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立法會 一言堂
#1
曾鈺成不認為立法會通過所有議案等於良好行政立法關係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316.htm

民建聯創黨主席、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如果選舉委員會在立法會佔較大比例議席,或者有助保持行政機關在立法會獲足夠支持,選委會產生的議員,亦毋須像功能組別及直選議員般,受選民捆綁,但他不認為立法會通過所有議案,就是一種良好的行政立法關係。

曾鈺成指,如果日後選委會按議政能力產生議員,他們多少都會有壓力,假如完全支持政府的錯誤決定,依然會承擔責任。他認為將來選委會產生的議員,亦同樣可以與政府討價還價。他指,建制派當中都有民主派,自己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相信未來的選舉制度並非排除民主派,又認為即使日後只得建制派參選,他們都要爭取民主派支持者的選票。

曾鈺成相信,前年區議會選舉是中央希望修改本港選舉制度的轉捩點,指並非因為建制派在選舉中大敗,而是因為有大批候選人,單憑中央和特區政府都不接受的政治議題,包括「五大訴求」,而成功當選,令中央發現本港的選舉制度有問題。他認為,新的選舉制度根本是確保「愛國者治港」,中央日後要開放普選時更無顧慮,所以他對本港政制發展感到更加樂觀。他認為,日後的資格審查委員會應該有上訴機制,但未必一定要經司法途徑上訴或司法覆核,認為司法覆核往往耗時太長,未必實際。

另外,曾鈺成不評論特首林鄭月娥連任的機會,並說「無謂激嬲林鄭」,又說如果公開表示林鄭月娥會連任,另一個人會「唔開心」,他重申無意參選特首,要評估自己的主張是否合時宜。
Reply
#2
蔡子強:民意認受性放一邊 劉兆佳:考慮國家主權位置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330.htm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修訂基本法附件,修改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辦法。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選委會中加入的分區滅罪、防火委員會委員代表,合共有156人,多於例如法律界、會計界等各只有30人,令人覺得有點滑稽,估計當局已將民意認受性放在一邊。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整個選舉制度的改革體現既要關顧兩制,同時也把國家主權和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考慮,又指不同國家也有某種政治審查。


蔡子強:(中字)「搬龍門」架空《基本法》,選制改港民主倒退50年;中央將工商界立法會議席「溝淡」,文革2.0建制派大洗牌;學者身份研究選舉制度,恐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M1edMMjH4
[youtube]oSM1edMMjH4[/youtube]

蔡子強(2):(中字) 港府委任變相種票,人大閃電決策漠視兩制;真選舉消失民主派艱難,北京放行民主派最多16席?;立法會將背書中共意志,中港「深層次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6A0onxjV0
[youtube]cl6A0onxjV0[/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跑10k 於 2021-4-6 04:34 編輯 ]
Reply
#3
梁家傑拒解散公民黨建議 稱會重整發展方向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9%E5%90%91
Reply
#4
選舉改制︱袁彌昌憂未來議會清一色建制派 社會問題「越谷越大」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516...YK5FGVC64/
[Image: VWJBD7BSQVEELNF2ZTZ7QGU5QI.png]

一直主張「溫和中間」路線的學者袁彌昌早前在報章撰文,質疑北京以為透過大幅修改選舉制度後,只要加快起樓和進行財富再分配,香港問題即會「迎刃而解」的想法,只是建基於多年來評論人士的論述,不一定能「經得起事實的考驗」。袁彌昌接受《蘋果》訪問時解釋,過去不時與內地研究香港問題的人員交流,坦言很多內地人員的論述「都冇乜調查同研究」,只識投中央所好,認為中央若將香港未來押注在相關人員的「簡單歸因」想法之上,香港的前景「令人感到特別不安」。

袁彌昌於訪問中以2019年反修例運動為例,指當年政府在建制派主導的立法會和區議會下,完全未能掌握香港社會的暗湧,擔心隨着立法會再趨向「清一色」發展,香港的社會問題只會「再谷大啲、谷多啲,冇人知道係點」:「2019年建制派嘅優勢,已經令佢(港府)可以一意孤行去做(逃犯條例)呢啲嘢,而家佢哋全盤掌控、全面管治,加上立法會本身個反饋亦欠奉,又或者佢本身都唔想再聽,咁會唔會有一個更大嘅暗湧出嚟?」

對於中央近年先後推出《國安法》及大改選舉制度,袁彌昌認為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直接相關,「運動嗰面贏得太盡,你corner咗北京,搞到佢一定要咁樣」。他指反修例運動初期,港人透過和平方式發聲,的確做得不錯,可惜一直不懂將運動轉化成與中央的談判;中央和港府亦未見讓步,而調查警察處理示威時的做法,更導致香港極不穩定的局面。

他慨嘆在社會兩極化下,昔日如曾俊華、曾鈺成和田北俊般的「淺藍」政治人物已經「去到被滅絕嘅狀態」,認為立法會現時並無議員能代表「淺藍」的政治光譜發聲,「比較開明嘅有謝偉俊、田北辰、鍾國斌,但大家都知道佢哋係身不由己,都講唔到真話」。

問及可曾游說妻子、新民黨議員容海恩為「淺藍」人士發聲?袁彌昌指妻子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原適合擔當有關角色,但由於葉太是保安局局長出身,外界期望該黨作風「要左啲、強硬啲」,加上該黨定位「有啲混亂」,有時亦「身不由己」、要接受中央的「硬任務」,故難以改變目前的政治定位。

「入得立會某程度是中央欽點」
近期不少中間派鼓勵民主黨繼續派人參選,袁彌昌是其中一人,但他坦言現時不便講得太多,因不想對該黨施加額外壓力,認為目前「邊個越講呢啲嘢,只係令佢哋更加難入返去(立法會)」。

事實他對民主黨繼續派人參選不樂觀,指該黨9月作出決定前要先經歷6.4、7.1、7.21、8.31等敏感日子,加上大批民主派區議員或因政府宣誓制度被DQ,認為政府處理上述事件的手法絕對會左右民主黨最終決定,他亦不諱言:「其實你今時今日入得去(立法會),某程度都係(中央)一種欽點,呢個真係避唔開,所以我覺得民主黨要做呢個決定都好難。」

至於他又會否再參選立法會?袁表示仍要觀望,但稱至今仍認為若民主派不再參選,自己作為「中間派」就應該參選,希望在建制派主導的立法會發揮制衡作用,在立法會「講返啲真話、講返啲人話」,包括在中央推出有爭議性的政策時,為港人「劃返條線出嚟」,反映香港真正民意,直指:「建制派而家已經變成『國家隊』,唔會劃呢條線。」
Reply
#5
建制議員稱中國面對新八國聯軍 本港須完善選舉制度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527.htm
Reply
#6
中大民調指近63%港人政治冷感 學者分析影響政府施政或更容易出錯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it-reacti...84229.html

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最近公佈一項民調顯示,接近63%受訪者對政治缺乏興趣,較去年的調查上升7.4個百分點,調查又顯示,55%受訪者同意,政府官員不太在乎市民的想法;超過50%受訪者認為政黨不能夠代表市民的意見。有學者分析,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大幅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候選人的提名及參選資格都被政治審查過濾,是導致港人政治冷感的主要原因,上屆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投票率,創新低至只有30%,市民政治冷感亦會影響政府的施政更容易出錯

香港特首李家超將於10月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年大幅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首次“愛國者治港”的區議會選舉將於12月舉行。

調查指63%受訪者對政治缺乏興趣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上星期三(9月20日)公佈一項有關市民對政治興趣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接近63%受訪者對政治缺乏興趣,較去年的調查上升7.4個百分點。

這項民意調查在7月20日至8月21日進行,以電話隨機抽樣成功訪問了711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

調查列出一些表達政治意見的途徑,詢問市民過去一年有沒有透過這些途徑,就地區或全港性問題表達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市民並未積極運用這些途徑表達意見。

調查發現接近84%的受訪者完全沒有透過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表達意見;超過81%的受訪者完全沒有透過非政府團體反映意見;另有超過83%受訪者完全沒有直接向政府部門或有關官員反映意見。

學者指政治冷感來自選舉缺認受性
調查列出一些有可能影響市民政治興趣的意見,結果顯示,55%受訪者同意,政府官員不太在乎市民的想法,較去年的調查上升7.3個百分點;另有接近52%的受訪者同意,認為“像我這類人對政府的政策並無任何發言權”,較去年的調查上升接近9個百分點。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大幅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候選人的提名及參選資格都被政治審查過濾,是導致港人政治冷感的主要原因,也反映在上屆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投票率創新低至只有30%,相比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創紀錄的超過7成投票率,下跌超過4成。

鍾劍華說:“你現在這個選舉在提名及參選資格,那裡已經完全被政治審查去過濾,這個選舉根本不是真的選舉、不會有公平的選舉來的,即是你(當局)已經在過程裡面利用行政權力去剝奪了很多人的政治權利,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不去投票,或者說不認為應該支持這些選舉,這個是很自然(的現象),因為你怎樣選都是選它(建制)那班人,我覺得既然上一次(2021年)的立法會選舉,已經充份顯示到這一點,特別是上一次的立法會選舉,跟2019年11月那個區議會選舉做一個比較,你就更清楚知道那個分別,所以香港人得到這個結論,其實在上一次的立法會選舉裡面,已經透過這些行動表達出來了。”

對於調查顯示,55%受訪者同意政府官員不太在乎市民的想法,鍾劍華表示,反映很多香港市民已經不在乎政府的施政,對特首的施政報告以及財政司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都漠不關心,甚至官方舉辦的地區公眾諮詢大會,參加者都經過篩選。

鍾劍華說:“以往施政報告派(發)的時候,市民排隊去拿的,但是去年都不見了,即是對上一次(施政報告),市民簡直不看施政報告了,所以其實香港人對施政報告,或者其他那些財政預算案的反應,完全是從這個政治上覺得,我無需要參與這個‘虛假的遊戲’,我覺得是完全一致的,當市民個個都不理(政治)的時候,對施政有甚麼影響,很簡單講對政府表達意見那些,或者有平台表達意見那些,全部都是政府自己‘欽點’了、或者‘篩選’了的人,對它(政府)來說,做甚麼都容易了很多,現在(向)立法會要錢就有錢,要(通)過某些(法)例就通過某些例,完全沒有阻力也沒有辯論了。”

市民漠不關心政府施政易出錯
鍾劍華表示,這種政治“一言堂”的現像,表面上政府的施政好像更容易,但實際上市民的政治冷感,亦會影響政府的施政更容易出錯。

鍾劍華說:“因為你(政府)任何政策若果你純粹官員自己公務員‘閉門造車’,或者一班只是‘內圈人物’給意見的話,你事實很容易就忽略了、你測試不到公眾那個反應,所以它出錯的機會比較高。”

鍾劍華表示,如果政府施政願意廣開言路,接受公眾表達的意見去制訂政策,一旦出錯市民都願意承擔一部份的責任,但是現在香港市民政府冷感的情況下,認為政府不願意聽取民意,對施政漠不關心,政府就要自己承擔所有決策失誤的責任,例如最近推動夜經濟的“香港夜繽紛”活動,不斷被市民挖苦。

鍾劍華說:“你甚麼‘夜繽紛’那些,你就說、你就做吧,大家都沒有給意見,大家亦都不理,亦都事實上那個反應很冷淡。你到頭來就見到大家用各種方式去挖苦,你花了那些錢大家亦都覺得你花‘怨枉錢’,到頭來要問責的時候到底誰負責呢﹖我覺得問題就是一時的(施政)利便,造成的結果就是容易出錯,以及令到整個社會不會去為一些施政上的困難、問題承擔責任,這個是一個很不理想的社會來的,但是香港現在正正就是這樣。”

“愛國者治港”下議員不能代表民意
至於調查發現,接近84%的受訪者完全沒有透過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表達意見,政治學獨立學者、時事評論員黃偉國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結果反映國安法之下市民不願意表達意見,亦認為“愛國者治港”下的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不能夠代表民意。

黃偉國說:“現在香港是國安法‘大哂’(最大)了,所以市民就覺得你政府可以隨時用國安法,檢控一些批評政府的市民,那當然不出聲了,然後你那些‘愛國者治港’只是‘扒下來’,個個‘躺平’不做事情、只是‘騙飯吃’,更加不會覺得那些‘愛國者’,或者甚至現在民建聯、工聯會,或者甚至是自由黨那一堆(議員)會代表到他們(市民)。”

黃偉國又表示,《港區國安法》實施超過3年以來,市民回應民意調查亦會擔心犯法的風險,他認為國安法也是造成市民政治冷感的原因之一。

黃偉國說:“所以我覺得第一件事情,肯接受訪問的受訪者已經很難得,因為很多受訪者都覺得,會不會接受這個訪問,都會可能被一些負面的意見或者評分,會不會觸犯國安法等各方面,所以這個信息都很明顯,就是市民那種政治冷感,或者對政治漠不關心,其實是由整個政治制度、或者那個政治文化,在國安法之下的一個情況造成的。”

評論員指反映市民對政制民主化的無力感
調查也列出一些市民對香港政黨不同功能的意見,結果顯示,超過50%受訪者認為,政黨不能夠代表市民的意見,較去年的調查上升超過15個百分點;超過47%受訪者認為,政黨不能夠有效監督政府。

時事評論員譚美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調查發現市民對國安法下仍然運作的民主派政黨都不太信任,可能是覺得這些民主派政黨包括民主黨等,都仍然抱殘守缺,甚至覺得民主派政黨都應該再參與”愛國者治港”的選舉

譚美德說:“可能會覺得它們(民主派政黨)抱殘守缺,因為很多民主派的支持者可能覺得它們都不應該再去選舉了,因為現在的選舉根本就不是朝著一個民主發展的方向去做,民主黨的政治包袱更加大了,因為它的黨就叫做‘民主’了,但是現在你還要去參選(區議會選舉),我相信它們很多支持者會覺得這是一種抱殘守缺。”

譚美德又表示,調查結果亦反映香港人對政制前途的一種無力感,因為在國安法實施前,香港民主派仍然有民主黨、公民黨等較具規模及民意支持的政黨,可以在政制走向民主化的發展上,有較大的討價還價能力,但國安法下過去幾年公民社會的民主派政黨及組織全面土崩瓦解,能夠留下來的也不知能夠運作多久。

譚美德說:“即是大家見到早前公民黨說解散,其實整個香港社會或者民間,基本上可以說相當沉靜,大家沒甚麼很大的意見,諒解的諒解、不捨的不捨,但是亦都很明白它們做不到些甚麼,所以其實現在的情況只不過發生在民主黨身上而已,所以除那種抱殘守缺之外,多一點我會覺得是香港人對我們的政改或者政制發展,特別是所謂邁向民主代的進程裡面,是《基本法》所講的‘最終達致普選’這件事情,是覺得非常之無力,這種無力感他(市民)最象徵的意義,可以表達出來的話,就是對現在碩果僅存的民主黨都不信任了。”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