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錢學森 and 大躍進災害
#1
蘋論:試為錢學森的最後一問作答

被稱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逝世,備極哀榮,海內外對他一生貢獻,交相讚譽。內地媒體在介紹錢氏生平時,有提到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對前來探望他的溫家寶總理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每當海外華人取得科學成就的消息傳出,比如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會出現一些有關於中國大陸何以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評論。而錢學森本人,也包括錢三強、錢偉長在內的「三錢」,都是在外國學術有成之後回國的。近 20多年出國留學的人不少,也有些頗有成就的。但大陸自己培養的頂尖人才,則不見有。
中國航天之父提出的問題真是太大。大到讓溫總理立刻約見了 6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提出錢老的問題。幾位校長的回答是:老師不行……不是大學出問題,是基礎教育出毛病了……。

各大學校長的回答顯然沒有點出癥結所在。實際上,正正是錢學森本人,在五十年代時的一些作為,就足以回答這問題。
今天本報論壇版刊登張成覺的文章,提到錢學森 1958年分別在《人民日報》和《知識就是力量》上撰文,以科學論證的方式,宣稱糧食畝產幾萬斤是完全可能的。另外,網上又有網民貼出錢氏在 1958年 6月 16日《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論證一畝地可以生產 160萬斤蔬菜。

錢氏當年的文章,「科學」地論證了毛澤東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在哄抬、謊報、浮誇風吹颳下,導致三年大饑荒,餓死三千多萬人。李銳在《反思大躍進》中,記述毛澤東說,他是「看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畝產萬斤的。」

錢學森逝後,他的這些舊賬被網民翻出來,許多人認為錢應為大躍進災害負一部分責任。然而,筆者想到的,是錢剛回國幾年,在那種革命熱氣騰騰,政治熱情鋪天蓋地的氛圍下,寫出並非他本行(他絕非農業專家)的「科學」文章,實際上是一個科學家被極權政治所擺佈的作為。他可能是奉命,可能是領會最高領導的意向,可能身不由己,總之他是在那種政治環境下失去了自我的獨立思考,以致插手到他不了解的知識領域。

專權政治之下,人會失去自我,因為個體在這樣的政治制度下是沒有價值的。人民,在掌權者眼中,只是一堆數字。
錢學森在 1955年回國,當時美國軍方有將領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他回國後,毛澤東對他說:「對我們來說,你比五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結果,十一個美國戰俘,就換回了相當五個師的錢學森。用周恩來的話說,「太值了!」然而,對美國這個尊重個人價值的國家來說,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世界。錢學森要去中國,十一個戰俘要回美國,這是對他們的自由意志的尊重,沒有數量上交換值不值的問題。正是這種對個人、對自由的價值觀,這種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造就了獨特的創新力量、不斷冒出傑出的人才。

1985年,列根總統的科學顧問基沃思訪華,他對原科委主任宋健說,錢學森在美國工作 20年,對美國作出很大貢獻,當年美國在麥卡錫黑暗時期,對錢的橫加迫害是沒有道理的,我們感到很難過。

美國為當年迫害錢學森道歉了。別小看這句道歉,實際上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能力,一種願意承認做錯的能力,這也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一種表現。
內地網民有人認為錢學森應為 1958年那幾篇也許害死許多人的文章道歉,但真正應該道歉的是掌權者,是執政黨。如果做出了這麼多的殘民禍事,一句道歉都沒有,只能說這是一個缺乏包容、扼殺自由精神的國土。中國現在老講「科學發展觀」,卻不知道科學精神之一是有錯必糾。沒有這種精神只能產生出技術人才,又怎能培養出真正傑出人才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coln_id=93
Reply
#2
錢學森確實欠一聲道歉

錢學森走了,大陸舉國哀悼,應在意中。但有一位國防大學原副校長王文榮題詞稱:「人們應當學習錢學森實事求是、謙虛謹慎的精神。」卻不無可議之處。
高產衞星匪夷所思
五十一年前的大躍進,正是這位一九五六年大陸首屆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連篇累牘地在《人民日報》和《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撰文,言之鑿鑿地宣稱:糧食畝產幾萬斤是完全可能的。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二日,《人民日報》以〈衞星農業社發出第二顆衞星〉為題,報道位於河南省遂平縣的該社實現小麥畝產三千八百二十一斤。而「放衞星」這個高產專用詞也隨之不脛而走。
半個世紀後的○九年三月間,發出這篇報道的新華社記者方徨接受媒體的採訪,她回憶表示,當時在基層應該說沒有人會相信這個數字,但是絕大多數人選擇了保持沉默。
這顆小麥高產衞星實在匪夷所思,悠悠之口雖可捂住,民眾心中的疑團卻無法排解。正當此時,錢學森出場了。

為畝產萬斤作論證
放出「衞星」後第四天,時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的錢學森,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糧食畝產會有多少?〉一文,作了如下的論證:
「現在我們來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畝土地上的太陽光能的百分之三十作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份,而植物利用太陽光能的百分之三十把空氣裏的二氧化碳和水份製造成養料,其中五分一算是可吃的糧食,那麼稻麥畝產量就不是現在的兩三千斤,而是二千多斤的二十多倍!這並不是空談。」
錢學森緊接着又撰寫了〈農業中的力學問題──畝產萬斤不是問題〉一文,刊於《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上,從專業角度進行了更細緻的計算:
「我們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畝地上的陽光,一共折合約九十四萬斤碳水化合物……自然,高等植物葉子利用太陽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計最高也不過是六分一,這就是說,單位面積物質的年產量大約是十五萬六千斤。但是植物生長中所積累的物質,只有一部份糧食,像稻、麥這一類作物的穀粒重量,約佔重量的一半,所以照這樣算來,單位面積的糧食的年產量應該是七萬八千斤。這是說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為陰天而損失百分之二十五,那麼糧食的畝產量應該是五萬八千五百斤。這是說,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長,如果僅在暖季才長,也許要再打一個三分二的折扣,那麼平均畝產量是三萬九千斤了。」

他背離了科學精神
錢氏真不愧為全球頂級科學家之一,上述計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無懈可擊。
不言而喻,錢學森的論文反響強烈,有了如此詳盡而科學的「論證」,各地的農作物衞星相繼上天,水稻最高畝產達十一萬斤。不幸的是,「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由於糧短缺,一九五九年起廣大鄉村爆發大面積饑荒,至一九六一年三年間餓殍載道,死者不下三千七百萬人。其間甚至出現了「人相食」,令劉少奇為之憂心忡忡。
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期間,毛與周小舟、李銳等人於七月十一日夜談時說,「敢想敢幹,八大二次會議是高峯,還有錢學森文章,捷報不斷傳來,當然亂想起來。」筆者認為此乃毛推諉卸膊的遁詞。讓錢學森承擔大躍進或放衞星的歷史責任顯然不妥。但他在此事上面背離了實事求是,理應道歉。
有論者稱,錢氏「度過了一個壯麗而偉大的人生,他所欠的,或許只剩下這一個道歉」。誠哉斯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d=11424006
Reply
#3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病逝
http://www.forum4hk.com/thread-9483-1-1.html
Reply
#4
好題, 推.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