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深層靜脈栓塞 DVT, 肺栓塞 PE Pulmonary Embolism
#21
告別「薄血藥」認識抗血小板藥及抗凝血藥
https://heart2heart.mingpao.com/%E5%91%8...%E8%97%A5/

不少人也聽聞過「薄血藥」,同時亦憂慮服用薄血藥會流血不止,而且需要經常驗血及戒口,這觀念其實並不完全正確。事實上是有抗血小板藥及抗凝血藥之分,它們雖同樣是預防血液凝結,以減低血栓塞及中風風險的藥物,然而兩者有一定分別,不宜用薄血藥來統稱,公眾需學會分辨,以避免混淆。

相關文章:心跳紊亂? 慎防心房顫動致中風 及早察覺 微創手術及藥物可減風險

薄血藥其實是「老鼠藥」?
血塊在心臟或血管內形成,因各種原因脫落後,可經由血管流至人體不同部位,引致心臟病突發及中風的風險,因此需要利用藥物預防血塊形成,一般市民會稱之為「薄血丸」。心臟科專科醫生紀寬樂指出:「薄血藥的名字容易引起誤解。在醫生的角度,舊式薄血藥即是所謂『老鼠藥』。」

舊式薄血藥維他命K拮抗劑是抗凝血藥之一,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醫生處方的薄血藥。紀醫生表示:「它是一種危險藥物,原因是用藥份量因人而異,劑量太少沒有效果,劑量太重會導致出血,加上藥力影響維他命K的代謝過程,病人需要定期驗血及戒口,假若指數超出水平就需要停藥或減藥,定期到醫院檢查,因此現已甚少私家醫生處方此藥物,政府醫院也會提供藥物名稱,讓病人自行購買新一代抗凝血藥。」

抗凝血與抗血小板有別 易生誤會
預防血液凝固不只有抗凝血藥,紀醫生指出:「只有高風險病人,特別是中風機會較高的患者才會處方抗凝血藥。我處理的病人之中,超過九成都是服食抗血小板藥。」

由於很多病人將抗血小板藥與薄血藥混淆,經常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及憂慮,以為一樣容易出血,需要驗血及戒口。紀醫生強調需要在教育上釐清:「有病人被牙醫問及病歷,是否正服用薄血藥,擔心脫牙會造成流血不止。其實病人通常服用的薄血藥只是抗血小板藥。由於有此誤解,經常引致手術延誤或取消,影響治療。」

用藥原因與藥效各有不同
醫生會在什麼情況下,選用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血藥?人體凝血系統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人體受傷時,血小板會凝結血塊堵塞傷口;同時又會釋放蛋白訊號,令身體凝血系統變得活躍,從而形成血塊協助止血。因此可應用抗血小板藥阻止血小板聚合而形成血塊,或以抗凝血藥干擾血液蛋白,以延長血塊形成的時間。兩類藥物皆可阻止血塊形成或增大1。

紀醫生解釋:「患有冠心病或曾經中風的病人,血管會較為狹窄,最常處方抗血小板藥,例如阿士匹靈,有助減低心臟病發及中風的風險2,3;若病人因為心律不齊或心房顫動,導致心臟容易出現血塊,而這些血塊可以在心臟流至腦血管導致嚴重中風,這些情況就最常用抗凝血藥。」

抗凝血藥與心源性中風
坊間有指針對心源性中風可處方抗凝血藥,非心源性心中風則處方抗血小板藥。紀醫生解釋:「心源性中風成因繁多,最常見是因為心房顫動,令心臟容易形成血塊。當血塊因為某些原因脫落,經心室流至腦部造成血管堵塞導致中風,就屬於心源性中風。另外,病人置入人工心瓣,有心室肥大、部分心臟肌肉壞死或不協調等心臟病,都容易形成血塊引發心源性中風。」

處方藥物需因時制宜,沒有絕對化;抗凝血藥的藥效比抗血小板藥強,主要建議中風高危和心房顫動的患者服用,紀醫生坦言是按風險評估。他解釋道:「抗凝血藥在預防心源性中風方面較抗血小板藥有效,因此普遍會為高風險病人,如曾患此病、年長及出現心房顫動,並且出血機會較低的患者處方抗凝血藥。但由於抗血小板藥的嚴重出血風險較抗凝血藥低,有時也會向心源性中風風險較低的患者處方抗血小板藥。此外,年輕患者有心房顫動,但心臟結構並沒有其他問題,會導致心源性中風的風險僅有1-3%,就會使用抗血小板藥。」

新一代抗血栓藥效果佳 惟需留意對腎功能要求
抗血小板藥和抗凝血藥,兩者各有不同。紀醫生指出:「舊式的抗血小板藥,價錢便宜,但缺點是可導致胃潰瘍及胃部不適,尤其很多中國人服食後出現胃部不適,所以一般要配合胃藥服食。市面上有些較新的抗血小板藥,藥效較佳,亦沒有大的胃部的副作用,一般在完成通波仔手術後,病人需要服食6至12個月。」

由於以往藥物選擇不多,須定時驗血及永久戒口,而近十年推出了的新一代抗凝血藥,藥效安全亦無需驗血及戒口。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較新式抗凝血藥有效預防心源性中風,出血風險相對低很多,需入院治療的情況也大大降低。」

現時用於預防血液凝固的藥物效果好、副作用少,一改以往「薄血藥」的形象。紀醫生表示:「這些藥物皆安全及方便,普遍對日常飲食及生活影響不大,唯一要留意的是,各種較新式抗凝血藥,對腎功能要求有所不同。另外,雖然舊式藥物價錢較便宜,但當出現副作用需要額外治理時,所需醫療開支可能更高。」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https://health.mingpao.com/%E5%95%8F%E9%...%E8%84%88/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https://health.mingpao.com/%E5%95%8F%E9%...%E8%84%88/

【杏林在線】服薄血丸的飲食須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fPLnI8yrk
[youtube]0vfPLnI8yrk[/youtube]

心律不正及心房顫動箇中有何連帶關係,新舊薄血藥物對病者有何優點及缺點 - Fit 開有條路 EP278 - 香港開電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M9sMoENuA
[youtube]IbM9sMoENuA[/youtube]
Reply
#22
【新冠疫情速報】食薄血藥打針會否流血不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PMF4k8c8
[youtube]J-kPMF4k8c8[/youtube]

心臟科專科李楚山醫生 - 抗血小板藥及薄血藥的分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szAVN5J1o
[youtube]beszAVN5J1o[/youtube]
Reply
#23
下肢靜脈栓塞、動脈栓塞都是塞,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https://heho.com.tw/archives/48509

當腳痛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筋膜炎、拉傷或是肌肉痠痛,但卻很容易忽略可能是來自血管的疾病。不管是動脈造成的栓塞,還是靜脈造成的栓塞,都有可能會造成的嚴重疾病,所以千萬不要一拖再拖、等到變成大病才來看醫生,可能就要截肢、甚至死亡了。

從靜脈曲張變成靜脈栓塞
靜脈栓塞大部分是由靜脈曲張「緩慢的」變成,原因是靜脈血流長期不流動,慢慢的血液就凝結起來,在下肢變成血栓,就像是卡了一塊「人血糕」在靜脈血管裡。

而這個「人血糕」堆久了,當我們撞到下肢、或是心血來潮去運動、練習抬腿,有可能因為突然的外力,被後面的血流推往肺靜脈,造成肺栓塞;而肺部沒辦法把氧氣送到血管中、再送到心臟輸往全身,就會造成喘、缺氧、呼吸困難、走路無力等正中,最嚴重可能會死亡。

下肢靜脈栓塞的症狀

下肢冰冷、疼痛、發黑。
下肢水腫。
皮膚潰瀾、脫毛、變薄、發炎。
但是提到靜脈曲張,許多人腦中多半都會先浮現「小腿爬蛇」的畫面,事實上很多的靜脈曲張並不會有爬蛇,而會是下肢整個水腫、浮腫,所以曲張的靜脈反而顯得不明顯,只覺得自己好像變胖了。但這種胖是「虛胖」,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嘉修說,如果按下去,皮膚不會回彈,就屬於水腫,應該要小心自己是不是有靜脈曲張的問題。

張嘉修也提到,靜脈曲張比較容易發生在女性、久坐不動、有惡性腫瘤、懷孕、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是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身上;一方面是體內凝血因子比較多,而又容易因為少運動、少喝水,導致血液更濃稠,下肢血液循環更不好,建議久坐的人一定要多喝水、每隔一段時間起來動一動,有必要的話也可以穿彈性襪。

[Image: %E8%A1%A8%E6%A0%BC.png]

動脈栓塞又俗稱腳中風
至於動脈栓塞就完全不同,多半是動脈粥狀硬化造成,斑塊是因為老化或是脂肪黏著在血管內而形成、造成血管的狹窄,而血栓就是來自血管內斑塊的脫落,可以想成是山上掉下了一坨爛泥巴擋住了高速公路。

張嘉修說,大概有8成的動脈栓塞的斑塊來自心臟的動脈,所以除了清爛泥,還要追溯源頭,因為它可能代表心臟的疾病。如果心臟出現斑塊,比如主動脈剝離,形成的血栓第一關就會遇到頸動脈,如果塞住就腦中風,如果幸運沒有塞住,就會繼續流下去,所以下肢動脈栓塞又稱「腳中風」。

一般來說,如果心臟有掉落的斑塊,有8成都會造成腦中風,接下來可能會有心肌梗塞、下肢動脈血栓、腎臟或腸道栓塞的問題,所以下肢栓塞放著不處理,這些問題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爆發。

下肢動脈栓塞的症狀

有類似足底筋膜炎的酸痛感
間歇性跛行,走路會走走停停,腳無法出力。
皮膚變薄、脫毛、潰爛。
下肢冰冷、疼痛
張嘉修說,通常動脈栓塞的症狀會比靜脈栓塞來得快,靜脈栓塞可能疼痛跟不舒服可以持續一段時間,但動脈栓塞只要放著不管,肌肉組織很快就壞死,必須要面臨截肢;至於等到中風或心肌梗塞才送來,大家都知道後遺症很多,不如儘早處理。

容易有動脈栓塞的人,多半是男性跟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抽菸或是過重的人。雖然動脈、靜脈的栓塞成因不同、好發族群也不同,但張嘉修說,基本上2個都要多運動、多喝水、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控制三高等,而且感覺腳痛、走路不穩、無法出力,或是有水腫、冰冷的情況,都最好馬上去看醫生。
Reply
#24
可致出血 薄血藥忌與中藥同服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_082.html

本港約有七萬名心房顫動患者,需長期服用薄血藥減低中風風險。新一代薄血藥的副作用較傳統藥物華法林低,但與部分中藥或西藥相沖,病人要特別留意。心臟科醫生稱,有服薄血藥病人飲用含田七的湯水後出血至休克,送院時血流遍車廂。

應先諮詢醫生防藥物相沖
養和醫院心臟科中心主任郭安慶解釋,薄血藥可減少血塊在動脈和靜脈內形成,減低因房顫引致中風。薄血藥分為抗血小板藥和抗凝血藥,前者包括華法林和阿士匹靈,急性冠心病綜合症或通波仔後安裝支架病人服用,有效預防血塊形成;後者能干擾血液蛋白,例如新一代藥物,用於預防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治療深層靜脈栓塞及肺動脈栓塞。

郭安慶稱,華法林容易與食物相沖,病人須戒吃深綠色蔬菜和定期驗血。新一代薄血藥起效快,藥效短,病人應按醫生指示定時服藥。但部分病人同時服用活血化瘀中藥,例如淮山、杞子、丹參、田七和山楂等,會引起藥力相沖,增加出血機會。他提醒病人,服用中藥或其他藥物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病人服薄血藥引致出血,情況輕微的,會流鼻血、大便深色、經血增多和身體無故出現瘀痕,嚴重者可致顱內出血或割傷後流血不止。

養和醫院臨床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主任馬紹鈞建議,病人若輕微出血,可延遲或停服下一劑薄血藥,但嚴重出血者必須入院。該院推出全港首個開放予公眾的驗血服務,檢驗新一代薄血藥在血液中的濃度,讓醫生更準確調校病人用藥劑量。

告別「薄血藥」認識抗血小板藥及抗凝血藥
https://heart2heart.mingpao.com/%E5%91%8...%E8%97%A5/
[Image: M00376_1000x440-1.jpg]

不少人也聽聞過「薄血藥」,同時亦憂慮服用薄血藥會流血不止,而且需要經常驗血及戒口,這觀念其實並不完全正確。事實上是有抗血小板藥及抗凝血藥之分,它們雖同樣是預防血液凝結,以減低血栓塞及中風風險的藥物,然而兩者有一定分別,不宜用薄血藥來統稱,公眾需學會分辨,以避免混淆。

薄血藥其實是「老鼠藥」?
血塊在心臟或血管內形成,因各種原因脫落後,可經由血管流至人體不同部位,引致心臟病突發及中風的風險,因此需要利用藥物預防血塊形成,一般市民會稱之為「薄血丸」。心臟科專科醫生紀寬樂指出:「薄血藥的名字容易引起誤解。在醫生的角度,舊式薄血藥即是所謂『老鼠藥』。」

舊式薄血藥維他命K拮抗劑是抗凝血藥之一,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醫生處方的薄血藥。紀醫生表示:「它是一種危險藥物,原因是用藥份量因人而異,劑量太少沒有效果,劑量太重會導致出血,加上藥力影響維他命K的代謝過程,病人需要定期驗血及戒口,假若指數超出水平就需要停藥或減藥,定期到醫院檢查,因此現已甚少私家醫生處方此藥物,政府醫院也會提供藥物名稱,讓病人自行購買新一代抗凝血藥。」

抗凝血與抗血小板有別 易生誤會
預防血液凝固不只有抗凝血藥,紀醫生指出:「只有高風險病人,特別是中風機會較高的患者才會處方抗凝血藥。我處理的病人之中,超過九成都是服食抗血小板藥。」

由於很多病人將抗血小板藥與薄血藥混淆,經常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及憂慮,以為一樣容易出血,需要驗血及戒口。紀醫生強調需要在教育上釐清:「有病人被牙醫問及病歷,是否正服用薄血藥,擔心脫牙會造成流血不止。其實病人通常服用的薄血藥只是抗血小板藥。由於有此誤解,經常引致手術延誤或取消,影響治療。」

用藥原因與藥效各有不同
醫生會在什麼情況下,選用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血藥?人體凝血系統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人體受傷時,血小板會凝結血塊堵塞傷口;同時又會釋放蛋白訊號,令身體凝血系統變得活躍,從而形成血塊協助止血。因此可應用抗血小板藥阻止血小板聚合而形成血塊,或以抗凝血藥干擾血液蛋白,以延長血塊形成的時間。兩類藥物皆可阻止血塊形成或增大1。

紀醫生解釋:「患有冠心病或曾經中風的病人,血管會較為狹窄,最常處方抗血小板藥,例如阿士匹靈,有助減低心臟病發及中風的風險2,3;若病人因為心律不齊或心房顫動,導致心臟容易出現血塊,而這些血塊可以在心臟流至腦血管導致嚴重中風,這些情況就最常用抗凝血藥。」

抗凝血藥與心源性中風
坊間有指針對心源性中風可處方抗凝血藥,非心源性心中風則處方抗血小板藥。紀醫生解釋:「心源性中風成因繁多,最常見是因為心房顫動,令心臟容易形成血塊。當血塊因為某些原因脫落,經心室流至腦部造成血管堵塞導致中風,就屬於心源性中風。另外,病人置入人工心瓣,有心室肥大、部分心臟肌肉壞死或不協調等心臟病,都容易形成血塊引發心源性中風。」

處方藥物需因時制宜,沒有絕對化;抗凝血藥的藥效比抗血小板藥強,主要建議中風高危和心房顫動的患者服用,紀醫生坦言是按風險評估。他解釋道:「抗凝血藥在預防心源性中風方面較抗血小板藥有效,因此普遍會為高風險病人,如曾患此病、年長及出現心房顫動,並且出血機會較低的患者處方抗凝血藥。但由於抗血小板藥的嚴重出血風險較抗凝血藥低,有時也會向心源性中風風險較低的患者處方抗血小板藥。此外,年輕患者有心房顫動,但心臟結構並沒有其他問題,會導致心源性中風的風險僅有1-3%,就會使用抗血小板藥。」

新一代抗血栓藥效果佳 惟需留意對腎功能要求
抗血小板藥和抗凝血藥,兩者各有不同。紀醫生指出:「舊式的抗血小板藥,價錢便宜,但缺點是可導致胃潰瘍及胃部不適,尤其很多中國人服食後出現胃部不適,所以一般要配合胃藥服食。市面上有些較新的抗血小板藥,藥效較佳,亦沒有大的胃部的副作用,一般在完成通波仔手術後,病人需要服食6至12個月。」

由於以往藥物選擇不多,須定時驗血及永久戒口,而近十年推出了的新一代抗凝血藥,藥效安全亦無需驗血及戒口。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較新式抗凝血藥有效預防心源性中風,出血風險相對低很多,需入院治療的情況也大大降低。」

現時用於預防血液凝固的藥物效果好、副作用少,一改以往「薄血藥」的形象。紀醫生表示:「這些藥物皆安全及方便,普遍對日常飲食及生活影響不大,唯一要留意的是,各種較新式抗凝血藥,對腎功能要求有所不同。另外,雖然舊式藥物價錢較便宜,但當出現副作用需要額外治理時,所需醫療開支可能更高。」
Reply
#25
處方抗凝血藥須注意 部分藥物不宜磨碎服用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052...2_001.html

醫院管理局今日(27日)出版《藥物安全》半年期刊。今期重點透過個案分享,提醒醫護人員在處方及施用藥物時,要小心核對藥物、劑量、病人、用藥方法和時間等資料,以及留意用藥的位置及輸液速度等。

期刊最新一期亦刊載,九龍東醫院聯網分享向有吞嚥困難的病人,處方抗凝血藥時須注意的事項,包括部分藥物並不適合磨碎服用,以及介紹涉及病人藥物過敏的險失事件經驗分享。
期刊已上載醫管局網頁供醫護人員分享學習,公眾人士亦可透過網頁內的連結瀏覽內容。醫管局《藥物安全》期刊每6個月發布一次,出版日期為逢5月及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下一次出版日期為11月25日。
Reply
#26
上皇后美智子深部靜脈血栓 入院檢查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日媒周五(26日)報道,87歲的日本上皇后美智子近日在健康檢查中,驗出右小腿出現血栓,經醫生診斷確認為深部靜脈血栓。她於周五早上緊急前往宮內廳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報道指,美智子患的是末梢型血栓症,風險較在大腿出現的中樞型血栓的小。她目前尚未開始服用藥物,只需補充足夠水分,並增加腳部活動,便可如常生活。待進一步檢查結果出爐後,醫生會決定之後的治療方針以及有沒有需要服藥治療。

此外,美智子2019年6月雙眼曾接受白內障手術,但右眼其後出現晚發性白內障,遂於上月24日於東京大學醫院再接受激光手術,目前恢復情況良好。其88歲丈夫、上皇明仁上月亦診斷出心臟衰竭,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改善。
Reply
#27
【字幕】顧小培博士: 接種疫苗後為何會出現血栓塞現象? 有什麼預防方法?《抗疫專輯》(2021-04-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_KC_hUFpg
[youtube]2W_KC_hUFpg[/youtube]
Reply
#28
預防血栓中風,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1sqv8akBo
[youtube]QT1sqv8akBo[/youtube]

如何判斷你有血栓?吃什麼預防? 血栓7個症狀,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4Ml0Ip1iQM
[youtube]84Ml0Ip1iQM[/youtube]

靜脈曲張,第1名的自然療法,柏格醫生 Dr Be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T9Ja-7FMY
[youtube]FjT9Ja-7FMY[/youtube]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21 19:09 編輯 ]
Reply
#29
年輕港女死於「隱形殺手」 血塊阻塞肺動脈 久坐少動易致肺栓塞
https://hk.news.yahoo.com/%E5%B9%B4%E8%B...09988.html

死因庭最近研訊一宗年輕女子因肺動脈栓塞死亡的個案,令人關注這個「隱形殺手」可能隨時出現而不自知。有專家指出,腳部長時間壓著或缺少活動,腳靜脈內的血液極容易形成血塊,這些在腳靜脈的血塊,隨時會流向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不及時接受治療,便會危及生命,常見例子是當乘搭長途飛機時,經濟客位空間有限,就要特別留意適時伸展腳部,以防血塊形成,出現肺栓塞。

本港一名 27 歲女子 2020 年於海洋公園遊玩時突然感到氣促,送往北區醫院留醫,病人出院後再感到頭暈、氣喘,再度入院後病情惡化,並確診肺栓塞,其右心房有血塊,肺部動脈梗塞,心跳停頓後搶救無效,最終不治,前後短短七日內離世。

心臟科專科醫生董光達接受《Yahoo 健康》訪問時表示,肺栓塞有多個成因,包括下肢及肝臟靜脈形成血塊,流向肺動脈;又或孕婦羊水進入血液再流至肺動脈,形成栓塞。另外,骨折後脂肪塊進入血液也會導致肺栓塞的情況,當肺部血液循環受阻嚴重時便足以致命。

[Image: e404c0c0-dc82-11ee-b3fe-ff28c460ee81]

腳靜脈內的血液極容易形成血塊,這些在腳靜脈的血塊,隨時會流向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
早期難察覺肺栓塞徵狀
董醫生說,肺栓塞的常見徵狀包括呼吸不?順、咳嗽、氣喘,以及胸口感到痛楚, 如因下肢靜脈栓塞則腳部亦可能出現腫脹及痛楚。當嚴重時,病人有機會頭暈,心跳加快,甚至失去知覺。血塊在早期形成的過程中,病人未必容易察覺,直至開始嚴重時,病徵才會陸續浮現。

解釋肺栓塞不能不提到「 經濟艙症候群」,董醫生指出,當乘搭長途飛機時,因為經濟艙的空間有限,不少人會屈著雙腳,如果長時間不郁動,腳靜脈就有可能出現血塊,這些血塊其實有可能流入肺動脈,造成肺栓塞。他建議,長途飛機的乘客應該盡量每一至兩個小時稍稍伸展腳部,避免血塊形成。當下機時,也可以留意有沒有 腳腫、氣喘或胸口痛楚等徵狀,如果有就須考慮求醫。 注意此病不祇是針對飛機乘客, 其實但凡處於狹窄空間又缺乏郁動的人,皆同樣有可能出現「 經濟艙症候群」。

除了飛機經濟艙乘客外,肺栓塞的高危人士也包括孕婦、 手術後需長期臥床的病人、 癌症病人、服用避孕藥女士、,以及吸煙者等。董醫生說,家族中有人曾經出現肺栓塞的市民亦需加倍留意,因部分基因病變亦能令病人容易出現靜脈栓塞。另外,手術後卧床的病人,尤其骨科,由於不易下床走動,也容易有肺栓塞。

嚴重者須引入導管打散血塊
至於治療方面,董醫生說,一般會向肺栓塞病人處方薄血藥物,令靜脈內的血液不易形成血塊。不過,假若病人 情況較為嚴重,或靜脈內的血塊過大,醫生便需要考慮使用溶血藥,或以手術方式放入導管再 移除血塊。肺栓塞病人康復後,仍可能有後遺症,例如容易氣喘或腳腫等。

在預防措施上,董醫生表示,對於一些高危人士,服用薄血藥物是其中一種預防方法, 病人亦可考慮 穿著壓力襪以預防腳靜脈形成血塊。另外,多飲水也有幫助,令血管內不易因缺水形成血塊。
HKdimsum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