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Printable Version

+- 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
+--- Forum: 新聞時評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2)
+--- Thread: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showthread.php?tid=14617810)



- 揸流攤 - 11-03-2022

美國《2022年國防戰略》稱中國對台挑釁脅迫威脅台海穩定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newly-released-national-defense-strategy-says-chinas-coercive-activity-towards-taiwan-a-threat-to-taiwan-strait-20221027/6809285.html

[Image: 013b0000-0aff-0242-1535-08dab87c936f_cx0...3_r1_s.png]
五角大樓公佈的《2022年國防戰略》(美國國防部網站截圖)

華盛頓 —
美國國防部星期四(10月27日)在新發佈的《2022年國防戰略》文件中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對台灣的挑釁言論和脅迫行為“破壞穩定、有誤判的風險,並威脅台海和平穩定”,中國是美國最廣泛和最嚴肅的挑戰。

《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NDS)是美國國會要求國防部每四年一次提交的文件,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在序言中說,這份文件“詳述了國防部步入那個決定性十年的道路,從協助保護美國人民,到推進全球安全,到抓住新的戰略機遇,到實現和捍衛我們的民主價值觀。”

星期四公佈的是這份報告的非保密版。保密版已在今年早些時候提交給國會。

奧斯汀星期四在五角大樓舉行記者會上說,新公佈的《國防戰略》的主題是必須維持美國威懾力量,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是美國的“步調挑戰”(pacing challenge)。

“正如總統的國家安全戰略指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目前存在的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而且越來越有實力這樣做的競爭者,”奧斯汀在記者會上說。

《國防戰略》在提到台灣時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日益挑釁的言論和脅迫活動破壞穩定、有誤判風險,並威脅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這是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各處以及實際控制線一帶的更廣泛的破壞穩定及脅迫行為模式的一部分。”

此外,這份文件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將解放軍的幾乎每一個層面都予以擴展和現代化,專注於抵消美國的軍事優勢。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防部的步調挑戰。”

所謂中國的“步調挑戰”是指中國軍力的發展步調是美國的軍力發展必須克服的標尺。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中國項目經理歐小然(John van Oudenaren,又譯約翰·范·奧德納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國防戰略》稱中國是美國的“步調挑戰”,意指這個挑戰還在與美國同樣的地平線上,但其實許多研究解放軍的專家都認為,中國在第一島鏈內早已具備比美國更多優勢。

歐小然說,從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工作報告中關於“維護核心利益”、“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等說法,以及中共政治局及軍委等人事佈局,都顯示習近平對台灣的立場越來越堅決,沒有彈性,尤其是原本被認為將退休的張又俠被留任軍委會副主席,東部戰區的何衛東出任另一位副主席,都可以看出習近平著眼於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

專門研究解放軍的歐小然說,張又俠在解放軍當中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物,他非常注重專業軍人的訓練,在習近平推動的軍事改革中他負責將解放軍現代化,使其成為能和美國軍隊有同樣聯合操演能力的部隊。

至於何衛東,歐小然說,何衛東有參與過一些熱點實戰的經驗,在東部戰區司令員任內負責對台作戰軍事規劃,在8月台灣周邊的解放軍的軍事演習中也有一定的角色,在解放軍內少有人具備像他一樣的經歷。

“在這兩個人選中,有在解放軍當中關於作戰行動、意識形態以及黨建經驗的混合,那可以讓習近平在他想要具備的各種條件選項中打了許多個勾。”

歐小然認為,自幼即認識習近平的張又俠是少數能在是否對台動武的問題上給習近平意見的人。

“張又俠或許是少數幾個人當中或許能與習近平說話的人,例如他可以說,老闆,我知道我們都想要拿回台灣,不過這是否對我們是一個好時機?我們必須當心這個、這個和這個。”

“這或許是一件好事,”歐小然說,因為在北京,只有如張又俠和王滬寧等少數幾個人“不怕習近平”,可以告訴習近平他們對一些事情的真正想法。

在習近平得到第三個中共總書記的任期後,人們對於中國是否在近期內對台動武有各種分析和猜測,不過歐小然認為,北京應該還是延續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台以來的做法,以灰色地帶行動來脅迫台灣,不過這只會增強台灣人民對台灣的認同感,無法達到統一的目的。

《2022年國防戰略》還指出,“對美國國家安全最廣泛和最嚴肅的挑戰,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塑印太地區及國際體系,以滿足其利益及威權偏好的脅迫性和日益咄咄逼人的作為。”

這份文件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謀求削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同盟及安全夥伴關係,並以其日益增強的能力作為杠桿,包括其經濟影響力和人民解放軍不斷增強的能力及軍事足跡,來脅迫其近鄰並威脅它們的利益。”

《2022年國防戰略》提出美國國防部必須在加強威懾上採取四大優先工作: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增加的多領域威脅同步調,增強本土防衛;
阻遏對美國、同盟及夥伴的戰略攻擊;
阻遏侵略,同時也在有必要時為贏得衝突做好準備——以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為優先,然後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
構建一個有韌性的聯合部隊及防禦生態系統。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星期三在每月一次的記者會上針對之前白宮《國家安全戰略》中指稱中國“既有意圖又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描述做出了回應。

譚克非說,美方此一報告充“斥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觀念,刻意渲染中國‘挑戰’、地緣衝突和大國競爭”,是在以意識形態劃線惡意製造陣營對抗,這是對中美關係的誤判和中國發展的誤讀,與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背道而馳。

在五角大樓星期四公佈非保密版的《國防戰略》之前,白宮於10月13日公佈了《國家安全戰略》。這份文件也說,即使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對全球秩序而言,中國是後果最為重大的挑戰。



- 揸流攤 - 11-04-2022

美中整合年代告終 紐時:4趨勢顯示中國走錯路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6736533

「紐約時報」作家佛里曼指出,在未來歷史學家眼中,2022年最重大事件或許是中國結束過去40年與西方經濟整合;在美中關係上,有4項趨勢顯示中國走錯路,以致失去美國支持。

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撰文說,當未來歷史學家回顧2022年最重大事件時,會有很多選擇。

是全球第6大經濟體英國2020年不計代價退出歐盟間接導致崩潰嗎?還是俄羅斯總統蒲亭試圖將烏克蘭從地圖上抹去的瘋狂之舉,讓俄國與西方脫鉤,重創全球能源與糧食市場?亦或是美國共和黨幾乎全面感染川普否認2020年大選結果的謊言,侵蝕我們和平、合法轉移政權能力這項民主最寶貴的資產?

又或者是在習近平掌權下,中國經濟結束過去40年來與西方世界的穩定整合?紐時北京分社社長布瑞薛(Keith Bradsher)以縮寫字首ABC,形容美中整合年代落幕。他說西方跨國企業如今考慮在何處設新廠時,打的都是ABC策略,也就是「除了中國,哪都行」(Anywhere But China)。

佛里曼說,他的選擇是「中國出走」(Chexit)。

40年來,美中經濟整合大大造福許多美國消費者,這雖導致部分美國人失業,但也為其他人帶來新的出口機會,同時協助數億中國人脫離赤貧,此外也抑制了通貨膨脹,並竭力防止任何大國發生戰爭。

整體來說,我們會懷念那個已經逝去的時代,因為未來的世界將不那麼繁榮,不那麼整合,地緣政治也不那麼穩定。

美國雜誌「紐約客」(The New Yorker)中國問題專家歐逸文(Evan Osnos)10月指出:「2012年,40%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這個數字如今已超過80%。」

佛里曼說,在美中關係惡化上,美國並非責無旁貸,但中國的責任要大得多。

自二戰以來,美國從未有地緣政治對手,能在經濟及軍事方面幾乎與美國旗鼓相當。美方從未對北京崛起感到自在,特別是因為中國崛起並非來自石油,而是來自儲蓄、苦幹以及自我努力。換句話說,中國人願意自我犧牲,成就國家民族的偉大,並強調教育與科學,正是美國人過去那一套。

而中國是如何失去美國支持,得先問問北京:「你們曾經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在華盛頓規模最大且最有力的遊說團體,如今怎把一切搞砸了?」

佛里曼說,他指的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及「中國美國商會」。這些代表美國大型跨國公司的產業組織近40年來積極遊說,主張美方加強與中國貿易、促進美中雙向投資會是雙贏,「中國歐盟商會」也是如此。

但如今上述遊說團體多半保持沉默。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佛里曼說,有4項趨勢造就了這種結果。

第1個趨勢始於2003年,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獲得進入西方市場的巨大免關稅或低關稅待遇時,曾承諾會簽署一項有關政府採購的附屬協議,以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歧視,卻從未做到,反而持續操控國營企業,給予補貼,同時放任中國企業複製或剽竊西方國家企業的智財權,並利用受保護的國內市場把事業做大,然後與那些外國企業在中國國內及海外競爭。

第2個趨勢可以追溯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當時中共領導階層設法以超級民族主義壓制中國年輕人對民主的渴望。

第3個趨勢是中國採取更加挑釁的外交政策,試圖在整個南海確立主導地位,讓日本、韓國、越南、印度及台灣等近鄰感到恐懼。

第4、也是最令人厭惡的趨勢是,中國未進口西方製造的有效疫苗來遏止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大流行,而是執意實施「清零」政策,利用封城及監控國家的所有新工具,包括無人機、臉部辨識系統、無所不在的閉路電視攝影機、手機追蹤等,甚至鎖定到餐廳用餐的民眾,要求他們出示二維碼供掃描和記錄。

佛里曼說,這感覺像是習近平在防堵疫情的同時,一併防止人民追求自由的策略。

他說,習近平未能掌握半導體和mRNA疫苗等21世紀最先進的技術,這些都仰賴龐大且複雜的全球供應鏈,需要合作夥伴之間的大量合作和信任,這正是習近平過去10年揮霍殆盡的東西。

習近平深信中國在每一件事上都能獨步全球,就像是相信中國籃球隊總能擊敗世界全明星籃球隊;佛里曼對此半信半疑且感憂心。

他承認自己不喜歡用「中國」這個詞,而是傾向使用「世上說中文的1/6人類」,因為這樣才能呈現問題規模之大。

佛里曼在文末表示,他希望看到中國蓬勃發展,這對世界而言是好事,但中國人如今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中國目前仍持有近1兆美元美國國債,當1/6人類在如今仍高度相連的世界中拐錯了彎,每個人都將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

脫鉤4趨勢 中國走錯路「失去了美國」
https://www.taiwandaily.net/%E8%84%AB%E9%89%A44%E8%B6%A8%E5%8B%A2-%E4%B8%AD%E5%9C%8B%E8%B5%B0%E9%8C%AF%E8%B7%AF%E3%80%8C%E5%A4%B1%E5%8E%BB%E4%BA%86%E7%BE%8E%E5%9C%8B%E3%80%8D/

美中整合年代落幕,《紐約時報》作家佛里曼:4項趨勢顯示中國走錯路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5974

美中整合年代告終 紐時主筆佛里曼:4趨勢顯示中走錯路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6736792

中國是如何失去美國的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21102/china-united-states-trade-economy/zh-hant/

當未來的歷史學家回顧2022年的時候,關於這個問題,他們會有很多選擇:這一年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英國脫鉤、中國脫鉤、俄國脫鉤還是川普脫鉤?
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英國的崩潰嗎,其部分原因在於英國在2020年不計後果地退出歐盟?是普丁想把烏克蘭從地圖上抹去的瘋狂嘗試,讓俄羅斯與西方脫鉤(我稱之為Ruxit),給全球能源和糧食市場造成了嚴重破壞嗎?是川普關於2020年大選被竊取的彌天大謊——川普脫鉤(Trumpit)——幾乎完全感染了共和黨,侵蝕了我們民主最寶貴的資產:我們和平、合法轉移權力的能力嗎?
抑或是中國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推動的中國脫鉤(Chexit)——結束四十年來中國經濟與西方的穩定融合,這個結束的標誌是我在北京的同事基思·布拉德舍普及起來的一個縮寫,用來描述今天西方跨國公司考慮把他們的下一個工廠放在哪裡。「ABC——除了中國,哪裡都行(Anywhere But China)。」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把它們列在一起只能告訴你,2022年的歷史已經成了一個多麼重要的轉折點。但我的票會投給中國脫鉤。

40年來,美中經濟一體化極大地造福了美國消費者。它給一些美國人帶來了新的出口機會,也給另一些人帶來了失業,具體取決於他們所在的行業。它幫助數億中國人擺脫了極度貧困。它抑制了通貨膨脹,並努力防止任何大國戰爭的發生。
總的來說,我們會懷念那個已經逝去的時代,因為我們的世界將變得不那麼繁榮,不那麼一體化,地緣政治也不那麼穩定。

但它的確已經逝去。
正如《紐約客》中國問題專家歐逸文(Evan Osnos)在10月份指出的那樣:「2012年,40%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而如今,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這一比例超過了80%。」
如果中國有一個民主政府,現在政府裡肯定會有人會要求知道,「我們是怎麼失去美國的?」
在美中關係的惡化中,美國並非無可指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在經濟和軍事上都與我們不相上下的地緣政治對手。來自北京的挑戰日漸加劇,對此我們從來都是不自在的,特別是因為中國的動力不是石油,而是它的儲蓄、辛勤努力和家庭作業——也就是說,願意付出犧牲,以此實現國家的偉大,並強調教育和科學。我們曾經就是這樣。

但中國的責任要大得多。要了解中國在這方面表現有多差,你可以先問北京這樣一個問題:「你在華盛頓擁有最大、最有勢力的遊說團體——而且不花你一分錢——可你為什麼搞砸了?」
我指的是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和中美總商會。這些強大的商務組織代表著美國最大的跨國公司,他們在近40年的時間裡積極遊說,希望與中國進行更多的貿易,以及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和來自中國的投資,這是雙贏的。中國歐盟商會也是如此。
如今,這些遊說團體基本都沉默了。
怎麼會這樣?這是以下四個趨勢匯聚的結果。
第一個趨勢始於2003年,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多虧了美國)之後不久,當時中國市場改革的主要倡導者——朱鎔基總理下台了。朱鎔基希望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因為他相信中國公司必須在國內與最好的公司競爭,才能在世界範圍內有效競爭。
但他遭到中國許多內陸省份的反對,這些省份由國有企業主導,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像沿海省份那樣參與全球競爭。而且它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並獲得進入西方市場的巨大免關稅或低關稅待遇時,它承諾會簽署一項有關政府採購的世貿組織附屬協議,該協議將限制中國在進行巨額政府採購時歧視外國供應商的能力。但中國從未簽署該協議。相反,中國繼續將其巨大的國家購買力導向國有工業,並繼續補貼它們。
太多的中國產業只是複製或竊取在中國建廠的西方公司的知識產權。然後中國的產業利用他們受保護的國內市場擴大規模,然後在國內外與同樣的西方公司競爭,並得到北京的補貼。
正如我在2018年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即使美國向世貿組織提出抗議——比如中國不公平地將美國信用卡公司拒之門外,然後在世貿組織的仲裁案件中敗訴——中國仍然只是在慢吞吞地履行17年前許下的開放承諾。那是銀聯等中國公司已經在中國的信用卡市場佔據主導地位,而Visa等美國公司只剩下殘羹剩飯。有誰想過為什麼如今歐盟對中國的出口僅略高於對瑞士的出口?

正因如此,許多美國和歐洲的公司一開始對中國的市場操縱睜隻眼閉隻眼,因為他們仍然在那裡賺錢;後來又向他們的政府抱怨——但要求他們不要向北京抱怨,因為擔心報復;到今天,他們尋求將供應鏈擴展到中國以外的任何地方。就連蘋果現在也在實現生產多元化,更多地依賴越南和印度。
「美國商界喜歡中國,雖然關係總是緊張,但曾經有一種找到機遇和夥伴關係的感覺。對中國來說,要讓商界對中國產生反感,可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但中國做到了,」在中國生活了30年的商業顧問麥健陸告訴我,他就這個主題寫了三本書。
怪不得在川普與北京開始貿易戰後,一位長期在中國工作的美國企業高管對我說,川普不是美國值得擁有的美國總統,但他是中國值得擁有的美國總統。我們這邊總得有個人來做這件事。

現在習近平主席這邊也做了同樣的事情。正如中國歐盟商會主席約爾格·伍特克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習近平得到前所未有的第三任期,靠的是強調馬克思主義和意識型態而不是市場和實用主義的綱領,「對我來說這表明,中國經濟的開放將不會持續下去。……我們不得不假設中國正在將自己與其他國家區分開來,並將建立一個與西方自由的、以市場為導向的模式相對立的模式。」
第二個趨勢可以追溯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當時中共領導層試圖用超民族主義的高壓水槍來壓制中國青年的民主願望。我在北京的同事王月眉最近採訪了長期以來被視為中國民族主義旗手的政治作家王小東,他曾說過「中國前進的步伐不可阻擋」。然而,王小東告訴《紐約時報》,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民族主義運動在社群媒體上其他有影響力的人推動下走得太遠了:「我被稱為是中國民族主義的旗手,民族主義的教父,我是他們的祖師爺,是我造就他們。但是我真的從來沒有教過他們這個樣子。」
2018年在中國與企業和政府人士交談時,我體會到了這一點。當我提出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時,回擊的聲音是這樣的:「你沒意識到,你們美國人來不及了?我們大到不能再被呼來喚去。你應該十年前就意識到這一點。」我回答說,這種傲慢是會讓國家遇到麻煩的。
這導致了第三個趨勢:中國採取更加激進的外交政策,試圖在整個南海確立主導地位,嚇壞了中國的主要鄰國日本、韓國、越南、印度和台灣。

但最後一個趨勢可能是最令人不舒服的:中國沒有進口有效的西方製造的疫苗來遏制大流行,而是依賴於「清零」政策,將整個城市封鎖,並利用監控國家擁有的所有新工具:無人機、面部識別、無處不在的閉路監視鏡頭、手機跟蹤甚至跟蹤餐廳的食客——他們必須出示二維碼,被掃描和記錄。
這像是習近平在防止新冠暴發的同時防止自由暴發的戰略。

習近平未能掌握的是21世紀所有最先進的技術——如半導體和mRNA疫苗——都需要龐大而複雜的全球供應鏈,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每一個日益複雜的組件上都做到最好。但這樣的供應鏈需要合作夥伴之間的大量合作和信任,而這正是習近平在過去十年中揮霍殆盡的東西。
習近平相信中國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都做到最好,那就像是相信中國籃球隊總能擊敗世界全明星籃球隊。
我很懷疑。
但我也擔心。我承認,我不喜歡用「中國」這個詞。我更願意說「全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說漢語的人」。這樣才能看到這個問題的實際規模。我想看到中國人蓬勃發展;這對世界有益。但他們今天走錯了路。當六分之一的人類在我們仍然緊密相連的世界中犯錯時——例如,中國仍然持有近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每個人都會感到他們的痛苦。


- 揸流攤 - 11-04-2022

How China Lost America
https://www.nytimes.com/2022/11/01/opinion/china-united-states-trade-economy.html

When future historians look back on 2022, they will have a lot to choose from when they ask the question: Wha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happened that year? Was it Brexit, Chexit, Ruxit or Trumpit?

Was it the meltdown of the world’s sixth-largest economy, Britain, fueled in part by its reckless 2020 exit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Was it the demented attempt by Vladimir Putin to wipe Ukraine off the map, which has decoupled Russia from the West — what I call Ruxit — creating havoc with worldwide energy and food markets? Was it the near-total infection of the G.O.P. with Donald Trump’s Big Lie that the 2020 election was stolen — Trumpit — which is eroding our democracy’s most cherished asset: our ability to peacefully and legitimately transfer power?

Or was it China’s drive under President Xi Jinping for Chexit — an end to four decades of steady integration of China’s economy with the West, an end symbolized by the abbreviation popularized by my colleague in Beijing Keith Bradsher to describe where Western multinationals today think about putting their next factory: “A.B.C. — Anywhere But China.”

It’s a tough call. And just listing them all together only tells you what a hinge of history 2022 has become. But my vote goes to Chexit.

We’ve had four decades of U.S.-China economic integration that hugely benefited American consumers. It led to new export opportunities for some Americans and unemployment for others, depending on the industry they were in. It helped raise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out of extreme poverty. It tamped down inflation and worked to prevent any great power wars.

On the whole, we will miss that era now that it’s gone, because our world will be less prosperous, less integrated and less geopolitically stable.

But gone it is.

As The New Yorker’s China expert, Evan Osnos, pointed out in October: “In 2012, 40 percent of Americans had an unfavorable view of China; today, more than 80 percent do, according to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If China had a democratic government, someone there right now would surely be demanding to know, “How did we lose America?”

America is not blameless in the eros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Since World War II, we had never had a geopolitical rival that was our near-peer both economically and militarily. We’ve never been comfortable with Beijing’s rising challenge, especially because China was not propelled by oil but by its savings, hard work and homework — i.e., a willingness to sacrifice to achieve national greatness,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science. That used to be us.

But much more of this is on China. To appreciate how badly China has lost America, you could start with this question to Beijing: “How is it that you had the biggest, most powerful lobby in Washington — and it didn’t cost you a penny — and yet you blew it?”

I’m referring to 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These powerful business groups, representing America’s biggest multinationals, energetically lobbied for nearly four decades that more trade with China, and investment in and from China, was a win-win. So did the 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Today, these lobbies have gone mostly quiet.

What happened? It was the culmination of four trends.

The first started in 2003, shortly after China was admitted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anks to America), when the leading advocate for market reforms in China — Prime Minister Zhu Rongji — stepped down. Zhu wanted U.S. companies to be in China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Chinese companies had to compete with the best at home to compete effectively in the world.

But Zhu was opposed by China’s many inland provinces, which were dominated by state-owned Chinese industries that had no interest or ability to compete globally the way China’s coastal provinces could. And they became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When China joined the W.T.O. and won immense tariff-free or reduced-tariff access to Western markets, it promised to sign on to a W.T.O. side 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s that would have limited China’s ability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foreign suppliers when making huge government purchases. But China never signed it. Instead, it kept steering its tremendous state buying power to its state-owned industries — and continued subsidizing them as well.

Way too many Chinese industries just copied or stole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Western companies that had built factories in China. The Chinese industries then used their protected domestic market to gain scale — and then they competed against those very same Western companies at home and abroad — AND got subsidized by Beijing.

As I explained in a 2018 column: Even when the U.S. protested to the W.T.O. — as happened when China unfairly kept U.S. credit-card companies out, then lost the arbitration case at the W.T.O. — China still slow-walked making good on a 17-year-old promise to open up to them. By then, Chinese companies, like UnionPay, so dominated China’s credit-card market that U.S. companies, like Visa, were left with crumbs. Any wonder that E.U. exports to China today are only slightly larger than those to Switzerland?

Which is why many U.S. and European companies went from looking the other way at China’s market manipulations, because they were still making money there, to complaining to their governments — but asking them not to complain to Beijing for fear of retaliation — to looking today to expand their supply chains to anywhere but China. Even Apple is now diversifying production to rely more on Vietnam and India.

“The U.S. business community loved China — there were always tensions, but there used to be a sense of opportunity and partnership. For China to turn the business community sour on China took hard work, but China did it,” Jim McGregor, who lived in China for 30 years as a business consultant and wrote three books based on his experience there, told me.

No wonder a U.S. business executive who had long worked in China remarked to me after Trump started his trade war with Beijing that Trump was not the American president America deserved, but he was the American president China deserved. Someone had to call the game from our side.

Now President Xi has done the same from his side. As Joerg Wuttke, president of the 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put it in an interview, Xi’s election to an unprecedented third term on a platform emphasizing Marxism and ideology over markets and pragmatism “shows me that the opening up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s not going to continue. … We have to assume that China is setting itself apart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will build a countermodel to the liberal, market-oriented model of the West.”

The second trend dates back to the aftermath of Tiananmen Square in 1989, wh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eadership sought to dampen the democratic aspirations of China’s youth with a fire hose of hyper-nationalism. My colleague in Beijing Vivian Wang recently interviewed the political writer Wang Xiaodong, long considered the standard-bearer of Chinese nationalism, who once said that “China’s forward march is unstoppable.” However, Wang Xiaodong told The Times that under Xi, the Chinese nationalism movement, spurred on by other influencers on social media, had gone too far: “I’ve been called nationalism’s godfather. I created them. But I never told them to be this crazy.”

I got a taste of this in 2018 when I was in China talking with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figures. When I raised China’s unfair trade practices, the pushback sounded like this: “You realize that you Americans are too late? We’re too big to be pushed around anymore. You should have done this a decade ago.” I responded that that kind of hubris gets countries in trouble.

Which leads to a third trend: a much more aggressive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at is trying to assert dominance across the whole South China Sea, frightening China’s key neighbors, Japan, South Korea, Vietnam, India and Taiwan.

But the last trend may be the most off-putting: Instead of importing effective Western-made vaccines to keep the pandemic at bay, China is relying on a “zero Covid” policy that uses lockdowns of whole cities as well as all the new tools of a surveillance state: drones, facial recognition, ubiquitous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ameras, cellphone tracking and even tracking of restaurant patrons, who must present a QR code to be scanned and recorded.

It feels like a Xi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both Covid and freedom from breaking out.

What Xi fails to grasp is that all of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ies of the 21st century — like semiconductors and mRNA vaccines — require big, complex global supply chains, because no country can be the best at each one of their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components. But such supply chains require a huge amount of collaboration and trust among partners, and that is exactly what Xi has squandered in the last decade.

Xi’s belief that China can be the best at everything alone is like believing that China’s basketball team can always defeat the world’s all-star basketball team.

Color me dubious.

But also color me worried. I confess, I don’t like to use the term “China.” I much prefer “one-sixth of humanity who speak Chinese.” It captures the true scale of what we are dealing with. I want to see the Chinese people thrive; it’s good for the world. But they’re going down the wrong track today. And when one-sixth of humanity makes a wrong turn in our still very connected world — China, for instance, still holds almost $1 trillion of U.S. Treasury debt — everyone will feel their pain.

憎中國的美國人由十年前4成升至今日的8成?中國為何會令美國人如此反感?尤其中、美商會及所有跨國美企都支持中國 游說美國善待中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72cpG6Z_k
[youtube]CE72cpG6Z_k[/youtube]


- 揸流攤 - 11-04-2022

華府的「中國加速攻台論」被部分美國專家質疑為信口開河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8F%AF%E5%BA%9C%E7%9A%84-%E4%B8%AD%E5%9C%8B%E5%8A%A0%E9%80%9F%E6%94%BB%E5%8F%B0%E8%AB%96-%E8%A2%AB%E9%83%A8%E5%88%86%E7%BE%8E%E5%9C%8B%E5%B0%88%E5%AE%B6%E8%B3%AA%E7%96%91%E7%82%BA%E4%BF%A1%E5%8F%A3%E9%96%8B%E6%B2%B3-184136821.html

現在的華府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做對華鷹派,那些持合理懷疑觀點的人成了孤獨的少數派。

鑒於美中關係處於低谷階段,加之習近平獲得了第三個中共中央總書記任期,拜登政府絲毫不放鬆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已採取的措施包括對高科技晶片的新出口管制,及警告外界北京可能武統台灣。

北京與華府的對嗆令人忽視了美國一些主要的中國問題專家提出的擔憂,這些分析人士不算對華鴿派,但他們對華盛頓越來越激進地將北京視為威脅的邏輯分析也提出了懷疑,尤其在這些專家看來,華府關於中國可能攻打台灣的說法近似於信口開河。

這些擔憂的聲音來自於前美國政府官員和定期與拜登政府溝通的分析人士,部分人士要求在本報導中匿名。

麻省理工學院安全研究計畫總監M. Taylor Fravel表示,這種鷹派敘事「限制了應對危機時騰挪的空間」,任何化解緊張局勢的努力都可以被描述為「和稀泥或不夠強硬」。

一位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態度是始終如一的,幾乎沒有公開證據表明北京在加快行動。

這位前官員稱,華盛頓的鷹派基調助長了美國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將中國的反應解讀為挑釁,然後進一步升級局勢。

共和黨人在中期選舉中贏得國會控制權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這可能會讓火藥味變得更濃,因為共和黨批評者一直指責拜登對中國手段不夠硬。

與那些擁護對華鷹派的人不同的是,這些專家認為即使中國官方的表達聽起來好戰,但北京並不會對台灣動武,因為北京對台灣的主張和有關「統一」的說法多年來就是如此。

雖然這些人稱對拜登在中國問題上的一些處理表示贊賞,但也擔心這兩個超級大國可能陷入「指責+懲罰」的循環,進而加速危機或衝突的到來。

美國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Joel Wuthnow表示,一些美國軍方人士公開猜測,中國可能在2027年之前對台灣動武(如果不是更早的話),他們的這個推論是基於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目標,因為2027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100周年;也可能是基於策略師對美軍需要儘早對台海衝突做好準備的考慮。

「人們沈迷於2027年這個年份,就好像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某種政治時間表,我認為這是錯誤的,」 Wuthnow說。 「這只是準備期,不是‘我已經做出了決定,必須在2027年做到’」。

拜登多次做出通過軍事手段保衛台灣的承諾,削弱了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的「戰略模糊」政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也加強了對中國的語氣,稱北京已決定加快統一台灣的進程,時間線可能比預想得快很多。但其沒有透露更多新細節。

這種發言甚至令拜登政府的支持者們也感到了憂慮。曾為政府提供亞洲政策諮詢服務的德國馬歇爾基金亞洲項目主管Bonnie Glaser說,這些言論「最終可能引發我們試圖避免的戰爭」。

在談到華府對台灣的評論時,Glaser說「這是個草率的做法,當我們行事草率時,不僅對我們與中國的關係造成負面影響,而且也會波及我們與盟友和全球伙伴的關係」。

此前美國國會的一系列行動也讓中美摩擦升級,包括參議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提案,眾議長佩洛西訪台等。

北京的角度

從北京的角度而言,美國正在通過此類舉措改變台海現狀。中國政府沒有表現出準備攻台的跡象,眼下當局的重點是找到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社會問題的方法,以及防控新冠疫情。

一位中國外交官本周在華盛頓表示,北京沒有統一台灣的時間表,「我們不想使用武力」。

拜登政府繼承了前總統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包括對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徵收關稅,大部分政策迄今仍保持不變。

為遏制中國的經濟和國防能力,美國政府還加強了對晶片等先進技術的出口管制,可能還涉及人工智能。

中美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周期可能會日益嚴重,特別是如果習近平和拜登在G20可能的會談無法平息緊張局勢的話。

「我預計美中關係不會改善,」麻省理工學院的Fravel說。 「唯一的問題是惡化程度有多大,以及這種關係是否會從一種競爭轉變為一種敵對對抗。」

原文標題Biden’s Hawkish Tilt on China Stirs Worry of Overreaction (1)


- 揸流攤 - 11-09-2022

驚天陰謀!美間諜潛入香港跟蹤偷拍孟晚舟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11/08/AP63699f3ce4b016f20c824e65.html
[Image: 6369ee9be4b03aa12380b5791.jpg]

2021年9月25日晚,一架中國政府包機降落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飛機艙門緩緩打開,身着亮麗紅裙的華為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出現在翹首以盼的人群面前,被困加拿大1028天的她,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聲稱應美國要求在溫哥華機場逮捕孟晚舟,隨後,美方以她涉嫌欺詐滙豐銀行為由,要求把她引渡至美國。美國的霸權行徑引發全球嘩然,而孟晚舟亦因此遭受了長達3年的軟禁生活。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揭開了事件背後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文章指出,孟晚舟遭非法拘禁並非偶然,而是美方蓄謀已久的行動;為了讓陰謀得逞,他們甚至派特工在香港非法跟蹤和偷拍孟晚舟,並即時報告給華盛頓,部署擄人勒索的勾當。

2018年12月,加拿大應美國的要求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拘押了孟晚舟,其後美國對孟晚舟提出銀行欺詐指控。《華爾街日報》寫到,2018年8月,檢方針對華為和孟晚舟的檢控行動準備就緒。檢方一直保密,直到孟晚舟在一個他們「有能力採取行動的國家」落地。

「在孟晚舟走進香港國際機場時,有關她行程的消息通過一條安全線路傳到了當時G20峰會舉辦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Palacio Duhau酒店。一位白宮律師在一間套房內的隔音帳篷裏接聽了電話。之後,這位律師叫醒了博爾頓(John Bolton),告訴他孟晚舟上路了。」

文章寫到,當孟晚舟搭上飛往溫哥華的航班時,FBI特工傳來了孟晚舟此行裝扮的細節:一件黑色Abercrombie & Fitch連帽衫,深色運動褲,長髮剛剛過肩。

據了解,美國派出的特工間諜,在港執行這一計劃時,採用高科技記錄孟的一舉一動,而且還得到了本港代理人的協助。  

飛往溫哥華前,孟晚舟在香港國際機場共託運了7個行李箱,裏面裝滿了她即將前往的4個國家開會的演示材料。但她不會想到,一張罪惡的網正在她身邊慢慢張開。

美國霸權欺凌 要求加國警方沒收電子設備

而在孟晚舟飛往溫哥華的同時,加拿大警方也收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傳來的體貌特徵照片。警察們一邊仔細研究着照片,一邊在筆記本上潦草地寫道:「沒收孟晚舟身上的所有電子設備,以保留證據,因為FBI將會提出一項請求。」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日上午11時18分,孟晚舟乘坐的航班降落在了溫哥華機場,她原本只計劃在這裏停留幾個小時,但兩名警察把她帶到了一個櫃枱。在那裏,一名警察仔細檢查了她的行李,沒收了她的電子設備,又按照美國方面的要求,把它們分別放入不同的安全袋,並要求她提供密碼。

「我?你是說我在美國犯了欺詐罪?」孟晚舟問。

「我不知道細節。」警察又稱,「他們對你提出了欺詐指控,涉及你的公司。我們只是在協助美國。」

2019年1月29日,美國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要求。美方稱,孟晚舟於2013年向滙豐銀行一名銀行高管演說,介紹華為與星通科技在伊朗存在合法的商業合作。在與滙豐銀行高管會面時,孟晚舟的PPT用大量篇幅介紹了華為和Skycom在伊朗的客戶、產品、合規要求、合規制度,並特別強調在2010年7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制裁伊朗法案後,華為不僅自身嚴格遵守,同時要求合作夥伴必須合規。在與孟晚舟會面後,滙豐主動索要了PPT的英文版,這份PPT成為了美方指控孟晚舟的最重要依據。

抓捕孟晚舟原因 華為是爭奪5G控制權的對手

不過,《華爾街日報》的文章顯示,美方抓捕孟晚舟的原因是,華為是爭奪5G控制權的對手,5G無線網絡預計將為全球數以十億計的設備傳輸數據,是一場美國不想輸掉的較量。該文章還稱,過去,美國司法部曾出手,在法國競爭對手高管到美國時以莫須有罪名拘捕,重判囚5年。其間美國公司在美政府幫助下迫使法國競爭對手賣出全球鍋爐業務,確保美國公司在這領域的全球壟斷地位。美國企業也成功肢解了法國競爭對手。

美國官員希望加拿大能把孟晚舟關在監獄裏,直到她被引渡。檢方在2018年12月的保釋聽證會稱她有潛逃的風險。不過,一名法官批准了孟晚舟的保釋,保釋金為1000萬加元,但她需要在腳踝上佩戴GPS監控器,還有安保人員在她家院子裏搭了帳篷駐守,監視她的行蹤。

國家高度關注 習近平多次指示營救

「孟晚舟女士被美國和加拿大非法拘押,一直是全中國人民心中的痛。」事件發生後負責與美方交涉的外交部副部長謝鋒近日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披露了孟晚舟獲釋回國的重要細節。他表示,孟晚舟被捕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指示營救孟晚舟。

2021年7月,謝鋒與時任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在天津舉行中美高層會議。謝鋒說,在會上,中方向美方提出了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在糾錯清單中便包括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而在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第一項就是無罪釋放孟晚舟。

2021年8月18日,孟晚舟引渡案結束全部審理。謝鋒透露,加拿大法院即將對孟晚舟案作出判決的關鍵時刻,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就孟晚舟事件做美國總統拜登工作,要求妥善解決。最終,孟晚舟以不認罪、不罰款的方式,獲釋回國。

謝鋒並引述網友對此事件的評論指出:「孟晚舟是因為中國的崛起而被拘押,也恰恰是因為中國的崛起而獲釋。」

經過中國政府不懈努力,當地時間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

孟晚舟回國時感慨:祖國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

北京時間2021年9月25日21時50分,孟晚舟乘坐的中國政府包機平安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艙門打開,她一襲紅衣走出機艙,向大家揮手致意,胸前還別着一枚五星紅旗的胸針。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公民,遭遇這樣的困境,滯留異國他鄉3年,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黨、祖國還有人民的關愛與溫暖。習主席關心我們每一位中國公民的安危,同樣也把我的事情掛在心上,讓我深受感動。我也感謝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相關部門對我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他們堅定地維護了中國企業和中國公民的正當權益。」孟晚舟在停機坪上向歡迎人群感慨地說。

「回首過去3年,我更加明白,個人命運、企業命運和國家命運是十指相連的,祖國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孟晚舟在感言結尾時說,「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 揸流攤 - 11-10-2022

擬與中國領導人會面 拜登無意在對台原則讓步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1110/bkn-20221110091603448-1110_00992_001.html
[Image: bkn-20221110091603448-1110_00992_001_01p.jpg]

美國總統拜登周三(9日)表示,計劃在印尼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商討多個議題,包括台灣問題、貿易及中俄關係等。惟拜登強調,他不願在美國對台原則上作根本讓步。

拜登指,雙方將在會談表達各自的紅線,並了解對方的根本利益,判斷會否發生衝突,以及如何化解。白宮曾透露,與中方官員安排G20峰會期間舉行兩國元首場邊會議,但中美目前仍未確認會談是否舉行。一旦成事,將是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與習近平會面。

當面向習近平提「協防台灣」? 拜登:不會做根本性讓步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885068/%E5%8D%B3%E6%99%82-%E4%B8%AD%E5%9C%8B-%E7%95%B6%E9%9D%A2%E5%90%91%E7%BF%92%E8%BF%91%E5%B9%B3%E6%8F%90-%E5%8D%94%E9%98%B2%E5%8F%B0%E7%81%A3-%E6%8B%9C%E7%99%BB-%E4%B8%8D%E6%9C%83%E5%81%9A%E6%A0%B9%E6%9C%AC%E6%80%A7%E8%AE%93%E6%AD%A5

中美峰會有望舉行,美國總統拜登昨日(9日)被問到是否會利用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雙邊會談機會,當面向他表示美方願軍事協防台灣。拜登沒有正面回應,他表示,台灣準則從未改變,跟習近平對話時不會做根本性讓步。

拜登當日被記者問及是否會利用亞洲行與習近平會談的機會,向他當面表達美國願意軍事協防台灣,拜登並未正面回應。他說,他會向習近平表達美國與中國競爭但不衝突的立場,會明確畫出雙方的紅線(red line),了解雙方的關鍵利益,判斷會否發生衝突,以及如何化解。台灣準則(Taiwan doctrine)從未改變,「我確定我們會討論台灣」。

除了台灣議題,拜登表示,公平貿易、中國與區域國家間的關係等也是討論議題。

媒體再追問是否會當面向習近平表達會捍衛台灣?拜登僅表示,「會跟他有這個對話」。

拜登與習近平都將出席本月中在印尼舉行的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雙方正在磋商安排雙邊會談,這將是拜登任美國總統後,兩人首度面對面會談。

回應G20峰會「習拜會」 拜登:冀與習近平討論雙方紅線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885040/%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5%9B%9E%E6%87%89G20%E5%B3%B0%E6%9C%83-%E7%BF%92%E6%8B%9C%E6%9C%83-%E6%8B%9C%E7%99%BB-%E5%86%80%E8%88%87%E7%BF%92%E8%BF%91%E5%B9%B3%E8%A8%8E%E8%AB%96%E9%9B%99%E6%96%B9%E7%B4%85%E7%B7%9A

外界關注G20峰會期間中美兩國元首會否進行面談。美國總統拜登於美國時間11月9日下午4時在白宮召開記者會,談論中期選舉結果期間表示,希望有機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雙方紅線」,「並確定它們是否互相衝突」。

拜登在記者會上稱,如有機會與習近平會面,相信會討論到台灣、俄羅斯和貿易等問題。記者問他會否向習近平表達美國軍事捍衛台灣的問䫀,他沒有正面回應,僅稱他對台灣問題的立場沒有變,「不願意作出任何根本性讓步」。他說:「我知道美國的關鍵利益是什麼,當我們交談時,我想和他列出我們彼此的每條紅線是什麼,了解他認為什麼是中國的關鍵國家利益。」

對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早前稱未收到美國承諾提供的物資,拜登表示,估計美國對烏克蘭援助不會間斷,不過並非烏克蘭希望的,美國就要提供,例如他曾被要求由美國飛機保障烏克蘭上空,但他拒絕了,因為美國不會直接參與烏克蘭戰爭,也不會捲入第3次世界大戰。

美延長對華軍工企業投資禁令 中方表反對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21109/bkn-20221109192114374-1109_00952_001.html

美國白宮延續前總統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頒布的禁令,禁止美國人投資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中國公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三(9日)表示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華企正當合法權益。

趙立堅指,美方延續上屆政府的錯誤做法,出於政治目的實施投資禁令,嚴重破壞正常的市場規則和秩序,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傷害包括美國投資者在內的全球投資者的利益。他強調美方應該尊重法治和市場,停止採取損害全球金融市場秩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行徑。

另外,德國正審查總部設於多蒙特的晶片製造商Elmos將晶片廠出售予中資企業在瑞典的子公司,相關交易或會被禁止。趙立堅回應,呼籲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應該為中國企業的正常經營提供公平、開放、非歧視的市場環境,不要把正常的經貿合作政治化,更不要以國家安全為由搞保護主義。

外交部:美方應立即停止對中國光伏企業的無理打壓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75197-20221111.htm

有報道指,因應美國禁止強迫勞動的相關法案,有價值上億美元、來自新疆的太陽能產品自6月起就滯留在美國的港口。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時說,事實早已證明,所謂新疆存在「強迫勞動」是少數反華分子炮製的世紀謊言,美方以謊言為依據,制定並實施涉疆惡法,嚴重干擾中美正常光伏產品貿易,違背市場規律和國際經貿規則,損害全球光伏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最終也必將損害自身利益。

趙立堅指出,美方應該立即停止對中國光伏企業的無理打壓,盡快放行有關被扣太陽能組件。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新疆禁令發酵 逾千批中國銷美太陽能組件遭扣押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6%B0%E7%96%86%E7%A6%81%E4%BB%A4%E7%99%BC%E9%85%B5-%E9%80%BE%E5%8D%83%E6%89%B9%E4%B8%AD%E5%9C%8B%E9%8A%B7%E7%BE%8E%E5%A4%AA%E9%99%BD%E8%83%BD%E7%B5%84%E4%BB%B6%E9%81%AD%E6%89%A3%E6%8A%BC-040513356.html

《路透》週四 (10 日) 報導,美國新疆產品禁令自 6 月底生效以來,已有逾 1,000 批價值數億美元的太陽能組件積壓在美國港口。

美國的《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 (UFLPA) 6 月 21 日生效,所有新疆製造的產品若想進入美國市場,公司需要明確的證據證明商品不存在強迫勞動,否則將按照《1930 年關稅法》(1930 Tariff Act) 禁止進口。

美國國土安全部海關暨邊境保護局 (CBP) 週四表示,該法案生效到 10 月 25 日間,當局已查獲 1,053 批太陽能設備,而這些貨物正遭美國海關扣留。

業內消息人士透露,被扣留的產品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和多晶矽電池,主要由三家中國製造商生產,包括隆基綠能 (601012-CN)、晶科科技 (601778-CN) 和天合光能 (688599-CN)。由於擔心更多的貨物也會被扣留,其中兩家公司已停止向美國發貨。

中國主導全球太陽能供應鏈,而且以新疆地區為主,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立法者指控,中國政府嚴重侵犯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的人權。聯合國 8 月 31 日發布報告稱:「在中國於新疆實施反恐和反極端主義戰略的背景下,發生了嚴重的侵犯人權事件。」

北京當局則屢次否認有關在新疆地區進行強迫勞動的指控,新疆官員強調,各族人民都在陽光下「體面勞動」,完全符合國際標準。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11 09:21 編輯 ]


- 揸流攤 - 11-15-2022

長江存儲等逾10中企 下月或被美列黑名單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21116-1116_00202_004/

美擬最快下月將10多家中企列貿易黑名單 包括長江存儲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1115/bkn-20221115115106027-1115_00842_001.html
[Image: bkn-20221115115106027-1115_00842_001_01p.jpg]

外媒據所得文件報道,美國商務部官員在一份預先準備的講稿中表示,最快12月6日將十多家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包括晶片製造商長江存儲(YMTC)。

前美國財長薩默斯:如果將重心放在「拆毀中國」 美國將面臨很大風險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89%8D%E7%BE%8E%E5%9C%8B%E8%B2%A1%E9%95%B7%E8%96%A9%E9%BB%98%E6%96%AF-%E5%A6%82%E6%9E%9C%E5%B0%87%E9%87%8D%E5%BF%83%E6%94%BE%E5%9C%A8-%E6%8B%86%E6%AF%80%E4%B8%AD%E5%9C%8B-%E7%BE%8E%E5%9C%8B%E5%B0%87%E9%9D%A2%E8%87%A8%E5%BE%88%E5%A4%A7%E9%A2%A8%E9%9A%AA-081837299.html

前美國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警告美國決策者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要側重於建立本國的經濟優勢,而不是攻擊對手

「如果我們把重心從建設自己變成拆毀中國,我認為我們將做出一個非常高風險和非常不幸的選擇,」薩默斯在接受彭博電視David Westin採訪時表示。他說,美國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創新、基礎設施、教育和阿片類藥物死亡等挑戰。

上個月,拜登政府對美國向中國銷售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實施了全面的限制措施。這一重大變化甚至令一些美國盟友都感到不安。

薩默斯還警告華盛頓在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方面過於激進。

推薦閱讀: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稱將加深與台灣關係 並抨擊中國「挑釁」

「在讓中國感覺我們正在試圖改變一個中國政策方面,我們需要特別謹慎,」哈佛大學教授, 彭博電視特約撰稿人薩默斯說。「因為我認為這可能帶來災難性的衝突。」

薩默斯表示,拜登和習近平會晤之後是否會出現「建設性動向」還有待觀察,「但我對自己所看到的感到鼓舞。」

他說,正確的做法是「捍衛我們在安全和公平經濟競爭中的一些基本利益——但到此為止」。「我認為最終我們將在與中國的廣泛競爭中占據上風,」他說。

推薦閱讀:習拜會後中美貿易官員在APEC見面 中方稱交流坦誠且有建設性

原文標題Summers Warns Very Risky for US to Aim at ‘Tearing China Down’


重掌眾議院 共和黨擬更強硬抗華 查亨特生意往來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1117/bkn-20221117161637868-1117_00992_001.html

美國共和黨勝出眾議院選舉,該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第二號人物、共和黨籍的麥考爾(Michael McCaul)揚言,眾議院在共和黨控制下,會更聚焦中國問題,並更緊密監察向烏克蘭提供的援助。另外,外交事務委員會、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計劃聯合調查總統拜登之子亨特,跟中國企業在2017年的生意往來。

麥考爾周三(16日)向英媒表示,他的首要事務是與崛起的中國競爭,包括監測高科技出口。他指出,中美陷於大國競爭,中國是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亦可能是美國最大的國家安全威脅。他形容美國的敏感技術流向中國軍方是「瘋狂」,根本是在武裝大敵,共和、民主兩黨都有對華鷹派,相信會合作處理此事。此外,麥考爾透露將與軍事委員會二號人物、共和黨籍的羅傑斯(Mike Rogers)合作,加快建立防務工業補給線,從而更易向台灣供應武器,防範北京可能的攻台行動。

至於俄烏戰事,麥考爾表明兩黨支持烏克蘭,預期相關援助會繼續,但共和黨人希望加強監督美國對外援助,或會為援助附加條件,例如當美方提供某項支援時,北約盟國亦需分擔部分責任。共和黨人亦考慮調查美軍去年狼狽撤出阿富汗一事。


北京曾拒接觸美大使 中美高官靠秘密渠道溝通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1116/bkn-20221116133259352-1116_00992_001.html

中美關係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急轉直下,北京切斷大部分與華府的溝通渠道。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二(15日)披露,白宮高官在佩洛西訪台後透過秘密渠道與中國外交高官溝通,至9月雙方開始商討可能的元首會面,相關談判到中美領導人周一(14日)會面當日的凌晨才完成,而會面原定2小時,最終歷時3小時。

知情中美官員透露,兩國領導人今年7月通電話時指示團隊探索二人面對面會晤的可能,翌月佩洛西訪台,中方廣泛地限制與美國的溝通渠道,中國官員甚至拒絕與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接觸。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則與中國駐美大使秦剛保持接觸,並透過秘密渠道聯繫較低級的中國外交官;美國商界人士亦不願與秦剛接觸。同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主管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在聯合國大會與中國副外長謝鋒見面,二人同意恢復用來安排中美元首視像會議的溝通渠道,討論兩國領導人可能的面對面會晤,羅森伯格同時希望北京重新與伯恩斯接觸。

中美團隊就雙邊會談內容,在印尼的酒店談判至周一凌晨3時。雙邊會談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言,美方認為中方有深入研究過西方對中國一黨專政的批評,習近平在會上逐點反駁。知情者又指,習近平在會前花時間研究有關台灣的講話重點,並作出修改以更好地表達他的想法,他花不少時間闡明兩岸的歷史表述,希望傳達北京想兩岸統一,但不想動用武力的信息。

會後,美國官員反覆研究會議紀錄來更了解中方想法,他們相信中方願意授權高層官員恢復中美常規溝通,但需要時間。官員認為會面大致達到目的,在現階段的中美關係兩國必須探討如何共存及避免衝突。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19 13:29 編輯 ]


- 揸流攤 - 11-20-2022

奧斯汀:中國與俄羅斯相信強權即公理 成美國最大挑戰
https://www.hk01.com/article/838313

美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11月19日表示,中國和俄羅斯正追求一個以武力解決糾紛的世界,華府已把中國及其重塑印太地區的努力定調為美國面臨最重大的挑戰。

根據美國防部,奧斯汀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HFX)上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突顯出我們在印度-太平洋面臨的挑戰,中國也在這裏(印太)推動某些與自由、穩定和開放國際體制願景南轅北轍的東西。」

奧斯汀說:「和莫斯科一樣,北京也在尋求一個強權即公理、爭端可透過武力解決、獨裁者可撲滅自由之火的世界。」

他說:「戰爭還是有規則(要遵守)。如果一個強國可以公然違反規則,這(形同)鼓勵其他(國家)無視國際法和國際準則。」


奧斯汀:拜登保衛台灣意思清楚 美軍隨時做好準備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1465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美軍隨時做好捍衛自身利益、履行承諾的準備,而總統拜登(Joe Biden)回覆的意思很清楚。

拜登於9月18日播出的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專訪中說道,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軍將會保衛台灣

奧斯汀9月30日在美媒錄製的專訪中被問及拜登上述說法時,回應指:「美國軍方時刻準備好保護我們的利益,並履行我們的承諾。」

他又指,「我認為總統回答一個假設性的問題時意思很清楚。但是,我們會再次努力確保我們在正確的地方擁有正確的能力,以協助我們的盟友維持一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

奧斯汀認為,中國不會立即入侵台灣,但表示中國正試圖通過在台灣的軍事活動建立新常態。他稱,美國正在努力重新開放與中國的軍事交流渠道,此舉對兩國來說至關重要。


- 揸流攤 - 11-27-2022

以安全風險為由 美禁華為中興等新電信設備進口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888673/%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4%BB%A5%E5%AE%89%E5%85%A8%E9%A2%A8%E9%9A%AA%E7%82%BA%E7%94%B1-%E7%BE%8E%E7%A6%81%E8%8F%AF%E7%82%BA%E4%B8%AD%E8%88%88%E7%AD%89%E6%96%B0%E9%9B%BB%E4%BF%A1%E8%A8%AD%E5%82%99%E9%80%B2%E5%8F%A3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宣布,以對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為由,禁止批准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和中興的新電訊設備進口及出售,以及限制使用部分由中國製造,包括海康威視及大華的錄影監控系統,無線電對講機製造商海能達亦受影響。

由5人組成的聯邦通信委員會一致通過,以對國家安全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為由,宣布有關決定。聯邦傳播委員會主席羅森沃爾特表示,委員會致力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確保不可信任的通訊設備不會獲授權在美國境內使用。同時委員會正展開防範安全威脅的工作,所宣布的新規定是其中一環。

委員會的共和黨委員卡爾指,根據規定,不會有新的華為或中興通訊設備獲批。海康威視、大華及海能達要向委員會保證,他們的產品不會用於公共安全、政府設施保安或其他國家安全目的才會獲得批准。

中國外交部早前回應相關事宜時,敦促美方停止對中國企業的污蔑抹黑和無理打壓,中國政府將繼續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美國:81種中國製醫療用品關稅豁免延至2023年2月底
https://www.hk01.com/article/840125

美國11月24日宣布,從11月30日的最後期限起,將中國製與新冠病毒(SARS-CoV-2)相關的醫療用品的進口關稅豁免期限,再延長90天。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一份聲明中說:「鑑於抗擊新冠病毒的努力仍然持續,美國貿易代表署已將豁免期限再延長90天,至2023年2月28日。」

獲豁免的對象包括口罩、醫用手套、保護衣、消毒潔手液、用於放置清毒濕巾的塑膠容器、血壓計、指尖式脈搏血氧儀、磁力共振掃描儀及X光機台等81種相關商品和設備。

自2020年開始實施以來,特朗普政府推出達25%關稅稅率豁免已延長數次。

有關豁免首次在2020年12月實施、2021年11月及2022年5月各延期了一次。

美國違反世貿原則擾亂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中方嚴重關切
https://www.hk01.com/article/840859

世貿組織貨物貿易理事會24日至25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正式會議。會上,中國代表團對美國近期出台的《通脹削減法案》中多項貿易歧視性和扭曲性補貼措施、美國擾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系列政策措施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發言,逐項揭批美方政策措施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違背國際法一般原則以及擾亂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具體方面,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中方指出,美方的《通脹削減法案》將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補貼,以支持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的生產和投資,其中多達9項稅收優惠是以在美國本土或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作為前提條件。中方強調,上述歧視性的規定涉嫌違反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等基本原則,涉嫌構成世貿組織所禁止的進口替代補貼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限制措施,並已經開始對相關行業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造成嚴重扭曲,引發各國政府和產業界高度關注。中方援引世貿組織總幹事伊維拉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期間接受採訪時所表達觀點,指出美方政策將引發「以鄰為壑」的補貼競賽,加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貿易摩擦風險,不利於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中方敦促美方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取消該法案中歧視性和扭曲性的內容,切實履行二十國集團峇里島領導人峰會宣言關於貿易和氣候環境政策應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承諾。

中方的發言得到瑞士代表團的呼應。瑞方表示,貿易政策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瑞士對美方相關法案中歧視其他成員同類產品的做法表示關注。瑞方強調,與貿易相關的環境政策必須是非歧視性的,並符合世貿組織規則。

針對美國近期出台的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以及《晶片和科學法案》等擾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系列措施,中方指出,相關政策有違美方此前在產業補貼和出口管制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反映出美方在國際經貿規則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美方不僅自身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還通過實施「長臂管轄」強迫其他成員以違反世貿規則的方式來遵守美方的政策,這是將單邊主義做法推向極致,嚴重違反國際法中國家主權的基本原則,是典型的霸凌行徑和冷戰思維。中方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貿組織的專家觀點,指出美方措施恐導致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脫鈎斷鏈」,並給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造成嚴重破壞,損人不利己。

中方強調,貿易戰、科技戰以及人為「築牆」「脫鈎」沒有出路,這些違反市場經濟基本原則的做法,將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國際貿易。中方反對將經濟、貿易和科技交流政治化和武器化,敦促美方保持言行一致,儘快糾正錯誤做法,共同維護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穩定。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27 11:21 編輯 ]


- 陪瞓導師 - 11-28-2022

美禁售華為等5中企電訊設備 FCC終極裁決:不可接受的國安風險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8E%E7%A6%81%E5%94%AE%E8%8F%AF%E7%82%BA%E7%AD%895%E4%B8%AD%E4%BC%81%E9%9B%BB%E8%A8%8A%E8%A8%AD%E5%82%99-fcc%E7%B5%82%E6%A5%B5%E8%A3%81%E6%B1%BA-%E4%B8%8D%E5%8F%AF%E6%8E%A5%E5%8F%97%E7%9A%84%E5%9C%8B%E5%AE%89%E9%A2%A8%E9%9A%AA-192200955.html

中資數碼設備公司持續遭美國政府質疑從事間諜活動,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繼上月中表明計劃禁止向華為及中興(00763)發出產品銷售許可,上周五(25日)作出終極裁決,宣布基於國家安全面對不可接受的高風險,已通過新規定,禁止華為、中興,以及去年3月一同被列入威脅國家安全通訊設備和服務清單的海能達通信、海康威視及大華技術,這5間公司的設備進口或銷售。

FCC去年已禁止接受聯邦政府補貼資助的網絡營運商購買清單上公司的生產設備和器材,美國總統拜登去年11月再簽署《安全設備法》,禁止美國監管機構向有關中資公司批出新許可證出售設備。

FCC主席Jessica Rosenworcel表示,FCC致力確保不可信任的通訊設備不會獲得授權在國境內使用,以保護國家安全,並將繼續展開這些工作;是次的新規定,是保護美國國民免受涉及電訊的國家安全威脅,而採取的持續行動當中重要的構成部分。

海康威視指無法律依據

華為拒絕置評。海康威視回應稱,旗下閉路電視產品沒有對美國構成安全威脅,FCC的決定毫無技術或法律依據;有關裁決也不利美國的小企業、地方部門、學區、個人消費者去保護其自身、家庭、企業及財產,因相關成本會更高。

FCC此前已經禁止聯邦政府補貼資助被用於購買清單上公司的設備或服務、啟動《安全設備法》去移除已安裝在美國網絡中的不安全設備,以及基於國安機構建議,撤銷中國國有營運商的經營權等。

華府對清單上公司的禁令行動自上屆特朗普政府延續至今,並沒有因拜登上場而收回成命,彭博引述公共政策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Klon Kitchen說,是次新規定屬終極行動,過往由特朗普主導下展開的舉措現正落實,由拜登持續對這些公司施壓,因為相關威脅並未改變。

有華府官員透露,上周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雙邊會談中,沒有談及是次FCC的新規定,但雙方有廣泛地討論一些技術問題,拜登也表明美方將繼續採取行動保護國家安全。

拜習會未談及FCC新規定

美國監控研究機構IPVM政府研究主管Conor Healy認為,海康威視及大華技術面臨的影響最大,因其產品在美國獲廣泛使用,尤其是需要大量監控設備的政府機構,而警方等部門則使用海能達的手提對講機。

美禁華企電信及監控設備 北京促美糾正錯誤做法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77535-20221128.htm

在北京,外交部強調,中方反對美國禁止進口和銷售多家中國企業的電信和監控設備,敦促美方糾正錯誤做法。

發言人趙立堅說,美方此舉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惡劣案例。這種做法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國企業利益。美方應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環境。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上星期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禁止批准五家中國企業,包括華為、中興、海康威視、大華技術和海能達生產的電信設備進口美國。

中國貿促會冀美國公平公正開展對華301關稅複審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77659-20221129.htm

[ 本帖最後由 陪瞓導師 於 2022-11-29 10:3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