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國防邊界邊境主權爭議, territory maritime boundary Sovereignty disputes - Printable Version

+- Hong Kong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百科文化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3)
+--- Forum: 科技新知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2)
+--- Thread: 國防邊界邊境主權爭議, territory maritime boundary Sovereignty disputes (/showthread.php?tid=14617952)

Pag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香港人加油 - 11-28-2020

印尼去信聯合國反駁中國對南海主權的立場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29357-20200531.htm

印尼政府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引用南海仲裁案的裁決,反駁中國以「九段線」作為擁有南海主權的立場。

信中提到,印尼在2010年7月向聯合國提出照會,現時再度重申立場,指出印尼並非南海主權爭議一方,強調印尼在2010年對南海主權爭議的立場,獲得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決的確認,裁決同時確認,以「九段線」主張南海歷史性權利缺乏國際法基礎,亦違反聯合國海洋公約。

設於荷蘭海牙的國際仲裁法庭,在2016年裁定中國的「九段線」主張違反國際海洋公約,判處菲律賓勝訴,但中國一直不承認有關仲裁結果。

華盛頓智庫「亞洲海事透明倡議」認為,今次是首次有東盟國家公開支持南海仲裁案的裁決,認為是東盟國家整合南海立場的重要一步。


印尼加強南海軍備 防患與中國爭端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12/151229_scs_indonesia_china_defence


- 香港人加油 - 11-28-2020

班公錯湖戰略價值高 屢掀主權爭議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00601/ST6JXYR74VT47VH33TIWZ2BH4I/
[Image: ULUXGQFI5KAN7DLNMIZY4UPPOU.gif]
中印兩國都稱擁有班公錯湖(圖)主權。資料圖片

班公錯湖也稱班公湖,位於西藏阿里日土縣城西北12公里處,海拔高度4,242米,湖東西狹長143公里,總面積604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8,714平方公里,最深約57米。中國和印度對該湖歸屬有爭議,現中國控制該湖東部約三分二,印度控制西部約三分一。有趣的是,中方控制的東部水質為淡水,盛產裂腹魚;印度控制的西部為鹹水,不能飲用,亦無魚類生長。

中印兩國為班公錯地區的主權不惜大打出手,不僅因班公錯湖具有豐富資源,更因該地區具戰略價值,由此向南可俯瞰印度北部。中印邊界總長近2,000公里,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糾紛,分西段和東段兩部份;中間隔着尼泊爾;中國和錫金段因錫國已被印度吞併,邊境已定,但中國不丹邊界存爭議,因不丹的外交和國防被印度控制,中不邊界爭議受印度關注。

1962年邊境戰4,000死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印曾爆發邊境戰,戰爭在東西兩段同時展開,以東段為主戰場,中方大獲全勝,印方陣亡3,250人,1,047人受傷,1,696人失蹤,3,968人被俘。中方僅722人陣亡。因戰場處於高海拔地區,環境惡劣,後勤補給困難,中方戰勝後即撤回原地並後退20公里,印度大敗後重佔絕大部份爭議地區;中共贏了戰爭卻輸了土地,雖勝猶敗;印方輸了戰爭卻贏了土地,雖敗猶勝。過去58年來,印方一直對那場戰爭耿耿於懷,揚言要「報仇雪恨」。

中印邊界再爆衝突 互控挑釁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4825114

帝國遺夢:中國印度的三段邊境爭議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826828

印度是中國目前在陸地邊界上存有重大爭議的唯一國家。要解釋中印爭議的三段邊界,就必須回顧一段帝國的歷史。

2020年是中國與印度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70週年。但在這個兩國關係重大的年份裏,中印邊境線上雙方軍隊摩擦、對峙的消息反復出現,根源在於百多年來雙方邊界從未劃定。

中印邊境爭議的特殊性和解決的困難可謂大於中國與其它不少鄰國的領土爭議,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在近代史上,它起始於一個崛起的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對一個衰落的亞洲大帝國(大清帝國)的持續挑戰。

這一長達約百年的挑戰總是大英帝國所屬印度方面不斷進展,中國方面不斷後退。但這一挑戰因為1947年印巴獨立分治和大英帝國的崩潰幾乎嘎然而止,並以1951年中國與西藏高層領導達成17條協議、解放軍進駐西藏取代藏軍承擔國防責任開始改變對比態勢。

剛剛實現自己民族國家獨的一些印度民族主義者,當年似乎無法將大英帝國的遺夢徹底忘記,直到他們與來自北京的強硬對手面對面相遇。雙方的邊境戰爭將邊界爭議置於全球目光之下。

中印邊境三段爭議到底是哪三段?到底現在是誰入侵了誰的領土?要解釋清楚,必須從現實回到塵封的歷史記憶之中。

三段邊境和被忘卻的傳統線

中印兩國擁有共同邊界大約2000公里,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爭議,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三個部分。

其中,東段爭議主要為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區(在印度方面,1986年印度議會才設立的阿魯納恰爾邦,包括了藏南大部地區)。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曾有西藏糧倉之稱。它還是六世達賴喇嘛出生地。在這裏,中國的解放軍曾經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擊潰印軍北方主力,但又在佔領兩個月後主動宣佈停火,全部撤走。印度隨即重新佔領。中方認為爭議領土面積大約9萬平方公里,比兩個台灣島面積還大。目前全部為印度佔領控制。

中段主要為錫金地區,中方認為爭議領土約2100平方公里,目前全部為印度佔領控制。兩年前的洞朗對峙就發生在這裏。

西段則是中國目前控制的阿克賽欽地區(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和印度目前控制的克什米爾拉達克(總面積約5.9萬平方公里)相連。

中印邊界問題久遠複雜。中國方面強調,在過去數百年有一條「傳統習慣線」。這條「傳統習慣線」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鄰接印度阿薩姆平原。這條傳統習慣線向北到喜馬拉雅山脊,包括歷來屬於西藏(古代吐蕃)地方管轄的不少藏人居住地區。

目前中國控制的領土遠在傳統分界線以北地區,為何印軍仍認為中國軍隊侵入了印度呢?

大英帝國劃的三條線

論及1947年獨立建國的印度與中國的國境線,不能不回顧大英帝國在印度的殖民史,以及大英帝國劃出的三條線:「約翰遜線」,「麥克馬洪線」和「馬繼業-竇訥樂線」。三條線的名字均為大英帝國官員。

這三條線與大英帝國蠶食入侵大清帝國的歷史,以及目前中印雙方主權爭議的現實有關。

19世紀印度次大陸,臥末爾帝國衰落後印度分裂成的數百個大小土邦王公國已經被當時在世界崛起的大英帝國一一收入囊中。直到1857年大英帝國殖民者才真正首次統一印度。

但北邊的西藏元代則早已臣屬北京。在明清兩朝,直到大清帝國在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國擊敗前,北京一直在加強對西藏的主權控制。

19世紀印度變為英國的殖民地之後,開始逐漸不斷向北方推進以印度為中心的殖民擴張,包括在西北控制了歷史上藏族傳統居住區拉達克(目前為中印西段邊界印控地區),並劃了一條「約翰遜線」,將阿克賽欽全部劃入英屬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借道這裏將大英帝國的影響拓展到西藏和新疆。為了和北方的沙俄帝國爭奪新疆中爭取清帝國的支持,又向清政府提出分割阿克賽欽的「馬繼業-竇訥樂線」。

在中段,英軍向北佔領了西藏亞東要塞(中印中段邊界以北地區)。

20世紀初,英國殖民者加強了北進行動。之後與印度官員在印度東北方向中印傳統邊界以北劃出「麥克馬洪線」,將約9萬平方公里藏南區域劃入英屬印度。

這三條線,不論是當年的大清帝國,還是中國國民黨政府和共產黨政府都不予承認。

印度1947年獨立後,認為自己繼承了大英帝國在印度的遺產,「約翰遜線」以西和「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控制地區都屬於印度,一直是中國非法佔領的地方。

在中國解放軍於1951年進駐西藏前,西藏的部分高層領導人物傾向於不斷加強和印度及西方的關係而疏遠北京,甚至主張西藏獨立。這也成為影響中印劃界的政治因素。

印度一直到2003年才首次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帝國崩潰後的新形勢

中印邊境爭議沒有因為大英帝國崩潰消失,相反,因為原屬大英帝國的印度、巴基斯坦1947年分別獨立,中印邊境爭議出現了新的格局性變化。

印度、巴基斯坦獨立伊始兩國間就發生了領土劃界爭議,隨即當年在中國西南部地區比鄰新疆、西藏地區的克什米爾發生了長達一年多的第一次印巴戰爭,將克什米爾一分為二分別控制。

巴基斯坦沒有要求以「約翰遜線」為界,而是提出了以大英帝國政府1899年向大清帝國政府建議的「馬繼業-竇訥樂線」為基礎進行較為合理的劃界談判,等於承認中國對阿克賽欽大部和整個喀拉喀什河源的主權要求。中國和巴基斯坦在劃界問題上互惠互利進行談判,迅速達成了一致,解決了邊境分界問題。

而印度因為聲稱對整個克什米爾的主權,拒絶承認中巴劃界協議。

印度建國後堅持認為,中印不存在邊界爭議,包括東段麥克馬洪線和西段約翰遜線都是中印之間的「已定界」,所以認為「中國實際上已經侵佔大片印度領土」。自1947年獨立後,印度就開始搶佔中印邊境爭議地區,以造成既成事實。1954年,印度政府全面修改官方地圖邊境,並在中印邊界東段、中段、西段都不斷蠶食爭議地區,甚至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北推進,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衝突日漸增多。

前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內維爾·馬克斯韋爾在其《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中說:「印度對待邊界爭端的基本方法,即印度所主張的領土,都應自動成為印度的領土」。中印雙方談判無法進行,最終引發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

外交界一直傳言,中國過去曾試圖與印度達成和與巴基斯坦類似的互惠協議,以印度承認中國對在西線實際控制的阿克賽欽地區的主權,交換中國承認東段的麥克馬洪線為國界,但被印度拒絶。

數十年後當今世界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軍事開支世界排名僅次於美國。特別是在今天知識信息傳播發達的中國和印度社會裏,外交劃界談判中的任何重大退讓都會點燃國內民族主義的烈火。上述傳言的折中提議恐怕也成為了歷史。

[ 本帖最後由 香港人加油 於 2020-11-28 15:56 編輯 ]


- 紫羅蘭 - 12-19-2020

美國安顧問奧布萊恩連訪越南菲律賓 軍售支持抗華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4%B8%AD%E5%9C%8B/552897/%E7%BE%8E%E5%9C%8B%E5%AE%89%E9%A1%A7%E5%95%8F%E5%A5%A7%E5%B8%83%E8%90%8A%E6%81%A9%E9%80%A3%E8%A8%AA%E8%B6%8A%E5%8D%97%E8%8F%B2%E5%BE%8B%E8%B3%93-%E8%BB%8D%E5%94%AE%E6%94%AF%E6%8C%81%E6%8A%97%E8%8F%AF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在結束越南訪問後於當地時間11月23日抵達菲律賓訪問。分析人士認為,奧布萊恩此行意在擴大國際社會對中國海事擴張的抵抗,抵抗中國擴張的政策將持續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任期之後。

據美媒美國之音11月24日報道,奧布萊恩11月23日代表特朗普出席美國對菲律賓的國防物資移交儀式。菲律賓外交部當天表示,美國捐贈的國防物資包括精確制導導彈(PGMs),價值約1,800萬美元。

奧布萊恩在這個儀式中說,美國向菲律賓移交導彈和炸彈,「這個移交凸顯我們對重要盟友的堅定與持久的承諾。」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23日也指,奧布萊恩移交軍事裝備明確展現美國支持菲律賓打擊伊斯蘭國東亞恐怖主義的承諾。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表示,奧布萊恩訪菲是為了重申美國與菲律賓之間的友誼,夥伴關係和同盟關係。

據悉,特朗普4月與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通電話時就表示,將向菲律賓提供導彈。奧布萊恩23日在菲律賓說,美國支持菲律賓在南海保護自己主權的努力。他並重覆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3月對菲律賓的立場。

蓬佩奧3月1日訪問菲律賓期間說「在南海任何針對菲律賓軍隊、飛機或政府船隻的攻擊都會啟動共同防禦條約下(美國)的義務。」這是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罕見的明確表態。

此前,奧布賴恩11月20日至22日訪問越南時與越南總理阮春福會晤。美國駐越南大使館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位國家安全顧問「重申了美國對一個強大、繁榮和獨立的越南的支持,這有助於國際安全並尊重法治」。越南官方網站11月22日則報道,越南總理和他的美國訪客都同意繼續合作 「以應對共同挑戰,從而為亞洲和平做出重大貢獻」。

據悉,多年來,越南和菲律賓兩國一直在有爭議的南海面對中國的捕魚、能源勘探和軍事活動。兩國均表示中國在其專屬經濟區範圍內作業,專屬經濟區從海岸線向外延伸370公里。

紐約政治諮詢機構帕克策略公司副總裁肖恩·金(Sean King)說:「越南和菲律賓是僅有的兩個敢於在南海問題上對抗中國的南海海洋權聲索國,因此,奧布萊恩選擇訪問這兩個國家是有道理的。」

蓬佩奧7月為奧布賴恩之行定下了基調,當時他稱中國的海洋權聲索是非法的,並誓言支持與中國有主權衝突的國家。汶萊、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都因為漁業資源和海底能源儲備而稱自己全部或部分擁有南海。

此外,特朗普政府定期派海軍艦船在南海航行,向與中國有爭端的國家出售武器,並就中國問題與澳洲和日本等盟國磋商。

對於南海的主權問題,中方曾多次表示,中方願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共同維護好南海的和平穩定。同時堅持北京在爭議海域的歷史主張和南海主權完整。


- 紫羅蘭 - 12-27-2020

印度陸軍參謀長視察中印邊境 擬增兵至10萬人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01224/bkn-20201224131322940-1224_00952_001.html

中印邊境對峙局勢持續緊張,談判仍未取得實質成果。印媒報道,印度軍隊正準備組建7個新營,由1萬名士兵組成,令其部署在邊境的部隊增至約10萬人。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Manoj Mukund Naravane)周三(23日)抵達拉達克地區,視察印度陸軍前線及作戰準備情況。
報道指,納拉瓦內在當日早上8時半左右,飛抵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空軍基地,視察印度陸軍別稱為「火力與狂怒軍團」的第14集團軍,並接見剛於今年10月成為該軍團指揮官的梅農(PGK Menon)中將和其他陸軍軍官,聽取局勢評估及檢查士兵度過嚴冬的住處。
中印士兵今年6月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嚴重肢體衝突,造成人命傷亡後,印度總理莫迪、國防參謀長拉瓦特、納拉瓦內等人曾於翌月到訪拉達克地區,向第14集團軍發表講話。兩國已舉行多輪軍事和外交層面的會談,但至今仍未取得任何具體成果。
印媒另引述消息人士指,印度邊境部隊將招募近1萬名新兵,部署在從喀喇昆侖山到喜馬拉雅山延綿3000多公里的中印邊界,進一步加強邊境防禦力量。當地官員指,中印實際控制線正逐步演變成條新的「印巴控制線」,首要是加強與中方長期對峙。雖然印度內政部已批准該部署計劃,但仍需國會內閣同意。即使計劃獲批,新的邊境部隊仍需至少一年時間來招募新兵,接受為期44至46周的訓練,並要更多預算撥款支援。

印度擬售超音速導彈予越南
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01227/s00014/1609006444748/%E5%8D%B0%E5%BA%A6%E6%93%AC%E5%94%AE%E8%B6%85%E9%9F%B3%E9%80%9F%E5%B0%8E%E5%BD%88%E4%BA%88%E8%B6%8A%E5%8D%97

印度傳媒The Print報道,莫迪政府擬向越南出售可攜核彈頭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BrahMos),藉以分散北京對喜馬拉雅山中印邊境的注意力,並削弱中國海軍在南海的優勢。印度與越南昨日起一連兩日在南海舉行海上軍演,之前一日兩國防長先進行視像對話,印方承諾將協助越南軍事現代化。國防消息指越南想得到印度跟俄國合製的「布拉莫斯」導彈以及「天空」(Akash,有印度版「愛國者」之稱)防空系統等軍備。俄方本月初已稱準備出口「布拉莫斯」予菲律賓等國。《亞洲時報》分析稱,越南、印尼、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可藉速度達2.8馬赫的「布拉莫斯」,對抗中國擴張。

印度擬售越南超音速導彈 削解放軍南海優勢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01226/bkn-20201226163045978-1226_00952_001.html

印度媒體周六(26日)報道,印度計劃向越南出售可攜帶核彈頭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艦導彈。印媒認為,印方此舉目的是讓越南劍指中國,轉移解放軍在中印邊境的焦點,又可削弱中國海軍在南海的優勢。惟印度至今仍未交付導彈予越南。
早前報道指,印度總理莫迪與越南總理阮春福周一(21日)召開印越領袖視訊高峰會,雙方同意一起維護印太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共同願景。有分析指,上述武器可能改變南海目前的平衡。
報道指,印度已提供越南向其採購武器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信貸額度,包括可能出售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導彈可採用垂直或傾斜發射,最高射程可達1,500公里,在此範圍內的中國城市包括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東莞和武漢等。
此外,印度及越南將在周六起一連兩日,在南海舉行海上聯合演習。印方早前曾宣布,向越南交付12艘高速巡邏艇,並提供1億美元(約7.8億美厄)以下的國防信貸額度,用以支付艦艇費用;另計劃協助越南訓練海上巡邏部隊,加強兩軍海上合作,促進地區穩定。

印度導彈傳售越南圖削華優勢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201227/00178_009.html

印度媒體昨日報道,印度計劃向越南出售可攜帶核彈頭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反艦導彈。印媒認為,印方此舉目的是讓越南劍指中國,轉移解放軍在中印邊境的焦點,又可削弱中國海軍在南海的優勢。惟印度至今仍未交付導彈予越南。

印度總理莫迪與越南總理阮春福上周一召開印越領袖視像高峰會,雙方同意一起維護印太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共同願景。有分析指,上述武器可能改變南海目前的平衡。

日外相明年出訪8國
報道指,印度已提供越南向其採購武器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信貸額度,包括可能出售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導彈可採用垂直或傾斜發射,最高射程可達1,500公里,在此範圍內的中國城市包括深圳、廣州、成都、重慶、東莞和武漢等。

另外,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前日表示,明年1月4日至14日將出訪巴西、肯尼亞等中南美和非洲共8個國家。他表示希望與各國確認強化經濟關係,以及面向日本推進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開展合作。

印度與越南繼續加強海事合作 南海聯合軍演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566674/%E5%8D%B0%E5%BA%A6%E8%88%87%E8%B6%8A%E5%8D%97%E7%B9%BC%E7%BA%8C%E5%8A%A0%E5%BC%B7%E6%B5%B7%E4%BA%8B%E5%90%88%E4%BD%9C-%E5%8D%97%E6%B5%B7%E8%81%AF%E5%90%88%E8%BB%8D%E6%BC%94

印度及越南繼續加強兩者海事合作,12月26日起一連2天在南海舉行名為「海上通行」(Passage Exercise)的演習。

印度「吉爾丹」號(INS Kiltan)反潛護衛艦參加是次演習。印度國防部稱它會為區內安全與穩定貢獻。

「吉爾丹」號12月24日抵達越南胡志明市芽龍港(Nha Rong Port),向身在越南中部、受水災影響民眾帶來15噸賑災物資。

「吉爾丹」號回程之時將與越南海軍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12月21日舉行過視像峰會,雙方提出要為印太地區穩定而加強安全合作。

印越峰會取得成果。兩國簽下7份協議,範疇涵蓋國防到石油化學製品。此外印度已向越南交付12艘高速巡邏艇,並向越南提供1億美元以下的國防信貸額度。

歐亞時報網站25日稱,高速巡邏艇對越南在因應中國而提升海岸安全方面,是重要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印度拉攏越南並在南海進行軍演的行為,在7月曾回應稱,希望有關國家不要做有損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的事。

越南與中國在南海部分水域有主權爭議。而印度則在越南於南海的水域有利益,印度一些石油勘探項目在這些水域。

美媒:印度與越南加強國防合作 試圖聯手對抗中國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165900/%E7%BE%8E%E5%AA%92-%E5%8D%B0%E5%BA%A6%E8%88%87%E8%B6%8A%E5%8D%97%E5%8A%A0%E5%BC%B7%E5%9C%8B%E9%98%B2%E5%90%88%E4%BD%9C-%E8%A9%A6%E5%9C%96%E8%81%AF%E6%89%8B%E5%B0%8D%E6%8A%97%E4%B8%AD%E5%9C%8B

美國《國防新聞週刊》(Defense News)周二(6日)報道稱,印度趁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訪印之際,進一步鞏固與越南的國防關係,共同生產及轉讓自治武器系統技術,旨在共同對抗中國影響力。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上周五(2日)抵達印度新德里,展開為期3日的訪印行程,並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舉行會晤,這是事隔7年後兩國再舉行最高級別的會面。越南與印度周日(4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進一步增加國防安全合作,強化兩國戰略夥伴關係,並強調南海海域的航行與航空自由。

獨立國防分析員高希(Probal Ghosh)表示:「越南經常被認為是印度『東進』政策的關鍵,並在私下支持針對中國的『反包圍圈』戰略,從歷史上看,越南對中國有天生的不信任感,加之印越雙邊關係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和共生性質,使得印度不但要鼓勵這種關係,而且還要盡可能地積極培育這種關係。」

高希又指,該協議令印度「在南中國海沿岸獲得有用的盟友,並有望將中方盟友拉上,一起讓北京按規矩行事。」

印度海事基金會(NMF)行政總監庫拉納(Gurpreet Khurana)稱,由於印度在亞太地區的可靠夥伴非常少,故與越南的國防和海上合作尤為重要。而這種合作將有助印度和越南對中國施加勸阻影響,以緩和其行為。

他續指,印越兩國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將需要繼續在政治層面上向中國施加壓力,以維持既定的航海秩序和飛越自由。

庫拉納表示:「印度在做這件事時一定要聰明,以免跨越中國的『紅線』,儘管這紅線是不明確且動態的。但與越南(或任何其他國家)建立正式的軍事聯盟,或在越南建立軍事基地將是明智之舉。」

印度3月聯手16國海上軍演 對抗中國印太地區軍事擴張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163095/%E5%8D%B0%E5%BA%A63%E6%9C%88%E8%81%AF%E6%89%8B16%E5%9C%8B%E6%B5%B7%E4%B8%8A%E8%BB%8D%E6%BC%94-%E5%B0%8D%E6%8A%97%E4%B8%AD%E5%9C%8B%E5%8D%B0%E5%A4%AA%E5%9C%B0%E5%8D%80%E8%BB%8D%E4%BA%8B%E6%93%B4%E5%BC%B5

[ 本帖最後由 紫羅蘭 於 2020-12-27 04:08 編輯 ]


- 紫羅蘭 - 01-10-2021

G7議員聯名致函各國領導人 籲合作因應北京威脅
https://www.chinatimes.com/amp/realtimenews/20210108002131-260510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5157619

中國的侵略性讓西方國家備感威脅,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議員聯名致函各國領導人,呼籲在印太安全等領域合作因應中國威脅。這是七國集團議員首次透過跨國聯名向政府喊話。

「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今天報導,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七大工業國集團的約70位國會議員,最近聯名致函給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等七大工業國的政府領導人,呼籲他們攜手因應共產中國的威脅。

這封信的起草人、基民黨(CDU)籍德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洛特根(Norbert Rottgen)表示,中國選擇性的採用國際法和在印太地區的侵略性行為,對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帶來最大挑戰,「我們不願對抗,而是務實面對中國」,信中因此指出各國應該「在互惠、透明和責任的基礎上與中國發展建設性的關係」。

這些議員在信中還呼籲七國集團在國際組織改革、科技標準、人權、印太區域安全、抗疫等領域對中國主動出擊。這是七國集團議員第一次透過聯名信向政府喊話。

這封信的另一位起草人、美國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龔薩雷茲(Anthony Gonzalez)強調,從中國在疫情之初的作為、對人權的侵犯、對國際組織的濫用和在印太區域的敵意來看,中共的威脅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外交挑戰,美國和其他民主盟邦一樣受到威脅,七大工業國因此應該團結起來因應中國。


特朗普印太戰略文件提早解密 死守台灣等第一島鏈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113/bkn-20210113122606471-0113_00952_001.html
[Image: bkn-20210113122606471-0113_00952_001_01p...0113205754]
[Image: bkn-20210113122606471-0113_00952_001_02b...0113205754]

澳洲近日有傳媒取得有關美國國家安全的解密文件,披露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有關印度太平洋戰略的機密內部文件,當中提到應對中國大陸,重點包括保衞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該解密文件將於美國時間周三(13日)正式公布。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批評,文件暴露美國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穩定的險惡用心,直斥是一份「維霸戰略」。

澳洲廣播公司(ABC)的時事節目「7.30」取得白宮準備的國家安全簡報,並提前得悉上述解密文件的內容。報道指,該份由白宮編寫的文件10多頁長,部分內容已塗黑處理,當中列出特朗普政府2018年批准的印太地區優先事項。該文件原被歸類為「機密」及「不能向外國人透露」,但於上周正式解密,比正常情況早30年。

該文件提出防衞戰略三大重點,包括在衝突發生時,不承認第一島鏈內的中方制空和制海權;保護第一島鏈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主導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文件另提到朝核問題,強調北韓若要保留現有政權必先棄核。報道引述華府消息指,日本和澳洲對該文件有重大的影響力;第一島鏈是美方應對大陸設定、連結日本沖繩、台灣、菲律賓的海上防線。分析指,解密文件的用詞或被陸方理解為,美國旨在圍堵大陸。澳洲國家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麥德卡夫(Rory Medcalf)表示,該戰略框架對大陸的態度非常直白,雖不至於極具對抗性,但非常堅定;又認為文件提早數十年公布並不尋常,反映這是由同盟推動的戰略,是美國追隨者的願景,而非美國的領導。

在北京,趙立堅直言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他指出,文件冷戰思維突出,軍事對抗色彩濃厚,威脅地區和平與發展前景,同時暴露美方是地區和平穩定的破壞者。文件又違反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向中方作出的嚴肅承諾,敦促美方妥善處理,中方有信心挫敗任何形式的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圖謀,強調任何以台製華圖謀都是徒勞,以免嚴重損害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最後,文件歪曲中國周邊政策,渲染中國威脅。趙立堅強調亞太地區是中美利益互動最頻繁的地區,美方應摒棄冷戰零和思維,尊重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籲加強溝通對話,妥善管控分歧。


全球 55% 水域有商業漁船作業 最集中於南中國海、東亞及歐洲沿海
https://www.thestandnews.com/nature/%E5%85%A8%E7%90%83-55-%E6%B0%B4%E5%9F%9F%E6%9C%89%E5%95%86%E6%A5%AD%E6%BC%81%E8%88%B9%E4%BD%9C%E6%A5%AD-%E6%9C%80%E9%9B%86%E4%B8%AD%E6%96%BC%E5%8D%97%E4%B8%AD%E5%9C%8B%E6%B5%B7-%E6%9D%B1%E4%BA%9E%E5%8F%8A%E6%AD%90%E6%B4%B2%E6%B2%BF%E6%B5%B7/
[Image: map_16x9_UBxcE_1200x0.jpg]
一直以來,無人知道世上實際有多少海洋被商業漁船進佔,最新刊於《科學》的研究就利用逾 7 萬多艘漁船的衛星數據,發現全球有五成半的海域有商業漁船作業。

來自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以 2012-2016 年漁船發出的 220 億個防撞信號作為調查重心。他們發現單在 2016 年商業漁船就作業近 4,000 萬小時、航行超過 4.6 億公里,距離相當於地球至太陽的五倍。

最多漁船出現的海域都是一些專屬經濟區,例如南中國海、歐洲、東亞以及南美沿海;連同公海水域,漁船會在全球 55% 海表出現。

不過,由於部份水域的衛星覆蓋較差,漁船幾乎不會出現於該些海域之中。當研究人員將這些海域剔出估算範圍,漁船會於高達 73% 的全球海域出現,遠低於前估計的 95% 海域。研究又發現,漁船活動主要由政治與文化推動,與自然魚類遷徙或生長周期以及油價波動無太大關係。

有份參與研究的農業及資源經濟教授 Christopher Costello 指,研究的資訊將有助政府、相關管理機構以及其他學者訂出透明度更高的決定,管理各國的漁業達致更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團隊亦已將數據製成互動地圖,讓各國民眾也可以參考。

[ 本帖最後由 紫羅蘭 於 2021-1-19 23:48 編輯 ]


- 紫羅蘭 - 01-22-2021

外交部稱海警法符合國際慣例 將與有關國家妥處矛盾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71815-20210122.htm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制定《海警法》是中國全國人大正常的立法活動,草案相關內容符合國際慣例和各國的實踐。

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回應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通過《海警法》草案,中方日後會否在東海加強海警活動時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認為中日雙方應該根據中日的四點原則共識精神,通過對話管控分歧,維護有關海域的和平穩定。

華春瑩提到,中國的涉海政策沒有改變,將繼續同有關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妥處矛盾分歧,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她又說,制定《海警法》目的是要明確海警機構的職能、定位、權限、措施和保障監督,確保海警維權執法對外合作有法可依。

一連三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今日在北京閉幕,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日前表示,認為海警法草案、行政處罰法修訂草案、以及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已經比較成熟,建議提請今次會議審議通過。


解放軍提高英語水平 確保對敵時準確展示立場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21457

駐守南海的解放軍官兵近日加強演練和提高英語水平,確保在對敵喊話中能準確展示立場。

在南海執行戰備巡航任務的「呼和浩特」艦演練遇到可疑船隻時女兵用英語警告驅離,官兵又進行分隊對抗演習,演練對敵軍用英語喊話。

這些隸屬南部戰區海軍部隊的前線官兵,央視形容他們是處於南海維權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前沿,圍繞戰場需要英語能力成為必備的技能。

報道指,解放軍平日會利用訓練的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提高英語能力,片段見到他們學的不少是勸降的說話,能打仗,打勝仗之外,學好英語更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隨着解放軍近年在部分有主權爭議的地區加強巡航和演練,與外國軍機或軍艦相遇的情況亦更頻繁,有海軍航空兵機師表示不只飛行技術要純熟,英語亦要說得流利才能做好溝通,避免誤判。


美日訪長電話會談 確認釣魚島適用日美安保條約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72071-20210124.htm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與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進行電話會談,雙方確認釣魚島適用日美安保條約,即對日本領土的攻擊將引發美國的行動。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兩人會談約20分鐘,奧斯汀表達希望早日訪日的想法。

這是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上任後,日美首次部長級會談。

岸信夫在會談後說,即便美國在政權交接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日美同盟關係仍是堅若磐石;又說會談是在美國新政府一上任後就舉行,代表拜登政府重視東亞地區及日美同盟。

兩人又就中國在東海與南海擴張勢力、北韓問題交換意見,並就日美持續保持合作達成共識。

[ 本帖最後由 紫羅蘭 於 2021-1-24 01:31 編輯 ]


- 紫羅蘭 - 02-01-2021

台專家:中國海警法違背聯合國憲章與聯合國海洋法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C%8B/20210201-%E5%8F%B0%E5%B0%88%E5%AE%B6-%E5%8C%97%E4%BA%AC%E6%B5%B7%E8%AD%A6%E6%B3%95%E9%81%95%E8%83%8C%E8%81%AF%E5%90%88%E5%9C%8B%E6%86%B2%E7%AB%A0%E8%88%87%E8%81%AF%E5%90%88%E5%9C%8B%E6%B5%B7%E6%B4%8B%E6%B3%95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1年1月22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二月一日正式投入實施,該法案授權海警在"中國管轄海域"處理外國船隻時動用武力,引發中國周邊國家高度警惕。

日本共同社報道說,日本政府2月1日正式開始收集有關中國動向的信息。計畫於本月上旬舉行的“日中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中提及《海警法》,並要求中方予以說明。日本還力爭與美國緊密合作。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姮1月29日表示“任何國家在頒發並落實關於海洋的法律文件時都有義務遵守其作為締約國的國際法和國際條約、特別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菲律賓外交部直接向北京提出抗議,菲律賓外長洛欽(Teodoro Locsin Jr.)星期三(1月27日)在推特上寫道,“經過深思熟慮,我提出了外交抗議”, 《海警法》“對任何違抗此法的國家來說都是口頭戰爭威脅,如果沒有人挑戰它,(各國)就會是屈服於它。”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是否違背國際規則?法廣就此採訪了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的吳建忠。

吳建忠教授回答說:“簡單而言,聯合國憲章第二條第四項有一個普遍禁止使用武力的條款,禁止使用武力或者威脅使用武力已經成為國際法以及國際關係的重要原則。讀過國際法的人都知道,國際法禁止用戰爭或者以武力威脅,任何國家都不能以戰爭或者以威脅使用武力來解決爭端,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之一,當然應該了解這些原則。所以國際社會對北京的動武條件十分關注。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中共海警法第三章第22條規定,當國家主權和管轄權在海上受到外國組織與個人不法組織的侵犯時,海警機構有權利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也就是說,中國海警可以在釣魚島海域以及南海武力執法。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30條的規定,對於違反沿海國規定的外國船隻,沿海國只能採取驅逐的方式,而不能夠採取武力。所以中共的海警法既違反聯合國公約,又違反聯合國海洋法。“

聯合國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於1994年正式生效;今天已經獲得超過160個成員國的簽署與批准,中國人大在1996年批准了該公約,而美國國內至今尚未就是否應該批准該公約達成一致。

美日祭安保條約反擊 回嗆中國藉《海警法》動武條款威嚇南海與釣魚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0331

中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月22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此法第四十七條授權中國海警單位,若外國船舶進入中國管轄海域「非法從事生產作業活動、不服從停船指令或拒絕中國海警登船檢查」,經警告無效後,中國海警可以使用武器。

《海警法》通過前後,美日熱線不斷。除了1月19日,日本駐聯合國代表向秘書長發出照會,指責中共在南海破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日本在照會中指責中共限制南海地區的自由航行和空中飛行。

除此之外,1月21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北村滋舉行電話會談,會談中再度確認釣魚台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並表示反對任何損害這一立場的單方面行動。1月24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與日本防衛相岸信夫舉行了電話會談。1月2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舉行電話會談,也提及了印太戰略與釣魚台。1月28日,拜登與日相菅義偉電話會談,兩人都同意強化日美同盟,重申《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台列嶼。

中共有意全方位強化立法力度

中共相繼頒佈或修訂多個法律,聲稱維護主權,包括《港版國安法》、《海警法》、《國防法》,這種捍衛主權論述是倒果為因,這些法律增加「發動戰爭條件」,以及「使用武器條件」,只讓區域緊張情勢再掀波瀾。

然而,中國早就有規範海上執法力量使用武力的規定,例如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公安機關海上執法工作規定》。這次《海警法》立法引發國際關注,主要是《海警法》明訂中國海警執法範圍包括中國內海、領海、毗連區、經濟海域、大陸礁層以及「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可以預期未來在南海、釣魚島海域的行動將變得更加複雜。

諷刺的是,《海警法》通過後,中國海警執法法律依舊龐雜分散,法律效力不一,包括《漁業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島保護法》、《公安機關海上執法工作規定》等。

《聯合國憲章》對於武力威脅的普遍性禁止

《聯合國憲章》的第二條第四項,陳述了聯合國體制對於武力使用與武力威脅的普遍性禁止,禁止武力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這項原則已成為重要的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原則。讀過國際法的人都知道,國際法禁止以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禁止在國際關係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直言之,國家不能將戰爭視為達成國家政策的工具,也不可以武力使用和威脅作為解決爭端的方法,中共當然也不能例外。因而,如果一國發動侵略戰爭或非法使用武力,則不論宣戰與否,都是違反國際法的罪行。

國際社會關切的中國動武條件

國際最關注的是中國海警在何種情境下對外國船舶和個人使用武力,尤其是是否在爭議海域執法。具體條款是第三章第22條,該條規定:「國家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在海上正在受到外國組織和個人的不法侵害或者面臨不法侵害的緊迫危險時,海警機構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採取包括使用武器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制止侵害、排除危險。」

正是依據這一條,中國海警有可能在中日有爭議的釣魚島水域對日本船舶使用武力,以及對在南海執行航行自由行動來挑戰各國船隻,該部法律沒有具體說明海警將使用哪些類型的武器,和使用武力的程度。

中共動用武器執法 不會理直氣順

任何國家的執法力量可在管轄海空域進行執法,但不包括使用武力。對於在爭議海域的執法問題,國際法上較無明確規定,但爭議各方通常會謹慎處理,以免影響外交關係的總體大局。無論是在爭議海域對本國船隻人員執法,還是對作為外國的主權聲索國船舶執法,產生這種管轄權的衝突怎麼辦,只能協商解決,並無其他方法。

美方以航行自由為名通過,凸顯中共執法的荒謬。對於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執法,國際法是有一些規定的。對於違反一個沿海國領海法律的外國軍艦,《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三十條規定只能讓其離開。也就是沿岸國執法力量只能對其外逼驅離,但並不能直接使用武力將其擊沈或逮捕。

關鍵在於,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所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困境,中共對美國不再抱有幻想,美國卻仍然具備對盟友的絕對向心力。拜登政府一連串堅定反應,意在向中共傳達明確訊息,不管就台灣問題發表聲明,並派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或是美日高級官員三度通話,都可證明其印太戰略具有一致性,並不隨著領導人更迭而有劇烈改變。


澳呼應美國 稱北京的南中國海聲索無法律基礎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20200725-%E6%BE%B3%E5%91%BC%E6%87%89%E7%BE%8E%E5%9C%8B-%E7%A8%B1%E5%8C%97%E4%BA%AC%E7%9A%84%E5%8D%97%E4%B8%AD%E5%9C%8B%E6%B5%B7%E8%81%B2%E7%B4%A2%E7%84%A1%E6%B3%95%E5%BE%8B%E5%9F%BA%E7%A4%8E

法新社悉尼站 7月25日消息,澳大利亞在本周四宣布,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幾處聲索“沒有法律基礎”,其中包括人工島嶼的建造。

澳大利亞的這份聲明當中寫道:“中國宣稱自己有長期實際性質的歷史性海洋權與利益,這些權益有歷史作為基礎,但澳大利亞反對中國的這一說法,中國沒有法律基礎,來把南中國海最靠外的幾個點或者島群勾勒起來,其中包括中國所稱的‘四沙’--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或者群島的大陸性延展”。

澳大利亞的這一聲明,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一份有關南中國海的發言之後,澳方的最新表態。蓬佩奧宣布,北京對南中國海的領土和資源的尋求屬於非法行為,美方支持東南亞國家針對中國的領土申訴。


- 紫羅蘭 - 02-11-2021

美軍再派偵察機飛越南海 中方再批藉航行自由危害主權
https://news.tvb.com/world/6024263c34b031d20c1eb3be/%E7%BE%8E%E8%BB%8D%E5%86%8D%E6%B4%BE%E5%81%B5%E5%AF%9F%E6%A9%9F%E9%A3%9B%E8%B6%8A%E5%8D%97%E6%B5%B7-%E4%B8%AD%E6%96%B9%E5%86%8D%E6%89%B9%E8%97%89%E8%88%AA%E8%A1%8C%E8%87%AA%E7%94%B1%E5%8D%B1%E5%AE%B3%E4%B8%BB%E6%AC%8A

美軍出動雙航母到南海演習後,再派軍機沿中國東南沿岸來回飛行,外交部連續兩日批評有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危害中方主權。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昨天(周二)我已經回答了有關問題,那麼我願意再次強調,就是南海的這個航行與飛越自由不存在任何問題,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但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危害中方主權和安全,破壞地區和平安寧。」

台灣有傳媒報道,美軍昨日派一架RC-135W電子偵察機,沿大陸東南沿岸來回飛行,據報該飛機由沖繩嘉手納基地起飛,向南飛越台灣東部外海,再向西進入巴士海峽,並往南進入南海,於廣東省外海向北朝福建外海前進。

而前日美軍已有雙航母,包括尼米茲號和羅斯福號在南海聯合演習。


日本蒼龍撞香港貨船:從潛艇撞船事故看印太暗流洶湧的水下角力
https://yahoo-news.com.hk/BBCChineseNews/17566/?yptr=yahoo

日本指有配備大砲中國海警船在釣魚島海域追逐日方漁船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7%A5%E6%9C%AC%E6%8C%87%E6%9C%89%E9%85%8D%E5%82%99%E5%A4%A7%E7%A0%B2%E4%B8%AD%E5%9C%8B%E6%B5%B7%E8%AD%A6%E8%88%B9%E5%9C%A8%E9%87%A3%E9%AD%9A%E5%B3%B6%E6%B5%B7%E5%9F%9F%E8%BF%BD%E9%80%90%E6%97%A5%E6%96%B9%E6%BC%81%E8%88%B9-080653466.html

[ 本帖最後由 紫羅蘭 於 2021-2-16 04:21 編輯 ]


- 紫羅蘭 - 02-16-2021

普京:不做違背憲法事情 拒割讓南千島群島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215/bkn-20210215200210429-0215_00992_001.html

日本和俄羅斯就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主權存有領土爭議。俄羅斯總統普京周日(14日)表明拒絕日本歸還領土的要求,強調不會就爭議交涉,亦不會做違背憲法的事情。

俄羅斯國營電視台周日播出普京上周三與傳媒會面的片段,主要談及與日本和平條約的交涉及憲法修正。普京指出,希望與日本關係可以繼續發展,但不可以與俄憲法有牴觸。俄羅斯去年7月通過憲法修定,訂明除國境規劃外不得向他國割讓領土,意味俄國不會與日本在南千島議題上有交涉。對於有指日俄談判屬於條款中作為例外的「劃界工作」,普京則建議向外長拉夫羅夫查詢。

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周一的記者會中表明,會就主權爭議繼續不懈努力。南千島群島的原居民對此發出抗議,有原住民組織批判俄方蔑視一直以來積累的歷史問題,要求日本政府不要漠視俄方的行徑,要說應說之事問應問之事,強硬地提出交涉。


因應中國實施海警法 日本稱亦不排除使用武器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76127-20210218.htm

日本海上保安廳長官奧島高弘表示,鑑於中國實施《海警法》,容許海警局在尖閣諸島,即是中國稱的釣魚島周邊海域,使用武器,日方亦不排除在國際法容許的範圍內,遵循法律原則使用武器。

另外,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長山崎幸二與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舉行視像會議,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日美最高級將領首次會談,雙方就中國實施的《海警法》交換意見,再次確認反對任何單方面企圖改變東海及南海現狀的立場。


美軍驅逐艦羅素號駛近南沙群島執行自由航行任務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news/article/37/722938

[ 本帖最後由 紫羅蘭 於 2021-2-17 20:22 編輯 ]


- 跑10k - 02-22-2021

第7艦隊點名中越台 非法限制自由航行 違反國際法!美軍挺台變調 挑戰我南海主權
https://tw.news.yahoo.com/%E7%AC%AC7%E8%89%A6%E9%9A%8A%E9%BB%9E%E5%90%8D%E4%B8%AD%E8%B6%8A%E5%8F%B0-%E9%9D%9E%E6%B3%95%E9%99%90%E5%88%B6%E8%87%AA%E7%94%B1%E8%88%AA%E8%A1%8C-%E9%81%95%E5%8F%8D%E5%9C%8B%E9%9A%9B%E6%B3%95-%E7%BE%8E%E8%BB%8D%E6%8C%BA%E5%8F%B0%E8%AE%8A%E8%AA%BF-%E6%8C%91%E6%88%B0%E6%88%91%E5%8D%97%E6%B5%B7%E4%B8%BB%E6%AC%8A-201000159.html

蔡英文總統農曆年前國安談話才肯定美軍機艦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但尷尬的是,美軍第7艦隊前天卻發布新聞稿強調自由航行任務是「挑戰」中國、越南與台灣對無害航行施行的非法限制,此舉形同否定中華民國在南海的主張與主權。由於美軍作法明顯與蔡總統談話不同調,內政、外交、國防部都不願發表評論。

美國海軍9日宣布,羅斯福號、尼米茲號2航空母艦打擊群在南海進行「雙航母」聯合軍演;蔡總統同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指美軍機艦執行自由航行任務,「展現美國對印太地區安全現狀遭到挑戰時的明確態度」。當時國民黨副祕書長黃奎博就批評蔡總統發言不當,恐損及國格與國家權益。

美國海軍第7艦隊USS拉塞爾號17日在南沙島嶼海域進行自由航行任務,並發新聞稿指出,對南中國海非法跟廣泛的海洋權利聲索,對自由航行、飛行、自由貿易、商業及沿海國家的經濟自由是嚴重威脅;美國將無論聲索國,在全世界挑戰過度的海事主張;中國、越南與台灣單方面要求外國軍事船隻無害通行時取得許可或事先通知,已違反國際法。

第7艦隊這次「挑戰」含台灣在內的海事主張,被認為形同打臉我國在南海的主張與主權。總統府昨對此無回應;外交部長吳釗燮頒發外交之友貢獻獎章後即離去,未受訪,外交部也無回應,但對美國國會議員提出「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則表達感謝;國防部則指主權認定應由內政部答覆;內政部說,國土疆界很清楚,但第7艦隊的發言不是內政部該回答的。

黃奎博則表示,蔡總統農曆年前國安談話提到的美國自由航行任務,再次把台灣與中國、越南都視為在南海「非法限制」美國符合國際法規範的航行。美國是維護台灣安全的最重要力量,但中華民國自有主權主張和權利,蔡總統須注意美國是以行動否認我國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水域「美國認定的過多的」主權主張。

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說,國民黨的說法不但明顯超譯,也可能造成國際社會有台灣「敵友不分」的錯誤認知。國民黨的說法,是不是與中國譴責美國自由航行任務是在煽動南海區域動亂,和干涉內部事務的說詞,相為呼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