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Printable Version

+- 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
+--- Forum: 新聞時評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2)
+--- Thread: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showthread.php?tid=14617810)



- 12AU7.ECC82 - 08-27-2019

【中美貿易戰】特朗普:中國別無他選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360629
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中國逼切希望達成貿易協議,又稱中國已經別無選擇。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七大工業國集團峰會記者會上,回應副總理劉鶴星期一稱願以冷靜的態度通過磋商合作解決問題。特朗普認為中國逼切地希望達成貿易協議。

特朗普稱,中國已因為貿易戰損失300萬個就業職位,這個數字仍會擴大。中國的供應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斷裂,一旦中斷很難重新建立。

特朗普再次在公開場合中讚揚國家主席習近平十分聰明,是一個偉大的領袖,他被質疑這個是談判策略。特朗普早前稱,中國日前致電美國要求重返談判桌,又稱中美正進行非常有意義的談判,但特朗普沒有透露有否與主席習近平通電話。

不過在北京外交部有不同講法。發言人表示,沒有聽聞過中美官員通電一事,又說美方若一意孤行對中國貨加徵新一輪關稅,北京將採取反制措施,強調中國不會受到威嚇。

G7重申中英聯合聲明重要性 約翰遜:領袖對香港局勢深表關注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360619
在法國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結束,領袖聲明中提及香港局勢,重申《中英聯合聲明》的存在和重要性,呼籲避免使用暴力。

今次峰會沒有發表聯合聲明,只由東道主法國就各國有共識的五個議題作簡短聲明,「香港」是其中一個。

峰會期間,多國領袖都有談及香港議題。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七國領袖對香港局勢深表關注,仍然支持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框架內獲得和平和繁榮。

香港六月爆發反修例示威後,英國和歐盟曾呼籲中國遵守《中英聯合聲明》,但中國官方傳媒聲稱《中英聯合聲明》過時無效。

外交部亦表示,英方在1997年7月1日後已對香港沒有任何權力,呼籲外國勢力收手收聲。

[ 本帖最後由 12AU7.ECC82 於 2019-8-27 14:50 編輯 ]


- 12AU7.ECC82 - 08-27-2019

特朗普又發惡 揚言持續對抗中國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detail/2051516/%E6%97%A5%E5%A0%B1-%E4%B8%AD%E5%9C%8B-%E7%89%B9%E6%9C%97%E6%99%AE%E5%8F%88%E7%99%BC%E6%83%A1-%E6%8F%9A%E8%A8%80%E6%8C%81%E7%BA%8C%E5%B0%8D%E6%8A%97%E4%B8%AD%E5%9C%8B
上周剛宣布押後部分對華關稅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發惡,周二揚言不論貿易戰對美國經濟是否帶來短期傷害,都會持續與中國對抗。他說,中國已經敲詐美國多年,「總有人需要出來和中國較量」。對於特朗普的最新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重申,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希望美方能夠同中方相向而行,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這不僅符合兩國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待。 

  特朗普對華態度繼續反覆不定。美方上周宣布押後部分對華關稅,本周又決定延長對華為的禁售寬限期,外界視之為釋放善意。不過,特朗普周二在白宮被記者問及對華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時,特朗普措辭強硬地說,「不論(關稅)短期對我們國家來說是好是壞,都是時候(與中國較量)了。長期來看,有人做這件事是重要的。」

  特朗普再次炮轟中國的貿易政策:「我們需要解決與中國之間的問題,因為他們每年取走逾五千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盜竊知識產權及其他,還有國家安全,所以我正在處理,無論是好是壞,對於你們所指的,我們已陷入衰退兩個月。他們(前任總統)全應去處理,但無人去做,我正在處理,你所說的,我的貿易協議不是造成,我的貿易協議不會構成(衰退)問題。」

  中美貿易戰開打超過一年,目前還看不到盡頭。美國將在九月及十二月起對合共三千億美元的更多中國商品加徵一成關稅。市場擔憂貿易戰恐引發美國經濟衰退,但爭取連任的特朗普多次強調,美國離衰退還很遠,同時要求聯儲局再減息,鞏固美國經濟實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表示,中美貿易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目前美國企業在華年銷售額達到七千億美元,利潤超過五百億美元。他重申,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雙方存在經貿分歧不可怕,關鍵是要通過對話協商來解決問題。

  中美官員預定下月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談判,但未知近期香港修例風波及美國對台售武,會否影響談判。新加坡《聯合早報》社論認為,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兩國領袖各自有國內因素的考慮,不能向對方示弱,雙方要找到體面的「下台階」,愈來愈不容易。

對華立場反覆 特朗普:個人談判方式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detail/2054306/%E6%97%A5%E5%A0%B1-%E4%B8%AD%E5%9C%8B-%E5%B0%8D%E8%8F%AF%E7%AB%8B%E5%A0%B4%E5%8F%8D%E8%A6%86-%E7%89%B9%E6%9C%97%E6%99%AE-%E5%80%8B%E4%BA%BA%E8%AB%87%E5%88%A4%E6%96%B9%E5%BC%8F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但周一又轉口稱很快會重開談判,不排除押後加關稅。對於被指取態搖擺不定,特朗普在法國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稱,這是他作為商人多年的談判方式。他聲稱,中國受到貿易戰重大打擊,流失三百萬份職位,中國別無選擇,只能接受貿易協議。中國外交部重申,美方極限施壓的做法損人害己,絲毫不具建設性‌‌。

  中美上周爆發貿易戰以來最激烈的「駁火」。中國上周五宣布對七百五十億美元美國貨加徵關稅後,特朗普宣布調高多達五千五百億美元中國貨的關稅,並揚言要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形勢似乎一發不可收拾。但特朗普周一在G7峰會上轉口風,稱中方上周末和美方進行了兩通「很好的」通話,美國將接受中國的邀請重開談判,而且不排除押後部分對華關稅。

  在同日的G7記者會上,特朗普被質疑美國對華戰略傷害了全球經濟,而且立場搖擺不定。特朗普說:「對不起,這是我談判的方式。」他再度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非常出色,不過中國每年從美國得到五千億美元,而且盜竊了美國的知識產權,「因此這個(貿易)協議必須對美方更有利,如果不是更有利,那我們就不在一起做生意了,我不想做。」

  特朗普形容中國近月在貿易戰受到重大打擊,流失三百萬份職位,供應鏈正在瓦解,情況前所未見。「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就很難恢復原狀。我認為他們很想達成協議,等待的時間愈長就愈難恢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重申,美方進一步提高對中國輸美產品‌‌關稅的稅率,‌‌這種極限施壓的做法純粹是損人害己,絲毫不具建設性‌‌。希望美方能夠保持冷靜,回歸理性,停止錯誤做法,‌‌為雙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愈來愈多外國學者對中美貿易戰前景不樂觀,路透社引述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資深貿易政策顧問萊因施(William Reinsch)說,這是因為美中都不希望被視為是導致談判破局的一方,讓自己的政治形象受損。萊因施估計,美中關係緊張將會持續到明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他(特朗普)需要一個勝利,但是一年後才需要這個勝利,不是現在需要」。

[ 本帖最後由 12AU7.ECC82 於 2019-8-27 15:16 編輯 ]


- 12AU7.ECC82 - 08-27-2019

750東區醫院醫護實名聯署批警方處理示威手法草菅人命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360500
[Image: EASTERN-MEDI-190826-13.jpg]
東區醫院750名醫護人員以實名聯署,促請政府回應民間五大訴求,又批評警方處理示威的手法可謂草菅人命。

聯署信以一群「熱愛香港的東區醫院護人員」署名,附上750名醫護人員實名及職位。

聯署信指,政府冷眼對待市民聲音,縱容警方濫權及使用暴力,妨害傷者求治,令同為市民的醫護人員痛心疾首,促請政府回應港人五大訴求。

聯署信又批評,警方處理示威手法草菅人命,濫權行為罄竹難書,特別是警方至今無否認使用過期催淚彈,對市民健康影響難以估計,批評警方罔顧市民性命。

聯署信又嚴正抗議警方任意進入醫院範圍,令病人以及醫護人員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脅,呼籲警方勿以執法為由阻礙人道救援。

東區醫院醫護實名聯署批警方處理示威手法草菅人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8&v=tknxhHzlK7M

反送中清場港警首次開真槍 過百街坊到黃大仙警察宿舍一帶表不滿 民眾群情洶湧譴責警方 防暴警幾度驅散還帶警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NwhufqAEU
[youtube]NbNwhufqAEU[/youtube]

人大常委會議無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議程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360503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結束,當局指,會議沒有宣布香港進入緊急狀態這項議程,又指831決定具有法律效力,香港事務必須按憲法及基本法來處理。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何紹仁:「831決定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決定,香港事務的處理必須在憲法、香港基本法和相關法律的框架內,在法治的軌道上予以解決。」

林鄭承認檢視引用《緊急法》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detail/2054195/%E6%97%A5%E5%A0%B1-%E6%B8%AF%E8%81%9E-%E6%9E%97%E9%84%AD%E6%89%BF%E8%AA%8D%E6%AA%A2%E8%A6%96%E5%BC%95%E7%94%A8-%E7%B7%8A%E6%80%A5%E6%B3%95
反修例示威持續,本報昨日率先報道政府考慮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控制當前局面,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示,所有香港法律,如果能夠提供法治手段去止暴制亂,政府都有責任檢視。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社會欠缺和平穩定,必定影響營商環境,當局會在「一國兩制」及法律制度下恢復社會秩序,認為即使引用《緊急法》,對本港商貿亦不會有影響。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認為,社會要止暴制亂,因此任何法律上容許特首去做,而有助防止暴力事件擴大升級,都應該考慮。

  反修例示威浪潮持續兩個月仍未平息,據悉,行政會議曾經討論,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以平息暴亂的可行性。林鄭月娥昨日在行會舉行前會見傳媒,直言早前短暫的和平在過去周末再次消失,且示威行徑已經由擲雜物或擲磚,演變成對警察或警車擲汽油彈,行為愈演愈烈。她說,政府對於暴力行為是「零容忍」,所有暴力違法行為,政府和警方會嚴正跟進、追究到底、一視同仁。

  她重申,「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亦不應被合理化和美化,政府不會採取以暴易暴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用法治手段,包括我們的法律,一定依法辦事,為香港盡早止暴制亂,希望香港社會早日回復秩序和平靜。」

  被問到政府是否考慮引用《緊急條例》處理暴力示威情況,林鄭月娥表明:「所有香港的法律,如果能夠提供一個法治的手段來止暴制亂,特區政府都有責任去看看。」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認為,目前社會要止暴制亂,因此任何法律上容許特首去做,而有助防止暴力事件擴大升級,都應該考慮。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認為,反修例示威活動已經持續兩個多月,見不到有止息的苗頭,再持續下去會嚴重影響本港的安寧,他認為有必要引用《緊急法》,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頒布合乎公眾利益的法令,盡快止暴制亂。

  不過,另一行會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引用《緊急法》有風險,指政府素來知道有相關權力,但問題在於會出現甚麼效果,例如有市民建議就禁制「蒙面」進行緊急立法,關注效果會否令更多人「蒙面」,屆時又如何處理,應該考慮清楚實際效果。她認為,在今次風波平息後,政府要深刻反省、社會應該向前看,不要糾纏於追究或懲罰任何人,又相信林鄭月娥應該直接與群眾對話,解釋其想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被問到若本港實施《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會否影響投資環境時,他稱不擔心會有影響,相信國際社會會體諒本港面對目前的社會情況下,須要進行應做的工作,從貿易角度而言,欠缺穩定局面反而會令營商受負面影響。他強調,政府會按「一國兩制」及特區本身的法律及手段,以任何可行方法恢復社會秩序,並指相信大部分市民亦希望停止暴力衝突。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表示,留意到有關《緊急法》的報道,但警方作為執法部門,不宜作出任何評論,強調警方絕對有能力處理香港現時的亂局。

  另外,林鄭月娥澄清,不是因為部分警隊人士抗拒而不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重申政府一貫立場是既然已經有法定獨立的監警會處理公眾投訴及審視警隊內部處理手法,若再以獨立調查委員會來調查警務工作,並不適合,政府不會認同。她又指,政府很有誠意抓住機遇展開對話,對話對象是示威者在內的廣大市民,構建平台工作仍在進行。


- 12AU7.ECC82 - 08-28-2019

美國指中國干預越南開發油氣 中方促美方停止惡意炒作
https://hk.news.yahoo.com/%E7%BE%8E%E5%9C%8B%E6%8C%87%E4%B8%AD%E5%9C%8B%E5%B9%B2%E9%A0%90%E8%B6%8A%E5%8D%97%E9%96%8B%E7%99%BC%E6%B2%B9%E6%B0%A3-%E4%B8%AD%E6%96%B9%E4%BF%83%E7%BE%8E%E6%96%B9%E5%81%9C%E6%AD%A2%E6%83%A1%E6%84%8F%E7%82%92%E4%BD%9C-093057010.html

美國國防部發聲明,表示中國干預越南的油氣開發活動。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說,中國是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堅定維護者和踐行者,長期以來,中方始終根據國際法在有關地區,行使正當權利,並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和良好秩序。

耿爽表示,中越海上事態,是非曲直十分清楚,美方近期一而再再而三就有關問題說三道四,無端指責中國,完全是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敦促美方停止惡意炒作的行為,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正面和建設性的作用。


- 5AR4.GZ34 - 08-29-2019

五夜講場 - 學人串社科 2019:中美離婚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A6uH3__TE
[youtube]haA6uH3__TE[/youtube]

黑利:美國不應為香港而開戰但可與北京斷交
https://www.881903.com/Page/ZH-TW/newsdetail.aspx?ItemId=1160023&csid=261_341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黑利表示,如果北京出動解放軍鎮壓香港的示威,將來亦有可能用武力控制台灣,但美國不會亦不應因為香港問題而開戰,而是必須讓中方付出巨大代價,例如與北京斷交,以對中方發出明確訊號。

黑利在霍士新聞網發表評論文章指,香港反修例示威者撕下五星紅旗,是要告訴世界,他們正與中國獨裁政權對抗,北京若果成功壓制香港的自由而無付出重大代價,將會令亞洲更危險。她強調,美國絕對不希望與中國開戰,意味美國不希望鼓勵中方官員採取令世界變得不穩的行動,但美國人應該明白,香港的命運是更大戰略的一部份,攸關美國利益。黑利指,北京面臨兩個選擇,可以退一步允許港人繼續保留自由,或是出兵鎮壓,但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記錄,鎮壓恐怕是令人擔心的一種可能。

修例風波: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憂京對港出兵 質疑下一步武統台灣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90829/bkn-20190829082316326-0829_00822_001.html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黑莉(Nikki Haley)近日就香港修訂《逃犯條例》風波發表意見,指假如大陸出兵鎮壓香港示威,也可能會用武力控制台灣,因此美國應該要讓大陸明白如果出兵必須付出巨大代價。

黑莉周三(28日)在美媒發表評論,指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曾承諾確保香港50年不變,但如今只過了不足一半時間,香港的自由已陷於被摧毀的邊緣。她強調美國絕不希望與北京開戰,因此不想大陸對香港採取行動,令世界變得動盪。她又指香港的命運,關乎美國未來戰略,與美國利益息息相關。

黑莉亦稱,目前北京當局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允許港人繼續享有自由,或是對香港出兵。她強調假如大陸出兵,沒有任何外力可以阻止。

她擔心,假如大陸對香港出兵,下一步會武力控制台灣,整個亞洲都會擔心誰會成為大陸下個軍事目標。因此她認為美國須向大陸發出明確訊息,一旦她對香港出兵,將要付出巨大代價。
她又警告美國政府,不要在貿易戰談判中以香港的利益作籌碼,換取陸方妥協。美國政府必須讓陸方明白,一旦對香港作出攻擊,陸美的商務往來將會中斷。

[ 本帖最後由 5AR4.GZ34 於 2019-8-29 14:35 編輯 ]


- 5AR4.GZ34 - 08-29-2019

美媒指司法部擬以國安為由 反對開通連接香港光纖電纜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477430-20190829.htm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司法部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反對開通一條連接美國洛杉磯至香港的海底光纖電纜。

報道表示,由Google、Facebook及中國第四大電訊營運商的鵬博士電訊傳媒集團,合作鋪設這條跨太平洋的海底電纜,鋪設工程至今已完成了大半,完成後需要取得商業經營許可才能開始營運,但報道引述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司法部基於國家安全上的顧慮,當中有中國電訊傳媒集團,以及電纜在香港容易受中國控制,反對這條光纖網絡營運。

美國司法部國安事務發言人表示,外商投資或取得股權的申請個案,若果涉及國家安全和執法顧慮,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會轉介司法部,司法部目前不作評論。


博爾頓批評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 抄襲F-35戰機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477444-20190829.htm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批評中國,長期以來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包括抄襲美國F-35戰機的設計。

正在烏克蘭訪問的博爾頓表示,憂慮美國的軍事技術外洩到中國,他表示,中國第五代戰機與美國的F-35戰機非常相似,直指中國抄襲,他又表示,對中國在很多國家推行「債務外交」感到擔憂。


工會聲討國泰警官跌槍
https://hk.news.yahoo.com/%E5%B7%A5%E6%9C%83%E8%81%B2%E8%A8%8E%E5%9C%8B%E6%B3%B0%E8%AD%A6%E5%AE%98%E8%B7%8C%E6%A7%8D-214500077.html

倘施《緊急法》議員警告外商或撤資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0829/00176_007.html
近日有聲音提出以《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緊急法》)處理反修例引發的亂象,翻查資料,此法例在一九六七年暴動時,曾被前港英殖民地政府引用。不過,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鍾國斌昨日警告,若本港引用《緊急法》等多年來未有使用的法例,將難以評估外國社會的反應及影響,有可能會出現撤資,冀政府別輕易以極端手法處理。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就指,六七暴動與現時情況不同,當年市民默許引用,今天絕大部分市民都反對。

未有共識 恐損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緊急法》列明,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在認為屬緊急情況或危害公安情況時,可訂立「任何他認為合乎公眾利益的規例」,包括對刊物及通訊方法等的檢查、管制及壓制;對財產及其使用作出管制、沒收及處置等。

鍾國斌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很多外國商人投資,政府若使用不為人認識、多年來未有使用的法例,例如是《緊急法》,將難以評估外國社會的反應及影響,甚或出現撤資,重申政府的處理手法要令人心服口服,壓迫方式無法解決問題。

泛民主派議員亦不認同引用此例,梁繼昌指六七暴動時「通街炸彈」,很多人喪生,當年政府引用條例,得到市民默許,與現時情況不同,現時絕大部分市民都反對引用有關條例,更指自傳出相關消息後,有外國機構向他指出,若香港引用此條例,將失去金融中心地位。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就批評,引用《緊急法》比戒嚴更嚴重,要求政府承諾絕不可以《緊急法》過濾互聯網、切斷通訊和服務功能。

張炳良籲政府「柔軟身段」處理衝突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昨出席網台節目時亦表明,不主張考慮引用《緊急法》,呼籲政府判斷現時情況是否嚴峻。他認為,政府應以「柔軟身段」處理事件,建議政府正式宣布撤回有關修例,令撕裂的社會降溫,重申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清事件真相。

[ 本帖最後由 5AR4.GZ34 於 2019-8-29 16:13 編輯 ]


- 5AR4.GZ34 - 08-30-2019

Trump’s New Trade War Tool Might Just Be Antique China Debt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8-29/trump-s-new-trade-war-weapon-might-just-be-antique-china-debt

[Image: -1x-1.jpg]

Collectors of pre-Communist debt are lobbying the White House to force Beijing to make good.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next move in an increasingly fraught trade war with China could be one for the history books, literall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studying the unlikely prospect of reviving century-old claims on Chinese bonds sold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eople’s Republic.

The defaulted China bonds can be found in the attics and basements of thousands of Americans, or on EBay, where the certificates sell as collectibles for as little as a few hundred dollars each. The PRC, which succeed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it replaced the imperial dynasty, has never recognized the debt, though that hasn’t stopped decades of attempts to collect payment on it.

Now, with Trump ratcheting up the trade rhetoric with China, holders of the antiquarian bonds are hoping he’ll press their case, even as other parts of the U.S. government are accusing people of fraudulently selling the same paper.

Perhaps the only thing more peculiar than the story of the Chinese debt and the bid to seek payment on it, is the cast of characters drawn into its orbit. President Trump, U.S. Treasury Secretary Steven Mnuchin, and U.S. Commerce Secretary Wilbur Ross have met with bondholder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s. Kirbyjon Caldwell, pastor of a Texas megachurch and spiritual adviser to George W. Bush, has been charged by the U.S securities regulator for selling the debt to elderly retirees. (Caldwell has pleaded innocent and maintains that the bonds are legitimate.)

“With President Trump, it’s a whole new ballgame,” says Jonna Bianco, a Tennessee cattle rancher who leads a group representing pre-revolutionary China bondholders and who has met with the president. “He’s an ‘America First' person. God bless him.”

The Hukuang Railway bond is a thing of beauty. Printed with an ornate border and carrying a large chop, the debt was sold in 1911 to help fund construction of a rail line stretching from Hankou to Szechuan.

The U.S. once referred to the money that flowed into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as “dollar diplomacy”—a way of building relations with the country (and its massive untapped market) by helping it industrialize. The Chinese have another term for it: For them it fits squarely into China’s “Hundred Years of Humiliation,” when the Middle Kingdom was forced to agree to unfair foreign control.

Soon after the imperial dynasty was overthrown in 1911, the Republic of China began tapping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for funding too. That included selling a series of gold-backed notes to fund the nascent country. It’s these bonds that Bianco, who co-founded the American Bondholders Foundation in 2001 to represent holders of pre-communist debt, is hoping could be a useful political leverage in Trump’s fight with Chin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ismisses its defaulted sovereign obligations as pre-1949 Republic of China debt, but doing so contradicts the PRC’s claim that it is sole successor to the ROC’s sovereign rights,” Bianco said in an emailed statement in response to this story.

Bianco says she’s spent years researching the issue and recruiting high-profile proponents to the ABF team, including Bill Bennett, who was U.S. Secretary of Education under Ronald Reagan; Brian Kennedy, senior fellow at the Claremont Institute; and Michael Socarras, Bush’s nominee for Air Force general counsel.

She argues that China is in selective default, having paid out on bonds held by British investors in 1987 as part of the Hong Kong handover deal negotiated by former Prime Minister and ‘Irony Lady’ Margaret Thatcher. If China doesn’t pay out, she says, it should be blocked from selling new debt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By Bianco’s reckoning, China now owes more than $1 trillion on the defaulted debt, once adjusted for inflation, interest, and other damages—a sum roughly equivalent to China’s holdings of U.S. Treasuries.

“What’s wrong with paying China with their own paper?” says Bianco.

She met with Trump at his sprawling golf course in Bedminister, N.J., last August, in an encounter she describes as “wonderful.” Since then she’s met with Mnuchin, though she won’t reveal what was discussed. ABF reps, including Bennett, Kennedy, and Socarras, met with Commerce Secretary Ross in April, Bianco says.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say the China bonds have been studied, but ABF’s suggestions—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of selling the defaulted debt to the U.S. government to then exchange with China—aren’t legally viable. Spokespeople for Treasury and Commerce declined to comment. People familiar with the views of Chinese officials say they’re aware of the meetings, but they don’t think the claims can be revived.

At issue is a statute of limitations that has long run its course and the fuzzy legal obligations of governments that inherit their predecessor’s debts following civil upheavals. In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ases, the Soviet Union repudiated bonds sold under the Tsar, inflicting losses on thousands of investors who had snapped up the paper. Still, most agree that as a legal principle, political regimes inherit their predecessors’ debt; most governments choose to honor old bonds, in part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alienate investors who might buy new ones.

“I think everyone who works for Trump at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thinks this is loony,” says Mitu Gulati, law professor at Duke University and a sovereign-debt restructuring expert. “But I can’t help but be tickled pink, because at a legal level these are perfectly valid debts. However, you’ve got to get a really clever lawyer to activate them.”

Clever lawyers have tried before. The closest anyone got to wringing payment out of China was a class action suit brought by holders of Hukuang railway bonds in 1979 that managed to bring the PRC to court to defend itself for the first time. Gene Theroux, formerly senior counsel at Baker & McKenzie LLP, helped repres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court.

Theroux, now retired, remembers the landmark case well. “The requests of us as lawyers were occasionally unusual,” he says, including China nixing any citation of previous cases with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title, given its refusal to recognize the regime under its “One China” policy. (Eventually, Baker & McKenzie resolved the problem by citing old cases as “Republic of China [so-called].”)

The suit was thrown out on the basis that the 1976 Foreign Sovereign Immunities Act, which allows U.S. courts to hear cases against foreign governments for commercial claims, could not be retroactively applied to bonds issued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Since then, a 2004 Supreme Court decision ruled that the FSIA could apply retroactively in a case immortalized in the movie Woman in Gold. The ruling paved the way for Maria Altmann to reclaim paintings by the famous Austrian artist Gustav Klimt decades after they’d been seized by the Nazis.

That still leaves the problem of reactivating modern legal claims on debt that is now decades old. Gulati argues that this could perhaps be done—for instance, by arguing that China making payments on modern bonds violates pari passi (equal payment) clauses embedded in the historic debt. Such clauses were successfully used by hedge funds seeking payment from Argentina a few years ago. It’s a legal long shot, but one that Gulati has assigned to his law students as a theoretical exercise.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is studying the debt, too. In a 2018 complaint against Pastor Caldwell and a self-described financial planner named Gregory Alan Smith, the SEC accused the pair of raising at least $3.4 million by persuading 29 investors to buy the pre-revolutionary bonds. Some of the buyers, mostly elderly retirees, liquidated their annuities to invest, the SEC said.

Messages left for Caldwell’s lawyer, Dan Cogdell, weren’t returned. In a press conference in March, Cogdell said the charges against his client were “false.” Caldwell, who was educated at Wharton before working as a bond salesman at First Boston and going on to officiate at Jenna Bush’s wedding, said the bonds are “legitimate” and has returned money to investors at their request. Smith entered a plea agreement to the charges last month.

“Defendants falsely represented to these investors that the bonds were safe, risk-free, worth tens, if not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nd could be sold to third parties,” the SEC said in its complaint. “In reality, the bonds were mere collectible memorabilia with no investment value.”

—With Saleha Mosin, Jennifer Jacobs, and Steven Yang.

(Updates with a U.K. bondholders agreement from 1987 in 11th paragraph . Clarifies that ABF represents ROC bondholders in eighth paragraph, includes response from ABF in ninth paragraph.)


- 5AR4.GZ34 - 09-03-2019

華9留學生回美遭機場遣返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902/00180_003.html

早前趁暑假返國的留學生,近日紛紛出國準備新學期。惟有美國傳媒報道,九名在美國就讀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日前乘坐飛機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時,遭邊境官員扣留並遣返回國。消息人士透露,遣返原因疑涉及學術欺詐,涉事學生懷疑僱用他人做功課。

華領館:配合執法人員
被遣返的中國留學生就讀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其中多名學生將會上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消息人士透露,邊防局人員揭發他們學生涉及學術欺詐,違反相關簽證要求和規定,需要遣送回中國。不過,海關及邊防局澄清這批學生並非「遣返」,他們日後可再向美方申請簽證。

大學校長克羅事後去信國務卿蓬佩奧及國土安全部長麥卡利南,要求評估每位學生的個案,強調涉事中國留學生具備赴美所需文件,而海關要求他們自費買機票,否則被視作「遣返」,五年內不得入境。該批學生的學籍仍獲保留,其中一人快將畢業,其餘學生將修讀網上課程。

該校的中國學生聯誼會則提醒同學,不時發生留學生入境受阻的情況,部分人最終被遣返。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非常重視此事,提醒留學生帶齊入境文件,並配合執法人員的查問。


- 5AR4.GZ34 - 09-04-2019

俄羅斯與中國聯手對付美國 華盛頓智庫認為不必擔心
https://yahoo-news.com.hk/BBCChineseNews/5738/?yptr=yahoo&ref=yfp
中國軍隊進入俄羅斯參加大規模軍事演習,美國官員注意到中國軍隊派出1600人,30架先進戰機參加9月中旬在俄羅斯開始的大型軍演。卡內基莫斯科中心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說,此次演習是中俄加強合作的一種模式,是對美國發出的信號。

在布魯塞爾的國際關係專家喬納森·霍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在《南華早報》的報道中說,西方政界人士越來越擔心莫斯科與北京關係正在加強。

英國媒體報道說,土耳其和拉丁美洲正在變成俄羅斯和中國的影響範圍。這次中俄與中亞國家參加的「中央2019」演習顯示,俄中對中亞地區擁有全面的外交控制。歐洲的外交官表示,中俄不斷加強安全方面的合作,已經令許多小國感到緊張,特別那些擔心俄羅斯軍事侵略的國家。

俄中戰略聯手對付美國 增加解放軍對台灣動武可能
中俄巡航展示凖同盟態勢 挑戰美國印太秩序
報告:若中俄發動太空珍珠港式突襲 美國及盟友將癱瘓
嫦娥登月:「中國邁出太空軍事化第一步」?
霍斯拉格還說,俄羅斯和中國聯手,俄羅斯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中國具有強大的工業能力,兩者加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對西方構成強大挑戰。BBC記者馬庫斯說,俄中結盟是「華盛頓的噩夢」。

不過美國傳統基金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詹姆斯·傑伊·卡拉法諾(James Jay Carafano)認為,中俄雖然在對付華盛頓方面有共同利益,但是他們各有所圖,中俄兩國的聯合不會長久。

不必爭取俄羅斯
卡拉法諾在《國家利益》雜誌撰文說,對中國和俄羅斯結盟的擔心多餘,中俄彼此存在許多摩擦,結盟他們都消受不起。

西方戰略家認為,華盛頓對莫斯科施加壓力,同時打壓北京,導致莫斯科和北京走近,最後針對美國形成結盟。因此有分析家認為,要防止俄中結盟,美國應該對莫斯科示好,然後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今年6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莫斯科
AFP
卡拉法諾在《國家利益》雜誌撰文說:中俄彼此的善意也有限度,他們的全球目標並不協調
中國崛起和中美貿易戰:全球化逼近新拐點?
十月革命百年:普京沙俄帝國與習近平中國夢
中國和俄羅斯被指發展武器 加大外空戰爭風險
「嫦娥四號」登月:崛起大國雄心與地緣政治含義
不過卡拉法諾認為,美國大可不必去爭取莫斯科,因為俄羅斯不一定會讓步,而且他們會要價很高,比如要西方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容忍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

他認為,俄羅斯和中國聯合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俄中力量不對稱,兩國各自的強項和弱項完全不同。例如中國在敘利亞幫助俄羅斯方面,能力十分有限。普京在南海也幫不了中國多大忙,另外在中美貿易衝突中俄羅斯也發揮不了調停作用。

中俄彼此的善意也有限度,他們的全球目標並不協調。他們合作努力越多,其關係就會受到越多利益差異的影響。卡拉法諾以中國在中亞和北冰洋為例說明,在這些俄羅斯主宰的領域,中國參與程度越深,莫斯科的疑問可能就越多。

對於中俄走近還有種不同解釋,即北京其實並不尋求戰略伙伴關係,中國只是在等待俄羅斯崩潰,北京好介入收拾殘局。

半心半意的俄中合作
卡拉法諾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有許多共同點,比如他們都是專制政權,都處於歐亞大陸。他們願意彼此發展經貿關係,都喜歡制定自己的規則,並願意在他們的合作中忽視自由的世界格局。另外,中俄都願意同世界那些不受歡迎的政權打交道,比如敘利亞,委內瑞拉等。

俄羅斯和中國互相協調破壞華盛頓的外交動議。例如在聯合國安理會,俄羅斯在某些投票中面對來自美國的壓力,俄羅斯經常會唱白臉,按照美國的意願去投票。但俄羅斯知道北京會為他們投否決票。同樣當美國依靠北京停止對朝鮮提供支持,北京可以順應美國的要求,但中國知道莫斯科會繼續北京的意願。

天然氣管道
Reuters
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中國工業製造能力強大,兩者結合會對西方形成強大挑戰
但是在俄中聯盟對美國究竟有多大影響的問題上,卡拉法諾認為,俄中不會聯手採取軍事行動威脅華盛頓。他們的戰略核心是希望對美國不戰而勝。如果美國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俄羅斯會很高興。反過來也一樣,如果美國同俄羅斯發生軍事對抗,中國也會感到滿意。在這方面他們都不會首先出頭。

即使俄羅斯和中國軍事聯手對付美國,過於沉重的代價也會讓他們三思而後行。只要美國保持在全球的戰略威懾,中俄軍事冒險就會被制約。這就是以實力求和平在這裏發揮的作用。

美國會繼續強大?
卡拉法諾認為,美國只需要繼續推進其壓制俄羅斯和中國的策略就會獲得收益。美國要讓中國和俄羅斯明白,只有尊重美國的利益,他們就會有回報。為此華盛頓要作出更多承擔,必須消除莫斯科在歐洲製造不穩定的企圖和努力,同時也要努力保持印太地區的自由和開放。他認為美國有能力做到這兩點。

他在《國家利益》的文章中說,美國甚至不必離間普京和習近平,特朗普應該繼續對他們實行擠壓。俄羅斯和中國的摩擦本身會防止他們形成針對美國的聯盟。當然美國也可以提醒俄羅斯和中國,過分相信對方十分愚蠢。

中國和俄羅斯被指發展武器 加大外空戰爭風險
美國情報首腦:俄中加強關係構成「全球威脅」
中國的戰略「備胎」:俄或成合縱抗美盟友
太空軍事化?俄羅斯”神秘”衛星令美國緊張
美國的卡爾文森號航母
AFP
卡拉法諾認為,美國要繼續對俄羅斯和中國施壓,防止俄羅斯破壞歐洲穩定,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改變現狀。圖為2017年美國的「卡爾文森」號航母在南海巡航。
他認為普京和習近平的主要利益在於保持其政權生存。美國保持強大壓力會讓他們沒有多少其他選擇,只能接受美國強大以及美國會繼續強大的事實,俄羅斯和中國必須要面對美國這個強大的現實。美國要讓他們明白,只有這種全球平衡才能帶來長期的穩定關係。

不過美國能否維持主宰地位已經成為輿論經常性的辯論話題,特別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近年來越走越近,形成反對華盛頓的強大軸心,進一步引發美國面臨挑戰的討論。

澳洲科廷大學的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穆拉維耶夫(Alexey Muraviev)說,目前中俄合作包括分享情報,聯合軍事訓練。他說,「俄中深化戰略聯繫在今後20年會對西太平洋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衝擊。」

當然他也承認,目前俄羅斯和中國不可能形成正式聯盟,雙方都願意保持某種獨立性。卡拉法諾認為俄中不會在軍事上聯手對付美國,但也有西方觀察家對於俄中目前這種不結盟的狀況能維持多久表示懷疑。

本網頁內容為BBC所提供, 內容只供參考, 用戶不得複製或轉發本網頁之內容或商標或作其它用途,並且不會獲得本網頁內容或商標的知識產權。

BBC中文


- Nacy - 09-04-2019

【逆權運動】霍士新聞:香港揭穿習近平真面目 籲特朗普接收港人招亞洲盟友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article/20190905/60008213



香港反送中示威浪潮持續近三個月,數十萬示威者絕望爭取保有自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法學院教授柳約翰(John Yoo)在霍士新聞發表評論,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港問題採取了錯誤姿態,形容現今是揭穿國家主席習近平殘暴獨裁專政真面目的最佳時機,不單應高調向中國施壓,更應乘機接收香港的精英吸納港資,招攬亞洲盟友。
相關新聞:【逆權運動】國泰港龍CEO FB嘲議員「曱甴」冇被炒 網民斥帶頭違反公司守則應被解僱

柳約翰說特朗普政府對港很大程度上採取不干預的政策「正犯下重大錯誤」,認為他應該離開場邊、支持香港人。他形容白宮通常將前總統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的孤立主義觀點視作外交政策的模範,亞當斯在1821年說過:「美國不出國外,尋找怪物摧毀。她很清楚一旦在自己以外的旗幟下參軍,即使是外國獨立的橫額,她也會捲入難以逃離的力量,陷入所有關乎利益和陰謀、個人貪婪、嫉妒和野心的戰爭。」
不過柳約翰指出,2019年的美國遠比1821年的美國強大,也與全球互聯,「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並不意味着要逃避涉足世界。他說美國能做到更多,也應該做更多事去協助香港的740萬人,特別是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和其他行動的競爭升級之際。他認為特朗普政府首要做的是辨認目標,目標應該是維持香港在中國之內的獨特地位。香港回歸之時,中國承諾香港可享有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但中國尋求加強對港控制,似乎是為了最後終結香港的特殊地位,才讓香港市民警覺。
相關新聞:【李八方online】藍絲割席!斥林鄭愧對警察 撐何君堯做特首

他說美國政府無疑會想避免香港示威者使用暴力,免得激發中國做出如六四事件程度的軍事干預,但當香港暴力程度升級,警方或軍方鎮壓示威之際,美國應該作出回應,作為與北京長期鬥爭的一分力。美國有必要回應,在東亞保存一片奉行資本主義和個人自由的土地。
他說美國的選擇相當有限,不能軍事介入,可以對中國實施的額外經濟制裁也有限,因為特朗普政府已經就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手段對華施加沉重壓力。不過,特朗普有寶貴的機會揭穿中國政府殘暴獨裁專政的真面目,不能只靠發聲明呼籲中國克制,政府必須做得更多,鼓勵傳媒廣泛報道香港示威。
柳約翰更建議特朗普善用移民法,歡迎香港商家、精英移居美國,因為按估算香港的人均收入可媲美世界上第15富有的國家,歡迎香港的經濟和知識領袖來到美國,讓他們的自由受到保障。他認為美國政府也應利用中國的殘暴,來鞏固在亞洲的盟友,不單是南韓和日本,還有印度、越南、泰國和印尼。如果這些國家成為中國的附庸國,香港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鑑。他們將看到中國與美國領導的對比,後者可為亞洲帶來戰後經濟增長所需的和平穩定。
他指出這些政策可向中國人發出訊息,讓他們知道並非注定要活在壓制之下。他們可以看到在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地,如果在正確的政府管治下,他們就能蓬勃發展。他還建議特朗普政府向其他亞洲國家發出重要信息,告訴他們應該選擇跟美國而非中國結盟,「如果習近平政權這樣對待自己的人民,那些只是希望受許諾的自由得到尊重的人民,這政權會如何對待鄰國呢?」
美國霍士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