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私隱 privacy
私隱公署去年向警轉介21宗人對人促銷電話零定罪 政府稱未有進一步立法時間表 (11:58)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3%E8%A1%A8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去年共轉介21宗人對人電話促銷活動中使用個人資料的相關投訴,較去年增加12宗,創過往5年新高,但沒有定罪個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因應本港經濟面對挑戰,目前沒有為加強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的立法時間表。

商經局回覆立法會書面質詢時指,政府曾於2017年為相關議題諮詢公眾,並分別於2018年及2019年向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簡介諮詢結果及建議下一步工作,但因應香港經濟面對的挑戰,包括疫情變化,政府認為有需要審視最新情況,包括規管此類電話會否影響正常商業活動,尤其中小企和商界有需要透過不同遙距方式,例如人對人促銷電話繼續經營業務

商經局亦稱,世界各地在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的經驗顯示,具體操作及執法上有一定困難,例如搜證及尋求外地執法機構協助,區分正常商業活動和促銷電話亦有難度,認為需要平衡眾多因素。

去年20宗人對人促銷電話投訴轉予警方 政府稱未有立法時間表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60...2_001.html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於去年,轉介了20宗人對人電話促銷活動中使用個人資料的相關投訴予警方,較前年大增1.5倍,創近5年新高。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日(8日)書面回覆議員劉業強的提問時表示,《人對人促銷電話實務守則》自2010年底生效起,商經局、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所接獲,涉及人對人促銷電話的整體查詢及投訴的數字顯著下降,由2012年的2,010宗下降至去年的241宗,稱《守則》對減少人對人促銷電話的滋擾有一定成效。

至於警方獲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轉介,涉在電話促銷中使用個人資料的相關投訴中,亦由2017年的18宗,一度回落至近年6至8宗的「單位數」,而定罪個案則於2017年的3宗,至2020年間錄得1宗,而去年警方雖獲20宗轉介,但沒有定罪個案。邱騰華指,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的具體操作及執法上有一定困難,需要平衡眾多因素,目前沒有具體工作時間表。

邱又提到,政府曾於2017年就「加強規管人對人促銷電話」諮詢公眾,亦於2018年及2019年向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簡介諮詢結果及建議下一步工作,而委員對應否加強規管持不同意見。他續指,因應香港經濟面對的挑戰,包括疫情變化,政府認為有需要審視最新情況,包括規管此類電話會否影響正常商業活動,尤其中小企和商界有需要透過不同遙距方式,加強規管如人對人促銷電話繼續經營業務。

規管促銷電話︱曾上立法議程可囚5年 政府轉軚:憂阻礙商業活動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9250

私隱公署指物管公司須提供替代方法取代登記訪客身份證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79307

私隱專員公署於過去5年,每年平均接獲過百宗關於物業管理界別的投訴。公署更新處理物業訪客及住戶資料的指引,包括考慮以其他方法代替登記訪客身份證號碼及不能要求訪客提供詳細住址。

疫情下不少人會叫外賣,減少接觸,私隱專員公署接獲投訴。

投訴人於一間外賣平台任職送餐員,去年年底,到筲箕灣東旭苑送餐時,保安員要求他必須出示身份證登記,拒絕他希望用其他證件登記,最後投訴人不能進入大廈。

公署調查後認為,物業管理公司怡信無提供其他替代方式供訪客選擇,違反有關收集個人資料的規定。

首席個人資料主任陳美儀:「應該要接受如工作證或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當有選擇情況下,該位訪客不想麻煩交出身份證登記,這種情況是訪客自己選擇提供資料登記,都是無可厚非,但管業公司一定要提供侵犯私隱較低情況予訪客選擇。」

另一宗個案涉及上水清河邨協助政府向居民派口罩,物管公司創毅要求所有住戶在大堂領取口罩時,填寫「口罩簽收紀錄」,提供姓名、單位、簽名等。

公署認為創毅應遮蓋表格上的個人資料或提供獨立的簽收表格,及訂明保存資料的期限。

公署因應物業管理界別的投訴增加,決定更新指引,例如簽發住戶證時,只收集姓名及聯絡電話已足夠收集身份證號碼並非必須。而在疫情下,管理處只須要求訪客確認是否曾到訪有新冠患者到過的地點,而毋須要求提供詳細住址。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每年我們收到約150宗有關物業管理界別投訴,主要投訴他們在處理業戶或住客個人資料不足,希望指引可以協助物業管理界別處理個人資料時,更好遵從私隱條例規定。」

私隱公署建議物管公司應該在管理層設立保障資料主任職位,透過持續監察和加強培訓,減少和住客訪客發生紛爭誤會。

物管公司要外賣員出示身份證作登記 私隱公署指屬違規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3.htm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有4間物業管理公司違反《私隱條例》,不當收集、保留及使用業戶和訪客個人資料,已指示對方糾正及防止再發生。公署同時更新《保障個人資料私隱一物業管理界別指引》,配合業界處理個人資料的需要。

其中一間物管公司涉及要求外賣平台送餐員,必須出示香港身份證用作登記,保安員不接受對方以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登記。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這宗個案違反了《私隱條例》有關收集個人資料的規定。

鍾麗玲說,身份證屬於性質敏感的個人資料,只可在符合《私隱條例》發出相關實務守則列明的情況下,方可收集身份證號碼。她表示,明白物管公司的保安要求,建議採取侵犯私隱程度較低的方式,包括登記工作證或卡片的資料,又或者要求住戶確實訪客身份,避免抄下完整的身份證號碼。

過去5年,私隱公署每年平均收到百多宗有關物業管理界別的投訴,鍾麗玲說,留意到很多物管公司都會永久保存訪客的個人資料,建議適時銷毀資料。

4間物管公司不當收集業戶訪客資料 私隱公署通知糾正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3.htm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表調查報告,涉及4間物業管理公司不當收集、保留及使用業戶及訪客個人資料。涉及的公司分別是昌生物業代理及管理、創毅物業服務顧問、尊家管業及怡信物業管理。

私隱公署發現,該4間物業管理公司分別違反了《私隱條例》下,保障資料原則有關個人資料的收集、保留期限、使用和保安的規定。 私隱專員已向4間物業管理公司發出執行通知,指示這些公司糾正其違反事項,以及防止同類情況再發生。

公署建議,物業管理界別引入個人資料私隱管理系統,將個人資料私隱保障納入團體的管治責任。在制定涉及收集個人資料的政策或措施前,應先進行私隱影響評估,以及考慮是否有其他侵犯私隱程度較低的替代方法,並委任保障資料主任,建立尊重個人資料私隱的文化。

因應物業管理行業的最新發展,私隱公署已同步更新《保障個人資料私隱一物業管理界別指引》,內容涵蓋最常見的處理個人資料範疇。

起底行為刑事化後 私隱公署已要求移除近4千訊息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3.htm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去年修訂條例將起底行為刑事化後,截至今年5月底,共向14個社交平台發出774個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3900個起底訊息,9成訊息已被移除。

鍾麗玲說,部分起底頻道更是整條被移除,認為是好現象,展示正確做法,相關頻道原有3萬多名成員,人數已大減。

被問到會否考慮封鎖「Telegram」,鍾麗玲強調,任何社交平台都不應被不法之徒擺放起底訊息,公署有權要求有關平台移除訊息,甚至限制或停止任何人閱讀,但她不便公開交代個別的執法行動。

對於公署會在甚麼時候採取行動,鍾麗玲表示,會視乎起底訊息數量、頻道的多寡而定,強調如須執法,也不希望影響其他合法頻道。

私隱專員指有要求部分網絡平台移除非法「起底」訊息
https://news.tvb.com/local/62a70ba6c652e...A%E6%81%AF

早前有報道指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正考慮,封鎖涉及大量「起底」訊息的通訊軟件Telegram。私隱專員鍾麗鈴表示,不適宜披露具體執法行動,強調公署一直有跟進相關情況,並會適時採取行動。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鈴表示:「我強烈要求所有社交平台,我認為他們本身都有監察責任移除不法訊息。就私隱公署來說,修訂(私隱)條例實施後,我們已經有權力發出移除通知書,要求一些網絡平台移除非法『起底』訊息,我們甚至可以限制或停止任何人瀏覽這些『起底』訊息。經過平台一部分、瀏覽部分、甚至瀏覽整個平台,這個權力我們是有的。至於個別平台,我們會採取甚麼執法行動,我就不便披露。」

醫療集團意外棄置個人資料 私隱專員促改善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3.htm

就康健醫療集團去年意外棄置涉及約300個病人醫療紀錄事件,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表調查報告,指「康健」在保障資料方面,無論意識及措施都嚴重不足,公署建議應設立相關管理系統,並提升員工的個人資料保障意識等。

有醫療集團意外棄病人紀錄 私隱公署促機構增保障意識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613.htm

[ 本帖最後由 失蹤的老公 於 2022-6-13 11:21 編輯 ]
Reply
私隱公署拘26歲男子 涉未經同意下披露一名女子個人資料
https://news.tvb.com/local/62b2b712c652e...7%E6%96%99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拘捕一名26歲男子,涉嫌未經同意下披露一名女子的個人資料。

私隱公署指,被捕男子與投訴人曾短暫交往。其後,有人去年10月至11月先後於四個不同社交媒體平台,冒認投訴人開設帳戶,並披露投訴人的姓名、相片、住址、電話號碼、公司名稱、職業等個人資料。不少陌生人之後聯絡投訴人,意圖交友。

被捕男子正被扣留調查。公署指今次是去年10月「起底」刑事化後,作出第四次拘捕行動。

另外,警方亦就四宗「起底」相關個案拘捕3人。

Google將刪用戶曾訪墮胎診所等設施定位紀錄 免成遭調查及起訴資料
https://news.tvb.com/world/62c0e066e774f...7%E6%96%99

美國科網公司Google將自動刪除用戶曾到訪墮胎診所等設施的定位紀錄,以免被用來調查及起訴墮胎。

Google將更新私隱保護措施,當系統偵測到用戶曾到訪墮胎診所、家暴庇護中心、戒癮治療設施與減肥診所等後,會自動刪除這些定位紀錄。

高級副總裁菲茨帕特里克表示,有關措施將在未來數周生效,重申Google會繼續加強及改善保護用戶私隱。

美國最高法院早前推翻保障墮胎權的裁決,容許各州禁止墮胎後,外界擔心執法機關會透過蒐集個人私隱進行墮胎調查及起訴,呼籲大型科企實施更嚴謹的私隱政策。

[ 本帖最後由 HKer 於 2022-7-3 03:56 編輯 ]
Reply
滴滴被罰逾80億元人民幣 網信辦公布16項違法事實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94923

國家網信版公布對內地網約車平台滴滴處以80.26億元(人民幣,下同)罰款,另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程維、總裁柳青各處人民幣100萬元罰款。

根據網絡安全審查結論及發現的問題和線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法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經查實,滴滴公司違反《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違法違規行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網信辦表示,經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項違法事實,歸納起來主要是8個方面

一是違法收集用戶手機相冊中的截圖信息1196.39萬條;二是過度收集用戶剪切板信息、應用列表信息83.23億條;三是過度收集乘客人臉識別信息1.07億條、年齡段信息5350.92萬條、職業信息1633.56萬條、親情關係信息138.29萬條、「家」和「公司」打車地址信息1.53億條;四是過度收集乘客評價代駕服務時、App後台運行時、手機連接桔視記錄儀設備時的精準位置(經緯度)信息1.67億條;五是過度收集司機學歷信息14.29萬條,以明文形式存儲司機身份證號信息5780.26萬條;六是在未明確告知乘客情況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圖信息539.76億條、常駐城市信息15.38億條、異地商務/異地旅遊信息3.04億條;七是在乘客使用順風車服務時頻繁索取無關的「電話權限」;八是未準確、清晰說明用戶設備信息等19項個人信息處理目的。

至於今次對滴滴公司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的主要依據是什麼?網信辦指,從違法行為的性質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監管部門要求,履行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置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於不顧,給國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帶來嚴重的風險隱患,且在監管部門責令改正情況下,仍未進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質極為惡劣。

從違法行為的持續時間看,滴滴公司相關違法行為最早開始於2015年6月,持續至今,時間長達7年,持續違反2017年6月實施的《網絡安全法》、2021年9月實施的《數據安全法》和2021年11月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

從違法行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過違法手段收集用戶剪切板信息、相冊中的截圖信息、親情關係信息等個人信息,嚴重侵犯用戶隱私,嚴重侵害用戶個人信息權益

從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數量看,滴滴公司違法處理個人信息達647.09億條,數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臉識別信息、精準位置信息、身份證號等多類敏感個人信息。

從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公司違法行為涉及多個App,涵蓋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強制收集敏感個人信息、App頻繁索權、未盡個人信息處理告知義務、未盡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保護義務等多種情形。

綜合考慮滴滴公司違法行為的性質、持續時間、危害及情形,對滴滴公司作出網絡安全審查相關行政處罰的決定的主要依據是《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行政處罰法》等有關規定。

滴滴回應稱全面深入自查 認真完成整改
https://www.singtao.ca/5916974/2022-07-2...=vancouver

招聘試問排泄習慣疑侵犯私隱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00178_024/

[ 本帖最後由 Dr.Fat 於 2022-7-22 10:59 編輯 ]
Reply
女子涉網上帖文披露個人資料 被私隱專員公署拘捕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726.htm

一名35歲女子涉嫌違反「起底」罪行,被私隱專員公署拘捕,她涉嫌在未經投訴人同意下,披露對方個人資料,違反《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被捕人獲准保釋,公署會繼續調查案件。

調查顯示,被捕人與投訴者均從事網上買賣活動,她們之間的商業關係其後演變成金錢糾紛。在2021年12月期間,有人在一個社交媒體平台約14個不同的群組上發文,聲稱有人騙財,文中披露了投訴人與其丈夫的個人資料,包括中文姓名、電話號碼及相片。

私隱公署提醒市民,「起底」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100萬元及監禁5年。
Reply
報告指安心出行存安全漏洞 防疫資料恐外洩
https://hk.news.yahoo.com/%E5%A0%B1%E5%9...52847.html

波蘭一間網絡安全公司周三(27日)發表報告,指香港政府在新冠疫情下「強制」市民使用的「安心出行」防疫流動應用程式,存在重大漏洞。當中包括允許應用程式及其後台伺服器被攔截、避開驗證系統獲取新冠疫苗接種和檢測資料、通過儲存卡獲取相關圖像等

該份報告長55頁,由7ASecurity網絡安全公司和美國非牟利組織「開放科技基金」(Open Technology Fund)聯合展開測試後公布,提及有關安心出行的12個發現。當中8個發現被列為保安弱點,其中3個估計嚴重程度高,另外4個則屬普通弱點,較少風險遭到利用

報告指審核者認定,此應用程式沒有事先經過任何有能力的網絡安全公司展開專業審核。他們在一個多月前已與開發者分享上述發現,詢問這些問題是否已解決,以及開發者此前為何未識別這些問題,但仍未收到答覆。

安心出行程式遭質疑存安全漏洞 港府資科辦:不實不公指控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72...2_001.html

本港的「安心出行」程式遭波蘭一間網絡安全公司周三(27日)指存在重大漏洞,當中包括允許應用程式及其後台伺服器被攔截、避開驗證系統獲取新冠疫苗接種和檢測資料、通過儲存卡獲取相關圖像等。港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午發表聲明,斥責有關報告不實及屬不公道指控,對此表示遺憾,強調「安心出行」程式從沒有出現任何保安或私隱相關事故。

上述網絡安全公司的報告長55頁,由7ASecurity網絡安全公司和美國非牟利組織「開放科技基金」(Open Technology Fund)聯合展開測試後公布,提及有關安心出行的12個發現。當中8個發現被列為保安弱點,其中3個估計嚴重程度高,另外4個則屬普通弱點,較少風險遭到利用。

資科辦發言人對上述不盡不實的報告和不公道的指控表示遺憾及堅決反對。資科辦表示,「安心出行」是港府協助防疫抗疫的數碼工具,其設計、開發及使用一直以保障個人私隱為大前提,程式無須登記,儲存所有與個人私隱相關的資料均經遮蓋及加密處理。程式推出一年多以來,已有超過800萬個下載,從沒有出現任何保安或私隱相關事故。此外,資科辦早於今年5月就有關人臉識別模組的指控多次解說,重申「安心出行」無須亦從來沒有使用人臉識別的功能,相關人臉識別模組亦早已按承諾移除。
Reply
中國政府要求在TikTok開「隱形帳號」 對西方偷偷大外宣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009292

中國短影音社群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讓中國員工讀取用戶資料,引發國外用戶資料安全的質疑聲浪。《彭博》29日報導,中國政府機關試圖在TikTok上開設「隱形帳號」,專門針對西方受眾進行大外宣。

根據彭博所見的TikTok內部訊息,一封公司同事在2020年4月給該公司負責英國、愛爾蘭、荷蘭和以色列政府關係部門負責人坎特(Elizabeth Kanter)的訊息說,「一個中國政府機構有意加入TikTok,但是不希望被以政府帳號公開示人,因為主要目的是為了宣傳展現中國最好一面的內容(某種政府宣傳)」。

這封訊息顯示,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的一些最高階政府關係團隊,包括坎特、在美國的企業事務全球負責人和法務長安德森(Erich Andersen),內部討論了此事,但是抵擋了中國政府的這項「敏感」要求。TikTok也利用此事,對其他敏感請求進行了內部討論。

一名TikTok發言人淡化此事為一名員工的朋友提出的非正式請求,「我們拒絕給予這項請求支援,因為我們相信設立這類帳號,會違反我們的社群規範。」

這名發言人說,該公司規定禁止「協同造假行為」,即帳號隱瞞其真正身份來影響或左右民意,也禁止政治廣告。不過,TikTok確實允許中國駐美大使館在內的一些中國政府機關,設立身份經驗証的帳戶,該公司也正計畫,在未來幾個月,將國營媒體帳戶政策擴大,納入其他政府機構。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旗下新聞程式被曝言論審查及向西方用戶強推大外宣 評論憂影響國安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tikto...05928.html

美媒曝光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旗下一款新聞應用程式夾帶「親中私貨」,並對包括諷刺習近平、批評中國政府的內容進行審查。外媒不久前才披露「字節跳動」中國員工可查閱海外用戶數據。評論擔心中共借走出海外的中國科技公司滲透西方國家、破壞民主選舉。有專家建議,民主國家在加強立法之餘,可以中共禁止西方媒體落地為依據,實施對等制裁。

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於周二(26日)曝光「字節跳動」利用其在海外推出的新聞應用程式TopBuzz,向海外用戶推送支持中國政府的信息,同時審查對中國不利的報道。

四名TopBuzz前雇員以匿名方式接受了採訪。他們透露「字節跳動」指示其員工在TopBuzz放置特定的親中國政府的消息。其後員工會將這類內容置頂以進行廣泛推廣;發布的內容不是公開的政治性支持,而是一種「軟廣告」,如發布一些熊貓視頻、宣傳中國旅游、以及海外人士大談在中國創業好處的視頻等。這些員工必須向「字節跳動」提供證據,他們被要求截取TopBuzz中的實時內容並將其發送回公司,以證明他們已執行總部指示。這幾名消息人士,並向BuzzFeed展示了包括屏幕截圖在內的證據。

另有在TopBuzz工作的15名前員工還透露,他們還審查批評中國政府、「損害國家榮譽」的內容。比如香港「反送中」抗議、涉及習近平、甚至包括有小熊維尼一詞的內容。

「字節跳動」強烈否認這些說法。「字節跳動」的發言人比利·肯尼(Billy Kenny)透過電子郵件中回應BuzzFeed,稱以上指控是虛假和荒謬的。

一直關注中共對外擴張和滲透的法國獨立電影製作人、時評人王龍蒙向本台表示,近年中國社交軟件包括「字節跳動」的Tiktok等都傳出收集海外用戶個人信息,這些中國科技公司甚至在海外對客戶定向投放政治廣告,進行大外宣、將言論審查輸出海外。他認為,該做法將長遠影響西方國家的政治生態和國家安全。

王龍蒙說:微信、TikTok等在海外的使用者數量龐大,中國政府慢慢顯露出猙獰面目,不僅是進行大外宣,將它們在國內言論審查的那一套做法出口到海外。最令人擔憂的是,以前媒體報道過中共當局對微信、TikTok受眾進行大數據分析,然後在政治選舉時定向投放引導性內容,這是隱性干預西方選舉的方式,長此以往,甚至會影響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國家安全。

王龍蒙也表示,TikTok一方面將自己打造成娛樂化平台的無害形象,同時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投入巨資進行政策遊說,以掩蓋深層的政治目的。他希望西方國家能夠立法阻擊中國公司。

王龍蒙說:我們也看到TikTok出巨資進行政策遊說,強調它們的平台主要用於娛樂的報道。這層娛樂化的面紗下,顯然不是那麼簡單的,目前曝光的這些指控足以說明這些中國社交媒體是不安全的,中國政府是有著更深遠的目的,所以希望美國及其他國家應該立法,禁止這些媒體應用在西方國家上市。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數字和網絡空間政策」項目主任亞當·西格爾(Adam Segal)關注TikTok安全及言論審查問題。他向BuzzFeed表示,最新對TikTok的揭發證實了人們對中國應用程式的擔心:這些中國公司在中國市場被習慣性濫用於宣傳中國,而這些公司到國外市場時也會做同樣的事。

澳大利亞價值聯盟成員、計算機專業博士生張曉剛也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指出從華為、中興等科技公司到Tiktok等社交媒體,中國利用技術手段建立「高科技極權」,並將該模式輸出海外。

張曉剛說:TikTok母公司的做法是必然的。中共要控制一切,在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把它的這種極權統治通過高科技公司向海外輸出。它這種輸出過程中,把它的監控技術運用到這裡邊,海量的收集情報,盜取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到有用的東西,就會對西方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張曉剛指出,在西方開放言論自由、市場經濟的背景下,要將這些中國企業趕出有難度。他提醒,中國禁止海外社媒及傳媒落地,他認為,西方國家可以此為據採取對等制裁。

張曉剛說:現在中共做得越來越過分,西方國家一些情報部門、國防部門逐漸的注意到這個問題,很多政客還沒有看到中共利用對它他們的市場的契約做的是偷取技術、信息的問題。西方國家應該對中共輸出的這種社交媒體進行一種限制,包括對等的問題,如果中共禁止海外的社交媒體,西方國家就有理由禁止TikTok這些應用。

TikTok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社交軟件之一。此次曝光的TopBuzz被認為是國際版的「今日頭條」,TopBuzz擁有數十個英美頂級媒體合作伙伴,包括BuzzFeed本身。它於2015年推出,到2018年每月活躍用戶達4000萬,但它已在2020年6月被關閉。

今年6月份,BuzzFeed新聞曝光Tiktok美國公司的80次內部錄音,揭露出該「字節跳動」的中國員工可以獲得Tiktok美國的用戶數據。該公司隨後加大了在美國的政治游說,並強調TikTok 主要用於娛樂,而不是政治對話。

7月13日,澳大利亞媒體報道,該國影子網絡安全部長、參議員帕特森(James Paterson)在向TikTok質詢後,對方承認其在中國的員工能夠查閱澳大利亞用戶的數據。

中國員工可獲美用戶數據 TikTok安全官9月下台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94490

TikTok週五(15日)表示,在公司負責隱私的首席安全官Roland Cloutier將於9月被撤換,並強調這與先前公司爆出中國員工可取得用戶數據完全無關。

綜合媒體報導,該職位將由目前負責TikTok全球安全風險的負責人Kim Albarella暫時接手,Roland Cloutier雖然卸任但仍將繼續擔任安全顧問,專注於安全計劃等業務。

TikTok發言人表示,他們試圖減少對有關美國用戶數據的擔憂,包括要成立1個新的部門,專門管理美國用戶數據,這是他們實踐數據保護的重要投資,同時改變安全主管一職的職務範疇。

此前有報導稱,根據TikTok內部會議流出的音檔,TikTok中國員工曾數次取得美國用戶數據。該報導隨即在華府引發強烈反彈,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更呼籲蘋果(Apple)及谷歌(Google)將TikTok自其應用程式商店下架。TikTok事後也承認,中國員工的確可以取得美國用戶數據,但只能透過「認證程序」進行。

民調:6成美國人支持下架TikTok APP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000182

TikTok(抖音)前陣子被爆出抖音中國員工可讀取美國用戶資料後,美國一項最新民調顯示,近60%的美國人支持TikTok應用程式下架。

一項由非營利組織「國家行動公約」(Convention of States Action)和美國民調機構特拉法加集團(Trafalgar Group)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 顯示,58.6%的受訪者支持將TikTok下架。同時,17.8%的受訪者表示反對,23.6%的人表示不確定。此次民調樣本數1078份,抽樣誤差是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

美國眾議員巴克(Ken Buck)認為,TikTok是中共的侵略性工具,已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非常真實的威脅。事實上,美國國安單位過去早有警告,抖音有資安與木馬程式疑慮,包含允許攻擊者操縱使用者帳戶內容,甚至竊取保存在其中的個人機密資訊。此外,許多人也擔心抖音會對青少年的社交,以及心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TikTok澳大利亞高管承認 中國員工可訪問澳用戶數據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tikto...10149.html

英國會開TikTok帳號 議員要求撤銷:資料恐傳中國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008530

TikTok成俄國大外宣平台 研究:幾分鐘就推播烏戰假新聞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67199

【烏克蘭成戰場】TikTok淪俄大外宣利器? 研究顯示「新用戶40分鐘內必有假消息」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322edi001/
Reply
Facebook及IG被爆監控用戶 秘密紀錄你網上行為 包括所輸入密碼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3663
[Image: jR1U9tw4IUoNM6m1zgBOUrLnwjRy4kyfx15kPMde...w1920r16_9]

Google不再追蹤瀏覽紀錄 萬惡Cookies又是什麼?|新聞背後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594752

[Image: Sv6652mr1BPUv2Oqq0TYcEQpad76uybpqJ5nb6ie...w1920r16_9]

私隱署起訴一人涉網上披露前女友資料 屬第二宗「起底」罪起訴個案
https://news.tvb.com/tc/local/62fcf0f12e...B%E6%A1%88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起訴一名男子,涉嫌在網上披露前女友資料,是第二宗就「起底」罪行起訴的個案。

案情指26歲被告,與前女友分手後,去年十月先後在四個不同社交平台,披露前女友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電話、住址、公司名稱及職業等;又冒認前女友開設帳戶,指歡迎其他人到其住所找她,令不少陌生人聯絡她。

私隱專員公署調查後,認為男子涉嫌干犯七項《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罪行,六月將其拘捕,案件下周四於沙田裁判法院提堂。


私隱署首7個月接68機構通報資料外洩 逾四分一涉資訊科技系統漏洞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F%E6%B4%9E

在疫情下,混合工作及混合學習等模式成為新常態,但使用者在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特別是資料保安方面或有不足。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年1月至7月共接獲68宗由機構通報的資料外洩事故,其中超過四分之一涉及資訊及通訊科技系統的漏洞。公署今日(30日)發出 《資訊及通訊科技的保安措施指引》(指引),為資料使用者建議相關的資料保安措施。

所建議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的資料保安措施涵蓋七大範疇:包括委任合適人員負責資料保安,及提供足夠培訓予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資料保安風險評估;建議一系列的技術及操作上的保安措施;資料使用者須採取合約規範,以防止個人資料在未獲准許或意外的情況下被查閱、處理、刪除、喪失或使用;資料保安事故發生後的補救措施,從而減輕對機構及受影響人士可能造成的傷害;定期監察、評估及改善資料保安政策的遵從情況;以及使用雲端服務、自攜裝置及便攜式儲存裝置所應採取的保安措施。

貼撐警友人資料並鎅刀傷人 港鐵車長囚25個月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90...2_001.html

31歲男疑因工作結怨網上披露同事資料 涉起底被捕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31歲男疑因工作結怨網上...底被捕/336657

一名31歲男子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其後因工作與同事結怨,最終被公司解僱。其後於2021年10月中,有人將投訴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他的中文姓名、手提電話號碼、居住屋苑名稱、僱主名稱及投訴人過往事蹟等,發布到社交媒體平台上。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經調查後,今日在新界北拘捕一名31歲中國籍男子,他涉嫌在未經資料當事人的同意下披露了他的個人資料,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64(3A)條的規定。被捕人士獲准保釋,私隱專員公署會繼續調查案件。

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市民,「起底」屬嚴重罪行,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100萬元及監禁5年。《私隱條例》亦適用於網上世界,市民在網上或社交媒體平台發布或轉載「起底」訊息前,都要三思,以免觸犯法例。

涉披露他人資料 私隱專員公署拘31歲男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022/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日在新界北拘捕一名31歲中國籍男子,涉嫌在未經資料當事人同意下,披露他人資料,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第64(3A)條規定。被捕人獲准保釋,公署將繼續調查案件。

與投訴人因工作結怨

調查顯示,被捕人士與投訴人曾在一家公司共事,其後因工作結怨,被捕人士最終被公司解僱,其後於去年10月中,將當事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中文姓名、手提電話號碼、居住屋苑名稱、僱主名稱及投訴人過往事迹等發布到社交媒體平台上。

私隱專員公署提醒,「起底」屬嚴重罪行,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100萬元及監禁5年;《私隱條例》亦適用於網上世界,市民在網上或社交媒體平台發布或轉載「起底」訊息前要三思,以免觸犯法例。

根據《私隱條例》第64(3A)條,如任何人(披露者)在未獲資料當事人的相關同意下,披露該當事人的個人資料,而披露者的意圖,是導致該當事人或其任何家人蒙受任何指明傷害;或披露者罔顧是否會(或相當可能會)導致該當事人或其任何家人蒙受任何指明傷害,披露者即屬犯罪。

[ 本帖最後由 KT150 於 2022-9-3 10:13 編輯 ]
Reply
港人熱衷網購 6成受訪者不閱電商私隱政策 規管AI法例虛空 消委會籲堵漏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202/

網購盛行,相關投訴近年亦急增。自2020年至今年7月,消費者委員會共收到27,628宗投訴,僅今年首7個月的投訴已達6,984宗,較去年同期增逾一倍。該會調查發現,77%受訪市民熱衷網購,每周或每日瀏覽網店或網購至少一次,但消費者對個人私隱、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保障,以及人工智能(AI)問責問題等充滿憂慮,建議政府參考相關司法管轄區經驗,盡早建構相關法規。

消委會早前訪問1,219位15歲或以上、曾經瀏覽本地或非本地網店的消費者。發現僅有31%受訪者信任人工智能,而逾七成受訪者更擔心,網店收集過多個人資料;60%受訪者網購時從不閱讀網店的私隱政策或對私隱政策表示不知曉,不閱讀的理由包括內容冗長、詞彙深奧難明等。該會再檢視112間本地及非本地網店的私隱政策,發現九成網店頁面沒有具體披露收集數據的方法、目的和收集的數據類型。僅有6間網店列明收集數據的目的包括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或用於機器學習

促確保電商行業公平性

消委會綜合電商管理層、技術供應商及專家意見認為,香港應用人工智能仍處於早期階段,而商界應用人工智能時,仍面對3項重大挑戰,包括缺乏人才、資金不足,以及缺乏數據。由於香港的電商市場規模不大,可用作訓練人工智能模型的數據和種類可能不足,或影響本港企業發展及競爭力。

為監管人工智能應用及發展,消委會建議政府加快建構一套適用於本地的人工智能管治架構。同時,須協助中小企共享及應用數據,確保電商行業的公平性及競爭能力,防止有商家利用大數據操控市場。
Reply
選舉事務處完成兩宗資料外洩事件調查 一職員承認錯誤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913.htm

選舉事務處完成兩宗分別發生在今年3月23日及4月28日的資料外洩事件調查。

其中在3月發生的事件,涉及一名選舉事務處職員沒有跟從指引,將載有超過15000名選民資料的檔案,傳送至其私人電郵地址以便工作,但卻錯誤輸入電郵地址,導致檔案傳送至不明收件人。警方聯絡到收件人,確認收件人沒有開啟相關電郵並已刪除,沒有足夠證據起訴任何人。選舉事務處說,涉事職員承認錯誤,正按紀律處分機制跟進。

至於在4月發生的事件,選舉事務處一名職員,向一名選委會委員送交附有個人資料的回條時,錯誤夾附在64名選委會委員或其助理的測試電郵內。當日得悉事件後,處方已通知並要求相關資料接收者,立即刪除該回條。

調查指出,發送測試電郵程序有不足,選委會委員送交回條的資料,須以人手輸入,過程中容易出錯。而職員發出測試電郵前,並未再三確認是否有夾附其他不當附件。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起設「個人資料防騙熱線」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913.htm
[Image: mfile_1666617_1_L_20220913144946.jpg]
私隱專員公署表示,今日起設立「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處理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的查詢或投訴。(私隱專員公署提供)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今日起設立「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處理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的查詢或投訴,並提醒市民如果發現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涉及刑事罪行,亦應盡快報警。

公署指出,今年1月至8月,就有關套取個人資料作詐騙用途,收到386宗查詢及17宗投訴,包括冒認衞生防護中心人員,聲稱事主感染新冠病毒或成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從而套取個人資料。亦騙徒能說出事主姓名及身份證號碼,冒認公安,同樣為套取個人資料。亦有人冒認速遞公司職員,收集事主信用卡號碼及姓名等資料。

署方留意到,近期出現多不同形式詐騙個案,有騙徒假冒衞生署、社會福利署等不同機構,以電話、電郵或短訊以套取敏感個人資料,引致事主或親友蒙受金錢損失。

私隱專員鍾麗玲提醒市民,如果收到「+852」字頭陌生來電,顯示有關來電是假扮本地來電,應提高警覺。她亦提醒市民不時查看網上個人帳戶,留意有無不尋常登入紀錄,不時更換帳戶密碼並啟用登入雙重認證功能。

私隱公署收逾400宗套取個人資料騙案查詢及投訴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90082

私隱專員公署今年首八個月,錄得逾400宗有關套取市民個人資料詐騙的查詢及投訴。

私隱專員公署接獲的詐騙手法,包括冒認衞生防護中心人員,聲稱事主確診或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而套取個人資料;另外亦包括假冒公安訛稱事主犯法;或冒認速遞公司騙取信用卡資料。

私隱專員鍾麗玲指,近日誘騙個人資料的個案上升,已經設立防騙熱線3423 6611,呼籲市民對來歷不明電話等提高警覺,並應聯絡相關機構查證真偽。


46歲男子涉張貼「起底」街招被捕
https://www.am730.com.hk/%E6%9C%AC%E5%9C...%95/338579
男子涉張貼「起底」街招被私隱署拘捕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8%E6%8D%95
46歲男因金錢糾紛涉貼「起底」街招 今被私隱專員公署拘捕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15302
貼街招「唱衰」前老闆 46歲男涉起底被捕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91...2_001.html
46歲男子涉嫌貼「起底」街招被捕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490378


Google及Meta涉非法收集個人信息 遭南韓重罰6億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6%E5%84%84

南韓個人情報保護委員會周三決定對美國兩大網絡巨擘Google和Meta,巨額罰款共1000億韓圜(約6億港元),並要求兩家業者在追蹤用戶網上行為、利用用戶數據投放個人化廣告時,必須明確告知並給予自由選擇權。

直屬國務總理的個人情報保護委員會昨召開全體會議,決議以違反個資保護法為由,向Google開罰692億韓圜、Meta罰308億韓圜。這是該個委員會首次就綫上個人化廣告平台搜集及利用用戶個資相關案件開罰,也是因違反個資保護法罰款規模最大的一次。

Google至少從2016年已擅自收集和利用用戶在其他平台上的資訊,把隱私政策中的相關選項設置為默認同意。Meta則從2018年7月至今未獲用戶同意,擅自收集和利用用戶資訊。

[ 本帖最後由 愛新覺羅 於 2022-9-16 06:40 編輯 ]
Reply
疑因請外傭不遂鬧金錢糾紛 男子涉網上起底兼唱衰中介被捕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B%E6%8D%95

因聘外傭起糾紛 男子違私隱例披露他人個人資料被捕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3.htm

私隱專員公署拘捕一名37歲男子,他涉嫌在未經資料當事人的同意下,披露對方個人資料,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

公署調查顯示,被捕人士去年曾透過受害人聘請外傭,雙方其後因外傭無法來港而就合約發生金錢糾紛。至今年4月,有人在一個社交媒體平台上先後發布三條訊息,披露受害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中英文姓名、曾就讀的學校名稱、受害人的相片以及受害人的業務名稱和地址,並對受害人作出負面的評論及指控。

網上唱衰外傭中介兼披露個人資料 37歲男涉起底被捕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01...2_001.html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日(13日)在九龍西拘捕一名37歲中國籍男子,他涉嫌在未經資料當事人的同意下,披露了了一名經營外傭中介服務女子的個人資料,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第64(3A)條的規定。

調查顯示,被捕人士於2021年曾透過受害人聘請外傭,兩人其後因外傭無法來港工作而就合約事宜發生金錢糾紛。及至2022年4月,有人在一個社交媒體平台上先後發布3條訊息,披露受害人的個人資料,包括中文姓名、英文姓名、曾就讀的學校名稱、受害人的相片,以及受害人的業務名稱和地址,並對受害人作出負面的評論及指控。

被捕人士現正被扣留調查,私隱專員公署會繼續調查案件。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市民,「起底」屬嚴重罪行,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100萬港元及監禁5年。《私隱條例》亦適用於網上世界,市民在網上或社交媒體平台發布或轉載「起底」訊息前都要三思,以免觸犯法例。


私隱公署熱線半個月已收到67宗有關套取個人資料查詢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5.htm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在本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公署今年頭9個月,分別收到490宗及21宗有關套取市民個人資料作詐騙用途的查詢及投訴,公署於上月中設立專門熱線,半個月左右已收到67宗查詢。她提醒市民若發現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涉及刑事罪行,應盡快報警,公署會加強教育及宣傳,透過不同平台推廣防騙貼士。

鍾麗玲說自己最近亦收到假冒社署的手機短訊,內容是有關領取防疫補助津貼,當中附帶一個含有政府英文縮寫「gov」的連結。但細心一看,就會發現該網址與社署的網址不同。

她強調只要「停一停、諗一諗」,騙徒便會無所遁形。不少有信譽的大機構或政府機構已表明不會用預錄訊息電話的方法聯絡客戶,亦不會隨便在電話中收集或索取客戶的個人資料。而即使陌生人能講出你的個人資料,例如全名、身份證號碼或出生日期等,亦不足以證實對方的真正身份,市民應向相關機構查證。

鍾麗玲表示,若懷疑個人資料外洩亦可以採取補救措施,例如留意相關帳戶及個人電郵有否不尋常的登入記錄;審視付款卡月結單,以確定是否有任何未經授權的交易;更換有關帳戶的密碼及啟用帳戶登入雙重認證功能等。

[ 本帖最後由 愛新覺羅 於 2022-10-15 12:43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