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停滯的帝國:清朝GDP佔世界總額1/3
#11
刊文指中国GDP超美 也无法恢复汉朝时地位
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watch/20...26899.html

大公网讯 加拿大华人网引述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2013年3月9日文章,署名李光耀。文章分析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及其带来的影响。李光耀称中国GDP超美 也无法恢复汉朝时的世界支配地位。

  中国经济已经以9%至12%的年增速持续发展了20多年。中国的繁荣也促进了军队的发展,军队的装备更加精良,而且大部分尖端武器是中国自己研发的成果。

  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斯科特·范布斯柯克中将公开表示,希望中国发挥“负责任、有建设性的”大国作用。他还承认,由于亚太地区的重要性,美国已经将60% 的攻击潜艇部署到该地区,还将海上舰船的数量从10 年前的50至60艘增加到了70艘。

  看看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经济增长,并据此来推断,中国的GDP似乎定会在今后10到20年的时间内超过美国。中国打算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所有国家的对华政策,特别是中国的邻国,都已经考虑到这一点。这些国家正在调整政策,因为它们知道,如果在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阻挠中国,将会面临严重后果。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中国人的收入和购买力不断增加。中国只要不开放这个庞大的市场,就能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

  中国会成为友好、和平、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规定的国家,还是会利用其影响一意孤行?我认为中国必须在今后几十年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对美国的出口以及从美国的技术进口。大批中国学生渴望到美国的大学学习,在美国研究机构工作,从而为把中国发展到美国的水平积累知识和专业技能。

  即使当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时,中国也无法恢复汉朝时的支配地位。那时,汉朝和罗马是世界上两个大国,但它们天各一方。它们之间的交流和商业往来稀少而且困难,双方都无法把影响扩展到对方的周边地区。如今,人员和货物通过飞机和高速船往来,信息在互联网上以光速传播。此外,世界上存在数个权力中心,每个都拥有核武器。

  在19和20世纪,中国经历了政治动乱。那时的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因此经济脆弱。如今,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世界希望美国依然能够制衡中国。没有其他国家或国家组织、如欧盟,能担当这个角色。印度洋、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尽管中国表示决不会谋求对这些国家的霸权,但美国在该地区的强有力存在最符合它们的利益。但是,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预算赤字庞大、背负巨额债务,而且失业水平严重(目前为9%),这些国家担心美国长期发挥这种作用的能力。

  美国和欧洲正在经济上帮助印度,希望印度成为在地区上能与中国抗衡的国家。对东南亚国家而言,在近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大国主导该地区,这令人感到安慰。这是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交汇的地区——印度支那的名字由此而来。印尼的婆罗浮屠佛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等许多古迹证明了印度过去的影响和实力。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该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希望中印两个大国在赢得邻国的支持方面,继续开展友好的竞争。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国家之一,位于亚洲的东南端。19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定期派新加坡的贸易船将印度的茶叶运往中国。此后,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投资逐步发展。

  如果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变得敌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该地区将受到影响。紧张局势和不稳定的环境将妨碍贸易和投资,减缓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印两国保持稳定友善的关系,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Reply
#12
大清朝到晚期GDP也是世界第一,但与军事实力无关
https://kknews.cc/news/kyzvpzp.html

有人做个简单比喻,马云富有,但他和泰森比武,他能打败泰森吗?

网上曾有个段子说两个富翁各出一千万赌对方裸奔,后经济学家说此二人创造了两千万的GDP,这段子说明这个数据并不能做为一国实力之证明。

GDP世界第一,但于军事力量无关。所以现在也不要过度去迷信GDP。

GDP 仅仅只是体现了经济流量,却没有办法留住社会流通的黄金白银,全部都流出了国门。就像现代的产能输出,比如一家缫丝厂,一年出口24吨左右的丝绸,我们不管他带回来多少美元,我就问一下他这么年的丝绸要是给国家自己织布做衣料够了吗?所以说无论他捞回来多少美元,实际上只是别人做义务工,因为挣的人工辛苦费和外卖美元比不值一提,而且卖的钱外国可以从别的渠道拉平或者给你欠着,你再高有什么用啊?

1840年,刚刚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借口中国销毁鸦片是在破坏自由贸易的规则,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此时的中英两国实力相差太大。中国的GDP总量是英国的八倍不止;英国远征军两万多;战场在中国本土,但英国人要跨越几万里去远征,离英国最近的殖民地马来亚也隔着整个南中国海。英国政府举棋不定,但一个在清朝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英国人说,清朝军队军事能力落后,远征军必胜。于是英国人冒了个险,居然打赢了。

在更早的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大约占全世界的32.6%,而欧洲各国加起来也只有26.3%,更别说一个小小的英国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应该被忽略,那就是中国的人口同样很多。当时全世界人口加起来还不到十亿,中国就有三亿多,占全世界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一平均,人均GDP只能相当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欧洲各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少,但人口更少,所以人均生产力早就赶上了清朝。且清朝的出口产品,主要是茶叶、瓷器和丝绸。

这三样产品,倒不是说附加值低,附加值也很高,并且只有中国生产的瓷器最热销(日本瓷器不如中国的好),但是怎么说呢,时代已经变了。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已经研究了中国三十多年,但中国人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里、英国有多大、有多少人口、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当时的大清朝GDP世界第一,为什么鸦片战争会输了呢?

首先,经济实力并不必然会转化为国家的战争能力。清朝的经济力量主要来源于规模而非质量,更何况清朝中世纪的组织能力难以把庞大的国力转换为战争能力。此外技术能力也无法使用经济能力来衡量,一百幅弓箭的价值或许高于一支火枪的造价,但是一百幅弓箭的攻击力却难以和一支火枪想衡量。

其次,清朝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一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这种说法流传很广,或者更正式的说法是:“清朝曾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3。”当时并没有完善的经济统计部门,该数据是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观点,他确实提出过中国在1820年和1900年,占世界经济比重大约为33%和11%的观点。但是,麦迪森在书中同时明确声明,他用汇率换算方式进行的估算,“并不能令人满意的衡量实际价值”。

而1840年,大英帝国的年度财政收入接近9000万英镑,折成中国当时库平银,约为2.4-2.7亿两,而当时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则为4500万两白银,英国的财政收入约为大清的6倍。所以,当时的英国要远比大清帝国富裕。
Reply
#13
菩提明鏡:清朝GDP世界第一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4_006.html

中國軍費躍居世界第二,日本最為關注。三禪的觀點是,既然中國的GDP很快就要超過日本而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那麼,軍費相適應地排列第二,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GDP不及日本的四分之一,當時,中國人想都不敢想趕上日本。然而如今,日本二○○九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創下戰後兩個紀錄,一是戰後最大跌幅,二是戰後首次連續四個季度負增長,實質GDP換算年率為百分之十五點二負增長,這可能拖累日本今年的GDP還是負增長。而中國「保八」愈來愈見曙光,一增一減,到二○○九年結算,中國將略微超日本,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這是值得深思的。

在超日本後,可能中國真的敢想趕超美國了。既然可以超日本,超美國也不是不可能。事實上,歷史上中國的GDP曾經長期世界第一。大陸出版的《康乾盛世歷史報告》指,一直到乾隆辭世的十八世紀末,中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所佔的份額仍超過整個歐洲五個百分點,大約相當於英國的八倍、俄國的六倍、日本的九倍。那時美國剛建國無比較基礎。同時,中國GDP在世界總份額中佔到將近三分之一。今日的美國,雖然以老大自居,但它在世界GDP中所佔份額還遠不到三成。德國史學家指,中國那時「在整個世界經濟中即使不是中心,也佔據支配地位」。

由於居世界第一,清朝盛世之時,自負自得,而由衰至盛難,從繁榮走向衰敗卻極易。更為主要的是,中國的農耕社會在制度上輸給了開始工業化的歐洲,中國一敗就敗了一百多年。現在,中國人不再仰人鼻息,完全有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甚麼是復興?甚麼是崛起?就是重做世界第一。可能人均第一還有漫長的路,但經濟總量第一則非遙不可及。而中國為何能重新爬起來,恐怕大家都要思考的。


清朝GDP世界第一,却为什么被西方无情瓜分和瞧不起?
https://m.k.sohu.com/d/454940364
Reply
#14
英智庫:華2028年成最大經濟體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0_016.html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近日稱,因應中國在新冠疫情初期實施嚴格封鎖,有效管控疫情,令經濟快速復甦,預料中國將於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較早前的預計提早了5年。

CEBR年度報告指出,中國在疫情後經濟復甦,而同時美國以至西方社會的增長卻遭受打擊,中美兩國復甦情況形成明顯反差。預期在2021至2025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達5.7%,2026至2030年年均增長4.5%。

至於美國經濟,雖或會在2021年疫情後反彈,但在2022至2024年間,年均增長率可能放緩至1.9%,之後更會進一步放緩至1.6%。CEBR又稱,疫情或會導致全球經濟通脹,預計2020年代中期將出現升息的經濟周期;對已大量舉債的政府構成一大挑戰。
Reply
#15
美媒:中國或永遠不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有三大變數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A%E6%95%B8

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媒分析認為可能永遠不會,有三大變數成為攔路虎。

彭博社2月11日刊登分析文章稱,中國可能永遠無法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有三大變數可能構成中國尋求領導世界的障礙。

這三大變數包括:債務危機、在國際社會的孤立處境與人口減少。

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什麼時候會超過美國」始終是外界關注的話題。

文章認為,債務危機、人口問題和國際孤立可能會讓中國永遠排在第二位。文章回顧日本經濟規模曾經逼近美國的歷史舉證說,日本對全球經濟第一寶座的追求以債務危機告終。

同樣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中國,2008年以來中國借款的急劇增加就是一個危險信號。

文章認為,不需要一場金融危機就能減緩中國的崛起。國際社會處境孤立、人口結構拖累和治理失敗等三大因素相結合,可能會產生同樣效果。如果美國經濟在此期間表現更好,很難說誰會在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寶座的競爭中勝出。

雖然外界普遍展望中國經濟規模將在不久將來超越美國,但中國的目標似乎並不在此。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2022年1月1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2022宏觀形勢年度論壇發表開幕特別演講時表示,「中國的經濟總量超不超過美國,我們不感興趣,也不是我們的追求。讓14億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是中國共產黨的奮鬥目標。」

樂玉成提醒外界,中國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2億多中國家庭沒有抽水馬桶,中國人獲得大學本科以上教育的比例僅有4%,而美國卻有25%。

「這才是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並努力去改變的。比起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否超美,我們更看重我們在思想觀念、治理能力和對世界所作的貢獻等方面實現趕超,要力求更先進、更符合人民期盼、更順應時代潮流。」
Reply
#16
China And India Will Overtake U.S. Economically By 2075, Goldman Sachs Economists Say
https://www.forbes.com/sites/dereksaul/2...3af948ea9b

The Global Economy in 2075: Growth Slows as Asia Rises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sights/pa...rises.html

China to overtake US as world's largest economy by 2035: Goldman Sachs
https://www.fibre2fashion.com/news/texti...etails.htm

China to overtake US as world's largest economy by 2035: Goldman Sachs
https://www.publicdebtnet.org/pdm/.conte...3088.html#

英國研究:中國要到2036年才可追上美國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8B...03863.html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 (CEBR) 表示,2023 年全球經濟將面臨衰退,全球央行為應對通脹採取的加息措施,將導致許多經濟體萎縮。

CEBR 在年度世界經濟排行榜報告中表示,2022 年全球經濟體量首次超過 100 兆美元,但由於央行將繼續努力應對物價飛漲,2023 年恐將停滯。

CEBR 的主管兼預測負責人 Kay Daniel Neufeld 說:「由於利率升高以應對更高的通脹,世界經濟明年可能會面臨衰退。」

報告認為,當前與通脹的對抗仍未取得勝利,預計各國央行明年仍將堅持對抗通脹,即使這會付出經濟成本,如果要讓通脹率降到更能接受的水準,那麼未來幾年的成長前景都會變差。

這一調查報告,其看法比國際貨幣基金 (IMF) 的最新預測更為悲觀。IMF 在 10 月份時警告,明年三分之一的全球經濟將會萎縮,全球 GDP 增速低於 2% 的機率為 25%。

即使成長變慢,CEBR 估計,到 2037 年,隨著發展中經濟體趕上已開發經濟體,全球 GDP 將成長一倍。

屆時經濟格局的轉變,將讓 2037 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占全球產出的比例,增加到超過三分之一,而歐洲比重將降至不到五分之一。

CEBR 從 IMF 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獲取基礎數據,並使用內部模型來預測增長、通脹和匯率。

根據其最新預測,中國最早要到 2036 年才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比先前預期遲了 6 年。主要是因為中國動態清零政策、以及與西方的貿易緊張局勢升溫的影響。

CEBR 最初預計會在 2028 年出現改變,但在去年將其推遲到 2030 年,現在認為交叉點要到 2036 年才會出現。此外,如果北京試圖控制台灣並面臨報復性貿易制裁,交叉點可能會更晚出現。

CEBR 指出,中國和西方經濟戰的後果將比俄烏戰爭嚴重幾倍,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將出現嚴重的衰退和通貨膨脹的捲土重來。

[ 本帖最後由 陪瞓導師 於 2022-12-26 05:36 編輯 ]
Reply
#17
經濟學家克魯曼:GDP超越美國 但未必代表中國更強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2047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本月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文章,但30年的經濟奇蹟已令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經濟超級大國,但中國是否比美國,視乎如何衡量經濟規模。

克魯曼表示,若把一般用于衡量經濟規模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兩國的物價差異進行調整,中國的GDP已經超越了美國。他解釋稱,由於目前GDP是基於國家貨幣和市場匯率計算的,按市場匯率轉換後,中國2022年的GDP為18.1萬億美元,位居第二,而美國為25.5萬億美元。

由於外匯匯率的波動性,克魯曼認為,不根據物價調整來比較兩國經濟規模並不準確,而且也沒有考慮到物價、生活成本的差異,無法比較兩國各自實際生產的總物品數量,及兩個經濟體的實際規模。若要比較的是美國這樣的高收入經濟體和中國這樣的中等收入經濟體,進行物價調整是尤其正確的做法,如果與印度等低收入經濟體比較,就更是如此了。

[Image: aLnbsgSfaC2aPFTghMWxSEosBbu03TuU4gQUHOIEFBw?v=w1920]

按市場匯率轉換為共同的貨幣比較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國仍落後於美國;但如果將生活成本的差異納入考量「購買力平價」(PPP)——中國已領先很多。(IMF)

克魯曼稱,若參照「購買力平價」(PPP),中國已經領先很多,這是因為巴薩效應(Balassa–Samuelson effect)——簡單理解即,在一個只有勞動力為生產要素的世界裏,有些商品(如鋼鐵)可以在國際市場上交易,而有些服務(如理髮)只能在國內提供。技術先進的國家在可在國際市場交易商品中的生產力往往遠超非可交易商品。

克魯曼也表示,中國雖然比美國生產更多的東西,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已經超越美國。國家地緣政治影響力的不只是其經濟規模,還有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必要時可向其他國家提供的援助能力等多種因素。雖然中國的理髮價格可能比美國低,但這並不會影響美元在國際上的地位。

此外,購買力GDP則可能更能反映一個國家的軍事潛力。但現代戰爭變得更加技術化,所以它可能不僅僅關乎總體生產能力。這個幾年前是個大概不會談及的問題,但世界已重蹈覆撤,GDP與軍事實力的關係再次具有現實意義。

克魯曼認為,關於中美哪個經濟體更大,答案取決於所選的衡量標準。每種標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但最終決定還取決於想要回答的具體問題是什麼。假設中美想在經濟規模進行「自誇競賽」,兩國都能各自選擇衡量的方法,而達至兩國都「贏」。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