“不可告人”的心態,開啟了香港民主的急速發展”。

英國國家檔案館最近公開的一些文件顯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由英國派來管治香港的總督,多次尋求推行民主選舉,但受制於中國領導人的壓力,最終放棄。檔案顯示,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國官員廖承志曾在1960年表示,“將會毫不猶豫採取積極行動解放香港、九龍和新界”。文件又引述廖承志說,中方從不承認港九新界是英國領土,但英國繼續管治香港對中方有利,中方能透過香港與其他國家做生意,令中國得以獲取物資,所以才不要求收回香港。他說,“希望收回的,是一個發展良好的香港,而非一個爛攤”。

另一份文件亦記述在之前兩年的一次會議上,當時的總理周恩來向英國一名軍官表示,任何在香港引入一些“自治”的嘗試,都會被視為“非常不友善的舉動”或者“陰謀”。周恩來還說,這種做法會被認為是令香港走上獨立的手段。

這些威脅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隨後的幾十年裏,英國再沒有為在香港引入選舉民主成分。

文章指出,除了證實中國最初反對香港實行民主外,這些文件連同前殖民地官員已經公開出版的敘述,也突顯了上世紀80年代初,中英雙方開始討論香港未來的時候,北京的態度變得愈趨強硬。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大力倡導在香港實行有限度選舉,增加立法會的民主成分時,北京顯得更加不滿。

彭定康不理會中國指稱民主會招致混亂的論調,賦予香港市民選舉30名立法局(現為主法會)議員的權利,當時的立法局共有60名成員。當時的傳媒報道指,時任香港事務主管的港澳辦主任魯平,更對這做法感到極度憤怒,指彭定康“在歷史上,成為香港的千古罪人”。

文件指出,有歷史學家認為,英國希望民主能讓香港市民鎮靜下來,並確保英國在這殖民地投資的穩定;當時香港人對於回歸共產主義的中國管治,感到焦慮和不安。

在當時彭定康公開發表的言論中,曾表示香港人理應在香港的治理中扮演一定角色。他在1992年向傳媒表示,“香港人完全能夠以負責、成熟、剋制和理性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參與本身事務的管理”。而彭定康近期為佔領運動人士訴求的護航,亦招致《人民日報》的抨擊,指他上世紀90年代在香港推動民主起到的作用,是製造內地與香港之間“不少的隔膜”。

報道分析說,中國在今次佔領事件中不以“出兵”作出威脅,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希望“一國兩制”的模式可以促成台灣的和平統一;而且北京也不想破壞香港極之成功的金融經濟體系。

文章認為,在1997年香港回歸後不久,中國就廢除了彭定康推行的立法會選舉,“另起爐灶”,增加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民主成分;到今年8 月31日,人大常委會定出的框架,更讓香港人一人一票選特首,但會有一個1200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對候選人進行審查。這個制度可能比英國統治下的制度更加民主,但卻不是香港民主人士期望的自決。
Reply
#9
文件指中方阻英國推動香港民主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sId=116268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英國國家檔案館最近解密的文件顯示,英國政府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殖民時期,已經試圖在香港推行民主,但遭到中方強烈反對,甚至威脅會武力解放香港。

內地官方喉舌媒體連日來不斷批評香港的佔中運動,並指摘英國在香港一百五十年的殖民時代,都無給予香港實在的民主。

不過,紐約時報引述英國國家檔案館的文件顯示,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英國政府在印度獨立後,在多個殖民地推動民主政制,並希望在香港推行選舉,但因為北京領導人不停施壓而最後擱置。

紐約時報引述文件指,1958年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在一個會議上,曾警告英國軍方,指如果英國在香港推行自治,那怕是一丁點的自治,都會被視為是十分不友善的舉動、是陰謀。周恩來更指,這樣做會被視為令香港走上獨立的手段。

另一份文件顯示,一直是周恩來在處理港澳事務的重要助手、曾任港澳辦公室主任的廖承志,1960年曾說,香港遲早回歸中國,如果英國在香港引入民主,改變現狀,中方會毫不猶疑採取積極行動,解放港島、九龍和新界。

報道指出,中國政府的威嚇收到預期效果,英國在以後幾十年,無再積極在香港推行民主選舉。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雙方開始討論香港前途,北京的態度變得更強硬。

當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九十年代,大幅增加香港立法局直選議席,遭到中方口誅筆伐,批評他是千古罪人。

報道認為,英國的解密文件引證了中國反對香港實行民主的時間,比一般人所知,早了近半個世紀。
Reply
#10
談港一國兩制 蔡英文:證獨裁民主無法共存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_017.html

台灣的蔡英文總統出訪加勒比海友邦國,中途過境美國紐約,她於當地時間上周五於哥倫比亞大學閉門座談會上發表演講,再次提及香港的反修例示威,認為目前全球自由遭遇空前威脅,這威脅亦正衝擊香港。

蔡英文又提及香港的一國兩制經驗,向世界證明了獨裁和民主無法共存的事實。她指出,年輕人沒有管道發聲,只好走上街頭為民主自由拚搏,並指台灣民眾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她認為,因為獨裁政權只要一找到機會,即使是一絲的民主微光也會毫不留情地悶熄,過程可能是漸進,但手法精巧到令人無法察覺。

內地官媒斥抹黑 用心險惡

至於兩岸關係,蔡英文認為台海兩岸在文化及政治上的歧異日漸擴大,大陸一心掠奪台灣的邦交國來孤立他們,不過台灣拒絕參與掠奪,並一再證明誠實和開放式的合作,會帶來真正的長期成果。大陸官媒批評,蔡英文在演講中抹黑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用心險惡,意在破壞台灣社會對一國兩制的印象,讓台灣民眾產生排斥心理。


香港三權分立存在過嗎? 從英國殖民時期至今的六個變革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4847600

繼香港中學課本刪除三權分立段落、特首林鄭月娥宣告香港實行「三權分工」之後,港澳辦及中聯辦也發稿「正本清源丶撥亂反正」,一錘定音指「三權分立在香港從未存在過」,鼓吹三權分立者是「反中央」。

但回溯港英殖民時期到特區政府的政治實況,盡管法律沒有明文寫出這四個字,但此制度實際上一直存在。截止2020年,三權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就在香港法官的判詞中被提及超過100次。

既然如此,香港有沒有三權分立是否偽命題?從何時開始出現爭議?各界曾作出什麼表述?德國之聲梳理六個階段。

1. 戰後殖民時期
港英時期,香港總督由英國君主任命,行政會議以商界領袖為主,在80年代前立法局議員全由政府委任,整個政府以公務員為主導,集行政丶立法大權於一身,是名副其實的「行政主導」,司法權則獨立於二權以外。

根據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的文章《民主化與香港的後殖民政治之路》,行政主導的政治制度當時行之有效,是因為戰後難民社會對香港缺乏歸屬感,也對殖民政府沒有期望,加上教育不普及丶民生困苦,因而自下而上的政治參與較少,使官僚體系能自主地決策。

2. 港英政府民主化
到了70年代,殖民地封閉丶行政主導的制度已經不合時宜,無法和香港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協調。

有別於戰後難民,70年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開始建立起本土意識,80年代中英聯合聲明和港人治港的承諾加深了主人翁意識,公民社會和各種壓力團體應運而生,加上六四事件增強了港人政治意識,要求民主的呼聲越來越大。

面對香港前途問題,港英政府在立法局引入間接及直接選舉議員。1984年,香港立法機關中首次有人提出「三權分立」,時任親英派立法局議員丶現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在立法局會議上指,香港要維持繁榮與安定,「有賴法治丶經濟和人民的行動自由,立法丶司法丶行政三權分立的政治架構」。

3. 80年代起草《基本法》
1986年《基本法》起草初期,基本法政制專題小組的報告曾提及香港政治體制「應原則上采用三權分立的模式」。

但此説法在翌年4月16日遭到北京否定,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會見全體草委時,明確反對香港「完全西化」丶「照搬」西方議會制度和「三權分立」,認為其不利於政治穩定和高效管治。

經鄧小平一錘定音,草委會遂避用「三權分立」的字眼,改稱「行政立法互相制衡丶司法獨立」。惟草委會政制專題小組負責人查良鏞1987年6月表明,鄧小平的言論並不影響草委建議三權分立。

後來出台的政制條文並無明文規定「行政主導」或「三權分立」,但兩者的原則在條文中充分反映,如《基本法》第4章寫明,香港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丶香港法官「根據當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他方面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等。

前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撰文指出,香港特區的憲制既有「三權分立」也有「行政主導」的元素,不同人可以期望香港憲制多一點「三權分立」或多一點「行政主導」的元素,但絕不可能在不扭曲香港憲制的本質下,把任何一方的元素徹底排除。

事實上,三權分立的觀念在1997年主權移交前,已植根在港人心中。1997年1月15日丶主權移交前,時任立法局議員的張炳良就在立法局就提到,成立公平競爭委員會並無違反所謂三權分立原則。

4. 97後特區高官屢提三權分立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港英政府6月印制的回歸大典特刊,在「政府體制」章節指香港的政治制度是按照「三權分立」原則建立,有一個行政主導的政府。

盡管《基本法》沒有寫明「三權分立」,但此觀念在特區時代仍是香港各界的共識,包括官員和建制派成員。

在法律界,終審法院首任首席法官李國能2001年指出,香港是「行政丶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2011年時任終審法院常任法官陳兆愷及2014年時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也都公開表明香港實行三權分立。

行政機關方面,特區高官曾多次提到三權分立。時任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2003年11月在立法會說,他對香港前途比較有希望,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已經有一個三權分立丶透明和依照法律成立的制度」。當時沒有官員或議員提出質疑。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2014年也在立法會對傳媒表示,每個政府由三個部分所組成,分別是行政丶立法和司法機構,「這亦是西方國家常說的三權分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018年回應「一地兩檢」爭議時,指「香港實行『三權分立』」,「市民可向法院尋求裁決」。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插話糾正陳帆,指香港在憲制觀點上並非實行「三權分立」,但認同有司法獨立。公民黨法律界議員郭榮鏗會後對此表示震驚,認為只有對香港缺乏認識和沒知識的人才會這樣說話,重申香港一定有「三權分立」,行政丶立法丶司法互相制衡。

事實上,不只民主派議員,部分建制派議員也曾在立法會提及三權分立,例如議員吳亮星在2000年在會上討論政府委任社會人士出任公職時,就稱立法會應避免對行政與司法體系的人事任免,施加不當壓力,否則將損害三權分立原則。議員梁美芬也在2006年就政制發展提意見時,提及「香港憲制上有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功能。

5. 習近平倡「三權合作」
「三權分立」的論述戰在2008年打響第一炮,當年時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首次發表「三權合作論」:「行政丶立法丶司法三個機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這樣的一個香港繁榮穩定的大好局面。」此言引起輿論嘩然,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當時任主席的大律師公會發聲明反駁,指司法機構不是行政機構一部份。

2009年,時任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出席澳門回歸十周年研討會時,贊揚澳門實行的行政丶立法丶司法機關「互相配合」的政治體制,是「更加具有建設性」。時任中聯辦副主任李剛隨即表示港澳可以互相借鑑。

2014年6月政改之爭丶雨傘運動前夕,中國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指香港法官及司法人員是「治港者」,愛國是「基本的政治要求」,需與特首丶主要官員丶立法會議員一起維護國家主權及安全。這個表述變相否定三權分立及蠶食司法獨立,逾千法律界人士黑衣游行抗議。

2015年,時任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進一步發表「特首超然論」,指行政長官「有超然於行政丶立法丶司法的三個機關之上的特殊法律地位,處於特別行政區權力運行的核心位置,在中央政府之下,特別行政區的三權之上起著連結的樞紐作用」。

2017年新華社發布新版「新聞報導禁用詞和慎用詞」,增加57條內容,當中大部分涉及港澳,其中規定中國媒體在報導港澳政治體制時,不得說「三權分立」,指香港澳門實行的是「行政主導」政治體制。

6. 反送中後全面否定
2019年11月反送中運動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召見林鄭月娥,提到「止暴制亂」時表示,「也是行政丶立法丶司法機關的共同責任,和香港社會的最大共識」。

同年香港教育局推出「專業諮詢服務」,教科書出版社可「自願」參與。及至2020年8月,多本通識科教材經當局諮詢後刪改「三權分立」內容,有出版社強調《基本法》沒有訂明香港體制屬「三權分立」,而是「偏向行政主導」。

事件引起社會爭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8月31日回應時表示,香港無論主權移交前及移交後均沒有三權分立制度。特首林鄭月娥翌日公開支持楊潤雄說法,進一步稱香港無三權分立,而是「各自分工」,而香港行政主導架構的核心是行政長官。

時隔一周,港澳辦及中聯辦發稿稱「三權分立在香港也從未存在過」,又把鼓吹三權分立的香港人描述成「反中央」:「其真實意圖是欲擴大立法權和司法權,削弱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管治權威,抗拒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從而挑戰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秩序,把香港變成一個脫離中央管治的獨立政治實體。」在《港區國安法》的之下,此段落特別受關注。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