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私隱 privacy
私隱署指14間食肆對個人資料保障不足 無妥善處理顧客登記資料
https://news.tvb.com/local/617a6a0ae774f...7%E6%96%99

私隱專員公署指,14間食肆對個人資料保障不足。

現時市民到食肆堂食,很多時候須使用「安心出行」,否則要填寫個人資料替代。公署對被投訴的14間食肆展開調查,發現無妥善處理顧客登記資料,令資料可被查閱或使用,違反《私隱條例》。

當中11間使用共用登記表格或登記簿、1間無設置表格收集箱、1間無保持表格收集箱時刻蓋好、1間使用尚未剪開的共用表格。

涉及的食肆已採取補救措施,公署亦發出執行通知,要求食肆制定政策及向員工發出指引,並提升職員保障個人資料的意識。
Reply
私隱公署接49宗「填紙仔」投訴 憂資料外洩 15宗成立均為食肆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112...2_001.html
Reply
專題|港人信用卡資料外泄 通訊程式網站標價賣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9%E8%B3%A3

疫情改變大眾消費模式,網上購物幾近成為港人生活日常,信用卡漸成大眾消費必需品之一。不過,有外國調查發現,香港個人信用卡資料外泄問題非常嚴重,於暗網(Dark Web)的外泄量僅次於美國及澳洲,排名第三,而香港更是全球外泄最高風險的地區之一。星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信用卡資料不僅充斥於暗網售賣,隨便於正常網站及通訊群組內亦見有售,各地各類信用卡資料應有盡有,最平40美元便有交易,普及現象令人擔憂。

據金管局今年6月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首季末有逾1900萬張信用卡於市面流通。倘以香港逾730萬人口計算,即平均每人有2.5張信用卡。另外,數據同時指出,本地信用卡總交易量逾兩億宗,由此可見信用卡在港的普及程度及使用率均相當高。除此之外,今年港人使用信用卡的消費總額至少有1740億元,用於本地消費、海外消費及現金貸款,分別約佔1450億元、180億元及97億元。不過消費者一旦未有妥善處理交易,信用卡及個人資料隨時外泄。

每張港卡資料可賣19.8美元

較早前,有外國VPN公司發表一項信用卡資料外泄調查,該公司分析暗網上出售的逾400萬張信用卡資料,發現該批信用卡資料涉及140個國家及地區。其中,香港亦榜上有名,佔近40萬張。是次調查發現,涉及量最多的國家為美國,約有156萬張,其次為澳洲共41萬張,香港則緊隨其後排第三,涉逾39.9萬張,佔總數接近10%。調查指出,這批信用卡的資料平均每則賣9.7美元,而香港信用卡資料的售價遠超此水平,可賣19.8美元。

報告另就各國及地區的信用卡外泄風險作評分,以零為最低,一為最高。香港的評分為一,即屬最高風險,排名第二的是澳洲,有0.85分;第三是紐西蘭,有0.8分。至於香港鄰近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台灣等,分數約為0.1至0.7分不等。

TG設賣卡群組 主銷歐美信用卡

雖然調查提及的信用卡資料,均於暗網出售。不過記者近日於網上發現,除暗網外,一些常人經常觸及的網站、通訊軟件等,均有類似信用卡資料交易平台,而且為數不少,個別提到的資料亦相當齊全。其中,記者於通訊軟件Telegram搜索到一個名為賣卡群組,內有24則信用卡資料被公開,相信是用作招攬生意。公開的資料包括信用卡號碼、卡背CVV代碼、有效時間、卡主姓名等。此外,一些卡主的個人資料,例如住址、居住國家及城市、手機號碼,甚至電郵等,均被公開。

記者亦留意到,個別幾則資料非完全公開,僅顯示信用卡號碼、卡主姓名等數項資訊,相信是用作銷售用途,惟僅留下一個電郵及電話號碼作聯絡。有其他網站平台,則公開價目表,明碼實價招客。據悉平台每張信用卡資料,價格較調查的平均價高,最低消費為40美元,但可購買信用限額多10倍、約400美元的信用卡資料。平台另一選擇是可用低價購買多張信用卡資料,每張信用額值亦較低。

今年首9月盜用卡案 同比多1倍

翻查資料,平台主力推銷來自美國的信用卡資料,同時亦有售歐洲國家的信用卡資料,後者售價再略高。平台的資訊欄顯示,他們的卡源主要以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為主,另外澳洲、中國、日本等更多國的信用卡也有提供。負責調查的VPN公司指出,黑客很容易藉此賺錢,即使一張信用卡只值10美元,但可透過出售單一資料庫賺到4千萬美元。

港人被盜用信用卡的情況早有先例可循,星島日報早前曾報道,有用戶曾收到銀行傳來的短訊,指偵測到其信用卡有可疑交易,遂暫停其信用卡。事主致電銀行了解後發現,他的信用卡分別有美元及日圓交易,合共數千港元。事主稱,交易時間為他休息時段,且無外遊,直指交易與他無關。銀行知悉情況後,最終為事主更改信用卡號碼等資料及取消交易。

警方數據顯示,今年首9個月涉及信用卡被盜用的案件有307宗,較去年同期上升至少1倍,另較去年全年宗數多百分之16.7。牽涉金額同樣有上升趨勢,今年涉案金額多達47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70萬升74%,甚至逼近去年全年的490萬。

或用作消費及敲詐用途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副主席、UDomain行政總裁范健文解釋,販賣信用卡資料的情況於外國非常普遍,早於暗網普及之前,這類賣家一直沿用正常網站、論壇等作交易,仍能於明網(Clearnet)見到有關交易亦不意外。據悉,購買信用卡資料除作消費外,另一目的或涉敲詐用途。

范健文指出,大眾近年更頻繁使用信用卡,個人資料外泄風險亦因此提高,同時過去不少信用卡公司或者網購平台,甚至是facebook,都曾有大規模用戶及信用卡資料外泄。他認為,香港風險指數較其他國家高,與各地使用信用卡的習慣有關,以中國為例,信用卡很後期始被引入內地,同時他們已習慣使用其他網上支付方法,比信用卡更為普及,故被盜情況亦較低。
Reply
HKTVmall客戶資料遭未經授權取覽 報警處理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5%E7%90%86
[Image: cats2.jpg]

HKTVmall表示,部分客戶資料懷疑被未經授權取覽,已報警及通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並加強系統保安。

HKTVmall今日向客戶發出以「客戶資料安全事件」為題的電郵,指於上月26日發現不正常及可疑的活動,有位於其他亞洲地區的伺服器未經授權取覽一小部分HKTVmall的客戶資料。

有關資料可能包括登記人稱謂、送貨地址與聯絡電話,至於登入密碼則已被加密遮蔽。信用卡資料和訂單內容則不受事件影響。

HKTVmall向受影響的客戶致歉,並已向警方及私隱專員公署報告,正研究進一步減少收集及保留客戶資料。

私隱專員指為防疫及公眾健康需要 安心出行可增接觸者追蹤功能
https://news.tvb.com/local/6204dcddc652e...F%E8%83%BD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為防疫和公眾健康的需要,安心出行可以增加接觸者追蹤功能。

政府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安心出行』現在並沒有接觸者追蹤功能,但是如果『安心出行』需要提升,是為防疫需要、是為公眾健康的需要,需要提升的話,而要加一個追蹤功能,這個在私隱條例沒有明確條款說不行。在私隱條例中,在第59條,有一個豁免的情況,如果為了公眾的健康,包括當事人的身體、精神的健康,或是其他人的身體或精神健康,而使用當事人的健康資料或者是身份、所在地資料,這是可以豁免的情況。」

立法會議員黎棟國希望政府考慮專員意見,在「安心出行」加上接觸者追蹤功能。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就指,國際人權公約清楚說明,在公共衞生、公共安全及國家安全方面,個人權利和自由可以受到合理限制,現在疫情爆發,政府應行使好599章的權力,進行全民強制檢測。

【冬奧】在線答題可獲冰墩墩?內地350萬學生被騙錢騙信息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182664/%...1%e6%81%af
[Image: bddwen_1024.jpg]

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外形可愛,吸引大批粉絲,在市面上已是一「墩」難求。公安機關通報,一團夥謊稱參與在線答題助力北京冬奧,可獲冰墩墩及作為學業加分項的榮譽證書,誘騙全國350余萬名大中專院校學生參與並非法搜集個人信息

據內媒報道,江蘇南通警方查明一個以李某輝(男,38歲,內蒙古人)、湯某峰(男,40歲,江西人)等為首的的犯罪團伙,該團夥專門針對大中專學生設計各類在線答題活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詐騙錢財。2月16日,南通警方在重慶、北京將19名涉案人員全部抓獲,查獲作案用手機38部、電腦57台、USB手指16個。

據介紹,犯罪嫌疑人李某輝伙同湯某峰等,在未取得冬奧組委會官方授權的情況下開發「競賽平台」,以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等推廣,在全國範圍發起冬奧知識傳播助力大使活動,以虛假的榮譽證書、冬奧紀念禮品等為獎品,謊稱證書可作為社會實踐加分、評定獎學金等的依據,誘騙大中專院校學生參與,還收取每份28元至36元的證書工本費。

參與者被要求填報學校、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報名後10分鐘內答10道題,答對6道加「冬奧值」10分。參與者還需通過學習簽到、邀請報名等提升「冬奧值」,根據分值獲得不同的「冬奧大使」稱號,排名靠前的可獲定制手辦冰墩墩等獎品。

至案發,該團夥非法獲取350余萬名大中專學生的個人信息,騙取工本費1,000萬余元。

[ 本帖最後由 EL84 於 2022-2-18 05:18 編輯 ]
Reply
私隱專員:5個月內要求12個網站刪逾2千項起底訊息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408.htm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在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表示,私隱專員公署在本年度的撥款額為9340萬元,會繼續多方面打撃已訂為刑事罪行的「起底」行為,當局亦會繼續聯與公署研究《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其他修例建議,適時諮詢立法會。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出,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已就43宗有關「起底」的個案展開刑事調查,並向12個網站發出466份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超過2400項起底訊息,當中超過8成已移除。

網上「起底」警員私隱 男子按事主要求登報道歉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3%E6%AD%89

[Image: _2022041915475433452.jpg]
男子按要求登報對警員道歉。資料圖片/《星島日報》截圖
一名市民今日在報章上刊登一則道歉啟事,關於在反修例期間的一宗警察被起底事件。

伍灝賢在《星島》刊登啟事中,「承認受社會暴力事件影響在網上披露了一名服務社群逾30年的童軍領袖的警務人員身份,並沒有考慮到會對該名警務人員造成傷害的後果。本人已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深切的反省並深感抱歉。現刊登道歉啟示鄭重對該名警務人員及其家人及有關的所有警務人員表示最真誠的歉意,並承諾會尊重別人私隱及做一位守法循規的香港市民」。

[Image: df0485bd-0dff-483b-aba1-ac2c081f64a2.jpg]
市民伍灝賢就披露警員身份登報道歉。《星島日報》截圖

警方表示,2020年6月,警方收到舉報指一名當時23歲男子對一名警員進行「起底」,將該名警員的個人資料及相片上載到社交網站。其後有關個人資料於互聯網廣傳,令該名警員受到嚴重滋擾。案件由網罪科接手調查,並正在諮詢律政司意見。據了解,該名警員同時亦循民事程序跟進事件,涉事人士今日根據要求在報章上刊登道歉啟事。

警方表示,自2019年反修例事件起,有大量警員及其家屬的個人資料被公開及受到滋擾。由2019年6月至今,警方共接獲超過4,000宗針對司法人員,政府官員,警員及其家屬有關被起底的報案求助。警方積極調查、移除、拘捕及起訴多人涉及起底相關罪行,並與私隱專員公署合作,對起底行為執法。

由2019年年中至今年3月,警方共拘捕了20名人士,涉嫌干犯了《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486章)第64條披露未經資料使用者同意而取得的個人資料相關的罪行。

警方重申,互聯網的世界不是一個無法可依的虛擬世界。根據香港現行的法例,大部分針對現實世界用來防止罪行的法例,均適用於互聯網世界。

[ 本帖最後由 5AR4 於 2022-4-19 08:49 編輯 ]
Reply
私隱署拘捕涉「起底」41歲男子 檢獲電話及電腦
https://news.tvb.com/local/626807e2c652e...B%E8%85%A6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拘捕一名41歲男子,涉嫌未獲同意下披露三名人士的個人資料。

私隱公署指被捕男子涉嫌去年12月在不同社交媒體平台,披露三名與他有商業糾紛事主全名、別名、電話號碼、公司及職位。

公署經調查後,鎖定公開資料男子身份,在新界西拘捕他,並檢獲一部電話、電腦。

公署指,今次是去年10月「起底」刑事化後第二宗拘捕個案。

私隱署拘31歲男子 涉網上公開他人個人資料
https://news.tvb.com/local/61b70c33e774f...7%e6%96%99

私隱專員公署拘捕一名31歲男子,涉嫌在網上公開他人的個人資料,是「起底」刑事化相關條例10月生效後,首宗拘捕行動。

私隱專員公署指,早前接到事主報案,表示與疑犯有金錢糾紛,對方將自己的個人資料在網上平台公開。公署其後在西九龍區拘捕中國籍男疑犯。因為署方沒有羈留設施,需借用警方場地扣留被捕男子。

至於案件詳情,如被公開的是甚麼個人資料、有否要求網上平台移除等,公署稱為免影響調查和檢控,現階段不便披露;又再次提醒即使是朋友之間,轉發「起底」訊息也可能違法。

私隱專員公署署理高級主任盧廸凡指出:「如朋友之間轉發,其實只要符合條例第64條的所訂的犯罪元素,即有披露個人資料,而未獲資料當事人同意及披露目的是為令當事人,或其家人蒙受心理傷害,又或罔顧會令當事人或家人,蒙受指明傷害,其實都已違犯條例規定。即使你假設不是當初披露那個,但你在網上看到任何『起底』資訊,也不要手多轉發出去,因也有機會違反條例規定。」
Reply
出賣私隱App排行Top50 IG比FB賣更多用戶資料 有個外賣App排第4
https://www.hk01.com/%E6%95%B8%E7%A2%BC%...%E7%AC%AC4

[Image: mhWf2sOMV8F_oQO_UTs86xqAYNtAoeRWaNGkL2jR...w1920r16_9]

由於App Store要求第三方App開發者揭露會收集用戶哪些個人數據。瑞士雲端存儲服務公司pCloud有見及此,就統計過App Store熱門App,發現有52%手機App竟會向第三方共享用戶的位置、聯絡人、財務資料、搜索歷史等等數據!Instagram與Tinder等等港人常用的App都有上榜!

acebook收集用戶數據,然後出售與第三方共享,早就被狠批,然而pCloud的調查結果顯示,Facebook收集了用戶57%的數據,收集量只居第二,排首位是你我日日都玩的Instagram!pCloud指IG收集了79%的用戶個人資料,再向其他公司共享,難怪平時會望到這麼多的促銷內容。不過你又知不知,IG賣了你哪些的數據?聯絡人?位置?財務資料?還是所有呢?pCloud希望各位用戶清楚知道自己的情況,故此數出50個出賣私隱的App

[Image: M3UV_NYtE4-3tHCnlPdrhBAuySwRkQR_6F0twOhdLcA?v=w1920][Image: fUyf2YZawWXeo9nF7l5WoiSV141aLVB42GewkthnsJI?v=w1920]

最安全的20個App
不要氣餒啊! 相信世界仍然會有App,絕不會收集任何用戶數據!pCloud報告中,都有列出20個對個人資料有保障的手機App,Clubhouse、Netflix和Signal都有上榜啊!

同場加映:Brave懶人包|有效過濾廣告 取代Chrome/Firefox 數5大轉用理由

雖然Chrome、Firefox是大多數人使用的瀏覽器,不過兩者都無法擺脫擾人的廣告。免費瀏覽器「Brave」使用IPFS星際檔案系統,能有效保護用家隱私,攔截侵入式廣告並阻止網站追蹤,絕對是轉會的好選擇!

想睇Brave全個懶人包?立即點撃 Brave懶人包|有效過濾廣告 取代Chrome/Firefox 數5大轉用理由
同場加映:Facebook狂彈商品廣告 全是你搜尋過?7步關站外動態「防偷窺」

想睇關站外動態「防偷窺」全步驟?立即點撃 Facebook狂彈商品廣告 全是你搜尋過?7步關站外動態「防偷窺」
同場加映:WhatsApp用戶資料竟在Google搜尋找到 WhatsApp/fb得罪用家8件事

下面細數8件Facebook和WhatsApp曾得罪用戶的事情,看完後你會原諒Facebook繼續用WhatsApp嗎?

想睇更多WhatsApp同Facebook做過啲乜得罪用家?立即點撃 WhatsApp用戶資料竟在Google搜尋找到 WhatsApp/fb得罪用家8件事同場加映:WhatsApp刪APP都未足夠 教你棄用前100%清除資料 5步註銷帳號如果害怕個人資料會被共享至Facebook,不妨跟隨以下簡單5個步驟,即時註銷WhatsApp帳號,連帶100%清除資料。

想睇棄用前WhatsApp的Q&A?立即點撃 WhatsApp刪APP都未足夠 教你棄用前100%清除資料 5步註銷帳號同場加映:取代Google!轉用DuckDuckGo搜尋 保障私隱封鎖廣告|教學懶人包受到最近WhatsApp私隱風波引發「轉會潮」影響,用戶除了轉用通訊程式Signal,社交平台由又從facebook移民到MeWe外,就連搜尋引擎也掀起移民潮,不少人棄用Google,轉用DuckDuckGo,刺激DuckDuckGo於1月16日單日搜索量突破1億!有意「轉會」的朋友,可以看下圖了解DuckDuckGo優點和使用貼士 DuckDuckGo懶人包【點圖放大】

[ 本帖最後由 May35 於 2022-4-27 15:40 編輯 ]
Reply
社交平台公開IP屬地 「愛國網紅」在境外 微信指為打擊仿冒 浙學生維權獲立案
https://m.mingpao.com/pns/%e4%b8%ad%e5%9...b%e6%a1%88

[Image: d42fd1f5e35e087dbaa1e6394f2e2978.jpg]

內地微博、抖音、微信等多個社交平台,近日相繼強制顯示用戶IP屬地,被認為是針對境外用戶。不過這番做法卻讓網民意外發現,一些標榜自己為愛國的網紅,其IP屬地卻顯示在境外。與此同時,一名浙江學生上月已起訴微博,成為「用戶IP屬地信息保護第一案」。

現時打開新浪微博,瀏覽帖文下方的留言,都會顯示評論者IP地址所在省份。而打開用戶的個人資料版面,亦會見到其IP地址所屬省份,境外用戶則會標示國家;香港則標示為「中國香港」。不過中國政府、官方媒體等機構的帳號,並不受影響。

不止微博,今日頭條、微信、抖音、小紅書、快手、知乎等平台亦已發公告,逐步開放「個人主頁展示帳號IP屬地」功能。用戶自己無法主動關閉功能,即等同強制顯示。這些平台給出的原因大同小異。微信表示,是「為了進一步打擊仿冒搬運、造謠傳謠等行為」;微博稱「淨化網絡生態、捍衛網絡良序」;小紅書亦表示「為維護真實互動的社區氛圍」。

「帝吧」IP屬地一度顯示在台
外界亦一般認為,這項功能是針對境外用戶。不過就意外揭露出許多平日宣稱愛國的用戶,原來IP屬地在國外。例如以出征反華勢力著名的「帝吧」,其微博「帝吧官微」IP屬地一度顯示在台灣、香港,其後顯示為浙江。網民質疑「帝吧出征,難道是臥底?」另一名宣稱「堅決反對移民」、知名愛國博主連岳的微信公眾號,近日發文顯示IP位置在日本。有網民問他,「中國這麼好,怎麼拋棄它去日本了?」

外國網紅IP在粵滬 辯屬運營團隊
連岳先是回答:「旅遊不行?」其後更被翻出大談家國情懷的文章,曾稱「我對那些移民日本的人說,別去,你遲早會被類似奧姆真理教的組織毒死」;詞條「#連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連岳之後發文解釋,自己持醫療簽證去日本,下個月便會回中國,「待在我愛的大福建」,又強調非常支持新功能,讓網絡更真實、更安全。

一些自稱在外國的網紅亦瞬間曝露,例如「英國那些事兒」、「美國兔媽」等海外博主標榜介紹外國的生活,人在國外,但IP卻分別顯示在「廣東」「江蘇」。「來醬在東京」IP屬地為上海;「王藥師在英國」IP屬地為天津。一些帳號解釋,他們的運營團隊在國內。

俄烏戰爭後上線 防傳播不實信息
對於新功能,有網民批評侵犯私隱。早在去年10月,國家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用戶帳號名稱信息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列明平台應以顯著方式,在用戶頁面展示IP屬地。俄烏戰爭爆發後,微博最早在3月宣布上線有關功能,避免傳播不實信息。

來自浙江理工大學的學生小月3月就發現,自己的地理位置被公示在評論下方,但她手機設置的應用權限管理中,關閉了微博的定位權限。她認為,微博未經過同意下處理其個人信息,違反了個人信息處理應遵循的「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向浙理互聯網法援中心尋求維權援助。

小月在3月13日正式向北京互聯網法院提交起訴。到了4月21日,小月收到了法院通知,該案已經正式立案,此為用戶IP屬地信息保護第一案。

當局指安心出行開發商無啟動人臉識別代碼 驗收系統時已進行私隱評估
https://news.tvb.com/local/627336ace774f...5%E4%BC%B0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指,「安心出行」程式的開發商並無啟動人臉識別功能相關代碼,而政府驗收系統時,已找第三方進行私隱風險評估,確保並無保安風險及侵犯私隱。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安心出行』會用到手提電話裡鏡頭的功能,主要是後鏡頭,譬如掃描場地碼或識別車牌,是很普遍的模組,就直接用模組的功能。而模組本身是控制電話的鏡頭,所以一早預設了很多其他的功能,包括識別人面,不過開發商一再強調根本沒有啟動這些代碼。我們去驗收系統的時候要測試功能,我們需要的功能都在,我們自己團隊以及找獨立第三方做保安審計、私隱風險評估時,都見到整個程式沒有任何保安風險或侵犯私隱的情況。」

[ 本帖最後由 May35 於 2022-5-4 22:21 編輯 ]
Reply
私隱署研封Tg 業界憂「殺錯」無辜 消息指要求刪「起底」信息不果 引《私隱例》限用
https://news.mingpao.com/pns/%e6%b8%af%e...0%e7%94%a8

近日通訊平台Telegram接連出現「起底」信息。消息人士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曾要求平台刪除「起底」信息不果,現正積極研究,首度引用《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停止或限制市民使用Telegram應用程式。有資訊科技界人士表示,署方一旦落實封鎖Telegram,將對本港網絡資訊自由造成很大打擊,日後或可引用相同法例封鎖其他軟件

公署發3000通知促刪信息 多涉Tg
私隱公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不會就個別個案的執法行動作出評論,又指會視乎有關「起底」信息的數量和頻密性,採取適當執法行動,打擊非法「起底」行為。本報曾向Telegram查詢,會如何處理平台與「起底」相關的信息及會否主動與當局聯絡了解事件,截稿前未獲回覆。

消息稱封鎖個別頻道有困難
據了解,私隱公署近日曾發出3000多個通知,要求社交平台刪除與「起底」相關的信息,大部分是向Telegram發出,有關平台並非全數遵從。公署正積極研究引用《私隱條例》第66L條,停止或限制市民瀏覽涉「起底」資料的頻道。消息人士表示,封鎖個別頻道技術上有困難,最終或會封鎖整個應用程式。

私隱公署早前指出,去年10月針對「起底」行為修訂的《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生效,截至4月底,共接獲368宗與新訂「起底」罪行相關的投訴,就66宗個案展開刑事調查,並聯同警方拘捕6人。警方則表示,截至4月合共拘捕8人。

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黃浩華擔心,署方一旦封鎖Telegram,將對本港網絡資訊自由造成很大打擊。他指倘若日後有其他通訊軟件涉「起底」罪行,私隱署同樣引用法例封鎖,將會減少大眾通訊軟件的選擇,且或「嚇跑」科技巨擘在港的投資。他又解釋,Telegram運作上未必使用固定域名(domain),在網上傳遞信息亦會不斷改變IP位置,假如私隱公署「有殺錯冇放過」地封鎖頻道,或會「殺錯」無辜網站。

黃浩華:或嚇跑科企投資 邱達根:Tg少商用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表示,業界以Telegram作為商業用途的機會較小,估計主要是私人用途受影響。他認為通訊軟件營運時須尊重當地法例,若Telegram多次不理會當局要求移除「起底」信息,當局須採取其他措施,惟有待私隱公署公布推行細節,才能評估杜絕起底行為效用,及對資訊流通的實際影響。

《港區國安法》生效以來,本港網絡供應商先後無法連線至「香港編年史」、「2021香港約章」、香港監察等網站。被問及警方已可根據《港區國安法》「封網」,私隱公署相關做法會否重疊,保安局前局長、立法會議員黎棟國表示,私隱公署沒有權力執行《港區國安法》,認為署方只是針對現有的《私隱條例》,向屢勸不改、未有移除不達要求信息的平台執法。他又相信坊間仍然有成千上萬個通訊軟件,可取代Telegram相關功能,不認同對資訊流通構成影響。

通訊軟件Telegram由俄羅斯兄弟Pavel Durov和Nikolai Durov創辦,2018年因拒絕讓俄羅斯當局存取其加密金鑰,遭當地政府下令在境內禁用。其間俄羅斯政府曾封鎖逾百萬個IP位置,惟未能夠全面封鎖Telegram。俄羅斯當局前年以Telegram協助調查涉及恐怖和極端主義的案件為由,解除Telegram的禁令。

01消息|港府考慮禁用Telegram應用程式 影響十多萬香港用戶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1256

[Image: aD7IbxkMNMnCkQu1mZ29An6yhEqiwXREGW4oQxlu...w1920r16_9]

據了解,港府發現透過Telegram群組,發放警隊、立法會議員、政府官員等人士及其家人的違規「起底」訊息,自今年2月起,有死灰復燃之勢。更大的問題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近月一再要求Telegram公司,刪除有關違規「起底」訊息,但持續不獲正面回應,而有關違規訊息,大多發放來自台灣用戶。
消息人士透露,若Telegram公司短期內仍不獲得妥善回應,以及刪除有關違規訊息,港府計劃透露向互聯網供應商頒發禁令,於下載程式平台,刪除Telegram應用程式。據悉,港府估計目前大約有十多萬香港用戶,仍持續活躍使用Telegram應用程式。

要求刪「起底」訊息回應率低
消息人士表示,過去7個月,公署共發現7百多宗有關「起底」違規訊息,反映「起底」問題正死灰復燃,因為去年全年的有關「起底」個案才是8百多宗。更大問題的是,公署轉介Telegram公司,獲得的正面回應,愈來愈少,由以往百分百的回應率,降至兩三成,甚至是近期的零回應。

這種趨勢令公署必須思考使用終極手段,就是首度引用《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66L條所賦予的權力,停止或限制市民連接有關應用程式發布訊息,甚至要求下載程式平台,刪除Telegram應用程式,屆時,已下載Telegram應用程式的用戶,既不能繼續使用,新用家未來也無法下載Telegram應用程式。

消息人士表示,除非Telegram公司短期有積極回應,否則公署將要被逼採取行動。

私隱專員:去年接842宗起底投訴 
6人被捕政府去年提出修訂《個人資料(私隱)(修訂)條例草案》,把「起底」行為刑事化,新條例去年10月生效。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周一(16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去年私隱公署共發現842宗「起底」相關個案,在「起底」刑事化後,就其中25宗展開調查,與警方的聯合行動中共拘捕6人,另外66宗個案正進行調查。

鍾麗玲指,公署已經向12個網上平台,發出227份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超過1,000項「起底」訊息,當中約八成訊息已移除。她指,如有海外平台不移除相關訊息,公署會發出警告信,及向海外對口單位投訴。此外,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公署分別就2宗涉嫌干犯「起底」罪行進行拘捕行動,公署上周連同警方就另一案件進行聯合拘捕行動,該案涉及有人在社交平台披露警務人員、70名立法會議員及其家人的個人資料。

起底刑事化|私隱專員:去年接842宗起底投訴 6人被捕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0711

政府打擊「起底」行為,將之刑事化,新條例在去年10月生效。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今日(16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去年私隱公署共發現842宗「起底」相關個案,在「起底」刑事化後,就其中25宗展開調查,與警方的聯合行動中共拘捕6人,另外66宗個案正進行調查。鍾麗玲亦指,正考慮就屢次上載起底資料的平台設立黑名單。
要求網上平台移除逾千項起底訊息鍾麗玲指,公署已經向12個網上平台,發出227份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超過1,000項「起底」訊息,當中約八成訊息已移除。她指,如有海外平台不移除相關訊息,公署會發出警告信,及向海外對口單位投訴。此外,在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公署分別就2宗涉嫌干犯「起底」罪行進行拘捕行動,公署上周連同警方就另一案件進行聯合拘捕行動,該案涉及有人在社交平台披露警務人員、70名立法會議員及其家人的個人資料。法律界林新強「恭喜」私隱專員公署不再是「無牙老虎」,在《私隱條例》下有更大的權威,對起底行動進行刑事調查及提出檢控,以及要求停止披露起底訊息的法定權利。他指自己亦是其中一名起底受害人,明白很多受害人有冤無路訴,而且起底黑材料會經「加鹽加醋」後,送交到傳媒,令他們蒙受傷害和損失。民建聯陳勇關注,在13個網上平台的3,500多個起底訊息,為何未能全部移除,私隱專員面對甚麼困難,以及會否參考歐盟就「被遺忘權」、「不再顯示個人資料權」立法。鍾麗玲指,部分起底訊息上載到海外平台,即使平台收到停止披露通知後,仍未有即時刪除相關資訊,公署會發出警告信和接觸海外對口單位,協助將訊息下架。至於仿效歐盟立法,鍾麗玲指正審視相關修訂。

傳或會因起底猖獗遭港府禁用 Tg表驚訝
https://hk.news.yahoo.com/%E5%82%B3%E6%8...33117.html

日前有消息指,由於港府注意到大部分的「起底」訊息,均來自市民常用的通訊軟件Telegram(Tg),故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有意首次引用法例,停止或限制市民接達相關平台。Tg發言人回應外媒查詢時,表示對消息感到驚訝。

Tg發言人(Remi Vaughn)稱,該公司一直強烈反對共享個人私隱訊息,禁止「起底」內容。公司管理員定期刪除來自世界各地的「起底」內容,亦會處理所有透過應用程式或發送到該公司電舉報。VVV續指,不論報告的來源,公司處理有關內容的舉報時,都會按Tg服務條款和隱私政策進行審查和跟進,若當中包含非法色情或鼓吹暴力等,將採取相應的行動。不過,任何與政治審查或限制人權有關的請求,例如言論自由或集會權等,「都不會被考慮」(are not and will not be considered)。又指有關管理政策通用於每個國家或地區。

[ 本帖最後由 失蹤的老公 於 2022-5-19 03:57 編輯 ]
Reply
微博全面公開用戶IP位址 減少惡意造謠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20...2_001.html
[Image: bkn-20220428211528226-0428_00952_001_01p...0428211528]
微博用戶個人主頁會顯示IP位址(紅框示)。

內地社交平台微博周四(28日)宣布,全面開放評論顯示用戶發文的網絡IP位址功能,並增加用戶個人主頁顯示IP位址功能。微博表示一直致力維護健康討論氛圍,保障用戶第一時間獲取真實有效資訊的權益。

微博介紹,該功能旨在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蹭流量等不良行為,確保傳播內容的真實、透明;功能無法由用戶主動開啟或關閉。IP位址顯示規則為國內用戶顯示到省份或地區,國外用戶則顯示到國家。微博只展示對應IP位址,並不獲取其他用戶資訊。

微博強制顯示留言者位置 網民質疑侵犯私隱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20...2_001.html

[Image: bkn-20220430133532063-0430_00952_001_01p...0430164756]

內地社交平台微博近日強制顯示發布評論的用戶IP屬地,網民可在貼文上看到用戶所在的國家和省份,微博解釋是為了減少冒充熱點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蹭流量等不良行為,網民連日熱議,質疑會侵犯私隱。
微博管理員周四(28日)指,會升級3月上線的展示用戶「IP屬地」功能,全部開放評論展示發布評論的IP屬地,且不能由用戶主動開啟和關閉。新功能上線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內地網民的話題焦點。有網民贊成此做法,認為網絡並非法外之地,「網絡會少了很多烏煙瘴氣」。有網民認為網絡發言的限制愈來愈多,擔憂自己的地址或身份訊息外洩。
微博3月曾發布消息,指俄烏局勢嚴峻,微博站方發現存在極個別冒充在烏克蘭人員發布不實言論的行為,將針對特定用戶展示真實位置。

Telegram起底群組「阿囝搵老豆老母」遭封鎖
https://hk.news.yahoo.com/telegram%E8%B5...23493.html

有指港府為打擊「起底」行為,會針對相關平台考慮設立黑名單,尤其多次發放「起底」資料的通訊程式Telegram。但在2019年開設的起底群組「阿囝搵老豆老母」自昨晚(24日)開始,已被封鎖。群組成員亦已不能再進入頻道,瀏覽以往的內容。不過有人疑另起爐灶,再建立一個同名群組,至今已逾500人加入。

不過,原有逾3.2萬人加入的「阿囝搵老豆老母」群組被封鎖後,有人再開設新群組,並聲言會將逾千名親中人士資料存至Excel文件,其強調,Telegram無權管理Excel文件內容。

政府揚言積極打擊網上「起底」
事實上,政府為打擊網上「起底」,傳出計劃停止或限制市民接達(access)存有大量「起底」訊息的Telegram社交群組。Telegram發言人當時回應外媒查詢時,曾指對消息感驚訝。而打擊的消息傳出後,舊有「阿囝搵老豆老母」群組不停發放「起底」訊息,粗略估計一日有數千條,被「起底」的包括政界人士、法官、議員及建制派人士等。

消息指,過去7個月個人私隱專員公署共發現700多宗有關「起底」違規訊息,反映「起底」問題正死灰復燃,因為去年全年的有關「起底」個案才800多宗,近日新增1,000宗,數量多於過去總和。

Telegram頻道「阿囝搵老豆老母」主要發布建制派人士的個人資料,如身份證號碼、住址、家庭成員等,範圍涵蓋中港官員、政界人士、法官等。早前亦有該頻道管理員被捕。

TG起底群組遭封鎖後另起爐灶 私隱公署:會密切監察
https://hk.news.yahoo.com/tg%E8%B5%B7%E5...44610.html

[Image: 50096203efe3a16c228c71a1783f9f14]

本網發現被Telegram封鎖「起底」群組「阿囝搵老豆老母」,被人同樣群組名稱另起爐灶,超過500人加入。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回覆查詢時,表示不會就個別個案的執法行動作出評論。私隱公署會繼續密切監察有關「起底」的情況,並行使《私隱條例》所賦予的權力,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以打擊非法「起底」行為,減低對受害人的傷害。

私隱公署再次提醒市民,「起底」屬嚴重的刑事罪行,市民在網上或社交平台發佈或轉載任何看來是「起底」的訊息前,都要三思,以免觸犯法例。此外,「起底」行為對資料當事人,甚至其家人可造成深遠及嚴重的影響,私隱公署提醒市民切勿加入非法的「起底」群組或平台,煽惑或參與非法的「起底」行為,以身試法。

目前,私隱公署已經就66宗「起底」個案展開了刑事調查。而私隱公署連同警方自《修訂條例》實施以來,已經就7宗「起底」個案採取拘捕行動,共有6名人士被捕。

[ 本帖最後由 失蹤的老公 於 2022-5-25 09:42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