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人面識別 Face perception
#11
趕緊看!銀行卡將消失?多家銀行有重大發布!
http://std.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2&target=2

中國警察戴上人臉識別墨鏡 已抓七名逃犯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2985218

LA機場睇樣過關
12秒通關領先全美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8/20308655
自「911恐襲」後,美國機場的保安愈加嚴謹,以防災難再次發生。除了入境旅客要經過重重關卡外,出境旅客的行李及全身也要經過掃描儀檢查;為了加快及簡化旅客出境手續,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及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合作,引入生物辨識技術「E-Gate」及最新全身掃描儀,希望旅客更順利出境。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每個人的臉部都有個別特徵,(這項技術)就算是雙生兒都可以分辨到。」TSA需求與功能分析部門的代理助理主任Steve Karoly表示,以往旅客要手持登機證及護照,供海關人員檢查核對,而最新引入的生物辨識「E-Gate」,可以掃描登機證及護照,儀器會對照登機證和護照名字,並根據護照晶片內的照片與即場拍攝的照片比較配對,一旦吻合將會放行。

更重要的是,「E-Gate」並不限美國居民,無論旅客手持任何國家護照,只要護照上備智能晶片就可以使用。洛杉磯機場是首個引入此儀器的機場,Steve指,目前技術仍然是試行階段,旅客及工作人員需時適應,所以實際操作時間與人手操作相約,約需12至20秒;在未來30至60天,當局會收集運行數據再作檢討,亦會在其他機場試行,希望2020年可以全國推行。

完成海關人員或生物辨識「E-Gate」檢查後,旅客仍需要通過「AIT」(Advanced Imaging Technology)掃描儀全身檢查,即走入儀器內張開腿,並舉高雙手掃描,動作相當不方便。洛杉磯市機場管理局首席創新及商業戰略官Justin Erbacci表示,洛杉磯機場亦引入最新「AIT」儀器試行,空間較為寬闊易行,旅客亦不用伸長手臂掃描,只需站好微張開手臂便可完成,「速度較快亦較準確,整個過程對旅客更安全。」

事實上,洛杉磯機場內外正測試更多新技術。Erbacci指,早前在洛杉磯國際航廈,英國航空3個登機閘口已增設另一款更先進的臉部辨識「E-Gate」,旅客不再需要手持機票及護照,只需一張臉便可登機,但當局沒有透露會否把該技術推廣至其他登機閘口。

[ 本帖最後由 300B 於 2018-2-18 09:26 編輯 ]
Reply
#12
「天眼」5萬粉絲中成功尋人 通緝犯:早知不去聽演唱會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1%E6%9C%83

「天眼」5萬粉絲中成功尋人 通緝犯:早知不去聽演唱會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1%E6%9C%83

人臉識別獨角獸
多數Made in China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1523903123

金融中心:當創科遇上維穩商湯與烏坎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6/20363102

「商湯開發的『顏值探測器』內置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和容貌辨識科技,會坦白告訴你,你有幾樣衰。」專家Dickson早前在毛記電視的廣告,如此介紹商湯科技這間科學園初創企業的人臉辨識技術。

所謂「顏值探測器」,當然是笑話一則。人臉識別技術的龐大商機,是大陸官方越來越嚴密的維穩、監控。商湯科技其中一項主要生意,就是在內地從事人臉識別、人群監控等安防(安全防犯)業務,令其深具「big brother」概念。《金融中心》翻查商湯科技在內地投資,發現公司曾經投資的內地企業,2016年協助公安在烏坎鎮壓中識別村民;去年,商湯更把業務拓展至維穩重地新疆。

成立僅三年的商湯科技,上周宣佈完成6億美元(約47億港元)的C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投資者還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蘇寧等金融機構和戰略夥伴。是次融資後,商湯科技估值超過45億美元(約351億港元),一躍而成全球市值最大AI初創企業。內地《第一財經》隨後報道,商湯在2017年已錄得盈利,收入相比2016年增長4.2倍,公司最大部份收入正正來自智能安防,佔公司整體收入約三成。

《金融中心》翻查深交所的紀錄,發現商湯科技與兩間內地上市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均與安防有關。
較早成立的一間合資企業「深網視界(下稱:深網)」,成立在2015年。深交所去年5月的文件顯示,商湯分兩次先後在該公司投資了逾7,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商湯當時仍持有36%股權,是第二大股東。深網最大股東,則是專門經營網絡視頻監控平台、在深交所上市的東方網力科技股份(300367.SZ),持有約37%股份。

合資公司 自稱技術用於烏坎鎮壓

深網專門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監控視頻平台。根據深網簡介,公司的人臉識別系統,能夠在不同地點中識別出特定人士,另外也有研發人群分析預警系統,可分析人群過密、聚集、滯留、逆行的情況,合作的機構包括連雲港市、上海市、線陽市公安局。

深網列舉的案例,還包括2016年的廣東烏坎市鎮壓事件。

2016年6月,廣東汕尾陸豐烏坎村民在維權領袖、村原支部書記林祖戀受賄罪成判刑後,村民遊行表達訴求,但最終遭當局暴力鎮壓,派多名防暴武警入村,拘捕帶頭組織遊行示威的村民。

根據深網網站的說法,廣東省公安廳除了派出龐大警力,還運用技術識別帶頭的村民,「廣東省公安廳果斷處置,並採取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實戰實用,對帶頭鬧事人員進行實戰識別,為後續處置和固定證據提供強力支撐。在實戰應用中,深網視界人臉識別系統效果突出,得到當地公安用戶的認可。」

深網與公安另一合作,是江蘇省連雲港市的「全市平安天眼」項目。項目以打擊及預警罪案為名,在全市各鎮街道、小區出入口、重要建築設立「天眼」,將監控數據實時傳輸到監控中心。深網的角色,是為公安設立人臉識別系統,包括檢視影像出現人士的身份。

到底深網接下多少政府合約?
深網最大股東東方網力,沒有在業績中披露,惟其業績指深網2017年上半年雖然錄得虧損,但錄得有1,550萬元收入。在2016年錄得逾4,300多萬元收入。
商湯回覆《金融中心》查詢時,稱只是小股東參股方式投資在深網,目前已賣掉股份。對於商湯有否直接參與在烏坎鎮壓,商湯指出,深網具體業務由其自行營運,對具體案例並不清楚。

去年新疆開拓安防業務

商湯科技去年底開始進軍維穩重地新疆,與新疆安防公司立昂技術,在烏魯木齊經濟開發區,設立合營公司「新疆湯立科技」。立昂技術是新疆安防公司,不但獲當地政府資助,去年還接下新疆喀什市公安局逾3.2億元的大生意,負責為喀什市鄉村視頻等建立視頻監控平台。

據立昂技術披露,合營公司新疆湯立科技將會以拓展安防市場為重點。商湯則回覆指出,有關公司與立昂技術的合作,有進展再作披露。

商湯科技的崛起,與內地維穩大環境密不可分。內地公安部自2004年全國各主要城市以及交通樞紐,安裝大批監控鏡頭,名為打擊罪案,同時方便監控社會。根據調查機構IHS Markit去年研究,中國內地現有約1.76億個監控鏡頭,遍佈公共場所和私人地點,預計至2020年,中國將會額外裝配大約4.5億個監控鏡頭。

監控鏡頭變成維穩必不可少的手段。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今年2月報告指,中國當局正在新疆以大數據監察當地的維吾爾族,整合銀行戶口、驗身報告、出行記錄等個人資料,同時透過監控鏡頭,配合車牌追蹤及人面辨識的技術,實時追蹤可疑人物。

維穩大趨勢 內地監控鏡頭將激增

內地當局要監控如此大量數據,難以單單用人手、肉眼操作,因此內地政府樂於讓商湯科技這類巨企,運用人工智能系統分析,發揮最大的監控威力。
商湯科技的行政總裁徐立,去年在彭博的訪問中,被問到公司技術或會被用於打擊異見者及新疆少數民族,徐立稱,有關技術是非常重要,在世界各地不同政府,也有不同的應用。
《明周》去年9月刊登一篇徐立的訪問中,引述商湯稱香港近年遊行,包括2014年雨傘運動,本地警方亦有依靠他們的技術作人流管制,徐立未有正面回應資訊會否洩漏給中國政府。

澄清沒與香港警方合作

商湯周六回覆《金融中心》查詢時稱,商湯與香港警方沒有任何合作,僅有與大陸警方合作。
商湯科技又強調,考慮發展安防業務時,除了市場價值,還會考慮對社會帶來「市場意義、價值及效率」,例如失蹤兒童案件當中,可以用商湯人臉識別技術尋找;對於低質量、背景複雜的圖片、或百人人群監控視頻當中,商湯可以讓個人電腦、流動裝置,實現毫秒級別的人臉檢測。
商湯科技拒絕透露安防業務的收入當中,有多少來自內地政府部門。但公司強調,除了安防外,商湯業務還涵蓋金融、智能手機等。

[Image: b0301a.gif]

[ 本帖最後由 2A3 於 2018-4-16 11:43 編輯 ]
2A3
Reply
#13
天眼認人樣 深圳交警靠刷臉捉169宗交通違法
http://hk.on.cc/cn/bkn/cnt/news/20180425...l?refer=hn
2A3
Reply
#14
【不要挑戰中國治安】BBC 記者把人臉登錄到中國「天網監控」,公安 7 分鐘就抓到人!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1...-in-7mins/

中國「天網」無所不在! 國中教室也裝設人臉辨識…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430739

[ 本帖最後由 KT66 於 2018-5-20 04:20 編輯 ]
Reply
#15
騰訊推E證通過關
手機承載多張證件 盼大灣區試行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1528368067
[Image: b0301a.gif]

騰訊(700)擬推「E證通」數碼過關,打通大灣區!騰訊與香港科技園昨合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集團於會上推出數碼身份認證項目「E證通」,即可於一部手機上,承載多張證件,包括身份證、回鄉證、微信通行證(電子港澳通行證)等,讓用戶可於線上互相認證!
記者:陳洛嘉 梁偉聰

E證通目前只可讓內地用戶登記,用戶可透過微信小程序申請。騰訊指會聯同公安部保護資料,發出個人數碼身份,日後有望用於銀行開戶、過關、入住酒店等場景。若服務擴展至本港,即港人日後只要打開E證通小程序,在閘機掃描二維碼,再通過人臉識別便可過關。

助港人內地開銀行戶口
騰訊副總裁賴智明指,騰訊將向內地部門爭取,優先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推出服務。若有相關政策支持,屆時港澳居民可以實現出入境掃碼過關,亦可解決港人於內地網上開戶時,缺乏身份認證的問題。

騰訊E證通產品負責人黃婷婷表示,E證通首步會先在內地推出,最快7、8月會公佈可以應用的場景,比如入住酒店、借書等需要實名認證的服務。掃碼過關的技術亦已完備,但實際推出時間仍視乎監管方面批准。

莫乃光:項目涉及私隱
至於港人可如何應用服務,黃婷婷指有兩大方面,掃碼過關等跨境應用,集團正與監管部門商討,港人將來亦有望可於內地進行網上銀行開戶、證券開戶等。身份認證方面,本港數碼個人身分(eID)將於2020年推出,她認為屆時兩者可以配合。賴智明指,現時港人在內地難以使用手機支付,其中一大原因正是港人難於內地銀行開戶,希望透過E證通,日後可方便港澳居民開戶,體驗內地支付服務。

另外,對於早前金管局發出《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本,賴智明表示,騰訊正積極研究。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表示,港中兩地對個人資料的處理手法不同,內地公安或政府的數據或可以與騰訊互通,但港人的資料是受《私隱條例》保障,必須得到本人同意才可以交予第三方。他指,即使未來推出eID,亦是由市民去決定用或不用,以及如何去使用,並不是由騰訊或政府說了就算。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出席論壇致辭時亦表示,本屆政府相當重視大灣區及金融科技發展,例如過去大半年完成落馬洲河套創科園規劃工作、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本港金融科技公司過去三年吸引9.4億美元投資,差不多是澳洲與新加坡的總和。她期望,香港與深圳合作發展金融科技,產生協同效應。
Reply
#16
杜絕參觀亂象 北京名校實行人臉識別及預約制
http://hk.on.cc/cn/bkn/cnt/news/20180630...1_001.html
Reply
#17
張學友「追逃」背後功臣 重慶企新技術無需「刷臉」也能識別逃犯
https://www.hk01.com/%E5%A4%A7%E5%9C%8B%...3%E7%8A%AF

日前,公安部依託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建設的「安全防範技術與風險評估公安部重點實驗室」,於近日與重慶兩江新區企業雲從科技聯合成立「智能視頻分析研究中心」。

據了解,雲從科技開發的跨鏡追蹤技術,無需看臉,只看穿著、體態、髮型等也能識人。此前警方於張學友演唱會上曾多次逮捕逃犯,就有「跨鏡追蹤技術」的功勞。

據雲從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跨鏡追蹤技術主要解決跨攝像頭跨場景下行人的識別與檢索,其利用電腦視覺技術在人臉被遮擋、距離過遠時,依舊可以從不同攝像機鏡頭中追蹤行人。「該技術是人臉識別技術的重要補充,可以對無法獲取清晰拍攝面部的行人進行跨攝像頭連續跟蹤,增強資料的時空連續性,可廣泛應用於視頻監控、智能安保、智能商業等眾多領域。」

據稱,前不久著名歌手張學友變身「追逃大神」,已有多名逃犯在他的演唱會上被警方抓獲,這背後就有「跨鏡追蹤技術」的助攻。

根據此次簽署的協定,雲從科技將與公安部重點實驗室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一起,在專業人才培養、重點技術研究、警用科技產品合作開發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雲從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受邀參與數個國標和公安行標的制定,在實際應用中,已在全國29個省級行政區上線實戰的雲從科技安防產品更是取得了諸多戰果。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雲從科技已協助各地警方抓獲2605名嫌疑人,獲得公安部的高度認可。
Reply
#18
「罪犯剋星」
張學友演唱會 警拘10多人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4/20507000

Exposing China's Digital Dystopian Dictatorship | Foreign Correspond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iswN602_k
[youtube]eViswN602_k[/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路過 於 2018-10-2 16:27 編輯 ]
Reply
#19
人工智能網絡「天網」(Skynet)

是的,天網Skynet是真的
https://kknews.cc/zh-hk/tech/6ragjv.html

制裁、貿易限制接踵而至 中國「天網」工程快崩塌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560710
[Image: 600_2560710_1.jpg]
中國政府透過「天網」系統嚴密監控人民。(路透資料照)

中國的國家安全監控系統「天網」,是中共當局維繫政權穩定的工具。然而,香港英文「南華早報」24日報導,協助建造天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透露,隨著歐美國家加強限制敏感技術和設備出口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影像監控系統的發展空間已大受影響。

據報導,中國「天網」採用人工智慧(AI),其中一項開發中的技術,可讓政府隨時、隨地識別13億中國公民。截至去年為止,中國境內共有1.7億個監視器,某些已經可以辨識15公里以外的人物,南海爭議人工島礁、新疆與阿富汗交界、天安門廣場等敏感地區,都有安裝這類鏡頭,以在夜間、下雪天、霧霾中辨識目標。北京預計在2020年前再加裝4億個鏡頭。

此功能仰賴鏡頭內部的某個小型管狀裝置,它每一萬億分之一秒可產生一個強大激光束。然而,多名中共政府的研究員近期證實,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已停止向中國出口這類零件;為中國國防部和情報單位開發先進監控系統的一名北京研究人員指出,一家與中共有數年生意往來的荷蘭企業,已不再獲得荷蘭政府發放出口許可,甚至也無法透過香港轉運,「這是史無前例的」。

另一名參與天網計畫的工程師坦言,西方國家正在組成統一戰線對抗中國,且已採取行動,使得中共安全當局深感憂心。攝影鏡頭中的圖形處理芯片等其他零件,雖然尚未被禁止向中國出售,但也可能很快就會被禁。目前,中國主要向美國進口這類芯片,美方也還沒對該項目祭出禁令。

除了日益加劇的貿易戰外,中方在新疆設立「再教育營」關押上百萬維吾爾族人,所引發的國際抨擊和制裁,也使建造「天網」面臨更多阻礙。中方未否認相關設施的存在,並聲稱新疆地區潛藏伊斯蘭武裝份子和分離主義者威脅,要求聯合國和其他國家勿干預內政。不過,此舉可能導致國際社會制裁中國,限制監控設備零件向中國出售。

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表示,聯邦政府正跨機構密切討論,將確保嚴重侵犯人權者,包括打壓新疆穆斯林者,面臨嚴重後果。針對部分可能遭中共新疆官員濫用的產品,國務院將與財政部磋商採取出口管制。美方也將加強管理與美國外交政策相悖的中國實體,避免美企無意中助長了中方的歪風。

中國「天網」如何無孔不入? 專家指出背後真相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433263

中國在各大城設置「天網」監控系統,可透過人臉辨識迅速尋獲逃犯,但也讓人擔心是否有隱私疑慮,香港電腦保安專家、華爾基利信息安全研究組織研究員賴灼東指出,各政府部門不斷收集每一名民眾的相片、指紋等資訊,建立龐大資料庫,讓「天網」更容易找到可疑人物。

根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賴灼東指出,中國的人臉辨識技術在世界上算是首屈一指,重點就在於中國擁有的人民相關特徵的完整資料庫。賴灼東提到,中國境內監視器極多,證件也多,而且出入境也需要按指紋,無形之中也收集了許多生物特徵及個人資訊,而這些資訊所建立起的龐大資料庫也成為「天網」系統比對個別人物的重要資訊來源。

過去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報導,中國截自去年為止共有1.7億個監視器,未來3年還會再增加4億個,BBC記者也為此實測,他在被「登錄」為嫌疑犯之後,7分鐘就被中國警察攔獲。

外媒測7分鐘被抓 中國16省市已佈建「天網」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374430

中國大陸「天網」監視系統因外媒實測7分鐘就能抓到人而聲名大噪。這套系統目前已佈建於16個省市自治區,號稱人臉辨視準確率達99.8%以上,把全中國人口的人臉過濾一遍,只要一秒鐘。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蘇德沃思(John Sudworth)去年12月曾獲准獨家採訪並實測建置於貴州省貴陽市的「天網」系統。他的臉部被掃描登錄為嫌疑犯後,從市區沒入茫茫人海,僅7分鐘就被大陸警察攔獲。

貴陽市長陳晏18日接受新浪新聞議事廳專訪時表示,近幾年,貴陽在全市的公共場所,佈建了兩萬多個「天眼」,這讓貴陽的搶劫案從以前最高時期的「一天上百起」降到現在的0.5起。

他還向歹徒放話:「你只要敢搶,我們非常短的時間內一定會把你抓到!」

工人日報今天報導,該報記者近日在研發生產天網系統的某科技公司親身體驗,儘管在攝影鏡頭前不停變換頭部方向,戴上口罩、摘下眼鏡、戴上墨鏡、戴上帽子,企圖降低人臉識別系統判斷出的相似度,但記者的正面照和個人訊息依然快速出現在大螢幕中。

該公司聯合創辦人袁培江透露,這套天網目前已經應用在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依靠佈建在大街小巷各個角落的監視器,警方可在第一時間發現嫌犯或失蹤人口出現的位置,系統還可繪製出人在城市的軌跡,警方可藉此順藤摸瓜用於抓捕。

他指出,天網依靠的是動態人臉識別技術,能夠準確識別超過40種人臉特徵,可以根據視角不同、光線明暗差異、動態靜態條件等情況,準確識別出人臉。此外,該系統速度也非常驚人,可實現每秒比對30億次,花1秒鐘就能將中國人口「篩」一遍,花2秒鐘便能將世界人口「篩」一遍。

他並宣稱,動態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率非常高,目前1:1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99.8%以上,而人類肉眼的識別準確率為97.52%。

報導並指出,天網在實戰中的表現也非常出色,僅在過去兩年,全國就有超過2000名逃犯難逃「法眼」,被警方逮捕,在新疆、西寧、貴陽、山西、河南、雲南等地的刑偵案、失蹤案「屢立奇功」。

報導還指出,2017年6月,新疆某地一派出所接到市民報警,稱自己6歲的女兒走失,警方僅憑一張幾年前拍的側臉照片比對,就成功在一家市場的入口前發現女孩。

BBC記者挑戰中國「天網工程」 「潛逃」僅7分鐘便被抓獲
https://www.hk01.com/%E4%B8%AD%E5%9C%8B/...3%E7%8D%B2

內地「天網」準確識別行人年齡
https://life.mingpao.com/general/article...8725880857

內地一段9秒的監控視頻,顯示畫面中的行人和車輛,可實時準確被識別出來,包括車輛種類及行人年齡、性別、衣著等。該段視頻引來不少民眾恐慌,指民眾私隱全無保障。專家指該監控視頻是內地最新研製的實時行人監測識別系統或交通流量監測系統,為「天網」工程的重要部分。

監控全民 中國建構全球最大DNA數據庫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ws/2295873

中國正運用各種手段建立全球最大的DNA數據庫,學者指出,將這些DNA檔案與一些即時監控工具結合,對中國共產黨發展出一個舖天蓋地的「數位極權國家」大有助益。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在以蒸汽火車和茉莉花知名的四川樂山市犍為縣,當警察到課堂上要求所有男童向小塑膠盒吐口水時,這些學童並沒有多想。

被要求吐口水的若干男童表示,警察沒有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從幼兒園到高中,數百名男學生依指示提供讓每個盒中濾紙從粉紅色變成白色的足夠唾液。濾紙顏色的轉變顯示,檢體含量足以讓鑑識人員提取這些男孩的DNA,也就是他們獨特的遺傳指紋。

這些DNA也能用來辨識每個男孩與其血親共有的生物特徵。

犍為縣警方說,他們的計畫奏效。他們原本希望藉由採集DNA,為9年前未偵破的兩名店員命案提供線索。不久後,他們就在國營媒體上宣布捕獲凶手。

這個行動還有額外收穫,即警方採集比需求多出許多的DNA,可加入當局建立的DNA數據庫。在北局設法加強監控14億人民情況下,這是向全國撒下的高科技安全網必要的部分。

華爾街日報察看中國各地警察局的資料發現,中國警方計劃在2020年前,將全國DNA數據庫加倍擴展到1億筆紀錄。

為達成這個目標,他們每年需要蒐集的紀錄,幾乎跟美國20年來建立的全國數據庫一樣多。

鑑識警察資料顯示,中國DNA數據庫已擁有5400萬筆資料。

當局宣稱,這樣大規模篩檢審是打擊犯罪的工具,但招致了侵犯人民隱私以及不公平對待無辜和弱勢人民的批評;同時遭人質疑,這些數據的最終用途為何。

中國警方蒐集DNA檢體的許多方式,在美國不被允許。中國警方一向會對忘記攜帶身分證或在微博批評政府而遭羈押的人,採集唾液或血液DNA檢體。

還有些被採集檢體的人並無犯罪嫌疑,而是被警方看作是危害社會穩定的高風險族群,包括農民工;某個城市甚至將煤礦工人和租屋者也列入。

在中國部分地區,執法部門將同一個人的DNA檔案與指紋、大頭照和聲紋等生物識別資料放在一起。在「全國公安機關DNA數據庫建設應用研討會」發表的論文指出,某省警察部門提案,連結DNA數據與線上購物紀錄和娛樂習慣等個人資料。

這類高科技檔案將創造出比警方以往長期仰賴的紙本文件更複雜的表列監控公民方式。

中國擴充DNA數據庫 人權團體:恐用於政治控制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070592
人權活動人士指出,中國正在建立龐大的基因數據資料庫,但卻沒有適當的隱私保護措施,人權團體懷疑這項DNA採集項目可能會被中國用於「政治控制」。

根據《BBC中文網》報導,國際NGO組織「人權觀察」指出,中國國內許多弱勢族群以及少數族裔是這項行動的重點目標之一,包括外來勞工、政治異議份子、少數種族以及宗教群體。「人權觀察」警告,這項採集行動可能被用於政治控制手段之中。

「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中國官方在毫無獨立司法體系和有效隱私保護之下,進行大規模DNA採集行動,這是場完美的「濫權風暴」。理查森解釋,DNA採集在調查特定犯罪案件時,是合法的執法用途,「但只有人們享有有效的隱私保護環境下」才可以,強調在中國到達這種環境之前,大規模採集DNA和擴大基因資料庫等行動應該停止。

據悉,中國從1989年開始採集DNA,至今已經收集超過400萬人的基因資料;在美國,國家對違法者採集的DNA數據庫只有1270萬名犯罪者檔案,如果是按比例計算,美國的採集率高於中國,有大約4%的美國人DNA資料被採集,中國則是2.9%。

歐洲制裁禁出口高科技零件 中國「天網」發展或受限制
https://unwire.hk/2018/09/25/skynet/fun-tech/
[Image: chinasurveli.jpg]
[Image: 5b769cbd89294.png]

「天網」工程是中國國家安全監控系統,目標是讓政府隨時識別 13 億中國公民,以持社會、政權穩定。但根據早前《南華早報》報道,依賴歐美國家入口,在視像鏡頭中產生強大激光束的小型裝置,近日被禁止輸出到中國;有參與建造「天網」的科學家指歐美國家對敏感技術、設備的各種出口限制,令「天網」的發展大受影響。

現時中國境內共有 1.7 億個監視鏡頭,而在 2020 年前中國政府更計劃加裝 4 億個同類鏡頭。據報作為「天網」安全監控系統的一環,在新疆、天安門廣場、南海爭議島嶼等敏感地區,都已大量裝設此類鏡頭。根據香港英文《南華早報》報道,這些鏡頭能辨識 15 公里以外的人物,在夜間、下雪、霧霾環境中都能準確辨識目標。

但據報道,這些鏡頭使用的各種尖端技術零件開始受到歐美國家的禁運。當中鏡頭內部一個每一萬億份之一秒都能產生強大激光束的小型管狀裝置,多名中國政府的研究員證實,美國與部份歐洲國家都已開始禁止向中國出口此類零件。而另一名開發監控系統的研究員指出,荷蘭一間科研公司近日亦被禁止向中國輸出高科技零件,亦無法通過香港轉運,屬於「史無前例」。

據報道,一名參與「天網」系統的研究人員向《南華早報》指出:「西方正組織連線(對抗中國)」「他們正採取行動」。

早前中國在新疆設立「再教育營」,過百萬維吾爾族人曾被送到這裡,引發國際抨擊。國際社會或會加強制裁中國,限制監控設備所需零件向中國出口。


中國天網工程背后有三大功臣:包括中興與華為
http://news.dwnews.com/china/big5/news/2...80872.html

時下的中國,處處可見攝像頭、監控器。這就是所謂的天網工程,它的建成背后存在三大功臣。

綜合媒體8月29日報道,天網工程背后有三大功臣——海康威視、華為和中興。海康威視背靠中國公安部專做監控設備,已是全球第一。華為為天網提供軟件和芯片。華為和中科院合作推出的麒麟芯片最大能耐是人臉識别,圖像識别每分可達2,000張,三星蘋果芯片連它一半都不及。

另外,還有中興通訊。据2012年7月9日中興通訊的官方網站“智慧城市”專題之《成功故事》欄目披露:中興通訊承建了吉林全省的“天網”工程,历經多年建設,截至到2012年5月,其系統容量超過14,000監控點,其中高清監控點達5,000點之眾,而僅省會長春市即超過5,000個監控點。

公開資料顯示,天網工程通過在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場所、賓館、學校、醫院以及治安复雜場所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利用視頻專網、互聯網、移動等網絡通網閘把一定區域內所有視頻監控點圖像傳播到監控中心(即“天網工程”管理平台),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違章、城管違章等圖像信息分類,為強化城市綜合管理、預防打擊犯罪和突发性治安災害事故提供可靠的影像資料。

目前中國許多城鎮,甚至農村、企業都加入了天網工程,為保持社會治安、打擊犯罪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監控系統「天網」佈內地16省市 研發公司:一秒「篩」完中國人口 (14:20)
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2303361711
[Image: 6355cfebe662ef757a56d99e8a849616.jpg]
英國廣播公司(BBC)去年曾報道,中國正測試「天網工程」監控系統,發現警方在「天網」幫助下,只花7分鐘便能「逮捕」記者。內地媒體近日報道,現時系統已遍佈全國16個省市及自治區,讓警方在短時間內發現疑犯及失蹤人口出現位置,更聲稱動態人臉識別技術準確率達99.8%以上。

天網系統研發公司表示,「天網」能識別40種人臉特徵,可根據視角、光線明暗、動靜態等情況,以每秒比30億次速度將中國人口「篩」一遍、花兩秒便能「篩」一遍世界人口。有內地記者到公司實測,即使戴上口罩、戴上墨鏡及帽子,試圖降低計算出的相似度,但系統仍然能迅速顯示記者個人信息及近照。

「實戰」方面,報道稱過去兩年,有超過2000名逃犯因「天網」系統而落網,涉及刑事、失蹤等案件。去年6月,新疆某派出所接獲市民報稱6歲女兒走失,最終警方憑藉一張幾年前拍下的側臉照片比對,成功在市場門口發現女孩。

中國「天網」曝光 準確偵測行人年齡性別(有片)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1911600/%...7%EF%BC%89
[Image: fefefe_1024.jpg]
Reply
#20
廣州地鐵刷臉做安檢 5秒過關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8_014.html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