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半導體 semiconductor , CPU chips 晶片 片芯 - Printable Version

+- 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百科文化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3)
+--- Forum: 科技新知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2)
+--- Thread: 半導體 semiconductor , CPU chips 晶片 片芯 (/showthread.php?tid=14620060)

Pag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Dr.Fat - 08-10-2022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 應對中國科技戰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0810/bkn-20220810033535090-0810_00842_001.html

美國總統拜登周二(9日)簽署晶片法案「CHIPS Act」,為半導體生產和研究提供527億美元的資助,以應對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並加強國家安全。

拜登表示,晶片法案將協助美國「贏得21世紀的經濟競爭」。晶片法案的整體規模將達到2,800億美元。白宮鼓勵晶片公司進行投資,指法案將帶動新投資項目,還包括為晶片廠提供25%投資稅減免,預估價值240億美元。

彭博:北京嚴打晶片業高管查腐敗 不滿花大錢仍被美國「卡脖子」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2392

内地政府正在晶片行業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風暴。美國媒體《彭博社》9日報道說,北京此舉實際上源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對於中國半導體行業多年來接受國家大筆資金投入及大量政策扶持仍無法取得突破並解決被美國「卡脖子」問題越來越感到挫折和憤怒

美國媒體《美國之音》援引《彭博社》報道,有了解中央政治局思維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領導人習慣於以舉國之力扶持某些重大科技項目的攻關突破,因此對半導體行業過去十年來得到國家大量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卻仍然無法實現突破極為不滿,反腐風暴也是北京高層對半導體行業不滿與憤怒的體現。

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封殺逐漸收緊,嚴重挫敗了北京在半導體行業突破美國封殺、並且獨樹一幟的「雄心壯志」。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當局曾向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投資1000億美元,以打破該行業對美國和西方的依賴,解決被美國和西方卡脖子的問題,但是錢花了,問題卻一直解決不了,導致當局要對該行業進行徹底的調查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當高層領導上個月審閱晶片行業的報告時,竟然發現該行業的許多進展有明顯被誇大之嫌,而且很多投資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儘管努力了多年,中國在晶片製造方面與西方的差距根本沒有縮小,更談不上消除這一差距了

報道表示,中國的科技巨頭華為曾強力推動科研,以求以國產的硬件取代美國產品,但是中國整體上仍然依賴進口來滿足每年價值1550億美元的晶片需求。

據內地微信公眾號《數智前線》昨日(30日)文章,近日中國半導體行業數位人士被帶走調查。過去幾年,中國晶片行業成為投資熱點,發展提速。但同時,大量依靠進口晶片的事實並未改變,進口仍佔全球市場約1/3。2021年,美國對半導體研發的投入佔到全球55%,中國僅為3.1%

文中提到,雖然這幾位晶片人士可能因不同原因被調查,但針對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以下簡稱大基金)人士先後被調查,一位資深專家表示,「大基金在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初創期,實際上起到了拉動作用。根據相關數據,一期二期大基金拉動了上萬億元的資本進入半導體行業。」但大基金的投資效率還不夠高,長遠看,國內半導體產業一定要解決自主可控問題,這也是最本質的問題。

報道說,中芯國際在與外國競爭中或許有一些斬獲,但是業界專家表示,該公司的進展也被誇大了。報道說,2021年年底,當拜登政府表明無意改變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而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領頭羊清華紫光瀕臨破產之時,北京高層的不滿已經到了頂點

目前已經在接受調查的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主管名單看起來已經像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名人錄。7月29日原工信部電子司司長、紫光集團前總裁刁石京被調查。7月中旬,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7月27日據內地媒體《財新》報道,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文武被有關部門調查。而7月17日,國家晶片大基金管理公司原總裁路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調查。

中國半導體行業遭遇大地震,繼晶片業大佬路軍、丁文武等人落馬後,8月8日傳出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華芯投資)投資三部副總經理楊征帆,及深圳子基金「鴻泰基金」合夥人王文忠被帶走調查。

《新浪科技》報道,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也說明目前國家對半導體產業的推動,管理越來越嚴格了。」據該人士透露,「早些年大基金投資時期,一些半導體工廠建設成本明明一開始只花費了2億多,但卻對外說建廠成本近20億,中間存在諸多不透明處。」

Google前CEO施密特:中國大陸2025或將成全球最大晶片產地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87687
[Image: pqO0UkphfxEWN--AP2pkjT3-DXbex1gybyftam8n...w1920r16_9]

Google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與美國政治學家艾利森(Graham Allison)6月20日投書《華爾街日報》,文中稱若美國不積極因應,中國大陸或將在2025年取代台灣,成為全球最大晶片產地。更提醒美國先進半導體完全依賴台灣,將置美國國家安全於險境

Google前CEO施密特和曾提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共同投書指出,中國正以拿下電信設備、太陽能和電動車市占率相同的戰術進軍晶片市場,美國政府若不積極採取因應措施,中國大陸或將在2025年取代台灣,成為最大的晶片出口地。

文中提到,拜登政府雖提出《美國創新及競爭法》,法案中稱要對晶片製造業投資500億美元,但國會最終沒有通過。但即使通過,這個金額也僅是中國投資額的三分之一。

施密特和艾利森警告,若中國在晶片供應鏈方面持續佔有優勢,將在基礎技術方面取得美國無法匹敵的突破,例如為「深度學習」量身定制的晶片將會改變社會,讓自動駕駛、頂級疫苗等技術有實現可能。

Google前CEO施密特擔憂美國半導體發展。(VCG)

施密特與艾利森文中指出,1990年到2020年,中國建造了32座晶片工廠,而全球其他地區只有24座。如今中國已製造全球一半以上電路板,並控制著晶片關鍵原材料供應鏈,生產全球70%矽、80%鎢和97%鎵。

「集微諮詢」統計,在官方積極參與下,中國大陸目前共有23座12吋晶圓廠投入生產,總計月產能約為104.2萬片,預計未來5年中國大陸還將新增25座12吋晶圓廠,截至2026年底,中國大陸12吋晶圓廠的總月產能將超過276.3萬片。

三星量產3納米晶片 代工業務將在中國尋找新客戶

三星電子6月30日宣布,公司已開始利用先進的3納米製程工藝量產晶片,成為全球第一間量產3納米晶片的公司,將在最先進晶片製程競賽取得重要里程碑。三星聲明中稱,和傳統5納米相比,新開發的第一代3納米工藝能夠將功耗降低至多45%,性能提升23%,晶片面積減少16%。

目前,三星正在尋找新客戶,盼能在代工市場追趕台積電。曾有分析師稱,三星和中國企業預計將成為3納米晶片的首批客戶。三星聯席CEO慶桂顯曾表示,其代工業務將在中國尋找新客戶,中國市場預計將快速增長。

台積電目前是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商,控制著大約54%的晶片代工市場,客戶包括蘋果、高通等公司。據了解,台積電計劃2025年量產2納米晶片。三星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晶片代工商,但市場份額只有16.3%。

韓國最大報章《朝鮮日報》6月25日曾引述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諮詢(TrendForce)發布的全球第一季度半導體代工市場排名報告,其中台灣的台積電以53.6%份額坐穩龍頭,韓國三星電子以16.3%位居第二。文章中則提到中國企業在半導體代工市場中,成長幅度最高。

報道稱,排名第五的中芯國際等3間企業總市場份額為10.2%,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市場份額突破10%。報道提到,2020年以來美國以貿易手段箝制中國半導體,但因中國內需市場龐大,2021年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的總銷售額仍創下1萬億元人民幣的歷史新高,按年增長18%。

報道稱,專家預測隨著中國半導體成長快速、銷售額增加,中國會在兩年內增長到「威脅」韓國的水平。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預測,中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中的份額將從2020年的9%增加到2024年的17%,未來三年韓國市場份額將會維持在20%左右。

從台海海峽到晶片法案 睇完武鬥看文鬥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2112

[Image: dxGJzmUvBgzOn-aeLc_tk0kJIcxCW2_zAanhQAGp...w1920r16_9]

台灣海峽,解放軍東部戰區還在繼續實戰化演訓。綜合媒體和軍事專家分析,從8月4日開始的解放軍軍演項目均不同。4日側重點為「精確打擊」、「區域拒止能力」與「遠程火力實彈射擊訓練」。5日重點為「制空作戰」,包含支援掩護、空中打擊、偵查預防等實戰化演訓。6日為「對陸打擊」、「對海突擊」。7日重點為檢驗「聯合火力對地打擊」和「遠距離空中打擊能力」。8日重點組織「聯合反潛」和「對海突擊行動」。9日重點則是「聯合封控能力」。

台灣海峽的「武鬥」尚未結束,在科技領域的「文鬥」已經悄然而至。美國總統拜登終於在8月9日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這被作為美國推動本土晶片產業法案的關鍵法案,所以長期以來都備受矚目。而在這份法案中,除了面向晶片企業研發和工廠建設的520億美元補貼、稅收優惠以外,針對中國的投資限制條款,格外引人關注。企業如何在中美中間「選邊站」?

明文針對中國投資限制

這份《晶片與科學法案》是由三項法案合併而成的一個大法案:A 部分是「2022年CHIPS 法案」;B部分是《研發、競爭和創新法》;C 部分是「2022 年最高法院安全資金法案」。其中A和B部分最為關鍵。

在法案文本中關於補貼資助對象資格的內容中,明確寫到,禁止接受聯邦獎勵資金的企業,在那些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特定國家擴建或新建某些先進半導體的新產能。

而在法案CHIPS and ORAN Investment Division A Summary部分,則直接寫明:禁止接受CHIPS法案資助的公司在中國和其他特別關切國家的擴建某些關鍵晶片製造。

具體而言,這份《晶片與科學法案》禁止獲得聯邦資金的公司在中國大幅增產先進製程晶片,期限為10年,違反禁令或未能修正違規狀況的公司,可能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不過,如果半導體企業為了擴大該國市場而增產傳統半導體,則不受該法案限制。

但這一法案中並未明確言明,所謂先進製程和所謂「傳統半導體」的定義。

儘管目前市場普遍認為28納米是先進製程和成熟製程的分界線,很多外媒也將這份法案直接解讀為「禁止在中國大幅增產28納米以下半導體,但28納米及以上半導體暫時不受限制」。但這份法案其實也給晶片投資限制設置了一個較為靈活的技術門檻。如果未來十年內,晶片技術進步,這一對華投資限制可能還會下沉到28納米以下。

此外,法案中還寫道:要求接受NSF(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機構,每年披露其海外財務安排。接受NSF資金的機構必須披露對受重點關注的外國(中國、俄羅斯、朝鮮、伊朗)的財政支持,並允許NSF在某些情況下減少、暫停或終止資助。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級研究員兼主任Martijn Rasser評論稱,這些限制可能是對晶片製造商對外投資進行更嚴格審查的前奏。

520億是杯水車薪

美國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晶片與科學法案》提供約520億美元的資金補貼美國半導體產業。另外,還將向在美國投資半導體工廠的企業提供25%的稅收抵免優惠政策,相關刺激政策涉及的總金額將達867億美元。

應該看到,美國之所以出台該法案,有自身的需要。據IC Insights數據,2021年美國設計企業總產值佔全球68%,美國生產的晶片只佔全球12%。雖然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有6家美國公司,英特爾(Intel)、AMD、高通、蘋果、博通等。但是美國本土的晶圓廠、晶片供應鏈都轉移到了亞洲

比如,英特爾自2020年起大量晶片生產交給台積電;蘋果A系列、M系列晶片都讓台積電代工;高通的驍龍系列晶片也是台積電代工的。也就是說,美國現在半導體的產量已經無法自給自足。台積電、三星等亞洲半導體企業已經成為晶片製造的主要企業,亞洲晶片的出口量已經佔據了全球的80%

一旦供應鏈發生中斷,事實上會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美國不想過度依賴亞洲半導體的供應,希望把工廠和產業鏈搬到國內。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說,美國對海外半導體生產商的持續依賴「完全是危險的,我們的晶片供應中斷將是災難性的」。「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干擾就越危險。」此外,如此也可以增加美國就業機會。

然而「晶片法案並不是個能夠藥到病除,重振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萬靈丹。」 前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如此表示。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也支持了同樣的觀點,「幾十年來美國晶片製造專業知識落後讓美國很難獲得全球競爭力,這也大大削弱了晶片法案的效力」。

晶片法案本身也面臨「狼多肉少」的尷尬。在美國半導體業立刻掀起「爭寵」戲碼,都在努力分一杯羹。目前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是美國520億美元強有力的競爭者,這三家晶片製造公司投資規模均達到了百億美元以上,屬於第一梯隊。以英特爾為首的美國半導體公司,正在極力「吹風」認為自己作為本土企業,應該被優先考慮。其他的格芯、德州儀器、美光等製造商屬於第二梯隊,投資規模在幾十億美元左右。

每個企業,都想用這筆撥款來抵消上漲的成本。究其根本,是半導體產業燒錢太快。根據貝恩公司的數據估算,要將美國晶片產能提升5%至10%,大約需要400億美元的資金,未來十年美國需要在晶片投資方面耗費約1,100億美元的資金。也就是說,其實這520億美元真的杯水車薪。

是否真的願意放棄中國市場?

美國晶片法案要求獲得補貼的企業必須「二選一」,不再繼續增加中國市場的投資,特別是不能擴產28納米以上的晶片。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都已在大陸耕耘多年。也都已經開始或已經宣佈了在美國的建廠計劃,並且都在努力爭取美國政府的補助,以緩解在美國建廠製造半導體所面臨的高昂的成本壓力。

目前,台積電在南京、上海有16納米和28納米的生產線,現在台積電承諾在美國投資140億美元建設5納米生產線。同樣,三星在西安也有存儲晶片生產線,也答應在美國投資170億美元建設生產線。英特爾在中國大陸有封測工廠,也計劃建立晶圓廠,生產高端晶片。但如今想要拿到美國政府補貼,就必須未來10年內將不得在擴大在中國大陸進行先進製程的投資,等於封鎖這些半導體巨頭在大陸擴張的道路。

這些晶片公司會選擇放棄中國大陸麼?

一邊是,隨着中國大陸高端晶片需求增加,各種IC設計公司湧現,甚至阿里、騰訊、百度、OPPO、vivo、小米都加入到了自主研發晶片的行列,高端晶片製造的需求十分旺盛。目前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SIA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市場2021年半導體銷售額總計1925億美元(全球為5,560億美元),按年增長27.1%。但是晶片自給率仍低於20%。顯然,面對中國大陸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在貼近市場端進行相應的生產佈局是最為合理的。

另一邊是,美國半導體產業轉移向亞洲,是企業為了獲取更優成本的自然舉措,這已經說明瞭一切。而從台積電在美國建廠的情況來看,可以用舉步維艱形容。過高的用人成本,不完善的供應鏈,都影響着台積電建廠計劃。現在美國政府希望用520億美元就把企業拉回美國?顯然很難做到。

大概率的結果是,這些晶片企業一方面為了獲取補貼繼續在美國建廠,另一方面兼顧在中國大陸的晶片製造和投資。

再刺激中國加速國產晶片製造

從貿易戰開始,美國就在限制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但是這也變相加速了中國晶片產業的國產替代。2021年中國採購的國產晶片製造設備佔比已達到27%,比2020年的16.8%大幅提升。美國晶片法案對中國晶片產業帶來正向影響。

目前,從製造設備到原材料,再到設計軟件,中國都在加緊自主研發的步伐。當前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可以製造3納米、5納米和7納米的晶片,而中國由於遭遇技術封鎖。讓中國無法自主生產高端晶片,與台積電、三星的差距在10年以上,這也是事實。相信隨着美國繼續施壓,必將倒逼中國企業加大在晶片相關設備和原料上的研發力度。當然,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綜上所述,美國晶片法案其目的是為了減少美國晶片對亞洲的依賴,同時封鎖中國在晶片行業的崛起。但是由於美國自身人力成本、供應鏈的短缺,晶片企業在美國建廠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短時間難以解決。美國想要限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亦可能反而強化了中國晶片產業國產替代的速度。比爾·蓋茨(Bill Gates)曾斷言,要不了多久,中國或許就能實現晶片自由,不需要再從美國企業進口晶片了。

[ 本帖最後由 Dr.Fat 於 2022-8-10 23:03 編輯 ]


- Dr.Fat - 08-11-2022

美媒:美國擬限制出口設計AI所需半導體 阻中國獲取先進軟件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0188

美媒8月2日報道,美國準備對用於設計半導體的特定類型EDA軟件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有關措施旨在為了減緩中國製造先進晶片的能力。

Protocol引述熟悉華府計劃的人士稱,拜登政府數月以來一直在權衡可能推出相關禁令,但目前已經選擇下令商務部發布一項新規定,以阻止晶片設計軟件出口。

新的出口限制將在未來幾週內實施,目前正在由美國管理和預算辦公室進行審查,但有關細節尚待確定。白宮和美國商務部未有對上述消息置評。

由於EDA軟件對生產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的最先進晶片至關重要,知情人士說,政府的目標就是要阻止將設計工具出售給追求人工智能應用的中國公司。

EDA是晶片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技術的高級形式,由Cadence、新思科技(Synopsys)和西門子(Siemens)等公司開發。EDA是工程師設計產品的關鍵設計工具,這些產品最終將發送給英特爾(Intel)、台積電(TSMC)或三星(Samsung)等晶片製造商。

拜登簽晶片法 業界人士:中國半導體業有兩大對策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8B%9C%E7%99%BB%E7%B0%BD%E6%99%B6%E7%89%87%E6%B3%95-%E6%A5%AD%E7%95%8C%E4%BA%BA%E5%A3%AB-%E4%B8%AD%E5%9C%8B%E5%8D%8A%E5%B0%8E%E9%AB%94%E6%A5%AD%E6%9C%89%E5%85%A9%E5%A4%A7%E5%B0%8D%E7%AD%96-013126861.html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後,半導體業界人士認為,短期內中國半導體有兩大對策,即加速半導體業國產化,並擴大成熟製程布局,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很可能會出現中美兩大陣營。

財經雜誌報導,出於供應鏈安全考量,近年中國晶片設計公司已出現優先考慮國內供應商的趨勢。設計業者尋求代工廠共同研發產線,隨之帶動國產設備市場。

此前,多位國產設備製造商、零件廠商員工表示,如果沒大量客戶,設備和產品就缺乏持續快速更新的機會,難以發展。這兩年,情況正在改變,國產設備中標率明顯提升,為國產設備商技術改進提供沃土。

一位國產零件廠商研發部負責人說,過去,他們向中微半導體供應 MOCVD 設備。如今,他們不僅打進三安光電 (600703-CN) 的供應鏈,更成為德國一家指標性 MOCVD 廠商的供應商。

中國半導體產業選擇的另一條路徑,是擴大成熟製程布局。28 奈米是分界線,28 奈米及以下被稱為「先進製程」,28 奈米以上被稱為「成熟製程」。採用先進製程的電子產品,主要是智慧手機,其他電子設備需要的晶片 例如 5G 射頻、藍牙、指紋、車用等晶片,多數屬成熟製程範疇。

第三方數據機構 IBS 的資料顯示,2020 年半導體代工市場中,28 納米及以上製成的市占率大約三分之二,未來五年,先進製程市場將不斷擴大,但成熟製程的市占率也不會低於 50%。這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意味著廣闊機會。

證券時報則報導,中國一家重量級半導體元件分銷商負責人說:「供應鏈安全至上的時代,全球半導體體系的雙向封鎖和長期割裂,恐難以避免。過往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是井噴式的,在相對容易環節迅速推動;如今國產半導體需要向技術門檻更高的半導體設備、材料等領域進軍,所需要的時間更久,進程也會變慢。」

雲岫資本合夥人趙占祥也說:「未來半導體產業形成中美兩個供應鏈體系是大概率事件」。反觀國產半導體產業鏈,正從以往手機等供應鏈層面簡單替代,向「卡脖子」環節攻堅,具體包括資料中心 CPU、GPU 晶片、記憶體晶片、高階汽車晶片,「這些單靠商業化投資很難推動,必須要國家集中力量長期投入」。

[ 本帖最後由 Dr.Fat 於 2022-8-11 01:19 編輯 ]


- KT150 - 08-15-2022

【芯片大戰】中國芯片界反貪風暴、華芯三人墮馬 外電:中國高層不滿巨額投資芯片成效(第二版)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3323424/%E3%80%90%E8%8A%AF%E7%89%87%E5%A4%A7%E6%88%B0%E3%80%91%E4%B8%AD%E5%9C%8B%E8%8A%AF%E7%89%87%E7%95%8C%E5%8F%8D%E8%B2%AA%E9%A2%A8%E6%9A%B4%E3%80%81%E8%8F%AF%E8%8A%AF%E4%B8%89%E4%BA%BA%E5%A2%AE%E9%A6%AC%E3%80%80%E5%A4%96%E9%9B%BB%EF%BC%9A%E4%B8%AD%E5%9C%8B%E9%AB%98%E5%B1%A4%E4%B8%8D%E6%BB%BF%E5%B7%A8%E9%A1%8D%E6%8A%95%E8%B3%87%E8%8A%AF%E7%89%87%E6%88%90%E6%95%88%EF%BC%88%E7%AC%AC%E4%BA%8C%E7%89%88%EF%BC%89?lcc=an

[Image: 0809_chip_1024.jpg]
▲ 【芯片大戰】外電:中國高層不滿巨額投資芯片成效 觸發反貪調查

內地芯片界刮反貪調查風暴,中紀委周二披露,華芯投資管理3名高層涉嚴重違法而被查,包括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監杜洋、投資三部副總經理楊征帆以及投資二部原總經理劉洋。彭博引述匿名「熟悉高層官員思考人士」,中國高層不滿半導體發展進程,持續巨額投資多年都未能減少依賴美國芯片供應,成為近期多家芯片企業、相關人士受查的導火線。

華芯投資管理2014年8月成立,是其後成立的「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出資方之一。中紀委未有提及杜洋、楊征帆和劉洋所涉何事,僅指屬於黨員的杜洋、楊征帆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而非黨員的劉洋正接受北京市監委監察調查。

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市值逾900億人民幣的中微公司(滬:688012)公告,楊征帆為公司董事,因應受查事件而無法正常履職,但強調對方不參與日常經營管理,不對公司經營、財務產生影響。

「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微公司3.96%股權,為公司流通股單一最大股東。

外電:中國高層官員不滿千億美元投資芯片 成效不彰
中美關係近年惡化,美國限制芯片技術流入中國,甚至出手變相禁止華為使用先進芯片。

中國政府投入逾1000億美元資金發展半導體技術,惟內地芯片供應鏈依然依賴入口技術,彭博報道稱,中國高層對此相當不滿,而上月審查芯片行業的報告,發現行業誇大進展,許多投資都未能取得成果。

中國半導體行業掀起調查風暴 近月至少3位芯片界高層被帶走調查,可見【下一頁】
事實上,近期多名內地芯片界核心人物受查,已惹起外界關注,如工信部部長肖亞慶、領導俗稱「大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丁文武,短時間內一同被中紀委調查。

國家集成電路於2014年出立,由財政部、國開金融、中國煙草、北京亦莊、中國移動等出融,首輪出資1300億元人民幣,也是中芯國際 (00981) 主要股東之一。

中紀委未披露兩人所涉事項,僅指出肖亞慶涉「違紀違法」,而丁文武涉「嚴重違紀違法」。

另外,正處於破產重組的紫光集團,多名高層近月屢傳受查,包括前董事長趙偉國上月傳出被帶走調查。

(第二版加入中紀委、中微公司公告)


- KT150 - 08-17-2022

美晶片法迫使半導體大廠選邊站 智庫專家:中國目前束手無策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8E%E6%99%B6%E7%89%87%E6%B3%95%E8%BF%AB%E4%BD%BF%E5%8D%8A%E5%B0%8E%E9%AB%94%E5%A4%A7%E5%BB%A0%E9%81%B8%E9%82%8A%E7%AB%99-%E6%99%BA%E5%BA%AB%E5%B0%88%E5%AE%B6-%E4%B8%AD%E5%9C%8B%E7%9B%AE%E5%89%8D%E6%9D%9F%E6%89%8B%E7%84%A1%E7%AD%96-234039246.html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本月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後,台積電、三星電子等半導體大廠被迫選邊站,中國的回應備受關注。專家認為,即使對此感到不滿,北京政府目前仍無法做出有力回應。

智庫歐亞集團 (Eurasia Group) 地緣科技實踐部主任 Xiaomeng Lu 周一 (15 日) 在美國技術政策研究所 (TPI) 的阿斯本論壇 (Aspen Forum) 上表示:「我不認為中國目前有任何好的直接政策可以選擇,基本上他們沒有技術可以建立晶圓廠。」

TPI 阿斯本論壇每年都會吸引美國產官學領袖共同參與,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加劇,美中議題自然在今年成為會議上的一大焦點。

備受期待的美國晶片法案終於在本月 10 日獲得拜登簽署立法,法案內容包含為美國半導體生產提供 520 億美元的補助,但這筆資金存在一定代價,法案規定接受補貼的任何企業未來 10 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不友好國家擴建、新設半導體廠,或是進行其他重大投資。

台積電、三星電子等被夾在中間的半導體商被迫在兩國之間選邊站,因為維持晶圓廠運作的關鍵生產設備多半是由美國及盟國設計或提供。

Lu 向日經亞洲表示:「台積電和三星的手被綁在一起了,他們必須選擇美國這一邊。這些企業只有非常小的空間可以避免晶片法案對中國投資的限制,但他們能做的不多。」

晶片法案遭中國嚴詞批評,認為此舉將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且阻礙技術創新,儘管如此,北京當局迄今仍未宣布對美國晶片法案祭出報復行動。

美國智庫 New America 的網路安全政策和中國數位經濟研究員 Samm Sacks 表示,在美國阻止全球晶片商向華為供貨後,北京政府威脅將台積電在內等晶片商列入實體清單,部署這類政策工具肯定會對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帶來龐大成本,但中國並沒有這麼做。

Sacks 注意到這點,但她認為,這不代表針對美國和接受補貼企業的報復性政策不在中國的考慮範圍內,北京政府正在等待國內半導體業成熟,當未來不再需要仰賴台積電和三星等海外晶片商時,他們就會採取行動

商務部:美方《晶片和科學法案》是典型差異化產業扶持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62982-20220818.htm

在北京,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美方推出《晶片和科學法案》,對美本土晶片產業提供巨額補貼和稅收優惠,是典型的差異化產業扶持政策。

她在例行記者會表示,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具有明顯的歧視性,嚴重違背市場規律和國際經貿規則,將扭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擾亂國際貿易。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方法案的實施應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符合公開、透明、非歧視的原則,有利於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避免碎片化。中方將繼續關注法案的實施情況,必要時採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富士康傳斥23億元在越南建新廠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0820/bkn-20220820142518565-0820_00842_001.html

外媒報道,富士康擬投資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在越南北江省光州工業區興建新工廠。

富士康與西貢-北江工業區股份公司(SBG)簽訂合約,租用面積50.5公頃土地,於光州工業區興建新工廠,建成後料將招聘約3萬名員工。

據悉截至目前,富士康集團是光州工業區投資金額最大的外商,投資總額約達7.73億美元(約60.3億港元)。

富士康曾於2021年表示,將繼續出資約7億美元(約54.6億港元)在越南投資擴大生產,預計未來幾年將帶來約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的營收。

[ 本帖最後由 KT150 於 2022-8-20 09:35 編輯 ]


- KT150 - 08-23-2022

【一刀未剪】中國落後台積電5年!張忠謀:南韓三星才是對手...台灣再造下個護國神山?張忠謀一個字"難!"|非凡財經新聞|202104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dRGMHzKUc
[youtube]HEdRGMHzKUc[/youtube]


拜登簽晶片法行政命令 提高對華競爭力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0826/bkn-20220826173605587-0826_00992_001.html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25日)簽署一項實施《晶片法》的行政命令,將對該行業提供527億美元(約4,111億港元)的製造及研發資金,並向投資晶片廠提供240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的稅收減免。

白宮表示,行政命令可快速增加半導體晶片產量,冀通過補貼當地晶片製造商及擴大研究經費,使美方在對中國科技發展上更具競爭力,並緩解相關行業的資源短缺。

行政命令將在未來數月詳述實施過程中的6個主要優先事項,包括一系列關鍵因素,以確保能為該國創造長期經濟及國家安全。


中芯國際中期多賺14% 毛利率升至40.1%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64304-20220826.htm

中芯國際公布,上半年盈利9.6億美元,按年升14%。不派中期息。

期內,收入37.5億美元,按年升53%。當中,晶圓代工業務收入升56%至約35億美元,受惠銷量增加13%、平均售價上升和產品組合變動。總體毛利率40.1%,按年升13.3個百分點。

中芯表示,公司主要材料及設備供應商多數為境外公司,若未來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限制進出口、提高關稅或設置其他貿易壁壘,公司可能面臨設備、原材料、零備件等生產資源短缺、加價和客戶流失等風險,研發或生產受限、訂單減價或減少、成本增加。

集團又指,下半年智能手機仍在消化庫存,消費電子需求疲軟,但結構性緊缺情況持續,汽車電子、綠色能源等領域需求穩健增長,這輪周期調整至少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之後要視乎宏觀經濟走勢、消費需求恢復及行業去庫存情況。


美國通知Nvidia向中俄停售H100、A100晶片 損失恐高達4億美元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8E%E5%9C%8B%E9%80%9A%E7%9F%A5nvidia%E5%90%91%E4%B8%AD%E4%BF%84%E5%81%9C%E5%94%AEh100-a100%E6%99%B6%E7%89%87-%E6%90%8D%E5%A4%B1%E6%81%90%E9%AB%98%E9%81%944%E5%84%84%E7%BE%8E%E5%85%83-231541301.html

輝達 (Nvidia) 週三 (31 日) 盤後表示,根據美國政府新的出口規則通知,將停止向中俄兩國銷售旗下 A100 晶片、以及即將推出的 H100 晶片,此舉可能使輝達損失高達 4 億美元,甚至將部分業務遷出中國。同時,超微 (AMD) 也表示已收到美國政府的新的許可要求。

輝達最新公告顯示,美國政府於 8 月 26 日通知輝達,美方已實施新的許可要求,要求公司解決旗下產品用於或轉用於中俄兩國「軍事最終用途」或「軍事最終用戶」的風險。

輝達表示公司不向俄羅斯出售任何產品,但受美國新出口規則影響,當前第三季可能失去對中國約 4 億美元的潛在銷售。輝達還進一步表示,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可能會影響其按時研發 H100 產品的能力,並可能迫使其將部分業務遷出中國。

與此同時,AMD 也表示已收到美國政府的新的許可要求,將停止其 MI250 人工智慧晶片出口到中國,但公司認為其 MI100 晶片銷售不會受到影響。AMD 表示,新規則不會對其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Bernstein 金融分析師 Stacy Rasgon 表示,此消息凸顯投資人近年來密切關注的輝達資料中心銷售額,當中有 10% 來自中國,這對輝達銷售整體影響可能是可控的,但目前狀況看起來並不好,因為未來美國限制出口的範圍可能升級。

受此消息影響,輝達 (NVDA-US) 週三盤後股價應聲跳水逾 5.8%,AMD (AMD-US) 盤後股價下跌超過 3.8%。

[ 本帖最後由 KT150 於 2022-9-1 03:46 編輯 ]


- KT150 - 09-02-2022

高通遭告違約 恐礙拓展大計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7%94%A2%E7%B6%93/odn-20220902-0902_00202_032/%E9%AB%98%E9%80%9A%E9%81%AD%E5%91%8A%E9%81%95%E7%B4%84-%E6%81%90%E7%A4%99%E6%8B%93%E5%B1%95%E5%A4%A7%E8%A8%88

全球晶片產能過剩情況懸而未決之際,各大晶片廠商最新更把戰線延伸至法院,透過「燒錢」打官司力保市場地位。外媒報道,日本軟銀集團旗下晶片設計公司ARM日前以侵害商標權和違反授權協議為由,對高通提起訴訟,令外界憂慮高通重返伺服器處理器市場將受阻滯。

事件起因始於高通去年收購晶片新創公司Nuvia,而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的起訴書指出,Nuvia在晶片設計中使用了ARM的許可,惟這些設計未經許可不得轉讓給高通。ARM則表示,在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後,Nuvia的許可證已在今年2月被終止。

Fb及IG等研增付費功能

另一邊廂,在一眾美國社交平台業務陷入發展瓶頸之際,外媒引述Facebook母公司Meta內部訊息指出,公司正在尋求在Facebook(Fb)、Instagram(IG)和WhatsApp建立「潛在付費功能」。

報道指,以廣告收入為主的Meta,隨着蘋果公司(Apple Inc.)修改iOS政策被拖低收入效益,因此擬出新政策應對。Meta商業化變現副總裁John Hegeman則稱,付費功能短期內不會成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但未來5年則有機會改變現狀。

ARM 指控高通及其子公司違反授權協議
https://hk.news.yahoo.com/arm-%E6%8C%87%E6%8E%A7%E9%AB%98%E9%80%9A%E5%8F%8A%E5%85%B6%E5%AD%90%E5%85%AC%E5%8F%B8%E9%81%95%E5%8F%8D%E6%8E%88%E6%AC%8A%E5%8D%94%E8%AD%B0-035939854.html

〈美禁高階晶片輸中〉美國祭顯卡禁令 倒逼中國供應鏈自主化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8E%E7%A6%81%E9%AB%98%E9%9A%8E%E6%99%B6%E7%89%87%E8%BC%B8%E4%B8%AD-%E7%BE%8E%E5%9C%8B%E7%A5%AD%E9%A1%AF%E5%8D%A1%E7%A6%81%E4%BB%A4-%E5%80%92%E9%80%BC%E4%B8%AD%E5%9C%8B%E4%BE%9B%E6%87%89%E9%8F%88%E8%87%AA%E4%B8%BB%E5%8C%96-030643980.html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NVDA-US) 與超微(AMD)(AMD-US) 向中國供應高階顯卡(GPU)與人工智慧(AI)晶片,顯示美中新一波晶片戰開打,而此舉可能倒逼中國供應鏈自主化。

輝達、超微生產的 GPU 產品,被美方列入限制範圍。輝達被限制的產品,包括「A100」和「H100」晶片,以及搭載上述晶片的伺服器「DGX」。超微的「MI250」晶片也受到管制。

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等雲端運算平台,以及聯想、新華三、浪潮等伺服器製造商,均是輝達在中國的「A100」重點客戶,將因此受到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四(1 日)對此表示,此舉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商務部也說,此舉損害中企正當權益,也嚴重影響美企利益,不利全球供應鏈穩定和世界經濟復甦。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尚未提出上述晶片許可限制的執行。中國媒體《財經》雜誌報導,中國多名雲端供應商資料中心業務負責人士表示,暫時未收到輝達、超微的消息。

一位法律人士說:「這個細則涉及到美國 14 奈米以下的晶片,以及邏輯晶片對華出口管制。細則可能很快就會提出。美國政府目前對輝達、超微只是做出了預通知,目的是讓廠商提前做好準備。」

《財經》雜誌報導,針對中企因應策略,若不考慮性能和效率,一個可行做法是中企採購未被限制的產品,靠「堆數量」方式獲得同等規模算力。中企可選擇輝達、超微性能相對更弱的 GPU。

一位半導體業界人士打了個比方,「AI 晶片是一個集群,一個資料中心可能需要幾萬片 AI 晶片,高性能晶片,如果需要 5,000 片,那麽性能更低的產品,可能就需要 2 萬片。」雖然此做法理論上可行,但運算成本較高。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依靠本土企業生產的資料中心 GPU,但目前國產 GPU、AI 加速晶片缺少高階產品,能力相對單一。

中企與輝達 GPU 相比,相當於是單項運動員和全能選手。前者可能能在某一方面超越輝達,但從通用性來說,遠遠達不到輝達的性能。

國產 GPU 或 AI 加速晶片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包括專利壁壘。透過多年技術積累,輝達已築起一道專利高墻。中企如何繞過輝達專利,是一大挑戰。

中企的另一個挑戰是生態系和適配。國產 GPU 需要軟體適配,更需要時間磨合。對國產 GPU 廠商而言,構建生態系比設計、製造晶片更難。相較下,輝達已搭建一個完整生態系。

上述半導體業界人士說:「當然,如果斷供之後,沒有選擇,那就只有自主化一條路可以走。再難也要走下去。」



美禁AI晶片輸華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20902-0902_00202_031/
[Image: 0902-00202-031b2.jpg]

英偉達失31億生意 AMD同受限 拒出口香港

經濟衰退風險籠罩美國之際,內政外交乏善足陳的拜登政府再學前朝政府將矛頭向外,劍指中國,最新是阻止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向中國出口用於人工智能(AI)的晶片,前者預告4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生意恐「凍過水」。英偉達更表明,新的對華出口限制適用於香港,可見中國或難再指望藉香港突破美國科技圍堵。

英偉達公布,8月26日接獲華府通知,兩款AI用的圖像處理器(GPU)晶片「A100」和「H100」即時被納入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出口管制,融入兩款集成電路的晶片,以及將來性能比兩者更強的產品也受限,對方毫不諱言目的是防止中俄兩國作軍事用途。這或阻礙「H100」如期開發,內地「A100」用戶的支援服務也可能要改到境外提供,正尋求美國政府提供豁免,並跟內地客戶溝通,讓他們順利購買不受出口管制的數據中心產品。

Nvidia今年累瀉53%

鑑於10月底止本財政季度59億美元的收入指引中,近7%來自向中國客戶販賣或受今次管制影響的產品,消息拖累電腦GPU晶片業務「挑戰重重」的英偉達周四早段曾再插8.5%,以低位計算今年累瀉53.04%。

同由美籍華人掌舵的AMD幾乎同一時間宣布,可用於AI的GPU「MI250」亦受華府最新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影響,比它早一年推出的「MI100」應該不受影響,預料不會對業績有顯著衝擊,股價周四早段曾跌5.43%。

Google前主席施密特去年警告,AI是中國已就快或已稱霸全球的科技領域之一,上月中美國商務部果然祭出針對ECAD(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用於設計GAAFET(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架構晶片的出口限制。

GAAFET基本上是3納米或以下尖端製程的代名詞,主要用於AI等高效能運算(HPC)領域,事關AI訓練與學習需處理大量數據,過程很「食電」,運用該等製程可提高AI的耗能效率。華府今次不惜斷英偉達和AMD「米路」,可以說是ECAD新管制的延伸,防止中國AI運算能力的發展。

英偉達和AMD「收柯打」後,內地AI晶片公司寒武紀股價曾飆20%停板,收市仍飆13.92%。不過,這家有中科院計算所背景的公司於最新中期報告坦承,英偉達在AI晶片「仍佔有絕對優勢……公司存在一定競爭劣勢」;招股書亦不諱言晶片主要找台積電代工,設計工具主要用美企。

中方斥屬霸權主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華府最新的晶片出口管制是「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屬「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中方堅決反對。

韓媒則引述消息透露,南韓國會議長金振杓的邀請下,內地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本月或到訪當地,期間料與韓方商討怎樣加強合作。這與「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預備會議或押後到本月中舉行關係未明,但可以肯定中方希望韓方不要在中美科技戰愈益白熱化的當下全面倒向美國懷抱。


58%中企用人工智能 比例冠全球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58-%E4%B8%AD%E4%BC%81%E7%94%A8%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6%AF%94%E4%BE%8B%E5%86%A0%E5%85%A8%E7%90%83-193600312.html

近年內地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迅速,阿里巴巴(09988)集團副總裁、阿里雲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昨出席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時指出,現時中國使用AI的企業比例達58%,居全球首位,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35%;同時全球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趨勢,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量將達48.6ZB(Zebibyte,1ZB相等於10億TB),成為全球最大數據圈,相當於2020年全球數據量。

蔡英華形容,AI的黃金時代已正式到來,愈來愈多企業正在直接或間接使用AI,而中國是代表AI使用最高水平、最高生產力的區域;在應用端方面,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把AI運用到生產與管理中。

阿里:黃金時代到來

他又表示,智能計算已成為數碼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阿里雲將在上海持續加大研發和業務投入,聯合各界夥伴在上海共建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阿里雲近日推出全棧智能計算解決方案「飛天智算平台」,並啟動兩座超大規模智算中心。蔡英華介紹,期望透過開放飛天智算平台,為各行業提供強大的融合算力、高效的全鏈路智能服務,同時在可支撐多種指令集晶片的基礎上,提升計算效率,並通過綠色低碳方面能力,大大降低AI訓練能耗,為各領域創新提供更高效、更開放、更綠色的智能計算服務。


中美晶片戰|美國限制Nvidia、AMD高階AI晶片銷售中國 包括香港 憂用於軍方用途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AD%E7%BE%8E%E6%99%B6%E7%89%87%E6%88%B0-%E7%BE%8E%E5%9C%8B%E9%99%90%E5%88%B6nvidia-amd%E9%AB%98%E9%9A%8Eai%E6%99%B6%E7%89%87%E9%8A%B7%E5%94%AE%E4%B8%AD%E5%9C%8B-%E5%8C%85%E6%8B%AC%E9%A6%99%E6%B8%AF-%E6%86%82%E7%94%A8%E6%96%BC%E8%BB%8D%E6%96%B9%E7%94%A8%E9%80%94-034041019.html

中美晶片戰再升級,美國政府指令晶片廠龍頭Nvidia及AMD停止向中國(包括香港)出口銷售旗下人工智慧(AI)相關的高階運算晶片。

Nvidia或損失31億生意
美國晶片設計廠Nvidia週三 (31 日) 表示,根據美國政府8月26日(周五)新的出口通知,當局要求停止向中國(包括香港)、俄羅斯銷售旗下A100晶片、以及即將推出的H100晶片,該晶片可用於人工智能(AI)運算。Nvidia表示,美國政府擔心這些處理器可能會被用作軍方用途。

Nvidia表示公司已不向俄羅斯出售任何產品,但受美國新出口規則影響,當前第三季可能失去對中國約4億美元(約31億港元)的潛在銷售。Nvidia補充,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可能會影響其按時研發H100產品的能力,並可能迫使其將部分業務遷出中國。

AMD指新規定對業務不構成重大影響
與此同時,AMD也表示已收到美國政府的新的許可要求,將停止其MI250人工智慧晶片出口到中國,但公司認為其MI100晶片銷售不會受到影響。AMD表示,新規定不會對其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受消息影響,Nvidia股價盤後下跌6.56%,報141美元;AMD盤後股價下跌3.8%,報81.65美元。

事實上,美國早前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旨在促進本土半導體研發及生產,提供527億美元(約4,111億港元)補貼,以提升美國高科技對中國的競爭力,並禁止受資助的半導體企業加大對中國等非友好國家的投資。



半導體業恐10年最慌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20901-0901_00202_031/
[Image: 0901-00202-031b2.jpg]
花旗料晶片廠訂單陸續遭取消 Intel德儀高危

全球晶片業由「荒」變「慌」!這裏指的並非過去兩年困擾不少製造業的晶片短缺,而是產能愈開愈多之際,遇上消費電子需求因全球經濟邁向衰退而轉趨疲弱,業界對行業前景倒退之勢現恐慌,對於半導體股的前景展望亦變得愈來愈保守。投行花旗更直言,庫存不斷堆積下,半導體板塊陷入10年來最慘不忍睹的下行周期,甚至是千禧即2000年科網泡沫爆煲之後最差,「有排煩」(More Cracks to Show)!

滿足市場 產能擴張過急

花旗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表示,半導體企業最新的業績指引好壞參半,聽起來甚多雜音,安森美(onsemi)等一些主要從事車用半導體或剛好產品處於增長軌道的公司,對行業前景會較為樂觀,問題是隨着汽車及工業領域的晶片產能不斷擴張,這些晶片的交貨期將會縮短,繼續步入庫存調整,預期本月為止會陸續有晶片公司訂單遭取消,就像模擬晶片公司亞德諾(Analog Devices)近期的經歷,尤其高危的是面向個人電腦(PC)及無線產品領域的英特爾(Intel)和德州儀器。

半導體產能擴張之急,可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身上得到印證。該企晶圓廠營運副總經理王英郎稱,為滿足市場需求,興建晶圓廠的速度已由2017至2019年的每年兩座,提升到2020至2022年的每年6座,其中主要應付消費電子和高效能運算(HPC)領域的3、5及7納米尖端製程,產能於今年為止5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70%。

南韓出貨減22% 3年首跌

中芯國際(00981)、華虹半導體(01347)和聯華電子亦積極擴充12吋晶圓的成熟製程(90納米或以下)產能。

不過,半導體大國南韓卻傳來壞消息,事緣當地7月份半導體出貨量按年銳減22.7%,扭轉6月份按年還有5.1%增長的態勢,為接近3年來首度下跌,庫存雖然按月持平,惟按年計仍高出80%。財路遇阻下,南韓7月份工業生產按月倒跌0.1%,更惡劣的是與消費和設備投資一同下滑,兩者按月分別下跌0.3%及3.2%。

分析師首選防守股亞德諾

南韓政府不諱言對華出口受壓、晶片價格回落及能源成本高昂為南韓外貿主要風險,又謂「環球通脹嚴重與息口攀升等,增添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期望透過鞏固與中國在ICT(資訊與通訊)、高科技部件與物料領域的合作,亦即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去提振外貿。南韓國會議員梁香子相信,以中國甚為依賴該國的半導體產業鏈,參與美國發起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也不會招致中國的報復。

南韓經濟數據佐證了半導體產業的冷鋒,惟花旗Danely認為,這輪庫存調整過後,安森美、超微半導體(AMD)、美光科技,以及格芯(GlobalFoundries)值得看高一線,原因是它們的每股盈利有結構性的增長機遇,現階段首選是防守力較強的亞德諾。


- KT150 - 09-02-2022

中國若封鎖台灣 華爾街日報:高階晶片將斷供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27505

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後,由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馬基(Ed Markey)領軍的代表團週一也抵台訪問,再度引發中國不滿,並於台灣週邊進行軍演,展示封鎖台灣的能力。華爾街日報分析,若中國封鎖台灣,將削弱全球供應鏈,推高亞洲乃至其他地區的貨運價格,而且中國依賴台灣的高階晶片,若真與台灣發生軍事衝突,會波及其野心勃勃的戰略。

報導說,中國若封鎖台灣,將削弱全球供應鏈,推高亞洲乃至其他地區的貨運價格,因為台灣在全球商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台灣佔全球晶片供應的約70%,台灣也毗鄰多條太平洋航道,這些廊道是價值數兆美元的貿易進出東亞的關鍵路線。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李瑟(Gareth Leather)表示,台灣GDP僅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但台灣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遠大於此。若切斷台灣出口,將導致汽車和電子產品所需的晶片短缺,推高通膨壓力。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表示,去年全球1400億美元的晶片製造市場中,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就佔一半以上。波士頓諮詢公司和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若台灣晶片供應鏈受到嚴重干擾1年,全球電子產品公司將蒙受4900億美元損失;若台灣的晶片供應受到長期干擾,至少需要花3年時間,並耗資3500億美元,才能在其他地區建立替代產能。

此外,台灣海峽是全球最忙碌的航道之一,航運巨擘快桅(Maersk)執行長史可尤(Soren Skou)表示,台灣海峽若被封鎖,船隻將不得不繞開台灣,因而增加航程。而隨航運時間拉長,航運業者的支出將增加,進而轉嫁給企業消費者。

中國若試圖封鎖台灣,除了要付出軍事和地緣政治成本,還要考量自身對台灣高階晶片的依賴,尤其是尖端計算和工業應用所需的晶片。台灣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若真的發生軍事衝突,會擾亂整個供應鏈,甚至中國自身野心勃勃的戰略也將受到影響。


美暫准英偉達晶片經港輸華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nce/odn-20220903-0903_00202_042/

美國11月國會中期選舉臨近,以總統拜登為首的執政民主黨政府,近日亦借限制對中俄的晶片出口,試圖展現出強硬的姿態以爭取民意。不過,新措施引發半導體企業的股價暴跌之後,華府突然「彈弓手」給予寬限期,授權英偉達(Nvidia)透過香港的設施,繼續出口兩款高端晶片至明年9月1日。

華府日前要求,英偉達及超微半導體(AMD)出口若干高端晶片時,要事先取得許可證。英偉達昨日發公告指,其已取得受限制的「A100」型號晶片的出口許可,可以繼續執行「向美國客戶提供支持」的出口訂單直到明年3月1日。同時,「A100」及另一款受限晶片「H100」亦獲一年寬限期,可以透過香港繼續出口。

美光斥1170億建廠

拜登近期動作頻頻,明顯是要為中期選舉造勢。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科技(Micron)於周四宣布,未來10年內將投資約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於愛達荷州新建一座工廠。消息公布之後,拜登就迫不及待地主動邀功,表示這是美國「又一大勝利」。

他在出席活動時聲稱:「單是本周,我們已見到First Solar、豐田、本田和康寧作出有關於新投資、創造發展方面的重大宣布,這是我們經濟政策的直接成果。」在此之前,拜登簽署了支持美國發展本土半導體製造業的《晶片法案》,為企業投資建廠提供資助。

[ 本帖最後由 KT150 於 2022-9-2 16:21 編輯 ]


- 愛新覺羅 - 09-06-2022

調查:近8成專家認為 南韓半導體產業已面臨危機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AA%BF%E6%9F%A5-%E8%BF%918%E6%88%90%E5%B0%88%E5%AE%B6%E8%AA%8D%E7%82%BA-%E5%8D%97%E9%9F%93%E5%8D%8A%E5%B0%8E%E9%AB%94%E7%94%A2%E6%A5%AD%E5%B7%B2%E9%9D%A2%E8%87%A8%E5%8D%B1%E6%A9%9F-053035890.html

據南韓《中央日報》,大韓商工會議所 (KCCI) 周一 (5 日) 公布 8 月 16 日至 8 月 25 日期間、針對南韓 30 名業界、學界半導體專家的調查結果,76.7% 認為南韓半導體產業面臨危機;56.7% 認為已經到危機入口,20% 認為已陷入危機。

另一方面,20% 認為危機才要到來,另外有 3.3% 認為南韓半導體產業沒處在危機狀態。

專家們認為這次半導體危機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58.6% 認為如此情況可能持續到 2024 年之後。

專家們提到,對外風險是主要原因。韓國產業研究院 (KIET) 一名研究員表示,半導體供給過剩、全球需求減少和存貨增加,都造成半導體價格下滑;另外中國科技快速崛起,還有美中兩國爭奪科技霸權等諸多風險因素,也都導致不確定因素更為嚴重

這次調查結果,43.4% 專家認為目前所面臨的半導體危機,比 2016 年薩德危機、2019 年美中貿易戰更嚴重。西江大學電子工學系一名教授指出,以往半導體產業出現降溫,主要是暫時性的對外環境惡化和半導體景氣循環等因素,但是這次面臨的局面不知要到何時才會結束,強國間的供應鏈競爭還有中國日益強大的技術追趕,都讓人更為擔憂。

有關美國發起的晶片四方聯盟 (Chip 4),46.7% 的南韓專家學者認為會給該國帶來負面影響,比例超過認為會帶來正面影響的 36.6%;主因在於,他們認為美、中兩國的進一步競爭關係,會造成中國方面的反彈等副作用。

在「晶片法案」(CHIPS Act) 問題上,50% 抱持正面態度,但抱持負面態度的比例也高達 40%。

在南韓政府的半導體政策方面,43.3% 認為該國政府在晶片四方聯盟等方面應進行外交努力,30% 認為應該推動人才培育,13.3% 認為應擴大研究開發援助,10% 認為應擴大投資方面的稅制、金融援助等。

另外,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 (FKI) 也在周二表示,有必要學習台灣,在半導體產業方面推動全方位的支援。

[ 本帖最後由 愛新覺羅 於 2022-9-6 06:24 編輯 ]


- 愛新覺羅 - 09-07-2022

芯片法案後續:美國宣佈10年禁令,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不得在中國建廠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62816828

拜登政府宣佈,接受過聯邦政府資金支持的美國科技公司將被禁止在中國建設擁有「先進技術」的工廠,禁令有效期10年。

這一指令是8月9日簽署的《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的後續動作。根據該法案,美國計劃對本國半導體行業投入超過500億美元的補貼。

美國商業團體正在尋求更多的政府支持,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它們也同時面臨著全球芯片供應危機。

拜登簽署芯片法案 企業如何在中美間「選邊站隊」
拜登大規模刺激計劃密集上路,美國將再創輝煌還是加速沒落
三星超前台積電量產三奈米晶片:半導體大戰背後的地緣政治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我們正在建起圍欄,以保證那些接受了芯片資金支持的公司不能損害國家安全。它們在十年時間內不能用這些錢去中國投資,它們不能在中國開發領先技術。」

「接受了資金的公司只能在中國建造一些使用成熟工藝的工廠,以服務當地市場。」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希此前表示,法案讓美國在供應鏈上自給自足,「這樣我們就不依賴其他國家了」。(資料圖片)
圖像來源,GETTY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希此前表示,法案讓美國在供應鏈上自給自足,「這樣我們就不依賴其他國家了」。(資料圖片)

包括芯片產品在內,中美兩國在貿易和技術領域正面臨激烈爭端。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簽署《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這項罕見針對單一產業的高額補貼法案,在歷時一年半的醞釀和博弈後,終於生效。

由於擔心美國正在失去對中國的技術優勢,該法案包括對芯片行業527億美元的補貼、對本國半導體和設備製造25%的投資稅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條款還包括針對中國芯片產業的排他政策。

美國公司目前在本土生產了大約佔全球總量10%的半導體芯片,而1990年這一市場份額為40%。半導體芯片是汽車到手機製造的核心零部件。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反對美國出台芯片法案,並稱其為「冷戰思維」的復蘇。

一些美國芯片製造商已經開始受到影響。英偉達(輝達,Nvidia)和超威(AMD)已被告知,需要停止向中國出售人工智能芯片。

維德布什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丹·埃弗斯(Dan Ives)稱,限制措施已讓英偉達受到了重擊。他將此政策視為對中國的鳴槍示警。

美國芯片製造商英偉達在9月1日表示,美國官員要求其停止向中國出口兩種人工智能頂級芯片,此舉可能會削弱中國公司開展圖像識別等高級計算的能力,並阻礙英偉達在該國的業務。

路透社說,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在可以回復查詢和標記照片的智能手機等消費類應用中很常見。它們還具有軍事用途,例如搜索衛星圖像,以識別武器或基地,以及過濾用於情報收集目的的數字通信。


拜登出席工廠動土式 稱晶片發展須趕上中國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0910/bkn-20220910140931292-0910_0099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愛新覺羅 於 2022-9-10 08:16 編輯 ]


- 愛新覺羅 - 09-15-2022

〈2022半導體展〉中國開高薪挖角 黃崇仁:人才最終還是會回流台灣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2022%E5%8D%8A%E5%B0%8E%E9%AB%94%E5%B1%95-%E4%B8%AD%E5%9C%8B%E9%96%8B%E9%AB%98%E8%96%AA%E6%8C%96%E8%A7%92-%E9%BB%83%E5%B4%87%E4%BB%81-%E4%BA%BA%E6%89%8D%E6%9C%80%E7%B5%82%E9%82%84%E6%98%AF%E6%9C%83%E5%9B%9E%E6%B5%81%E5%8F%B0%E7%81%A3-042632967.html

科技能源戰激化 美狠「芯」封殺防中國突破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0913/bkn-20220913001119628-0913_00842_001.html

內政和外交都焦頭爛額的美國拜登政府迎來中期選舉之際,華府恐進一步升級對中國科技領域的制裁行動。外媒引述消息指,白宮計劃下月宣布擴大人工智能(AI)晶片及半導體生產設備對華出口限制,又正在游說盟友加入抵制中國行列,避免中國在晶片技術取得突破,不停全方位防範中國把科技發展轉化為軍事實力,以保住美國在科技乃至地緣政治的領導地位。

繼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上月被華府阻止向中國出口若干用於AI的晶片後,據報美國商務部今年較早前向科磊(KLA)、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及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3家手執晶片廠儀器牛耳的美企發書面通知,除非取得商務部銷售許可,否則禁向中國出口14納米以下晶片製程設備。泛林和應材產品主要將晶片元件刻蝕出來,跟光刻機地位相當,科磊主打生產監測儀。

儘管這些指示僅適用於收到商務部通知的企業,惟據報當局有意按信函內容為基礎,頒布新監管規定,擴大管制範圍。消息指出,規定細節可能有變,發布時間或許較預期更遲。至於美國商會在上周已向成員發警告,對人工智能晶片及半導體儀器的管控措施可能在中期選舉前推出。

這一輪針對中國的行動,可能波及其他大型科技企業,因為監管新規或要求企業須取得許可證,方可對中國出口含有指定晶片的產品。包括戴爾(Dell)、惠普企業(HPE)及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在內生產的數據中心伺服器,皆採用英偉達高端AI晶片「A100」。雖然英偉達月初發公告指出,已取得受限制的「A100」型號晶片的出口許可,可繼續執行「向美國客戶提供支持」的出口訂單至明年3月1日,但戴爾及惠普表示正在留意事態發展。英偉達重申,新的許可要求料不會帶來重大影響。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拒絕就具體規定發表評論,惟重申正在採取全面措施,落實新行動,以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利益,包括阻止中國獲得有助於軍事現代化的美國技術。

惹人關注是,外媒引述兩名消息人士指,美國官員正在游說盟國制訂類似的政策,防止外國公司向中國出口那些美國禁止輸出的技術。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貿易官員威廉斯認為,與盟國進行策略協調,是把禁令的效率最大化,並把意外降至最低的關鍵,這有助於制訂更全面的法規,而非流於一次性的書面通知。

中國半導體產業陷入被「卡脖子」困境之際,掌握領先技術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預計3納米晶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升級版3納米(N3E)製程則將在明年量產。至於2納米製程晶片在2025年量產,進度有望領先對手三星及英特爾。

無論如何,中美科技戰的烽火已由半導體燒至生物科技行業,美國總統拜登周一簽署行政命令,打算複製《晶片及科學法案》的「大撒幣」形式向國內生物科技行業投放更多資源,推動「生物製造」(Biomanufacturing)在製藥、農業化肥、能源燃料等領域發展,繼而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華府一名官員直言︰「其他國家,包括且尤其是中國正全力在這領域投資,對美國領導地位和競爭力構成威脅。」

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蓬勃,在研發領域地位領先的同時,允許高科技生產基地移至國外,據報美企對中國先進生物製造基礎設施的依賴惹來美國官員憂慮。除了在人才培養着手,白宮計劃加強生物製造基礎設施,所涉資金、支持方式料周三在政府舉行的峰會上揭盅。

【印尼擬跟華買廉價俄油】

能源戰邁向冬季,各地為進口廉價油氣抗通脹,世界分裂有提速迹象!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總統維多多最新透露,正考慮加入印度與中國行列,購買俄羅斯石油,以抵銷日益上升的能源成本壓力。與此同時,美國財長耶倫預警,美國民眾今冬恐面臨汽油價格飆升,因屆時歐盟會大幅減購俄油。這警告隨即惹來美國政界及學者憂慮歐洲衰退會禍及美國,高盛更認為能源戰已屆臨界點,市場仍低估危機的深度、廣度和結構性影響。

今年11月或許是世界正式確立分成兩大陣營的月份。印尼作為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主辦國,目前正積極籌備,維多多除透露已邀請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內的各國領袖與會外,又承認正考慮購入以七折出售的俄油,因政府有責任尋找各種資源來滿足人民的能源需求。

印尼多年來從未由俄國進口大量石油,但目前處於艱難,早前已有當地民眾上街示威,表達不滿燃料價格大升30%,令政府要宣布增加能源補貼金額三成來應對,惟財政難長期支持。當地8月通脹按年升達4.69%,已連續3個月高於央行2至4%目標。

除了印尼外,另有傳俄國以更廉價的原油利誘印度不加入西方集團的俄油價格上限計劃,惟遭俄國否認。

高盛認為,能源戰已到了臨界點,尤其在民眾的可負擔性,重申當前的危機較1970年代石油危機更嚴重。歐洲政府可能需要重大的政策干預,因若明年初典型歐洲家庭的能源帳單達到每月500歐元,就意味較2021年加價兩倍。該行建議短線需在發電領域上引入價格上限,長線要持續推動包括風力和太陽能的可再生能源。

恰巧德國昨披露最新數據顯示,7月從俄國「合法」進口的商品總額達29億歐元,按年升10.2%,主要涉及煉鋼用的焦煤和石油產品,在在凸顯能源戰非等閒。

不堪的是,正值能源短缺之際,法國斯特拉斯堡電力竟擺了大烏龍,上周出現超賣電力的交易錯誤,使公司損失6,030萬美元,並導致法國政府被迫向英國、西班牙等鄰國求救,指當地可能出現電力短缺危機。

這亦凸顯了一個潛在的問題,就是一旦今冬歐洲電力嚴重短缺,歐洲內部天然氣與電力的交易可能會因此中斷而出現更多指令失誤。

金融機構就此進入備戰狀態!有傳摩根大通近日已展開停電演習,必要時改用柴油發電機維持主要辦公室營運數日。意大利第二大銀行裕信(UniCredit)重點演練數據處理不受停電影響。泛歐交易所已備妥發電機以便不時之需。德意志銀行在德國1,400間建築物實施節電措施。

由於銀行系統牽涉到社會其他系統,有學者擔心,若自動提款機或無現金交易被中斷,可能會帶來連鎖效應,呼籲銀行必須能應付數日以上的停電。另外,今冬糧食生產亦有機會受累,例如法國酸奶業向媒體透露,已被告知今冬特定時段天然氣供應可能中斷。

至於盟友美國,當地官員和學界已開始廣泛討論當歐盟對俄油的禁運措施於12月5日生效時,若俄國停止能源出口、油價漲到每桶150美元後,歐洲經濟陷入蕭條,可能會對美國產生非常糟糕的影響,一旦美國汽油價格一夜之間升到超過每加侖5美元,會是無法承受的巨大負擔。值得留意的是,耶倫亦承認聯儲局需要高超的技能和一些運氣,才能實現經濟「軟着陸」。

[Image: bkn-20220913001119628-0913_00842_001_03b.jpg]
[Image: bkn-20220913001119628-0913_00842_001_04b.jpg]
[Image: bkn-20220913001119628-0913_00842_001_05b.jpg]
[Image: bkn-20220913001119628-0913_00842_001_06b.jpg]

【科技戰】傳美下月擴大對華AI及半導體制裁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0912/bkn-20220912213020001-0912_00842_001.html

內政和外交都焦頭爛額的美國拜登政府迎來中期選舉之際,華府恐進一步升級對中國科技領域的制裁行動。外媒引述消息指,白宮計劃下月宣布擴大人工智能(AI)晶片及半導體生產設備對華出口限制,又正在游說盟友加入抵制中國行列,避免中國在晶片技術取得突破,不停全方位防範中國把科技發展轉化為軍事實力,以保住美國在科技乃至地緣政治的領導地位。

繼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上月被華府阻止向中國出口若干用於AI的晶片之後,據報美國商務部在今年較早前向科磊(KLA)、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及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3家手執晶片廠儀器牛耳的美企發書面通知,除非取得商務部銷售許可,否則禁止向中國出口14納米以下晶片製程的設備。泛林和應材的產品主要將晶片元件刻蝕出來,跟光刻機地位相當,而科磊則主打生產監測儀。

儘管這些指示僅適用於收到商務部通知的企業,惟據報當局有意按信函內容為基礎,頒布新的監管規定,進一步擴大管制範圍。消息指,規定細節可能有變,發布時間或許較預期更遲。至於美國商會在上周已向成員發警告,對人工智能晶片及半導體儀器的管控措施可能在中期選舉前推出。

這一輪針對中國的行動,可能波及其他大型科技企業,因為監管新規或要求企業須取得許可證,方可對中國出口含有指定晶片的產品。

包括戴爾(Dell)、惠普企業(HPE)及美超微電腦(Supermicro)在內生產的數據中心伺服器,皆採用英偉達高端AI晶片「A100」。雖然英偉達月初發公告指,已取得受限制的「A100」型號晶片的出口許可,可繼續執行「向美國客戶提供支持」的出口訂單至明年3月1日,但戴爾及惠普表示正在留意事態發展。英偉達重申,新的許可要求料不會帶來重大影響。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拒絕就具體規定發表評論,惟重申正在採取全面措施,落實新行動,以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利益,包括阻止中國獲得有助於軍事現代化的美國技術。

惹人關注的是,外媒引述兩名消息人士指,美國官員正在游說盟國制定類似的政策,防止外國公司向中國出口那些美國禁止輸出的技術。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貿易官員威廉斯認為,與盟國進行策略協調,是把禁令的效率最大化,並把意外降至最低的關鍵,這有助於制定更全面的法規,而非流於一次性的書面通知。

中國半導體產業陷入被「卡脖子」的艱難困境之際,掌握領先技術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預計3納米晶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升級版3納米(N3E)製程則將在明年量產。至於2納米製程晶片在2025年量產,進度有望領先對手三星及英特爾。

無論如何,中美科技戰的烽火其實已由半導體燒至生物科技行業,美國總統拜登周一(12日)簽署行政命令,打算複製《晶片及科學法案》的「大撒幣」形式向國內生物科技行業投放更多資源,推動「生物製造」(Biomanufacturing)在製藥、農業化肥、能源燃料等領域發展,繼而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華府一名官員直言︰「其他國家,包括且尤其是中國正全力在這領域投資,對美國領導地位和競爭力構成威脅。

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蓬勃,在研發領域地位領先的同時,允許高科技生產基地移至國外,據報美企對中國先進生物製造基礎設施的依賴惹來美國官員憂慮。除了在人才培養著手,白宮計劃加強生物製造基礎設施,所涉資金、支持方式料周三(14日)在政府舉行的峰會上揭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