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Printable Version

+- 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
+--- Forum: 新聞時評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2)
+--- Thread: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showthread.php?tid=14617810)



- 成吉思汗! - 02-11-2019

軍事配合經濟 故技重施 美兩艦南海耀武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12/00178_001.html
[Image: 0212-00178-001b6.jpg?t=1549916919928]

美國會擬借打擊芬太尼制華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12/00178_002.html

習近平簽軍訓監察令 聚焦準備打仗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12/00178_004.html

貿易戰沒完 美2驅逐艦駛入南海美濟礁12海浬內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211001944-260417

華海警船再巡釣島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12/00178_015.html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2-12 12:53 編輯 ]


- 成吉思汗! - 02-12-2019

美軍印太司令:一國兩制未反映兩岸意願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2120380.aspx

中國軍事施壓 美學界籲華府助台灣防衛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2130005.aspx
美國學界今天發表報告指出,中國逼迫台灣接受統一,美方應嚇阻北京對台軍事侵略,在西太平洋維持強大軍力,協助台灣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並恪守一中政策,維護台海穩定。

報告寫道,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美方政策清晰與連貫將格外重要,華府恪守一中政策之餘,也應多管齊下強力支持台灣,對北京在外交、經濟和軍事領域加強對台施壓表達關切,允許美台適當高層官員互訪,與台灣探討貿易與投資進一步自由化,並持續力挺台灣加強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

這份報告題為「修正路線:邁向有效且永續的中國政策」(Course Correction: Toward an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China Policy),由17名學者組成的美中政策工作小組撰寫,是繼2017年2月首份報告後,第2份向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提出的中國政策建議文件。

報告指出,中方近年加強對台施壓,多次軍事演習目的是威脅台灣、嚇阻美國協防,兩岸關係日趨緊張,加上北京採取更強硬的路線,導致美中軍事對抗風險升高。

作者群認為,北京當局中程目標包括加強掌控南海、逼迫台灣接受統一、嚇阻或拖延美方介入台海衝突。長遠而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意圖還不明確,但他的言行意味北京為實現目標,將更容忍外交和軍事事務中的風險與摩擦。

報告提及,美國未來幾年必須回應中國在軍事現代化、台灣、南海與東海、經濟與國安層面構成的挑戰。

在台灣層面,報告說,美國長期堅持和平解決台灣議題的政策仍符合美方重要利益,所謂的和平解決將需要北京同意,及台灣人民透過民主程序表達贊成。台灣議題和平解決前,美國必須隨時準備嚇阻北京無故對台發動軍事侵略,在西太平洋維持強大且可信的軍力,讓北京確信美國握有軍事選項。

報告建議,美國應協助台灣發展抵擋共軍進犯的不對稱能力,加強海岸防炮、空防及水雷構成的防線。面對共軍封鎖台灣可能構成的嚴峻考驗,美國應鼓勵台灣增強關鍵材料的戰略儲備,並強化小型港口與人口中心的後勤聯繫。

為避免兩岸關係惡化甚至導致共軍犯台,報告建議華府不要貿然改變一中政策,強調一中政策「不採取支持統一的立場」,而是堅持和平解決台灣議題,試圖維護台海穩定。

報告警告,任何使美方對一中政策承諾受質疑的象徵或實質舉動,都將加深北京對台威脅,導致美中關係出現不必要摩擦。

這份文件延續兩年前的首份報告,點出美國對中關係的根本利益,包括基於市場的公平經貿體系、和平穩定的亞太區域、基於規則的自由主義政經秩序、穩定且富有成效的對中關係,台灣在區域安全章節占有重要篇幅。

作者群提議華府與北京從事「智慧競爭」(smart competition),發揮美方強項與中國有效競爭,同時盡可能在存在共同利益的領域合作;建立國際聯盟,迫使中國遵循國際法規;在可行情況下協商解決關鍵爭議;維護並革新數十年來增強全球福祉與安全的國際機構。

報告由紐約智庫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Susan L. Shirk)共同主持,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及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等中國專家參與報告製作。

歐洲議員公開挺台 籲歐盟外交承認台灣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01310402.aspx

歐洲議會昨天罕見公開討論兩岸議題,約20位議員聲援台灣,反對中國武力威嚇,更有位議員呼籲,若中國不停止威脅,歐盟應該只有一個回應,就是「在外交上承認台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等5項對台原則,並表示不承諾放棄對台使用武力。

習近平對台談話在歐洲引起關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3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全會,歐盟執行委員會人道援助及危機管理執行委員斯蒂里亞尼迪斯(Christos Stylianides)表示,希望兩岸維持現狀,另歐洲聯盟(EU)將在與台灣共享價值及利益下,繼續尋求與台灣在不同領域緊密合作。

會議中約有20位議員發言聲援台灣,例如歐洲議會友台小組前副主席安芮琪娜(Laima Liucija Andrikiene)表示,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與台灣統一,這點非常令人擔憂,總統蔡英文迅速回應台灣絕不接受一國兩制,且絕大多數台灣民意反對一國兩制,這是台灣共識,歐洲必須尊重台灣人民願望和權利,中國必須面對台灣存在的現實,因此歐盟必須強烈反對武力,這將破壞台灣海峽和亞太和平與穩定。

歐洲議會歐中關係報告主筆人貝柏士(Bas Belder)表示,歐盟必須盡一切努力維護北京與台北關係的現狀。現在中國對台軍事壓力升高,這不只是台灣內部問題,攸關著生活在民主、人權和法治的2300萬人,也同樣威脅到歐盟這3個核心價值觀,因此歐盟立場必須更明確以支持台北。

歐洲議會歐洲自由暨民主聯盟(ALDE)主席范巴倫(Johannes Cornelis van Baalen)則表示,習近平已經打破現狀。習近平2019年1月2日表示,使用武力是所謂的台灣與祖國統一的選擇。其他壓力包括經濟和政治制裁以及孤立。

另外,歐洲議會友台小組主席藍根(Werner Langen)表示,習近平的談話不僅是最高層級的政治聲明,且在整個領導階層在場背書下共同對台灣橫施軍事威脅。這樣威脅如果再繼續下去,那麼歐盟別無選擇只能有一種回應:「必須在外交上承認台灣」。這樣中國就不能再以施壓的手段迫使台灣無法參與各項國際協定或談判。

藍根呼籲歐盟與美國一起保護台灣及其民主。中國應該知道,使用武力後果將對中國產生嚴重後果。

歐洲議會人權小組副主席伯瑞達(Cristian Dan Preda)說,習近平以武力恐嚇其民主鄰國是誤解2018年11月台灣地方選舉,因為與中國統一並非選舉議題,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強烈反對一國兩制,想保護他們享有的民主,法治和自由,但共產主義政權不但逮捕維權人士、進行宗教迫害、攻擊言論自由。此時台海緊張局勢加劇,建議歐洲議會應組代表團盡快訪問台灣,支持台灣民主。

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副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表示,習近平對台談話顯示中國變得更具侵略性,中國繼給台灣施加經濟、外交壓力後,現今最令人擔憂的是台灣海峽軍事威脅升高,呼籲歐洲應與民主台灣團結一致。


- 成吉思汗! - 02-22-2019

貿易談判華再讓步 年增購2340億農產品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22/00180_001.html

中美代表於周四至周五(21至22日)在美國華盛頓,展開第七輪貿易談判,英媒指兩國已開始起草六份諒解備忘錄,涵蓋強迫技術轉移和網絡盜竊、知識產權、服務、貨幣、農業及非關稅貿易壁壘議題,另外美國亦提出十項減低中美貿易逆差的短期措施。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指,中方提出每年額外採購總值三百億美元(約二千三百四十億港元)美國農產品,包括大豆、粟米及小麥,將列入諒解備忘錄中。惟雙方在中國結構性改革這項核心議題仍有重大分歧,拆局之路不易。

雙方代表於當地時間周四早上,在美國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共同主持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開幕式。中方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牽頭,與以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財長姆紐欽為首的美國代表團談判,雙方團隊周二起已開始工作層磋商。其他與會者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等人。

備忘錄涵蓋最敏感議題

英媒周四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消息披露備忘錄詳情,形容它涵蓋了兩國貿易紛爭最敏感複雜的源頭。據報,中美分歧仍大,但在上周的北京談判中亦已商討了備忘錄內容,美方代表曾考慮留在中國繼續擬定條款,但最終決定到華盛頓才磋商。

有關強迫技術轉移及網絡盜竊的備忘錄中,美國要求中國確保外國企業不會因合資要求、不公平營商許可等及施壓,被迫轉移技術;又希望北京加強監管及起訴盜取美國商業機密的黑客。而在知識產權方面,華府擬令中國加強法例及執法,打擊侵犯版權行為。在農業備忘錄中,美國要求北京開放家禽、牛肉等農產品市場,並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運送糧食。華府亦希望中方加快批核新基因改造種子性狀的程序,並撤銷對乙醇與乾酒糟的關稅。

美冀VISA萬事達卡入華

在服務方面的備忘錄中,美國財長姆紐欽希望中方擴大開放金融市場,包括容許VISA及萬事達卡在中國營運,打破銀聯獨大局面。

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備忘錄中,華府認為中國的工業補貼、大量規管、營商許可審批過程等措施,令華企有不公平優勢。當中美方的首要目標,是針對北京對「中國製造2025」十大核心領域的補貼。第六份備忘錄則是關乎貨幣,美國要求中方穩定人民幣匯率,勿以貶值抵銷關稅。報道透露,中美另在備忘錄以外就貿易不平衡問題作商討,提出十項短期措施,以盡快解決兩國貿易逆差。其中包括讓中國大額購入美國農產品、液化天然氣及半導體,同時降低對美國製太陽能電池原料多晶硅關稅等。中美亦商討設立執行機制,確保中方履行承諾,否則美國將重新加徵關稅。

華媒:貿戰僵持難破局

消息人士形容諒解備忘錄是令中國在關鍵議題上作具體承諾的重要一步,但同時警告談判最終仍有可能失敗。有現居北京的美國評論員指,結構性議題上未見有突破的迹象。有華媒則指,貿戰僵持在「和而不破的格局」,在今年內仍有可能「打打停停」。

備忘錄6大議題


1.強迫技術轉移及網絡盜竊

美國要求中國確保外國企業不會因合資要求、不公平營商許可及其他形式的施壓,而被迫轉移技術。特朗普政府指控中方支持黑客盜取美國公司商業機密,希望北京加強監管及起訴黑客。

2.知識產權

華府希望中國加強法例及執法,打擊偷取知識產權以及侵權的行為。

3.農業

美國促北京開放家禽、牛肉及其他農產品市場,同時令糧食運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以及加快新基因改造種子性狀的批准速度。華府亦尋求中方撤銷對乙醇和乾酒糟的關稅。

4.服務

美國財長姆紐欽希望中方擴大開放金融服務市場,包括容許VISA及萬事達卡在中國營運,打破銀聯獨大局面。

5.非關稅貿易壁壘

特朗普政府視中國的工業補貼、大量規管、營商許可審批過程等,令華企有不公平優勢的措施為非關稅貿易壁壘。美方的首要目標是北京對「中國製造2025」P:10大核心領域的補貼。

6.貨幣

美國要求中方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要透過貶值抵銷華府關稅的影響。

‧中美貿易不平衡

此項目獨立於諒解備忘錄,中美官員商討10項短期措施,讓中國大額購入美國貨,盡快縮窄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中國承諾採購更多美國農產品、液化天然氣及半導體,同時降低美國製的太陽能電池原料多晶硅關稅。

‧貿易協議執行機制

華府希望建立機制,防中方違反協議。一旦北京不遵守承諾,美國可能恢復關稅措施。

特朗普暗示不封殺華為建5G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22/00180_004.html

華審議外商投資法 禁強制技術轉讓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22/00180_003.html

中美均需打勝仗 難達重大協議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222/00180_002.html

中美貿易談判步伐加快之際,有美媒分析憂慮,兩國領導人或會為了盡快達成協議而作出妥協,引發兩國輿論憂慮,不滿情緒恐影響談判氣氛。

臨近美總統大選 加劇博弈

《華爾街日報》分析,即使中美政府風格迥異,雙方均需要面對國內對妥協的反對聲。報道指,美國國內有輿論擔心特朗普會因為厭倦貿易糾紛,接受一份未能迫使中國作出實質改變的協議。特朗普的前財政部官員亞當斯直指,有所妥協的協議將使公眾失望及引發批評;而加上明年總統大選將至,估計華府貿戰博弈之路將更備受壓力。

中方則曾在談判前夕發表官方期刊,強調不會為了保護外國知識產權而作讓步,改革中國政治和法律,被視為在協商中向美國施壓,同時安撫國內反美聲音。中國商務部附屬智庫分析指,中國國內希望對美強硬的呼聲日高,「美方該考慮有關情緒,避免過分貪心」。

分析認為,中美雖然有意解決紛爭;但中方面臨經濟放緩的挑戰,而特朗普即將競逐連任,均肩負巨大壓力,需要取得貿戰勝利。該種必須宣告勝利的壓力,令雙方更難達致有意義的妥協成果。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2-22 13:30 編輯 ]


- 成吉思汗! - 03-01-2019

美國務卿晤菲律賓總統 指中方南海活動威脅航行自由
http://news.tvb.com/world/5c78760ee60383ec5a211a43/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到訪菲律賓,與總統杜特爾特討論南海問題,重申美國關注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威脅區內航行自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四晚從越南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與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會談,討論包括南海及第二次美朝峰會等議題。

蓬佩奧在飛往馬尼拉途中,在機上向隨行記者表示,美國關注中國在南海的活動,擔心中方會運用影響力,威脅南海區內的航行自由,這對亞洲所有國家,包括菲律賓都很重要。

蓬佩奧又表示,美國與菲律賓有長久深遠關係,他希望與杜特爾特在此基礎上加強兩國關係。

美方一直指責中國在南沙群島的永暑礁、渚碧礁和美濟礁,建設氣象觀測站及機場,威脅到區內航行自由。美軍軍艦更多次駛近美濟礁一帶,被中方批評侵犯主權。

而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主權問題上亦爭議多年,菲律賓早前在控制的中業島填海,中國近百艘漁船曾包圍該島。

另外,蓬佩奧又講到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美朝峰會,指峰會談判的確有進展,但結果未如預期,要達至無核化仍須努力。至於何時舉行下一次美朝高級別會談,就尚未有時間表。

蓬佩奧指,面對北韓這種國家,只有最資深的領袖才有能力作出重要決定,強調是總統特朗普決定不與北韓簽署協議。

蓬佩奧今天將會見菲律賓外長,他今次到訪,正值菲律賓國防部長尋求修改兩國在1951年簽署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釐清共同防禦的範圍,是否包括菲律賓聲稱在南海擁有主權的區域,因而格外受到關注。

警告中國勿動盟友 否則出兵協防 
蓬佩奧︰美軍助菲南海抗華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302/20624306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3-1 16:58 編輯 ]


- 成吉思汗! - 03-02-2019

美加強監控逾百所孔子學院防滲透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302/20624310
[Image: chris99.jpg]

中國在全球開設500多間孔子學院(圖),但被懷疑實際是間諜機構,美國參議院最近發表調查報告指,遍佈美國校園的孔子學院是受中國政府操控的宣傳機構,促請美國政府監控孔子學院,如果學院無法大幅改革,便應該關閉。美國國務院和教育部承諾會加強監控孔子學院,並將收緊這些學院職工的簽證發放,及採取措施確保美國院校落實要求,報告海外政府大筆捐款的情況。

中國從2004年開始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美國就有100多所,估計在美國已投入1.58億美元(約12.3億港元)設立孔子學院,全美更有519所中小學設有孔子學堂,為學生提供中文教育。

中共宣傳機器

美國參議院當地時間周三(27日)發表報告稱,孔子學院成為被中國嚴格控制的宣傳武器,必須改革,否則全部關閉。美國教育部副部長柴斯昨日出席聽證會時說:「在尊重機構自主和學術自由的重要性的同時,必須防止惡意外國利益危及美國大專院校學術誠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前日回應,所有美國孔子學院都是由美國大學自願申請,孔子學院日常運營和管理合法合規、公開透明。他又指,美方個別人和個別機構將孔子學院政治化,表現出典型冷戰思維。


- 成吉思汗! - 03-02-2019

特朗普警告:可能放棄與中國談判貿易協議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international/article/2070264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明,如果條件不合適,他可能放棄與中國簽署貿易協議。

身在越南的特朗普提前結束與北韓領袖金正恩的峰會,表示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因此提早結束峰會。他向記者強調,一如他以往所說,如果覺得雙方談判無法有結果,隨時準備提前退出談判,包括與中國的貿易協議談判也一樣。

不過,美國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白宮更加接近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但仍有大量工作待處理,美國正致力於與中國達成一份貿易協議。此外,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接受傳媒訪問也指出,中美上周舉行的高級別貿易談判取得十分正面的成效。


- 成吉思汗! - 03-04-2019

唐偉康再開腔 促各方思考一國兩制
專家:港成中美新冷戰棋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305/20626479
[Image: a0301a.gif]

【美總領事反擊】
【本報訊】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上周公開批評中共侵蝕香港自治,警告美國或重新考慮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惹北京暴怒。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嚴正交涉、親北京團體及人士譴責,要他向全中國人民道歉。唐昨回應稱不會道歉,強調香港一國兩制面臨風險,各界要「思考香港的未來」。有學者直言香港已成美國對華「新冷戰」棋子,一旦獨立關稅區被取消,香港勢臨災難,亦有學者形容北京「又想吞下香港,又想保其獨立關稅」,事態非常嚴重。
記者:陳永階 莫劍弦 林俊謙

唐偉康昨日出席公開活動後罕有接受記者訪問,表明不會對日前有關香港問題的演講受北京指摘而致歉,「我認為這是我的工作,代表美國解釋及提供意見」,他強調其演講主要是表達美國希望香港維持「做生意好地方」狀態,而一些與一國兩制相關的風險可影響香港未來,「我希望大家能真正看一看,並思考」,指「這符合美國和中國以及整個地區的利益」及「希望香港一國兩制如過去一樣,是成功的典範」。

去年11月,美國國會轄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以港府取締民族黨、DQ立法會參選議員,以及拒絕續發簽證予英國《金融時報》編輯馬凱等為例,指北京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違反一國兩制,建議國會指示商務部審視《美國──香港政策法》,檢討將香港視為獨立關稅區的政策。上月26日,唐偉康在本港電視台訪談節目中提及上述報告,表示過去幾年香港政治氣候令北京不安,但北京對香港的施壓會衝擊港政治生態,收窄政治空間,未來可能威脅營商環境。

唐偉康直言,美國國會下一份有關香港的報告「評論會更嚴厲」。唐偉康還談及特區政府考慮修訂《逃犯條例》及北京要搞粵港澳大灣區,這些事件證明北京「密切參與港府的決策」。上月27日,唐偉康又在一個公開活動發表題為〈香港在印太經濟的角色〉演講,指香港在印太地區的優勢和成功並非低關稅和低稅率,而是與英國法律原則類似的法律制度。他認為香港法官獨立、終審判決是受到尊重和可執行;但過去一年發生不少「不幸的第一次」傷害兩制,包括上述國會報告提及事件。

唐偉康批評一國兩制言論引起美媒關注,《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日前撰文報道,又以美國務卿蓬佩奧團隊(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s team )警告北京不要加強對港控制、形容唐偉康言論。

倘撤獨立關稅區 對中港致命一擊
有政界人士分析,雖有評論指唐偉康任期將屆滿才敢向北京發炮,但唐偉康身為外交官,任何公開言論都代表美國政府立場,「其實佢亦有講明,自己嘅工作係代表美國解釋及提供意見,即係話佢嘅言論係代表官方」。該政界人士相信,隨住中美貿易戰可能達成協議,美國對香港事務關注只會更多不會減少,「美國會繼續針對中國,打完貿易牌,跟住打科技牌、香港牌」。

唐偉康早前的言論激怒北京,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本月1日發聲明,斥其「發表錯誤言論」,已向美方提嚴正交涉,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要求美方「停止詆毀一國兩制,停止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工聯會也發聲明強烈譴責,認為唐偉康「刻意挑戰中國主權及一國兩制底線」。民建聯港區人大代表陳勇更要求唐「向全中國人民道歉」。在京出席人大會議的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被問到有關問題時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聲明「已經回應」。

公民黨楊岳橋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面對國際,一旦缺乏外國認可和信心,「受傷損失只會係香港自己」。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對《蘋果》表示,北京緊張唐偉康言論,因他透露美國或重新考慮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對香港和北京都是致命一擊,勢令香港樓市、股市大崩盤,經濟陷災難;事件顯示香港將繼台灣、西藏和南海等問題後,成美國反擊中國的新牌,「雖然中美貿易談判可能達成協議,但美國對華政策已變,美方視北京為最大威脅,香港好難逃脫成中美冷戰角力地的命運」。

香港浸大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也對《蘋果》表示,長期以來香港因享獨立關稅區,可從美國輸入一些禁運到極權國家(包括中國)高科技產品,但隨住北京力谷中港融合,特別是大灣區時代來臨,如何保持獨立關稅區地位是香港的難題。「北京一面拆牆鬆綁,磨滅中港兩地界線,一面又要保持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兩邊想要着數。」杜形容事態非常嚴重。

中共增干預 港恐失世貿成員身份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305/20626483

獨立關稅區的原意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希望為未獲得獨立的殖民地政府而設置,令它們有經濟上自主權。一國兩制下香港只有外交及國防事務由中國直接管理,香港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與國際組織,在經貿層面可與其他國家商討合作。

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一個非主權國成員,國際社會普遍承認香港在經濟上的獨立地位。不過,世貿規定成員需要在對外貿易關係和參與WTO事務上享有「完全的自治權」,不得受到所屬國家的干涉才能夠保持成員身份,意味一旦中國政府在經貿層面施以干預,世貿有權取消香港的成員身份。
相關新聞:談美印太戰略 指中國外交出問題

企業棄港上市 金融服務瓜得
若美國撤銷香港獨立關稅地位,最直接影響的就是香港出口美國貨品會被徵重稅,進出口貿易行業首當其衝。一旦美國對港政策轉變會引起連鎖效應,恐影響香港金融和國際商貿中心地位。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若香港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外界對你信心會減低好多,香港金融城市地位一定會受到好大衝擊」。他預期若出現最壞情況,外國企業不會再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企業不會到港上市。自由黨黨魁、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認為,一旦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地位,甚至改變《香港政策法》,香港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這兩條支柱都「瓜得」,美國更可能限制高科技輸入香港。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3-4 16:20 編輯 ]


- 成吉思汗! - 03-04-2019

談美印太戰略 指中國外交出問題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305/20626481

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上周三因在演講批評中國政府干預香港事務,「辣㷫」中國及香港政府,他昨日再於美國商會活動演講,除了吸引傳媒到場採訪,連中共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和特區政府亦派人到場攝錄演講內容,不過唐偉康今次改談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區域貿易與投資歷史和現況,但內容仍不乏批評中國政府。

唐偉康昨日演講除吸引大批本地傳媒到場採訪,《蘋果》記者現場所見,新華社亦有派記者到場,亦發現相信是政府新聞處的記者到場拍攝唐偉康演講內容。不過,今次唐偉康演講卻以美國在印太區域貿易為主軸,他稱不少香港傳媒都將美國對印太區域未來的看法演繹成負面,其間更直指中國處理國際經濟關係時有些問題,尤其在透明度、管治及可持續發展方面。
相關新聞:中共增干預 港恐失世貿成員身份

重視公平巿場 加強對港關注
唐偉康強調,美國最重視公平巿場環境,希望商界能在一個誠實而有競爭環境下運作,又認為私營部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強推動力,強調最重視經濟繁榮、良好管治和安全,未來會繼續在印太區域發揮角色。

有政界中人指,唐偉康作為美國駐港總領事,他提及美國印度──太平洋的策略,反映美國政府視對港政策為其印太戰略重要一環,而印太戰略正是由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亞太經合會上提出。印太戰略取代以往亞太地區說法,美國更於第二年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印太司令部,進一步顯示特朗普政府對印太戰略的重視。而美國對香港政策成為印太戰略一環,意味美國政府未來將會加強對香港事務關注,除涉及其經濟利益議題,「民主、人權同法治呢啲民主共和兩黨關心議題,更加走唔甩」。


- 成吉思汗! - 03-04-2019

美智庫點名中俄威脅 轟南海霸凌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305/20626149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於去年10月發佈《2019美軍軍力評估報告》(2019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文章中點名中、俄兩國,視為美國最大的威脅。報告點名中俄兩國蟬聯「最大威脅」前二位,傳統基金會認為,他們對美國的威脅程度,已從「嚴重」上升至「高度」的等級。而中國已經視美國為頭號假想敵。

華空軍訓練針對美國
傳統基金會認為「中國不僅能力強大、其種種行為更具有侵略性。」報告指,中國迅速發展遠程空軍,加強轟炸機在太平洋地區的活動,很可能正在訓練打擊美國目標。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國土安全、區域戰略等三大重要利益構成高度威脅。

報告更認為,中國在南海上有主權爭議的國際水域內,持續進行島礁軍事化工程,利用自身逐步強大的軍事力量,對鄰近的日本、菲律賓等國進行威嚇,並有霸凌的嫌疑。

人大發言人轟美:冷戰思維沒出路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305/20626150?itm_campaign=hkad_internal_link&itm_medium=internal&itm_source=hkad_web&itm_content=internal_link_2

習掌權後年年加 迴避公佈實質數字
中國軍費料破1.4萬億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305/20626148
[Image: a1401b.gif]

【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今天召開,人大發言人昨在記者會上面對中國軍費增長的「必答題」時,再次迴避公佈中國軍費預算數字。中國軍費預算自習近平掌權後一路快速飆升,2017年突破1萬億人民幣,而預計2019年此數字或將接近1.2萬億人民幣(約1.4萬億港元)。

全國人大開幕前一天的新聞發佈會是外界觀察人大的重要窗口,主要是介紹會議議程及有關安排等,並回答記者提問。自中國2017年軍費突破1萬億人民幣後,為防止外界忌憚,無論是人大的記者會還是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都不再提及軍費的具體數字。人大發言人張業遂在2018年,便未有按慣例透露中國軍費增長數字。今年他在回應彭博社記者關於中國國防預算問題時,仍然顧左右而言他,避談具體數字和增幅。張僅表示,縱向地看,從2016年起,中國的國防費從連續5年兩位數增長,降到了單位數。橫向比較,2018年中國的國防費佔GDP的比例約為1.3%,而同期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都在2%以上。張強調,中國有限的國防費完全是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習近平自2012上台以來,大力推動「軍改」加大體制編制改革,強軍政策之下前三年的軍費一直以兩位數級別增長,2015年實施裁軍30萬的政策之後,軍費增幅下降至個位數級別。然而近年隨着解放軍逐漸加強構築海空軍建設,邊境爭議地區、海域危機加深,軍費增幅有可能再度上漲。

維穩費勢再破紀錄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公佈的2018年國家軍費排名顯示,美國以6,430億美元(約5.04萬億港元)的開支遙遙領先與世界各國,而中國則以1,682億美元(約1.32萬億港元)居世界第二,沙地、俄羅斯、印度則緊隨其後。而2019年的美國國防預算將達到7,160億美元(約5.62萬億港元)。

除了對外的軍費問題,中共的公共安全開支同樣值得關注。2018年中國的維穩費近1.26萬億元人民幣(約1.47萬億港元),料在今年再有增長。由於華為間諜問題甚囂塵上,2017年通過的《國家情報法》同樣被提及,該法第七條要求中國國內任何組織和公民要「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張業遂指,該法主要是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不是為了侵害他國的安全利益。他批評美國拿《國家情報法》說事,渲染特定中國企業產品存在所謂安全風險,是以政治手段干預經濟行為。

人大會議今登場
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共持續10天,3月5日上午舉行開幕會,並聽取李克強關於政府工作報告、預算報告等。3月15日上午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表決各項工作報告的決議草案,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草案)》。閉幕後,李克強將舉行記者會。
新華社/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


- 成吉思汗! - 03-05-2019

「中國製造2025」被失蹤
學者︰中共龜縮免遭美一棍打殘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306/20626953
[Image: a1601a.gif]

【全國兩會】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昨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坦承過去一年中國面對深刻變化外部環境,特別是中美經貿磨擦帶來不利影響。值得關注是,李在報告中絕口不提「中國製造2025」這個前幾年曾熱爆「兩會」的概念,而用「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取替;顯示在美國貿易戰打擊下,北京不得不收斂。但有學者認為,中共只是策略性避鋒芒,對這個國家發展策略,「不提不代表不做,反而可能會加快進行」。

「中國製造2025」作為中共發展製造業的綱要文件,自2015年提出以來年年都成為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去年3月兩會,李克強在報告中更多次提「中國製造2025」,明確要求「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推進智能製造,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

語言偽術 暗中加快進行

但昨日李克強的報告中「中國製造2025」不見了。在提到製造業發展時,報告以「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以及「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來表述,完全沒有往年報告提到「中國製造」時那種「豪情萬丈」的氣氛。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蘋果》表示,中共的做法只是策略性迴避,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下虛晃一下,「不提不代表不做,反而可能會加快進行」。他指中共善於語言偽術,副總理劉鶴早前赴美國進行貿易磋商,回應美方要求時也只是答應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從未表示要放棄。劉指,中共在公開場合提中美貿易糾紛時,都避免用「貿易戰」字眼,只稱「貿易磨擦」,盡量淡化有關問題,不讓民眾知道真相。

欲重返鄧小平「韜光養晦」

劉銳紹相信,習近平上台對外過份張揚惹美國高調反擊後,似有意重返鄧小平「韜光養晦」路線,保持低調或表面妥協,以紓緩壓力,減慢內部經濟急速惡化導致的問題,但中共內部千瘡百孔,矛盾重重,恐難平復波瀾;「李克強今年的工作報告,無直接提及中美貿易戰,某程度上可以話佢『龜縮』,其目的是避免美國再有藉口(一棍)打殘中國,北京要爭取時間解決內部問題。」

去年初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美國祭出嚴厲的關稅懲罰,敦促中國改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且以「中國製造2025」為具體目標。美國國會報告直指,「中國製造2025」對美國工業造成生存威脅。總統特朗普也公開表示,對「中國製造2025」感到相當憂心,「我感覺它有侵略性,非常冒犯。」特朗普又誓言「這決不能發生」!

十年大計 針對美高端產業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306/20626956

【話你知】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首十年綱領,2015年3月總理李克強首度在兩會報告中提及這個新概念,同年5月由國務院公佈。根據計劃,到2025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將超越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工業國家。計劃重點發展的10個領域,涵蓋航空航天、計算機、人工智能、新材料、再生能源等,而這些領域目前多由美國領先。

美議員︰須避免「中國震撼」

去年2月,美國國會曾就「中國製造2025」舉行聽證會,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直指,「中國製造2025」威脅美國21世紀高端產業,如果美國沒有統一的政策行動,將面臨第二次「中國震撼」。他指,中國的這個計劃要在10個科技領域取得龍頭地位,這些領域中美國目前居於領先地位,「如果中國達到計劃所設定的目標,他們一定要以犧牲美國為代價。」

魯比奧指,這樣災難性代價美國已經歷過一次,那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由於中國不尊重國際準則,美國經歷了「中國震撼」,許多中小企業失去就業機會。「這次不同,中國聚焦美國高端、高附加值和高薪的就業機會。」他說,「如果美國不採取措施,中國震撼就可能重現。美國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去年4月特朗普發起對華貿易戰,「中國製造2025」成為美方重要打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