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國際貿易法 international trade laws
#71
美倘再加關稅 
東亞損失1.25萬億元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9/20608980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中美貿易戰(圖)亦然。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歐盟是中美貿易戰的最大得益者,警告貿易戰對全球的負面影響或大於正面;估計若中美貿易戰升級,美國對中國再加徵關稅,對東亞國家打擊最大,產業鏈價值將減少1,600億美元(1.25萬億港元)。
相關新聞:特朗普擬下周簽華電訊商禁令

歐盟吸納5,400億貿易值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協會(UNCTAD)最新報告估計,中美貿戰中,受影響的2,500億美元(1.9萬億港元)中國產品,中國僅能維持約12%原有貨品出口,美國本土生產其中6%,剩餘的82%將由其他外國市場得利。反之,受關稅影響的850億美元(6,600億港元)美國出口貨,美國可能會維持不到10%的原有貨品出口,中國取得5%產值,約85%將由中美以外的市場填補。報告預計,歐盟能從雙邊共吸納700億美元(5,400億港元)貿易值,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各獲利逾200億美元(1,500億港元)。

報告指出,貿易糾紛將會為全球疲弱的經濟帶來無可避免的衝擊,經濟下行往往和金融市場混亂同時發生,對發展中國家帶來不良影響,尤其是貿易戰或會演變成貨幣戰,令發展中國家更難支付美元債息。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如中美無法在限期前達成協議,美國又按計劃增加關稅,或讓中國付出數十億美元的代價。黑石集團行政總裁蘇世民及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為此不斷向中美雙方施壓,蘇世民不斷致電特朗普及美方官員,警告美方若不能達成協議,將會破壞經濟,擾亂市場。保爾森則敦促中方作出足夠的讓步,令特朗普能夠宣佈勝利。
Reply
#72
貿戰談判多兩天 特朗普或延遲加稅死線
華願購9萬億元美國商品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4/20619501
[Image: a1001a.gif]

特朗普押後貿戰停火死線
倘談判有進展 將晤習敲定終極協議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6/20620748
[Image: a1401c.gif]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2-25 16:18 編輯 ]
Reply
#73
補貼農戶被美國投訴 WTO批中國「不守義務」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2_001.html

中美貿易談判聚焦結構性改革及中國對企業補貼之際,世界貿易組織(WTO)周四(2月28日)裁定,美國對中國早前的投訴有效,指中國對小麥和大米農戶的補貼超出WTO的限制範圍。

美國指中國對兩種大米、小麥、粟米的最低價格補貼措施,超出其對WTO的承諾,並於2016年向WTO投訴。WTO調查後指,中國於2012年至2015年間,補貼絲苗米、粳稻、小麥的幅度超越8.5%限制。WTO調查人員更稱,中國在國際貿易的規則下,並沒遵守義務。中國可在60日內提出上訴。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形容裁決為「美國農業的重大勝利」。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表示:「我們預期中國履行其加入WTO的義務。」

中國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表示,WTO專家組駁回了美方關於粟米補貼政策的訴請,中方對此表示歡迎。惟專家組未能支持中方關於小麥、大米最低收購價政策補貼水準計算的主張,中方對此表示遺憾。

該負責人強調,農業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中國政府對本國農業提供支持,保障農民收入,維護糧食安全,是各國的通行做法,也是世貿規則允許的。中國一貫尊重世貿規則,將認真評估專家組報告,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式妥善處理,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穩定性,繼續以符合世貿規則的方式促進中國農業發展。

中方:美要求改革 需花5至10年實現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2_001.html
[Image: bkn-20190228020058143-0228_00972_001_01p...0228142238]

中美第7輪貿易談判結束後,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Robert Lighthizer)強調,中美兩國仍需努力,以達成貿易協議和結束爭端,又重申中國必須推行結構性改革。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則稱美國的改革要求要5至10年才可做得到。

萊蒂澤出席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目前是華府貿易政策制訂者面臨的「最嚴峻」局面,他強調中國承諾購買更多美國商品,無法解決問題,中國需在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的問題上,推行結構性改革。他表示,美國擁有全球最優秀的科技,必須透過保護知識產權維持此優勢,中方亦十分明白科技決定誰可主宰未來。

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押後加徵關稅期限,萊蒂澤亦承認兩國在過去的談判取得部分進展,但仍要繼續磋商,美國需要有採取單方面行動以執行協議的能力,亦會阻止中國令人民幣貶值。

有出席貿易談判的崔天凱受訪時則表示,美方提出的改革要求,部分與北京本身的經濟長遠改革規劃一致。他表示,會為不同的議題設下不同的時限,美方的要求實現前,中國要花5至10年修訂法律。崔天凱又透露,談判期間要求美方切勿再對中國投資設限。他特別指摘美方不公平對待華為,稱華為問題與貿易談判是兩回事,但美方四出旅行叫人不要用華為的行動愚蠢及荒唐。

USTR將刊聯邦公報 貿戰停火期延長至「另行通知為止」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2_001.html

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出席眾議院籌款委員會聽證會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周三(27日)發聲明,表示將會按總統特朗普的指示,於本周刊登聯邦公報,暫緩提高總值2000億美元(1.56萬億港元)中國貨品的關稅稅率,直至另行通知為止。

中美去年12月同意「停火」90日,並於日前舉行貿易談判。中美貿易第7輪談判於周日(24日)結束後,特朗普表示將會把下月1日加徵關稅的期限延遲。若按原定計劃,上述總額中國貨品的關稅稅率,會在下月1日由10%增至25%。

WTO指糧食補貼過多「不守義務」  中方表遺憾
http://www.mingpaocanada.com/van/htm/New...caa7_r.htm
【中美貿易戰】世貿前總幹事建議:中國減少對國企補貼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1/59206111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3-1 17:15 編輯 ]
Reply
#74
特朗普警告:可能放棄與中國談判貿易協議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intern...le/2070264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明,如果條件不合適,他可能放棄與中國簽署貿易協議。

身在越南的特朗普提前結束與北韓領袖金正恩的峰會,表示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因此提早結束峰會。他向記者強調,一如他以往所說,如果覺得雙方談判無法有結果,隨時準備提前退出談判,包括與中國的貿易協議談判也一樣。

不過,美國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白宮更加接近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但仍有大量工作待處理,美國正致力於與中國達成一份貿易協議。此外,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接受傳媒訪問也指出,中美上周舉行的高級別貿易談判取得十分正面的成效。

美控中不公平補貼米麥 WTO判美勝訴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3010048.aspx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3-2 14:03 編輯 ]
Reply
#75
唐偉康再開腔 促各方思考一國兩制
專家:港成中美新冷戰棋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5/20626479
[Image: a0301a.gif]

【美總領事反擊】
【本報訊】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上周公開批評中共侵蝕香港自治,警告美國或重新考慮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惹北京暴怒。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嚴正交涉、親北京團體及人士譴責,要他向全中國人民道歉。唐昨回應稱不會道歉,強調香港一國兩制面臨風險,各界要「思考香港的未來」。有學者直言香港已成美國對華「新冷戰」棋子,一旦獨立關稅區被取消,香港勢臨災難,亦有學者形容北京「又想吞下香港,又想保其獨立關稅」,事態非常嚴重。
記者:陳永階 莫劍弦 林俊謙

唐偉康昨日出席公開活動後罕有接受記者訪問,表明不會對日前有關香港問題的演講受北京指摘而致歉,「我認為這是我的工作,代表美國解釋及提供意見」,他強調其演講主要是表達美國希望香港維持「做生意好地方」狀態,而一些與一國兩制相關的風險可影響香港未來,「我希望大家能真正看一看,並思考」,指「這符合美國和中國以及整個地區的利益」及「希望香港一國兩制如過去一樣,是成功的典範」。

去年11月,美國國會轄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以港府取締民族黨、DQ立法會參選議員,以及拒絕續發簽證予英國《金融時報》編輯馬凱等為例,指北京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違反一國兩制,建議國會指示商務部審視《美國──香港政策法》,檢討將香港視為獨立關稅區的政策。上月26日,唐偉康在本港電視台訪談節目中提及上述報告,表示過去幾年香港政治氣候令北京不安,但北京對香港的施壓會衝擊港政治生態,收窄政治空間,未來可能威脅營商環境。

唐偉康直言,美國國會下一份有關香港的報告「評論會更嚴厲」。唐偉康還談及特區政府考慮修訂《逃犯條例》及北京要搞粵港澳大灣區,這些事件證明北京「密切參與港府的決策」。上月27日,唐偉康又在一個公開活動發表題為〈香港在印太經濟的角色〉演講,指香港在印太地區的優勢和成功並非低關稅和低稅率,而是與英國法律原則類似的法律制度。他認為香港法官獨立、終審判決是受到尊重和可執行;但過去一年發生不少「不幸的第一次」傷害兩制,包括上述國會報告提及事件。

唐偉康批評一國兩制言論引起美媒關注,《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日前撰文報道,又以美國務卿蓬佩奧團隊(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s team )警告北京不要加強對港控制、形容唐偉康言論。

倘撤獨立關稅區 對中港致命一擊
有政界人士分析,雖有評論指唐偉康任期將屆滿才敢向北京發炮,但唐偉康身為外交官,任何公開言論都代表美國政府立場,「其實佢亦有講明,自己嘅工作係代表美國解釋及提供意見,即係話佢嘅言論係代表官方」。該政界人士相信,隨住中美貿易戰可能達成協議,美國對香港事務關注只會更多不會減少,「美國會繼續針對中國,打完貿易牌,跟住打科技牌、香港牌」。

唐偉康早前的言論激怒北京,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本月1日發聲明,斥其「發表錯誤言論」,已向美方提嚴正交涉,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要求美方「停止詆毀一國兩制,停止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工聯會也發聲明強烈譴責,認為唐偉康「刻意挑戰中國主權及一國兩制底線」。民建聯港區人大代表陳勇更要求唐「向全中國人民道歉」。在京出席人大會議的港澳辦主任張曉明被問到有關問題時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聲明「已經回應」。

公民黨楊岳橋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面對國際,一旦缺乏外國認可和信心,「受傷損失只會係香港自己」。時事評論員林和立對《蘋果》表示,北京緊張唐偉康言論,因他透露美國或重新考慮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對香港和北京都是致命一擊,勢令香港樓市、股市大崩盤,經濟陷災難;事件顯示香港將繼台灣、西藏和南海等問題後,成美國反擊中國的新牌,「雖然中美貿易談判可能達成協議,但美國對華政策已變,美方視北京為最大威脅,香港好難逃脫成中美冷戰角力地的命運」。

香港浸大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也對《蘋果》表示,長期以來香港因享獨立關稅區,可從美國輸入一些禁運到極權國家(包括中國)高科技產品,但隨住北京力谷中港融合,特別是大灣區時代來臨,如何保持獨立關稅區地位是香港的難題。「北京一面拆牆鬆綁,磨滅中港兩地界線,一面又要保持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兩邊想要着數。」杜形容事態非常嚴重。

中共增干預 港恐失世貿成員身份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5/20626483

獨立關稅區的原意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希望為未獲得獨立的殖民地政府而設置,令它們有經濟上自主權。一國兩制下香港只有外交及國防事務由中國直接管理,香港可以中國香港名義參與國際組織,在經貿層面可與其他國家商討合作。

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一個非主權國成員,國際社會普遍承認香港在經濟上的獨立地位。不過,世貿規定成員需要在對外貿易關係和參與WTO事務上享有「完全的自治權」,不得受到所屬國家的干涉才能夠保持成員身份,意味一旦中國政府在經貿層面施以干預,世貿有權取消香港的成員身份。
相關新聞:談美印太戰略 指中國外交出問題

企業棄港上市 金融服務瓜得
若美國撤銷香港獨立關稅地位,最直接影響的就是香港出口美國貨品會被徵重稅,進出口貿易行業首當其衝。一旦美國對港政策轉變會引起連鎖效應,恐影響香港金融和國際商貿中心地位。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若香港變成另一個中國城市,外界對你信心會減低好多,香港金融城市地位一定會受到好大衝擊」。他預期若出現最壞情況,外國企業不會再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企業不會到港上市。自由黨黨魁、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認為,一旦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地位,甚至改變《香港政策法》,香港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這兩條支柱都「瓜得」,美國更可能限制高科技輸入香港。
Reply
#76
特朗普開貿易新戰線
美取消印度 土耳其關稅優惠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6/20626971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貿易戰開新戰線,前天宣佈將取消印度和土耳其的關稅優惠地位,其中指印度對美設不公平貿易壁壘。印度雖欲息事寧人,淡化此舉影響並稱不會報復,但總理莫迪在大選前勢為此受政敵攻擊。

印土兩國將失去的優惠,叫「普遍化優惠關稅制度」(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簡稱GSP),是美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貿易優惠,對其指定類型進口貨物免收關稅。按法例,特朗普政府知會國會和有關國家的60日後,可透過總統公告正式取消其優惠地位。

指印度設廣闊貿易壁壘

特朗普前天在知會國會領袖的信件指,美印政府密集交涉後,「印度並沒有對美國保證會讓美國貨公平和合理地進入印度市場」;至於土耳其方面,他指土國經濟「已發展和多元化」,並已從「其他發達國家的GSP計劃畢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亦發表聲明,指根據GSP政策,受惠國貨物享免關稅優惠的先決條件,是要向美國提供「公平和合理的市場准入條件」,「印度卻設置廣闊的貿易壁壘,對美國商業產生了嚴重負面影響」。聲明又指土耳其人均國民收入增加、貧困率下降以及出口多樣化,證明土國經濟發展水平已較高,不應再享受發展中國家優惠。

特朗普堅持要削減美國對各國貿易逆差,經常批評印度受惠於美國零關稅優惠,卻向美國電單車等進口貨徵收高達100%關稅。此外,印度的電子商貿新法規,被指限制亞馬遜和沃爾瑪等美企做生意,美國公司也不滿印度對醫療設備的限價政策,以及要信用卡公司在印度儲存當地的交易數據。

印度是美國GSP計劃的最大受益國,一年有56.9億美元(444億港元)出口美國貨享免關稅優惠,主要是農產品、海產和手工藝品,佔對美出口額約11%,印度對美貿易順差約207億美元(1,615億港元)。

印商業部長:不會報復

但印度商業部長瓦達萬昨淡化取消優惠影響,指印度一年從GSP受益只有1.9億美元(14.8億港元),又稱美印關係友好聯繫強,不會對美實施關稅報復措施,但工商部強調印度的關稅水平是在其對世貿承諾範圍內。另一政府官員指就算被踢出GSP,關稅率也只是從2%起,所以此舉象徵性居多,「但在大選年可能成政治議題」。

土耳其則是美國GSP計劃第五大受益國,一年有16.6億美元(129億港元)出口貨免關稅,佔對美出口額17.7%。土耳其貿易部長指,華府的計劃跟北約致力提升貿易交易相違背,有損美國中小企和製造商利益。


長期戰略夥伴 關乎經濟無情講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6/20626973

印度是美國在亞洲的長期戰略夥伴,特朗普上台後更高調提升印度在其亞洲政策的地位,以制衡中國,但一涉及經濟利益,特朗普就似乎對印度「無情講」。

特朗普政府前年起以「印太區」取代「亞太區」形容從印度到澳洲的廣泛地區,美軍去年甚至將「太平洋司令部」易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明顯有意突出印度在中國包圍網的重要性。特朗普與印度總理莫迪均曾聲言,兩國要在軍事和反恐範疇上合作,穩定亞洲局勢並制衡中國。華府去年更向印度發出「一級戰略貿易授權」(STA-1),使之成為繼日本和南韓後第三個可購買美國高科技尤其是太空及防衞產品的亞洲國家。

恐影響莫迪選情

然而,特朗普骨子裏的商人性格令他未能在貿易議題上放過印度,印度去年亦被美國徵收鋼鋁關稅,雖然美國是其最大單一貿易夥伴,但關稅對印度影響不大,從新德里政府祭出關稅報復措施但至今仍未正式實行就可見一斑。

印度雖強調美國今次取消其關稅優惠,對其經濟衝擊很小,但今年是當地的大選年,莫迪為連任定必銳意維持國家的經濟增長,而美國此舉對印度造成的經濟影響,可能成為選舉中的政治議題,甚至左右莫迪及執政右翼人民黨的選情。況且,莫迪與特朗普的個人友誼不算深厚,會面次數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特朗普更少,難憑人情牌令特朗普「收回成命」。

120發展中國家受惠GSP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6/20626977

【話你知】「普遍化優惠關稅制度」(GSP)常與「最惠國待遇」(MFN)相提並論,但其實兩者不同。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成員國之間須互相給予MFN地位,對所有MFN國家實施的關稅要一視同仁,GSP則是讓發展中國家豁免於這原則,享有比MFN國家更加優惠的關稅稅率。

美國的GSP制度是根據《1974年貿易法》成立,為受惠國的數千種貨物取消關稅,120個受惠國包括巴西、阿根廷、烏克蘭、菲律賓和塞爾維亞等,但不包括中國。

美企業消費者承擔關稅成本 貿戰難言勝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6/20626975

縱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常稱美國是貿易戰的大贏家;但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學家異口同聲指,貿易戰為美國經濟添加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關稅成本,大多要由美國企業與消費者承擔,美國仍難以言勝。

過去的周末分別有兩份經濟報告出爐。撰寫報告的經濟學家都指,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是繼被指加劇經濟大蕭條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於1930年實行後,美國蒙受最大影響的貿易戰。

由紐約儲備銀行、普林斯頓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聯手發表的報告指出,特朗普去年向中國入口的2,500億美元(1.95萬億港元)產品加徵關稅後,美國的企業與消費者每月要多負擔30億美元(234億港元)成本;企業要額外承受14億美元(109億港元)的無謂損失。

有別於特朗普指「關稅正由中國支付」,該報告發現關稅成本大多落於美國企業與消費者身上,現仍不清楚貿易戰能否為美國經濟帶來純利。

面對報復 農民首當其衝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戈德堡連同多位經濟學家發表報告指,美國經濟因進口成本上升而招致損失達688億美元(5,366億港元);在扣減關稅收入增長,和美國企業受惠於保護主義的收利,一年經濟損失仍達64億美元(499億港元)。美國企業與消費者除了成關稅成本最大負擔者外,面對其他國家實施的報復關稅時,農民和藍領更是首當其衝,而他們大多是特朗普上次大選的支持者。
彭博社

「中國製造2025」被失蹤
學者︰中共龜縮免遭美一棍打殘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6/20626953
[Image: a1601a.gif]

【全國兩會】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昨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坦承過去一年中國面對深刻變化外部環境,特別是中美經貿磨擦帶來不利影響。值得關注是,李在報告中絕口不提「中國製造2025」這個前幾年曾熱爆「兩會」的概念,而用「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取替;顯示在美國貿易戰打擊下,北京不得不收斂。但有學者認為,中共只是策略性避鋒芒,對這個國家發展策略,「不提不代表不做,反而可能會加快進行」。

「中國製造2025」作為中共發展製造業的綱要文件,自2015年提出以來年年都成為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去年3月兩會,李克強在報告中更多次提「中國製造2025」,明確要求「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推進智能製造,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

語言偽術 暗中加快進行

但昨日李克強的報告中「中國製造2025」不見了。在提到製造業發展時,報告以「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以及「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來表述,完全沒有往年報告提到「中國製造」時那種「豪情萬丈」的氣氛。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蘋果》表示,中共的做法只是策略性迴避,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下虛晃一下,「不提不代表不做,反而可能會加快進行」。他指中共善於語言偽術,副總理劉鶴早前赴美國進行貿易磋商,回應美方要求時也只是答應不再提「中國製造2025」,從未表示要放棄。劉指,中共在公開場合提中美貿易糾紛時,都避免用「貿易戰」字眼,只稱「貿易磨擦」,盡量淡化有關問題,不讓民眾知道真相。

欲重返鄧小平「韜光養晦」

劉銳紹相信,習近平上台對外過份張揚惹美國高調反擊後,似有意重返鄧小平「韜光養晦」路線,保持低調或表面妥協,以紓緩壓力,減慢內部經濟急速惡化導致的問題,但中共內部千瘡百孔,矛盾重重,恐難平復波瀾;「李克強今年的工作報告,無直接提及中美貿易戰,某程度上可以話佢『龜縮』,其目的是避免美國再有藉口(一棍)打殘中國,北京要爭取時間解決內部問題。」

去年初中美貿易戰爆發後,美國祭出嚴厲的關稅懲罰,敦促中國改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且以「中國製造2025」為具體目標。美國國會報告直指,「中國製造2025」對美國工業造成生存威脅。總統特朗普也公開表示,對「中國製造2025」感到相當憂心,「我感覺它有侵略性,非常冒犯。」特朗普又誓言「這決不能發生」!

十年大計 針對美高端產業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6/20626956

【話你知】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首十年綱領,2015年3月總理李克強首度在兩會報告中提及這個新概念,同年5月由國務院公佈。根據計劃,到2025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將超越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工業國家。計劃重點發展的10個領域,涵蓋航空航天、計算機、人工智能、新材料、再生能源等,而這些領域目前多由美國領先。

美議員︰須避免「中國震撼」

去年2月,美國國會曾就「中國製造2025」舉行聽證會,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直指,「中國製造2025」威脅美國21世紀高端產業,如果美國沒有統一的政策行動,將面臨第二次「中國震撼」。他指,中國的這個計劃要在10個科技領域取得龍頭地位,這些領域中美國目前居於領先地位,「如果中國達到計劃所設定的目標,他們一定要以犧牲美國為代價。」

魯比奧指,這樣災難性代價美國已經歷過一次,那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由於中國不尊重國際準則,美國經歷了「中國震撼」,許多中小企業失去就業機會。「這次不同,中國聚焦美國高端、高附加值和高薪的就業機會。」他說,「如果美國不採取措施,中國震撼就可能重現。美國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去年4月特朗普發起對華貿易戰,「中國製造2025」成為美方重要打擊目標。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3-5 12:45 編輯 ]
Reply
#77
國務卿:倘不滿意貿易協議 特朗普隨時再走人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2_001.html

美貿易赤字4.8萬億 10年來新高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8_018.html

美國貿易逆差創10年新高 達6210億美元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2_001.html

【美國貿赤】2年激增千億美元 特朗普只怪自己亂減稅(第二版)
https://wealth.hket.com/article/2287550/...?mtc=b0008

[table=98%,rgb(244, 244, 244)][tr][td=3,1]貿易戰下 美國貿赤不減反增[/td][/tr][tr][td]年份[/td][td]整體貿赤[/td][td]對華貿赤[/td][/tr][tr][td]2018[/td][td]6210億
(10年高)
[/td][td]4192億
(破紀錄)
[/td][/tr][tr][td]2017[/td][td]5520億[/td][td]3756億[/td][/tr][tr][td]2016[/td][td]5020億[/td][td]3470億[/td][/tr][tr][td]2015[/td][td]4990億[/td][td]3673億[/td][/tr][tr][td]2014[/td][td]4900億[/td][td]3448億[/td][/tr][tr][td]2013[/td][td]4610億[/td][td]3187億[/td][/tr][tr][td]2012[/td][td]5370億[/td][td]3151億[/td][/tr][tr][td]2011[/td][td]5500億[/td][td]2952億[/td][/tr][tr][td]2010[/td][td]4950億[/td][td]2730億[/td][/tr][tr][td]2009[/td][td]3840億[/td][td]2269億[/td][/tr][tr][td]2008[/td][td]7090億[/td][td]2680億[/td][/tr][tr][td=3,1]單位:美元[/td][/tr][tr][td=3,1]資料來源:美國商務部[/td][/tr][/table]

[ 本帖最後由 成吉思汗 於 2019-3-7 10:09 編輯 ]
Reply
#78
歐盟擬10計劃對華貿易更強硬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0_006.html

歐盟委員會周二公布十點計劃,旨在與中國建立「更加平衡的經濟關係」,並敦促歐盟領導人加強防範網絡安全威脅。有關計劃將於本周四至周五,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例行峰會上討論。分析認為,計劃標誌歐盟對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立場轉趨強硬。

促補貼及技術轉移上改革

歐盟委員會指出,歐盟應在氣候變化和國際和平等領域上與中國加強合作,但也應推動建立更加互惠的經濟關係,並採取措施保護本地工業。和美國一樣,歐盟同時對中國補貼國有企業、產能過剩和技術轉移感到擔憂。有關建議包括敦促北京推動改革,特別是關於補貼和強制技術轉移的政策。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表示,歐洲需要確保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保護其市場不受扭曲。他強調如競爭是公平的,貿易和投資是互惠,對兩方關係才能有益。針對近期的華為爭議,卡泰寧表示,5G技術將徹底改變社會方式,歐盟正敦促歐州國家採取統一的方法。中國外交部回應指,中方願意與歐方增進相互理解,希望歐方與中方推動中歐關係穩定發展。

步美後塵
對港貿易協議 英擬引入人權條款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4/20633096

繼早前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公開警告,美國國會報告將對香港情況作更嚴厲批評,英國外交部日前發表報告,也罕有地指一國兩制雖然大致運作良好,但香港高度自治、權利和自由正持續受壓,更表明英國擬利用脫歐時機,將來與香港再簽訂貿易協議時,會加入人權條款。對於英國提出將香港人權與經貿政策掛鈎,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反映包括英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已認定一國兩制「走樣又變形」,中央、香港政府勿再掩耳盜鈴。
記者:姚國雄

英國政府去年發表評估《中英聯合聲明》在香港落實情況半年報告中,已提出包括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斯被拒入境本港、高鐵一地兩檢、《國歌法》本地立法、以及立會議員及參選人被DQ等,對一國兩制持續構成壓力。英國國會人權聯合委員會本周二發表有關英國的國際協議有關人權保障的報告中,英國政府首次提出對應一國兩制受壓的政策方向。

報告指港高度自治等持續受壓

英國國會報告揭示英國政府對香港在《中英聯合聲明》的最新態度,報告引述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認為,雖然一國兩制在大部份範疇中也運作良好,但《中英聯合聲明》所保障的高度自治、權利、自由卻持續受壓。外交和聯邦事務部指,已私下向中國和特區政府表達,香港的權利、自由和高度自治獲得全面尊重是相當重要,而英國政府正思考利用脫歐的機會,在未來與香港簽訂的貿易和投資協議中,引入人權條款:「英國脫歐正提供一個機會,在均衡和相稱的方向下,讓我們探索如何盡用自由貿易協議去達到更廣泛的國際目的。英國政府正探索未來有關貿易和投資協議中,將相關人權條款包括在內。」本報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查詢對英國的計劃有何回應,但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委員會報告又批評,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就香港的半年報告,未能足夠保障香港人的基本自由。委員會透露收到很多意見書,關注《中英聯合聲明》未能有效保障人權,或批評《聲明》落實時未能足夠保障香港的人權。英國外交部副部長阿瑪德去信委員會指,《中英聯合聲明》仍然有效,中國試圖指《聲明》已經不再適用,其說法令人越來越關注香港的自由被侵蝕。

港議員:國際認定一國兩制走樣

委員會報告建議,英國政府應定期向國會匯報《中英聯合聲明》等國際協議的落實情況,包括人權如何獲得保障,這可以令委員會監察相關情況是否符合人權標準。委員會又認為,英國政府應向人權不獲尊重的情況採取適當措施。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指,英政府擬在未來貿易協議中加入人權條款,反映國際社會已看穿「香港嘅一國兩制又變形又走樣」,中共以為自己的謊話不會被識穿,但國際社會已明白,中央和特區政府正在損害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如果中共唔收手,而特區政府亦助紂為虐,只會係犧牲香港人嘅利益。」
Reply
#79
【專家有話說】解放軍少將:美國發動貿易戰的陰謀與陽謀
https://www.hk01.com/%E5%88%86%E6%9E%90%...D%E8%AC%80

中美貿易戰持續至今,一輪接著一輪的談判,劃定的時間點一再失去實質意義,各方疲態盡顯。以這場「持久戰」為樣本,究竟該如何理解今天的中美關係?這樣的關係又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局?所謂的百年未有大變局背後,究竟是中美的「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還是「鬥」過之後的一家獨大?

圍繞中美貿易戰及中美關係,《香港01》記者採訪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解放軍少將朱成虎。

在朱成虎看來,北京必須要認清美國發動貿易戰的陰謀與陽謀,而且也到了重新審視中美關係的時候。「過去常說,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今天還是這樣嗎?過去常說經貿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現在這個壓艙石還能壓得住中美關係的大船嗎?過去常說中美關係是鬥而不破,現在還能不破嗎?」

以下為訪談實錄。

01: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與財政部長努欽(Steven Mnuchin)預計將於3月28日-29日訪問北京,與中國副總理劉鶴舉行談判。而劉鶴也將在接下來一周訪問華盛頓。另據白宮消息,特朗普在記者會上直言「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談判進展非常順利。」對於中美這場持久戰,外界時而樂觀,時而悲觀,跳出具體事務層面,你怎麼看這場貿易戰?

朱成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怎麼看待美國的全球戰略?美國的全球戰略到底是什麼?美國人自己講是推進民主和自由,當然這肯定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對美國的全球戰略的概括是這樣的:依託兩域,立足兩洲,控制海洋,擠壓俄國,遏制中國,獨霸世界。獨霸世界是美國全球戰略的目標,你別試圖跟他講什麼新興大國關係,美國人的理解就是,新型大國關係就是要跟它分領導權。獨霸世界這個目標絕對不許任何人侵犯。

其次,美國的對華戰略到底是什麼?如果說過去30年它認為促進中國發展對它是有利的,但到今天,當中國成為「世界老二」時候,美國對華戰略的目標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如果仍然認為美國還是沒有把中國作為主要敵人來看待,這就是錯誤的。我們認為中美之間是結構性矛盾,最核心的結構性矛盾就是老大和老二的矛盾,就是崛起大國和既有霸權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是無法調和的,所以遏制中國成為美國對外戰略和美國外交的頭等大事。

再次,當前的貿易戰是為什麼?有人說是為了消除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但我很不理解:這種不平衡怎麼消除?美國就是一個寄生蟲,靠美元把世界最好的商品買過來了,它怎麼能夠消除不平衡?也有人說是意識形態差異,如果中國放棄社會主義制度,美國就不會整中國了。但日本是什麼制度?當它的GDP達到美國60%,成為世界老二的時候,美國也照樣修理它。

01:很多聲音認為,美國要做的是狙擊「中國製造2025」,因為在美國看來,這就是一份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而且從中國刻意在一些官方文檔中低調處理「中國製造2025」,也是擔心引起美國更進一步的忌憚和打壓。

朱成虎:任何一個大國崛起,沒有強大的製造業是不可能的。英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霸主,靠的是蒸汽機的發明。德國和日本的崛起靠的是它們的製造業,美國取英國而代之,靠的也是它的製造業。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工業全面動員,在短短幾年裏生產了三萬多艘軍艦,充分顯示了美國製造業的能力。所以英國只能乖乖把世界領導權拱手讓給美國。我們的製造業在十大領域雄心勃勃。中國一個洋山港的輸送量,比美國所有港口的總和還要大。到這個地步了,美國能不害怕嗎?

但這還不是最終目標。有人認為它的最終目標是改變中國的行為方式。但我認為,中國無論如何改變行為方式,美國依舊會遏制中國崛起。因為中國的發展確實對它的領導地位構成挑戰。

自2011年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以來,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花費多大力氣?為什麼?這就是因為中國在發展,而美國要遏制中國。如果不是遏制中國,為什麼要對我進行如此高強度的偵查?為什麼要把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部署到這裏?為什麼要進行那麼多針對中國的軍事演習?為什麼把域外國家都動員起來折騰中國?

但它又有幾件事做成?實現了什麼目標?都沒有。現在連日本也倒戈了。2018年中日關係的發展已經充分證明美國這個戰略是失敗的。這也是因為中國的發展。美國不會放棄獨霸全球的戰略目標,中國也不會放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這個矛盾不可調和,那就只有鬥爭。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

01:「只有鬥爭」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上現如今不斷進行的談判也是為了更好的「鬥爭」。只是很多人可能會問,「中國當下真的有實力與底氣和美國展開這樣一場『鬥爭』嗎?」畢竟「鬥爭」的範圍已經不局限於貿易領域了,高科技等方面也在迎頭趕上。華為的遭遇,就是很現成的例子。

朱成虎:沒錯。貿易戰只是中美之間在一系列問題上攤牌的開始。其實高科技戰和金融戰已經開始。與此同時,還有地緣戰略格局的博弈。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美國真的要「去核」嗎?真的願意朝鮮半島實現統一嗎?統一後的朝鮮半島還會讓美國再待在這兒嗎?美國還有什麼理由待在東北亞?也許特朗普本人可能真想解決朝核問題,但他不過是個過客。最終決定朝鮮問題結果的還是建制派人士。朝鮮半島上的博弈還得持續下去。

對今天這樣的進展我們不要高興太早。美國一個措施就能阻礙中日關係的改善,或者是破壞朝鮮半島。2011年之前,韓國要求美國撤軍,日本要求美國離開普天間。但到最後,一個「天安號事件」就改變了整個東北亞地區戰略格局的走向。所以中國對美國的能力要有充分估計,包括它的陰謀和陽謀。

我認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消除貿易不平衡、不僅僅是要改變中國的行為方式,甚至也不僅僅是為了打掉「中國製造2025」。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打亂中國的發展節奏,遏制中國的崛起,要把中國的崛起扼殺在搖籃中,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繼續維持其霸主地位。從大國崛起的規律來看,只要中國繼續保持這麼強勁的勢頭,中美戰略攤牌就是不可避免的。

01:這個「牌」究竟會怎麼「攤」,才算是真的「攤牌」?為什麼是不可避免的?

朱成虎:攤牌並不等於說中美之間大打出手,而是通過一個或者一系列的事件來迫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願。進入2010年以來,中美之間已經在東海南海一系列問題上小試牛刀。這次貿易戰是一個更大程度的攤牌。將來,高科技、金融、資訊安全、太空甚至地緣戰略領域的攤牌也是大勢所趨,對中國來說挑戰可能會更大。

我為什麼認為中美攤牌不可避免,主要是有這麼幾條:

首先,美國獨霸全球的戰略目標不能侵犯。美國認為中國的發展挑戰了它的領導地位。美國的全球戰略必須要設置敵人。沒有敵人,它就沒有理由維持如此龐大的戰爭機器和如此高昂的軍費開支,沒有理由維持如此龐大的海外基地和海外駐軍。那麼環顧全球,誰有資格做美國的敵人?中國是個大國,是社會主義大國,是高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大國。它不把中國作為敵人,把誰作為敵人?

其次,中美關係中的結構性矛盾很多。最核心的還是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是更加不可調和的。中美之間利益碰撞不可避免。

現在是中國人走到哪裏,美國人跟到哪裏搗亂。而且它有輿論優勢,有話語權,能指鹿為馬,有一些國家還真信。密松水電站,真的是緬甸政府不想幹嗎?美國日本那些背包客一天到晚到那裏去忽悠,煽動山裏那些世世代代沒出過遠門的老百姓起來反對。中國在坦桑尼亞鋪了一條輸油管道、建了一個核電站,美國就跑到那裏,提出一個「照亮非洲」口號,聲稱要投資150億美元,在油田口建一個發電站。但現在已經花了十幾億還沒有建起來,因為它不可能建起來,它的150億美元是政府出60億,美國企業出90億,這可能嗎?但這說明美國就是跟在中國腳步後面搗亂。

01:所以,修昔底德陷阱還是越不過去,「老大與老二」註定要衝突?

朱成虎:中國一再宣稱走和平發展道路、一定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這個願望是否能夠實現,卻不由中國決定,主動權不在中國自己手中,而在美國手裏。所以,中國崛起過程中最大的安全困境,是能否真的實現和平發展。

從歷史上看,所有新興大國在崛起的初期和中期都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崛起,但最後都沒有,或者是絕大部分沒有通過和平方式實現崛起。那就是因為既有霸權國使它無法這樣做。我不認為美國有能力和中國打一場全面戰爭,但是通過代理人來折騰中國,美國是完全可以做得出來的。不要把美國想得那麼高尚,它什麼齷齪的事情做不出來?

美國最希望看到中國與日本打一仗。如果「天安號事件」發生在中日之間,那怎麼辦?如果一艘中國軍艦在海上被炸,而美國拿出證據來說是日本幹的,中國報復還是不報復?不報復,中國民眾能容忍嗎?報復,就是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所以不是中國希望和平發展就一定能和平發展。美國已經在做全面攤牌的準備。尤其美國軍隊,是中美關係中的定時炸彈。

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在回憶錄《五角大樓:國中之國》裏,追述了他在撞機事件發生後自己的反應:他對外大罵中國飛行員不講職業規則和職業道德;關起門來,對內卻問美國大兵,你們到底想幹什麼,是不是想挑起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爭?拉姆斯菲爾德這樣一個四朝元老、鐵腕國防部長,都對美國軍隊的行為無可奈何,特朗普能控制住美國的軍隊?未來哪一個總統能控制美國軍隊?

01:如果攤牌不可避免,那麼對北京來說,應該如何因時因勢重新評估和認知中美關係?早前所提的「新型大國關係」,被嘲諷為中國的一廂情願,美國似乎並不買帳。

朱成虎:在今天這樣的背景下,對美國的工作還是要做的,但是要客觀估計中美關係的現狀。對中美關係可能需要重新定義,很多過去能夠執行的辦法還能不能繼續執行下去,需要做出評估。

過去常說,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今天還是這樣嗎?過去常說貿易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現在這個壓艙石還能壓得住中美關係的大船嗎?過去常說中美關係是鬥而不破,現在還能不破嗎?這一系列的原則要重新思考。
Reply
#80
《金融時報》:中國拒放寬限制外國雲端供應商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9%E5%95%86

中法簽3,554億大刁 歐盟倡公平交易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7/20642340
[Image: a1604b.gif]

[ 本帖最後由 KT88 於 2019-3-27 03:16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