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移民 immigration
426名港人去年申退中國籍 按年增逾4成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3-02/42...90/3954957

本港近年出現移民潮,據入境處的數據顯示,去年有426宗申請退出中國國籍及332宗申請國籍變更的個案,分別較2020年增加約4成和6成。

據資料顯示,香港去年有426宗退出中國國籍的申請,較前年的299宗增加42%,而申請變更國籍的個案亦由2020年的209宗,上升至2021年322宗,升達59%。另外,去年共有1233宗申請加入成為中國公民個案,較2020年的756宗增63%。

入境處網站指,若申請人在緊接移居外國前是香港居民,必須先退出中國國籍始能取得外國國籍;如有其他正當理由,亦可申請退出中國國籍。另外,擁有外國國籍的香港居民,若選擇在香港特區被視為該國公民,則應向入境事務處提出國籍變更申請。

426名港人去年申退中國籍 按年增逾4成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4%E6%88%90

港去年426人申退中國國籍 按年上升逾4成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30...2_001.html

移民潮|去年退中國籍及改國籍申請 按年增四成及六成
https://www.am730.com.hk/%E6%9C%AC%E5%9C...%90/309754

本港近年出現移民潮,據入境處的數據顯示,去年有426宗申請退出中國國籍及332宗申請國籍變更的個案(見下圖),分別較2020年增加約四成和六成。

加入中國公民申請增63%
此外,去年加入成為中國公民的申請個案數目有1,233宗,較2020年的756宗增加63%;而恢復中國國籍的申請個案數目有11宗,較2020年4宗增加175%。

根據入境處網站指,若申請人在緊接移居外國前是香港居民,必須先退出中國國籍始能取得外國國籍;如有其他正當理由,亦可申請退出中國國籍;另外,擁有外國國籍的香港居民,若選擇在香港特區被視為該國公民,則應向入境事務處提出國籍變更申請;若沒有申請國籍變更,在香港會被視為中國公民,不得因持有外國護照而享有外國領事保護權。

[Image: 2222.jpg?itok=SFdB6lta]
移民潮|去年退中國籍及改國籍申請 按年增四成及六成。(入境處網頁截圖)
Reply
總商會:近四成受訪企業因員工移民受到負面影響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304.htm
香港總商會調查顯示,共有38%受訪公司表示因員工移民離港而受到較負面影響,當中認為程度「中等」的有24%,認為「高」及「非常高」合共有14%。近60%受訪企業預期移民潮導致的員工流失率將於今年趨於平穩,但約35%受訪者認為人才短缺問題將會加劇。

調查發現,移民員工來自不同專業,包括工程及技術、財務及會計,以及資訊科技等。移民僱員主要處於30至49歲,屬中級及初級管理層。

面對人才外流,分別有61%及51%受訪大企業表示會「加強接班規劃及招聘工作」,以及「提升自動化及數碼化水平」;中小企在這兩方面分別只有28%及35%。同時,分別有39%及37%受訪大公司考慮「提高工資和福利」及「制定挽留員工計劃」,中小企相關比率只有13%及11%。

總商會主席王冬勝表示,香港正面對1990年代初以來最大規模高學歷人才外流問題,將對經濟產生重大連鎖效應。他指出,中層員工是企業中流砥柱,流失這些員工而出現的斷層將對業務運作構成挑戰。

他提到,全球各地對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香港必須設法吸引及留住人才。要遏止移民潮,政府應定期檢討相關政策,維持香港作為安居樂業之所、升學教育之都的吸引力。

港人才外流 38%企業受困 王冬勝形容九十年代以來最嚴峻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B8...00563.html

香港總商會最近就移民潮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期的移民潮導致技術人才流失,大型及中小企業皆受影響。調查指出,38%受訪公司表示因員工移民離港而受到較負面影響,58%公司預期在未來12個月因員工移民而導致的流失率將大致不變,但約35%預料有關流失會增加或大幅上升,反映企業對移民潮能在今年逆轉不表樂觀。總商會主席王冬勝直言,香港正面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最大規模的高學歷人才外流問題。

是次調查在今年1月10至21日期間進行,受訪企業共220間。整體受訪企業中,有38%稱因最近的移民潮受到負面影響,大型企業受波及的比例較整體為高,達到45%;亦有29%中小企稱受到波及。

中層佔多數 恐青黃不接
有關移民員工的背景,受訪公司透露,移民員工最主要來自「30至39歲」(佔67%),其次是「40至49歲」(佔52%)。職級方面,分別有56%及51%受訪者稱,移民員工主要是中級和初級管理層。另外,移民員工來自不同專業,包括工程和技術、財務與會計,以及資訊科技等。

調查結果亦顯示,尋求事業發展並非員工移民的主要考慮因素,最多是為子女籌謀更好發展,佔57%;其次分別是政治原因、追求較高生活質素、成為永久居民的機會,以及尋求更好的教育。

大公司加緊培訓 添薪酬福利
大型企業正積極應對人才外流問題,分別有61%和51%受訪大型企業表示會「加強接班規劃和招聘工作」及「提升自動化和數碼化水平」;中小企的比率分別只有28%和35%。

大企業亦為增加預算做好準備,分別有39%和37%受訪公司會考慮「提高工資和福利」和「制定挽留員工計劃」,而中小企的相關比率則分別為13%和11%。

王冬勝認為,香港的成功有賴技術人才貢獻,因此人才流失問題實在不容忽視,尤其是本港同時面臨人口老化。他形容,香港正面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最大規模的高學歷人才外流,將對經濟產生重大連鎖效應,因人力資源對本港以服務主導的知識型經濟十分重要,假如無法遏止人才外流現象,情況將令人憂慮。

對於移民員工以中層員工為主,他強調,中層員工是企業的中流砥柱,一旦出現斷層,對業務運作構成挑戰,企業除了要應付招聘和培訓新員工所需的開支外,亦要負擔時間成本、業務增長受阻等其他隱藏成本。

王冬勝又提到,當前全球各地對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香港必須設法吸引和挽留人才,政府要遏止移民潮,應定期檢討相關政策,以維持香港作為安居樂業之所、升學教育之都的吸引力。

調查指有計劃移民港人增4% 近6成人對政治環境無信心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32...2_001.html

移民潮持續,有機構就市民對香港未來的信心,如政治環境、經濟自己及個人自由等作出調查,發現約58%受訪者對香港的政治環境「幾無信心」或「好無信心」,亦有49%對香港的經濟前景「幾無信心」或「好無信心」,兩者的結果均較上年8月有輕微上升。而在移民取向方面,有65%表示受訪者「沒有計劃」離開香港,較上年8月下降約6%,而有計劃的則佔24%,較上年8月微升4%。
香港民研在本月21至24日進行調查,訪問了6,723市民的意見,發現僅有27%受訪者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好有信心」或「幾有信心」。只有30%受訪者表示自己對香港人未來享有的個人自由表示「好有信心」或「幾有信心」,而表示「好無信心」或「幾無信心」的反達到57%。而在經濟前景方向,亦只有25%受訪者表示有信心,另23%表示「一半半」,及49%表示無信心。
至於對內地未來的政治環境,約33%受訪者表示有信心,8%表示「一半半」,51%表示無信心。談及有沒有計劃永久離開香港,約24%表示有計劃,較上年8月上升4%,而未有計劃的則有65%,當中表示「如果情況變差至不能接受,就會設法離開」的人增1%,「任何情況下均不會離開」則下降了8%。而最多受訪者(35%)認為,「個人自由」的情況變差,會促使他設法離開香港,其次則為「家人的前途」及「香港的政治」,各佔16%。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則表示,該機構已就移民進行3次調查,市民移民的意欲呈上升趨勢,至最新一次有計劃移民的港人更升至24%,坦言「絕對不是一個細的數字」,代表香港「約四分之一人都想走」。他又提到,令港人希望移民的因素主要是政治、經濟,及疫情,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認為不可以把移民潮「賴落疫情」。
鍾亦提到,雖有移民意欲的人與真正移民的人有差異,但調查亦發現,有10%受訪者已「準備好隨時離開」或正「準備中」,反映有不少市民已有具體行動。鍾又認為,香港不少市民已對政治環境失望,「政治推力」或已大於「經濟拉力」,加上不少國家放寬港人的移民政策,預料今年暑期的調查,數據趨勢或會持續。他又形容離開的多為高學歷的中產人士,希望政府正視相關情況。
文化研究、政治學獨立學者黃偉國表示,根據是次的研究,可見不少市民視「個人自由」為最決定性的離開因素,當中或與政府的「防疫政策漠視市民正常生活」有關。黃又提到,非民主派認為「香港的政治」變差,會令其設法離開香港的比例上升,升幅達10%,反映香港非民主派的市民,亦對政府的政策感到失望。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分析,近期出現的移民潮,可以追溯到幾年前開始的高樓價及年輕人缺乏向上流機會,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是爆發點,從不少年輕人移民可見一斑,而反覆爆發的疫情,甚至去到第5波時醫療系統崩潰及長者死亡率高等,均反映港府防疫能力不足,甚至影響管治威信,再加上經濟下滑及失業率回升等,均令市民對政府信心蕩然無存。

[ 本帖最後由 6V6 於 2022-3-25 07:53 編輯 ]
Reply
4個港人 1個想移民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32...2_001.html

暴疫夾擊之下移民潮持續,有機構近日就市民的移民傾向作調查,發現有計劃移民的受訪者多達24%,而當中的10%「已準備好隨時離開」或「準備中」,每4個港人一個想移民!沒有計劃永久離開香港的受訪者則佔65%,較上年8月下降約6%。58%受訪者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幾無信心」或「好無信心」,亦有49%對香港的經濟前景「幾無信心」或「好無信心」。該機構形容,有計劃移民的港人比例「絕對不是一個細的數字」,代表香港「約四分之一人都想走」,希望政府正視移民情況。

香港民研在本月21至24日進行調查,訪問了6,723名市民意見。結果顯示,24%受訪者有計劃移民,較上年8月上升4%,當中「已準備好隨時離開」的受訪者百分比達到3%,而「準備中」的亦有7%,「有計劃未有準備」的則為14%。未有計劃移民的受訪者有65%,當中表示:「如果情況變差至不能接受,就會設法離開」的人增1%,達38%;「任何情況下均不會離開」的人則下降了8%,只有27%。調查亦發現,僅有27%受訪者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好有信心」或者「幾有信心」。
只有30%受訪者表示,對香港人未來享有的個人自由「好有信心」或「幾有信心」,而表示「好無信心」或「幾無信心」的則達到57%。經濟前景方向,只有25%受訪者表示有信心,另23%表示「一半半」及49%表示無信心。至於對內地未來的政治環境,約33%人表示有信心,8%表示「一半半」,51%表示無信心。最多受訪者(35%)認為,「個人自由」變差,促使他設法離開香港;其次則為「家人的前途」及「香港的政治」,各佔16%。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說,港人移民的意欲呈上升趨勢,有計劃移民的港人最近更升至24%,而令港人希望移民的因素主要是政治、經濟及疫情,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雖有移民意欲的人與真正移民的人有差異,但不少人已有具體行動,反映香港的「政治推力」或已大於「經濟拉力」,加上不少國家放寬港人移民政策,他預料今年暑期情況或會持續。而離開的多為高學歷的中產人士,他希望政府正視人才流失問題。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分析,近期出現的移民潮,可追溯到一直以來的高樓價及年輕人缺乏向上流機會,2019年的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是爆發點,從不少年輕人移民可見一斑。反覆爆發的疫情,甚至去到第5波時醫療系統崩潰及長者死亡率高等,均反映政府防疫能力不足,甚至影響管治威信,加上經濟下滑及失業問題等,均令港人對政府信心蕩然無存。

調查指有計劃移民港人增4% 近6成人對政治環境無信心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32...2_001.html

移民潮持續,有機構就市民對香港未來的信心,如政治環境、經濟自己及個人自由等作出調查,發現約58%受訪者對香港的政治環境「幾無信心」或「好無信心」,亦有49%對香港的經濟前景「幾無信心」或「好無信心」,兩者的結果均較上年8月有輕微上升。而在移民取向方面,有65%表示受訪者「沒有計劃」離開香港,較上年8月下降約6%,而有計劃的則佔24%,較上年8月微升4%。
香港民研在本月21至24日進行調查,訪問了6,723市民的意見,發現僅有27%受訪者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好有信心」或「幾有信心」。只有30%受訪者表示自己對香港人未來享有的個人自由表示「好有信心」或「幾有信心」,而表示「好無信心」或「幾無信心」的反達到57%。而在經濟前景方向,亦只有25%受訪者表示有信心,另23%表示「一半半」,及49%表示無信心。
至於對內地未來的政治環境,約33%受訪者表示有信心,8%表示「一半半」,51%表示無信心。談及有沒有計劃永久離開香港,約24%表示有計劃,較上年8月上升4%,而未有計劃的則有65%,當中表示「如果情況變差至不能接受,就會設法離開」的人增1%,「任何情況下均不會離開」則下降了8%。而最多受訪者(35%)認為,「個人自由」的情況變差,會促使他設法離開香港,其次則為「家人的前途」及「香港的政治」,各佔16%。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則表示,該機構已就移民進行3次調查,市民移民的意欲呈上升趨勢,至最新一次有計劃移民的港人更升至24%,坦言「絕對不是一個細的數字」,代表香港「約四分之一人都想走」。他又提到,令港人希望移民的因素主要是政治、經濟,及疫情,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因素,認為不可以把移民潮「賴落疫情」。
鍾亦提到,雖有移民意欲的人與真正移民的人有差異,但調查亦發現,有10%受訪者已「準備好隨時離開」或正「準備中」,反映有不少市民已有具體行動。鍾又認為,香港不少市民已對政治環境失望,「政治推力」或已大於「經濟拉力」,加上不少國家放寬港人的移民政策,預料今年暑期的調查,數據趨勢或會持續。他又形容離開的多為高學歷的中產人士,希望政府正視相關情況。
文化研究、政治學獨立學者黃偉國表示,根據是次的研究,可見不少市民視「個人自由」為最決定性的離開因素,當中或與政府的「防疫政策漠視市民正常生活」有關。黃又提到,非民主派認為「香港的政治」變差,會令其設法離開香港的比例上升,升幅達10%,反映香港非民主派的市民,亦對政府的政策感到失望。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分析,近期出現的移民潮,可以追溯到幾年前開始的高樓價及年輕人缺乏向上流機會,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是爆發點,從不少年輕人移民可見一斑,而反覆爆發的疫情,甚至去到第5波時醫療系統崩潰及長者死亡率高等,均反映港府防疫能力不足,甚至影響管治威信,再加上經濟下滑及失業率回升等,均令市民對政府信心蕩然無存。

[ 本帖最後由 6V6 於 2022-3-29 05:20 編輯 ]
Reply
【掟貨離港】移民賣樓激增4成 業主寧蝕讓套現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2_001.html

香港移民熱潮仍未減退,市民加快沽貨套現離港。據本報統計,今年第一季已知移民賣樓個案至少逾70宗,較去年同期激增約四成,其中3月移民盤更「日日有成交」,佔超過30宗,反映相關趨勢有所加快。其中,荃灣及青衣錄較多同類個案,部分業主更不惜低價甚至蝕讓出貨。
綜合市場資訊,相比去年首季市場逾50宗移民賣樓,今年市況進一步升溫,期內荃灣錄至少7宗同類沽樓個案,均屬減價貨。其中麗城花園錄兩宗同類成交,包括一宗筍價個案,屋苑1期2座低層E室,實用面積約644方呎,套三房單位,急劈82萬元後,以618萬元「兩房價」沽出,呎價僅約9,596元,為近一年呎價低位。
中原余俊文指出,該區過去兩個月的移民盤有增加迹象,以上述屋苑為例,現時有約230個買賣放盤,當中佔約20個為移民盤。
他指出,部分原已打算移居的業主,因香港疫情惡化而加快沽樓決定,加上區內多為上車人士或中產階層,套現壓力較豪宅業主大。另外,也有部分經已移居外地的業主,為避免被當地徵收物業稅而趕沽貨,一般願以較相宜價錢出售。
至於青衣區移民沽樓情況亦較為常見,首季同錄約7宗同類成交,包括一宗蝕讓急沽個案,單位為居屋青華苑B座高層8室,實用面積約363方呎,已補價自由市場成交價約435萬元,原業主持貨3年多帳面虧損約20萬元。
利嘉閣彭錦添指出,該區近月持續錄得移民盤成交,一般佔買賣比例約5%水平,但相比兩、三年前移民潮爆發初期逾一成水平已見回落。而青衣區本月成交加快,4月暫錄逾50宗成交,已超越3月全月水平,隨着市況轉旺,目前市場放售的移民盤議價空間並不算大。
此外,屯門、將軍澳及東涌等住宅區也有較多移民盤買賣,第一季錄至少4至6宗。而市區整體住宅成交相對為少,同類個案亦不及新界地區多,但仍有不少大型屋苑錄業主移民沽樓要損手離場,如藍籌盤鴨脷洲海怡半島及居屋王鰂魚涌康山花園,均有蝕使費的移民出貨個案。
事實上,本月移民賣樓趨勢持續,市場已知同類個案已有逾10宗,大部分為劈價、跌價或損手成交。如新界大型上車盤沙田第一城,屋苑7座中層C室,為實用面積約484方呎三房單位,早前以798萬元沽出,單位2018年10月買入價約800萬元,未計持貨開支帳面已虧蝕約兩萬元。

棄城災難:移民賣樓激增四成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7%...B%E6%88%90
[Image: 0416-00202-011b2.jpg]

首季料逾70宗 3月每日錄成交 荃灣青衣佔最多
香港移民熱潮仍未減退,市民加快沽貨套現離港。據本報統計,今年第一季已知移民賣樓個案至少逾70宗,較去年同期激增約四成,其中3月移民盤更「日日有成交」,佔超過30宗,反映相關趨勢有所加快。其中,荃灣及青衣錄較多同類個案,部分業主更不惜低價甚至蝕讓出貨。

麗城三房戶賣兩房價
綜合市場資訊,相比去年首季市場逾50宗移民賣樓,今年市況進一步升溫,期內荃灣錄至少7宗同類沽樓個案,均屬減價貨。其中麗城花園錄兩宗同類成交,包括一宗筍價個案,屋苑1期2座低層E室,實用面積約644方呎,套三房單位,急劈82萬元後,以618萬元「兩房價」沽出,呎價僅約9,596元,為近一年呎價低位。
中原余俊文指出,該區過去兩個月的移民盤有增加迹象,以上述屋苑為例,現時有約230個買賣放盤,當中佔約20個為移民盤。
青華苑鬆綁輸20萬售
他指出,部分原已打算移居的業主,因早前香港疫情惡化而加快沽樓決定,加上區內多為上車人士或中產階層,套現壓力較豪宅業主大。另外,也有部分經已移居外地的業主,為避免被當地徵收物業稅而趕沽貨,一般願以較相宜價錢出售。
至於青衣區移民沽樓情況亦較為常見,首季同錄約7宗同類成交,包括一宗蝕讓急沽個案,單位為居屋青華苑B座高層8室,實用面積約363方呎,已補價自由市場成交價約435萬元,原業主持貨3年多帳面虧損約20萬元。
利嘉閣彭錦添指出,該區近月持續錄得移民盤成交,雖然一般佔買賣比例約5%水平,但相比兩、三年前移民潮爆發初期逾一成水平已見回落。而青衣區本月成交加快,4月暫錄逾50宗成交,已超越3月全月水平,隨着市況轉旺,目前市場放售的移民盤議價空間並不算大。
海怡康山業主損手沽
此外,屯門、將軍澳及東涌等住宅區也有較多移民盤買賣,第一季錄最少4至6宗。而市區整體住宅成交相對為少,同類個案雖不及新界地區多,但仍有不少大型屋苑錄業主移民沽樓要損手離場,如藍籌盤鴨脷洲海怡半島及居屋王鰂魚涌康山花園,均有蝕使費的移民出貨個案。
事實上,本月移民賣樓趨勢持續,市場已知同類個案已有逾10宗,大部分為劈價、跌價或損手成交。如新界大型上車盤沙田第一城,屋苑7座中層C室,為實用面積約484方呎三房單位,早前以798萬元沽出,單位2018年10月買入價約800萬元,未計持貨開支帳面已虧蝕約兩萬元。

小知識:移英後沽貨或需付增值稅 最高28%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7%...9%AB%9828-

香港近年掀起移民潮,移居外地人數持續高企。據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過去3年香港人口淨移出量已逾13萬人。若成為外國稅務居民後再賣港樓,隨時要繳交價值不菲的資產增值稅項,所以不少業主都寧願沽樓離港。

統計處於2019年至2021年每一年的年底,共3次統計本港人口情況,期間累計淨流出多達13.38萬人,單是2020年已錄得9.64萬人淨流出,至於2021年淨流出臨時數字則為2.73萬人。有移民顧問公司預計,今次移民潮短時間內仍會持續。
事實上,有能力移民的香港人,大多在本港已持有住宅物業或其他資產,若選擇保留物業,將來買賣時需繳付資產增值稅,後人繼承物業時,亦需繳付遺產稅項。
以英國為例,會向稅務居民收取高達28%的資產增值稅,並以資產的買入價計算,對持貨20至30年的「長情業主」而言,稅款甚為沉重。
子女繼承物業先繳遺產稅
如移民人士持有的物業於20年前以100萬元入市,在移民外地兩年後以1,100萬元賣出,會以這22年間該物業的增值金額,亦即以1,000萬元徵稅。資產增值稅的稅率視乎納稅人的收入屬哪一個稅階,較低收入的稅率為18%,較高收入的稅率為28%,稅款分別高達180萬元或280萬元,屆時賣樓利潤將大減。
此外,即使業主選擇繼續持有物業不賣,並希望將來物業傳承至下一代,子女亦有可能要繳交遺產稅後才能繼承財產,超過免稅額部分,被徵收的稅率可高達40%。
若移民後仍想透過放租香港物業賺取租金收入,雖可補貼移民後的日常開支,但若在英國等地,都採取全球徵稅措施,即是在這些國家以外持有物業收租都要付入息稅,故考慮是否保留港樓收租時,除要着眼於租金回報外,都要計清楚持有物業帶來的相關稅項,以及日後的維修費用。

港人移民台灣人數大跌 今年首2個月減四分一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41...2_001.html

港人移民台灣難上加難,早前有移民公司透露,台灣因政治問題,收緊對香港公務員的申請審查。根據台灣移民署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及2月的港人居留及定居許可人數,共有1,485人,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5%。
有移民顧問表示,數字反映台灣當局正收緊對港人移民的審批,且去年收緊定居許可審查後,港人無論依親或投資移民,到台居留1年後均未必取得身份證。
台灣的內政部前年8月在《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內增設條文,列明若申請者為現任和曾任大陸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以及大陸在港澳投資的機構或新聞媒體的職員時,台灣當局將不予其許可居留。

[ 本帖最後由 5AR4 於 2022-4-16 10:44 編輯 ]
Reply
梁振英認為一些持BNO到英港人 並非移民而是移居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417.htm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說,一些所謂「移民」的人士,包括持BNO護照到英國的人,事實上他們不是「移民」而是「移居」,由香港搬屋去到外國。

梁振英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說,從未聽過這些人將香港特區護照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交還給特區政府,反映他們不想放棄香港的身份,希望留一條後路。他認為,只要將香港的政治問題處理好,香港的發展空間很大。

他指出,回歸25年以來,香港的發展有進步,並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對香港是抱有希望,期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國家治理實踐。

梁振英認為,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但過去曾有立法會議員跑到外國,要美國政府制裁香港官員,反映「港人治港」出了問題,不是「一國兩制」出問題。

梁振英:一些持BNO到英港人是移居而非移民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curren...B%E6%B0%91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一些所謂「移民」的人士,包括持BNO護照到英國的人,事實上他們不是「移民」而是「移居」,由香港搬屋到外國。因為大部分都沒有放棄香港特區護照,反映他們不想放棄香港的身份,希望留一條後路。他指,回歸前的移民潮亦見證有很多港人,最後選擇回港發展。

梁振英又點名批評正身處英國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指對方要求在英國的港人應積極參與英國的地方選舉及市議會選舉,但英國市議會的權利與本港行政長官的權力是「蚊髀同牛髀」,特區行政長官的權力由中央賦予,有地方民意授權的地區民主權利,從而組成本港的高度自治。

他又提及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指影響本港的國際形象,强調《基本法》對本港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及港人治港有清晰界定,將來在教育上要再努力說明有關情況,並提到2014年的佔中事件,有學生提出要公民提名,但不知道公民提名的選舉方式是違反《基本法》。梁振英認為,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但過往有立法會議員,利用職權危害「一國兩制」,要求美國制裁香港官員,是港人治港出現問題。

梁振英指出,香港踏入回歸25周年,看見香港的發展是有進步。他表示,往年曾多次前往內地,介紹香港及建立良好關係,他認為香港未來要全面準確落實《基本法》,努力落實「一國兩制」,未來的發展應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亦鼓勵港人到內地尋找發展機會。
Reply
移民英國懶人包丨居英港人分享 移民常見問題Q&A — 租屋篇 租屋過程要幾耐?按金點計?有無辦法去到就有屋住?
https://hk.news.yahoo.com/%E7%A7%BB%E6%B...41128.html

【衝出香港】9 大投資移民熱門國家(附最低投資要求)
https://www.spacious.hk/zh-tw/blog/%E6%8...%E5%AE%B6/

的士也移民? 加拿大驚現香港「紅的」 車主:讓居加港人有家的感覺
https://hk.news.yahoo.com/%E7%9A%84%E5%A...03296.html
[Image: 983d4330-bee6-11ec-b3bc-4f002ec1d55b]

調查:季度移民查詢急增4成 料移民潮持續至今年暑假
https://www.hk01.com/%E5%9C%B0%E7%94%A2%...1%E5%81%87
[Image: KJlB3I3SO_FKsYunj1UIYRCdSH9vpJh4WlQ32lpU...w1920r16_9]

「我在加拿大也愛中國!」香港移民潮:為何連親中「藍絲」也走了?
https://www.storm.mg/article/4289420?page=1
Reply
80%受訪港人有意移民 申請難易度成關鍵 首選台灣英國澳洲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41...2_001.html

移民潮持續,本港機場近年不斷上演「揮揮手說再見」場面。有調查最新發現,近80%港人正考慮或將考慮海外移民,移民地點三甲依次為台灣、英國及澳洲。

是次調查由投資移民諮詢服務公司Bartra Wealth Advisors負責,上月網上訪問500名18歲以上市民。結果發現51%受訪港人認為,考慮移民首要因素是更理想的生活環境;其次是為子女尋求更好的教育,以及取得多重外國居留身份和國籍,分別佔29%、27%,反映出港人對目前的生活情況及教育制度並不滿意。此外,本港不少高收入家庭均有移民意向,但超過3成受訪者表示或因當地工作或機遇等問題而猶豫。

至於選擇移民地點時,逾60%受訪者優先考慮移民所需成本,及移民申請的難易度等因素;逾40%傾向選擇投資移民方式,主要由於方法較簡單直接。除了台灣、英國及澳洲,愛爾蘭則是僅次英國,屬第二多港人考慮移民的歐洲國家,領先德國、保加利亞及葡萄牙。負責調查的移民公司指出,去年已有60個家庭申請投資移民至愛爾蘭,有關申請平均在3至9個月內批出。
Reply
議員轟政府沒挽留人才措施 忽視移民潮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40...2_001.html

政府早前表示,禁飛令等抗疫措施對企業有影響,近月出現人才流失。有議員今日(6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質詢,指本港正響起史無前例的專業人才及資金流失警號,批政府沒有具體措施挽留人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應指人才流失是短期現象,最近政府理順入境事項及禁飛令,對香港發展有信心。

議員謝偉俊指出,入境事務處指申請退出中國國籍人數在2021年創10年新高、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指2021年其整體職員流失率急增至百分之12。他又批政府對移民潮沒有重視,令人擔憂。

許正宇指沒有港人移居內地的統計數字,但會保持競爭優勢,人才流失是短期現象。對於資金外流,他指外匯市場交易順暢有序,存款穩定並有溫和增長。他又稱,上一份施政報告在用字方面提及人才超過50次,可見政府對人才的重視。

不過,多位議員亦繼續指本港面對資金及人才流失問題。議員陳仲尼指出,部門跨國金融公司、投資銀行基金公司都將人才轉移去新加坡,質疑本港如何吸引專才。議員李鎮強更引用「三顧草廬」的故事,促政府做好疫情後吸引人才的安排。

許正宇則強調本港存款總額有增長、並無資金外流;疫情影響人的流動,但認為疫情是短暫情況,堅信香港比其他地方對外流人才的接受程度高,沒有排外是軟優勢。疫後計劃方面,許指政府多方面進行中,如舉辦研討會等,工作不停步且持續努力。

張超雄偕家人離港赴加拿大 fb 留言:自由再不需由當權者賜予 續為初心奮鬥
https://hk.news.yahoo.com/%E5%BC%B5%E8%B...20678.html

[ 本帖最後由 May35 於 2022-5-4 06:59 編輯 ]
Reply
加拿大吸移民 港人唔使頭痕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7%...D%E7%97%95

[Image: 0510-00269-031b6.jpg][Image: 0510-00269-031b8.jpg]

救生艇計劃2026截止 去年獲永居權較疫前增五成

加拿大一直是港人熱門的移民地方之一,1997年前如是,近兩年亦如是,當中去年獲得加國永居權的港人數目,較疫情爆發前大增50%。由於加拿大給予港人的移民救生艇計劃到2026年才截止,配合加國政府銳意在未來數年從全球吸納更多移民以填補當地勞動力不足,有意移加人士記緊把握機會,及時「上艇」。

回顧歷史:港曾是加國最大移民來源地
香港在1997年回歸前,曾是加拿大的第一大移民來源地,每年有3萬名香港人移居當地。據報從1984年英國宣布香港主權移交到1997年之間,就有超過33.5萬名港人移民加拿大,佔期內整體逾57萬名移居外地港人的超過五成。

這批移加港人在香港回歸後,部分繼續在加國生活落地生根,部分則選擇回流香港工作或經商,目前仍有約30萬香港居民擁有加拿大國籍。

回歸後大減 近年復熾
香港回歸後雖然仍偶爾會有港人移民,但數目已較1997年前大為減少。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每年獲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權的港人數目已降至約1,500人。然而,自加國政府從2020年11月起陸續推出便利港人的移民措施後,重燃港人移加的興趣,部分更已付諸實行。

計劃詳情:兩大移居途徑 讀書組別較受捧
根據加拿大聯邦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數據,在2021年有近2,300名港人獲得加國永居權,相較疫情大流行前的每年約1,500名,增加約五成。而今年首兩個月,已有555名港人獲得加國永居權。

值得留意的是,加國移民救生艇計劃新增的兩條港人永久居留途徑,在去年6月才開始接受申請,截至去年底,7個月合共有660名港人透過此途徑前往加拿大,Stream A(A組,主要為讀書移民的途徑)和Stream B(B組,針對工作需求的移民途徑)分別有620人和40人;今年1月亦有125名港人透過此途徑前往加國,A組和B組分別有120人和5人。目前B組的數字偏低,原因是港人移民需要時間來獲得所需要的一年加拿大工作經驗,然後才可申請移民,市場預期透過該途徑移加的人數未來將有更大的增幅。

數據亦顯示,2021年有超過兩萬名港人申請了加拿大工作許可證、學習許可證和延長逗留期限申請,較2019年只有約4,700人顯著增加。

今年工作許可證料發1.5萬個
在2021年,有10,143名香港居民及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身份人士取得工作許可證,而2019年只有931名香港居民取得工作許可證。在今年1月,加國已經向港人發放了逾1,300個工作許可證。假如以這個速度維持下去,預料今年底港人獲發的工作許可證數量可以超過15,000個。

此外,2021年約有6,000名港人取得學習許可證,2019年約為1,100人。當他們在加拿大完成學業,就可以透過便利港人的移民途徑申請加國永居權。

最易方案:當地畢業或工作一年可遞表
加拿大為港人提供的永久居留途徑,申請條件優厚,基本上只要在加拿大畢業的留學生、或擁有加國一年工作經驗的人士皆可直接申請移民,故被市場視為加國給予港人史上最容易的移民方案。

如果要透過A組途徑申請移民,申請人必須由申請時計過往3年內,在加拿大指定的專上學校畢業,並且必須在加拿大境內完成至少50%的學習課程(面對面或在線學習皆可)。獲得的畢業證書需要是學位證書(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或課程長度至少兩年的文憑;或課程長度至少一年的學士後文憑或證書,而該課程的入學要求必須是先獲得專上學位或文憑,並且必須是在開始研究生課程之前不超過5年內獲得。

均不設年齡限制
至於適合透過B組途徑申請移民的人士,需要於過去3年內在加拿大擁有至少一年的全職工作經驗(或同等的兼職工作經驗,即總共工作至少1,560小時);同時他們必須在過去5年內,在加拿大境內或境外的專上學校(即包括在香港升學)完成學位證書(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或課程長度至少兩年的文憑;或課程長度至少一年的學士後文憑或證書,而該課程的入學要求必須是先獲得專上學位或文憑,並且必須是在開始研究生課程之前不超過5年內獲得。

要留意的是申請人於工作時必須持有有效簽證,其工作時數才會被計算。以下身份工作的時數並不會被計算在內,包括全職學生、自僱人士、於加拿大境外工作、於工作時請假(醫療、產假、侍產假等)、長期離開加拿大、失業。

兩個途徑均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是香港特區護照或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便可申請。惟申請期間須身處加拿大,並持有效加拿大暫時居留身份。申請人可以帶同配偶,以及未滿22歲未婚子女一同移民。

手續成本:居留申請費20年首增 調高3% 6700元起
面對成本壓力上升,加拿大移民部已由2022年4月30日起,全面調高永久居留申請的費用,不論是商業、家庭、人道主義等類別,皆會受影響。

這是加國20年以來首次增加永久居留申請處理費用。原先在2002年時,政府宣布相關收費將每兩年調整一次,以跟上通脹帶來的成本上升。

對於今次加價,加拿大政府指政府的服務計劃成本,大部分是接受服務者應負的責任,他們也是服務的直接受益人。

4月底起,聯邦高技術、省提名計劃和魁北克技術工人、大西洋移民類別和大多數經濟試點(比如農村、農業食品)等的移民申請費,從825加元(約5,090港元)升至850加元(約5,245港元),升幅3%。另外,申請人還可能需要支付500加元(約3,085港元)的永久居留權費用,該費用升至515加元(約3,180港元)。其他類別的申請費升幅,也大概是3%。

倘被拒 將獲退回
永久居留權費用是移民申請獲批後,正式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前必須支付的費用。該費用可以在申請時同時支付,如果申請被拒,加國政府會退還該筆款項。

至於為港人而設的兩條永久居留途徑,申請費用由1,050加元(約6,480港元)加至1,085加元(約6,700港元)起。
Reply
調查:近半移英港人有抑鬱或焦慮 不太信任華人團體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AA...02706.html

隨著BNO 5+1簽證計劃落實,估計有近10萬名港人移居英國。一個由英國香港人團體進行的調查發現,接近一半受訪移英港人有抑鬱或焦慮症狀,又有約四份之一受訪者,因香港政治情況,而有明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同時,報告發現,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移民英國後,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逾兩成有創傷後遺症
「英國港僑協會」(Hongkongers in Britain)與劍橋大學健康、醫學及社會哲學碩士生Mark Liang共同進行調查。團隊在今年3月至4月向在英港人發放網上問卷,收回658份回覆,當中有接近九成被訪者持有BNO簽證,其餘是持有英籍或正在申請政治庇護的香港人等等。

調查發現,近兩成的受訪者有臨床上顯著的抑鬱症狀,而有臨床上顯著的焦慮症狀的則有超過兩成五。近兩成四受訪者表示,有臨床上顯著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而那些症狀與2019年香港社會運動以及《香港國安法》實施有關。

研究員Mark Liang指,英語水平、就業、與家人及子女的關係問題影響在英港人的心理健康,這些都是移民通常會帶來的問題。此外,有獨特的政治因素影響港人移民群體的心理健康。

他又指,有相當一部份在英港人擔心討論政治會招致報復,同時擔心仍然在香港生活的人。「即使這些BNO簽證持有人已經到了英國,一個尊重法治和言論自由的地方,但仍然有因素窒礙他們公開談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

四份三人未尋求心理治療
調查發現,接近四份之三的受訪者都不會在未來六個月內尋求心理健康治療,接近一半人更是從未與家庭醫生見面。他們更願意和家人及朋友討論心理健康問題,之後才找心理輔導員或者團體對話。在英港人亦不信任華人團體,以及非洲裔、亞裔及其他少數族裔團體,不願意與他們討論心理健康問題。

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要解決香港人的心理創傷,答案不只在於個人層面。「解鈴還須繫鈴人,真正要去治癒香港人集體的共同創傷,就一定是要還香港社會一個公道,一個符合公義、程序的社會才是真正解決香港人共同創傷的靈丹妙藥。」

英國政府提供的資料指出,直至去年年底,BNO簽證計劃已經有逾10萬宗申請,而未來5年預計會總共有約30萬人搬到英國。

移民潮牽連學界 每校平均32人退學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0%E5%AD%B8

近年移民潮不停,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昨表示,該會早前與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訪問了140間中學,了解學界師生流失情況,發現受訪學校中,每間平均有32名學生退學、約7名教師離職,退學的學生相當於一班,而教師離職亦造成學校人手增補的困難。

連鎮邦指,師生流失令學校面臨新的挑戰,由於小學正實施25人一班的小班教學,校長會曾建議在中學亦引入這項措施,但教育局認為,中小學的學位需求受到多項因素影響,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恐是結構性的問題,應及早制訂長遠措施

老師也移民 教育界斷層
連又指,近年許多教師在短期內離職,甚至在學期中段舉家移民,教育界因此出現斷層、青黃不接等現象,除主科英文、數學及理科受影響外,不少藝術類科目學校亦未必有替補人選,面對教師人手流失、學童減少,希望政府有更積極的措施,做好學校課程改革,大學教育亦要投放資源。

近7400名港中小學生赴英讀私校 按年升24% 新生升幅達30%
https://hk.news.yahoo.com/%E8%BF%91-7400...06141.html

今年首季以永久離港為由申索強積金有7500宗 按季減少14%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E5%B0%9114

[Image: _2022060216483833616.jpg]

積金局今日(2日)公布今年首季強積金的資料,當中提到,今年首季以不同理由(包括退休、提早退休等)提取強積金的申索總數為4.7萬宗,較對上一季減少23%,當中以永久離港為理由提取強積金的申索數目為7500宗,按季減少14%。積金局指出,由於市民可能擁有一個或以上的強積金帳戶,所以申請人數應低於申索宗數。

而截至3月底強積金總資產約有11.2萬億元,其中扣除收費及費用後的淨回報超過3260億元,過去十年,強積金總資產飆升187%,接近兩倍。

另外,約267萬個強積金帳戶把全部或部分資產,按照被視為「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的規定投資,或投資於該策略下的兩個成分基金,佔強積金總資產8%。

受移民潮衝擊 中小學及幼稚園本學年流失逾3萬名學生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60...2_001.html

本港經歷移民潮,學界面對學生及教師流失。教育局更新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人數統計數據,中小學及幼稚園本學年共流失超過3萬名學生,而公營中小學各級亦有過千名的學生流失。教育局指,預計未來學齡人口持續下跌的情況是結構性而非過渡性,跌幅可能比原先估計大。
廣告

教育局日前更新幼稚園及中小學教育的統計,截至去年9月中,即本學年開始時的學生人數,東網比較上學年同一批學生的數據,發現全港共流失約30,515名學生,較上學年流失的約21,000人,增加約45%。若以不同學習階段而言,中學的學生流失情況最為嚴重,除了中一有新生入學令該級人數有增加外,其他級亦有大幅的學生流失,累積流失逾萬人。若以地區劃分,18區以中區、西區及灣仔的學生流失量最多。

教育局指,中小學學位需求受多項因素影響,除了本港適齡學童人口,亦包括跨境學童數目、適齡新來港學童數目等。由於預計未來學齡人口跌幅可能比原先估計大,必須及早訂定長遠措施,以應對學位過剩的情況,而以往採用過渡性的紓緩措施未必適用。局方又指,一直關注學生人口變化為公營中小學學位相關規劃及業界所帶來的影響,就此一直與業界保持緊密的溝通,並採取不同措施以應對年與年之間各學校網的學位需求變化,務求在學位需求上升時確保有足夠公營學位供應。而在學生人口下降時,在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推出相應的紓緩措施以減低學生人口過渡性的變化對業界所造成的衝擊。

近7400名港中小學生赴英讀私校 按年升24% 新生升幅達30%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53...2_001.html

本港掀起移民潮趨勢,英國私立學校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有近7,400名本港中小學生正就讀英國私立學校,按年升24%,當中新生的升幅更達30%,創歷年新高。資深升學顧問分析指,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簽證新政策吸引港人舉家移英,就算部分父母未決定是否移民,仍先安排子女到當地升學。為因應港生人數增加,部分英國頂尖私校調整收生安排,包括提前至6月開始面試,以優先取錄有潛質的學生。

升學顧問英識教育引述英國私立學校協會報告,該協會每年均發表報告,統計逾千間會員學校的學生數目、原居地及性別分布等。中國內地的留學生總數雖然連跌2年,但仍佔當地的國際學生人數最多,而香港留學生總數則按年上升,今年增至7,383人,續排第二;其中3,142人是本學年才入學的新生。此外,5,845名港生的父母居於海外,成為最多學生獨自赴英留學的國家或地區。其餘1,538名港人的父母居於英國,是去年同期的3倍;當中897人是新生。

英識教育執行總監陳思銘指,自英國政府BNO持有人及其受養人、俗稱「5+1」的簽證,即留英滿6年可申請成為英國公民,不少港人選擇移居英國。雖然BNO持有人的子女可以免費就讀英國公立學校,但質素高的公校,尤其文法學校向來競爭激烈,不易考入,落榜者自然轉投私校。另外,本港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亦指,該會與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個研究亦發現,最近一年有不少學生流失,受訪的140間中學,每間平均有32人退學,相當於一個班級的人數,教師人才亦有流失情況。

[ 本帖最後由 失蹤的老公 於 2022-6-7 12:28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2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