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國際貿易法 international trade laws - Printable Version

+- 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
+--- Forum: 法律知識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8)
+--- Thread: 國際貿易法 international trade laws (/showthread.php?tid=36922)

Pag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U52.5U4G - 05-11-2019

美媒:特朗普擬定援助農民計劃 準備與華長期對峙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0511/bkn-20190511130500543-0511_00972_001.html

美國對中國貨加徵關稅後,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五(10日)報道,由於中美貿易協議面臨崩潰,總統特朗普將制定一項援助農民的計劃,此舉是向北京表明,華府正為長期對峙作準備。

特朗普當日在twitter發文稱,共和黨將就災難救濟法案投票,揚言制定一個兩黨解決方案救濟國家和農民。他亦發文稱可利用收到的關稅,從美國農民手中購買農產品,「數量要比中國以往(購買)的都要大」,然後以人道主義援助形式,將其運往遭受貧窮和飢餓衝擊的國家。

美國商業律師事務所Greenspoon Marder國際和政府關係部門的合夥人瓦塞爾曼(Jessica Wasserman)認為,特朗普是向中國表明,他已準備好應對來自農業部門的政治壓力。瓦塞爾曼續指,中國充分意識到,美國農產品出口是中國報復性關稅的最大輸家,該行業對美國國會和特朗普農民票倉的政治影響力最大。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總裁恩尼斯(Erin Ennis)表示,在過去一年的貿易戰中,農業可能損失最多,但根據協議條款,農業也可能獲益最大。

貿戰打擊中小企 再升級恐流失210萬就業職位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0511/bkn-20190511010215213-0511_00972_001.html


- U52.5U4G - 05-11-2019

中美貿易戰爭下的美中台三方經貿互動與情勢變化
http://news.pchome.com.tw/china/tprnnews/20190107/index-54684989709381278022.html

中美貿易戰爭下的美中台三方經貿互動與情勢變化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院長 熊正一

一、中美貿易戰的核心關鍵─中國和平崛起及美國印太戰略的利益衝突

美國在2016年川普當選總統之後,美國開始重回保護主義的路線,並將全球化的負面效應渲染到極致,引發國際社會譁然。川普就任後不到半年時間,美國正式在2017年啟動301條款,調查貿易對手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開始針對鋼材、鋁材、和關聯商品發動全球無差別貿易戰爭,逼迫臨近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重修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再利用反全球化戰略區隔盟友及競爭對手, 21世紀以來的全球經貿秩序很大程度的被川普一人攪亂而進入資源的重整配置期。

時序進入2018年之後,川普正式發動對中國的全面性的貿易戰爭。第一階段川普針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品祭出25%懲罰性關稅,中國回應對美國進口等值商品課徵相同金額的懲罰性關稅,再到第二階段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課徵10%的懲罰性關稅,雙方不斷放話,懲罰性和報復性關稅稅率和適用商品不停加碼,致使中美貿易戰爭的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其影響逐漸蔓延至周邊地區。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憑藉的法律基礎是1974年修訂美國貿易法的301條款,其主要的精神則是授權美國政府可以使用關稅工具來報復貿易對手國,但須事先透過正式調查證明貿易對手國有不公平的競爭行為,從而導致其對美貿易取得大量順差,造成美國的實質經濟損失。在2018年的調查結果報告中,美國首先控訴了中國市場不夠開放,國營企業又享受巨大的政策傾斜,形同中國政府對中國企業進行了實質補貼,讓中國企業在中美貿易活動中取得單邊的市場競爭優勢;其後又控訴中國沒有尊重智慧財產權,使得歐美等國無法利用著作權、專利、或商標來維持其市場競爭優勢。

川普開出了總金額高達2,500億美金的課稅商品清單,其中500億的25%和2,000億的10%關稅關稅陸續於2018年第二季至第三季間開徵,以逼迫中國來平衡中美貿易逆差,並且要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這個場景在20世紀並不陌生。自1970年代至2000年間,日本與台灣都曾經遭受美國301條款的逼迫,最後不得不進一步開放市場,或是制定更為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規。美國對於其盟國的貿易失衡問題,多半是透過談判施壓解決,真正開徵懲罰性關稅的案例並不多。而在2000年世界貿易組織 (WTO)成立之後,國際間的貿易糾紛多半是透過WTO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處理,美國除了禁運和制裁特定國家,已極少單邊使用301條款進行貿易戰爭。

換言之,美國跳過世界貿易組織,重啟301調查,其實已經破壞了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後的21世紀國際經貿規則。美國也因此而必須控訴世界貿易組織功能不彰,甚至要求歐盟等主要國家聯手改革世界貿易組織,以取得單邊發動貿易戰爭的正當性。於是乎主要的國際性組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在內,對貿易戰多表達反對的態度。但亦有部分美國盟邦對於美國透過貿易戰削弱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表達支持的態度。技術領先國家尤其反對中國「以市場換技術」、強制授權、或是自製率等不合理要求,並希望能藉此提升各國在中國市場的智慧財產權障礙。

這種貿易戰的型態和30年前美國逼迫日本、台灣、和南韓在對美經貿政策上就範的模式非常類似,都是以301條款作為工具,逼迫貿易對手國無條件全面開放市場。由於各國仰賴美國市場甚深,無奈多只能屈從。唯一不一樣的是,美國過去對付的多是盟邦,達成縮減貿易逆差的目的之後,貿易戰爭都會止息;中國卻是美國戰略上潛在的競爭對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爭,除了追求貿易平衡外,不可避免的更有打擊中國發展的核心目的。尤其是「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標和「製造業重返美國」的經濟政策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更是催化中美貿易戰爭的主要原因。

除了產業發展的直接衝突外,中國和平崛起和美國印太戰略間的矛盾,也激化了中美貿易戰爭的內容。許多中國長期發展所需要的關鍵性技術,在第一階段的貿易戰爭開始後,一一被提出檢視,並成為第二階段報復清單中的商品。美國更是在正式開徵懲罰性關稅之前,拿中興通訊公司作為祭旗,直接截斷對中興通訊公司的核心技術輸出,使得中興通訊公司完全無法正常營運。至此中國才發現,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仍然只能扮演工廠和市場的角色,在產業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上,和美國仍有無法彌補的差距。而中國在和平崛起之後,主張太平洋夠大,能夠同時容納中美兩國的說法,顯然也並沒有被美國人接受。

從國家戰略高度來看,中美貿易戰爭的核心關鍵似乎是中國和平崛起及美國印太戰略體現在亞洲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衝突,但是從產業發展歷程的角度觀之,似乎又不是如此。川普在意的工作機會和製造業重返美國,事實上對美國產業發展和經濟成長並沒有任何的幫助。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在全球化的國際經貿秩序下,透過供應鏈的合作,成功的導入跨國產業價值鏈,在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全世界範圍內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精明如川普,不可能不知道低階製造業和農業其實對美國的整體宏觀經濟發展並沒有太大的助益。但全球化也不可避免的一定會造成工作的遷移、財富分配的兩極化、國家主權的減損、各國社會價值觀念齊一化、和永續發展的負面衝擊。底層工作的移動和貧富差距的拉大原本就是全球化的現象之一。美國在享盡了全球化的榮華富貴之後,為什麼要發動貿易戰爭?究竟美國在意的是什麼?

二、庸俗民主選舉制度的政治內需

如果把國家大戰略降低到庸俗性的選舉事務,就會發現,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的另一種可能性,就是為了延續川普的政權。從美國內政來看。川普掀起一觸即發的中美貿易大戰,如果往前回顧歐巴馬、克林頓、布希等歷任美國總統面對選舉時,總有不惜改變政策立場、甚至發動戰爭來向選民示好的短期選舉因應作為,川普今日之舉就不令人意外了。

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來的又急又快,主要原因是川普必須兌現2016年的選舉承諾,讓工作增加,讓製造業回到美國。美國的期中選舉則是檢驗川普政策口號的時間點。川普取得執政權,搖擺州、農業州、和傳統工業州貢獻可觀的選舉人票,連任時必將面臨更大的選票壓力,也必然會動用大量的資源,以討好選民的方式來推動政策。2016年大選後,取得白宮行政權、眾議院多數黨、參議院多數黨而全面執政的共和黨,要想延續執政優勢,似乎也唯有如此。雖然共和黨內雜音甚多,民主黨也不見得支持,但川普以民粹主義挾持兩大政黨,也是庸俗民主政治的常態。

所有採用民主選舉制度的國家,免不了在選舉前都要玩一些花招和噱頭。以假想敵作為凝聚民心的選舉策略,古今中外,不勝枚舉。中國威脅論作為其他國家的競選工具,也早已不是新鮮事。面對選舉,川普的選擇有限,最可能操作的對象只有四個,一是朝鮮,二是中國,三是俄羅斯,四是伊朗。但仍在持續調查中的「通俄門事件」讓川普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有些敏感和曖昧;朝鮮則有已經交過手的金正恩,明顯難纏而不可控;剩下有鉅額貿易逆差的中國和被貼標籤為恐怖主義國家的伊朗。川普在伊朗實施禁運,在中國操作貿易仗,看來和期中選舉確實脫不了干係。

從期中選舉的結果來看,共和黨丟了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和幾個搖擺州的州長席次,川普的期中考成績勉強算是及格。無怪乎期中選舉後召開的G20,川普立刻和加拿大和墨西哥簽署了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USMCA,並且以此一成果向美國民眾邀功。但如果中美貿易戰真的只是川普的選舉工具,縱使G20後中美能夠達成停止貿易戰爭的協議,恐怕也只是短程停戰協議。時序一旦進入2020年,川普仍有可能為了連任而撕毀2018年的協商結果。撕毀協議當然也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從過去台、日、韓的經驗推斷,美國僅需以「中國並未按照協議內容嚴格執行,仍持續給予國營企業政策傾斜和補貼,智慧財產權保護也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水準」為藉口,就可以在2020總統大選前重啟貿易戰端,讓川普陣營可以利用貿易戰來贏得選戰。

三、可預期及已實現的貿易移轉效果及海外直接投資地轉移

崛起後的中國希望能以亞洲新秩序的理念,減少美國對亞洲事務,尤其是東海、南海、和台灣事務的過度干涉;美國卻自歐巴馬第二個任期開始,推動重返亞洲戰略,最終在川普的強烈意志下形成了新的印度太平洋戰略。

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印太戰略,對亞洲各國而言,無疑是非常痛苦的。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之前,亞太經合會(APEC)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召開,中美兩強在會議中的交鋒,令人印象深刻;會後聯合宣言未發,其他國家根本不知所謂何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在總結會議的時候,希望亞太地區的小國可以不必在兩個強國之間選邊站,但是照目前的發展態勢觀之,恐怕不得不選。

處於風暴核心的台灣,尤其不可能自身其外。台灣的經貿政策及政治意向明顯親美,但縱使如此,台灣仍小心翼翼保持假象的等距。台灣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引用前總裁彭淮南的形容:「當兩隻大象在打架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被踩到」。但事實上,中美兩隻大象打架,先被踩死的很可能是台灣。


- U52.5U4G - 05-11-2019

中美兩強,分別是台灣排名第一、第二的出口市場,中國還是台灣最大的FDI投資地。中國對美貿易出超中,有一大部分的金額流入了台商的口袋,但美中兩國角力打貿易戰,台灣卻完全說不上話。想撇清置身事外,基本上也不可能。台灣政府在中美貿易大戰中不能也不敢扮演任何角色,主要市場在美國的大陸台商或靠著中國關係做中國生意的美國台商只能自求多福,靠著轉移生產基地,以多元布局來規避風險,或是取得「台灣原產地證明」來躲避制裁。台灣要準備的因應對策非常多,閃躲反而解決不了問題。

中美貿易大戰首先被嚇到的是以出口美國市場為導向大陸台商。表一是2016年中國出口美國的前20大廠商,其中有15家是台商。這些台商早年為了尋求較低的要素成本,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就從台灣將工廠遷至中國,但主要出口國仍然是美國。美國彭博社認為,「隨著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緊張關係升溫,台灣大型科技公司現在紛紛將部分生產作業遷回國,許多企業選擇在200多萬人口的桃園落腳,避開美國總統川普加徵的關稅。」(彭博社,2018)

圖一是在華美商於中美貿易戰後擬移轉的投資地點。事實上除了回台灣之外,許多台商和外商也開始往東南亞移動,其中越南成為另一個外商熱愛的新興投資地點。受惠於勞動力充沛,土地成本低廉,投資基期又低,外商於近年大幅增加在越南投資。最新的統計也顯示,越南自2018年1月至11月累積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165億美元,跟去年同比增長約3.1%。其中46.2%新增外商投資係投入製造業,21.3%進入房地產業,10%的資金則投入批發零售業。而日本、南韓、新加坡分別為2018年前11個月的前三大投資來源國。2017年外商進入越南投資金額達17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此一紀錄是必將再被突破。(Tradingeconomics.com)

表一、2016中國對美出口前20大企業

[Image: 54684989709381278022.jpg]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總署

圖一、貿易戰後在華美商海外投資地點選擇

[Image: 54684989709381278022_1.jpg]

資料來源:彭博社

圖二、2018越南外商FDI投資金額

[Image: 54684989709381278022_2.jpg]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com

海外直接投資的轉移必然伴隨著隨著貿易金額的轉移,此類貿易移轉效果和自由貿易協定下的貿易移轉方向正好相反。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稅提高,將使得美中間貿易金額和數量縮減,並使得第三國和中美之間的貿易量增加。但由於時間尚短,此一貿易轉移效果尚未明確。表二為2017-2018第一季至第三季的美國進出口統計,令人驚訝的是,中美貿易戰開戰後,美國全年貿易總值仍成長了9.2%,且貿易逆差仍持續擴大。和2017年前三季相比,2018年前三季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又成長了10%,而美國總體貿易逆差則是呈現了逐月上升的情況。此一發展趨勢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其一是貿易戰未及撼動全球分工的傳統架構,畢竟建廠和遷移曠日廢時,無法一蹴可幾。貿易戰的效果可能需要用更長的時間來檢驗。其二是不斷增加的貿易赤字,恰好給川普更多的動力來推動持久貿易戰,並可藉此做為其選舉時的政治宣傳工具。

表二、2017-2018 Q1-Q3貿易進出口總值、排行、及順逆差統計


四、將來的可能性?和解或是續戰?

在民主選舉制度下,每一次的大選都須要凝聚選民的意志和動員的力量,製造一個假想敵,對以個人英雄主義掛帥的川普型美國總統選舉,尤其管用。可以預期在未來一年內,中美貿易戰或將在2019暫時落幕,但時序進入2020之後,先是台灣大選,半年後又是美國大選,毫無疑問,沒有意外,台灣的民主進步黨和美國的共和黨都會拿中國來助選。而美國的中國政策和台灣的兩岸政策,也會因為執政黨的更迭,每次選舉都會面對不同意識形態的挑戰。

就中美貿易戰而言,上半場已打完,中場休息不是和局。最有可能發展的形勢只是喘口氣,先和再打。值得後續觀察的重點是,中美貿易戰有沒有可能升級為貨幣戰,甚至是金融戰。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人民幣已貶值11.28%。出口商品報價降低,將使得部分廠商得以安然度過貿易戰爭。美國當然清楚人民幣匯率對貿易的影響,未來會不會透過其他壓力,形成新的廣場協議,逼迫人民幣升值,將貿易戰轉成貨幣戰,反而是這場戰爭在下半場必須關注的焦點。近期中國減持美債和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縮水等諸多現象,似乎都在預告中美兩國對未來一個可能成形的貨幣戰,正在做好對陣的準備。

[ 本帖最後由 U52.5U4G 於 2019-5-11 07:24 編輯 ]


- U52.5U4G - 05-11-2019

圖三、2017-2018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變化

[Image: 54684989709381278022_3.jpg]

資料來源:XE.COM

2001年入世以來,中國以出口換取外匯,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並且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榮景。無論中國人認為這些財富是如何辛苦的靠著中國的勞動力、土地、和環境換取而來的,大量貿易順差來自美國確是不爭的事實。自1970年代開始,美國即針對存在大量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開展貿易報復和貨幣戰爭,這些貿易對手國同樣犧牲了勞動力、土地、和自然環境來賺取外匯,但縱使是盟國和親美政權,對美大量貿易順差同樣不見容於美國。由是觀之,中國如不擴大對美採購,或是縮減貨品輸美的規模,恐怕並不容易說服國際經貿舞台上的其他國家。

至於美國在意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市場開放,對中國而言難度更為巨大。而中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政策,衝擊以美日為首的世界銀行運作體系,「2025中國製造」更是對「製造業重返美國」的重大挑戰。阻擋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捲入美國的總統大選,其實並不聰明,對於消弭貿易戰爭也沒有益處。而夾在中美兩強之間的台灣,其實只能消極的自求多福,或是積極的尋找替代投資方案,並期待貿易戰爭不要再升溫,盡早落幕。

參考文獻:

Bloomberg(2018a),


Bloomberg(2018a),



US Census Bureau(2018), MONTHLY ADVANCE ECONOMIC INDICATORS REPORT, OCTOBER 2018



- U52.5U4G - 05-11-2019

中美貿戰 全球經濟失8千億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90511/00202_003.html
[Image: 0511-00202-003b1.jpg?t=1557589863857]
[Image: 0511-00202-003b2.jpg?t=1557589893848]
美國落實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關稅稅率由10%增至25%,中國表明會報復,市場擔心引發全面貿易戰。研究機構Oxford Economics預警這場貿戰會帶來的全球經濟損失,明言不會有贏家,中美若「反枱」,受傷最深的不只中國或美國。

該報告指出,美國今次調升關稅至25%,料影響美國明年經濟增長減少0.3個百分點,中國則被殃及0.8個百分點。歐元區及日本分別會被拖累0.1及0.2個百分點,新加坡亦會被削減0.7個百分點。按此推算,全球經濟增長會被拉低0.3個百分點或總值1,050億美元(約8,190億港元)。

歐日勢陷入衰退

由於目前歐元區及日本經濟增長已接近「零」,換言之歐日經濟有機會陷入衰退,而中美則僅是增長放緩。

一旦美國再將關稅升級,向全部(逾5,000億美元)中國輸美貨品徵收25%關稅,中國亦報復的話,美國經濟增長將被拖低0.5個百分點。若計及關稅惹來通脹,美國實質經濟增長到明年底恐降至1%;中國明年實質經濟增長則恐被拉低1.3個百分點,即會罕有地跌至僅5%。中美兩大經濟不濟,會累及全球經濟增長損失約0.5個百分點。

央行焗放水救市

不過,最壞情況是陷入全面貿易戰,即美國向所有中國進口貨開徵35%關稅、將全球輸美汽車開徵25%關稅,以及向歐盟、台灣、日本所有進口貨品開徵10%關稅,並惹來全球報復。

若出現此極端情況,美國明年經濟增長會被削減2.1個百分點,最快今年底陷入衰退。中國經濟增長會被累2.5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增長會損失1.5個百分點,日本則被累1.7個百分點。屆時私人企業信心會大受打擊,股市會加速崩潰,各國央行將被迫大幅減息及推出其他救市措施。


- U52.5U4G - 05-11-2019

美啟動終極殺着 總值4.5萬億華貨全面徵稅25%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0511/00174_001.html
[Image: 0511-00174-001b4.jpg?t=1557591254353]

中美第十一輪經貿談判一連兩日在華盛頓舉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當地時間周四(9日)下午抵埗後,隨即與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及財政部長姆紐欽會面,但消息指首日談判幾乎沒有進展,華府如常於周五凌晨(本港時間中午)對二千億美元(約一萬五千六百億港元)中國貨品,加徵至25%關稅,中國商務部聲言將不得不採取反制措施。第二日談判開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祭出終極殺着,宣稱已啟動對餘下三千二百五十億美元(約二萬五千億港元)華貨,開徵25%關稅的程序,課稅品包括所有輸美中國貨品。

劉鶴抵埗後稱:「我這次來,頂着壓力,就是表示了中方最大的誠意。而且想坦誠地、自信地、理性地解決我們面臨的一些分歧,或者說不同。我認為是有希望。」他強調:「加徵關稅對雙方都非常不利。現在,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大家都會受傷。現在雙方在磋商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不應該傷及無辜,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失,我們感到遺憾。所以希望找到最好的方法來解決。」

晚宴不歡而散 劉鶴率先離席

其後,劉鶴於下午五時抵達華盛頓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萊蒂澤與姆紐欽在門外迎接,劉鶴面帶笑容與對方握手,三人會談歷時一個半小時,然後共進工作晚宴。有報道指劉鶴在晚宴上稱不能做任何事,要交由特朗普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解決,雙方其後不歡而散,劉鶴於晚上八時許率先退席離場,美國如常在周五凌晨零時零一分增加關稅,電訊設備、電腦設備及處理器等貨品最受影響,其中電訊設備貨品總值佔最大,涉及一百九十一億美元(約一千四百九十億港元)。在關稅生效前離開中國港口的貨品,按舊稅率徵收10%關稅。

特朗普在社交網Twitter指氣氛良好,但不急於一時,他稱:「美國已啟動程序,對餘下三千二百五十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美國只向中國出口一千億(約七千八百億港元)貨品,這是非常巨大的貿易不平衡。美國將徵收逾一千億美元關稅,其中一百五十億(約一千一百七十億港元)用作採購美國的農產品,已遠超中國的採購額。」他指關稅比起貿易協議,能快捷方便地帶來更多財富,發展基建及醫療等,中國將會被關稅拖慢發展。意味特朗普三階段將對總值五千七百五十億美元(約四萬五千億港元)的中國貨品,徵收25%關稅。

貿易談判首日 幾乎毫無進展

第二日談判於貿易代表辦公室召開,劉鶴於早上十一時半離開會場,會談約兩小時。中方代表團會於下午四時乘飛機離開。彭博社消息指,首日談判幾乎毫無進展,美方不知道劉鶴是否有決定權,亦不清楚中方內部是否對修改法律,達成貿易協議有共識。英媒消息指,中方曾大幅修改貿易協議草案,若要還原本來的內容,要花近一個月時間談判及修改,意味無法在短時間達成協議,最快也要在下月的大阪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才可簽署。不過,另一個情況是雙方可能終止磋商,談判破裂。

美媒料華停購美債大豆作反制

對於美方加徵關稅,中國商務部稱深表遺憾,聲言將採取必要反制措施,官媒指「中國不會不做出反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希望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通過合作和協商辦法解決問題,重申健康穩定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待。

美媒預測,中國可透過人民幣貶值抵銷關稅影響。中國亦是持有最多美元債券的國家,達一萬一千億美元(約七萬八千億港元),倘減持或停購美債,將衝擊美國債市。第三種方法是停購美國大豆,順帶重挫屬於特朗普票倉的農業州份。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預計,倘中方採取反制措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在0.3%左右,屬可控範圍。


- U52.5U4G - 05-13-2019

華堅持三要求 美惡言促妥協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8F%AF%E5%A0%85%E6%8C%81%E4%B8%89%E8%A6%81%E6%B1%82-%E7%BE%8E%E6%83%A1%E8%A8%80%E4%BF%83%E5%A6%A5%E5%8D%94-193600623.html

[Image: dbe626b3a837f0c433cab763ea7e57b9]

中美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十一輪高級別經貿談判未能取得成果,一連兩日的會議在香港時間周五晚上結束後,雙方口風均變得強硬。美國總統特朗普「先軟後硬」,最初形容談判「坦誠及有建設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係仍然牢固,未來將繼續對話。他昨天在Twitter再度發文,話鋒一轉,稱中方在談判受到重擊(being beaten so badly),警告勿奢望等到明年大選後與民主黨的總統談判,因為他將會連任,屆時協議內容必定更苛刻。

中國國務院總理劉鶴亦罕有地在談判後接受內地傳媒訪問,強調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而談判有三個核心問題必須解決,包括美國要取消全部加徵的關稅。他指談判尚未破裂,將移師北京繼續磋商。

特朗普:中方受重擊勿再拖

在上周五結束的中美第十一輪高級別經貿磋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及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道別後,隨即啟程回國。中美兩國會後並無任何公布,亦未透露何時再展開新一輪談判,但努欽形容會面「有建設性」,劉鶴則稱進展「還好」,令外界一度放下心頭大石。

特朗普當天在Twitter帖文,指過去兩日中美兩國進行了坦誠及有建設性的對話,未來談判將繼續進行,是否取消關稅要視乎磋商結果,又重申他與習近平的關係仍然非常牢固。其後有消息指他準備向餘下約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加徵25%關稅,並要求在3至4星期內達成協議。

特朗普昨日再發文,指中國在近期談判中受到重擊,又提到北京可能想等待2020年總統大選,若選出民主黨的總統,便可繼續每年向美國榨取5000億美元。

不過,他說有信心自己會成功連任,警告如果在下個任期再談判,條件只會更苛刻,呼籲中方要明智。特朗普又多次提到,如果廠商想避開關稅,歡迎遷回美國生產。美國貿易代表辦事處其後發聲明稱,特朗普已下令對約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展開徵收25%關稅的程序。

另一方面,劉鶴較早前表示,中方此次帶着誠意來華盛頓磋商,與美方進行了坦誠、建設性的交流,兩國的磋商並未破裂,雙方同意未來在北京繼續見面磋商。不過,他也表明立場,強烈反對美方加徵關稅的做法,認為不利於中美兩國,也不利於整個世界,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劉鶴:重大原則問題不退讓

他解釋,中美關係十分重要,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不僅涉及兩國關係,也涉及世界和平與繁榮,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但合作是有原則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中方有三個核心問題必須解決,一是取消全部加徵關稅,關稅是雙方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要達成協議,加徵的關稅必須全部撤銷;二是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兩國元首去年12月在阿根廷已對貿易採購數字形成共識,不應隨意改變;三是改善協議文本平衡性,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尊嚴,協議文本必須平衡,目前仍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討論。

此外,劉鶴透露自去年以來,談判出現幾次反覆,有些曲折是正常;而在雙方談判仍在進行的過程中,隨意指摘談判進程「倒退」不負責任。

庫德洛:G20大阪或習特會

劉鶴續稱,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巨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將帶來產品和企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財政和貨幣政策仍有充分的空間,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在大國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曲折是好事,只要堅定信心,共同努力,任何困難都不怕,一定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接受霍士新聞(Fox News)訪問時估計,中國將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而關稅擴大會令雙方都受損,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料因此減少0.2個百分點。他又認為,今年6月底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特朗普很有可能與習近平會面。


- U52.5U4G - 05-13-2019

印提高手機關稅 日投訴WTO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90513/00180_006.html

中國商務部:阿根廷對華鋁管啟動反傾銷調查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0511/bkn-20190511000113131-0511_0097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U52.5U4G 於 2019-5-13 07:40 編輯 ]


- U52.5U4G - 05-13-2019

特朗普:若果中國待他連任後再談判 將面對更苛刻條件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457176-20190512.htm?spTabChangeable=0
[Image: mfile_1457176_1_L_20190512071123.jpg]

特朗普:中國不應反制 否則經濟形勢更差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0513/bkn-20190513184629594-0513_00972_001.html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快於周一(13日)公布新的對華貨徵稅詳情,總統特朗普此前再於社交網連發多文談及貿易戰,聲稱兩國本已接近達成協議,但中國反口,警告中國不應採取反制措施,否則其經濟形勢會更差。

特朗普指,美國消費者沒有理由要承受「由今日開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中國一直大規模補貼產品,令國民需要承受巨額關稅。現時中國要支付加徵的25%關稅中的21%,而美國只需要支付4%。他宣稱從中國收取的關稅令美國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預期好,只是有部分人不明白。

特朗普續指,只要從零關稅國家或從美國買貨就可完全避免關稅,他認為很多受關稅影響的企業將會離開中國,並遷往越南及亞洲其他國家,因此中方一直很急切地想與美方達成協議。他指最終會沒有人願意跟中國做生意。他稱:「我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我在中國的所有朋友說,如果你們不跟美國達成協議,中國會大受打擊,因為很多企業會被迫離開中國。」

Trump to Xi: 'China will be hurt very badly if you don't make a deal'
https://thehill.com/homenews/administration/443338-trump-to-xi-china-will-be-hurt-very-badly-if-you-dont-make-a-deal

President Trump warned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an early morning tweet on Monday that his country would be "hurt very badly" if a deal to end the year-long trade war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is not reached.

"I say openly to President Xi & all of my many friends in China that China will be hurt very badly if you don’t make a deal because companies will be forced to leave China for other countries," Trump said.

"Too expensive to buy in China. You had a great deal, almost completed, & you backed out!

The U.S. and China seemed poised to reach a deal last week before reported backsliding from Chinese negotiators lead Trump to impose harsh sanctions.

Trump raised tariffs from 10 percent to 25 percent on $200 billion worth of Chinese imports on Friday after a breakdown of negotiations.

Chinese negotiators reportedly tried to reverse their vows to address issues such as theft of trade secret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ump in another series of tweets on Monday warned China against retaliation and defended the tariffs, saying Beijing will pay for them.

"Their is no reason for the U.S. Consumer to pay the Tariffs, which take effect on China today. This has been proven recently when only 4 points were paid by the U.S., 21 points by China because China subsidizes product to such a large degree," Trump tweeted, although it was not immediately clear what evidence he was citing.

"Also, the Tariffs can be completely avoided if you by from a non-Tariffed Country, or you buy the product inside the USA (the best idea). That’s Zero Tariffs. Many Tariffed companies will be leaving China for Vietnam and other such countries in Asia," he said.

"..There will be nobody left in China to do business with. Very bad for China, very good for USA! But China has taken so advantage of the U.S. for so many years, that they are way ahead (Our Presidents did not do the job). Therefore, China should not retaliate-will only get worse!" he added.

The tweets come after White House economic adviser Larry Kudlow on Sunday contradicted Trump, saying China isn't paying tariffs on goods going into U.S.

Many Democrats have criticized Trump's reliance on tariffs, and said their costs will be borne by farmers, not China.

China has expressed willingness to continue negotiations, although Monday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Geng Shuang said China would "never surrender to external pressure," according to Reuters.

關稅戰升級禍害續浮現 美中小企倒閉恐爆失業潮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0511/mobile/odn-20190511-0511_00176_006.html#popupGallery
貿戰打擊中小企 再升級恐流失210萬就業職位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90511/bkn-20190511010215213-0511_00972_001.html


- U52.5U4G - 05-13-2019

白宮經濟顧問:貿易戰兩敗俱傷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article/20190514/20677922

中國反擊 4,680億美貨下月加關稅
評論員:犧牲民眾利益打持久戰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514/20678056

中美貿易戰》兩大強權爭執焦點:美國要求承諾白紙黑字,中國擔心「自殺式的改變」
https://www.storm.mg/article/1268226?srcid=7777772e73746f726d2e6d675f38353562633235326434393338666265_1557858362

世關注的中美貿易談判,已經進入決定成敗的關鍵時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9日抵達華府,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如果中國拒絕讓步、導致談判破局,華府將於10日凌晨零時1分(台灣時間10日中午12時1分)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祭出25%(原本為10%)的懲罰性關稅。

香港《南華早報》(SCMP)9日報導,華府要求將中國的每一項承諾都白紙黑字寫進協議,但中國對這些承諾涉及的結構性改革戒慎恐懼,深恐會為其經濟模式帶來「自殺式的改變」,寧可甘冒被美國課徵高額關稅的風險。

中國希望做小幅度讓步,問題是川普不會同意
中國國務院參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時殷弘透露,美國圖迫使中國進行停止補貼國營企業之類的結構性改革,讓北京當局難以消受,但也不便斷然拒絕。時殷弘說:「中國希望做一些較小幅度的讓步,問題是川普不會同意。」

時殷弘說:「美國要求中國所做的每一項『原則性同意』都必須寫進貿易協議,中國也礙難同意。」

取消對產業與國營企業的補貼?中國寧可面對25%的關稅
一位中國科學院的學者指出,美國要求中國取消對產業與國營企業的補貼,將危及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這種作法意味著中國放棄自家的發展模式……形同自殺。考慮利弊得失,中國寧可面對25%的關稅。」

他說:「中國不會為了達成協議而棄守底線。中國能夠承受後果,已經為談判失敗做好準備。」

分析家也說,中美雙方在法律的理解與執行層面也相持不下。華府要求協議中一一列舉北京當局必須修改的法律與法規,以確保中方履行結構性改革的承諾,中國同樣無法接受。

美國國會有權力影響協議,中國人大卻是橡皮圖章
華府「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分析師羅威(Austin Lowe)表示,中美兩國法律體系與憲法的歧異,導致雙方難以針對智慧財產權、強制性科技轉移議題達成協議。他說:「實際情況就是,中國的法律通常要比美國的國會立法來得模糊。」

美國國會有權力影響與批准任何一項貿易協議,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卻只是橡皮圖章。這意味著美國如果期望中國透過立法、修法來履行承諾,恐怕將大失所望。

中國通過新法又如何?外商依舊不信任
今年3月中國人大快速通過《外商投資法》,加強保護外國企業,禁止強制性技術轉移,並對違法的官員課以刑責。但北京銘輝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MMLC GROUP)負責人麥銘輝認為,這套法律仍然過於模糊,無法讓外商信任中國政府會嚴格執法,許多案例也印證了他們的疑慮。
美國與歐洲近來都加強管理中國對其先進科技的投資,以反制中國在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創新方面的不當作為。國際諮詢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專家謝安敏(Amy Celico)表示,中國野心勃勃想成為全球高科技強權,讓美國政府與國會許多人士心懷疑慮。

美國調高關稅確實能將中國逼上談判桌
謝安敏不贊成美國調高關稅,但承認這種作法能夠迫使中國面對、討論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相關議題,「中國政府過去甚至不承認這類問題的存在。川普政府在這方面的確給了中國很大的壓力,調高關稅的作法也將中國逼上談判桌,接下來就要看談判的結果了。」(相關報導:中美貿易戰》談判為何瀕臨破局?一旦破局中國如何應變?《經濟學人》權威解析|更多文章)

「過去10年來,中國政府一直不肯加速經濟自由化,而是著重於確保政府持續主導經濟發展。如今美國要求中國推行他們承諾的經濟自由化,讓外國投資者能夠在一個更公平的中國市場競爭。」

[ 本帖最後由 U52.5U4G 於 2019-5-14 11:33 編輯 ]